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兒園繪本課程的性質
A. 幼兒園繪本教育的意義
有傳繪本故事誕生於十七世紀的歐洲國家,也有的人說,繪本故事最早起源於中國古代的圖文書,主要是指一類以圖畫為主,少量精煉的文字為輔助的書籍,不管如何,繪本逐漸在幼兒讀物中占據了主角地位,成為廣大的幼兒追捧的對象,但是幼兒故事繪本教育意義有哪些呢?我們的家長知道嗎?
一般來說,繪本中的文字非常少,但正因為少,對作者的要求更高:它必須精練,用簡短的文字構築出一個跌宕起伏的故事;它必須風趣活潑,符合孩子們的語言習慣。因此,繪本的作者往往對文字仔細推敲,再三錘煉。更值得一說的是圖,繪本利用圖講故事的方式,把原本屬於高雅層次、僅供少數人欣賞的繪畫藝術帶到了大眾面前,尤其是孩子們的面前。這些圖都是插畫家們精心手繪,講究繪畫的技法和風格,講究圖的精美和細節,是一種獨創性的藝術。可以說,好的繪本中每一頁圖畫都堪稱藝術精品。
繪本中要讀的絕不僅僅是文字,而是要從圖畫中讀出故事,進而欣賞繪畫。當然,繪本不能立竿見影地實現我們對孩子的所有期望,但繪本中高質量的圖與文,對培養孩子的認知能力、觀察能力、溝通能力、想像力、創造力,還有情感發育等等,都有著難以估量的潛移默化的影響。
專家一致認為:繪本是最適合孩子閱讀的圖書形式。兒童心理學的研究認為,孩子認知圖形的能力從很小就開始慢慢養成。雖然那時的孩子不識字,但已經具備了一定的讀圖能力,如果這時候家長能有意識地和孩子們一起閱讀繪本,營造溫馨的環境,給他們讀文字,和他們一起看圖講故事。那孩子們從剛開始接觸到的就是高水準的圖與文,他們將在聽故事中品味繪畫藝術,將在欣賞圖畫中認識文字、理解文學。比起那些一閃而過、只帶來一時快感的快餐文化,欣賞繪本無疑是一種讓眼睛享受、讓心靈愉悅、讓精神提升的美妙體驗。
以上就是對繪本故事的教育價值的介紹,希望對大家有幫助。
B. 從幼兒園課程的性質和特點談談為什麼幼兒園課程不能小學化
幼兒園的兒童心理發展處於"前運算階段",應該以游戲為中心,在玩中學,在玩中鍛煉身體,發展智力,培養想像力。小學生心理發展則處於"具體運算階段",讓處於前一階段的學生學後一階段學生學的知識,他們會感到很難,因為難,就可能不喜歡,沒興趣。一旦失去興趣,後果不堪設想。幼兒6~9歲進入文化敏感期,出現想探究事物奧秘的強烈需求,所以世界各國都確定6周歲讀一年級。幼兒園提前學的拼音、寫字、算術、英語,到了小學還得再學一次,其他同學興趣盎然,提前學過並已掌握的會感到"沒勁",提前學過還沒有掌握的,本來就"沒勁"了,再學非常容易出現逆反心理,這對兒童的後續學習非常不利。
C. 繪本課程與其他課程類型的最大區別是什麼
1、啟蒙性:
3至6歲的兒童雖然對世界充滿好奇心和求知慾,但他們仍需睿智的引導者的引導。幼兒園教育就應該成為這樣的一個引導者。因此,幼兒園課程自然也就擔負著啟蒙的基本任務。所以,幼兒園課程的關鍵就在於我們能否去開啟幼兒的智慧和心靈、萌發他們優良的個性品質。
2、生活化:
幼兒的年齡特點和身心發展的需要,決定了幼兒園教育目標內容的廣泛性,也決定了保教合一的教育教學原則。兒童只能在生活中學生活、在交往中學交往、在做人中學做人。所以,幼兒園課程帶有濃厚的生活化特徵,課程內容要來自於幼兒的生活,課程實施更要貫穿於幼兒的生活。
3、游戲性:
游戲是幼兒的天性,是幼兒的基本活動形式,也是他們的一種重要的學習途徑。在幼兒園課程中,學習與游戲的關系是辯證統一的。幼兒的游戲中蘊含著豐富的教育價值,能讓幼兒在其中生動活潑、積極主動地學習與發展。因此,幼兒的游戲活動本身就是幼兒園課程結構中的重要形式,是實施素質教育的重要渠道。即使在教師專門設計、組織和指導的學習活動中,「游戲性」也是非常重要的,即要符合幼兒的興趣,讓他們在沒有壓力的情況下,生動活潑、積極主動、富有創造性地學習,並獲得愉快的情感體驗。為此,《幼兒園工作規程》中明確指出,幼兒園教育工作的基本原則之一,是「以游戲為基本活動」。
4、活動性和直接經驗性:
兒童心理學表明,兒童主要通過各種感官來認識周圍世界,他們只有在獲得豐富感性經驗的基礎上,才能形成對世界的理解和認識。幼兒的這種具有行動性和形象性的認知特點,使得他們與環境相互作用的活動成為其心理發展的基本條件,也使得幼兒園課程必須以幼兒主動參與的教育性活動為基本的存在形式。 對幼兒來說,只有他們在活動中的學習,通過直接的經歷、感知和相互作用,他們的學習才是有意義的學習,他們才能理解這種學習的價值。離開兒童與環境相互作用的具體、生動的活動,幼兒園課程往往就缺乏了鮮活的生命力。所以,脫離了兒童的活動和直接經驗,教學就會變成記憶力的訓練。
5、潛在性:
上述幼兒園課程的種種特點,決定了它與中小學課程的另一個不同點,即課程的潛在性或隱蔽性,即通過環境影響幼兒的的發展。有人甚至將其視為幼兒園課程與中小學課程的最根本的不同。
D. 幼兒園繪本教學和普通教學的區別
區別來在於「繪本教學」是以繪自本為載體,借用課堂,在師幼有效地互動中,共同解讀對畫面的理解,從而在腦海中建構一個完整的故事,它是建立在欣賞畫面的基礎上的。因此,教會孩子會看、會用正確的方法看是繪本教學的一個重要目標。它的長遠目標就是培養幼兒的自主閱讀能力。它與「繪本」(圖畫書)是相依相存的。而我們一般意義上的「故事教學」則側重對故事內容的理解,從中讓幼兒感悟一些簡單的道理。
E. 幼兒園繪本教學可以是科學領域的課程嗎
「繪本教學」是當今幼兒園中較為流行與推崇的一種課程。在經歷了多多少少的幾次相關「繪本教學」的專題培訓,學期初參與了區「早期閱讀」優質課的評比,再到觀摩園內為期一周的 「繪本教學」展示課,讓我多少對「繪本」、「繪本教學」、「早期閱讀」等相關概念有了較粗淺的認識。
首先,繪本教學屬於語言教學領域的范疇,是兒童讀物教學的一種,這也剛好對應了「繪本教學」與「故事教學」的相似性。但「繪本教學」與一般意義上的「故事教學」卻有著本質上的區別。
「繪本教學」是以繪本為載體,借用課堂,在師幼有效地互動中,共同解讀對畫面的理解,從而在腦海中建構一個完整的故事,它是建立在欣賞畫面的基礎上的。因此,教會孩子會看、會用正確的方法看是繪本教學的一個重要目標。它的長遠目標就是培養幼兒的自主閱讀能力。它與「繪本」(圖畫書)是相依相存的。而我們一般意義上的「故事教學」則側重對故事內容的理解,從中讓幼兒感悟一些簡單的道理。
那麼,真正有效地繪本教學到底該怎麼上?繪本教學中我們更應關注什麼?為什麼我們的「繪本教學」會像是「看圖講述」或是「故事教學」?我們的問題出在哪?通過幼兒園中「繪本教學」展示課的觀摩,讓我對以上問題有了些粗略的想法與思考。
1.教師的教育理念
執教的教師在上課前應對教學活動有一個清晰地定位,今天我上的是「繪本教學」,開展的是早期閱讀。早期閱讀的大宗旨在於培養幼兒對閱讀的興趣以及良好閱讀習慣的形成。在這里「興趣」、「習慣」是關鍵詞。因此,在課堂上提供充裕的時間,創設幼兒人手一本小書、自主閱讀的機會,積極營造閱讀的氛圍,並對幼兒的閱讀習慣提供正確的示範,作出相應的要求。
2.提問的設計
繪本教學中教師提問的設計應是引導幼兒去關注畫面,通過仔細觀察每一張畫面,從而去理解繪本所要表達的那個故事內容。簡單一點地說,就是這個故事是孩子自己看出來的,而不是老師直接講述給幼兒聽的。因此,教師所設計的問題一開始應是開放式的,不應有太強的指向性,不然就會束縛孩子的思維。如:你看到了什麼?你最喜歡畫面里的哪個部分?你覺得這張畫面上講了什麼意思?你從這張畫面上看懂了什麼?……然後根據幼兒的現場回答,進一步有針對性地進行有效地追問:你為什麼這樣說?從哪裡看出他很不高興?……引導幼兒關注畫面的細節,深入理解畫面所要表達的意思。
3.教學的模式
學前期的孩子年齡小,自主能力差,需要教師恰時、恰當的正確引領。因此,我覺得「繪本教學」中的閱讀方式應是集體閱讀與自主閱讀相結合,逐頁閱讀、多頁閱讀、完整閱讀相融合的,這樣才能使孩子在老師的半推半放的教學策略中,逐漸學習自主閱讀。
以上就是張老師同志對幼兒園「繪本教學」的粗淺想法。寥寥數語,但屬原創。如有雷同,純屬巧合。
F. 什麼是幼兒繪本課程
繪本可以很好的培養孩子的幸福感和美感,通過圖畫來解釋描繪故事。是故事教育的更立體的表現。幼兒園用繪本進行閱讀課程在國內已經很多年了,園所的反應都很好。比較知名的有」愛的小腳印「、」分享閱讀「、」幸福的種子「等
G. 幼兒園課程的基本特點是什麼
幼兒園課程是從幼兒身心發展的特點和特定的社會文化背景出發,有目的、版有計劃地組織權和實施並貫穿於幼兒一日生活之中的經驗,這種經驗是幼兒園施加教育影響的一種中介,以引導和促進幼兒朝著社會所需要的人才的方向發展。這一定義既反映了一般課程的基本特徵,如目的性、計劃性、結構性等,也反映了幼兒園教育的獨特性和不可替代性。獨特性意味著某些教育任務和要求(身體保育)是幼兒教育階段所特有的,對幼兒的成長和發展是必需的;不可替代性意味著其他任何年齡階段的教育功能、目標、內容及方法都不能直接移植到幼兒園教育上。
幼兒園課程的特點是
(1)幼兒園課程的基礎性、啟蒙性(2)幼兒園課程的全面性、生活性(3)幼兒園課程的整合性(4)幼兒園課程的活動性與直接經驗性(5)幼兒園課程的潛在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