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英語話劇課程研究的理解
1. 英語小話劇(課前五分鍾)
英語話劇劇本:四人英語話劇劇本-The Rolling Orange
時間你可以自由控制
適合4人的話劇劇本,四人英語話劇劇本The Rolling Orange講述桔子的故事。一天早上,桔子一家醒來,發現人們開著卡車,搬著梯子,來摘桔子了,快來看看他們的命運如何吧。
人物
Tom: Father Orange
Klye: Mother Orange
Wallis: Older Sister Orange
Jessie: Little Brother Orange
Characters
Father Orange: He is a middle-aged, considerate, and thoughtful man.
Mother Orange: She is a younger and more youthful woman than Father. She is also very optimistic.
Older Sister Orange: She is young , energetic, and competitive .
Little Brother Orange: He is the youngest and, therefore, a little spoiled.
SCENE I 場景一:果園
One Morning in an Orange Orchard.
(Today is a sunny day . An orange family is discussing nervously about something on an orange tree in an orchard. )
Father: I was awakened early this morning by the sound of trucks in the field (yawning).
Mother: Well, it wasn』t the first time to be like this.
Sister: A whole bunch of strange men was brought in by trucks.
Brother: That really scared me. They got out and started to climb up ladders.
Sister: (Afraid suddenly) Oh! My friends were grabbed and put into large bags. I could hear them yell for help.
Father: Hey! We shouldn』t look at them; otherwise, they』ll notice us.
Mother: But it』s useless.
Sister: Oh, God! We』re discovered!
Brother: Oh! We』re being grabbed and pulled from our branches. What will we do for food and water?
Sister: It will be so uncomfortable going to town in that bag with a lot of strangers.
Mother: Well, we』ll just have to do our best.
Father: Yeah!
SCENE II
On a Fruit Stand.
(After having been on the road in a bag for half an hour, they are placed on a fruit stand. )
Sister: Gee! This place is so cold and desolate. I wish we had our friends here on this stand (looks at the opposite fruit stall).
Brother: I tried to make friends with these people on our way here, but everyone looked pretty uncomfortable and scared.
(Suddenly)
Sister: Oh! Mother! How could they do that?
Mother: What are you talking about?
Brother: I know what she』s talking about (Brother turns to look).
Father: What did you see?
Sister: My friends were cut up and eaten. How could they do that? I』m so scared.
Father: Now, children, be calm.
Mother: Sh~ Someone』s coming.
Father: Try to be quiet.
Sister: I don』t want to be taken away.
Brother: Oh! My friend』s being taken away.
Sister: Your friend looks so fat.
Mother: If we look sour, maybe we won』t be taken away.
Brother: That』s a bright idea. But how could we look sour?
Mother: Now, children, stop being scared and calm down.
Father: Oh! No! I』m being looked at.
Mother: I told you not to eat so much. Now you look so fat and juicy.
(Father is being taken away.)
Brother: Oh, no, Dad!
Father: (Sadly) Good bye, children.
Sister: Oh! Dad』s being put into the basket and taken away.
Mother: Oh, no!
Brother: Stop that. Our father can』t be taken away.
Mother: Look, he』s being bagged and put into a cart.
Sister: Hey! The cart』s wheels are going out of the store.
Brother: A car』s pulling up.
Mother: Oh, no! His bag is being picked up.
Sister: But it』s breaking. And Dad』s falling out.
Brother: Dad』s rolling away.
All: (Jumping up and down cheering) ROLL! ROLL! He』s getting away.
Sister & Brother: Yip! Yip! Hurray for Dad!
Mother: Oh! Thank God.
2. 如何有效開展小學英語對話教學的研究與實踐的國內外相關研究狀況
教學目標是教學活動的靈魂,教學目標對教學過程具有導向、調控、激內勵和評價功效。有效教學容在很大程度上取決於教師對教學目標的理解與把握,教師對教學目標的理解與把握越好,並在課堂教學中緊緊圍繞教學目標進行,就能最大限度地減少隨意性、盲目性、模糊性,提高教學的方向性、針對性、有效性
3. 如何有效開展小學英語對話教學的研究與實踐的國內外相關研究狀況
英語教學中小組活動有效性策略的實踐與研究課題開題報告
一、 課題的現實背景及意義
合作學習是國際上最流行的教學策略之一,20世紀70年代興起於美國,並在70年代中期至80年代中期取得實質性進展,是一種富有創意和實效的教學理論與策略。也是我國新一輪課程改革所提倡的一種重要的學習方式,《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綱要》提出了要轉變學生的學習方式,認為學生學習方式的革新是當前在學校課堂全面推進素質教育的重點,特別強調自主、合作與探究的學習方式,改變以教師為中心,課堂為中心和課本為中心的局面,促進學生的主動學習和自主發展。
所謂合作學習,就是學生通過分工合作共同達成學習目標的一種學習方式。學生通過個體努力以及小組成員間的合作,完成指派的學習任務。合作學習強調積極的相互支持與配合,強調發揮每一個學生的積極性,實現互動式,交流式的學習,為不同層次的學生提供參與學習,體驗成功的機會,促進學生之間有效的溝通與交往。
在合作學習過程中,只有小組取得了成功,個人才能成功。合作學習特別強調自主、合作與探究的學習方式,強調要改變以教師為中心和書本為中心的局面,促進學生的主動學習和自主發展。另外,有助於改變傳統教學過程中「教師講,學生聽,教師問,學生答」這一單一、刻板的教學方式,改變英語教學中長期存在著「重知識講授、輕能力培養」的傾向,實現師生之間、學生之間多向、互動、多元的信息交流方式,從而真正推動每個學生進步。因此,努力改革課堂教學方法,提高教學效果,在英語教學中,嘗試著將小組合作學習引進課堂,改變以往的師生關系,更新講課模式,調動學生學習英語的積極性,激勵學生的參與意識和協作能力,實現課堂教學交際化,具有很大的現實意義。
二、國內同類課題的研究狀況
小組合作活動(又稱合作學習)於70年代率先興起於美國,並且已被廣泛應用於中小學教學實踐。它的產生除了美國獨特的社會文化背景之外,主要是出於克服傳統教學存在的弊端,改革課堂教學提高教學效率的需要。它將社會心理學的合作原理納入教學之中,強調人際交往對於認知發展的促進功能。基本做法是將全班學生依其學業水平、能力傾向、個性特徵、性別乃至社會家庭背景等方面的差異組成若干個異質學習小組(每組3-6人),創設一種只有小組成員才能達到個人目標的情境,即小組成員不
僅要努力爭取個人目標的實現,更要幫助小組同伴實現目標,通過相互合作,小組成員共同達到學習的預期目標。小組合作學習將班級授課制條件下學生個體間的學習競爭關系改變為「組內合作」、「組際競爭」的關系,將傳統教學與師生之間單向或雙向交流改變為師生、生生之間的多向交流,不僅提高了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和對學習的自我控制,提高了教學效率,也促進了學生間良好的人際合作關系,促進了學生心理品質發展和社會技能的進步.關於小組合作學習被很多學者認為是一種適應各種學習風格,並能促進學生積極參與學習過程的一種最流行也最有效的方法。早在1979年,美國的教育學家約瀚遜就論述了這種方法的種種好處。他這樣寫道:小組合作學習比起班級競爭學習或個體學習來,更能有效地掌握、保持和遷移概念、定律和原則??合作的集體成員可以逐漸形成更高超的概念學習策略,更有效的探尋和利用他人的信息,更能從自己的頭腦中復現或用自己的話闡述正在學習的材料,能在更短的時間內學到更多的材料??學生越是具有合作的態度和經驗,他們就越是能積極主動、持之以恆地追求明確的學習目標,越是相信學業成敗是靠自己的努力,越是希望成為優秀的學生和獲得優異的成績,越是認為學習新知識是有重要意義的??與只有班集體競爭學習或個體學習經驗的學生相比,有合作學習經驗的學生更信任自己的教師,更容易把教師當作激勵者而接納教師,無論從學習上還是私人感情上都是如此。
小組合作活動得到了許多國家教育工作者的認同。80年代以來,它也成為了我國教學理論和實踐領域所研究的對象。在《全日制義務教育普通高級中學課堂標准(實驗稿)》(以下簡稱《標准》)的基本理念和課堂實施建議中,小組合作學習已經成為了一個重要的概念。《標准》提出的小學英語課程的任務是這樣闡述的:激發和培養學生學習英語的興趣,使學生樹立信心,養成良好的習慣和形成有效的學習策略。近年來,我國一些地方學校改革課堂教學,也對小組合作活動進行了應用與研究。國內外的研究和實踐,都驗證了小組合作活動作為課堂教學常規組織形式在提高學習效果方面的有效性。小組合作活動已成為提高教學效率的新策略。
三、課題研究的主要目的
通過該課題的研究,旨在能使小學英語對話教學找到高效的操練模式,切實開展小組合作活動,改革傳統的課堂教學模式,讓每一個學生都能參與到學習中來,通過小組合作活動,使每個學生的英語運用能力都能得到長足的進步與發展。同時,以這樣的學習形式為載體,充分體現學生的主體意識,培養參與意識,
發揮潛能;培養學生的人際交往能力、溝通能力、合作意識與團隊精神,為他們以後進入社會,成為綜合素質較高的復合型人才打下扎實基礎。
四、課題研究的內容
(一)、合作學習的時機
小組合作學習時機選擇的適當與否對合作學習的效果產生重要的影響,一般來說,較簡單的認知學習任務,只需要個人獨立自學或開展全班教學即可,而較復雜綜合的學習任務,則可採用不同的合作學習方式。採用合作學習的時一般為:
1.個人信息有限時
在英語學習中,搜集信息與資料是常有的事,雖然學生會使用相關工具,也知道通過什麼途經去獲得信息,但有時僅靠一個人的力量是不夠的"這個時候組織學生進行小組合作學習能提高收集、處理信息的效率,同時也能培養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形成有效的學習策略,發展自主學習的能力和合作的精神。
2.理解重點和難點時
課堂教學時間有限,教師在課堂教學時應精心安排,把學習重點和難點作為合作學習的內容"學生在認知活動中理解新知識有困難的時候,教師要組織學生進行合作學習,以討論的形式讓每個成員發揮各自的主體性,調動其學習的積極性,攻克教與學中的重點和難點(左煥琪,2002)"比如,在學習一段電話對話之後,不要求學生機械地背誦對話,而是組織學生以小組為單位,新編對話內容完成打電話的任務"教師在教學重點和難點的時候,應相信學生通過合作學習所能發揮出來的主動性,培養學生探索知識!發現問題和綜合運用語言的能力。
3.挖掘教材進行拓展性活動時
新教材的編寫內容,具有一定的開放性和創造性,適當地調整和拓展教材內容是再創造的生長點,能使教學內容更加豐富而具有針對性。此時進行合作學習,有助於拓展學生的思維,激發學習的熱情。
4.對開放性問題存在不同見解時
為了適應素質教育的要求,越來越多的開放性問題進入課堂教學。對於開放性問題,如果採用小組合作學習方式,不僅能活躍學生的思維,還能為學生提供充分交流的時間和空間,做到各盡所能!取長補短。學生在小組合作交流中表述自己的觀點和解題策略,傾聽同伴的意見,並從中互相啟發,互相補充。
開放性問題的解題策略不唯一,而一個人的思維能力又畢竟有限,很難多角度地去思考,需群策群力才能展示各種策略和結
論。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有時會出現較大的意見分歧,此時的認知沖突是學生學習動機的源泉,也是學生參與合作學習的重要動力。如果此時採用合作學習,可以形成較濃厚的研究氛圍,不明白的地方可以質疑,不同的觀點可以辯論。在這種思想的交鋒、智慧的碰撞中,學生思維的敏捷性、語言表達的准確性都將得到相應的提高,並且養成虛心接受他人意見的良好習慣。
5.復習和整理知識體系時
當學生對某一階段所學的知識有一定的理解,但又缺乏完整的認識時,如果僅依靠教師在課堂上講解,不可能解決每個學生的具體問題。在復習整理知識時,教師可以採用小組合作形式,讓學生分組歸納總結某一語言結構的功能或用法,充分調動學生聯系新舊知識,形成自己的知識結構,從而加深和鞏固對這些知識的理解和掌
6.展示自我時
新課程要求所有的學生參與所有的學習活動過程,學生也有表現自我的強烈慾望。然而,由於課時和班級人數的限制,不可能讓所有的學生都能在有限的課堂時間里表現自己。在這種情形下,組織小組合作學習可以讓每個學生都能參與到學習的活動中來,滿足他們表現自我的願望,同時提高課堂學習的效率。
7.進行集體創作時
語言的學習不僅在於語言知識的記憶,更在於語言的運用,並通過語言的交流和思想的溝通不斷提高運用語言的能力(王仁才,1996)。由於學生個人認識問題的局限性,單靠一個人創作往往不全面,採取小組合作學習的形式,讓組內成員充分發表意見,通過有意義的協商和共享,相互補充。學生在完成任務的過程中,從同伴那裡獲得解決問題的一些其他途徑,從別人的發言中受到啟發,既培養了學生全面考慮問題的習慣,也提高了學生的發散型思維能力。
(二)合作學習的基本形式
根據不同的教學目標和內容選擇不同的合作學習模式。 1.復述——陳述式
要求小組每個成員運用所學的語言知識陳述個人觀點。每個學生在發言前,需先變化語言表達方式,復述前者的表達,然後完成相關表格。
2.個人成果綜合式
小組成員根據教師的要求事先准備一些材料,並在課堂上進行組內交流,經歸納整理後,以小組匯報的形式與全班共同分享。
3.小組討論式
各小組根據教師給出的話題或問題展開討論,每個組員自由發表意見,經記錄員記錄整理後,由報告員向全班匯報。 4.角色表演式
小組成員運用新、舊語言知識,就某一話題發揮想像,通過情境創設自編對話,進行角色扮演。
5.探索式
教師先提供給各小組一些詞彙、短語或圖片,讓學生據此做出反應,在交流反饋後,再組織學習新的語言材料。
6.概念圖表式
小組通過填圖表的形式,對所學材料進行復習歸納,以幫助記憶。
(三)合作學習的組織模式
1.合作學習的管理體制
(1)劃分合作學習小組: 將全班學生按照性別學習成績、能力、興趣愛好等各方面的差異, 且具有互補性, 並根據學習表現和能力給每個組員編上號即①、②、③、④。①號最好,依此類推。學習小組的座次一般是前後兩排為一組,教師可以給每個學習小組起個名字,如Victory, Success,Smith等。合作學習小組個體是由不同水平學生組成的,而全班各小組之間的整體水平基本相同, 便於各小組公平競爭。
(2)建立管理體制
a設專家組。將4人學習小組的成員進行分工組成4個專家組,分別管理作業、應用、句型、詞彙四個專項。作業專家組:由每組的1號學生組成。分管各個學習小組的作業、自測題的批改及學習行為的監督和檢查。應用專家組:由每組的2號學生組成。主要負責各小組的對話、短劇表演及口頭作文、演講等方面交際應用的練習。句型專家組:由每組的3號學生組成。主要負責各小組成員的重點句型、句子及課文的掌握、記憶。詞彙專家組:由每組的4號學生組成。主要負責各小組成員的單詞、短語的掌握情況。
b設教師助理。根據學生的學習成績和管理能力選出五名最好的學生擔任教師助理, 協助教師工作,直接管理學生的課外學習,有四人分管4個專家組, 一人負責記錄、計算、公布各小組的考核成績。
c設小組長。每組的1號學生擔任該組的組長,負責管理本組的全面學習情況。
4. 小學英語課程標准中的「了解」,「理解」,「掌握」的區別是什麼
了解——知道這個詞或句子所代表的含義
理解——明白這個詞或句子的意思並能運用
掌握——完全記住這個詞或句子的意思並能靈活運用
個人見解,不當之處望大家指正.
5. 培養小學生英語口語交際能力的實踐研究階段性總結
順便一提,幾天前幫我指導的ABC天芐歐美外教英語中心的老師和我提到 如果想征服英語是很容易的。堅持有個適合的學習空間和進修口語對象 這取決於外教資質 純正歐美口音(非東南亞)才是最好 不間斷經常口語練習 一對一家教式輔導才會有最.好.的學習效果 上完課記得回放復習課程錄音音頻 來進一步深化知識;然後要是真的沒有人可以指導的環境,最好能去 VOA或BBC拿到課余教材學習 多用耳聽、眼觀、嘴動、腦想,一下子口語就加強起來,學習效果會非常快速顯著的~新盈中心學校王才燕英語是一種語言,是一種交際工具,在國際交往中,英語一直扮演著重要角色。學習語言的的目的就是為了交際,學習英語的目的就是要在聽說讀寫的學習過程中學到熟練地使用這個工具的本領。要真正掌握一門語言不是一件容易的事,特別是口語。因此,在小學英語教學的過程中,作為教師,我們應該從實際出發,激發學習英語的興趣,打下良好的語音、語調基礎,培養良好的學習習慣。一、堅持用英語組織教學一開始學生不習慣教師用英語講課,這時,教師要堅持用英語來組織課堂教學的各個環節。說的語速慢些,要多次重復,讓學生反復聽、反復感受,漸漸地,學生熟悉了教師的語言就能融入英語的氛圍,以排除對母語的依賴和母語的干擾。小學階段是學習英語的重要階段。盡管他們剛涉及英語,掌握的單詞和句型甚少,但我們應該從第一節課開始,堅持用英語組織教學。我們完全可以通過眼神、手勢、動作、表情等形式來幫助學生盡快內容的理解,培養學生初步形成應用英語的的思維能力。二、開展豐富多彩的課外活動如果英語僅僅局限於課堂口,其生命力是有限的。學生的內心世界豐富多彩,他們需要感知與他們內心世界相呼應的聲音、色彩、動作和語言,他們需要在輕松和愉快的環境下接受語言和使用語言。課外活動是課堂教學的延續,組織形式多樣的課外活動能夠使學生的英語交際能力得到持續發展。小學生課外口語活動應體現自主學習和合作學習的特徵,應體現由課內向課外,由校內向校外延伸的特點,如開展口語興趣小組,根據教材內容自編自演英語童話劇,英語故事樂園,英語快活林廣播、英語走廊、雙語走廊、英語早操、笑話、迷語及英語才藝大獎賽等。三、注重差異,培養學生養成主動用英語交際的習慣在小學英語課堂教學實踐中,有些學生不願開口說英語,他們有的是因為怕出錯緊張,有的則因為經常被老師忽視,而沒有機會說英語。總之他們這些學生寧把自己當聽眾,也不參與課堂活動,他們習以為常,甚至藉此躲避課堂訓練,對這樣的學生,教師一方面要多鼓勵、訓練他們,另一方面則要努力改進自己的教學方法。因此在口語練習時,教師最主要的任務應是幫助、鼓勵學生開展口語活動,用各種方法以達到學生口語練習的最大實踐量。不犯錯誤是學不會語言的,因此對於學生的錯誤要區別對待。但是在學生自由表達思想時,即使偶爾犯次錯,這也是語言學習過程中必然的現象。學生犯的錯誤不但被認為是不可避免的現象,而且被認為是改進教學、提高學生對外語掌握的有利條件和依據。總之,小學生英語口語能力學習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對小學生英語口語的訓練決不能急功近利,而必須持之以恆。小學英語口語是一個持續教學的過程,各個階段都有不同的教學目標和任務。在小學英語口語教學活動中,要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和教師的主導作用,採取有效措施,利用現代教學手段,有意識地培養學生良好的口語交際能力。只要我們堅持不懈、不斷探,總結經驗,給學生創造一個寬松愉悅的交際氛圍,給學生一個自我展示的舞台,並適時和適度地加以引導和點拔,這樣我們的口語教學就會邁上一個新台階,而且學生的口頭表達能力也會獲得較大的提高。
6. 如何有效開展小學英語對話教學的研究與實踐
1)小復學英語會話教學內容研製究:教學內容是教學之本,孩子學習英語年齡越小,我們越要注重教育的生活化。從生活經驗中選取會話教學內容,使孩子們感到親切、自然、易學,
能使孩子適應學習、獲得經驗、得到發展。目前使用的教材多為內容生活化的課本,話題包括:數字、顏色、身體、食品、玩具、個人情況、家庭、學校、朋友等。這些都莫過於家庭生活和社會生活,我們很容易將教學內容和生活實際聯系起來。所以,我們可結合教材內容,通過豐富多樣的形式,讓學生學會表達,並樂意用英語交流。
(2)小學英語會話教學的課堂教學模式研究:以英語課堂教學為主要平台,組織與策劃以「會話教學」為主題的研討活動,並在不斷的聽評課、改進與反思等環節中,發現和總結有效的英語對話教學模式,從而提高學生用英語交流的有效性。
(3)小學英語會話教學的有效策略研究:包括學生英語會話學習的有效性研究、教師會話教學的有效性研究和有效的課堂活動研究。
(4)以「評價和作業」為橋梁,實現小學英語會話教學的再拓展的研究:重視課外作業的趣味性與實用性,藉助形成性評價,激發學生「離開課堂卻仍想英語對話」的慾望,讓英語這門語言真正做到學以致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