芬蘭小學數學課程設置
Ⅰ 芬蘭的課程教學改革有哪些是我們值得借鑒的
那幹啥就去改革,值得我們借鑒的地方,比如說按照學前按照社會的發展趨勢,社會要求來進行改革教育
Ⅱ 我國小學階段課程設置主要是什麼課程
語文,數學,英語,體育,音樂,美術,信息技術,勞技,安全教育與健康,綜合實踐,還有地方課程!
Ⅲ 中小學課程設置標准
中小學課程設置標准,以下課時為每科周課時量:
小學一、二年級:
品德與生活(2節) 語文(8節) 數學(4節) 體育(4節)藝術【包括音樂、美術】(4節)綜合實踐活動【包括信息技術教育、研究性學習、社區服務與社會實踐、勞動與技術教育】(3節)地方與學校開發或選用的課程(3節)
(3)芬蘭小學數學課程設置擴展閱讀
教師開發課程的模式是實踐—評估—開發,教師在實踐中,對自己所面對的情景進行分析,對學生的需要做出評估,確定目標,選擇與組織內容,決定實施與評價的方式。目前,校本課程開發的主體是教師小組,而不是單個教師。
校本課程開發是學校課程管理的組成部分,它需要有領導的支持,專家的指導,教師的努力和參與,需要得到全社會的理解、支持和評價。總體上說,校本課程開發的程序主要有四個階段:
需要評估。需要評估是設計校本課程時首先必須要做的研究性工作。主要涉及明確學校的培養目標,評估學校的發展需要,評價學校及社區發展的需求,分析學校與社區的課程資源等。
確定目標。確定目標是學校對校本課程所做出的價值定位。它是在分析與研究需要評估的基礎上,通過學校課程審議委員會的審議,確定校本課程的總體目標,制定校本課程的大致結構等。
組織與實施。組織與實施是學校為實現校本課程目標開展的一系列活動。根據校本課程的總體目標與課程結構,制定校本《課程開發指南》。對教師進行培訓,讓教師申報課程。
評價。評價是指校本課程開發過程中的一系列價值判斷活動,它包括《課程綱要》的評價、學生學業成績的評定、教師課程實施過程評定以及《校本課程開發方案》的評價與改進建議等。評價的結果向有關人員或社會公布。
Ⅳ 有誰知道芬蘭中小學體育教育經費投入
彈性課程設置
與我國現行課程設置相比,芬蘭基礎教育課程設置頗具「彈性」,主要體現在: 國家規定義務教育課程設置的公共科目,即母語(芬蘭語、瑞典語或薩米語)、第二官方語言(瑞典語或芬蘭語)、外語(英、法、德、俄等)、公民學、環境科學、宗教或倫理學、歷史、社會、數學、物理、化學、生物、地理、體育、音樂、美術、視覺藝術、手工製作和家政。但是,地方和學校對於課程設置、課時安排等具有一定的決定權,教師擁有教材選擇權,學生也可選修其他科目。
國家規定核心課程各科目的課時分配,地方通過規定公共科目每年最少周課時數決定總課時分配,學校可視實際情況側重於不同的科目,並自主靈活安排時數(低年級學段一般占總學時數的10‰,高年級學段一般占總學時數的20‰)。特別是在義務教育高年級學段,除公共科目外,還有法令不作規定的選修科目,學生家長或其監護人有權決定學生選修哪些科目,地方和學校可以決定選修科目的數量、類型、形式;與此同時,學生改由專任教師。
芬蘭教育的特點1運用知識於生活 2教育機會高度平等 3身心健康為學習最重要前提 4教師是受尊重的專家
抱歉 只能找到這么多了
芬蘭教育還有一個特點:學生沒有排名次的壓力。瓦利加維教授不贊成英國式排名次的教育模式。他說:「這種競爭性的教學方法會降低學生的整體水平。我們這里的『差生』成績也十分優秀。與其他國家相比,芬蘭優等生和差生的差距並不大。如果我們過分強調競爭,差生將落在後面,並且,這種差距將越來越大。」
感覺這樣的提問沒有什麼意義
建議看看書,查查資料
Ⅳ 小學課程設置標准及各課程周課時安排是什麼
小學課程設置標准:
Ⅵ 「芬蘭廢除中小學課程教育」,是真的嗎
彈性課程設置
與我國現行課程設置相比,芬蘭基礎教育課程設置頗具「彈性」,主要體現在: 國家規定義務教育課程設置的公共科目,即母語(芬蘭語、瑞典語或薩米語)、第二官方語言(瑞典語或芬蘭語)、外語(英、法、德、俄等)、公民學、環境科學、宗教或倫理學、歷史、社會、數學、物理、化學、生物、地理、體育、音樂、美術、視覺藝術、手工製作和家政。但是,地方政府和學校對於課程設置、課時安排等具有一定的決定權,教師擁有教材選擇權,學生也可選修其他科目。
國家規定核心課程各科目的課時分配,地方政府通過規定公共科目每年最少周課時數決定總課時分配,學校可視實際情況側重於不同的科目,並自主靈活安排授課時數(低年級學段一般占總學時數的10‰,高年級學段一般占總學時數的20‰)。特別是在義務教育高年級學段,除公共科目外,還有法令不作規定的選修科目,學生家長或其監護人有權決定學生選修哪些科目,地方政府和學校可以決定選修科目的數量、類型、形式;與此同時,學生改由專任教師授課。
芬蘭教育的特點1運用知識於生活 2教育機會高度平等 3身心健康為學習最重要前提 4教師是受尊重的專家
抱歉 只能找到這么多了
芬蘭教育還有一個特點:學生沒有排名次的壓力。瓦利加維教授不贊成英國式排名次的教育模式。他說:「這種競爭性的教學方法會降低學生的整體水平。我們這里的『差生』成績也十分優秀。與其他國家相比,芬蘭優等生和差生的差距並不大。如果我們過分強調競爭,差生將落在後面,並且,這種差距將越來越大。」
感覺這樣的提問沒有什麼意義
建議看看書,查查資料
Ⅶ 求美國小學數學課程標准
美國的《課程標准2000 》並非一個完全創新的工作,因為,美國數學教師全國委員會在十年前已頒布了它的第一個課程標准——《學校數學課程和評估的標准》(以下簡記為《課程標准1989》);另外,除去這一標准外,美國數學教師全國委員會曾於1991年和1995年分別發表了它的兩個姊妹篇:《數學教學的職業標准》和《學校數學的評估標准》,後者就構成了制訂這一新的課程標準的直接基礎,或者說,新的課程標准即是代表了對於《課程標准1989》的一種自覺「反思和再思考」。
美國數學教師全國委員會之所以始終堅持課程標準的制訂和修改,主要就是為了「保證質量、指明目標、促進變化」。而且,由過去十年的實踐看,盡管對《課程標准1989》存在多種不同的評價或看法,更有人提出了十分尖銳的批評(詳見另文《世紀之交的美國數學教育》,載《數學教育的現代發展》一書,江蘇教育出版社,1999年),但是,各方面的一個共同意見又認為《課程標准1989》對於促進美國的數學教育發揮了十分重要的作用,特別是,這不僅使得整個「數學教育共同體」(包括數學家、數學教育工作者和廣大的數學教師)集中於數學教育的各個基本問題,而且也使數學教育成為一般民眾共同關注的一個熱點。顯然,這事實上也就清楚地表明了制定國家數學課程標準的重要性。當然,由《課程標准1989》到《課程標准2000》的發展則又表明科學的國家數學課程標準的制訂並非是一個一勞永逸的簡單過程,而必然是一個不斷改進和發展的過程。
Ⅷ 芬蘭國家中學教育的課程設置,課程標准,教材的特點和改革是什麼
彈性課程設置
與我國現行課程設置相比,芬蘭基礎教育課程設置頗具「彈性」,主要體現在: 國家規定義務教育課程設置的公共科目,即母語(芬蘭語、瑞典語或薩米語)、第二官方語言(瑞典語或芬蘭語)、外語(英、法、德、俄等)、公民學、環境科學、宗教或倫理學、歷史、社會、數學、物理、化學、生物、地理、體育、音樂、美術、視覺藝術、手工製作和家政。但是,地方政府和學校對於課程設置、課時安排等具有一定的決定權,教師擁有教材選擇權,學生也可選修其他科目。
國家規定核心課程各科目的課時分配,地方政府通過規定公共科目每年最少周課時數決定總課時分配,學校可視實際情況側重於不同的科目,並自主靈活安排授課時數(低年級學段一般占總學時數的10‰,高年級學段一般占總學時數的20‰)。特別是在義務教育高年級學段,除公共科目外,還有法令不作規定的選修科目,學生家長或其監護人有權決定學生選修哪些科目,地方政府和學校可以決定選修科目的數量、類型、形式;與此同時,學生改由專任教師授課。
芬蘭教育的特點1運用知識於生活 2教育機會高度平等 3身心健康為學習最重要前提 4教師是受尊重的專家
抱歉 只能找到這么多了
芬蘭教育還有一個特點:學生沒有排名次的壓力。瓦利加維教授不贊成英國式排名次的教育模式。他說:「這種競爭性的教學方法會降低學生的整體水平。我們這里的『差生』成績也十分優秀。與其他國家相比,芬蘭優等生和差生的差距並不大。如果我們過分強調競爭,差生將落在後面,並且,這種差距將越來越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