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兒園小班課程教案
『壹』 幼兒園小班教案容易講的教案
小班語言教案《誰來陪我洗澡》
教案一:
本學期,我選擇了小班課程裡面的一節語言課「誰來陪我洗澡」作為我的匯報課。初讀這個故事我並不是很感興趣,也抓不住這節課的重點,我就跟時候去探討怎麼上,師父也結合本學期的試講讓我進行了兩次試講,下面我就對於幾次跟師父的接觸做出如下的總結、反思:
【捋清教學思路】
活動目標:
1、藉助吹泡泡的情境,能夠用清楚地用「吹呀吹,吹出了xx陪我洗澡」來表達自己的想像。
2、感受想像游戲的快樂、有趣。
一、出示故事主人公小琪,吹泡泡圖片,直接引入主題。
1、師:有個小朋友叫小琪,看看他在做什麼?
2、提問:
1)你吹過泡泡嗎?
2)你吹出來的泡泡是什麼形狀的呢?(請兩個幼兒說一說)
小結:原來,我們一般吹出來的泡泡是圓形的。
3、過渡:小琪的泡泡水可神奇啦,我們幫她吹一吹吧,會有意想不到的驚喜哦!
二、藉助吹泡泡的情境,能夠用清楚地用「吹呀吹,吹出了xx陪我洗澡」來表達自己的想像。
1、——吹綿羊(講述前半句)
2、——吹小企鵝(完整講述)
3、——吹小鴨子(個別講述,進步一提煉鞏固)
三、完整欣賞故事《誰來陪我洗澡》
1、完整欣賞故事
2、提問:還有誰來陪小琪洗澡了?
3、小結:那麼多小動物陪小琪洗澡,真快樂呀!(情感的提升)
『貳』 幼兒園小班課程教案數小雞在線講讀
活動設計背景 《數小雞》是一首有趣的兒歌。為了使幼兒感興趣,我製作了課件,以豐富幼兒的視覺感受,最後以游戲方式結束來進一步了解雞媽媽和雞寶寶的生活。 活動目標 1、情意:培養幼兒學兒歌的興趣,熱愛小動物。 2、認知:學習兒歌 嘗試為兒歌創編動作,學習詞語「依偎」。 3、技能:發展幼兒語言能力和點數能力。 教學重點、難點 數字1-7的點數、學會兒歌,並為其創編動作。 活動准備 物質准備:雞媽媽頭飾一個、雞寶寶頭飾同幼兒數、多媒體課件、錄音機、音樂磁帶、游戲器材。 活動過程 開始環節: 一、律動 基本環節: 二、觀看多媒體課件 1、小朋友做的真棒!今天我們班來了許多小客人,你們看都有誰?出示多媒體課件圖一:圖片上都有誰?(雞媽媽和雞寶寶)雞媽媽在做什麼?(在數小雞)雞媽媽有幾只雞寶寶?我和雞媽媽一起來數一數吧!一二三四五六七,(教師引導寶寶一起點數) 2、觀看圖二:這里有幾只雞寶寶?雞寶寶在做什麼?點數(一隻小雞在吃米)我們一起用動作學一學好嗎? 3、觀看圖三:咦?發生什麼事情了?(兩只小雞在搶東西)有幾只?在干什麼?請個別幼兒示範後,(兩個幼兒就示範一次)教育幼兒要團結友愛互幫互助。 4、觀看圖四:還有幾只雞寶寶在做什麼?數一數有幾只?(四隻小雞嘰嘰嘰) 5、觀看圖五:小朋友,現在看圖片上的雞寶寶們在做什麼呢?(依在媽媽懷抱里)重點講解「依偎」。誰願意來做給大家看看什麼是依偎,請幼兒模仿動作並學習說「依偎」。教師解釋依偎的意思。 雞寶寶多愛自己的媽媽呀,我們也要像雞寶寶一樣愛自己的媽媽。 播放動畫,教師念一遍兒歌: 6、小朋友,兒歌好聽嗎?我們為兒歌取一個好聽的名字好嗎?鼓勵幼兒自由發揮,引出《數小雞》。 四、學習兒歌,並根據兒歌的內容做相應的動作。 結束環節: 五、請幼兒上前表演。 延伸環節: 六、以游戲的形式來鞏固對兒歌的學習。 游戲開始,母雞咯咯叫,並對小雞說:雞寶寶們,天亮了,媽媽要帶你們去草地上去捉小蟲,前面有好多小蟲子啊,快快來啊!
『叄』 幼兒園小班教案禮儀
如何在幼兒園小班,培養幼兒具有良好的禮儀,促使幼兒全面和諧平衡地發展? 一、結合活動,禮儀教育課程化, 幼兒園禮儀教育教案 幼兒教育課程是對幼兒實施的有目的、有計劃的教學活動,將幼兒禮儀教育納入幼兒教育課程中,旨在將幼兒禮儀教育作為一種有目的、有計劃實施幼兒素質啟蒙教育的一種手段。根據幼兒的年齡特點、實際情況及教學計劃,定期向幼兒展開禮儀教育。 我們可以把禮儀教育的內容設計成幼兒喜歡的、易接受的教學內容,如故事、兒歌。兒歌是孩子們非常喜歡的,通過孩子與家長和老師自編及收集,使孩子們知道了那些是禮儀,禮儀都有那些行為,也了解了禮儀在生活中帶給我們的快樂。如:《學做小客人》讓幼兒知道到了別人家做客時應該輕敲門,禮物要雙手送,在別人家不能吵鬧發脾氣,不能亂翻別人家的東西等。《禮貌用語我知道》這首兒歌讓孩子們知道「請」「對不起」「別客氣」等禮貌的用語要常用。 另一方面,我們注重將禮儀教育滲透在各學科中,使幼兒時時刻刻受到良好行為習慣的熏陶,促進幼兒全面和諧平衡地發展。在美術活動中,我們同樣可以對幼兒進行禮儀教育,例如:手工課幼兒在操作的過程中不免要向其他幼兒借東西用,象剪刀、膠水等。我們就要求幼兒在借東西的時候要講禮貌,要和別人說「謝謝!」不小心把別人的作品弄壞了要說「對不起」,需要別人幫忙時「請幫幫我」。幼兒不但在操作活動中得到了鍛煉,還懂得了一些禮儀方面知識的運用,可以說是兩全其美。例如:在體育活動中,有的幼兒因跑、跳的時候撞到別人了,老師可以隨機教育,讓幼兒向別人說「對不起」。 二.結合生活,禮儀教育實用化。 禮儀教育的內容涵蓋著社會生活的各個方面。從內容上看有儀容、舉止、表情、服飾、談吐、待人接物等;從對象上看有個人禮儀、公共場所禮儀、待客與作客禮儀、餐桌禮儀、饋贈禮儀、文明交往等。而幼兒禮儀教育的基本內容分交往禮儀、就餐禮儀、儀表儀態禮儀。交往禮儀包括問候禮儀、同伴禮儀、做客和待客禮儀、接打電話禮儀、居住禮儀、公共場合禮儀。就餐禮儀包括餐前禮儀包括餐前禮儀、使用餐具禮儀、就餐時的禮儀、餐後禮儀。儀表儀態禮儀包括:儀容、形體禮儀、穿著禮儀、坐立行的姿態。 因此,禮儀的內容決定了禮儀教育應是在生活中習得,並應用於生活中。如:來園、離園能主動向老師、阿姨鞠躬打招呼;能友好和同伴相處;能文明用餐;能安靜入睡,不影響他人睡眠等等。雖然生活是自然、隨意、漫不經心和未經系統設計安排的,所以在在教育教學效果,沒有集體教學來得立竿見影。但是生活又是日復一日的不斷重復,使得我們可以進行長期的規則,並日積月累的形成和鞏固良好的禮儀。 三、結合游戲,禮儀教育輕松化。 游戲是孩子們最喜歡的活動,通過游戲孩子們不但鞏固了禮儀教育,並理解其行為背後的意義。在游戲中,幼兒為了把游戲玩好,在與同伴交往,與材料交互作用過程中樂意抑制自己的行為,特別是角色游戲。幼兒在扮演角色過程中要實現角色轉換,進入他人角色並體驗他人情感和經驗,從而易習得該角色的行為。為此,我們盡量創造條件開展角色游戲。如:為了加強幼兒的禮貌教育,引導幼兒學習說不同的禮貌用語。我們開設了「娃娃商場」游戲,要求營業員面帶微笑,熱情接待,會說「你好,請問想買什麼?」顧客會說:「謝謝,麻煩你了!」在「娃娃家」開展 「做客」游戲,讓幼兒學會說:「請進,請坐,請喝茶」,通過這類游戲,使幼兒得到良好的禮儀習慣練習,使孩子們良好的禮儀習慣得到進一步的鍛煉為了使禮貌用語產生行為效應,讓孩子們真正養成習慣,我們指導幼兒將游戲中對角色的禮貌要求遷移到晨間入園、課間交往、家庭生活、社會活動之中,讓孩子習得良好行為規范
『肆』 幼兒園小班常規教案如何坐
活動准備:
1、椅子、桌子、書等等。
2、請大班幼兒排練好情境表演。
活動過程:
1、情境表演。
教師請幼兒看錶演,提出要求:看看大班哥哥姐姐表演了什麼?
表演一:一位「近視」的「紅領巾」出場,手上拿著一本書,想看書,書離眼睛很近,可還是看不清。道白:「唉!小朋友,你們看我的眼睛。都怨我小時候不聽老師和爸爸、媽媽的話,伏在桌上看書,把眼睛弄近視了。小朋友,你們千萬別學我!」說完話,下場。
表演二:一位「駝背」的「紅領巾」上場。(走路時徉裝駝背)道白:「唉!小朋友,你們看看我的樣子。上星期學校為希望工程排練節目,就因為我駝背,老師不讓我上台表演。都怪我小時候不聽老師的話,坐在椅子上不挺直腰,你們可千萬別學我。」說完,駝著背下場。
2.幼兒談情境表演內容。
(1) 兩位小朋友表演了什麼?(如果幼兒印象不深,可再表演一次)。
(2) 為什麼兩位大哥哥,一位近視,一位駝背?
讓幼兒知道從小坐的姿勢不正確,就會傷害身體,成為近視和駝背的人。
3.教師教幼兒正確的坐姿。
(1)聽講時的坐姿。
教師邊示範邊示範:聽講時坐在小椅子上,兩腳並攏,身體挺直,坐在椅背雙手放在腿上,眼睛看著前方(老師)。
(2)教師請幾名幼兒到講台前學學坐,其他幼兒評評他坐得好不好,對不對,全體幼兒練習正確的坐姿數遍。
(3)看書時的坐姿。
教師示範講解:兩腳並攏,身體挺直靠在椅背上。雙手拿書,胳膊肘放在桌上或書放在桌上,胳膊平放在桌上。注意用側面示範。
教師請幾名幼兒到講台前做一下看書時的姿勢,其他幼兒評評它們坐得好不好,對不對。全體幼兒練習正確的看書姿勢數遍。
4.繪畫時的坐姿。
教師示範將講解:繪畫時的坐姿與看書時的坐姿大致相同,只是畫畫時,右手
握筆,左手按住畫紙。
請全體幼兒練習數遍。
5.教師總結。
小朋友學習了正確的坐姿,希望小朋友要養成好習慣,長大後有一個健壯的身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