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學校課程 » 小學課程體系框架圖

小學課程體系框架圖

發布時間: 2021-02-12 21:35:52

⑴ 小學全部的課程體系(大綱)

語文 數學 英語 自然 體育 信息技術 音樂 美術 地方課程 思想品德 勞動與技術 科學

我們學校就這些啦!

小學課程設置標准及各課程周課時安排是什麼

小學課程設置標准:

⑶ 小學語文新課程目標體系包括哪些內容

你好!應該包括以下幾部分
1、識字能力
2、閱讀能力
3、學科滲透的能力
4、思想品德方面的滲透

⑷ 小學數學課程內容的構成

一、 課要樹立新的課程理念

所以,在備課時同樣體現在「理念決定思路,思路決定出路」.任何一次教育改革,無不以教育觀念的變革為先導,教育每前進一步,無不依賴教育觀念的突破,備課的改革也是一樣.首先教師在思想觀念上必須有突破和創新,可以說,沒有教師教育思想上的一次重大轉變,就不會有整個備課內容方法上的突破,真正樹立.我們不僅要對學生今天的數學學習負責,更要對學生一生的發展和幸福.教師若真正確立了這樣的理念,就會在備課上關注學生,只有將以上這些理念爛熟於心,教師們在備課中才能給自己的課堂教學重新定位,才能使我們的課堂教學與時俱進.

二、 課要明確學生的學習目標

「課標」在具體課程目標中提出了:「知識與技能、數學思考、解決問題、情感態度與價值觀」四個方面的數學課程目標.通過知識與技能、態度的結合,知識與情感的結合,來實現課程的總體目標.在基礎教育中,實施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的教育,是課程標准向我們提出的新目標要求.大家知道,數學枯燥無味.因此,在制定課時教學目標的把握上,除了「雙基」目標外,還要注重:(1)每一節課都要重視對學生進行學習興趣、習慣、方法的培養目標,落實這一主要目標比教學生掌握所學知識更為重要.它體現的是一種態度、一種情感,最後才是一種結果.例如:在教《「10以內數」的認識》這節課時,讓孩子們認識了「10以內數」之後,迅速地將孩子們引進了一個精彩的世界-----

同學們,你們能用身邊的事物說說你心目中的數字嗎?老師用期待的目光掃視著全班同學,小手一個個地舉起來了.x0d「我們教室里有『1』塊黑板.」

「 我有一雙勤勞的手,一共是10個手指頭.」

「我的衣服上有5顆紐扣.」-------

老師巧妙的一問,讓學生自然地把數學與身邊的事物聯系起來,科學的價值與意義就在生活之中,學生在不知不覺中接受了這一深奧的道理.在這種和諧的交流中,教師與學生之間,學生與學生之間的感情,得到了融洽與升華.

三、 課要提供豐富的學習資源.

為了適應新教材的編排特點是「具有基礎性、豐富性和開放性」.給不同層次的學生留有學習空間,從而激發他們的學習興趣.x0d教師必須深入鑽研教材,充分挖掘蘊涵在數學知識中的數學思想.我們知道小學教材體系有兩條線索:第一條是數學知識,這是寫在教材上的明線;第二條是數學思想方法,這是教材編寫的指導思想.是不很明確地寫在教材中,是一條暗線.前者容易理解,後者不易看明.前者是教材寫什麼,後者是明確為什麼要這樣寫.例如:「進位加法」的進位問題.從教材的表層不僅是出現幾種不同的演算法,在鼓勵演算法多樣化的基礎上,要提倡學慣用「湊十法」進行計算,而深層次挖掘,我認為更重要的恐怕還是引導學生掌握以「十」為單位的計算的思想.這也更是後續學習的需要.

因為在人類歷史的長河裡,人類的認識經過兩次飛躍.從逐一計數到按群計數是第一次飛躍.從按群計數到以「十」為單位計數是第二次飛躍.

三、 備課要找准教學的切入點.

《課程標准》明確指出:「數學教學活動必須建立在學生的認識發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識經驗基礎上」,因此,備課時教師要能想到以下幾個問題:

1、學生已經知道了什麼?

2、學生自己已經解決了什麼?

3、學生還想知道什麼?

4、想知道這些問題,學生是否能通過合作來解決?

5、哪些問題需要教師的點撥和引導?

6、哪些疑難問題還需要拓展與延伸等.把這些問題弄清楚了,也就明確本節課中教學的切入點和主要完成的目標了.

以上所談的幾個方面,落到實處那就是:在課堂上,「學生的思路就是我們教學的線索,我們只是引導學生前進.過去以傳授知識技能為主,現在我們以促進學生的終身發展為己任。

⑸ 誰有小學初中或高中語文的知識框架圖啊、、急啊、、、、、、、

從維度、領域、基本要求三方面描述小學語文教師專業標准低學段框架簡圖。

小學語文教師專業標准低學段框架簡圖

維度

領域

基本要求

基本理念

學生為本

1.尊重學生權益,以學生為主體,充分調動和發揮學生的主動性。

2.遵循學生身心發展特點和教育教學規律,提供適合的教育,促進學生生動活潑學習、健康快樂成長。

師德為先

3.熱愛教育事業,具有職業理想,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履行教師職業道德規范。

4.關愛學生,尊重學生人格,富有愛心、責任心、耐心和細心。

5.為人師表,教書育人,自尊自律,做學生健康成長的指導者和引路人。

能力為重

6.把小學語文學科知識、教育理論與教育實踐相結合,突出教書育人實踐能力。

7.研究小學生,遵循小學生成長規律,提升小學語文教育教學專業化水平。

8.堅持實踐、反思、再實踐、再反思,不斷提高專業能力。

終身學習

9.學習先進小學教育理論,了解國內外小學語文教育改革與發展的經驗和做法。

10.優化知識結構,提高文化素養。

11.具有終身學習與持續發展的意識和能力,做終身學習的典範。















職業理解

與認識

12.貫徹黨和國家教育方針政策,遵守教育法律法規。

13.理解小學語文教育工作的意義,熱愛小學語文教育事業,具有職業理想和敬業精神。

14.認同小學語文教師的專業性和獨特性,注重自身專業發展。

15.具有良好職業道德修養,為人師表。

16.具有團隊合作精神,積極開展協作與交流。

對小學生的態度與行為

17.關愛學生,重視學生身心健康,將保護學生生命安全放在首位。

18.尊重學生獨立人格,維護學生合法權益,平等對待每一個小學生。不諷刺、挖苦、歧視學生,不體罰或變相體罰學生。

19.信任學生,尊重個體差異,主動了解和滿足有益於學生身心發展的不同需求。20.積極創造條件,讓學生擁有快樂的學校生活。

教育教學的態度與行為

21.樹立育人為本、德育為先的理念,將學生的知識學習、能力發展與品德養成相結合,重視學生全面發展。

22.尊重教育規律和學生身心發展規律,為每一個學生提供適合的教育。

23.引導學生體驗語文學習樂趣,保護學生的求知慾和好奇心,培養學生的廣泛興趣、動手能力和探究精神。

24.引導學生學會學習,初步掌握學習語文的基本方法,養成良好語文學習習慣。

個人修養與行為

25.富有愛心、責任心、耐心和細心。

26.樂觀向上、熱情開朗、有親和力。

27.善於自我調節情緒,保持平和心態。

28.勤於學習,不斷進取。

29.衣著整潔得體,語言規范健康,舉止文明禮貌。

專 業 知 識

小學生發展知識

30.了解關於小學生生存、發展和保護的有關法律法規及政策規定。

31.了解不同年齡及有特殊需要的小學生身心發展特點和規律,掌握保護和促進學生身心健康發展的策略與方法。

32.了解不同年齡學生學習語言的特點,掌握小學生良好行為習慣養成的知識。

33.了解幼小和小初銜接階段小學生的心理特點,掌握幫助小學生順利過渡的方法。

34.了解對學生進行青春期和性健康教育的知識和方法。

35.了解學生安全防護的知識,掌握針對小學生可能出現的各種侵犯與傷害行為的預防與應對方法。

學科知識

36.適應小學綜合性教學的要求,了解多學科知識。

37.掌握小學語文學科知識體系、基本思想與方法。

38.了解小學語文學科與社會實踐的聯系,了解與其他學科的聯系,拓寬語文學習和運用的領域。

教育教學知識

39.掌握小學語文教育教學基本理論。

40.掌握小學生品行養成的特點和規律。

41.掌握不同年齡小學生的認知規律。

42.掌握小學語文第一學段的課程標准和教學知識。

通識性知識

43.具有相應的自然科學和人文社會科學知識。

44.了解中國教育基本情況及農村小學語文教學的基本情況。

45.具有相應的藝術欣賞與表現知識。

46.具有適應小學語文教育內容、教學手段和方法現代化的信息技術知識。

專 業 能 力

教育教學設計

47.合理制定小學生個體與集體的教育教學計劃。

48.合理利用小學語文課堂教學資源和課外學習資源,科學編寫教學方案。

49.合理設計豐富多彩的班隊活動。

組織與實施

50.建立良好的師生關系,幫助學生建立良好的同伴關系。

51.創設適宜的教學情境,根據學生的反應及時調整教學活動。

52.調動學生學習積極性,結合學生已有的知識和經驗激發學習興趣。

53.發揮學生主體性,靈活運用啟發式、探究式、討論式、參與式等教學方式。

54.將現代教育技術手段滲透運用到小學語文教學中。

55.較好使用口頭語言、肢體語言與書面語言,使用普通話教學,規范書寫鋼筆字、粉筆字、毛筆字。

56.妥善應對突發事件。

57.鑒別學生行為和思想動向,用科學的方法防止和有效矯正不良行為。

激勵與評價

58.對學生日常表現進行觀察與判斷,發現和賞識每一個學生的點滴進步。

59.靈活使用多元評價方式,給予學生恰當的評價和指導,全面反映學生語文學習水平。

60.引導學生進行積極的自我評價。

61.利用評價結果不斷改進教育教學工作。

溝通與合作

62.使用符合小學生特點的語言進行教育教學工作。

63.善於傾聽,和藹可親,與學生進行有效溝通。

64.與同事合作交流,分享經驗和資源,共同發展。

65.與家長進行有效溝通合作,共同促進學生發展。

66.協助小學與社區建立合作互助的良好關系。

反思與發展

67.主動收集分析相關信息,不斷進行反思,改進教育教學工作。

68.針對小學語文教育教學工作中的現實需要與問題,進行探索和研究。

69.制定小學語文教師專業發展規劃,不斷提高自身專業素質。

⑹ 小學校本課程體系是什麼意思

以學校為本位、由學校自己確定的課程,它與國家課程、地方課程相對應。

校本課程主要分為兩類

1、使國家課程和地方課程校本化、個性化,即學校和教師通過選擇、改編、整合、補充、拓展等方式,對國家課程和地方課程進行再加工、再創造,使之更符合學生、學校的特點和需要。

2、學校設計開發新的課程,即學校在對該校學生的需求進行科學的評估,並充分考慮當地社區和學校課程資源的基礎上,以學校和教師為主體,開發旨在發展學生個性特長的、多樣的、可供學生選擇的課程。



(6)小學課程體系框架圖擴展閱讀

校本課程開發的意義

1、校本課程開發可以彌補國家課程的不足

校本課程開發盡可能地反映社區、學校和學生的差異性,及時融進最新的科技成果、社會問題,充分考慮到教師的積極參與、學生的認知背景與需要,為學生提供多樣化的課程選擇,它在一定范圍內可以補充國家課程開發的不足。

2、校本課程開發有利於學生主體性的發展

校本課程開發充分考慮到時代的特點、學生的需求,適應學生不同性格發展的需要,充分發揮學生的自主性i獨立性,充分發揮其主體地位和主觀能動作用,能更好地發展學生的特長和個性。

3、校本課程開發有利於教師專業水平的提高

校本課程開發賦予了教師一定的自主權,充分調動了教師積極參與課程開發的熱情,為教師提供了發揮創造性空間和大顯身手的機會。教師參與課程開發有助於提高教師的專業水平和課程意識,對實施國家課程和地方課程也有促進作用。

4、校本課程開發有利於學校辦學特色的形成

把部分課程編制權力下放到地方和學校,讓一部分優秀校長和特長教師參與校本課程的開發任務,在確保國家教育整體質量的基本前提下,有利於開發更多有特色的課程,滿足學校「個性化」發展需求,凸顯學校辦學特色。

熱點內容
武漢大學學生會輔導員寄語 發布:2021-03-16 21:44:16 瀏覽:612
七年級學生作文輔導學案 發布:2021-03-16 21:42:09 瀏覽:1
不屑弟高考成績 發布:2021-03-16 21:40:59 瀏覽:754
大學畢業證會有成績單 發布:2021-03-16 21:40:07 瀏覽:756
2017信陽學院輔導員招聘名單 發布:2021-03-16 21:40:02 瀏覽:800
查詢重慶2018中考成績查詢 發布:2021-03-16 21:39:58 瀏覽:21
結業考試成績怎麼查詢 發布:2021-03-16 21:28:40 瀏覽:679
14中醫醫師資格筆試考試成績查分 發布:2021-03-16 21:28:39 瀏覽:655
名著賞析課程標准 發布:2021-03-16 21:27:57 瀏覽:881
北京大學商業領袖高端培訓課程 發布:2021-03-16 21:27:41 瀏覽:9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