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學校課程 » 幼兒園課程內容小學化表現

幼兒園課程內容小學化表現

發布時間: 2021-02-12 17:20:32

㈠ 幼兒園教育小學化對幼兒成長帶來哪些影響

幼兒園教育小學化對幼兒成長帶來的影響有:

一、不利於幼兒的身體發育。

學齡前幼兒正處於身體發育階段,如果強制要求長時間集中注意力,他們大腦就容易疲勞,會對神經系統產生傷害,使幼兒表情變得呆板。

把幼兒長時間封閉在教室里,束縛在座位上,限制了幼兒活動的自由,使幼兒缺乏骨骼和肌肉運動,會使幼兒過早產生駝背,不利於幼兒骨骼、肌肉的發育。長時間看書,容易導致近視。

二、扼殺了幼兒成長中所必需的天性的成長。

幼兒的天性就是好玩好動,他們對什麼事物都懷有一顆好奇的心,充滿好奇感,他們在游戲玩耍中得到樂趣,得到知識,但是幼兒教育小學化卻要求幼兒像小學生一樣少動少玩。

這不僅扼殺了幼兒的天性,而且還剝奪了幼兒的童真童趣、以及自由游戲和玩耍的權利,嚴重的影響了幼兒正常、健康的身心發展,影響了幼兒積極樂觀、開朗自信、自強自尊的健全人格的形成。

三、阻礙了智力的全面發展。

忽視了語言能力、探索能力、運動能力、審美能力、音樂能力、人際交往能力、想像力、創造力及觀察力等各類能力的發展。在幼兒階段進行小學化教育,其實進行的只是單方面的智育,這種只重視單方面智育或某種單一技能發展的教育,實質上是忽視了人的全面性發展要求的。

四、錯過了幼兒教育的「關鍵期」。

幼兒園應該成為幼兒的樂園,游戲、玩耍應該是他們在幼兒園里的主要活動。要在玩耍中培養他們對學習的興趣,讓幼兒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學習習慣以及人際交往能力,培養他們堅韌的品質和良好的心理承受能力,這才是幼兒園需要完成的主要任務。

五、增加了幼兒的厭學情緒。

每個年齡段都有之相對應這個年齡段的任務,如果孩子在幼兒園過早的將小學一、二年級的課程都學完了,那麼孩子上小學以後將會失去新鮮感,剛上小學就沒有了新鮮感,那就更不要說學習興趣了。

幼兒園的主要任務是,培養幼兒良好行為習慣的養成,小學教育的主要任務才是學習習慣的養成。

㈡ 如何克服農村幼兒園教育小學化現象

近幾年,隨著農村經濟水平的不斷提高、國家政策的傾斜及家長對幼兒教育的重視,農村幼兒教育獲得了前所未有的發展,但是在力爭普及農村幼兒教育的過程中,農村幼兒教育質量低已經成為不爭的事實。其中農村幼兒教育「小學化」是制約農村幼兒教育質量提高的重要因素之一,解決幼兒教育「小學化」這一問題已被提上議事日程。本文針對農村幼兒教育「小學化」的表現,分析其出現的根本原因,並提出相應的化解策略。
一、問題提出
筆者通過對C縣農村8所幼兒園的走訪發現,農村幼兒教育「小學化」現象尤為嚴重。筆者就教育內容、教育形式、教育環境方面作簡要說明。教育內容方面,基本以漢字、拼音、算數為主。中、大班,幼兒每天要求寫漢字4頁,算數雖然沒有規定,但是通過翻看幼兒算數作業本不難發現數量不少。幼兒每天課外活動時間只有課間休息及下午40分鍾的戶外活動。部分幼兒園甚至從小班就開始就鍛煉幼兒寫字、算數,大部分幼兒根本不會寫字,教師只好把漢字寫在本子上讓幼兒描或者教師握著幼兒的手寫。教育形式方面,班級化組織教學。部分農村幼兒園的組織形式,基本上就是小學一年級的翻版,漢字、數學、拼音、音樂,課表一應俱全,老師講授,學生聽課,滿堂灌或者單向式輸入教學。教育環境方面,部分農村幼兒園教育環境基本和小學一樣,活動室內只有桌椅板凳根本沒有可供幼兒使用的玩具、圖書等,戶外活動場地只有簡單的幾個活動器械。
針對幼兒教育「小學化」現象嚴重,教育部頒布了關於規范幼兒園保育教育工作防止和糾正「小學化」現象的通知(教基二[2011]8號),通知指出為防止和糾正『小學化』現象,保障幼兒健康快樂成長應該做到:「遵循幼兒身心發展規律,糾正『小學化』教育內容和方式;創設適宜幼兒發展的良好條件,整治『小學化』教育環境;嚴格執行義務教育招生政策,嚴禁一切形式的小學入學考試;加強業務指導和動態監管,建立長效機制;加大社會宣傳,營造良好社會氛圍。」因此要想防止幼兒教育「小學化」我們應首先找出其原因。
二、農村幼兒教育「小學化」的根本動因——教育功利化
(一)幼兒家長教育功利化。家長教育功利化對幼兒教育「小學化」起到了「推波助瀾」的作用。家長督促幼兒學習是考慮到將來孩子能在社會立足,但是大部分家長都是通過自己的社會經驗指導孩子學,而不是根據孩子自己的興趣愛好來教。其實孩子只是家長期望的執行者,當家長的期望強加到幼兒身上的時候,可以說幼兒教育已經發生了本質的改變。農村幼兒園自身硬體設施差,幼兒教師在開展活動時受到很大的限制,在這樣的條件下並不是所有的幼兒教師都是一味地教孩子寫字、做算術題。他們也會尋求農村可以利用的大自然環境對幼兒進行適時教育,如摘野花、看螞蟻搬家等活動。雖然這樣的活動不會在幼兒的本子上留下任何家長可以看到的成果,但是幼兒真正的發展恰恰是在這樣的活動中實現的。可是家長不能夠理解,他們在接孩子回家後如果發現今天孩子的本子上沒有寫字、做算數題就認為幼兒園教師根本沒有教給孩子任何知識,第二天到幼兒園後家長就會向園長提意見。這樣的現象在農村幼兒園非常普遍。同時,家長在迫切希望教師能教給孩子更多知識之餘,通過訪談了解到農村幼兒家長的期望是非常高的,大部分家長希望自己的孩子考試得分在全班前5名。
(二)早教機構①功利化。為了不讓孩子輸在起跑線上,在各種早期教育投資上,家長都抱著寧可信其有的態度。因此早教機構隨著社會的需求迅速發展起來。而早教機構的性質還主要是以市場為導向、以盈利為目的組織。早教機構為了吸引家長,以特長班名義行小學教學內容之實。許多的早教機構靠近城區、條件較好且收費較低,但是有的開出特長班、補習班,如珠心算班、作文寫話班、快速識字班,另外收費。有個快速識字班號稱「入園三年,教你的孩子能識3000字,基本完成小學教育的全部識字量」。有個識字班的孩子們表演識字才能,拿著一大摞卡片,搶讀快答,十分火熱,引起了相當一部分家長的興趣。另外還有某些早教機構號稱早教教材全部從美國引進,可以讓幼兒從小接受雙語教育,但是幼兒教師全部是本地人。有的農村幼兒園整個園的組織形式,基本上就是小學一年級的翻版,語文、數學、寫字、畫畫,課表一應俱全,以紙質課本為導向而不是以生活化的保育組織形式為導向,老師講授,學生聽課,採取滿堂灌或單向式輸入的教學方式。還有的教學內容深入到小學一年級的中段,比如孩子的作業本上,就有復韻母的拼讀、拼寫,上面是寫拼音的四線三格,底下田字格里寫漢字,有的漢字筆畫已經有10畫以上。對於應該開的活動課基本不開,或者不知道怎麼開。
(三)幼兒教師教育功利化。幼兒教師承擔著我國幼兒教育目的實施的任務,而功利化致使幼兒教師片面地追逐教育的功利價值,教師對於幼兒的投入和付出首先考慮的是能帶來什麼樣的回報,而不是它們對幼兒發展的價值。《幼兒園工作規程》指出幼兒園應以游戲為基本活動,促進幼兒在身體、認知、社會性、語言、情感等方面全面發展,但是實際上幼兒教師在開展活動時由於游戲成效的不明顯性及幼兒身體、認知、社會性、語言、情感等方面發展的不可衡量性,所以大部分幼兒教師為了追求教育價值大部分以量的方式評價幼兒習得知識的多少,如一天寫多少頁字,一天做多少數學題。
三、農村幼兒教育「小學化」的化解策略
(一)轉變教育觀念。轉變教育觀念是解決當前農村幼兒教育「小學化」問題的重中之重。幼兒家長、教師必須清楚地認識到幼兒園教育雖然是小學教育的前一階段,但是不能作為小學教育的延伸,更不能簡單地作為小學教育的補充或者打基礎,它應該是一個有獨立主張的教育階段。它的作用主要是生活入門教育,包括生活、語言、計數、方位、時令、顏色、天氣等豐富多彩的內容,不是機械的識字和數學。相關調查研究表明,幼兒園教育越獨立,孩子個性發展越突出,就越能使這個孩子進入小學階段後適應新的教育,保持對新知識的新鮮感、吸收力。轉變家長、教師的觀念並不是一朝一夕的事,而是循序漸進的過程。這需要政府相關部門的協助,形成縣、鄉鎮園長教師培訓網。更新園長觀念,傳授新的治園方法,加強園長之間的交流。 (二)加強幼兒教育資源建設。首先設施設備有限是農村幼兒教育小學化的主要原因之一。設施設備不齊全要完成幼兒各項活動的教育任務,教師勢必下一番工夫,並且開展活動時教師會更費神,但是教孩子們識字、算數,自然要比開展活動容易得多。尤其是班額比較大的班級,老師更願意在教室里教孩子寫字、算數。因此我們必須完善農村幼兒園設施設備。一方面,可以利用幼兒家長,每周讓孩子和家長利用廢舊物品或自然材料製作一件玩具,讓幼兒帶到幼兒園與大家分享,還可以開展評比活動,讓大家選出最受歡迎的玩具。另一方面,幼兒教師要充分發揮想像力,在農村可以利用的自然材料豐富多彩,這是農村幼兒園的優勢所在。並不是所有的成品玩具都可以促進幼兒發展,相反利用廢舊材料或自然材料的半成品玩具對幼兒來說更具有吸引力。
其次,師資條件、師資水平有限是農村幼兒教育小學化的主要原因之一。目前農村大多數為民辦幼兒園,師資來源比較復雜,門檻較低,流動性較大,師資水平參差不齊。經調查發現大部分農村幼兒教師為中專、大專學歷。教師組織活動的能力和耐心都比較欠缺,並且積極性不高。因此各級各類教育部門應為早教工作者提供職後培訓的機會,使他們與其他階段的教師一樣享有同等的培訓待遇,以提高他們的理論基礎和職業技能。只有不斷提高早教教師的專業素質,才能使這一行業獲得持續、穩定發展,從而提高早教機構的教育質量。同時,對早教機構的工作人員,政府應在職稱評定和福利待遇等方面為其提供政策保障,確保早教機構教師隊伍的穩定性。
(三)規范早期教育機構。教育部為防止幼兒園「小學化」也出台了相應的政策,不得傳授小學階段知識,不得舉辦各類興趣班。但是恰恰是在這樣的政策出台之後,早教機構說他們的春天來了。公辦幼兒園確實是接到文件不讓「小學化」,但是民辦園及相關的早教機構沒人規定不可以;公辦幼兒園不讓辦興趣班,辦興趣班正好是早教機構最感興趣的。早教機構以前還為生源發愁,但是現在,生源形勢卻一派大好。面對這樣的現狀,我們不得不反思。一方面,政府應加強規范,必須嚴格審批早教機構的開辦資格,對現有的早教機構進行梳理,不達標的撤銷或合並。另一方面,早教機構要想獲得更大的發展,必須加強自身建設,不斷提高教學和服務質量。早教機構應該把更多的資金投入設施建設、課程開發中,杜絕虛假宣傳,不要因單純追求短期效益而忽視長遠發展。
(四)建立長效的監管機制。早期教育還沒有被教育部門納入到教育體系當中,各種早教機構由於缺乏政府監管,尚處於無序自發的狀態。有關部門必須出台解決方案,促進早教市場健康發展。可以說教育行政部門對治理農村幼兒教育「小學化」責任重大,應成立以縣、鄉鎮為一體,各盡其能,各負其責,加強對早教機構辦學的監管和指導,建立早教機構辦學的監管評價機制。把好辦園關和教師入園關,對已進入幼兒園教師隊伍卻沒有經過幼兒教育專門訓練的教師列入系統培訓計劃,使他們適應學前教育的需要。同時,治理農村幼兒教育「小學化」涉及面廣、任務很重。但是為了達到幼兒教育遵循幼兒身心發展規律,堅持科學的教育方法,保證幼兒快樂健康成長等要求,我們要循序漸進,持之以恆,從政策、機制、師資、家庭等方面加強保障,才能推動農村幼兒教育健康發展。

㈢ 幼兒園小學化傾向的一個突出特徵就是忽視幼兒的什麼

如何避免幼兒園小學化傾向? 一、幼兒教育小學化的主要表現在行為規范方面:要求幼兒像小學生一樣遵規守紀,少動少玩。不少幼兒園將小學對學生的行為規范要求搬到幼兒園來,嚴加管束。比如對老師要絕對服從,要馴順聽話,不許頂嘴,不許辯解,不得沒禮貌;上課要專心聽講,不許開小差,不許說話,坐姿要端正,精神要集中,回答問題要舉手;課間不許追逐打鬧,不許跳躍奔跑,不許高聲喊叫,要安靜地休息或做游戲,做好上下一節課的准備。在學習知識方面:要求幼兒像小學生一樣以學為主,刻苦學習。不少幼兒園違背素質教育原則,隨意增設英語、拼音、識字、珠心算等課程,不注重培養幼兒的綜合素質,不是組織幼兒從游戲中學習,而是要求幼兒像小學生那樣聽課,像小學生那樣學知識,像小學生那樣做作業,辦園方向和辦園目標嚴重脫離幼兒實際。講課則一味向幼兒灌輸知識,缺少教具演示,缺少圖案色彩,缺少生動的游戲,乾巴巴的說教索然無味;課講完後則要求幼兒做作業,一個字母或一個字抄寫十遍甚至一頁,還有100以內的加減、英語、珠腦心算等等,作業一大堆,幼兒園里做不完,回到家裡還要做等等。 二、 端正思想,制止幼兒教育小學化傾向 1、加強對幼兒教育宗旨的宣傳,提高全社會對幼兒教育的認識。各幼兒園要利用家長開放日、家長會、宣傳欄等形式,加大宣傳力度,讓全社會充分認識幼兒教育的宗旨、意義、形式和目的,糾正「小孩上幼兒園主要就是學習知識」的錯誤認識,調整對幼兒園的評價標准,幼兒教育小學化傾向才能有效得到制止。 2、在幼兒教師中開展一場教育思想大討論,提高幼兒教師業務素質。幼兒教育小學化傾向的根源,歸根到底還是教育思想不端正。幼兒教師是幼兒教育的直接實施者,端正幼兒教師的教育思想,對糾正幼兒教育小學化傾向顯得尤為重要。因此,有必要在全體幼兒教師(含幼兒園辦園者和幼兒園園長)中深入開展一場教育思想大討論,認真學習《綱要》,將全體幼兒教師的教育思想徹底扭轉過來,與時俱進,使之適應幼兒園素質教育的需要。《國務院關於當前發展學前教育的若干意見》指出:「遵循幼兒身心發展規律,面向全體幼兒,關注個體差異,堅持以游戲為基本活動,保教結合,寓教於樂,促進幼兒健康成長。加強對幼兒園玩教具、幼兒圖書的配備與指導,為兒童創設豐富多彩的教育環境,防止和糾正幼兒園教育「小學化」傾向「。我們從事幼兒教育的工作者,一定要遵循這一原則,不能盲目的迎合家長的需求,尤其是當園長的,一定要有正確的辦園思想和辦園理念。 3、加大對幼兒園指導、監督、管理的力度。因為部分幼兒園辦園條件差,幼兒園里很少玩具、教具和圖書圖片,教師難以開展適合幼兒年齡特點的教育。各幼兒園要配備教育教學、游戲所需要的設施設備,並定期組織人員通過明查暗訪、定期座談、教育教學效果測查等方式,強化對幼兒園的監督。加大工作力度,規范幼兒教育教學行為 課程設置:嚴格按照河北省幼兒園課程教材進行教育教學活動,每個主題可以相對劃分為語言、科學、社會、健康、藝術五個領域。各領域內容相互滲透,從不同的角度促進幼兒情感、態度、能力、知識、技能的發展。嚴禁教一年級課程,避免幼兒教育小學化。幼兒園不能任意增設英語、寫字、珠心算等課程。幼兒園不能以識字為主要目的,人為規定識字的數量。要讓幼兒通過聽故事、讀兒歌、做游戲、閱讀圖畫書,練習組詞、造句,使幼兒對漢字產生求知慾,培養他們對漢字學習的興趣,發展口語表達能力,促進兒童早期閱讀,為正規的小學識字學習做好心理准備。教師要備齊語言、科學(計算)、社會(常識)三科詳案及其它學科的簡案。嚴格控制課堂書寫量,不得給幼兒布置家庭作業。活動組織和作息時間安排:嚴格按照《幼兒園教育教學常規(試行)》制定教育教學計劃,開展備課、上課、游戲、教研、家長工作等活動;根據幼兒年齡特點,制定幼兒一日生活常規,科學合理地安排幼兒一日活動的順序和時間(包括晨檢、早操、上課、休息、眼保健操、游戲、飲食、睡眠等)。幼兒園、學前班每日授課不得超過3課時。學前班要制定課程表,每課時為30--35分鍾;幼兒園大班每課時為30分鍾;中、小班每課時為15—20分鍾。幼兒音樂游戲、體育游戲及戶外活動時間每天不得少於2小時。盡量減少不必要的集體行動,保證幼兒每天有適當的自主選擇和自由活動的時間。嚴格執行《幼兒園工作規程》、《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試行)和《幼兒一日生活制度常規及保教人員工作程序要求》,使班級保教人員一日工作做到常規化、程序化。環境創設:幼兒園園內環境創設的范圍應包括幼兒園內幼兒所要到的各個地方,由活動室擴展延伸到盥洗室和卧室,將創設內容同各室特點有機地結合起來,使其發揮相應的作用。園內的綠化地帶、小溝、水池、土堆、圍牆、欄桿、樓梯等都是應考慮的區域。環境創設的內容如牆飾內容、區角位置、擺設、投放材料數量、種類等不應長期固定不變,同時也要避免盲目模仿,追求時髦,作擺設,做裝飾用等。要建立「玩具、材料、空間就在身邊」的觀念,挖掘和利用本地的豐富的物質資源,利用活動室、睡眠室、走廊、門廳及室外場地,提供、投放相應的設施和材料,為幼兒創設分區活動的場所。在環境創設中不能以包辦代替制約幼兒主體性的發揮,教師要有目的、有計劃、遵循幼兒年齡特點組織幼兒參與設計、參與收集和准備材料、參與布置、參與操作、參與管理的過程。

㈣ 幼兒園小學化的感悟 300字左右 急急急!!!

幼兒園小學化的感悟

一.幼兒園教育小學化的分析
幼兒園教育小學化現在已經成為一種普遍現象,尤其是在一些地方幼兒園和民辦幼兒園都存在小學化教育。家長因素:普遍家長都希望自己的孩子能贏在起跑線上,都有存在一種「望子成龍,望女成鳳」 急於求成的想法,認為孩子學得越早越多就越好,家長們都想自己的孩子在幼兒園里能學到更多的知識,比如拼音,數字和計算,以為這樣就能為進入小學里打下基礎。但他們完全忽略了幼兒身心發展特點。
二.幼兒園教學與小學教育的區別
在幼兒園教學中,教學內容是豐富多彩的,教室布置得五彩繽紛,桌椅可以教學特徵隨意擺設,游戲材料豐富多樣,有各種活動區、各類圖書、玩具,可供兒童自主游戲、觀察、娛樂,活動的空間較大。而在小學里,教室布置比較單調,密密麻麻地排滿了桌椅,幾乎沒有活動的空間。幼兒期的自由、活潑、自主的學習環境轉換成學科學習、有作業、受教師支配的學習環境。幼兒園的教學以玩為主,邊學邊玩。游戲作為基本活動,孩子們可以自由活潑、輕松愉快地學習和生活。上了小學以後就以學知識為主,學起來就沒有那麼輕鬆了。基本的學習和活動形式是上課。對兒童的學習行為和日常生活行為有了新的規范性要求。比如要高度集中注意力地聽講,思維要跟著教師的教學節奏,作業要按時完成,日常生活要自理等等。幼兒園沒有嚴格的上下課時間規定,比較自由,中午孩子還可以午睡。而上了小學就要嚴格遵守時間安排,早上不能遲到,上課時不能自由活動,中午也沒有休息時間了。
三.幼兒教師與小學教師的區別
幼兒園老師像母親一樣照顧幼兒的飲食、睡眠、冷暖、衛生等,與幼兒有相當多的個別交流。在小學,教師固然也會去照顧兒童的生活,與他們個別交流,但其主要精力放在課堂教學、批改作業和班級管理上。
四.反思
( 1 ) 合理安排幼兒課程
課程設置上;遵循幼兒身心發展規律和學習特點,面向全體幼兒,關注個體差異,尊重幼兒的人格和權利,堅持以活動和游戲為主,並保證游戲的活動性、靈活性和自由性,保教結合,寓教於樂,寓教育活動中,促進幼兒健康成長。
( 2 )無論老師年齡有多大,在幼兒教育教學上,始終要讓自己永遠有一顆幼兒的大腦和童心,不能用成人的大腦發出的信息去武裝我們的幼兒。

㈤ 什麼是幼兒園小學化現象,如何避免

首先,社會的進步和發展,人們的經濟條件、生活水平提高,人類的智力等發育不但越來越快,而且還越來越低齡化,即人類一代比一代聰明。其次,競爭日趨激烈。故幼兒園教育小學化現象成必然的趨勢。其主要表現在如下幾個方面: 1、知積的「下放」:如原來小學學的漢語拼音、認數(學前班簡單的計算)、簡單識字等,現已在幼兒園的大班或學前班完成: 2、能力、要求的培養:一些對小學生的要求、正確的學習姿勢、學習習慣等也在幼兒園進行培養,如紀律要求、握筆姿勢、寫字練習、朗讀練習、記憶培養等。 3、興趣與特長的培養:一些條件好的幼兒園中,對於外語、孩子的其他興趣(如繪畫、藝術、音樂方面)等也開始了培養。 至於避免,我覺得是沒得必要的,小孩從小開始學習一些語言和數學是對小孩智力開發有好處的,再說打下好的基礎,才能在以後的學習過程中有較好的發展

㈥ 談談幼兒園課程為什麼不能小學化

近代最有名的兒童心理學家要數瑞士的皮亞傑了。他是發生認識論的創立者,他從認識的發生和發展的角度對兒童心理學進行了系統研究,告訴我們兒童是怎樣認識世界的。他提出了著名的兒童心理發展階段的理論。要點是:0~2歲,感知運動階段。憑感覺與動作以發揮其圖式功能,由本能性的反射動作到目的性的活動,對物體認識具有客體永恆性的概念;2~7歲,前運算階段。能使用語言表達概念,但有自我中心傾向,能使用符號代表實物,能思維但不合邏輯,不能全面認識事物;7~11歲,具體運算階段。能根據具體經驗思維解決問題,能理解可逆性的道理,能理解守恆的道理,"自我中心"程度下降,提高了與他人溝通的能力;11~15歲,形式運算階段。能抽象思維,能按假設驗證的科學法則解決問題,能按形式邏輯的法則思考問題。如果上幼兒園的時候學小學課程,違背了幼兒的認知規律,後果相當於"拔苗助長"。其危害表現為: 1、影響生長發育。 科學研究已經證實兒童的認識發展是有階段的,不同的年齡表現出不同的心理特點,認知結構的發展是一個連續的建構過程,每一階段都是前面階段的發展,又為下一階段發展打下基礎。每個階段都有特定的學習內容和方式,幼兒園和小學教育的內容區別很大,上課時間的長短、室內外活動的要求、休息和運動的時間都有差別,人為地逾越某個階段,等於叫一個適合挑五斤擔子的兒童挑十斤擔子,表面上比同齡兒童強,實際上傷害了膝關節,傷害了骨骼。相當於造大樓打基礎時把用於打基礎的磚頭抽掉幾塊砌到牆上,表面上看還比別人砌得快,但大樓高了,就發現基礎出問題了,再要彌補,已經回天乏力了。兒童的生長發育不可能"再來一次",特定階段缺失的東西,很難"後補"。 2、影響學習興趣。 幼兒園的兒童心理發展處於"前運算階段",應該以游戲為中心,在玩中學,在玩中鍛煉身體,發展智力,培養想像力。小學生心理發展則處於"具體運算階段",讓處於前一階段的學生學後一階段學生學的知識,他們會感到很難,因為難,就可能不喜歡,沒興趣。一旦失去興趣,後果不堪設想。幼兒6~9歲進入文化敏感期,出現想探究事物奧秘的強烈需求,所以世界各國都確定6周歲讀一年級。幼兒園提前學的拼音、寫字、算術、英語,到了小學還得再學一次,其他同學興趣盎然,提前學過並已掌握的會感到"沒勁",提前學過還沒有掌握的,本來就"沒勁"了,再學非常容易出現逆反心理,這對兒童的後續學習非常不利。 3、影響綜合素質。 人的學習和工作,能否有所成就,關鍵看綜合素質。從學校教育的角度看,就是強調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從社會學的角度看,就是強調智商和情商。有學者分析說,一個人的成功,智商佔20%,情商佔80%。而事實上,真正成功的人,往往是智商和情商結合的典範。那麼,智商和情商形成的關鍵期是哪個階段呢?當然是童年期。人腦中有140多億個細胞,70~80%的腦細胞是在3歲前形成的。新生兒腦重約390克,相當於成人腦重的三分之一,7歲時腦重約1230克,相當於成人腦重的十分之九。腦的發育需要各種信息的刺激,單調、貧乏的刺激必然影響其智商。所以學前教育專家都不主張對兒童進行過於專業化的教育。 科學研究和實際情況都表明,6歲前是人的行為習慣、情感、態度、性格雛形等基本形成的時期,是兒童養成禮貌、友愛、幫助、分享、謙讓、合作、責任感、活潑開朗等良好社會性行為和人格品質的重要時期,其影響並決定著兒童日後人格的發展方向、性質和水平。所以幼兒園教育必須遵循兒童成長規律,為兒童未來發展打好基礎,家長和幼兒園應該形成共識:打基礎是重中之重的工程,千萬不能急於求成,千萬不能偷工減料。否則,欲速則不達。 望子成龍沒錯,拔苗助長危險

㈦ 幼兒園教育小學化現象表現在哪些方面

很多幼兒園喜歡快養小孩 幼兒園階段教授各種學科知識 讓孩子提前給小學階段學習打基礎

㈧ 幼兒園教育"小學化"的典型表現有哪些

首先,社會的進步和發展,人們的經濟條件、生活水平提高,人類的智力等發育不但越來越快,而且還越來越低齡化,即人類一代比一代聰明。其次,競爭日趨激烈。故幼兒園教育小學化現象成必然的趨勢。其主要表現在如下幾個方面: 1、知積的「下放」:如原來小學學的漢語拼音、認數(學前班簡單的計算)、簡單識字等,現已在幼兒園的大班或學前班完成: 2、能力、要求的培養:一些對小學生的要求、正確的學習姿勢、學習習慣等也在幼兒園進行培養,如紀律要求、握筆姿勢、寫字練習、朗讀練習、記憶培養等。 3、興趣與特長的培養:一些條件好的幼兒園中,對於外語、孩子的其他興趣(如繪畫、藝術、音樂方面)等也開始了培養。

㈨ 幼兒園「小學化」現象為何比較嚴重

2018年8月23日報道,日前,教育部辦公廳發布了《關於開展幼兒園「小學化」專項治理工作的通知》(以下簡稱《通知》),明確了5項關於幼兒園教學的治理任務,旨在改善幼兒園「小學化」這一現象。但是在激烈的社會競爭和家長的育兒焦慮影響下,幼兒園「小學化」傾向還很難馬上扭轉。

幼兒園「小學化」的具體表現方面,62.7%的受訪者指出有家長送孩子去幼小銜接班、學前培訓班,54.0%的受訪者稱身邊有幼兒園開設拼音、識字和計算等小學課程內容,47.4%的受訪者發現有幼兒園使用教材分科教學,布置書面作業。其他表現還有:進行考試,按分數排名(33.2%),幼兒園管理小學化,統一作息時間,上下課打鈴(33.2%),開設學前專業班、特長班(30.2%),幼兒園環境裝飾中有唐詩、英語、大段文字(20.8%)等。

深圳市民張蓮(化名)的女兒上私立幼兒園大班,她在孩子3歲時給孩子報了美術、英語和舞蹈班,現在還在學習的只有英語。「我給孩子報英語班是希望培養她的興趣,沒有當作學科去學習。」張蓮介紹,深圳教育局會檢查幼兒園有沒有給孩子買學科類書籍,但有的幼兒園會在檢查前提前通知家長把書本放在家裡,很多家長還在家校交流群里問老師為何不教數學語文」。

為什麼幼兒園「小學化」傾向難以馬上扭轉?調查顯示,受訪者認為最大原因是家長擔心孩子輸在「起跑線」,採取「搶跑」的培養方式(61.2%)。

「目前家長更關注的是孩子在學齡前輸入了多少知識,比如認識多少字、看過多少課外書、會背多少古詩詞、加減乘除掌握了多少、英語在培訓機構學到第幾冊等,特長方面的就更多了。」浙江寧波公立小學有23年教齡的一級教師林聰(化名)坦言,現在的家長憂患意識非常強,很多家長都有「搶跑」心理。

徐姜(化名)是上海某外企采購經理,他的兒子就讀於一所公立幼兒園。徐姜說,他身邊很多家長對孩子的教育都有焦慮,尤其是媽媽。「因為別人在『搶跑』,自己孩子不跟著跑就會趕不上」。

「有些小學老師不負責任,家長把這種擔憂帶到了幼兒園,催著老師多教課。」張蓮說。

調查中,91.4%的受訪者表示很多幼兒家長在孩子教育方面有「搶跑」心理,其中32.5%的受訪者直言非常多。

受訪者認為幼兒園「小學化」的其他原因還有:部分小學入學時有知識能力測試(55.4%),受學前教育培訓機構宣傳影響(52.7%),幼兒園缺乏科學教育理念(45.8%),幼兒教師教學素質水平低(21.0%),幼升小缺乏很好的銜接機制(17.5%)等。

上海的公立小學嚴格遵守「零起點」教學規定,但很多民辦小學會要求孩子入學前掌握一些拼音識字知識,助長教育「搶跑」風氣。「我家孩子沒有經過小學化訓練,沒有通過民辦小學入學考試」。

湖南師范大學高等教育學博士、湖南文理學院師范學院講師塗麗華認為,首先,整個社會的競爭氛圍使父母自覺或不自覺地去「搶跑」,虛榮心也導致家長相互攀比。其次,幼兒園師資水平有限,不少幼師缺少正確的幼兒教育理念。由於以上原因,許多幼兒園因不提前教拼音、識字等小學內容反而流失生源,而那些以「小學化」特色吸引眾多生源的幼兒園則辦得風生水起。她還指出,幼小銜接失當也是一個重要原因,「一方面有些小學招生時組織『幼升小』考試,另一方面,部分小學認為『幼升小』的孩子本就該懂一些基本拼音、讀寫知識,不再『零起點』教學。而教育主管部門的監管不力,也讓這個問題無法得到有效解決」。

中國教育科學研究院研究員儲朝暉認為,目前從中小學到高考的縱向教育評價,主要還是看學生的考試分數。這樣的評價體系是幼兒園「小學化」問題的根源。其次,小學、初中、高中和大學之間的校際差距比較大,很多家長或學生期望能進到更好的學校。而且當前部分幼師在教學中常常將小學的教學模式帶入幼兒園。

㈩ 談一談幼兒園課程理論學習有啥收獲

此次精彩的培訓學習主要心得有以下幾個方面:
一、認識教師的含義及教師成長的三條通道,不斷進取,做一名合格的幼兒園教師。
從前作為一名學生,對教師的工作一直十分崇敬,畢業後自己也加入了教師的隊伍,任教雖然也有一段時間了,但是對如何才能夠成為一名合格的幼兒園教師還是缺乏認識的。今天李老師在講座中向我們詳細的介紹了教師的含義及教師專業成長的三條通道,自我反思是基礎,同伴互助是關鍵,專業引領是先導,講座中李老師還做了一個形象的比喻,「每個人一個蘋果交換後還是一個蘋果,但如果每個人一種思想交流後就會有更多更新穎的思路出現」,所以在我們日常的教育教學中要多與其他教師交流,共同成長,一起進步。
二、讓自己更加了解幼兒園的課程內容與目的,了解具體的幼兒園一日活動安排。
雖然自己此前已經做了一段時間的教師,積累了一定的工作經驗,但作為一名幼兒園教師,對其中許多的規范和制度還是有些陌生的,李老師這次講座中也給我們詳細介紹和講解了幼兒園課程與幼兒的一日活動安排。
幼兒園課程包括三方面,生活課程、游戲課程與活動課程,通過各種課程幫助幼兒獲得有益的學習經驗,促進幼兒身心全面和諧發展,堅持體為首位、健康第一的原則,引用知名教育家陶行知老先生的一句話,「全部的課程包括全部的生活,一切課程都是生活,一切課程都是生活」,生活中時時有教育,處處皆教育,事事是教育,身為一名幼兒教師要時時在生活中為孩子做一個好榜樣,言傳身教。
三、深入了解幼兒園區域活動的開展原因、目的以及怎樣開展。
在園里工作也有一段時間了,對幼兒園區域活動也算有一定的認識,而今天很高興有機會可以系統深入地跟李老師深學習一下幼兒園區域活動
開展區域活動一是要轉變教育小學化傾向,二是凸顯幼兒園的教育教學特點,三來區域活動有著集體教育不能替代的教育作用,開展區域活動是實現教育目標的重要途徑,開展區域活動有利於幼兒個體充分的發展,開展區域活動有利於教師對幼兒因材施教。圍繞怎樣開展區域活動,李老師講了以下五點:1.明確認識幼兒園常見的活動區。2.依據教學目標擬定活動區目標。3.圍繞目標創設適宜的活動環境。4.促進幼兒充足的入區活動時間。5.關注幼兒活動狀況及指導策略。
四、進一步增強了對幼兒常見的活動區域的認識。
李老師講座的後半部分重點介紹了幼兒的活動區域,幼兒常見的活動區域有八個,分別是建構區、語言區、益智區、科學區、美工區、表演區、角色區和生活區,李老師還一一講解了每個區的設置目的,並在課件中向大家展示了許多對應不同的活動區域製作的優秀玩教具,對我以後製作玩教具有很大的啟迪。
總之,通過一天短暫的培訓學習,我收獲頗多,在獲得知識的同時,也認識到了自己在理論素質、工作水平、思想觀念中存在的差距與不足,今後,我要把握各種學習的機會,還要通過多種途徑來豐富自己的知識,不斷提高自己。培訓雖然結束了,但我知道有更重的學習和工作任務在後面,要在以後的教育教學中靈活運用今天學到的幼兒園課程理論,與實際相結合,讓孩子們在快樂中成長學習,盡自己最大的努力為孩子創設一個快樂的童年成長氛圍。
學習內容

1、幼兒園課程是指在幼兒一日活動中,使幼兒獲得有益學習經驗,促進身心和諧發展的各種活動的總和。
2、幼兒園課程的要素:目標、內容、實施、評價
3、幼兒園課程的特點:基礎性、啟蒙性;全面性、生活性;整合性;活動性、直接經驗性;潛在性
4、美國學者古德萊德以課程決策層次把課程分為:觀念層次課程、社會層次課程、學校層次課程、教學層次課程、體驗層次課程
5、美國斯坦福教授艾斯納從課程內容出發,把課程分為:顯性課程,隱形課程,懸缺課程。
6、隱形課程發揮的作用:從物質空間方面:學校的建築、活動場地、綠化設施、設置等物質條件都潛移默化的影響著孩子的心理;從組織制度方面:學校的管理制度、生活制度、評價制度、獎懲制度等無形中與學生的發展緊密相聯;從文化心理方面:學校的文化價值、師生關系、教師的教育觀、兒童觀與其行為表現對學生發展的影響都大大超過了學校、教師對學生開放的正規課程。
7、英國課程理論家勞倫斯-斯坦豪斯-賓特雷依立足教育的內在價值及實踐,對目標模式進行詳盡而透徹的分析與批判的基礎上建構起過程模式的理論框架,第一次明確的提出並系統的確立了過程模式。
8、幼兒園課程目標的基本取向:普遍性目標;行為目標;生成性目標;表現性目標
9、制定幼兒園課程目標的基本依據:對幼兒的研究;對當代社會的研究;對學科知識的研究
10、幼兒園課程目標的兩種體系:以學習內容為結構框架的目標體系;以兒童發展為結構框架的目標體系
11、幼兒園課程內容選擇的原則:目的性原則;適宜性原則;生活化原則(直接經驗性);興趣性原則;基礎性原則;邏輯性原則;價值性原則
12、不同的組織方式下的幼兒園課程類型:學科課程;活動課程;核心課程
13、課程實施的取向是指對課程實施過程中本質不同的認識,以及支配這些認識相應的課程價值觀。它包括:忠實取向;相互適應取向;課程創生取向
14、幼兒園課程內容的范圍:是指幼兒園課程內容的基本要素或基本組成部分。可理解為:有助於幼兒發展的基本知識、有助於幼兒發展的基本態度、有助於幼兒發展的基本行為。
15、影響幼兒園課程實施的主要因素:課程計劃因素;一線教師因素
16、幼兒園課程評價的目的和作用:
目的:1.課程實施之前,評價的目的是了解幼兒的發展現狀、需求及社會需求;比較和選擇課程 2.課程實施中,評價的目的是診斷和修訂課程3.課程實施後,評價的目的是了解課程目標的達成程度;判斷課程的成效
作用:選擇作用、監控作用、反饋作用、導向作用、總結作用
17、形成性評價:也稱過程性評價,它是在課程系統運作發展過程中,收集課程各個要素相關的資料,加以科學的分析。以此調整和改進課程方案,使正在運作中的課程更為完善的一種評價方式
18、終結性評價:也是總結性評價或結果評價,它是對課程實施以後獲得的實施效果進行驗證的評價方式
19、定性評價:評價者用語言、文字作為收集和分析評價資料,呈現評價結果的主要工具的評價方式
20、定量評價:評價者收集被評對象數量化的實證信息,用數量化指標來顯示評價結果的評價方式
21、相對評價:在某一類評價對象中選取一個或若干個作為基準,將該類對象逐一於基準相比較,判斷其是否達到基準所具備的特徵及程度
22、絕對評價:以某種既定的目標為參照,目的在於判斷個體是否達到這些目標。該評價不計個體在群體中的位置,只考察個體達到標準的程度。
23、幼兒園課程評價的特點:從目的上,評價在於促進每個幼兒的全面和諧發展;從內容上,重點不是知識技能的掌握,而是對課程運作前過程的系統考察;從方式上,強調評價過程的自然性,提倡在真實的教育過程中進行評價;從評價結果的用途上,評價的結果主要用於教師審視教育過程,改進課程,提高幼兒教育質量
24、幼兒園課程評價的過程:評價方案制定階段;評價方案實施階段
25、評價方案制定階段包括:確定目的及評價內容;確定評價程序、指標、標准;選擇評價方式;確定評價人員分工與合作;撰寫評價報告;對參與評價人員進行培訓
26、評價方案實施階段包括:搜集信息;整理信息;分析信息、得出結論;撰寫評價報告
27、學科活動的內涵:以學科為單位組織的教育活動
28、幼兒園學科活動的特點:幼兒園學科課程中的學科是一種前學科;強調與幼兒生活相聯系;具有較強的計劃性;重視為幼兒終身持續健康發展奠定良好的基礎
29、單元主題活動就是在或長或短的時間內,圍繞事先選擇的主題組織的教育活動
30、單元主題活動設計的幾方面:選擇和確定主題;確定單元主題活動目標;設計單元活動內容;就單元主題活動中"區域活動""環境資源""園外資源"等方面提出建議;設計具體活動方案

熱點內容
武漢大學學生會輔導員寄語 發布:2021-03-16 21:44:16 瀏覽:612
七年級學生作文輔導學案 發布:2021-03-16 21:42:09 瀏覽:1
不屑弟高考成績 發布:2021-03-16 21:40:59 瀏覽:754
大學畢業證會有成績單 發布:2021-03-16 21:40:07 瀏覽:756
2017信陽學院輔導員招聘名單 發布:2021-03-16 21:40:02 瀏覽:800
查詢重慶2018中考成績查詢 發布:2021-03-16 21:39:58 瀏覽:21
結業考試成績怎麼查詢 發布:2021-03-16 21:28:40 瀏覽:679
14中醫醫師資格筆試考試成績查分 發布:2021-03-16 21:28:39 瀏覽:655
名著賞析課程標准 發布:2021-03-16 21:27:57 瀏覽:881
北京大學商業領袖高端培訓課程 發布:2021-03-16 21:27:41 瀏覽:9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