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級課程表投放廣告
❶ 求助!!我們社團拉了一個贊助,是那個超級課程表的,想做一次宣傳,就是在學校擺攤那種,時間一天。第一
擺攤肯定得送禮品,搞點宣傳頁發達,然後過去的送點小禮物,就這樣咯
❷ 超級課程表的廣告投放在哪裡
有可能在樹洞的頂端或者官網吧
❸ 超級課程表余佳文是怎麼做市場營銷的
余佳文超級課程表結合了當前學生的需求。
市場營銷(Marketing),又稱為市場學、市場行銷或行銷學,MBA、EMBA等經典商管課程均將市場營銷作為對管理者進行管理和教育的重要模塊包含在內。
營銷原理:包括市場分析、營銷觀念、市場營銷信息系統與營銷環境、消費者需要與購買行為、市場細分與目標市場選擇等理論。
營銷實務:由產品策略、定價策略、分銷渠道策略、促銷策略、市場營銷組合策略等組成。
營銷管理:包括營銷戰略、計劃、組織和控制等。
特殊市場營銷:由網路營銷、服務市場營銷和國際市場營銷等組成。
1、分析市場機會
2、選擇目標市場
3、確定市場營銷策略
4、市場營銷活動管理
❹ 怎樣在超級課程表投放廣告
在超級課程表是禁止投放廣告的。
❺ 怎樣在超級課程表投放廣告
超級課程表是不可以投放廣告的,如果想跟他合作應該是去找他們的負責人
❻ 像(超級課程表)那些軟體,它怎麼賺錢不見收費,也沒用廣告
超級課程表是一款完全免費的軟體,您可以放心使用!超級課程表會通過少許的廣告來維持日常運營。
❼ 超級課程表現在在全國推廣很廣嗎
現在超級課程表面向全國招實習生噢,愛表表的都加入這強大的實習隊伍吧,說不定那麼偶然就找到了同校的小夥伴了呢。
❽ 超級課程表的小紙條如果有人發廣告給你,怎麼舉報
點開他的資料卡,右上角,就有舉報啦
❾ 最近看到很多人下載超級課程表,這個免費軟體,軟體裡面又沒有廣告,想清楚開發這個軟體有什麼收入
去看看 騰訊十年 這本書吧,你就明白燒錢都是為了換取用戶群,再到一定的時候把用戶群轉化為收益,增值服務之類 有時候是靠風投過活,而不一定是從軟體本身去盈利。
❿ 數據說話:超級課程表如何成為最佳營銷案例
社交與社區
余佳文說自己在被罵的頭幾天不回應是「利用免費資源做廣告」,因為「罵我的人幫我業績翻了30倍」。而自己則在帶著團隊加緊改進產品,希望留住新進來的用戶。拋開罵戰與營銷,超級課程表這款產品到底能不能留住用戶?余佳文稱今年5月超級課程表的應用內大學生用戶已過千萬,但注冊用戶和活躍用戶的比例則尚不得知。除了最開始的課程表查閱和提醒功能,又推出了「傳紙條」、「下課聊」等功能,意圖弱化其工具屬性,增加DAU和用戶使用時間,最終實現商業化。
「下課聊」類似於網路貼吧和微博廣場等內容社區,「傳紙條」則是基於同一門課程的陌生人社交/輕社交。那麼問題來了,超級課程表要做社交還是社區,或是兩頭通吃?超級課程表給自己的定位是校園社交軟體,那我們就先來看看「傳紙條」。余佳文給這個功能設計的場景是選修同一門課的同學發私信,討論作業,並且鼓勵用戶多蹭課、多結交朋友。但是超級課程表的大多數用戶都沒有填寫自己的真名,跟陌生人討論作業顯然不太實際。至於陌生人交友就更難了,因為用戶不僅空白了真實姓名、也不會像陌陌一樣主動上傳自己的真實頭像。想認識前排的漂亮姑娘,直接向同學打聽會方便得多。要實現討論學習,認識新朋友的目的,微信和陌陌都是更好的選項。
而「下課聊」則分為兩個板塊。「校內」區類似於以大學為單位網路貼吧,「操場」則是全國學生都可發言的微博廣場,皆靠用戶發帖回帖產生的互動創造黏性。以超級課程表上最熱門的北京大學為例,這兩個板塊的活躍度都不高,「校內」每小時的發帖數在十條左右,每條回復數只有個位數甚至沒有;以自拍和圖片為主的「操場」每小時發帖約為一百條,內容大多數為沒有話題點、沒有明確對象的刷屏,屈指可數的回復也大多來自匿名的「某同學」。
對「超過千萬的用戶」而言,超級課程表仍舊只是一個打開看三秒就關掉的工具型應用,既找不到有營養的附加內容,也不願意花太多時間在上面經營自己的社交網路——畢了業就用不著課程表了,誰還會特意打開它認識新朋友呢?
耕地與航海
如果把做社區軟體比作大海航行,靠優質或勁爆的內容吸引一波又一波的用戶參與討論,那麼做社交就更像耕地,前期要辛苦而又耐心地積累用戶,等到一定基數了再慢慢收割。
互聯網產品的核心就是霸佔用戶的時間。如果不能持續產生內容爆點,用戶會很快流失。靠數量龐大的小號草根生產內容是沒有意義的,因為他們沒有話語權,沒有人關心一個路人吃了什麼、去了哪裡。但爆點並非天天有,當平均用戶發貼質量下降的時候,新用戶新鮮勁一過,在上面花費的時間會大幅下降。如果余佳文要保持未來融資機會,他需要通過炒作自己保證足夠的新增量,向投資人證明超級課程表是個活躍的社區。
不幸的是,比超級課程表更成功的社區軟體網路貼吧、知乎和天涯社區都在商業化的過程中進展緩慢。通過發帖成為好友並且持續產生表達訴求的情況不是沒有,但相較於強社交型的微信、QQ和陌陌來說,概率小得多。從這一點來說,社交是一個更好聽的故事。
但積累用戶是個不僅是個辛苦活,還得充分挖掘人性的弱點。免費語音讓微信用戶迅速拋棄了簡訊和電話,「貪便宜」的滿足感實在讓人難以抵抗;美女照片讓陌陌三年做到了美國上市,孟子早說過「食色性也」;Instagram用戶超過Twitter,這是滿足了人們對他人生活的窺探,對更美好食物的「羨慕和嫉妒」,即便明知是加了濾鏡也無妨。這樣看來,一張課程表產生的社交關系是非常脆弱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