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勞動課程簡介
❶ 簡述小學勞動實踐課有什麼好處
通過勞動教育和實踐,提高學生對勞動意義的認識,逐步培養勞動觀點,養成勞動習慣,具有初步的生活自理能力,並掌握一些簡單的勞動知識和技能。
勞動教育的主要內容
1、樹立學生正確的勞動觀點,使他們懂得勞動的偉大意義。了解人類的歷史首先是生產發展的歷史,是勞動人民創造的歷史;懂得辛勤的勞動是建設社會主義和共產主義的根本保證;勞動是公民的神聖義務和權利;懂得輕視體力勞動和體力勞動者,是數千年來剝削階級思想殘余;懂得把腦力勞動同體力勞動相結合的重要意義。
2、培養學生熱愛勞動和勞動人民的情感。養成勞動的習慣,形成以勞動為榮,以懶惰為恥的品質。抵制好逸惡勞、貪圖享受、不勞而獲、奢侈浪費等惡習的影響。
3、學習是學生的主要勞動,教育學生從小勤奮學習,將來擔負起艱巨的建設任務。並教育學生正確對待升學、就業和分配。
(1)小學勞動課程簡介擴展閱讀
「勞動教育是發揮勞動的育人功能,對學生進行熱愛勞動、熱愛勞動人民的教育活動」,它具有三個基本特徵:
一、是鮮明的思想性,強調勞動者是國家的主人,一切勞動和勞動者都應該得到鼓勵和尊重,反對一切不勞而獲、崇尚暴富、貪圖享樂的錯誤思想;
二、是突出的社會性,要求引導學生走向社會,認識社會,強化責任擔當意識,體會社會主義社會平等、和諧的新型勞動關系;
三、是顯著的實踐性,以動手實踐為主要方式,引導學生在認識世界的基礎上,學會建設世界,塑造自己,實現樹德、增智、強體、育美的目的。
❷ 什麼是勞動教育小學應該如何進行勞動教育
使學生樹立正確的勞動觀點和勞動態度,熱愛勞動和勞動人民,養成勞動習慣的教育,是人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主要內容之一。
1、樹立學生正確的勞動觀點,使他們懂得勞動的偉大意義。了解人類的歷史首先是生產發展的歷史,是勞動人民創造的歷史;懂得辛勤的勞動是建設社會主義和共產主義的根本保證;勞動是公民的神聖義務和權利;懂得輕視體力勞動和體力勞動者,是數千年來剝削階級思想殘余;懂得把腦力勞動同體力勞動相結合的重要意義。
2、培養學生熱愛勞動和勞動人民的情感。養成勞動的習慣,形成以勞動為榮,以懶惰為恥的品質。抵制好逸惡勞、貪圖享受、不勞而獲、奢侈浪費等惡習的影響。
3、學習是學生的主要勞動,教育學生從小勤奮學習,將來擔負起艱巨的建設任務。並教育學生正確對待升學、就業和分配。
(2)小學勞動課程簡介擴展閱讀
勞動教育原則
1、思想教育與技術教育相結合。
2、理論與實踐相結合,勞動技術教育以勞動實踐為主,同時也要傳授有關的生產勞動技術的基本原理,並盡可能與其他一些學科的教學聯系起來。
3、適合學生的年齡特徵和個別差異、性別差異,高初中應有區別,要照顧個人愛好和個別女生特點。
4、生產項目從實際出發,因地制宜、因校制宜,由於城鄉差別和學校的勞動條件不同,宜工則工,宜農則農。
5、實施勤工儉學,同時安排一定的社會公益勞動。
❸ 小學勞動課是什麼課程有沒有這門課程
有。
小學勞動課教學大綱是指國家教育行政部門制定的勞動課教學指導文件。
1987 年 10 月,中國國家教育委員會頒發的《全日制小學勞動課教學大綱(試行草案)》規定的教學目的是:「通過自我服務勞動、家務勞動、公益勞動和簡單的生產勞動的教育和實踐,提高學生對勞動意義的認識,逐步培養勞動觀點,養成勞動習慣,具有初步的生活自理能力,並掌握一些簡單的勞動知識技能。」
教學要求體現了通過勞動課教學促使小學生在德、智、體、美諸方面全面發展的精神。
(3)小學勞動課程簡介擴展閱讀:
1、在科技發展突飛猛進的21世紀,以科學為基礎的技術變革對人類生產和生活的影響將更加廣泛、深刻和迅猛。實踐表明一個國家或民族的繁榮與富強,不僅需要領先的科學,還需要與科學相匹配、相協調的技術,更需要具備現代勞動意識和現代科學技術素養,能應對以技術為基礎的未來社會的挑戰的廣大勞動者。
2、勞動技術教育是基礎教育階段的重要內容和組成部分,已被國家教育部列為綜合實踐活動中的一個國家指定性學習領域,它是跨學科的學習領域,具有內在的綜合性特徵。
3、勞動課綜合運用了數學、物理、化學、地理、語文、藝術、社會等學科的基礎知識,同時也融合了經濟、法律、倫理、審美、環保等方面的教育視野。對學生來說,勞動技術教育不僅是已有知識的綜合應用而且也是新的知識與新的能力的綜合學習。
❹ 勞動課是什麼課
小學勞動課教學大綱是指國家教育行政部門制定的勞動課教學指導文內件。
1987 年 10 月,中國國容家教育委員會頒發的《全日制小學勞動課教學大綱(試行草案)》規定的教學目的是:「通過自我服務勞動、家務勞動、公益勞動和簡單的生產勞動的教育和實踐,提高學生對勞動意義的認識,逐步培養勞動觀點,養成勞動習慣,具有初步的生活自理能力,並掌握一些簡單的勞動知識技能。」
教學要求體現了通過勞動課教學促使小學生在德、智、體、美諸方面全面發展的精神。
❺ 小學的勞動課是什麼活動課又是什麼
勞動課搞衛生,活動課是綜合實踐活動課程,綜合實踐課程內容由老師決定,學生參與,但現在的這門課還沒有開的很好,有名無實的成分比較多,通常弄成自習,真正的實踐較少
❻ 小學勞動教育最基本的內容是什麼勞動
小學勞動教育最基本的內容是體力勞動和生產勞動。
根據各地實際情況安排不同的勞動內容、勞動項目和組織形式。有計劃有目的地組織學生到工廠、商店、農村參觀,開闊學生視野。
有些勞動項目,可以組織學生回家實踐。還可以請當地有經驗的工人、農民、科學技術人員和學生家長指導學生勞動。讓學生直接參與勞動過程,提高廣大學生的勞動素養。
(6)小學勞動課程簡介擴展閱讀:
中小學必須有勞動教育課
教育部、共青團中央、全國少工委於2015年8月3日下發《加強中小學勞動教育的意見》,針對當前中小學生勞動機會減少、勞動意識缺乏,勞動教育在學校中被弱化,在家庭中被軟化,在社會中被淡化的現象,提出用3年至5年時間,統籌資源,構建模式,推動建立課程完善、資源豐富、模式多樣、機制健全的勞動教育體系,形成普遍重視勞動教育的氛圍。
《意見》要求將校外勞動納入學校的教育工作計劃,小學、初中、高中每個學段都要安排一定時間的農業生產、工業體驗、商業和服務業實習等勞動實踐。城鎮學校可結合實際情況組織學生參加公益勞動與志願服務,農村學校可結合實際情況在農忙時節組織學生幫助家長進行適當的農業生產勞動。
學校應安排適量的勞動家庭作業,針對學生的年齡特點和個性差異布置洗碗、洗衣、掃地、整理等力所能及的家務。要密切家校聯系,轉變家長對孩子參與勞動的觀念,讓家長成為孩子家務勞動的指導者和協助者,形成勞動教育合力。
❼ 勞技課是什麼,講什麼
勞技課是提高學生技術素養不可缺少的重要課程。中學階段的勞技教育使學生獲得基礎的技術學習與實踐能力,對於學生終生技術學習能力的形成以及綜合素質的提高都有著十分重要的意義。因此我提出研究勞技課對培養中學生綜合素質的作用,以此來更好的指導教學。
(7)小學勞動課程簡介擴展閱讀:
一、立體背景
勞動技術教育是基礎教育階段的重要內容和組成部分,已被國家教育部列為綜合實踐活動中的一個國家指定性學習領域,它是跨學科的學習領域,具有內在的綜合性特徵。
它綜合運用了數學、物理、化學、地理、語文、藝術、社會等學科的基礎知識,同時也融合了經濟、法律、倫理、審美、環保等方面的教育視野。對學生來說,勞動技術教育不僅是已有知識的綜合應用而且也是新的知識與新的能力的綜合學習。
勞技課以操作性、實踐性為主導學習方式,以培養學生正確的勞動技術意識和創新思維能力為目的,是以學生獲得積極的勞動體驗,形成良好的技術素養為主要目標,對學生的全面發展具有獨特的作用。
因此,初中勞技教學的主要內容,就是讓學生在動手操作的實踐中,體驗勞動的光榮和樂趣,學會合作,從而培養學生的綜合素質和能力。
二、研究目標
通過本課題的研究,摸索出切實可行的勞技教學模式,和適合本校學生的教學內容。切實提高勞技課教學效果,改變過去那種教學效果不佳,學生綜合素質提高緩慢的狀況。
通過本課題的研究與實踐,提高學生的動手、動腦及手腦協調的能力;提高學生設計、實踐、製作作品的能力;提高學生創新、發明的能力;培養提高學生的勞動技能;培養提高學生對美的感悟和鑒賞能力;培養提高學生的勞動素養和科學素養。
❽ 小學的勞動課是什麼課程
勞技課以操作性、實踐性為主導學習方式,以培養學生正確的勞動技術意識和創新思維能力為目的,是以學生獲得積極的勞動體驗,形成良好的技術素養為主要目標,對學生的全面發展具有獨特的作用。
❾ 小學綜合實踐活動課程介紹
學綜合實踐活動是基於小學生的實踐活動、密切聯系小學生的現實生活、體現對知識的綜合運用的課程形態。它克服了以往封閉、單一的課堂知識教學模式,改變了課程脫離社會發展和學生實際的狀況,注重把學生在校內生活極其需要和興趣緊密結合起來加以實施,使學生通過綜合性、開放性的實踐活動,獲得積極的、創造性的人格發展。。我校按照《九年制義務教育課程計劃(實驗稿)》的規定,今年秋季從三年級起開設了「綜合實踐活動」。我們緊緊抓住機遇,統一思想,在這方面作了積極的探索。 一、理解內涵,轉變觀念。 思想是行動的先導。一開學,我們組織全體老師認真學習了《綜合實踐活動指導綱要》(徵求意見稿),使每位老師明確了綜合實踐活動的目標、內容、組織形式和評價機制等,提升了教育理念。 1、目標定位。我們把綜合實踐活動的總目標定位在:密切學生與生活的聯系,推進學生對自然、社會和自我之內在聯系的整體認識與體驗,發展學生的創新能力、實踐能力以及良好的個性品質。 2、內容選擇。綜合實踐活動的內容具有開放性,它強調與社會發展、現實生活的緊密聯系,重視體驗和探究對小學生自身、家庭、學校及所在社區具有實際意義的活動及課題。因此,我們結合學校地域特色和學生年齡特徵,把環境教育、安全教育、公民道德教育、當代科技教育等融為一體,本學期以「爭做合格小公民」為主題,開設了校級綜合實踐活動課題。在實施時,要求教師將研究性學習、社區服務與社會實踐、勞動與技術教育、信息技術教育四大領域的內容加以融合。 3、實施形式。我校在進行綜合實踐活動的組織形式主要有三種:小組合作活動、個人獨立活動、全年級或全班集體活動。在堅持學生自主選擇、主動探究的前提下,我們鼓勵學生以小組為單位,開展綜合實踐活動,並強調教師對學生的指導。 4、活動評價。我們綜合實踐活動中突出了評價機制的改革,做到:強調過程、倡導多元、注重反思。我們認為,活動只是一個載體,更注重的是學生探究,解決問題的過程以及在此過程中所產生的豐富多彩的、活生生的體驗,而不一味地追求解決問題的結果。 二、有效組織,規范管理 綜合實踐活動課程作為基礎教育課程體系中的「新生之物」,它的實施,對我們來說既是一種挑戰,也是一次機遇。因此對其進行科學規劃、精心組織是取得成功的關鍵。 我們成立了綜合實踐活動課程改革實驗小組,由分管教導、骨幹教師組成。實驗組的教師真正確立以學生發展為本的理念。我們鼓勵每位教師積極參與實踐研究,探索指導學生開展活動的策略,提高指導水平。 三、嘗試體驗,升華提高 綜合實踐活動課程的開設,給學生的學習注入了新的活力。教師也深深地體會到綜合實踐活動過程是師生相互啟迪和提升的過程,學生的內在潛力是巨大的,可挖掘的資源是無窮的。 在十月份,吳曉宏老師率先上了一節《公民道德現狀調查與分析》綜合實踐活動的先行課。這節課受到了聽課老師的一致好評,也讓廣大老師明確了綜合實踐活動的課堂結構。 1、體現了主體性,激發了學習動機。綜合實踐活動以學生的自主活動為主要開展形式。從整個活動過程來看均體現了學生的主體性。學生對活動表現出極大的興趣和熱情,有了更多個性發展的空間。通過活動,他們反映自己更注意關注周圍的環境變化,對大自然的了解越來越多。 2、增強了自信心,提高了交往能力。學生在活動中發現了自我的潛能,樹立了信心。尤其一些後進生,在活動中有了自己的用武之地,自卑感也消失了。通過小組合作探討,彼此交流的機會多了,他們已能坦誠地面對各自的優缺點,同學間更團結友愛了。多數同學反映:能與別人合作是件愉快的事,自己能學會與不同的人打交道。可見,他們的交往能力提高了。 3、實驗推動了教師素質的提高。許多教師能對照綜合實踐活動的理念自覺地反思自己的教學行為,教學觀念有了重大轉變。教師已明顯感到自己的知識儲備和指導能力應不斷提高。所以,教師間探討協作、繼續學習的氛圍逐漸形成。 我們的探索只是剛剛開始,還有許多課題又擺在我們面前,有待於今後進一步探討解決。
❿ 農村小學勞動教育課程有哪些值得研究的內容
農村小學的勞動教育課程要關注研究一些,自己動手製作小飾品,製作小飾品的時候,要記錄下來自己的過程重要發現比較感興趣的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