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課程與教師角色轉變讀書心得
1. 新課程改革下如何做好教師角色的轉變
萊陽市實驗中學 李妍麗 新課程改革下教師地位和角色的轉變,並不意味著教師的角色不重要了,教師在教學中的作用降低了,而是意味著教師起作用的方式和方法已不同於傳統教學中的教師。相反,在新課程改革下,為促進學生的主動學習,教師課下所做的工作更多,對教師的能力要求更高。那麼,作為中學數學教師又應當如何實現角色的轉變?採取哪些措施加以應對?本文就教學實踐談談個人的體會。 一、在新課程改革下教師的角色轉變 1.轉變觀念,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 教師在進行課堂教學設計時,要樹立「以學生為本」的全新的教育教學改革,將課堂的主動權交還給學生,充分發揮學生在課堂上的主體地位。新課程提倡改變學生的學習方式,提倡學生開展自主學習、合作學習、探究學習,因此教師要變「指揮者」為「引導者」。比如,在講「信用卡」內容時,問學生都使用過哪些信用卡?會給你的生活帶來哪些便利?利用學生的答案,結合教材知識共同探討、學習,總結出信用卡的特點。 2.為學生的合作學習創設適宜的環境 教師要為學生的合作學習創造平等、民主的課堂氣氛,在師生關繫上摒棄權力與服從、建立平等、和諧的師生關系。尊重學生的人格和自尊,培養自信心。教師要指導學生如何進行合作學習,同伴之間如何合作、師生之間如何合作,為學生提供合作學習的方法和成功的範例。比如,在講「民主決策」這一內容時,可讓學生分小組,分角色模擬關於教育收費的聽證會。各小組派出代表上講台發言,並接受同學與老師的提問,共同探討,共同總結。 3.充分利用數學學科的特點,引導學生自我探究 數學學科與社會實際、社會生活密切相關。應積極開展課外活動,廣泛進行社會調查,培養學生的社會實踐能力和創新精神。在探究過程中教師不再是知識的仲裁者、課堂的控制者,而是學生探究學習活動的支持者、引導者和合作者,是和學生平等相處的夥伴。 二、面對新課程改革,教師應做好角色的轉變 1.要更新教育觀念 首先,教師要認識到課程改革的必要性和重要性,擺脫舊的教育觀念的束縛。更新教育觀念,樹立正確的人才觀、質量觀和學生觀。其次,教師要認識到自己在課程改革中的作用和地位,能以飽滿的熱情投身到課程改革中來。第三,教師要時刻樹立「以學生為本」的現代教育改革,要求教師的教學要關注每一位學生的身心發展的需要。在數學教學過程中,不但使學生掌握數學知識,而且要培養學生對數學的持久興趣,指導學生掌握學習數學的方法,讓學生體會和理解數學在日常生活中和社會生產實際中所起的作用和價值。為提高學生的數學素養和終身學習打下良好的基礎。期刊文章分類查詢,盡在期刊圖書館 2.要更新知識結構 現代科技飛速發展,知識更新的速度越來越快,新知識層出不窮。教師在學校所學的知識有的早已老化,有些觀點早已過時。因此,為了適應教學改革的需要,我們數學教師首先應通過自學、參加繼續教育學習,提高自己的專業知識水平。我們要不斷地更新自己的知識結構,不斷地學習,才能跟上時代發展的步伐,以利於更好地開展教育教學工作。 其次,通過報紙、雜志、信息技術等來收集有關的教育教學資料,充實自己的實踐活動。選修課的開設,校本課程的開發,要求我們數學教師不僅要精通自己的專業知識,還要擴大知識面,對跨學科的知識有所了解。 3.要調整好心理狀態 在傳統的課堂教學中,教師是權威,是學生獲取知識的唯一源泉。在信息時代的今天,學生獲得教育信息的渠道是多元化的,是豐富多彩的。有時學生獲得的信息可能比教師還快,比教師要多。所以這時的教師在學生面前可能會在心理上造成某種落差。 三、面對新課程,教師要提高施教能力 1.提高把握新課程的能力 作為中學數學教師首先應了解新課程減少了哪些內容,增加了哪些內容,增加的新內容是以何種形式呈現的。其次對新的教材體系中的新內容、新要求,要努力「吃透」。對「知識點」的分布及其不同的要求,教師在教學設計時要把握好尺度,防止因不了解整體安排而把教材中分幾次達成的知識做一次性處理或任意拔高。對增加的新內容,應分析為什麼引入,引入了多少,怎樣組織教學才能體現新教材的意圖,防止范圍、難度失控;對應用性和實踐性的知識內容,應給予充分的重視,切不可因「應試」是否需要來決定取捨。對刪去的內容也要做認真分析,有些知識點雖然是內容刪去了,但其思想可能還會有所體現,因此教師在進行教學設計時要給予充分的考慮。 2.提高使用現代教育技術手段的能力 多媒體技術和網路技術具有強大的信息傳播功能,為數學課程改革提供了極為有利的條件。這就要求教師掌握計算機工具,有能力在網路上獲取教學中所需的信息資料,能評價課件的好壞,有能力選擇好的課件,等等。 3.努力將新課程改革轉化為實際教學行為 教師必須將新課程改革轉化為課堂教學行為,大膽嘗試,勇於探索,具有面對失敗的勇氣。例如,在最初採取合作學習的過程中,可能會出現學生的學習目標不明確,學生不知如何進行合作學習,課堂秩序混亂,學生沒有達到預期的學習目標等情況。對於這些情況,教師要做好充分的思想准備,要具有面對失敗的勇氣,要及時總結失敗的經驗教訓,調整自己的設計方案(如,開展合作學習之前,對學生進行學習方法的指導),再次實踐,直到達到預期的效果。 綜上所述,在課程改革不斷深入的今天,中學數學教師要及早認清現代教育中,社會對教師角色的期望,做好角色轉變的准備,這將有利於教師自身素質的提高,有利於確保課程改革的順利進行。2200
2. 新課程中,教師如何適應角色轉變
澄邁縣紅崗學校 王 貽 教師歷來在學生心目中是很權威的指導者。可是新課改課程到來,我們這些幹了十多年的教師也應改變一些傳統的觀念了。 良好的師生關系,由不平等、不和諧向平等、融洽改變樹立情感意識。能平等對話,參與構建,不僅是一種教與學的活動方式,更是彌漫,充盈師生間的一種良好教育情景和精神氛圍,師生分享理解,體驗生命價值和自我意識的過程。 傳統教學模式基本上是教師講,學生聽。教師轉化為學生學習的促進者,這是教師角色本質轉變。幫助學生選定合適學習目標,指導學生掌握良好學習方法,養成良好學習習慣,培養學生學習能力,營造良好教學情景,引起學生積極學習興趣,教師角色必然要擔當起促進學生學習責任,新課程改革下,教師首先應該是學生學習促進者。 教師由傳統權威變成師生平等。教學過程師生交往共同發展,共同學習互動過程,傳統意義上教師教和學生學,將不斷讓位於師生互教互學,形成一個良好學習共同體,師生變成學友。共同開發課程,豐富課程過程。 教師角色隱喻一句話教師給學生一碗水,自己要有一桶水。我覺得在當今科學技術突飛猛進的今天,教師只有一桶水是不夠的,因為 學生所處於年齡階段特點,有很多機會接觸新鮮事物,學到教師所不知道知識,要允許教師自身無力與無奈,但專業知識上先走一步而已。為此,教師也要不斷學習,迅速獲取更多知識,應為學生的學習盡可能提供資源,營造積極學習環境。因此,教師不能是一桶水的擁有者,更不能是一眼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自來水。而真正取之不盡,用之不竭是學生,教師以此為基點,自己角色也要發生變化,引導學生挖掘泉水的人,讓學生這泉眼噴涌而出,永不停息。 傳統教育中的教師,被描述成一種孤獨角色,因為他們在課堂上總是以中心形式出現,地位和身份差異,使學生教師,教師和教師有隔膜、隔離,怕別人認為自己是不稱職教師。教師之間少談自己班級或教學過程,互不合作,彼此孤立,從而導致了教師間惡性競爭和孤立。傳統封閉教育體制,使得教師對於家長參與工作持消極態度。新課程綜合化提出了教師要合作,倡導教師與學生合作,與家長、社會成員、教師之間的合作。 教師即研究者這個觀念已經在歐美教育界普遍流傳著,一時好像成為一個流行口號。教師來研究改進自己專業事務以及事務情境乃是最直接、適切方式。教師不只是別人研究成果消費者,更應是研究者。要實現教師以知識傳授者到學生學習促進者角色轉換,教師本身就必須是一位積極的、有效的教育教學研究者。從教師專業發展的外因來看,社會的發展對教師職業要求越來越高,隨著時代步伐,從教師專業發展內因分析,教師成為研究者是教師自身專業發展內因分析,教師成為研究者是教師自身成長的必要。教師必須從教書匠角色中掙脫了出來,成為科研型教師。
3. 新課程背景下教師角色發生了怎樣的轉變
新課程實施中,教師的角色和行為需要發生變化:
(l)由重知識傳授向重全面版發展轉變;
(2)由權「大一統」教育向「讓每一個孩子選擇適合自己的教育」轉變;
(3)由「以教定學」向「以學定教」轉變;
(4)由「重結果」向「重結果更重過程」轉變;
(5)由「知識權威」向「平等和諧」轉變;
(6)由教學模式化向教學個性化轉變。
4. 新課程中教師角色將發生哪些轉變
新課程中教師角色將發生哪些轉變?
一、從教師與學生的關系看,新課程要求教師應該是學生學習的促進者,其內涵主要包括以下兩個方面。
第一,教師是學生學習能力的培養者。強調能力培養的重要性,是因為:首先,現代科學知識量多且發展快,教師要在短短的幾年學校教育時間里把所教學科的全部知識傳授給學生已不可能,而且也沒有這個必要,教師作為知識傳授者的傳統地位被動搖了。其次,教師作為學生惟—知識源的地位已經動搖。
第二,教師是學生人生的引路人。這一方面要求教師不能僅僅是向學生傳播知識,而是要引導學生沿著正確的道路前進,並且不斷地在他們成長的道路上設置不同的路標,引導他們不斷地向更高的目標前進。另一方面要求教師從過去作為「道德說教者」「道德偶像」的傳統角色中解放出來,成為學生健康心理、健康品德的促進者、催化劑,引導學生學會自我調適、自我選擇。
二、從教學與研究的關系看,新課程要求教師應該是教育教學的研究者。
三、從教學與課程的關系看,新課程要求教師應該是課程的建設者和開發者。
四、從學校與社區的關系來看,新課程要求教師應該是社區型的開放的教師。
5. 如何理解新時期教師角色的轉變,談談看法
新時期,如何做好學生的思想工作,這是我們老師一直在思考,也一直在努力的,適當轉變教師這個角色,由過去一廂情願式的好為人師,到教師和學生共同探討,給學生自我反思的時間和空間。 培養學生自我教育、自主成長的能力,是教師責任感的終極體現。一日為師,終生為友——我們一直在這樣做。
師愛——心靈溝通的橋梁
愛,作為人的普通情感,是與人的需要相聯系的,人與人的關系不同,愛的內涵也各不相同。例如:母愛的偉大在於深厚、細膩與無私;而師愛的偉大在於博大、理智與奉獻。師愛不僅蘊含著對社會的責任、更寄託著對未來的希望。教師是辛勤的園丁,在多彩的百花園中耕耘,尤其要關注「弱苗」的成長,因為他們更需要來自老師愛的呵護與培養,
一、用愛的目光賞識孩子
沒有賞識就沒有教育。教師的賞識是激勵孩子成才的動力;而教師愛的目光是孩子成長的營養。在一個集體中,孩子無論是聰明還是「愚笨」;無論是淘氣還是「溫順」,他們總有各自的閃光之處,他們都希望得到他人的贊美與賞識,以體驗自身的價值。教師的賞識是學生走向成功的階梯。作為人師,應該學會賞識學生,做學生的賞識者。心理學認為:教師的期望會通過學生個體的認識活動,影響和改變學生的自我觀念,從而增強其學習的自信心。教師對學生的期望是一種信任,一種鼓勵和一種愛,日積月累,學生就會產生力量和信心,就能自覺地實現教師所期望的目標。當然,教師的期望要適時適度,幫助學生建立起適宜的期望目標,猶如在學生心頭點燃了知識大廈階梯上的一盞盞閃亮的明燈,促使他們不斷前進,不斷攀登。
二、用愛的渴望調動孩子
人總是在得不到時最想得到,輕易得到的東西反而不珍惜。如果一個孩子總沒有渴望得到某個東西的機會,這該是多麼不幸呀!孩子們的渴望並非金銀財寶、山珍海味。有的想戴上一枚「雛鷹獎章」;有的想得到一張獎狀;有的想在光榮冊里記上自己的名字;有的只想佩戴胸卡當一天值日班長。面對孩子的渴望,老師切不可熟視無睹,更不可哧之以鼻,而要用心、用真摯的愛盡力滿足他們的渴望,從而調動他們的積極性,激勵他們奮進。愛的渴望帶給孩子們的是快樂、是信心、是激勵,是進步。從而使我體會到,教育只有入情,才能入理,只有感化,才能轉化。作為班主任,要想調動孩子們的積極性,還是多給他們留一點「渴望」的餘地吧!
三、用愛的胸懷包容孩子
有人問:世界上什麼地方最寬闊!法國作家雨果回答:「世界上最寬闊的是海洋,比海洋更寬闊的是天空,比天空更寬闊的是人的心靈。」孩子的成長需要廣闊的空間,而寬闊的心靈能夠包容萬物。哪怕是孩子的缺點,老師也要用愛的胸懷給予包容。天下所有的孩子都需要包容,正如辦霍姆林斯基所言:「有時寬容引起的道德震動比懲罰更強烈。」因此教師要以愛的胸懷學會包容,給孩子一個寬松的成長空間。熱愛學生,是廣大教師用自己的心血總結出來的教育規律,使用「自尊心的原油,點燃自信心的火種,」是推動學生前進的初級動力。我們要用畢生的精力在孩子的心中播種愛,培養愛,傳播愛;從而讓他們在未來的生活中發現愛,感受愛,發揚愛。讓師愛永遠伴隨孩子們茁壯成長!
愛,理解、包容學生,能走入學生的心靈,給孩子成長的翅膀,這是教學管理的最行之有效的方法。但什麼事都有它特定的實施范圍。特別是現在教學資源集中化,追逐名師名校,就形成了一種獨特的現象,名校的好學生扎堆,自律性較高,較好管理。而名校篩選後留下的學生呈現的情況是,基礎較為薄弱,行為習慣較差,我校的情況屬於後者。對這些學生除了用愛來激勵他以外,還必須適當的結合「嚴」。
師嚴——成長的階梯
6. 淺談新課程中語文教師角色如何轉變
新課程背景下小學語文教師角色主要是引導學生在實踐中學習,尊重學生的創新風格,關注個體差異,營造良好的學習課堂氛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