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道德與法治課程的特點
Ⅰ 如何理解小學道德與法治課程
在我的教學工抄作中,作為一名教師,我總認為要做個有心人,讓數學真正成為學生願學、樂學的學科,只有這樣,才能為學生提供充裕的探索、實踐的空間和時間,才能調動大多數同學的學習積極性;才能大面積提高小學數學教學質量和學生綜合素質。
Ⅱ 部編小學道德與法治的主要特點
答--您想要問什麼?所有的公立小學都設有德育教育課,都是按照國家的教學大綱的內容來教育學生的。
Ⅲ 小學道德與法治課如何評價
小學生道德與法治測評現場
沒有試卷、沒有答題紙,小學生「道德與法治學科」如何測評?蘆淞區第三小學進行了嘗新,研發了一套「道德與法制學科表現性評價現場測評系統」。
對價值觀成績不滿意 可申請再考
2019年12月30日下午,南方第三小學開展了四年級道德與法制學科表現性評價現場測評活動。
評委除了學校教師外,還邀請了學生家長。現場測評包括「我來露一手」「答題我能行」「環保小達人」「尋找智多星」「愛心加油站」五項內容。
測評過程中,學生們在現場完成剝豆子、剝大蒜、折衣服,去校園撿三種不同的垃圾進行分類,給幫助自己的人寫感恩卡,掃描二維碼「挑戰答題王」等活動任務。
該校校長黃新說,除此以外,還有對學生正確價值觀的考察,主要通過網上測評。學生如果對自己成績不滿意,可以再次申請考試,一直考到自己滿意為止,「如此一來,正確的價值觀就慢慢形成了。」
為什麼這么測?
2018年,南方第三小學成為我市道德與法治學科的駐點教研校。經過一年多探究,該校探索出了一套「綜合素質評價系統」。上述測評,是對中小學綜合素質測評中五個維度中的「道德品質與公民素養」維度的再次研究與開發。
黃新介紹,該評價系統是基於教材的目標對學生道德素質、法治觀念、環保意識、正確的價值觀幾個方面來進行表現性的評價,分為課堂評價、網路評價與期末評價,可採用作品展示、技能考核、自我評價、行為觀察、日常觀察、價值判斷等方式。
據悉,小學生道德與法治學業綜合評價,日常評價占綜合評價的60%,期末測試占綜合評價的40%。
市教科院工作人員余民說,這樣的考核具有可操作性,有領先性和創新性,也有可推廣性。
內容來源:株洲新聞網
內容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向原創致敬
Ⅳ 新編小學道德與法治與過去的品德與生活課程有什麼區別
道德與法治的重心在於保證學習素養道德的前提下,側重於法制這個方面。
品德與生活的話,則是在保證素養品德的前提下,側重學生的生活和行為習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