綜合實踐實驗課程表
① 求初中實驗室課程表 物理和化學 謝謝
說詳細點
② 城南實驗小學一(14班的課程表是啥
城南實驗小學14班的課程表是啥?那要看他們班主任怎麼安排?他的課程表呢?
③ 綜合實踐活動課程的活動的收獲和成果
3、學分認定
綜合實踐活動是國家規定的必修課,但同時又是由地方指導、學校開發的一門課程,因此學分的認定主要在學校進行。為此,各校要制定科學合理的學分認定程序,規范學分認定過程和學生獲得學分的基本標准。綜合實踐活動的學分認定應該包括學生互評、班主任或指導教師考核、學校教務部門或綜合實踐活動課程管理部門審核等程序,並建立公示制度、抽查或回訪驗證制度,防止弄虛作假。
綜合實踐活動學分的認定是在評價的基礎上進行的。每學期學校要從多方面對學生的學習進行綜合評定。根據平時活動中的自評、小組評價、老師評價以及終結評價,用等級方式為所有學生評定綜合實踐活動課程的成績,與學生所獲得的學分並列記錄於成績冊、學籍卡上,作為其學習檔案材料。
學分認定的依據包括三個方面:一是學生參與活動的出勤記錄;二是活動過程記錄;三是學生完成活動的情況和活動的成果。以上三項記錄合格的學生,課程成績合格,可獲得規定的基本學分。
研究性學習。高中三年共約270個課時,15個學分。學生獲得每個學分約需完成18個課時的活動。學生要獲得研究性學習的學分,應具備五個條件:一是要有符合要求的課題研究方案;二是研究過程記錄要完整、詳細;三是要有課題研究的成果報告;四是有自評、互評、指導教師考核、學校教務管理部門審核結果;五是有學時的保證。
社會實踐。學生在一學年中有一周時間(即36課時)用於社會實踐,可獲得2個學分。三年共可獲得6個學分。為更好地認定學分,學校要制定相應的標准,由班主任或管理人員、指導教師根據學生的實踐情況,綜合認定並給予學分。沒有參加或參加時間不足或沒有提供參與社會實踐活動有效證明的學生均不能認定學分。
社區服務。完成社區服務規定課時(三年累計不少於10個工作日),可獲得2個學分。以服務接收單位負責人簽章的服務時間證明為依據,由教師簽名核實,按照學分認定的要求給予相應的學分。學生要提交相應的證明材料,其內容包括服務對象(機構或個人)的名字、活動日期、服務時間、服務項目或內容、學生簽名、服務對象的簽名和聯系方式以及學生自己的活動體會等內容。
4.綜合實踐活動的教師評價和學校評價
對教師的評價,側重於對教師在綜合實踐活動中的組織、規劃、管理、指導等方面的能力和實效等方面。運用評價手段,鼓勵全體教師承擔指導任務,與學生一起開展綜合實踐活動。
對學校的評價,側重於對學校落實綜合實踐活動課程狀況的評價,包括綜合實踐活動的課時、師資、課程資源的開發與利用、學校對綜合實踐活動課程實施的管理等方面的評價。
五、保障機制
綜合實踐活動與其他課程相比不僅具有許多新的特點,還具有一定的復雜性和挑戰性,各級教育行政部門、教研和科研單位、學校都要充分認識到這一點,切實加強對課程的研究和管理。要從組織建設、制度規范和創造條件等方面著手,大力加強管理、加強監督,對綜合實踐活動教學給予全方位的保證。
1、學校要成立綜合實踐活動課程管理機構
在課程執行系統中,學校是直接執行的主體。理想的課程設置、完備的課程制度、有效的管理機制等都要由學校來實踐、驗證和完成。因此,學校要嚴格執行國家課程計劃,建立、完善課程管理機制,加強對學校三級課程的宏觀管理與實施的具體指導。
(1)要成立由校長任組長的綜合實踐活動課程管理小組,負責本學校綜合實踐活動課程的規劃、設計、管理、開發與實施指導。校長為綜合實踐活動課程實施第一責任人,綜合實踐活動課程實施情況列為對校長考核的重要指標之一。
(2)要制定、完善綜合實踐活動課程各項管理制度。包括課程管理、教師管理、工作量計算、培訓進修、教學資源管理、活動管理、成果及應用、獎懲與評價等相關制度,保障課程的有效實施。
(3)要落實綜合實踐活動課程實施計劃。提倡立足於本校實際,創造性地制定綜合實踐活動課程的規劃和方案,在課程設計、內容開發、隊伍建設、校本研修、活動方式、課時安排、評價機制等方面提出有本校特色的思路。實施方案或實施計劃要分學校、年級、學科、教師等不同層面制定,增強課程實施的針對性和計劃性。
(4)學校領導要提高對綜合實踐活動課程價值和意義的認識,切實轉變辦學思想,要因地制宜、因時制宜,開發利用各種教育資源,充分利用電子信息資源,初步形成各年級比較穩定的課程資源和綜合實踐活動的實踐基地,為綜合實踐活動的開展提供有力支持。特別是要提供供各年級研究性學習實施的相應的課程資源,督促研究性學習的課時安排進入學期課程安排表,並按課程表的計劃予以實施。
2、學校要加強綜合實踐活動課程教師隊伍建設
(1)學校要根據實際情況,選派責任心強、知識豐富、綜合素質高、勇於創新的教師擔任專職教師,組成學科教研組,具體實施學校綜合實踐活動課程計劃。因實際情況還不能設專職教師的學校,要確保兼職教師的主要精力放在綜合實踐的教學活動中。要妥善解決綜合實踐活動指導教師的職稱評定、業績考核等方面問題;要准確評價指導教師的指導水平,並以此作為教師晉級、晉職和評優的依據之一;要科學合理地計算指導教師的工作量,制定考核獎勵辦法,對在綜合實踐活動課程實施中做出成績的教師,要給予充分的肯定,並予以表彰和獎勵。
(2)成立綜合實踐活動課程領導或管理小組。負責統籌安排指導教師、課時;指導教師對每個學生進行學期綜合實踐活動指導並對學生學習情況給予等級評定。每一所學校都有自己特定的社會環境和傳統,在實施過程中會遇到具體的問題,學校要組織教師針對這些具體問題開展專題性的研討,提出解決的方案。開展推進研究性學習的校本教研活動,提高教師課程意識和課程設計能力。
(3)加強對專兼職教師的培訓提高。要利用各種形式對專兼職教師實施全員培訓,使每個教師都清楚課程理念和實施策略,積極參與對綜合實踐活動的有效指導,盡快適應新課程需要。
3、要加強綜合實踐活動教育教學研究
加強綜合實踐課程的教學研究是順利實施綜合實踐活動課程、提高教學質量的重要環節。由於綜合實踐活動是一門新設置的課程,教師的教學以及學校對這門課程的管理都比較生疏,缺乏經驗。為了盡快完善這門課程的建設,學校以及各級教育科研和教學研究部門都要對綜合實踐活動的教學研究予以充分的重視。
(1)學校應成立專門的機構負責組織綜合實踐活動的教學研究。這個機構和一般的教學研究室不同,不僅應有一定的研究能力,還要有一定的權威性和號召性,以便於開展工作。該機構應根據綜合實踐活動課程的特點和要求組織教師開展綜合實踐活動課的理論學習和教學研討,組織全校大型的學生成果展示或宣傳活動,幫助、協調教師指導小組的組成並協助校領導做好教師教學和工作量的考核工作。制定本校綜合實踐活動評價標准並協助班主任和有關教師做好學生開展綜合實踐活動的評價及學分賦予工作。
(2)學校要制定教師開展綜合實踐活動課的教研活動制度。組織教師學習、交流、研討綜合實踐活動教學中的經驗、問題、成果。資源的開發利用、方法論的指導和問題分析也應作為教研的重要內容,提高教師把握課程的能力和教育教學水平的提升,學校應把參加教研活動的情況作為考核教師的內容之一。
(3)要切實發揮各級教研部門的引領和指導作用。教研部門要重點研究課程的區域管理與推進策略、實施途徑,探討課程資源開發、課程實施模式及方式方法、活動過程指導、活動案例分析、活動過程評價與成果評價的方式與結果應用等。要以靈活多樣的教研活動為教師搭建交流學習的平台。要不斷發現典型,及時推廣,確保綜合實踐活動課程整體推進,實現常態化實施。
4、教育行政部門要加強管理與督導。綜合實踐活動是國家規定的必修課程,各級教育行政部門要引導並督導學校認真落實課程計劃,保證國家課程計劃的嚴肅性。
(1)教育行政部門要指定專人負責對綜合實踐活動課程的管理。各級教研部門有專人負責綜合實踐活動課程的實施指導、師資培訓、教學研究;各級教研部門要組織力量加強對綜合實踐活動實施的研究,深入學校與學校共同研究綜合實踐活動實施策略,總結經驗,分析並解決問題。
(2)各級教育行政部門和學校要加強校內外綜合實踐活動場所和社會實踐基地的建設,做好課程資源的管理工作,學校之間應加強聯系,資源共享。
(3)當地教育行政部門和學校每年要安排一定的經費用於課程資源建設與開發、設備設施建設、教師培訓進修以及課程實施所必須的經費開支等。
④ 盲校義務教育課程設置實驗方案的方案內容
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義務教育法》、《國務院關於基礎教育改革與發展的決定》、《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綱要(試行)》「構建符合素質教育要求的新的特殊教育課程體系」的要求,參照普通學校《義務教育課程設置實驗方案》,結合視力殘疾兒童身心發展特點,設置盲校課程。
課程設置從視力殘疾兒童的身心發展規律出發,堅持以人為本,努力構建有中國特色、充滿活力的視力殘疾兒童義務教育課程體系,為造就高素質勞動者、專門人才和拔尖創新人才奠定基礎。
培養目標
全面貫徹黨的教育方針,促進視力殘疾學生全面發展,尊重個性發展,開發各種潛能,補償視覺缺陷,克服殘疾帶來的種種困難,適應現代生活需要。
使學生具有愛國主義、集體主義精神和民族精神,熱愛社會主義,繼承和發揚中華民族的優秀傳統和革命傳統;具有社會主義民主法制意識,遵守國家法律和社會公德,依法維權;逐步形成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正確地認識和對待殘疾,具有樂觀進取、自尊、自信、自強、自立、立志成才的精神、頑強的意志以及平等參與的公民意識;具有社會責任感,努力為人民服務;具有初步的創新精神、實踐能力、科學和人文素養以及環境意識;具有適應終身學習的基礎知識、基本技能和方法;身體健康、具有良好的心理素質,養成健康的審美情趣和生活方式,學會交流與合作,初步具有獨立生活能力、社會適應能力和人生規劃意識,成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紀律的一代新人。
課程設置的原則
為實現上述目標,視力殘疾兒童義務教育課程除應遵循普通義務教育課程設置的原則外,還應遵循:
(一)普遍性與特殊性相結合的原則
貫徹國家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精神,堅持視力殘疾兒童教育與普通兒童教育共性的同時,從視力殘疾兒童身心發占的特點出發,注重學生的潛能開發和缺陷補償,調整教育內容、課時數,以達到與普通學校相應的目標,促進視力殘疾兒童全面發展。
(二)繼承、借鑒與發展相結合的原則
結合國情、總結並繼承我國各地視力殘疾兒童教育的成功經驗,立足全面發展、注重潛能開發和補償缺陷、加強勞動教育、強調適應社會;借鑒與吸收國外視力殘疾兒童教育的有益經驗,力求教育與醫療、教育與康復、教育與訓練、教育與心理輔導等相結合,讓學生學會學習、學會做事、學會共處、學會做人。
(三)面向全體與照顧差異相結合的原則
從多數視力殘疾兒童的教育需要出發,合理均衡地設置課程,同時針對視力殘疾兒童個體間差異,根據地方和學校的實際以及學生的特殊需要,進行適度調整,力求面向全體、因材施教。
(四)綜合課程與分科課程相結合的原則
依據視力殘疾學生身心發展的特點和學科知識的內在邏輯,整體設置義務教育階段課程;重視學科知識、社會生活和學生經驗的整合;課程門類由低年級到高年級逐漸增加,低年級以綜合課程為主,高年級以分科課程為主,同時做好各年級課程之間的銜接與過渡。
課程設置
(一)課程結構
整體設置九年一貫的視力殘疾兒童義務教育課程,包括國家安排課程和地方與學校安排課程兩部分,以國家安排課程為主,地方、學校安排課程為輔;既開設普通學校的一般性課程,也設置必要的特殊性課程。課程內容涉及:人文與社會、語言與文學、體育與健康、數學、科學、藝術、技術、康復、綜合實踐活動等九個學習領域。
(二)課程設置
低、中年級階段以綜合課程為主,高年級階段設置分科與綜合相結合的課程,開設思想品德(低年級開設品德與生活,中年級開設品德與社會、高年級開設思想品德)、語文、數學、外語(三年級開始)、體育與健康、藝術(或分科選擇音樂、美工)、科學(高年級或分科選擇生物、物理、化學)、歷史與社會(或分科選擇歷史、地理)、康復(低年級開設綜合康復,低、中年級開設定向行走,中、高年級開設社會適應)、信息技術應用、綜合實踐活動等課程。
視力殘疾兒童義務教育課程設置表(略)
國家將通過制訂各科目課程標准來規定各科目課程的具體內容和要求。
課程設置的有關說明
(一)關於課程的實施
1.本課程方案所規定的課程門類、教學內容、教學要求、課時分配,體現了國家對全日制盲校義務教育的基本要求,是各級教育部門和盲校組織、安排教學活動的依據,制定各科課程標准、編寫教材的依據和督導、評估盲校教學工作的依據。在本方案的指導下,各省、自治區、直轄市教育委員會、教育廳(局)可結合本地區的實際情況進行適當調整,並對地方安排課程的設置、課時分配等做出明確規定。調整後的課程方案下發當地盲校嚴格執行,並報國家教育部備案。
2.盲校學制為九年一貫制。
入學年齡一般與當地普通小學相同,在特殊情況下可適當放寬。
盲校每班班額以8—12人為宜,如有視力殘疾兼多重殘疾學生,班級人數可適當降低。
每學年上課時間35周。學校機動時間2周,由學校視具體情況自行安排,如學校傳統活動、文化節、運動會、遠足等。復習考試時間2周(九年級的第二學期畢業復習考試時間增加2周)。
低年級每天安排6節課,中高年級每天安排7節課。每天安排廣播操20分鍾;對低視力學生應安排眼保健操,上下午各一次。統籌安排體育課和體育活動,保證學生每天有1小時體育鍛煉時間。
每節課時原則上為45分鍾;低年級階段,應當在每節課的中間安排5分鍾的休息或活動。
3.盲校對盲生和低視力學生應當實行分類教學。為低視力學生舉辦低視力班,對於人數不足以編班的低視力學生,可以和盲生混合編班,但應積極創造條件同班分類教學。
盲校應創建低視力無障礙環境,為低視生配置助視器械、大字課本、適宜燈具等有關設備,學習和使用明眼印刷文字,注意並鼓勵低視生利用其剩餘視力,並傳授有效使用和保護剩餘視力的技巧,提高其運用視覺的能力。
低視力班的教學安排,可參照普通學校課程設置方案,進行適當調整。普通學校可參照本方案對隨班就讀的視力殘疾學生實施特殊教育。
對於有其他障礙的視力殘疾學生,也應採取相應的措施給予專門指導。
4.各門課程均應結合本學科特點,有機地進行思想、道德、環境、心理健康、國防、安全等教育,進行無神論和破除風封建迷信的教育以及轉變舊習俗、樹立新風尚的教育。
各門課程均應結合本學科的特點,注重調動盲生多重感官參與學習。
高年級階段可繼續進行定向行走訓練。定向行走課程教學應結合盲校寄宿制的特點,安排在學校集體教學之餘進行,並注意課上與課外相結合、集中指導與個別矯正相結合。
盲校應對有個別矯正需要的學生實施個別矯正。
5.根據學生的學習成績、特長和志願,高年級時學校可實行分流教學:對於不準備升學的學生,可安排較多的時間進行社會生活和勞動技術教育;對於准備升學的學生,可安排較多的時間學習文化課。在最後一年,應安排必要的時間對學生進行升學、就業的教育和指導。
(二)關於課程的評價
1.實行學生學業成績與成長記錄相結合的綜合評價方式。學校應根據目標多元、方式多樣、注重過程的評價原則,綜合運用觀察、交流、測驗、實際操作、作品展示、自評與互評等多種方式,為學生建立綜合、動態的成長記錄手冊,全面反映學生的成長歷程。
2.學期、學年和畢業的終結性考察、考試是對學生合格水平的考核。要在教育教學的全過程中採用多樣的、開放式的評價方法(如行為觀察、情景測驗、學生成長記錄等)了解每個學生的優點、潛能、不足以及發展的需要。
考試是評價的主要方式之一,考試應與其他評價方式相結合;要根據考試的目的、性質、內容和對象,選擇相應的考試方法;通過考試促進每個學生的進步。
每學期、學年結束時學校要對每個學生進行階段性的評價。評價內容應包括各學科的學業狀況和教師的評語。評語應在教師對搜集到的學生資料進行分析,並與同學、家長交流、溝通的基礎上產生。評語應多採用激勵性的語言,客觀描述學生的進步、潛能及不足。同時要制定明確、簡要的促進學生發展的改進計劃,幫助學生認識自我,樹立自信。
3.考試、考查採用閉卷、開卷、口試、操作等多種方式,學習成績評定應採用等級制或評語制,不得將學生成績排隊、公布。
4.考核要全面,通過對學科知識和能力的考核,促進學生整體素質的提高和特長的發展。
初中畢業、升學考試命題必須依據國家課程標准,杜絕設置偏題、怪題,要採用形式多樣的考試方式,使學生在考試中有展示特長和潛能的機會。
參加當地初中畢業、升學統一考試時,考試時間為普通考試時間的1.5倍,對視力殘疾學生不可感知或超出視力殘疾學生能力的題,原則上按得分題的比例折算彌補追加。
5.參加當地教育主管部門確定考試科目和命題考試合格即准予畢業。
⑤ 山東省實驗中學 課程表
(⊙o⊙)… 我是實驗的 你要幾班的??? 每個班都不一樣哦~
⑥ 綜合實踐教案學校我成長的地方
與綜合實踐活動的初次相遇是在2004年10月,龍岩市教育局組織的第二屆基礎教育(小學)課程改革開放周活動在新羅區舉辦,承辦單位就是我們龍岩實驗小學,學校把開放周的活動全交給三年段,當時我剛休完產假回來,孩子還沒斷奶,段長拿著排課表召集大家報名上課,一個年段7個班,語文、數學、英語、音樂、美術、科學、體育、書法、品社等科目很快就定下開課老師了,惟獨綜合實踐活動的執教老師定不下來。這個科目雖然在課程表上很顯眼地排著,可是誰都沒接觸過,誰也沒真正上過這個課,從來都是形同虛設,而今作為課程改革開放周活動,課程表設置的所有科目都要開設,特別是綜合實踐活動這門新課程,領導特別交待一定要開好,給聽課老師起個示範作用。我是語文組的老師,開會時,語文組提出照顧我還在哺乳期就不用承擔公開課的任務,可開了幾次協調會,綜合實踐活動課的開課人選還是沒法定下來。第四天上午段長馬老師找我談話,她對我說:「夏慧,這課看來只有你來上了。」還沒等我開口,她又接著說道:「我也知道你現在特殊時期,有難處,可你看咱們年段除掉已經定下開課的老師,剩下都是老教師了,這個課又是誰都沒上過的,咱們年段你最年輕又是黨員,你看,是不是能克服一下,有什麼困難咱們年段老師都會幫忙的……」我只好應允了。就這樣,我開始了我的第一次綜合實踐活動課的探究。在區教研室分管綜合實踐活動科的教研員的指導下,我確定了《走進奧運冠軍——石智勇》的課題。正值雅典奧運會賽馬場上我市舉重運動員石智勇奪得男子56公斤級的冠軍,抓住這樣的資源,我帶領自己三(4)班的孩子們開始了關於奧運冠軍的研究性學習。
說實話,這段時間真叫煎熬,一邊是活動方案設計無從下手,有了方案又不知從哪頭做起,另一邊是家裡孩子嗷嗷待哺,最後作出決定,提前給孩子斷奶,以便自己專心工作。帶著一幫孩子,聯系石智勇的家人,到他家裡采訪冠軍的爸爸媽媽,了解冠軍小時候的故事和成長故事,指導孩子采訪、拍攝、寫日記;還聯系石智勇電話采訪;指導學生上網搜集資料,分類整理資料,每天都忙碌不停。可就在這樣看忙亂的過程中,我突然發現這些剛上三年級的孩子們似乎變得更懂事,做事更有方法了。到了開課的日子,我們把活動的成果匯報展示給聽課老師,三(4)班給大家留下了深刻的印象。雖然聽課老師依然不懂綜合實踐活動究竟是什麼,可從這節課大家似乎知道了研究性學習的成果是如此豐富多彩,三年級的孩子身上有這么巨大的能力。
教研室的指導老師、段長還有聽課的老師們都對這節課給予了很高的評價,呵,終於鬆了一口氣,順利完成任務了!
二、一步一步粘上了
接下來的日子裡,綜合實踐活動課依然還是虛設,但我的心裡從此有了它。閱讀各種教育雜志刊物,看完語文的內容,還會再找綜合實踐活動的有關文章閱讀,漸漸地,我和綜合實踐活動的接觸多了起來。
2005年教師節晚宴上,分管教學的陳副校長席間匆匆交給我一個任務,剛接一個通知,市教育局組織首屆綜合實踐活動課堂教學評優,區進修校教研室指定我們學校派人參加,國慶節過後就開賽,這段時間你要准備一下參賽。啊!怎麼又是我啊!我心嘀咕著,可沒敢吭,本來嘛,領導點名讓你參賽是看中你,你還敢推託,我還沒這膽。消息公布後,同事開玩笑說綜合實踐活動只有你知道怎麼上,當然只能派你去啦!得,既來之,則安之。所幸的是,指導老師依然是那位勤於鑽研的教研員陳曉紅老師,從選擇課題開始,到確定課題,我們至少討論了不下20個主題,最終才確定《話說校服》,在試上過程中不停地修改教學方案,最後確定以課堂現場辯論會的形式展示這次主題活動的第二階段內容,最後獲得市裡評優一等獎。緊接著被推薦到省里參評,時間就是接下來的10月中旬,那年省里的比賽是在石獅三小,全省有31節課參賽,我又幸運地獲得一等獎,然後就來到武漢,登上了全國綜合實踐活動課堂教學評優的賽場。那時候,壓力很大,就覺得自己原本一教語文的老師怎麼就一步一步地和綜合實踐活動粘上了,學校里大家都說不懂這課怎麼上,每次備課都靠自己揣摩、反思,能幫上忙的人太少了,感覺好孤單。可想想一路走來,我的指導老師鄒開煌教授、市普教室的張飈老師、區進修校的曉紅老師,還有學校的領導、同事們都對我寄予了很深的厚望,正所謂「人無我有,人有我優,人優我特」,大家都盼著我出成績呢!咬咬牙,我挺著!那段時間,我回想起來,總想把它稱為「三級跳」,一個月時間里我連著趕了三場現場課堂教學評優,聽了這么多同行的綜合實踐活動課,比什麼專題培訓的效果都更明顯。除了外出比賽,其他時間我依然要做好班主任工作,仍然要上好自己的語文課,改好孩子們的每一本作業,這些事沒人可以替代你。因此,每天的修改、備課都要等到晚上回家才能做,孩子還小,等忙完家裡的瑣事往往已經深夜了,就這樣,那段時間我幾乎每天都是深夜還在忙著修改教案或課件。痛並快樂的感覺,特別強烈!武漢育才二小的課堂上精彩演繹,又讓我載譽而歸,那一刻,我覺得自己和綜合實踐活動似乎更熟識了!
三、全心全意學上了
緣份有時就是這樣說不清道不明的,轉眼到了2008年春節,龍岩市開展小學骨幹教師脫產培訓活動,為期四個半月,整整一個學期,每個學科都開設。當時我想這回應該不會派我去了吧。可學校領導似乎就認准了我和綜合實踐活動關系不一般,還是把這個機會派給了我,拿著一紙入學通知,我來到龍岩學院繼續教育學院報道,開始我真正意義上的綜合實踐活動學習與研究。
俗話說「世間並沒有真正意義上的障礙,有的只是不同的心態不同的途徑,人有時候應該像水一樣前進,如果前面是座山,就繞過去,如果前面是平原,就漫過去,如果前面是張網,就滲過去,如果前面是道閘門,就停下來,等待時機。」是啊!培訓前,我對綜合實踐活動的本質認識還很淺:綜合實踐活動究竟是一門怎樣的課程?教什麼?怎麼教?它會對學生其它學科的成績產生什麼樣的影響?對學生的發展會帶來多大的好處?……
即使是參加了這么多次的比賽,也取得了一點成績,可是如今仔細反思起來,以前的那些課,多多少少都存在一些缺憾,而且有一定的局限性,大部分都拘泥在研究性學習中,其它的領域很少涉及。如果不是這個學期來參加綜合實踐活動培訓,聆聽張老師和鄒開煌教授對綜合實踐活動的闡述,系統地學習綜合實踐活動理論知識,我肯定像以前一樣,對綜合實踐活動還是「瞎子摸象」。因此,我決定趁這次培訓全心全意研究。
培訓期間,張飈老師和鄒開煌教授為本期綜合實踐活動培訓班增加了一道「科技大餐」——
「WEB網路協作學習平台」,在這個平台上,我們系統地學習了《綜合實踐活動概述》《綜合實踐活動課程資源開發》《綜合實踐活動方案設計與案例編寫》等專業知識,按要求在網路上完成相關作業,並且還能在平台上自由地發表言論與同伴交流、互動,我們每個人都欣喜地切身感受到網際研修給我們帶來的種種好處。培訓結束,我把自己在平台學習的內容和研究成果編成了本「研修作業成果集」,還主持匯編了全體學員的論文和案例。這次培訓使我對綜合實踐活動的研究更深入了,也讓我挖掘出自己身上的更多潛能,我從來不知道原來自己可以做得這么好!
《走進石智勇》《話說校服》《做學校的小主人》《走進綜合實踐活動》《學會采訪》《考試我能行》《名片設計與製作》《守交規我能行》《走近辛棄疾》《小泡泡大發現》……一個個活動方案中設計與實施,從最常見的成果展示課型到常態化課堂教學研究,從語文、數學、科學、美術到心理健康,每個學科我都努力嘗試著用綜合實踐活動的理念和形式進行學科整合,一次又一次地大膽嘗試,積累了一點又一點的實踐經驗,心中對綜合實踐活動有了一層又一層的感悟和熱愛!
四、不知不覺愛上了
「知之深,愛之切。」正是對綜合實踐活動課程的步步了解,我不知不覺地愛上了它。從事綜合實踐活動課程以來,我發現不但是我的學生在觀察、采訪、搜集、整理資料的的過程中懂得了很多書本上學不到的知識,認識到了團結協作的重要性,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都得到了很好地培養。
不只是學生的綜合素質得到了很大的發展,連我自己也有了驚人的變化。以前的我,真是「兩耳不聞窗外事,一心只讀聖賢書」,而且不由自主地把「聖賢書」的范圍越縮越小,最後定格在了所任年級的語文書和幾本教學參考書上了。上語文科時還得心應手,可是一開展起綜合實踐活動來,我就越來越感到力不從心。比如,《為2008年奧運會設計郵票》綜合實踐活動中,指導老師必須要了解郵票的歷史、郵票的種類,了解歷屆奧運會及其發行的各種郵票和郵票的含義,可是在活動前我只知道郵票是用來寄信的,有不少人把郵票當成收藏品,其它就一無所知了。為了活動的順利開展,我事先從圖書、報紙、雜志、網站等收集歷屆奧運會郵票的資料,了解設計郵票的一般要求,開闊了自己的眼界,才曉得郵票雖然只有方寸大小,其中卻蘊含著那麼豐富的科學文化知識,被稱為「微型博物館」、「國家的名片」、「小小藝術殿堂」;與集郵愛好者和美術教師取得聯系,取得支持的過程中,我懂得了與人交往、求人辦事的方法和技巧……在《愛心助殘》的備課過程中,我特地到特殊學校觀察不同類型殘疾人的生活,向特殊學校的老師學習手語,閉上眼睛在盲道上行走……了解和體驗了殘疾人的艱辛,我更加懂得要尊重身邊的殘疾人,主動幫助有困難的殘疾人……
在綜合實踐活動過程中我與學生共同開發課程資源,與學生打成一片,拉近了師生間的距離,學生的學習興趣越來越濃厚。在綜合實踐活動中我還特別注重發揮在活動過程中自主建構和動態生成的作用,處理好課程的預設性與生成性之間的關系。隨著實踐活動的不斷展開,學生的認識和體驗不斷豐富和深化,新的活動目標和活動主題不斷生成,綜合實踐活動的課程形態隨之不斷完善。為了更好地處理好課堂的預設與生成,我在課余時間不斷地給自己「充電」……每次活動總結匯報階段時,同學們快活地展示著自己的研究成果,欣喜地講述著獲得的知識時,收獲不匪的我喜悅之情也總是溢於言表。
總之,從事綜合實踐活動以來,我不僅在思想觀念上改變了許多,從只注重書本知識到與實踐能力相結合,而且各方面能力特別是與人交往的能力大大地提高,情感、態度、價值觀都日趨完美,終日沉浸在快樂之中。
⑦ 英文課程表綜合實踐、體育鍛煉、寫字、班會,怎麼翻譯
comprehensive practice, 綜合實踐源
physical exercise, 體育鍛煉
calligraphy(書法), writing (寫作)
class meeting,班會
做參考~~~~~~~~~~~~~~
⑧ 要一份江蘇省蘇州常熟市實驗中學初二(3)班的課程表
到了學校你不想知道也得知道啊 - -。
網路不是萬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