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學校課程 » 小學節奏課程

小學節奏課程

發布時間: 2020-11-29 08:57:55

① 小學課文《學弈》的停頓節奏是什麼

弈秋,通國之善//弈者也。使//弈秋誨//二人弈,其一人//專心致志,惟//弈秋之為聽;一人//雖聽之,一心//以為有鴻鵠將至,思援弓繳//而射之。雖//與之俱學,弗若之矣。為是其智弗//若與?曰:非//然也。

譯文:

弈秋是全國擅長下棋的人。讓弈秋教導兩個人下棋,其中一人專心致志的學習,只聽弈秋的教導;另一個人雖然也在聽弈秋的教導,卻一心想著有天鵝將要飛來,想要取來弓箭將它射下來。

雖然他們二人一起學習下棋,但後者的棋藝不如前者好。難道是因為他的智力不如前一個人嗎?有人說:不是這樣的。

(1)小學節奏課程擴展閱讀:

相關啟示:

通過講述弈秋教兩個人學下圍棋的故事,說明了在同樣條件下,不同的態度一定會得到不同的結果,告訴我們學習必須專心致志,不能三心二意的道理。

《學弈》選自《孟子·告子上》。《孟子》是孟子與他的弟子合著的。內容包括孟子的政治活動、政治學說、哲學思想和個性修養等。全書分為《梁之王》《公孫丑》《滕文公》《離婁》《萬章》《告子》《盡心》這七篇。

這段古文共有5句,有兩層意思。第一句是一層意思,指出弈秋這個人是全國擅長下棋的人。這句話為下文做了鋪墊,因為「名師出高徒」,他的學生肯定都是高手,而且一定是高手如雲。

第二層(第二、三句)卻出現了一種很不和諧的現象:弈秋教的兩個學生,其中一個專心致志,把弈秋所教的話完全記在心裡;另一個雖然在聽,心裡卻在想著也許就有天鵝飛來,想著要拿起弓和帶絲繩的箭去把它射下來。結果雖然一同學習,後一個比前一個卻是遠遠比不上了。

② 如何培養小學生節奏感

如何培養小學生的音樂節奏感

關鍵詞 音樂;課堂教學;培養;節奏感
旋律、節奏、音色、和聲是音樂的四大基本要素,而其中節奏是音樂構成的第一要素。德國著名的音樂教育家奧爾夫說:「兒童的音樂教育應先從節奏教學開始。」因此,對於小學生而言,培養其音樂節奏感,並訓練好節奏是學好音樂的前提與基礎。在以往的課堂教學中,我們也曾或多或少的將節奏訓練作為教學內容納入到音樂課堂教學中,但那也只是蜻蜓點水,一帶而過,並沒有真正有計劃、有目的地對學生進行系統性節奏感的訓練。因此,學生上了幾年的音樂課後,還是不能准確的拍擊出一條完整的節奏,更不能准確地唱好一首歌曲。由此我開始思索:要培養學生的節奏感,首先要幫助他們建立起良好的內心音樂節奏感。而內心音樂節奏感不是一朝一夕能夠培養和建立起來的,它需要通過較長時間有步驟、有計劃地培養和訓練才有成效。
一、傾聽生活中的聲音,感知節奏
音樂是一門聽覺藝術,音樂節奏感與聽覺有著必然的聯系。因此,首先應讓學生掌握用聽的方法來探索節奏的本領。大自然中有很多豐富奧妙的聲音,如火車長鳴,百鳥歡唱,狂風吼叫,雷雨交加......我們可以充分挖掘出來並將其帶進音樂課堂,讓學生仔細聆聽,並引導學生發現這些聲音變化的規律性。如快、慢、輕、重及清脆、沉重、輕柔、悲憤等等。當學生們已經傾聽和認知大量聲音後,再告之這些有規律的聲音便是節奏。再如:張老師設計的一年級《快樂的一天》一課中,她將一位一年級小學生從清晨鬧鍾鬧醒-聽著鳥兒叫上學-認真上課-課間玩打手槍的游戲-晚上安靜睡五個場景作為整節課的教學主題,在不同場景中都設計一種不同的節奏型,並運用不同的游戲方式引導學生積極參與其中,這樣的教學設計既激趣,效果又明顯。
二、藉助肢體語言,體驗節奏
肢體語言就是通過身體的動作來表達對音樂的感受的一種方式。依據低年級學生活潑、好動的年齡特點,如能將其恰當地運用到小學低年級音樂課堂教學中,並藉助它們讓學生表現和體驗節奏,便能有效地培養學生的節奏感。柯達伊的教學法中正是採用變化多樣的肢體語言在音樂聲中引導學生做各種不同的游戲,以此來培養學生的節奏感、韻律感,提高學生音樂感悟力、音樂表現力。
1.聲勢
「聲勢」是用最簡單身體動作的聲音進行的節奏組合活動,是奧爾夫音樂教育體系中動作節奏訓練活動之一。最基本的動作是:跺腳、拍腿、拍手和捻指。「聲勢」可以培養兒童的節奏感和對不同音色的感受,訓練學生准確的聽覺、敏捷的反應、記憶力和節奏的句式感。如:我在執教研討課《奇妙的音樂》一課中,就充分利用聲勢來引導學生辨別拍號和體驗音的長短。我們知道,辨別拍號的關鍵是對音的強弱關系有正確的認識,聽辨出強拍與弱拍。一年級學生主要學會辨別2/4拍、3/4拍。課中,我沒有對學生進行枯燥的基本拍號樂理知識的灌輸,而是引導孩子們聽到強拍雙手擊掌,弱拍時輕輕拍擊左手掌;遇到弱拍休止時,則可以採用攤掌或握拳來表示。當學生掌握基本的節奏強弱規律後,我先組合節奏句式讓學生拍奏出來,然後學生分小組組合後再練習拍擊。等到學生熟練掌握後,我出示《兩只老虎》的歌曲用柯達伊教學法來引導學生邊視唱邊做柯達伊手勢,以此來加強學生節奏感和音準的練習。當遇到休止符時,我讓學生自己設計不同的動作來區分,有的學生握拳,有時學生攤掌,還有的學生雙手在胸前搭成小屋狀。這種用相應的聲勢動作來表示節奏中的不同時值的反復練習,會逐漸使節奏符號、聲勢與相應時值之間建立穩定的認知聯系、形成記憶。有助於幫助學生體驗音的長短、建立節奏感覺、掌握節奏准確。以上的兩種教學方法大大提高了課堂教學效果,也逐漸成為我們引導學生聽辨音樂拍號和體驗音的長短的固定使用法。
2.律動
律動是用簡單的身體動作表現音樂,它對學生節奏感的發展起著重要的作用。因此,教師應在音樂課堂中創設條件,讓學生能運用各種身體動作來體會音樂,增強其節奏感。在一、二年級的音樂課堂教學中,我首先有意識的讓學生體會音樂延續、終止及快慢強弱,然後給學生欣賞一些節奏感較強的樂曲,啟發、引導他們根據音樂設計動作。學生們根據節奏發揮想像:聽到進行曲節奏的音樂模仿軍人走正步,聽到輕柔的樂曲就學小鳥飛等等。在節奏音樂活動中,孩子善於用肢體語言來體驗節奏,我就讓他們來個「全身」總動員:頭、肩、腰、口、手、腳都活動起來。這樣的節奏練習,學生始終處於積極主動的狀態中,他們經過本身肢體動作的表演,不但獲得了情感上的滿足,並且表現力也得到了相應的培養。
當然,肢體語言還包括指揮、舞蹈、表演等等,只要我們做個教學中的有心人,合理、恰當的將其運用到我們的教學課堂之中,必定會讓我們的課堂教學更加生動、活潑、扎實、有效。
實踐證明,這些在課題研究中總結出來的教學方法切實有效地培養了學生節奏感,學生們也對音樂有了更深層次的感受與體驗。嘗到課研的艱辛與甜蜜後,讓我更加堅信,只要我們遵循藝術教學規律、吃透新課標理念,扎實有效的開展音樂課堂教學與研究,必定會大力推進我們音樂教學改革,提高我們的教學實效,從而培養一批真正會聽、會唱、會體驗音樂的學生,更會促進音樂教師的專業成長。

③ 幼小銜接課程是直接按照小學的時間和節奏嗎

我們這幼小銜接課程就是講小學課程,與小學時間同步,如果你家孩子上的是正回規的幼兒園,答應該有學過拼音、簡單的算數、識字,就沒必要再上幼小銜接班,一是孩子太累,二是等孩子上學後發現老師講的都學過,就會不注意聽講,這種習慣養成了就不好了。

④ 小學生用成語諺語上節奏訓練課視頻

一無所有yīwúsuǒyǒu
[釋義] 什麼都沒有(一:一概;完全)。
[語出] 《敦煌變文集·廬山遠公話》:「萬法皆無;一無所有。」
[近義] 空無所有 空空如也 兩手空空 身無長物 家徒四壁
[反義] 無所不有 無所不包 包羅萬象 應有盡有
[用法] 含貶義。一般作謂語、定語。
[結構] 動賓式。
[辨析] ~與「一貧如洗」有別:~是直陳性的;可與比喻配合運用;所指不僅是財物;較為廣泛;適用對象也不僅是個人、家庭、范圍可擴大至集團、國家等;「一貧如洗」是比喻性的;不能再與比喻配合運用;所指以財物為主;適用對象僅是個人或家庭。
[例句] 解放前;我家是~。
[英譯] havenothingatall

⑤ 如何教小學生學習節奏

建議看看奧爾夫音樂教學法
用音樂帶動孩子做各種符合節拍的形體動作

⑥ 怎樣才能讓孩子跟上小學的節奏呢

可以給孩子一個
適用於上學的家庭環境
讓他有較好的心情
讓他懂得應該學習
並熱愛學習
那樣孩子一定會跟上小學的節奏

熱點內容
武漢大學學生會輔導員寄語 發布:2021-03-16 21:44:16 瀏覽:612
七年級學生作文輔導學案 發布:2021-03-16 21:42:09 瀏覽:1
不屑弟高考成績 發布:2021-03-16 21:40:59 瀏覽:754
大學畢業證會有成績單 發布:2021-03-16 21:40:07 瀏覽:756
2017信陽學院輔導員招聘名單 發布:2021-03-16 21:40:02 瀏覽:800
查詢重慶2018中考成績查詢 發布:2021-03-16 21:39:58 瀏覽:21
結業考試成績怎麼查詢 發布:2021-03-16 21:28:40 瀏覽:679
14中醫醫師資格筆試考試成績查分 發布:2021-03-16 21:28:39 瀏覽:655
名著賞析課程標准 發布:2021-03-16 21:27:57 瀏覽:881
北京大學商業領袖高端培訓課程 發布:2021-03-16 21:27:41 瀏覽:9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