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兒園微課程的困惑
❶ 幼兒園 什麼樣的內容適合做微課
根據「微處入手,快樂生活」的5分鍾生活微課的理念,發掘幼兒生活中的自護、自理、勞作、交往等生活內容,梳理5~10分鍾微課教學
內容,根據不同的對象形成多種模式的微課內容。
針對成人的微課,包括傳授說課類、精華展示類、個案追蹤類等,主要用於分享教學設計,指導家長配合家園共育,幫助指導者提高對幼
兒生活能力培養的技能與能力。
針對幼兒設計的微課,主要有認知演示類、生活重現類、點睛學習類、游戲模擬類等種類,能夠集中生活中的
某個薄弱環節進行針對性學習與感受。
(1)幼兒園微課程的困惑擴展閱讀:
幼兒階段是兒童身體發育和機能發展極為迅速的時期,也是形成安全感
和樂觀生活態度的重要階段。健康的身體、愉快的情緒、協調的動作、良好的生活習慣、基本生活能力是其他領域學習與發展的基礎。
幼兒階
段是處於直覺行動思維的發展階段,根據幼兒的學習注意力時間研究,真正有效的為5~8分鍾。但是幼兒園現有的教學活動中時間長,大班課
堂教學需要30~35分鍾左右。許多幼兒生活中的問題解決並不需要花很長時間,5分鍾左右即可。
微課採用信息技術,越來越多運用到教學實踐中,更好地滿足幼兒個性化學習,猶如高手指點新手,點到為止,幼兒園階段的孩子對微課
中呈現的畫面、聲音更感興趣。
在此背景下,生活微課的設計與形成適用於幼兒園孩子,它以生活教育為主,聚焦幼兒生活中的某一個點,利
用較短的時間進行理解與學習,更具有微的特點,短時高效,彌補現有教學方式與時間上的缺陷,有助於幼兒快速、集中地解決生活中的問題
和碰到的困惑。
❷ 設計微課程時應該注意哪些問題
(1)教師要熟悉教材和學情。對某一課時的教學,教師必須熟悉教材的整體規劃,重、難點,課標要求,還要根據平時積累的教學經驗,充分研究學情,明確在實際的課堂實踐中,學生的困惑點和障礙點在哪裡。
(2)基於教材和學情,充分挖掘課時教學中的難點,准確把握教學難點,找到教學的難點,也就明確了微課程的設計思·。
❸ 幼兒園通過微課怎樣才能調動幼兒的積極性
微課有哪些作用呢?
一、在新上微課的作用
1.課前復習 根據學生已有的知專識基礎和新知識所屬需的銜接知識點設計製作好微課,可以讓學生在課下先看此微課,為新課做好准備。
2.新課導入 教師根據新課知識點設計新穎的問題,吸引學生的注意力,為新課的講解做好鋪墊製作此微課。在開始上課後先讓學生看此。
3.知識理解 教師對本節重難點做點撥,典型例題引導學生探究規律。在學生自主探究或合作探究後一起看此。
4.練習鞏固 教師設計好少而精的習題並製作好微課,用於鞏固本節知識。
5.小結拓展 引導學生總結本節重點及規律,讓學生將知識納入已有的知識體系。再適當設計一些適應不同層次學生拓展延伸練習。此用於結束本課前放。
❹ 如何理解微課在幼兒園教學活動中的運用
微課有哪些作用呢? 一、在新授課上微課的作用 1.課前復習 根據學生已有的知識基礎和新知識所需的銜接知識點設計製作好微課,可以讓學生在課下先看此微課,為新課做好准備。 2.新課導入 教師根據新課知識點設計新穎的問題,吸引學生的注意力,為新課的講解做好鋪墊製作此微課。在開始上課後先讓學生看此視頻。 3.知識理解 教師對本節重難點做點撥,典型例題引導學生探究規律。在學生自主探究或合作探究後一起看此視頻。 4.練習鞏固 教師設計好少而精的習題並製作好微課,用於鞏固本節知識。 5.小結拓展 引導學生總結本節重點及規律,讓學生將知識納入已有的知識體系。再適當設計一些適應不同層次學生拓展延伸練習。此視頻用於結束本課前放。
❺ 幼兒園微型課題研究中遇到的問題有哪些
可以做幼兒園環境布置的課題,也可以做繪本教學的課題,還可以做家園互動的課題。
❻ 幼兒園教育教學或一日活動中的困惑問題是什麼
1.早上點心時間能否更靈活,讓幼兒根據自己的需求決定什麼時候用點心?
答:這是個非常人性化的建議。幼兒園可以嘗試在阿姨或配 班老師的幫助下,以「角落」的形式讓幼兒按需在一定的時段內自由用點心。如我知道有的幼兒園冬季把區域游戲時間安排提前。9點開始早鍛煉,然後是教學活動。這樣安排就可以把自選點心時段放在來園後到晨煉前半小時,點心區只要有人負責發放點心即可。
2.孩子感冒、發熱或者得了傳染病還在養病期間,家長已經要求送幼兒園了,幼兒園應當怎樣配合處理?
答:按規定孩子發燒38℃以上應由家長負責觀察治療。被確診為傳染病的,要在隔離期滿後由醫生開出康復證明才能正常入園。幼兒園要按規定執行,但要做好對家長的解釋工作。如果在孩子病情已完全控制,在好轉的前提下,家裡確實沒有人帶的,可放隔離室由保健老師負責適當安排一些活動。但要和家長說明厲害關系。
3.帶葯來的孩子是讓保健老師到班級喂孩 子葯還是有班級老師給孩子喂葯?
答:按規定應當由保健老師或由保健老師委託帶班老師完成。但一定要有相關的記載,以確保孩子按時按量用葯。
關於以上兩問題,衛生防疫部門應當有一定的規定,可以參照執行。
4.午餐時如何合理安排好先吃完飯的一部分小朋友?
答:先用完餐的孩子可以讓他們自由選擇一些安靜的活動。如,看書、下棋等區域活動或輕聲聊天等過渡環節的活動。
5.幼兒午睡時間各幼兒園都不相同,應該以多少時間為適宜?對家長要求不午睡的孩子,教師應怎樣安排?
答:一般幼兒午睡安排在2個小時左右。對不願午睡的孩子要盡可能的幫助孩子養成午睡的習慣。對實在不願睡的,可以讓孩子在教師視線范圍內做一些不發出聲音的活動。(這樣的環境容易讓孩子進入午睡狀態)。
6.午餐後、起床後有的孩子動作快,有的孩子動作慢,怎樣有序地組織?
答:首先教師要督促動作慢的孩子盡快完成穿戴,先完成的可以在配班老師視線范圍玩一些小游戲或聊天等自由選擇的過渡性活動。
7.是輪流值班安排幼兒園所有晚接的幼兒,還是把孩子留在自己班內,跟著老師?
答:離園活動適合以班級為單位開展,但如果到了教師下班時間,幼兒園可安排值班老師集中管理,但應當事先告知家長晚接應當注意的事項。
8. 在生活環節上,每個年齡段孩子的常規要求有哪些?
答:教研室正准備組織人員研究出台相關要求,目前幼兒園可以借鑒其他幼兒園的一些做法。(註:相關常規08年已發給幼兒園)
❼ 幼兒園家長微課如何開展更有效
二元家長為課如何開展更加有效?我認為首先要宣傳的到位,然後讓這些家長都來參加,這樣的話能夠更加有效一點。
❽ 如何評價幼兒園老師的微課
幼兒園老師的微課上的好還是不好你自己覺得有哪些優點和缺點呀
❾ 微課程可以運用到幼兒園教學的哪些環節
教師備課,不僅要備教材,而且要備幼兒。但大部分教師忽略了這一點,備幼兒的工作做得不夠。每個幼兒都是一個獨立成長的個體,教師在備課前,要對幼兒做充分的了解,考慮不同年齡階段幼兒的心理特點,注意他們的個別差異,努力做到因材施教。教師在確定教材的重點與難點、設計教學問題、選擇教學方式時,既要關注幼兒的興趣與需要,又要充分考慮幼兒的已有經驗與認知特點。教育的最終目的是讓每一個幼兒都能在自己原有水平上獲得發展。 「吹泡泡」是幼兒最喜歡的游戲活動之一。在一次「吹泡泡」活動的觀摩課上,活動理念是「做中學」,目的是讓幼兒在做的過程中學會或領悟其中的知識和原理。活動開始了,老師用音樂舞蹈作為開場白,讓幼兒開動腦筋,想想泡泡都有哪些形狀:「圓的、橢圓的、方形的、三角形的、所有的泡泡都是圓的……」幼兒爭先恐後地發表自己的看法,並按老師的要求把自己的想法畫在紙上。接下來,為了滿足幼兒的好奇心,老師拿來了各種形狀的「吹泡泡」工具,讓幼兒自己實踐,看看吹出的泡泡有哪些形狀,從而驗證自己的想法,得出結論。整個教學過程運用「做中學」理念,如果按照猜想—實驗—記錄—得出結論評價整節課,無疑是很成功的。我們仔細思考,在課程進行中有些幼兒已經知道了,即不論用什麼形狀的工具,吹出的泡泡都是圓形的,這節課對他們來說只是在原有經驗上的重復,起不到任何促進作用。因此,評價整節課,在遵循教材的要求方面,老師備教材是很成功的,但在備幼兒方面卻考慮得不周全。老師對一部分幼兒的忽視容易導致他們對活動興趣的減弱,整節課都會無所事事,甚至還會擾亂課堂紀律。對於這種情況,老師在備課前首先應該對幼兒有充分的了解,然後根據幼兒的已有經驗,選擇符合幼兒最近發展區經驗的內容,真正滿足幼兒發展的需要。如在上面的場景中,老師發現這種情況時,可以鼓勵幼兒進一步思索:「為什麼所有的工具吹出的泡泡都是圓形的呢?」「為什麼泡泡都是五顏六色的?」從而激發幼兒的興趣與想像,引導他們運用已有的經驗積極參與到活動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