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一年級認識鍾表的課程
發布時間: 2021-02-12 16:14:07
Ⅰ 怎樣上好一年級認識鍾表這節課
古人沒有鍾表,他們對時間的感知全憑直覺,看太陽出來了就下地幹活,太陽快專要落山屬就回家休息。後來呀,人們覺得這樣只憑直覺判斷時間不方便,要是碰到天陰下雨不出太陽,那就無法判斷時間了。於是人們就發明了一種「滴水計時法」,就是用一隻水桶裝滿水,讓水從一個小孔里滴出,每滴完一桶水就是一個時辰。在晚上,過一個時辰就有專人到街上報時,這個人叫更夫,過一個時辰更夫就到街上敲一下更,過兩個時辰更夫就到街上敲兩下更,一個晚上有五更,第五更就是快天亮了。這種計時法雖然更進步了點,但人們還是覺得存在不足,要是更夫睡著了或是不小心敲錯了更,人們的生活不就亂套了嗎?於是,聰明的人們才發明了鍾表。一開始發明的鍾表可大了,但它優點很多,人們不用總在那裡守著,一到時間,鍾表就會自動報時。但是,要是體積小一點,人們可以隨身攜帶那可就更好了。於是,人們不斷改進鍾表的結構,使鍾表的零件越來越小,外觀也越來越好看。這就是今天我們到處都可見到的鍾表。同學們會看錶嗎?
Ⅱ 小學一年級認識鍾表課件
自帶家裡一塊合適的石英鍾,我就是這樣教學的,效果挺好。
熱點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