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生課程加基地活動
1. 關於小學生課外活動有哪些
課外活動的組織形式具有更大的靈活性和機動性,其主要形式有以下三類
1. 群眾性活動
群眾性活動的特點是參加的人數較多,他們或是作為觀眾和聽眾,或使作為集體勞動、團體演出、競賽、游戲和娛樂活動的參與者,可以在較短時間內使較多學生受到教育,並能形成一定的氣氛和聲勢,給學生留下深刻的印象,受到較好的活動效果。群眾性活動有校際的、全校的、年級的和班級的活動。學校開展的群眾性科技報告會、文學講座、文藝聯歡、科技競賽、體育競賽、夏令營等都屬於群眾性的活動。
2.小組活動
小組活動是課外、校外活動常用的主要形式。小組活動的特點是自願組合、小型分散、靈活機動。小組成員一般以共同的興趣愛好和要求為基礎結合而成,其人數的多少依據活動的性質、內容以及條件而定,由他們自己或在輔導員指導下進行有目的、有計劃的小組活動。小組活動有助於激發和培養學生不同的興趣愛好,使他們有更多實踐鍛煉的機會,促進學生個性和才能的和諧發展。小組活動在校內外均可組織,諸如學科興趣小組、科技小組、藝術小組、體育小組、公益服務小組等。小組活動的輔導員可請教師、家長或校外有某方面專長的人士兼任。
3.個別活動
個別活動是一種由學生獨立進行活動的形式。個別活動能充分發展學生自己的興趣愛好,豐富和充實學生的精神生活,培養學生自己安排自己的生活,自己獨立從事各種學習、藝術、體育等活動的能力。例如,獨立進行課外閱讀,進行某些觀察和記日記,採集各種實物,製作模型、標本,圖畫寫生、攝影,以及進行科學小實驗等。
上述三種形式在實際的課外、校外活動中往往是相互聯系的。某些群眾性活動,常常會引起對該活動感興趣的學生作更深入的研究,這就為小組活動或個人活動提供了動力。在進行小組活動時,小組為其成員規定個別的、獨立的工作,這又是個別活動的一種表現形式。而個別活動或小組活動的成果,常常以展覽會、晚會、運動會等形式展示,吸引眾多的學生前來欣賞、參觀,這樣又和群眾性活動聯系在一起。這三種活動形式可以相互配合、相互交叉、相互促進,以組合成靈活多樣的課外、校外活動形式。
2. 小學生實踐活動有哪些
1、做安全小達人。
小學生還可以利用假期的時候,與城市的交警部門聯系,做交通安全的管理員,當然,這一定要有家長的陪護,否則,道路交通是有一定安全隱患的
2、參加環保組織。
可以參加環保組織,並且組織一些有意義的活動,比如打掃樓道,或者撿一些白色的垃圾,或者回收一些廢舊電池等等,讓我們的生活環境更加美好。
3、參加學習小組。
學習小組的形式也是可以採用的,家長可以帶領孩參加一些課外的學習小組,讓孩子多和其他的小學生接觸,提高孩子的溝通能力,讓孩子提高學習成績。
4、參加興趣小組。
可以和同校或者同班的同學一起,組成某些興趣小組,比如書法方面的,樂器方面的,或者是體育活動方面的,都可以,有助於孩子豐富課餘生活。
5、到圖書館幫忙。
我們家長可以利用假期的時間,帶著孩子到圖書館學習,同時,還可以幫助圖書館的管理員整理一下圖書,將各類圖書擺放整齊,也是不錯的選擇。
(2)小學生課程加基地活動擴展閱讀:
社會實踐工作開闊了我的視野,提高實踐動手能力,鞏固了專業知識,理論聯系實際。社會是一所能鍛煉人,考驗個人能力的綜合性大學。只有得到正確的引導,只有投身到社會實踐,實現從理論到實踐再到理論的飛躍,增強認識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
在這次社會實踐中,我學到了很多書本上沒有的知識,也讓我認識到自己的不足,同時也看到了自己的長處,並鍛煉了我各方面的能力。也讓我深深體會到了團隊合作的重要性,踏踏實實做事,正確處理人際關系的必要性,這將對我今後的學習生活產生積極的影響,也為今後走出校門,步入社會做好准備。
3. 有什麼便於在小學課堂上提高氣氛的互動活動
活躍的課堂氣氛能有效地提高教學效率,達到教學相長的目的。教師在課堂教學中,要以學生為主體,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激發他們的學習興趣,調動學習積極性,真正做到教師只是課堂教學的組織者、引導者,學生才是學習的主人。
1 利用音樂活躍課堂氣氛
熱愛音樂是兒童的天性,在英語課堂教學中運用音樂輔助英語教學,不僅能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活躍課堂氣氛,而且還能啟發學生心智,使兒童在唱唱、念念、動動中輕松、愉快地學習英語,有利於他們對新知識的獲取和保存。
2 巧妙運用肢體語言,讓學生動起來
課前10分鍾「全身肢體反應法」(Total Physical Response,簡稱T.P.R.)。這種教學法在很大程度上要依賴於肢體語言的合理運用。小學生思想比較單純,活潑愛動,聽覺敏銳,模仿力強,「TPR」兒童英語教學法正是根據他們的這些心理特徵,讓學生們通過跑、跳、做來學英語
3 師生一起邊讀邊演,活躍課堂氣氛
小學生接觸英語時間不長,沒有什麼英語基礎,這使他們不太敢開口,不敢在同伴面前輕易回答老師的提問,害怕出醜。要是全班一起朗讀英語,他們會很積極參與,但是如果要求個別展示,很多學生就寧願當「群眾演員」了。
4. 如何在小學綜合實踐活動課中為「實踐」搭舞台,讓「活動」放光彩
進入新一輪新基礎教育課程改革以來,綜合實踐活動這一門新的課程,以其全新的理念,獨有的形式,全方位的要求,無可避免地擺在我們教育工作者的面前。如何去開展綜合實踐活動,挖掘教育資源,讓這門新課程展現出獨有的魅力呢?我們應根據自身的特點,緊扣現實生活,有目的、有計劃、有組織地通過多種活動方式,綜合運用所學知識,開展以學生為主體,以實踐性、自主性、趣味性、創新性為主要特徵的綜合實踐活動,讓它更充滿生命活力。
一、以實踐活動為主線,發揮課程效應
為推進綜合實踐活動的開展,在教學中應以實踐活動為主線,以多種形式來促進與保證課程實施。一是選好主題。開展綜合實踐活動時要選取能讓學生「心動」的主題,這個主題越貼近學生生活實際越好,范圍越小越好,讓學生在活動沒有開始之前便「蠢蠢欲動」,這樣才會使課堂活動之外的真正探究因這份心動而更加豐富多彩。二是典型引路。新的課程會遇到新的問題,這是很正常的。但不能熟視無睹,也不能順其自然。採用典型引路給大家以啟示是一個成功的舉措。我校的《節約水資源》這一案例可以說為全校活動的開展提供了一個範例,從而激起了實踐研究的熱潮。三是專題細化。如根據大專題設立若干小專題以利於深入研究,又如由此專題引出彼專題繼續研究等。由大及小也好,由此及彼也好,只要有利於學生發展,完全可不拘泥於計劃。四是有機整合。實踐活動涵蓋面廣,可與學校德育活動、學科活動、班隊活動、節日活動等有機整合,提高綜合實踐活動課程的整體效應。
二、以基地建設為依託,豐盈實踐活動內容
如何來開發綜合實踐活動,課程資源呢?《新課程標准》指出:「要積極開發並利用校內外各種資源,讓學生通過實踐,增強探究和創新意識,學習科學研究的方法,發展綜合運用知識的能力,增進學校與社會的密切聯系,培養學生的社會責任感。」我們充分利用家鄉的資源,就有利於實現課程的教學時空向自然環境,生活領域和社會領域的拓展,真正做到了讓學生走向自然、走向社會、走向生活。同時,這些基地類別不同,內涵豐富,課程資源取之不絕,用之不盡,教學的價值不可估量。為了充分發揮基地的依託作用,開展活動時還可以邀請基地上的部分學生家長,熟悉基地情況的行家或專家等擔任基地輔導員,指導學生開展基地綜合實踐活動。這樣,學生們欣喜地走出校園,領略了青山綠水的美麗,了解了地方的歷史文化,目睹了高科技生產的神力,體驗到生活的真諦。綜合實踐活動賦予學生以生活的意義和生命的價值,賦予教育以生命的活力。
三、學生在課余時間體驗社會角色
「讓抱大的孩子自己走路吧!」這曾是許多老師的期待。眼看著這群生活在21世紀的兒童,不會給自己梳辮子,父母不在家寧可自己餓肚子,出門一次換洗衣物全裝袋子,這的確是個嚴峻的問題。時代要求他們具有獨創的本領,生活需要他們克服困難的勇氣和能力啊!「逼」著孩子「走」吧,即使「走」需要勇氣和執著,前途會有坎坷和困難,我們也要給孩子創設鍛煉的機會和條件,因為他們總要在學習中自己長大。與國外的學生相比,中國的學生所缺乏的並不是知識技能,解題技巧,而是良好的心理態度,自信心,自尊心,責任心,自主性,創造性。隨著時代的發展,這恰恰正是最為重要的。因此,作為教育者,必須引領學生獲得輕松參加實踐的體驗和經驗,使他們形成對自然、社會、自我的內在聯系的整體認識;教會學生關愛大自然,關心生存環境;發展學生的社會責任感;完善自己;培養學生發問題,解決問題的態度和能力;發展他們的實踐能力,對知識綜合運用能力,創新能力;養成學生合作、分享,積極進取的良好個性品質。
1. 在角色體驗中引領學生參與社會,體驗他人。
人們常說,現在的孩子心理素質太差,經不起挫折和失敗。溫室里的幼苗註定長不成參天大樹。作為教師,我們更是深知不經歷風雨怎能見彩虹?只能讓孩子們在生活中一次次去體能成功、體驗失敗、體驗磨練、體驗吃苦,才能激發他們奮斗拼搏的精神,錘煉他們的意志。其實相對於校園里單一的學習活動,他們也渴望真正走到社會中去,在大千世界裡找到一個崗位,扮演一個角色,獲得一份更為真實的感受,面對著孩子的熱情,我們怎能不為他們提供一個展示自己的舞台呢?
2. 在角色體驗中實現學生知識的運用和實踐能力的培養。
常言道:學以致用。面對老師的錚錚教導,家長的苦口婆心,很多學生是在被動的接受新知識,不難發現,長期處於這種狀態下的學生對學習的本身已經不感興趣。要讓學生主動的學,首先要讓他們的深刻體會知識的重要性。角色體驗為學生提供了運用知識,展示才能的機會。
充裕的時間是綜合實踐活動的翅膀,廣袤的空間是綜合實踐活動的舞台。在兩年多來的課程實踐中,我們已經看到了她的無窮魅力:學生在實踐中獲得了多元感受,在實踐中獲得新知,也在實踐中形成了意識,鍛煉了能力。學生的個性在實踐中得到張揚,學生在整體素質在實踐中獲得提高,一個個新的生命在實踐中生成。迎著初升的太陽,懷著收獲的渴望,我們的心中充滿了期待。我們相信雖然嘗試的過程不會一路平坦,但一定會陽光普照。
5. 小學生課外活動《快樂農場》作文課教學教案
6月1日早晨,我早早醒來,換上了校服,馬上把早飯吃完,開開心心地去學校。因為今天不但有表彰活動,吳老師還組織我們去樂子雞蛋農場(也稱為快樂農場)去體驗農家生活。我和媽媽做上同學的車來到了樂子雞蛋農場,一下車我就感覺這里的空氣太清新了,這里的山林太美了。
不久,我們就開始體驗第一個農家樂活動——種玉米,我們來到一片耕地上,我拿起一把小鋤頭,我使出了吃奶地勁往地里挖土,才挖出一個比較深的小坑,然後播下一顆玉米種子,再把土重新蓋上,接著澆水。期盼來年,我種的玉米肯定能長高。
第二個體驗活動就是撿雞蛋,我們一群孩子提著籃子沖進雞舍,看到哪個雞窩里有剛下的蛋,我學著別人的樣子,用稻草把母雞轟走,誰知一隻母雞突然看到了,就往我這兒追,我趕緊拿走雞蛋正想跑,沒想到這只母雞那麼「暴力」,竟然把我的手啄了一口。我有點不服氣:大不了下次來了賠你蛋嘛。到最後我只撿了8個蛋,看著別人撿的都比我多,我有點失望,最終,我的同學江映月幫了我,算是滿載而歸了,我才高興起來。
吃過香噴噴的農家飯後,開始了第三個活動就是摘新鮮的水果蔬菜。媽媽先去借把剪刀,我提著菜藍子往成熟的菜地里尋找果蔬。我掰了三顆玉米,媽媽剪了一顆黃瓜,還有一顆絲瓜。看見旁邊菜地里的西瓜只有大人的拳頭那麼大,不忍去摘。接著我們又往大棚里走去,摘了三個又大又紅的西紅柿,還有許多晶瑩剔透的小西紅柿。
體驗完一天的農家樂活動,收獲很豐富,能通過親手勞動獲得的果實最光榮!
6. 小學生得育基地實踐活動的感想300字
真好!終於又到了這個學期社會實踐的時候了!同學們都懷著興奮的心情高高興興地坐車再一次來到了小學生社會實踐基地。
第一節副科課是玩航模。我懷著忐忑不安的心情第一輪上了操作台。我把船模的開關打開後,在老師的指導下學會了操縱。小船在水面上飛馳著,濺起了水花。然後,同學們又接二連三的去操作台操縱小船。
第二節課開始後,我們就開始做這學期的作品「舞動的精靈」了。老師講解完製作方法後,我們先把發好的各種木條鋸成不同的長度,把鋸好的木條用白乳膠粘成一個長方體形狀的支架。然後把冰棍棒相對粘在支架上。再把兩根冰棍棒和兩根牙簽做成撥叉,把兩個齒輪和皮筋裝好。最後把電機和電池盒粘在支架下方,把它們連在一起,就大功告成啦!
一天很快就結束了,我們也捧著我們用心做的作品回家了。我覺得,社會實踐不僅讓我們學會了動腦動手,還讓我們同學之間在相互幫助時增進了友誼。我喜歡社會實踐,我盼著下一次的社會實踐快點到來。
7. 上海市小學生社會實踐基地有哪些 有哪些地方適合小學生開展社會實踐體驗等活動一天內最佳。
一般每個區縣均有青少年社會實習基地(如3M徐匯區「小奇才」科學內素養社會實踐基地)容,還有上海博物館、上海魯迅紀念館、宋慶齡陵園、上海市龍華烈士陵園、上海孫中山故居紀念館、中共「一大」會址紀念館、陳雲故居暨青浦革命歷史紀念館、上海淞滬抗戰紀念館、上海公安博物館、上海市禁毒館、上海科技館、東方綠舟等。
你可以咨詢自己區縣教育局相關部門,幫助你聯系你需要的青少年社會實習基地。
8. 怎麼小學寫愛國主義教育基地活動記錄
活動時間 參加人員 活動主題 活動目的 2014 年 4 月 2 日 七年級學生 清明祭掃愛國主義教育 為全面實施素質教育, 讓學生了解革命先烈的英勇事跡, 學習先烈的崇高精神, 繼承先烈的優良傳統,培養學生的愛國主義、集體主義精神。 一、活動過程 第一項:整隊,主持人宣布祭掃活動開始 第二項:向革命烈士敬獻花圈 第三項:全體默哀三分鍾,默哀完畢 第四項:少先隊代表發言 第五項:學校領導講話 第六項:掃墓,獻小白花,參觀博物館 活動 第七項:祭掃活動結束,集合整隊,帶往森林公園踏青活動。 第八項:到森林公園後,各班分組活動 第九項:踏青活動結束,各班整隊集合,按順序帶回學校。 過程 二、活動要求: 1、參加祭掃的七年級師生,每人自製一朵小白花,4 月 2 日 8:00 之前 記錄 准時門口集合,統一打校旗、團旗及隊旗,步行到烈士陵園,不得缺席、遲到, 需請假的必須由家長或醫院的證明。 各班主任及時通知家長本次活動的意義及 要求。 2、全體學生統一穿著校服,個別沒有校服者一律穿運動服,嚴禁穿牛仔 及其它奇裝異服。少先隊員系紅領巾,團員必須佩帶團徽,祭掃活動期間,全 體師生要嚴肅認真,不講話,不嬉戲,不吃零食。 3、要求學生做到言行舉止文明大方,團結友愛,互相幫助,每個班自帶 垃圾袋,將垃圾統一收好扔進垃圾箱,不許隨地亂扔果皮紙屑,充分展示當代 中學生的風采,展示市五中學生的良好素質。 活動 效果 很多同學頗由感觸地說:相比革命先烈生活的年代,我們生活得好多了, 我們要努力學習,頑強拼搏,做一名合格的中學生,為五中增添光彩。 活動地點 組織部門 烈士陵園 德育處、團委
愛國主義教育基地和公益性文化場所活動記錄表
活動時間 參加人員 活動主題 活動目的 2014 年 4 月 2 日 七年級學生及教師 生態環保教育 培養學生的勞動觀念和環保意識, 幫助學生樹立人與自然和諧相處的可持續 發展觀。 一、活動准備 1、召開七年級班主任會議,詳細布置此次活動的具體安排,課任教師分 配到每一個班級,協助班主任做好活動過程中的紀律及安全。 2、各班級召開班會,向學生傳達此次活動的重要意義,提出安全、紀律, 衛生、帶工具等要求及注意事項。 二、活動要求 活動 1、統一打校旗、團旗及隊旗,步行到達,不得缺席、遲到,需請假的必 須由家長或醫院的證明。各班主任及時通知家長本次活動的意義及要求。 2、全體學生統一穿著校服,少先隊員系紅領巾,團員必須佩帶團徽,不 過程 講話,不嬉戲,不吃零食。 3、要求學生做到言行舉止文明大方,團結友愛,互相幫助,每個班自帶 垃圾袋,將垃圾統一收好扔進垃圾箱,不許隨地亂扔果皮紙屑,充分展示當代 記錄 中學生的風采,展示市五中學生的良好素質。 4、全體師生應時刻把安全放在首位,嚴禁帶校外人員參加活動、嚴禁擅 自離隊。活動結束後按時回家,並及時電話告知班主任,確保活動圓滿成功。 5、活動中如果出現任何緊急情況,及時同活動領導小組聯系和匯報,及 時有效的進行處理。 三、活動過程 1、整隊步行前往北武當,邊走邊以班為單位唱歌。 2、再次強調活動紀律、要求、集合時間。 3、組織學生清撿垃圾,將垃圾集中到所帶的袋子里,統一按要求處理。 4、由班主任和跟班教師點名核對人數,統一帶回學校,安排學生回家, 強調路上要注意安全。 活動 效果 通過活動,培養了學生的勞動觀念和環保意識,學生興趣濃,積極性高。 活動地點 組織部門 森林公園 德育處、團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