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兒園生命課程優質課
㈠ 小班《好聽的聲音》應彩雲 幼兒園優質課示範課公開課 完整教案
一、活動目標 1、體驗探索聲音的樂趣,樂於表達自己的經驗和感受。 2、能辨別生活中不同的聲音。 3、在為樂曲伴奏中,感受聲音的輕響。 二、活動准備 1、寶寶生活中聲音的flash。 2、錄音帶: 大鼓和小鼓音樂 3、每人一隻塑料小瓶,小盆4個,黃豆若干,三瓶軟硬不同的糖果,大鼓小鼓各一個(圖片)。... 三、指導要點 1、鼓勵幼兒依據生活經驗大膽表達自己的想法。 2、在聽聽、玩玩、嘗嘗中感受聲音,激發幼兒對探索聲音輕響的興趣。 四、活動過程 (一)、生活中的聲音 聽聲音:(以寶寶早晨的生活背景)笑聲——雞鳴——盥洗——汽車——問候(老師好)。引導幼兒說出笑聲、動物的叫聲、聽水聲進行猜想、說出馬路上的汽車聲等。 (二)、讓小瓶發出聲音,為大鼓小鼓伴奏 1、讓空瓶子發出聲音 寶寶來到幼兒園,老師要和寶寶一起玩啦。這里有一個瓶子,你能讓它發出聲音嗎?(幼兒每人取一小瓶子,探索用各種辦法讓它發出聲音)。 2、用瓶子裝豆讓它發出聲音 這里有許多豆子,小豆和瓶子在一塊能發出聲音嗎? 3、(放錄音)引導幼兒跟著音樂搖瓶子:用兒歌「你的小瓶子,有聲音嗎?有有有」有節奏地引導幼兒感受音樂。 4、出示大鼓和小鼓圖片,引導幼兒用瓶子搖出大鼓和小鼓的聲音,感受用力大小不同,發出的聲音輕響不同;裝的多少也影響瓶子發的聲響(太少聲音小,裝滿沒聲音,感受事物的相對性) (三)、幼兒通過嘗一嘗,咬一咬,區別糖果的軟硬不同,知道裝硬糖果的瓶子搖起來會發出大鼓的聲音,裝軟糖果的會發出小鼓的聲音。 (四)、為「大鼓小鼓」唱歌,邊搖瓶子配樂曲邊唱歌。 五、活動延伸 出示裝棉花糖的瓶子,提出:棉花糖與軟糖發出的聲音,誰更像大鼓、誰像小鼓?請幼兒到教室去吃吃看就知道了。
㈡ 幼兒園公開課如何選材
一個優質的生命體,它必定是由優質的細胞構成的。如果說幼兒園是個生命體,那麼我們的教師就是組成幼兒園這個生命體的細胞,幼兒園要想發展壯大,就得先建設好教師隊伍。作為山區幼兒園,在硬體設施緊缺、信息流通相對滯後的情況下,如何才能培養和提高我們基層教師的業務能力呢?唯一的辦法就是做好園本培訓工作,其中園內公開課活動作為園本培訓的最重要組成部分,它是檢驗教師日常活動組織能力以及班級幼兒發展狀況的有效途徑,也是提高教師專業成長的重要手段,組織好園內公開課活動是提高基層教師業務水平的最好路徑。為此,我對我園的園內公開課活動進行了分析與思考: 一:園內公開課(後文簡稱公開課)現狀 以往幼兒園的公開課活動只重視開課與評課部分,一堂課評析完畢,隨即針對某教師的專業輔導與業務等方面的交流活動也就隨之結束。這種公開課活動對提高我們教師的水平起到了多少作用呢?回顧近幾年來教師們在公開課上的表現可以發現,大家在原有水平上並無多大的長進,有些老師甚至還在原地踏步。從中我們可以看出這種「老式」的公開課模式已不適應教師專業成長需要。 一直以來我們對待公開課都存在一個誤區: (一)、近年來,領導忙著為幼兒園擴大發展而奔波,將教師成長寄予日常教學實踐,希望她們能在實踐中得到足夠的鍛煉和提高,而公開課便成為形式上的檢驗。殊不知,在競爭壓力和相互交流學習下教師才會會提高得更快。因此造成其對公開課活動的重視不足,力度不及。 (二)上不嚴,下必疏,由此教育管理者便敷衍了事,往往不假思索便直接下派開課任務,在短期內就草草結束整個公開課活動,使得每次的公開課都那麼的膚淺而又形式化。 (三)、由於領導沒抓緊,使得教師們產生了取巧心理,每當公開課活動時間,部分教師便四處尋找優秀教案,精心准備,就為能開一堂所謂成功的課。何謂成功的課?難道教案優秀、教具精齊、「表演華麗」的課就稱得上成功的課嗎?何謂失敗的課?被評課者指出許多不足、缺點的就是失敗的課嗎?大家怕自己的課被歸到失敗的一類去,明知世上無完美教案,還是會盡力去找。在匆忙間大家都忘了,公開課也只是一堂課而已,它必須立足實際,以幼兒為本。拿再好的教案來照本宣科,它不適合班級幼兒現有水平那也是失敗的。 以上是幼兒園在思想態度方面的誤區,而在公開課活動進行當中也存在一些問題: 聽課者的問題:大多數的聽課者都習慣匆忙的記錄執教者的話語,而不思考,使得評課時自己一無所知。 執教者的問題:基層教師活動駕御能力較低,缺乏鍛煉,在活動進行中失誤較多,應變能力較差,從而形成懼怕開課的心理。 評課者的問題:評可者習慣評價某一活動的環節設計、重難點及細節處理問題,對於這些問題是仁者見仁、智者見智,大家都在發表自己的看法,顯得評課過程很熱鬧但對課的評析缺乏理論依據,更別說去發現更深層的教育問題了。 二、整改對策 (一)思想上:幼兒園要由上下都應該把教師專業能力培養擺在重要位置,認真對待公開課活動。俗話說:旁觀者清、當局者迷。教學上的許多問題自己往往很難發現,這需要旁觀者為你指出,因此教師們不必在意自己被挑毛病,反而要樂於被人指出不足。 (二)公開課活動該怎樣整改才能發揮其最高效能呢?我認為,公開課活動應該有一系列為教師專業成長服務的後續活動,使公開課活動形成良性循環,和濃郁的學習氛圍。完整的公開課活動應該具備以下幾個環節: 開課啟動環節:活動操作者要認真負責,精心研究制定契合教師實際情況的活動計劃(特別是公開課形式的確定)並合理安排時間。 師課前准備環節:公開課活動不是教學成果報告會,教師們要抱有與同事相互學習交流的態度。在選材上,不管是網路下載或是教育雜志上挑選出的優秀教案,以及就地取材或自己預設的活動設計都得二度加工,使其符合班級幼兒特點,難易程度在幼兒能力所及范圍。不過我本人更提倡公開課的選材盡量平實,貼近幼兒。此外教師在准備公開課期間盡可能不影響日常教學。 聽、說、評課環節:作為聽課者,不但要聽清楚課,還得隨機思考教師在課堂中的表現以及幼兒反映出一些現象。要做到「一心三用」;而在課後評價時,應當要增設教師說課部分,這是對教師的又一鍛煉,也可讓評課者了解教師對活動設計的想法;凡事只在表面進行,何來提高,因此我認為評課者除了有評析一堂課的能力外還得具備從活動細節中發現教育問題的能力,這是帶領教師更快速成長的關鍵。 反思總結環節:教師成長緩慢的關鍵就是因為以往的公開課活動到評課環節就結束了,大家發現了一些問題也沒有去解決。因此在評課後要進行反思,不但教師要反思更重要的是教育管理者要對整個活動進行反思總結,為下次活動做好鋪墊。還要針對教師們教育上的不同問題制訂相應的培養策略。 學習理論環節:做好反思工作後,我們還得要閱讀相關的教學理論書籍,為自己的教學尋找理論依據。這是提升教師自身理論水平的關鍵。 創新改變環節:結合理論聯系實際來改變創新教學方法。 7、檢驗改變效果:將新方法運用到活動當中,用實踐來驗證自己的改變。幼兒園要配合教師做好檢驗工作,在行動上支持教師進行創新。 8、再度反思總結:在這次反思總結後,可以說教師在原有基礎上就有了一定的提高。 三、今後展望 組織好園內公開課活動,將公開課的效能發揮到最佳狀態,是讓我們基層教師快速成長的的關鍵。就算我們沒有一流的教育設施,沒有便通的教育信息,我相信只要認真做好園本培訓,特別是園內公開可活動,我們農村基層教師的業務能力就會得到質的飛躍;我們就能也能夠辦好我們的幼兒園;我們就能讓山區的孩子接受到優良的教育;我們山區的幼教事業就能蒸蒸日上。
㈢ 推薦幼兒園公開課課程
安全比較好,逃生演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