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兒園大班生活課程整理衣服
㈠ 如何培養大班幼兒整理的好習慣
整理能力,是幼兒日常行為規范中良好習慣培養的一個重要內容,大班是幼兒在幼兒園的最後一學年,也是幼小銜接的關鍵期,讓幼兒學會整理,有利於培養幼兒的責任感,有助於他們形成愛整潔,生活有序,做事認真仔細有始有終等良好習慣。好的整理習慣還可以讓幼兒順利的進入小學的生活學習,此後會影響孩子的一生,由此可見,大班幼兒整理習慣的培養是極其重要的。
一.班級幼兒不良整理習慣的具體表現
開學初班級中時常會出現這樣的鏡頭:
鏡頭一:晨間活動結束後,櫃子里的物品雜亂無章,幾種拼圖混在一起,計算操作的材料放在了語言角,美工托盤里放滿了廢紙、剪刀和雙面膠,油泥蓋子和罐子分了家。
鏡頭二:氣象觀察記錄做完,聽到琴聲幼兒迅速的收拾整理,可是整理的質量卻很差,地上有幾個筆套,桌上有幾支筆沒放進筆筒,而觀察記錄本也沒擺放整齊。
鏡頭三:社會性游戲結束後,小吃店的碗筷沒放在規定的地方,圍裙頭巾沒有掛在勾上,服裝店的服裝有的沒疊好有的沒掛好,小學校的黑板沒擦,筆沒放好。
鏡頭四:圖書看完後書架上一片狼籍,有的圖書倒著放,有的圖書斜著放,有的圖書封面和書分開了散落在一旁,還有的圖書掉在地上。
鏡頭五:戶外活動結束回到教室許多幼兒將自己的衣服直接往裝衣服的筐中一扔,少數幼兒一團塞進筐里,只有個別幼兒疊整齊後才放入筐里。
二.培養幼兒良好整理習慣的具體措施
針對幼兒的種種整理的不良壞習慣我們進行了分析,經過近一學年的實踐研究,我們採取了一系列的措施以培養幼兒良好的整理習慣,幼兒逐漸接受並慢慢強化,整理能力有了顯著發展。
1.教師的榜樣作用,幼兒潛移默化受影響
《綱要》明確指出:「言行舉止應成為幼兒學習的良好榜樣。」非常明確地強調了教師的榜樣作用。教師和幼兒朝夕相處,是幼兒最直接的模仿榜樣。教師的言談舉止給幼兒以耳濡目染的影響,在教師的潛移默化長期熏陶下,幼兒逐漸形成自己的行為習慣、是非標准,並以此來檢驗和調整自己。因此我們老師對班級里的物品都要固定位置擺放,讓大家都知道物品擺放的固定位置,並且規定了「哪裡拿,哪裡放,用完了就放回去。」的規則,老師們也逐漸都遵守了。教師有了良好的整理習慣,櫃子上、鋼琴上、活動室到處整潔了,沒有看到多餘的東西了,孩子們在不經意間耳濡目染,潛移默化了。只有自身正,才能正孩子。
2. 師幼共同商討,制定規則,設計標志
新《綱要》把情感和態度作為幼兒發展最重要的方面列在前位,處處滲透「尊重意願,滿足需要」,凸現「自主、自信」的主體精神,所以我們提倡讓幼兒自己建立規則。幼兒積極參與討論「怎樣讓我們的教室變得干凈整潔?」「游戲區的物品應該怎樣收拾?」「圖書角的圖書應該怎樣擺放」等等。最後孩子們用圖標的方法給每個區角都設計了相應的規則。為了保證讓物品不隨便擺放,為了讓幼兒較快的收拾整理,孩子們還在每個區域給物品貼上了和物品相對應的圖標,收拾起來就很容易歸位。由於規則是大家共同制定也是大家親自設計的,因此幼兒有了很高的責任意識,收拾整理時能很快樂很積極地投入,幼兒的收拾整理習慣就養成並內化了,環境也更加的干凈整潔了。
3. 開展多種活動方式,強化整理習慣的形成
習慣培養貴在堅持,但並不是所有的行為都是孩子樂意接受的,有的要求一開始做得挺好,時間一長孩子覺得不新鮮了,感到疲倦了,就不願堅持下去了。我們根據幼兒的心理發展特點,通過開展豐富多彩的活動方式來吸引孩子,重新激發孩子的興趣,引導孩子重復這樣的行為,這樣持之以恆、一貫要求、反復強化,建立動力定型,最終使幼兒形成良好的整理習慣。
1) 豐富多彩的游戲
游戲是幼兒喜愛的活動,為此,我們給幼兒創設豐富多彩的游戲活動如:「小超市」、「服裝店」、「小吃店」、「巧手坊」等,讓幼兒隨時都有機會在活動區參加活動,使他們有條理地收拾玩具、愛惜游戲材料鞏固了共同制定的游戲規則,這樣,幼兒的良好整理習慣經過多次重復,自然而然地、習以為常地形成與習得。
2) 整理書包
書包是小學生必備的用品,整理書包是小學生每天必做的事情和應該具備的能力。為了讓幼兒更快地適應小學生活的需要,讓他們了解整理書包的重要性,在幼兒在園的最後兩個月,我們開始讓幼兒每人帶一個小書包入園,通過討論的方法,說說怎樣使書包里的物品擺放的更整潔,總結整理書包的方式方法,學會整理書包。並讓收拾能力強的幼兒與收拾能力弱的幼兒之間結對,進行一對一幫助,使能力弱的幼兒盡快學會自己收拾整理。
3) 各種比賽活動
我們通過比賽活動來促進幼兒養成良好的整理習慣。如:「看誰玩具收得快」、「誰最快收拾好書包?」、「疊被子、衣服比賽」、「誰的床鋪最整潔」等一系列比賽活動。,在每次的比賽結束後,我會根據幼兒的表現情況,進行評比「能幹小小手」的活動,幼兒整理習慣有了很大提高。
4) 互相監督形式
在培養幼兒整理習慣的過程中,每天我們都安排值日生對班級中各個區域進行收拾整理,在此基礎上幼兒還評選出幾名平時整理能力強、整理習慣好的孩子當小組長,讓他們擔負起檢查監督的職責,經常提醒那些平時整理習慣不好的孩子,幫助整理能力弱的孩子,我們也讓能力較弱的幼兒去檢查小朋友的書包,發現整理得好與不好,從中補長取短。通過這種互相監督的方法,幼兒整理書包、的能力也得到了很大的提高。
5) 及時鼓勵和表揚
培養幼兒良好的整理習慣,需要經過長期的引導和教育。還要注意觀察幼兒,特別是那些個性較強,習慣較差的幼兒更需降低一點要求,起初要求不要太高,發現幼兒的點滴進步,及時給孩子表揚,這樣自發的行為就容易再出現。讓幼兒在我們鼓勵、肯定的情況下,使幼兒養成好的整理習慣。
4.家園密切合作培養幼兒的整理習慣
整理習慣的培養不只是說教,而要家園共同。英國有句諺語:行動養成習慣,習慣形成性格,性格決定命運。說的就是,要形成好習慣,貴在行動。於是,我們利用家長會、家園網,圍繞在家庭中如何對幼兒進行整理習慣的培養展開討論,使家長知道培養幼兒良好整理習慣的重要,同時給幼兒創造整理的機會,如讓幼兒自己整理床鋪,穿脫、折疊衣褲、整理自己的房間、玩具等。同時,要求家長孩子在取得了一定的成績時及時的給予表揚。根據家長反映幼兒在家出現的整理習慣問題,我們老師也會及時進行集體或個別教育,在家園目標一致的前提下,互相補充,相互理解,注重幼兒良好整理習慣的培養,相得益彰,最大程度地促進孩子的發展。
總而言之,對大班幼兒進行良好整理習慣的養成教育,包含了培養幼兒的責任心、做事認真仔細有始有終的態度,井然有序的生活習慣,必須遵循由易到難的原則,必須貫徹落實在幼兒一日生活的各個環節中,必須多種形式地開展一系列活動,教師要作表率,嚴格要求,反復抓,多鼓勵,另外家園還要密切配合。只有這樣,才能有助於幼兒養成良好的整理習慣,促進幼兒全面健康發展。
㈡ 幼兒園大班要學習哪些東西生活方面的
語文:嘗試在入學前學會拼音和用拼音拼讀詞句;執筆姿勢正確,會端正書寫自己的姓名;因為3歲起是孩子認字的黃金期,至大班結束,識常用字200~300個(最好以上),會自己看讀故事書中一兩行的句子,生活中有比較准確的表達能力。 數學:最好學會20以內加減法,如有困難,10以內是基本的;能分辨不同圖形和顏色,會看圖分大小、多少。 英語:要認識26個字母,能學會常用單詞,如「apple」「boy」「I」就更好啦。 生活:有一定的自理能力,會整理玩具(進而文具),能專注地聽懂大人的要求並按要求去做,這一點尤為重要,知識的儲備固然要有,好的行為習慣更加重要。 是不是覺得很難很多?其實是為了孩子小學入學後面對進度很快的各科學習能有自信哦。太多零基礎入學的孩子入學後會適應得較為艱苦,身為爸爸媽媽的我們一定希望孩子覺得「學習很容易很輕松」吧?
㈢ 大班幼兒自主整理物品的好習慣是怎樣養成的
幼兒園里,經常看到孩子把脫掉的衣服隨手一放,把畫筆隨手一丟,即將步入小學的大班孩子的玩具也是擺放凌亂,操作材料雜亂無章。教師們經常會為一點小東西把所有櫃子、抽屜都找遍,浪費時間和精力,還影響教學秩序。三至六歲是習慣養成的重要時期,人們常說:「三歲看老。」習慣一旦養成,再要改就會比較困難,花費的精力更多,由於「泛化影響」,會養成今後粗心大意、毛毛糙糙的毛病。《綱要》在社會目標中提出:「能努力做好力所能及的事,不怕困難,有初步責任感。」整理能力是幼兒日常行為規范中良好習慣培養的一個重要內容,大班是幼兒在幼兒園的最後一學年,也是幼小銜接的關鍵期,讓幼兒學會整理,有利於培養幼兒的責任感,有助於他們養成愛整潔、生活有序、做事認真仔細、有始有終等良好習慣,使幼兒在整理中提高動手能力,促進動作發展;培養幼兒的整理能力還可以保持環境整潔,同時使教師減輕負擔,不用將過多時間和精力浪費在整理上。好的整理習慣可以讓幼兒順利進入小學生活學習,此後會影響孩子一生,由此可見,大班幼兒整理習慣培養是極其重要的。 積極的情感和態度是個體持續發展的內在動力。以往,我們對幼兒的整理習慣進行過培養,但那隻是刻意地提出一些外在要求,有太多限制說教。教師過分指揮,使幼兒失去興趣,更談不上喚醒他們的主體意識。在《綱要》和《指南》精神的指導下,我們將整理習慣培養落實在一日生活的各個環節中。 一、利用游戲,調動積極性 我們通過比賽活動,促使幼兒養成良好的整理習慣。如「看誰玩具收得快」、「誰最快收拾好書包和箱包?」「疊被子、衣服比賽」、「誰的床鋪最整潔」等一系列比賽活動。每次比賽結束後,我們會根據幼兒表現情況進行評比「能幹小小手」的活動,幼兒整理習慣有了很大提高。接著,我們組織幼兒一起整理自己的抽屜、櫃子、活動室,在教師的帶領下,先把「要」和「不要」的物品進行區分,扔掉所有沒用的東西,再把要用的物品分門別類地擺設,確定相應位置,並設計標記貼上,為了使玩具筐等物體的擺放整齊有序,我們還請幼兒一起動腦想出在筐的底邊中點貼上紅色小圓點,對准櫃子中線,這樣既美觀又整齊。看著自己動手整理的清爽整潔的活動室,每個孩子臉上都露出了快樂的笑容。 二、建立規則,養成好習慣 有了整潔有序的環境,就需要保持,這是最困難的。教師如果經常說教,會導致孩子反感或者盲從。新《綱要》把情感和態度作為幼兒發展最重要的方面列在前位,處處滲透「尊重意願,滿足需要」,凸現「自主、自信」的主體精神,所以我們提倡幼兒自己建立規則,寓教育於日常生活之中。起床時,讓孩子商量怎樣疊放被子會很整齊,孩子們討論出把疊好的被子合起來的邊靠床背放整齊。做紙工時,說說怎樣利用桌面,孩子們提出用雙格的盒子,一邊放膠水、剪刀,一邊放紙屑,找東西容易且整理又快。平時發現有教育價值的機會,就緊緊抓住,日常生活中的隨口一句「你疊衣服的方法真好」,一會兒整整齊齊的一疊衣服就放在櫃子里了;一句「你的桌面真干凈」,飯後,就會有好多孩子把自己的桌面整理好,還會把筐里的碗盤整理整齊。為了整頓活動區材料擺放凌亂的毛病,考慮到入區人員不固定,規則制訂不容易人人知曉,老師和孩子們一起動手動腦,製作出了與物體相應的標記貼在放物體的位置,幼兒活動後按標記復位,不再出現不知放哪裡的現象。只有尊重孩子,讓孩子積極參與規則建立,不斷強化,才有利於好習慣的養成。由幼兒自己參與整理的整潔有序的環境,給了幼兒充分的自信和成功感。在習慣培養過程中,教師良好的教育機智和教育藝術充分發揮了作用。 三、信任孩子,自己的事情自己做 陳鶴琴先生指出:「凡是兒童自己能做的,就讓他自己做;凡是兒童自己能想的,就讓他自己想。」孩子會做許多事情,但教師對孩子總是不放心,事事親為,處處小心謹慎,把孩子庇護在自己的翅膀下,一會兒覺得疊被子太難了,一會兒覺得整理操作場地會添亂,結果事事包辦。其實,只要相信孩子,他們自己能做的事就讓他們去干。如在美工區放上幾塊抹布,在操作區放上掃帚,每天放學時,讓孩子把活動室內不要的物品處理掉,把要用的物品分類送到固定地方。信任是做好工作的前提。教師要收回不放心,做孩子的參謀,支持他們的活動,創造一切條件,只要符合幼兒的年齡特點,相信他們都能做好。信任孩子,讓孩子自己整理,不僅能減輕教師的工作量,更能促進孩子能力發展,而且保持良好的師幼關系,創造良好的教育氛圍。 四、教師榜樣,自正以正 《綱要》明確指出:「言行舉止應成為幼兒學習的良好榜樣。」這里非常明確地強調了教師的榜樣作用。以前,由於教師的教具、操作材料、廢舊物品較多,加上幼兒園工作雜,總有隨手亂丟的壞習慣。現在教師首先從自身開始進行整頓。我們班兩位老師還用目視管理方法,讓每人都知道物品擺放的位置,並且規定了「哪裡拿,哪裡放,用完了就放回去」,兩位老師一律遵守。教師有了良好的整理習慣,櫃子上、鋼琴上、活動室都整潔了,再沒有看到多餘的東西,孩子們在不經意間耳濡目染、潛移默化。只有自身正,才能正孩子。 五、家園密切合作培養幼兒的整理習慣 整理習慣的培養不只是說教,還要家園共同配合,不斷將良好的整理習慣轉化為幼兒個人的需要、准則,並用來支配自己的行動,才能養成良好的整理習慣。英國有句諺語:行動養成習慣,習慣形成性格,性格決定命運。這說的就是要養成好習慣,貴在行動。於是我們利用家長會、家園網,圍繞家庭中如何對幼兒進行整理習慣培養展開討論,通過討論,家長知道培養幼兒良好整理習慣的重要性,要求家長在家不事事包辦,讓幼兒學會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家長應該給幼兒創造整理的機會,如讓幼兒自己整理床鋪,穿脫、折疊衣褲、整理自己的房間、玩具,周日整理好入園的箱包等。同時,要求家長以身作則,給孩子樹立榜樣,孩子取得一定成績時家長要及時給予表揚,並鼓勵孩子繼續保持良好的整理習慣。根據家長反映的幼兒在家出現的整理習慣問題,老師會及時進行集體或個別教育,在家園目標一致的前提下,互相補充,相互理解,注重幼兒良好整理習慣的培養,相得益彰,最大限度促進孩子發展。 總而言之,對大班幼兒進行良好整理習慣養成教育,包含培養幼兒責任心、做事認真仔細、有始有終的態度,井然有序的生活習慣,必須遵循由易到難的原則,貫徹落實在幼兒一日生活各個環節中,必須多形式開展一系列活動,教師要作表率,嚴格要求,反復抓,多鼓勵,另外家園還要密切配合。只有這樣,才有助於幼兒養成良好的整理習慣,促進幼兒全面健康發展。
㈣ 幼兒園小班教師教授幼兒整理衣物禮儀教案
天氣漸漸轉涼,孩子們穿的衣服多了,每天進了教室都會換上薄棉襖,脫下大棉襖,讓孩子們脫衣服後把自己的衣服疊好,可聽到的都是:「老師,我不會。」或者就是直接扔在邊上,所以我覺得教會孩子們折衣服是很迫切的,於是就設計了這次活動。幼兒不知道如何疊衣服,就談不上把衣服疊整齊;幼兒不知把玩具放到哪裡,就談不上把玩具物歸原處……也就是說,即使幼兒有了自理意識,如果缺少自理的技巧,就是想做也做不好。所以,我們針對幼兒需要什麼,就教給幼兒什麼,讓課程生活化,讓幼兒學會具體的生活自理方法,真正做到自己的事情能自己做。 活動目標 1.引導幼兒通過韻律活動「會跳舞的衣服」和紙工活動「疊衣服」,感知疊衣服的順序。 2.通過疊衣服活動,培養「自己的事情自己做」的意識。第一幼兒教育幼兒教育網 3.活動中能自己找個空地活動,不與同伴擁擠,學會與他人交往。 活動准備 知識經驗的准備: 認識衣服的袖子、領口、里、外等概念。 請家長予以配合,鼓勵幼兒在家也自己的事情自己做。每天午睡時鼓勵幼兒自己疊衣服,整理褲子 物質材料的准備: 1.事先讓幼兒為勾好線的「衣服」塗色,並按樣剪下分放在每組的操作盒裡。 2.生活模仿動作的音樂磁帶。 3.每人穿一件帶紐扣或有拉鏈的外套。 環境資源的准備: 事先在活動室打開空調,調節好室溫,以免幼兒脫下外套受涼。第一幼兒教育幼兒教育網 活動過程 一、韻律活動:會跳舞的衣服 1、聽音樂(第一遍)。(讓幼兒邊聽音樂邊沉浸在想像中) 2、聽音樂(第二遍)。師:多好聽的音樂呀,我們身上的衣服也想跳舞了。那就讓我們一起跳起來吧~ (幼兒聽音樂後一定非常想嘗試,會興奮地做著各種動作。我的引導使幼兒很容易進入角色,他們幻想自己也穿了一件會跳舞的衣服,時而動動手,時而動動頭,時而彎彎腰,我會適時捕捉孩子的動作,及時整理,創編出韻律活動,激發幼兒創編的興趣,讓孩子體會成功感)第一幼兒教育幼兒教育網第一幼兒教育幼兒教育網 3、將整理出的動作,創編出一段完整的韻律活動,幼兒共同學習。幼兒教育網 (在活動中可以輔助自編的兒歌:「衣服扣扣好,我們來跳舞,彎左手,彎右手,點頭再彎腰,變成小枕頭。」這樣有助於幼兒形象地記憶動作。在活動中還要提醒幼兒找個空地,不和其他同伴擁擠。)第一幼兒教育幼兒教育網 二、紙工活動:小枕頭 1.師:「這里有一些裝飾好的衣服,我們按照剛才兒歌里說的做,就可以把它們變成小枕頭了,請你們來試一試吧。」 2.幼兒邊念兒歌邊折紙。 三、紙工活動「疊衣服」 (出示幼兒原先裝飾好的「衣服」)師:前幾天我們還畫了好多漂亮的衣服,他們都安靜地躺在簍子里,他們也想跳舞,你能讓他跳舞嗎?第一幼兒教育幼兒教育網 (一個問題激發了幼兒折紙的興趣,幼兒邊念兒歌邊動手摺折衣服,沒有任何教的痕跡,幼兒很自然地從韻律活動過渡到紙工活動中,並且在兒歌的提示下自己學會了疊「衣服」。) 四、實踐操作:疊疊我的小衣服 師:衣服們都累了,我們把衣服脫下來把它變成小枕頭,讓它睡覺吧! 教師示範步驟: (這里用擬人的口吻激發了孩子的同情心,幼兒脫下自己身上的衣服,根據剛才韻律活動和紙工活動的鋪墊,幼兒會很快掌握疊衣服的技巧。本活動也就在輕松愉快的氛圍中實現了目標!) 兒歌: 小衣服,要放平。左門關,右門關。 活動延伸 創設各種相關的區域,如「娃娃家」「寵物領養區」「整理衣帽間」等,讓幼兒練習疊衣服、圍巾等。第一幼兒教育幼兒教育網 活動反思 本班的孩子在家都是獨生子女,在家庭中由於父母包攬了所有的家務勞動,只重視對孩子的智力投資,輕視了對孩子自理能力的培養。致使孩子進入集體生活後,很多幼兒手忙腳亂,很不適應,要讓幼兒學會生活自理,首先應讓其學會生活自理的方法。真正做到自己的事情能自己做。因此我們認為:第一幼兒教育幼兒教育網 (一)培養幼兒的自理能力是適應幼兒園集體生活的需要。 小班幼兒從家庭進入幼兒園,置身到一個新的天地,不會洗手,不會吃飯,不會穿衣等生活自理上的問題,使他們不能很快地適應幼兒園的生活,所以一些幼兒出現了哭鬧甚至厭學現象。因此培養幼兒的自理能力是適應幼兒園集體生活的需要。 (二)培養幼兒的自理能力促進了幼兒的大小肌肉群和動作協調性的發展 著名義大利教育家蒙台梭利指出,動作教育是日常生活練習的課程之一,其主要目的是培養幼兒的自我管理能力,培養其責任感及良好的生活習慣。對幼兒進行自理能力的培養將促進孩子的大小肌肉群的發展,和動作協調能力的發展,如疊衣服,幼兒不僅學會疊衣服的的動作技能,還發展了孩子的手指肌肉的靈活性及手眼協調性。所以孩子每學一項動作、能力,他的大小肌肉群、動作協調性也將得到相應的發展。 (三)培養幼兒自理能力有助於培養孩子成獨立自信,不依賴成人的性格。 幼兒生活自理能力,就是要學會獨立用勺吃飯,拿杯子喝水,會洗手,會穿脫簡單的衣褲等,然而剛開始時孩子不會疊衣服,袖子拉不好,鈕扣扣不好,甚至連衣服正反都搞不清,我們在一遍遍的探索中給孩子適當的鼓勵,樹立孩子的自信心,讓孩子懂得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孩子在提高能力的同時,也培養了勇於面對困難,敢於克服困難,去爭取成功的抗挫能力及獨立做事,有始有終的好習慣。這種堅強、獨立、自信,正是適應未來社會的高素質人才的良好個性品質 由此看出,教學不一定是單一教孩子,也可以從各種生活小事讓孩子學到很多。而兒歌正以獨特的魅力發揮巨大的作用。家長和我們老師一定要注意觀察,並善於觀察,從孩子反應中敏銳的捕捉他們的興趣,了解孩子內在發展需要,及時創設適宜的環境條件,以主動、積極、內容豐富的活動為基礎。激發孩子的興趣和求知慾,為孩子展現自我提供寬松自由的空間,給予孩子自我發展的機會,讓孩子的需要得到充分的滿足,促進孩子最大程度的發展。 :幼兒園的教育功能是多樣的,其中一項便是培養幼兒的生活自理能力,教育活動內容的組應充分考慮幼兒的學習特點和認識規律,各領域的內容要有機聯系,相互滲透,注重綜合性、趣味性、活動性、寓教育與生活,游戲之中。」因此,幼兒園教育應從現實生活中挖掘教育資源,把各種教育內容與幼兒現實的生活聯系起來,把教育活動同幼兒現實結合起來。這也需要家長共同協助才能完成的。
㈤ 幼兒園穿脫衣物健康教案
活動目標:
1.能有序的穿、脫衣褲,初步形成基本的生活自理能回力。
2.體驗自理能力給自身帶答來的舒適、愉快與自信。
活動准備:
學習包《健康/社會 我會做2》;幼兒、教師的一件套頭衣服、開襟衣活動過程:
一、請幼兒示範穿衣導入1.出示套頭衣一件,請個別幼兒上來示範穿衣。請其他幼兒說說其穿衣順序是否正確。
2.引導幼兒討論穿衣的順序。再請個別幼兒說說穿衣服的順序。
3.教師示範正確的穿套頭衣的方法。
4.幼兒自己操作,請有穿套頭衣的幼兒將外套脫下自己進行穿衣操作。
二、引導幼兒學習穿開襟衣、褲子的順序引導幼兒自由交談穿、脫衣褲的方法。
請個別幼兒進行示範。
幼兒邊年兒歌邊穿衣衣褲。
兒歌抓領子,蓋房子(把衣服頂在頭上),小老鼠,出洞口(把兩手伸出袖子);穿毛衣,要留心,先套大洞洞,再套中洞洞(領口),最後小手鑽出小洞洞(袖口)。
活動延伸:
1.周一至周五下午起床後引導幼兒進行穿、脫衣褲比賽。
2.請家長在家裡引導幼兒自己穿脫衣服。
㈥ 教案我會整理衣服小班
活動目標:1、知道要保持房間和自己用的物品的整齊。
2、學習整理自己的房間,能按物品的種類有序的擺放物品。
活動重點:
知道要保持房間和自己用的物品的整齊。
活動難點:
學習整理自己的房間,能按物品的種類有序的擺放物品。
活動准備:
1、請家長提供幼兒房間的照片。
2、練習冊。
3、故意弄亂教室。
活動過程:
一、通過討論進入活動主題。
1、師:你有自己的小房間嗎?你的房間里都有什麼?
2、師:爸爸媽媽的房間里有什麼呢?
3、教師鼓勵幼兒大膽發言。
二、教師出示照片,讓幼兒猜猜這些分別是誰房間的照片。
1、教師:猜猜這是誰的房間?照片上的房間讓你有什麼感受?
2、幼兒猜測並回答。
3、教師小結:照片中的房間有的比較凌亂,有的比較整齊。
三、引導幼兒討論使房間干凈整齊的方法。
1、教師:怎樣才能使我們的小房間整整齊齊的呢?
2、幼兒交流討論。
3、請房間整潔的幼兒說說自己或父母整理房間的經驗,如按照物品的歸類,將物品有序地擺放在相對固定的位置上等。
四、讓幼兒學習按照有序的方法收拾教室里的用品。
1、教師:你們看,我們的教室很亂,現在讓我們一起來收拾教室吧!
2、幼兒開始動手分區域收拾教室。
五、幼兒間交流將教室收拾整齊的方法。
教師:現在你們自己動手整理了教室,也把原本凌亂的教室整理得整整齊齊了,你能從中找到整理教師的好方法嗎?誰能來說一說?和小朋友一起分享一下呢?
師、幼小結:按物品的用法、材質等歸類擺放好。
六、介紹練習冊的操作方法。
1、教師:在我們練習冊的第六頁有一個「我會整理」的練習題,需要小朋友根據自己的實際情況給自己打分噢!看看你能為自己打幾分呢!
2、教師:首先看看自己會做哪些事?是不是每天都在做呢?還是今天做了,明天又不做呢?
3、教師小結:整理不是一天的事,我們只有每天都在整理,時時在整理才能讓我們的教室、寢室,我們自己的小房間整整齊齊的。
㈦ 幼兒園要去旅怎樣整理衣服教案
活動准備 衣櫃一個、幼兒服裝若干(開衫、套頭衫、褲子)、卡片、等 活動目標 在游戲的情景中體驗成功的 通過主動探索、同伴學習等方式,尋找整理服裝的方法。 能分清衣服的正面和反面,會將衣服翻正、有序放入衣櫃中。 活動過程 一、情景體驗,自如展現自己整理服裝的能力。 1、"老師這里有很多衣服,誰願意幫助老師把這些衣服疊整齊,放進衣櫃里?" 2、幼兒自選一件服裝進行整理,並放進衣櫃里。 二、經驗分享,區分不同服裝正、反面,探尋翻正服裝、整理服裝的方法。 1、師生共同尋找服裝正、反面的不同。 "你覺得這條褲子整理得好?為什麼?" (沒有將褲子翻正、褲子是反的) "褲子的正面和反面有什麼不同呢?"(口袋、小花、毛毛的邊,……) "這件開衫的正面和反面有什麼不同呢?" (口袋、小花、毛毛的邊,……) "這件套頭上衣的正面和反面有什麼不同呢?"(口袋、小花、毛毛的邊,……) 2、師生共同探討將服裝翻正的方法。 "這些衣服都是反的,誰來想辦法把它們翻正呢?" "怎樣將褲子翻正呢?"(將手從褲腰進去,到褲腳處伸出手,抓住褲腳,將手從褲管里退出。) "我們可以用什麼方法把它翻過來?" (自主探索將開衫和套頭衫翻正的不同方法。) 3、師生共同總結整理服裝的方法。 "我們應該怎樣整理衣服呢?"(翻正,扣紐扣、拉拉鏈,疊整齊) 三、動手實踐,自主嘗試翻正服裝的方法,並有序放入衣櫃中。 1、幼兒整理服裝,並放進衣櫃。 "老師這里還有一筐衣服,你們願意幫助我嗎?" "請小朋友幫助老師把這筐衣服整理好、放進衣櫃,再把原來放進衣櫃的衣服檢查一下,看看這些衣服整理好沒有。" 2、幼兒相互檢查,體驗成功的快樂。 "請小朋友檢查衣櫃里的衣服整理的好嗎? 活動延續 在日常生活中鼓勵幼兒每天自己穿脫衣褲、整理服裝。 在班級健康區設立"整理小衣櫃"游戲,讓幼兒在游戲中練習整理服裝。
㈧ 幼兒園有哪些生活活動
生活活動是指滿足幼兒基本生活需要的活動。它主要包括進餐活動、睡內眠活動、容盥洗活動、排泄活動、整理習慣和作息習慣等。
㈨ 幼兒園的公開課應該穿什麼款式的衣服
親和一點,活動方便的!面料溫和,樣式簡單但不隨便! 牛仔褲配粉T恤,顏色沒問題,我覺得把T恤換成針織衫,會更知性一些! 僅是個人意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