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學校課程 » 幼兒園中班課程前審議要點

幼兒園中班課程前審議要點

發布時間: 2021-02-14 06:49:41

A. 幼兒園課程審議的收獲和感悟

幼兒園課程審議已經實施了有多個年頭了,從剛開始的個人審議到如今的個人與集體相結合的審議,從開始的課程前後審議到如今的前中後三次的審議,不管從審議的形式,還是審議的整個內容都豐富了許多,讀完虞永平教授的這篇文章更讓我這個一線的老師更加明確了課程審議的內涵與方向。
《再論幼兒園課程審議》一文主要從為什麼要在幼兒園倡導課程審議;課程審議是怎樣的過程;如何提高課程審議的成效三個方面來闡述了幼兒園的課程審議。通過閱讀讓我更明白了作為課程審議中的重要角色之一的老師應該做的幾個意識:
一、前審議時要有目標意識
在審議之前,老師應該對每個主題進行前期的經驗准備,知道每個主題對的價值所在,以及通過這個主題的開展會給孩子帶來一種什麼樣的發展。心中要有明確的目標(幼教sMtxjs.com),只有做到心中有數才能讓接下來開展的活動以及一些環境的創設、游戲等圍繞目標進行。這里的目標我覺得不僅是一個大的目標體系,更是要把主題目標具體化,化解一些具體的、可實施的操作策略,這樣在日後的開展主題時更具可操作性,更能體現出目的性。例如在「親親一家人」的主題活動中,主要的目標是引導幼兒進一步感受到家的溫馨,家庭各個成員之間的關愛,濃濃的親情。以及作為一個小小的「我」,怎麼樣去表達我自己的愛。從而學會感激、學會報答、學會關心、學會愛。老師除了對著目標要了解之外,還可以設想一下其中的具體目標體現在哪些地方,如怎樣讓幼兒去感受家的溫馨,有哪些途徑來實施。用什麼樣的方法可以讓幼兒去學會感激、報答等如果在課程前審議中老師能夠已經把轉化成了具體、可操作的策略,那麼已經為我們較好的實施主題活動奠定了良好的基礎了。

B. 幼兒園小班中班大班教育教學過程中的重點各是什麼

就我的經驗而言,小班的教學重點是孩子的日常行為舉止,培養孩子的自理能力;中班的教學重點可以稍微偏向知識學習;大班的教學重點是向小學過渡。 更多教育孩子的建議可以去西周少兒教育研究院的網站看看,西周教育不僅對孩子進行全方面的教導,更輔以家長教養方式的指導,教會家長如何做有智慧的父母,因此孩子不僅僅學習上的能力得到提高,親子關系也會更加融洽。

C. 淺談如何做好幼兒園中班課堂的有效提問

如何提高幼兒園課堂教學的有效性 1、課前反思,積極備課 要做到教學的有效性,教師還要做好課前反思,即 備課的過程多從學生的角度思考:怎樣設計教案更能 發學生的興趣,更容易被學生接受?活動過程中學生 能會出現幾種狀況?教師怎樣應對學生的表現?做到 中有學生,心中有教案。 2、重視選材,關注興趣 一個活動能否獲得成功,很大程度上取決於教師的 材。幼兒園教學首先要考慮學生對活動是否感興趣,如 教師選擇的教材是符合幼兒的年齡特徵的並且是幼兒 興趣的,那麼幼兒學起來就比較輕松,學的過程中能領 教師的教學意圖,積極配合教師完成教學。接著考慮 動所蘊含的價值,即有助於幼兒理解知識、掌握方法 發展能力,為促進幼兒的發展服務。另外,操作材料的 擇,還要考慮簡便有效,盡可能就地取材,一物多用, 一個活動解決一個問題來確定學習材料。最後活動的 展要以游戲為主要形式,在游戲中引導學生學習。 3、關注教學中的提問 提問是集體教學活動的核心。集體教學活動中,教師 提問目的是為了促進幼兒積極思考,但作為教師應該思 的是自己所提出的問題是否能激發幼兒的思考?在多大 度上激發了幼兒的思考?就像日本著名教育家齋滕喜博 認為:提問是「教學的生命」,不合理的提問會抑制幼兒 維的積極性和創造性,降低教學的有效性。 平時的教學實踐中,不少教師簡單地認為集體教學 動中的提問越多,越能夠啟發幼兒,不提問或少提問 是灌輸,就是注入式教學。但是仔細地進行琢磨、思 ,就會發現有許多所謂的問題其實不是真正意義上的 問題」。如「是不是」「對不對」「好不好」之類問 ,幼兒無須思考就能夠直接回答出來,簡單的集體應 ,形成幼兒思維的虛假活動。 因此,教師在備課中,不僅要備內容、備問題, 要備幼兒。對於不同年齡的幼兒,提出不同的要求, 幼兒的實際情況出發。如:小班的提問應具體明確, 問題一個個地問,不可以提幾個連續性的問題;大班 不能提出簡單的問題,要提一些具有一點難度、概括 的、多樣性的問題;中班則適中即可。當然,在同一 齡段中,不同層次的幼兒也應設計難易不同層次的問 。難度、靈活性較大的,要求幼兒重新組合所獲得信 、所創造答案的問題,要問能力強的幼兒,他們經過 思考回答,有助於啟發全體幼兒思維;中等能力的幼 兒,可提一些基礎性、綜合性的問題,吸引幼兒的注意 力,調動他們的積極性;對於能力相對弱的幼兒,要適 當設計一些難度不大、只要經過認真思考就能回答出的 問題,幫助他們恢復自信,提高學習興趣。 4教師要掌握好語言技巧 語言是師生信息溝通的重要手段,是師生情感 的重要紐帶。對於幼兒教師來說,語言表達僅僅做到准 確、清晰、規范是不夠的,還必須實現語言的「兒童化」, 才可能吸引幼兒。多年的教學實踐表明,用兒童化語言上 課,課堂氣氛活躍、生動,易於幼兒接受。因此,幼兒教師 在教學中應該注意精心設計自己的教學用語。 作為幼兒教師,首先應具備的便是用甜美的語調 給幼兒上課。幼兒有一種本能心態,即期望得到教師的 「愛撫」。如果教師用寡淡冷漠的語言給幼兒上課,幼 兒會很敏感地覺察到,他們同樣會以冷淡的態度回應教 師,教學自然收不到好的效果。所以,教師在教學中要 有慈母般溫柔的表情、聲調,就能有效地激發幼兒的內 心體驗,讓幼兒在輕松、愉快的氣氛中獲得知識。教師 要煥發童心,進入角色,用親切、自然的表情和語言讓 幼兒感受天真爛漫之情;語調上要注意舒緩有致,語氣 上要注意柔和;巧妙地處理好輕重、停頓、兒化、變 調,做到抑揚頓挫,以求達到娓娓動聽的效果;選用擬 人、比喻、誇張等手法,施展繪聲繪色的描述技巧,來 幼兒,激發起他們對新事物的再造想像力。 其次,幼兒教師應該能掌握的語言技巧便是靈活, 課堂中靈活地運用一些自然、親切、看似家常絮語、親 朋敘舊的「插入語」,可以起到調節幼兒聽課情緒,使 他們注意力集中的作用。 5運用豐富的教學內容和教學方法 語言活動內容十分廣泛,主要有故事、詩、講 述、談話、語言游戲等。其中故事主要包括童話故事、 寓言故事、民間故事、歷史故事、科幻故事、笑話等; 詩主要包括兒、古詩、謎語、繞口令等;散文教學 主要包括以景抒情的散文、以事抒情的散文、以人抒情 的散文等;談話教學主要包括主題談話、討論、辯論、 漫談等;語言游戲主要包括游戲、詞彙游戲、表達 游戲、識字游戲等。在諸多的教學內容中,教師要因 時、因地、因環境而宜,採用不同的教學方式。

D. 幼兒園中班教師上公開課要注意的細節、要點有哪些

個人認為中班的課比較好掌控,而且活動時間相對大班來說短些,我不太同意上語言課,很難出彩,有新意,大都是千篇一律的講述、表演。如果上關於健康、科學、社會方面的內容,孩子也可以參與到活動中。活動整個設計方面可以考慮到孩子的年齡特點、貼近幼兒的生活,活動中孩子有提高、有興趣。至於教案網上很多,但要篩選一下。還有就是把自己的教案定下來以後,每個環節、每一句話、孩子的每一個回應都做到心裡有數,上課的時候不要瘋,注意語言表達方式、語氣,注意隨機教育。應該差不多了吧!祝你成功!!!

E. 幼兒園中班聽課記錄表裡的名稱和目標還有幼兒的表現和建議有哪些活動

活動目標: 1、學習雙腳並攏側身跳,保持身體平衡,提高動作協調性。 2、探索拼板的不同玩法,感受創新的樂趣。 3、逐步形成善於與同伴合作以及勇於接受挑戰的品質。 活動准備: 經驗:接觸過拼板,並有一定的經驗。 物質: 1、30厘米見方的泡沫拼板人手一塊(3種顏色)。 2、《郊遊》音樂以及場地布置。 活動組織: 一、以「郊遊」情景導入,並喚醒身體各部分機能。 引導幼兒進行熱身運動,活動幼兒腳踝、膝以及腰部等關節,為下面活動做准備。 二、探索、體驗拼板的不同玩法,學習正面向前雙腳並攏側跳。 1、幼兒探索單塊拼板的玩法,在此基礎上教師進行提升並組織幼兒練習相關動作,重點練習多種跳法,並引導幼兒學習原地正面向前雙腳並攏側跳 2、組合拼板,練習正面向前雙腳並攏側身行進跳,並敢於跳過高30厘米的拼板。 三、放鬆與整理 四、活動延伸 初步了解「滾車」玩法並體驗「滾車」游戲的愉悅,為再玩拼板留下懸念。

F. 通過幼兒園的課程審議,幼兒能得到什麼發展

1.主題組織的可實施性
在幼兒園課程開發過程中,我們經常會面臨這樣的問題:當一個主題已經確立,主題的教育意圖很清晰,但發現內容零散或者只是一些領域或學科活動的簡單堆積,看不到主題的主要線索,無法有效展開。在這種情況下,我們就需要通過平行班教師的課程審議將主題的思路進一步明確、展開,形成主題的展開線索及網路結構,以幼兒經驗為切入點,找到不斷擴展的課程內容及相關資源。圍繞主題框架形成例如主題目標、活動安排、游戲預設、環境預案等目標傾向,並以此提高各活動組織的層次性與遞進性。
2.主題內容的生活性
主題只有符合幼兒的現實生活,才會被幼兒接受,才更利於幼兒的發展。因此「前審議」另一個重要的任務是審議者通過對主題內核與教學內容的聯系,根據當地的社會氛圍、城市文化、教育資源、園文化等對主題中的具體教學內容有針對性地進行選擇、篩選與重組,從而讓主題更好地為幼兒的生活服務。
3.主題設計的開放性
面對相同的主題,整齊劃一的實施目標與步伐不一定適合所有平行班的教師與幼兒,在主體實施前的審議中,教師就應該考慮各個班的實際情況與幼兒發展水平,注重主題目標、組織實施中的開放性,教學內容是否具有彈性,以幫助同年齡段各個平行班主題的有效開展。

G. 幼兒園中班班本課程實施方案

一、適宜性——班本化課程的追求 虞永平教授說:適宜性是幼兒園課程建設過程中需要堅持的一個重要原則。追求適宜性也是幼兒園課程建設的重要價值指向。是的,只有適宜性的課程才能帶給幼兒有效的發展。那麼我們該如何把握班本化課程適宜性呢? 1、關注孩子的需要和學習願望,使課程的內容具有教育價值。 「我們選擇教材的時候,不但要問這種材料小孩能不能學,與他們的經驗有沒有銜接,我們還要問這種教材同他現在或將來的生活發生什麼樣的影響。」正如陳老所說,我們選取課程內容以幼兒生活經驗為基礎,以幼兒的興趣需要為落點還不夠,我們還需要看,幼兒的這種生活經驗、興趣需要是否具有發展價值和教育價值。所以,幼兒園適宜的課程實施就是一個不斷滿足孩子需要的過程,課程的每一項內容、每一個環節都是指向孩子的需要的,為著孩子的需要而安排的。 2、關注孩子的現有水平和挑戰性,使課程的實施具有有效性。 主題活動內容完全打破了傳統的分課教學模式,課程內容已經完全掌握在教師的手中,一個良好的課程實施者勢必較好地關注著孩子的興趣與需要,會選擇與生成一些有價值的活動內容,這些課程內容的選擇要充分考慮孩子的年齡發展目標,考慮孩子已有的知識經驗,即要求關注孩子的現有水平。關注了孩子的現有水平,我們還要求課程對幼兒是否具有一定的挑戰性。在課堂上就表現成真實富有個性的幼兒對教師精心組織的教學活動能夠予以敏感的回應,能認真投入,積極動腦,不斷想像判斷推理甚至質疑、創新,表現出無窮的學習興趣力。只有當課程內容對幼兒現有經驗水平具有一定的挑戰性,孩子們需要跳一跳才夠得著時,才會表現得異常專注與投入。所以觀察幼兒園教學活動過程中幼兒的表現就是判斷課程內容適宜性與有效性的重要途徑之一。 3、關注孩子的學習環境和資源,使課程的實施具有可行性。 在主題內容的選擇上,我們一般選擇孩子生活中看得見摸得著的一些具體物體或事件進行主題教育實施,而一些抽象的孩子難以觀察的內容很難吸收進主題,但當孩子生活的周圍有大量的信息資源,環境作為支撐時,我們適當可納入主題活動中來,隨之這些活動也相應變得適宜。例如在《人們怎樣傳遞消息》的主題活動中,孩子們對衛星嫦娥一號的發射發生了濃厚的興趣,由於有環境資源的支撐,主題活動進行得很是順利。聯想起十年前開展《太空》主題活動由於環境資源缺乏最終半途夭折。可見課程適宜性要求關注孩子學習的周圍環境與教育資源,使課程的實施具有可行性。

熱點內容
武漢大學學生會輔導員寄語 發布:2021-03-16 21:44:16 瀏覽:612
七年級學生作文輔導學案 發布:2021-03-16 21:42:09 瀏覽:1
不屑弟高考成績 發布:2021-03-16 21:40:59 瀏覽:754
大學畢業證會有成績單 發布:2021-03-16 21:40:07 瀏覽:756
2017信陽學院輔導員招聘名單 發布:2021-03-16 21:40:02 瀏覽:800
查詢重慶2018中考成績查詢 發布:2021-03-16 21:39:58 瀏覽:21
結業考試成績怎麼查詢 發布:2021-03-16 21:28:40 瀏覽:679
14中醫醫師資格筆試考試成績查分 發布:2021-03-16 21:28:39 瀏覽:655
名著賞析課程標准 發布:2021-03-16 21:27:57 瀏覽:881
北京大學商業領袖高端培訓課程 發布:2021-03-16 21:27:41 瀏覽:9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