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兒園剪紙觀摩課程總結
A. 幼兒園剪紙的好處目的和意義
通過剪紙活動可以培養孩子的動手能力以及孩子的創造能力,同時還可以培養他們的協調能力和合作意識。
B. 幼兒園剪紙活動中引導幼兒進行評價應從哪些方面入手
1.認識構圖,能看懂圖式自己進行折、畫、剪,進一步掌握剪紙的基本技能,如回:鏤空、折、剪答等。
2.提高幼兒的自畫樣稿能力,側重物體比例、形象性等方面 的培養。
3.練習剪基本紋樣,單獨紋樣、連續紋樣、對折和幾何圖案
4.嘗試有目的地運用月牙形、鋸齒形、幾何圖形等進行有意識的鏤空,培養幼兒的創造力。
5.通過剪紙添畫的形式,培養幼兒的想像力。 大班上學期剪紙目標
C. 談談如何開展幼兒園剪紙活動
剪紙是勞動人民為了滿足自身精神生活的需要而創造,並在他們自己當中應用和流傳的一種藝術樣式。它生存於勞動者深厚的生活土壤中,不受功利思想和價值觀念的制約,體現了人類藝術最基本的審美觀念和精神品質,具有鮮明的藝術特色和生活情趣。兒童剪紙是兒童素質教學的重要內容,它不僅能培養兒童的審美情趣,還能鍛煉兒童的...動手能力,使兒童「心靈手巧」。所以剪紙已成為幼兒園和小學經常採用的美術教學課程之一。 我國著名兒童教育家陳鶴琴先生說過:「小孩子應有剪紙的機會。」他認為剪紙有兩方面的好處:「一是可以養成獨自消遣的好習慣,二是可以練習手筋。」也就是說,剪紙可以使孩子安靜下來,專心致志地干一件事;還可以使他們練出一雙靈巧的手,而手巧往往意味著心靈,這是因為手部肌肉群的訓練有利於大腦的開發-。前蘇聯著名教育家霍姆林斯基也曾說過:「兒童的智慧在他的手指尖上。」因此,我在班裡設立了一個剪紙興趣組。通過實踐,我總結了一些經驗: 一、創設良好的剪紙環境 由於剪紙是一種民間藝術,對於現代的孩子來說平時接觸的很少,所以作為老師首先就要給孩子創設一個良好的剪紙環境,使幼兒能夠更好的在活動中得到充分的發展。比如教室里牆面的布置是與一幅典型的剪紙畫,在窗上有著各種各樣的窗花,而牆上墜的是幼兒自己動手做的花鏈。平時,經常帶領幼兒觀看一些我國著名剪紙藝人的作品,感受剪紙藝術的魅力。 二、激發幼兒的剪紙興趣 孩子在生活中接觸最多的剪紙就是在嫁娶時看到的各種各樣的「喜」字,有圓形的,方形的,心狀的,他們也特別感興趣。因此我收集了這些「喜」字,並展示給幼兒看。幼兒看後,都要求我能夠教他們剪這些「喜」字,我便讓他們跟我學習了一種最簡單的雙喜剪法。活動後,每個幼兒都拿著他們的作品,臉上洋溢著愉悅的笑容。從這開始,他們便對剪紙產生了濃厚的興趣。常常在區域角剪各種各樣的窗花。 三、引導幼兒學會觀察 剪紙是一種民間藝術,它的題材都來源與生活,來源與大自然。因此,當幼兒在創作剪紙時,他首先就需要有豐富的生活經驗,這就需要幼兒在平時生活中學做一個有心人,要學會觀察,善於觀察。在我第一次創作剪紙的教學中,我要求幼兒來畫一種小動物,這看似簡單的活動,卻引發了許多問題。很多幼兒畫出來的小動物都沒有典型的特徵,可以說是四不象。這也就充分說明孩子在平時生活中缺乏觀察。因此我留有了一個星期的時間給孩子,讓他們在生活周圍找一種小動物進行觀察,然後再來進行創作。第二次,孩子們的作品著實有了很大的改觀,盡管線條上還不夠流暢,但是他們都能夠很准確的表現出動物的主要特徵,從這個活動中,孩子們也知道只有用心的去觀察我們身邊的事物,你才能夠創作出出色的作品。以後,在平時的生活中我經常的發現,孩子們每到一處都特別留心觀察。有一次我帶孩子去操場游戲,幾個孩子就圍在操場的一個角落觀察著什麼,在第二天,有一個孩子就交來了一幅自己創作的作品——蜈蚣。我當時十分的驚訝,詢問他為何想到剪一隻蜈蚣,他告訴我他昨天在操場上發現了一隻蜈蚣,他有很多很多腳,特別好玩。看來,孩子們已經開始學會觀察了。 三、從易到難、循序漸進 在剪紙的教學中,我先教幼兒剪直線和曲線,練習最基本的線條。等有了一定的基礎,我讓他們學習剪簡單的圖形,從圓形開始。在剪的過程中,我逐漸教授一些技巧。例如在剪圓的時候可以將正方形的紙對折,然後剪出半圓,打開後即成為一個圓形。通過多次的折紙,剪一刀就可以成為五角星等。整個教學進程的難度逐漸增加,十分適合幼兒的發展水平。通過一段時間下來,幼兒已經能夠在已有的基礎上自己進行創作出各種有趣的作品了。 四、多種教育滲透與剪紙教學中 任何一種教育方法都不是孤立的,都有其內在的聯系。在每次剪紙前,我都要求他們先想好自己需要剪什麼,用什麼方法剪比較合適,可以添加一些什麼?這樣做有利於培養幼兒的思維建構能力,語言表達能力,並且學會在做任何事情前都有一個目的性。當他們在剪的過程中,有時也往往會出現敗筆,剪出的形象沒有達到他所期望的,這是我會讓他來想像此時剪出的形狀像什麼,從而再來根據這個已有的成品進行創作,完成另一幅作品。這樣既沒有造成幼兒的失敗感,還有助於激發幼兒的活動興趣。在完成一幅作品後,我請所有的幼兒都來做小老師,一起來評價他們的作品,從而來提高他們的審美能力。每到一些季節或節日,我還讓幼兒剪一些有關這些主題的作品,增加他們對季節、節日的認識。 五、將趣味性寓於剪紙活動中 剪紙活動本身是比較枯燥的,對於幼兒來說,他們喜歡新奇、有趣的活動,因此我常在剪紙教學中插入一些小插曲,增加幼兒的活動積極性。 1.根據教學內容,設計幼兒感興趣的活動。把各種圖形與生活中的具體事物結合起來,使幼兒感到有趣並-易於理解接受。如:練習目測剪直線,便可設計為「學做小廚師」,要求幼兒把方形線剪成細長的面條,比比-哪位小廚師的面條做得好;沿線剪圓形便可設計為「削蘋果」,比誰的蘋果皮削得長等。 2.剪紙與繪畫、粘貼相結合,豐富作品。由於技能的限制,幼兒的剪紙作品不能准確的表現物體,如:剪-蝴蝶、花籃其中細小的部份:蝴蝶的觸角、花籃的提手,幼兒很難剪出,可指導幼兒用筆畫出。有些面積大的-物體,如:衣裙、房子,可指導幼兒剪裝飾圖形或圖案貼上,使作品更豐富,美觀。 3.剪紙的作品可用來進行游戲或美化環境。如:剪面條、服裝,可以玩開商店的游戲;剪的拉花、窗花,可以做節目裝飾。幼兒看到自己的作品豐富了游戲,美化了環境,能激發對剪紙的興趣,也激發了幼兒對美的-事物和美的環境產生美的情感體驗,培養對美的感受力。 剪紙是一種實用性強、表現力豐富、流行最為廣泛的民間藝術。它歷史悠久,在我國有著深厚的傳統基礎,體現了中華民族最基本的審美觀念和生活情趣,具有鮮明的本土藝術特色,它不僅能促進幼兒的身心發展,讓幼兒在活動中受到美的熏陶,而且還發展了幼兒的創造力,並且繼承里中國的傳統藝術,所以,我認為在幼兒園開展剪紙教學是十分有必要的。
D. 家長對幼兒園課程剪紙,手指快算展示課的想法
我們非常感謝老師的辛勤勞動和對我們孩子的耐心教育。希望老師再接再勵,對孩子多加鼓勵,啟發孩子的興趣,潛力和奮斗精神,還希望老師多與我們聯系,報告孩子的情況使我們能夠更好地配合你們的教育工作。
E. 幼兒園剪紙活動的目的和意義
幼兒園剪紙活動可以鍛煉孩子們的動手能力和想像能力,同時也培養孩子的認知能力。
F. 剪紙活動對幼兒成長會帶來哪些方面的益處
開發大腦,鍛煉動手能力。 中國剪紙是一種用剪刀或刻刀在紙上剪刻花紋,用於裝點生活或配合其他民俗活動的民間藝術。在中國,剪紙具有廣泛的群眾基礎,交融於各族人民的社會生活,是各種民俗活動的重要組成部分。其傳承賡續的視覺形象和造型格式,蘊涵了豐富的文化歷史信息,表達了廣大民眾的社會認以、道德觀念、實踐經驗、生活理想和審美情趣,具有認知、教化、表意、抒情、娛樂、交往等多重社會價值。
G. 幼兒園怎樣開展剪紙課
剪紙是中國民間傳統裝飾藝術的一種,源遠流長,風格多樣,現在生活中已得到廣泛的應用。幼兒園剪紙是一項手腦並用的美術活動。通過折疊、繪圖和使用剪刀剪制,培養幼兒藝術愛好,培養心靈手巧的性格,對其以後的學習、生活、工作都有好處。但是現在很多幼兒園已經很少開展剪紙活動了。原因很簡單:首先是老師的緣故,第 一...,怕傷著幼兒,為了幼兒的一日活動安全度過。第 二,程序多,麻煩。其次,家長的緣故。家家都是獨生子女,捨不得讓孩子吃點苦頭,冒一點風險。所以,現在幼兒用剪子的機會越來越少了。其實幼兒園階段的孩子應該用剪子。通過剪紙可以培養孩子們的想像力、創造力,手腦並用,有利於大腦的開發。關於幼兒用剪子,我國兒童教育家陳鶴琴先生說:「小孩應該有剪紙的機會。」他認為剪紙有兩方面的好處。一是可以養成獨自消遣的好習慣,二是可以練習手勁。也就是說,剪紙可以使孩子安靜下來專心致志的干一件事,還可以使他們練出一雙靈巧的手,而手巧往往意味著心靈,這是因為手部肌肉群的訓練有利於大腦的開發。剪紙對幼兒的身心發展有這么多的益處,我們幼兒園為什麼不開展剪紙課呢?那麼,幼兒園應該怎樣開展剪紙課呢?我在幼兒園教過5年的剪紙課,以下是在教學實踐中積累的經驗: 一、不能忽視安全教育 幼兒園小朋友自我保護意識差,所以每次上課老師要有意識地強調安全教育。久而久之便會形成一種習慣。 1.發剪子時的安全教育 幼兒畫好圖案需要用剪子時才發剪子。這時可以畫完一個發一個,也可以讓畫完的幼兒輕步走到老師那裡要剪子。在這個過程中老師再一次單獨強調安全教育。 2.剪紙過程當中的安全教育 老師示範正確的剪法,也要求幼兒正確運用剪子。在剪紙的過程當中,不允許幼兒說話與走動,因為孩子多、距離近,幼兒很難把握自己,容易互相傷著。更不允許玩弄剪子,要給幼兒說明玩剪子的危險性。 3.收領剪子時的安全教育 領取剪子的時候,手心裡抓住剪子的尖部,剪子的把手部分朝外,或裝進剪子的小盒子里再交給老師。 二、培養好習慣 人們常說:「習慣成自然」。不錯,幼兒有個好的剪紙習慣後會終身陪伴著他的工作學習。 1.畫圖案的習慣 從外到里的畫法——每次剪紙,先畫圖案時老師都要求先畫大框,再給裡面設計細小的圖案。還有雙色紙的淺顏色的一面畫圖案,這對幼兒的眼睛有好處。 2.發紙的練習 發手工彩紙時讓幼兒從前往後傳。老師把要發的所有紙張交給第一排的幼兒,讓他往後傳。這時強調安靜的後傳,每個幼兒按順序只拿一張,不允許挑選。 3.寫名字的習慣 每次剪完的作品背後,讓幼兒寫完名字再交給老師,這樣不容易混。 4.講衛生的習慣 培養幼兒將剪掉的碎紙隨手清理到垃圾箱的習慣。如:2009年秋季,我到一所蒙古族學校聽課。聽一節初一的剪紙課,課堂上出現很多問題。有不會用剪子的,有畫得太小而剪不好的,還有的學生從哪一步下筆畫都不知道。這些不是現在老師短時間內能解決的問題。這節課出現的最大問題是所有學生課後都未能做到課後清理,第二節聽課時桌面與地面上都是碎紙片。我想這就是孩子們從小未能形成好的習慣而造成的。所以,幼兒園老師一定要從現在起,讓孩子養成好的生活習慣,這會使孩子終身受益。 三、練習運用剪子 1.直線練習剪面條:這是最初的練習。就是剪直線練習。可以利用課外活動的時間進行。如:每人發一張紙(舊報紙,舊掛歷,白紙),用游戲的形式進行即可。 2.曲線練習剪圖案:老師多准備一些有簡單清晰圖案的舊報紙、舊掛歷、舊書封面、舊畫報發給幼兒,讓其按輪廓剪下來。 3.「一剪子」練習 「一剪子」指的是把圖案不停頓地剪完。也就說剪一筆畫。老師帶領幼兒畫簡單的人物。例如:首先,把紙對折,從中心線開始畫一半的圖案(小兔、花、小熊等),畫時老師領著畫一筆畫。在老師的指導下幼兒按輪廓剪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