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兒園安全課程
❶ 幼兒園安全教育內容
安全教育的重點是幼兒安全行為習慣培養 幼兒好奇好動,愛探索,生活經驗貧乏,自我保護能力差,是社會成員中最脆弱、最易受到傷害的弱勢群體。因此幼兒的安全教育非常重要。幼兒園必須把保護幼兒的生命和促進幼兒的健康放在工作的首位。應該說,大多數幼兒園都很重視幼兒的安全問題,但目前幼兒的安全教育實效差強人意。2...006年一項調查顯示,76.6%的幼兒有過在游戲中摔傷或碰傷的經歷;66.8%的幼兒有過從床上摔下的經歷;25.8%的幼兒有過從樓梯上摔落的經歷。2010年我國幼兒園連續發生惡性安全事件,幼兒安全事故頻頻發生,意外傷害已成為威脅幼兒生命安全和健康成長的第一殺手。 目前幼兒園安全教育存在兩個主要問題 1、重保護,輕教育 家長和教師偏重對兒童採取全方位的保護,認為少活動就可減少危險事故的發生。有的園甚至減少幼兒戶外活動的時間,剝奪了孩子通過實踐鍛煉提高自我保護能力的機會。雖然教師和家長在竭盡全力地呵護幼兒,已盡量減少事故的發生,但我們應該清楚的認識到:成人對孩子的保護畢竟是有限的,因此在關注和保護孩子的同時,更重要的應該是教給他們必要的安全知識,增強孩子的自我保護意識和能力。 2、重安全知識的灌輸,輕安全行為的訓練 日常進行安全教育時大部分是保教人員對幼兒進行『該做什麼,不該做什麼』的教育,忽視逃生教育和避難技巧訓練。這種教育方式屬於灌輸式的被動教育,幼兒常常是『左耳進,右耳出』,其效果可想而知。從知到行之間有一段距離,幼兒知道怎麼做,但如果不加以實踐、練習和鞏固,他們是不會自動產生相應的安全行為的。按皮亞傑的觀點,兒童的行為不會自動產生,也不能由教師或父母傳授而獲得,只能是通過兒童的主動建構而內化到他們的認知結構中。 因此,要切實保障幼兒的生命安全和身心健康,提高幼兒園安全教育的有效性,在加強幼兒安全管理的同時,要加強幼兒的安全教育。安全教育不能光說不練,除了加強幼兒安全意識的教育外,重點應該放在幼兒安全行為的訓練上,促進其自動化安全行為的形成。幼兒安全行為包括兩個方面: 1、預防性安全行為,即在日常生活中表現出來的旨在保護自身生命的安全行為,如不把異物放進口鼻中,安全用電,外出遵守交通規則等; 2、安全自救行為,即在出現意外災害時能沉著應對,學會自救避險,如撥打急救電話,火災自救,地震避險等。 幼兒安全行為習慣培養的幾點策略 1、 在愉快的游戲中有意識的學習 游戲是幼兒喜歡的活動,也是幼兒學習的最佳方式,通過各種不同的游戲自然融入安 全教育的內容,在有趣、愉快的游戲中嘗試解決各種問題,不僅使幼兒從中獲得力所能及的防災、避害和逃生、自救的方法以及保護自己的經驗,也可滿足幼兒情感的需要,獲得成功和信心。因此,游戲是幼兒園安全教育的重要途徑,通過各種游戲進行安全行為的練習,能取得顯著的效果。 角色游戲 角色游戲是幼兒期最典型的游戲,幼兒通過角色扮演,創造性的反映現實生活。教師要充分挖掘角色游戲中的安全教育因素,尤其是蘊含其中的安全行為方面的表現,發揮其安全教育的作用。例如幼兒在玩「娃娃家」游戲時,老師一方面要創設自由、寬松、溫馨的游戲氛圍,讓幼兒充分享受游戲的樂趣,一方面可有意識的發展出「不給陌生人開門」、「不要吃陌生人的東西」、「不跟陌生人走」等游戲情節;組織開展「紅綠燈」游戲,讓幼兒掌握「紅燈停,綠燈行」、「行人要走在人行道上或斑馬線上」、「過馬路要看紅綠燈」等有關規則。幼兒在愉快的游戲中吸收了豐富的安全知識,更重要的是,他們通過游戲性質的角色表演,獲得了深刻的自我保護意識,得到了自我保護行為的鍛煉。 體育游戲 生活中的意外事故防不勝防。幼兒反應的敏捷性、動作的協調性及手臂、大腿肌肉的力量,影響著幼兒安全自護。可以通過「抓尾巴」、「大風和樹葉」等有趣的游戲,增強幼兒躲閃、呼喊等快速反應能力;還可以設計專門的體育游戲演習求救技能,如嘗試越過障礙物。通過這些有目的、有針對性的體育游戲,提高幼兒的行動反應力。一旦面臨相應的危險事情,經過訓練的孩子因為有行為和心理的准備,自救逃生的可能性會大大增加 情境游戲 師幼共同創設一種模擬意外或災難的特定情境,讓幼兒設想、體驗身臨其境時的正確應對方法。它具有防真性、情景性和角色性的特徵。例如創設一個「火場逃生」的場景:某處發生火災了,旁邊有水、毛巾、被子、衣服、門、窗等多種物品,幼兒當場進行保護自己的逃生演練。通過情境游戲活動,培養幼兒從小具有災難自救的意識,並能想出一定的辦法解決遇到的有關災難自救方面的問題,進一步提高幼兒戰勝災難的勇氣、信心和智慧。 2、 在一日生活中自然滲透 《綱要》指出:要「密切結合幼兒的生活進行安全、營養和保健教育,提高幼兒的自 我保護意識和能力。」結合幼兒的日常生活,讓幼兒學習一些自我保護的方法和技能,變消極躲避為積極預防,才能夠使各種意外傷害發生的可能性降低到最低。 要讓幼兒明確一日生活中各個環節和各項活動的具體要求,知道應該怎樣做,建立良好的生活秩序,避免出現幼兒的傷害事件。如;入園——不帶小刀、扣子等危險物品進園;進餐——安靜進餐、細嚼慢咽,不說笑(以免嗆著);睡眠——正確睡姿,不把雜物帶到床上玩,不含著東西睡覺;行走——行走時抬頭挺胸,手前後自然擺動,學會靠右行走,不猛跑(以免碰撞、摔倒);游戲等活動——遵守游戲規則和集體紀律;專題或滲透性的安全教育活動——知道日常生活中的安全行為;離園——有序活動,靜待家長,安全返家等等。幼兒年齡小,自覺性和自製力較差,而習慣的養成不是一兩天就能奏效的。因此,除了提出要求和教給方法外,還要經常提醒,不斷強化,逐步形成幼兒的自覺行為,從而養成良好的常規習慣。 由於意外事故的殘忍性,在教育過程中無法將事件真實再現,而只能言語描述,很難引起孩子的重視,例如告誡幼兒「不能獨自去游泳,可能會溺水」,幼兒是很難理解和重視的。因此,教師和家長在進行安全教育時要抓住契機,讓幼兒引以為戒。如針對孩子不遵守規則而發生摔傷事件,當孩子對摔傷的後果有清晰認識時,教師要不失時機地引導孩子思考: 還有哪些情況會出現事故,會對身體產生哪些危害,應該怎樣預防等等 3、 在未雨綢繆的演習中實踐 福建省某幼兒園今年3月發生火災,幼兒園教師立即組織300多名孩子有序疏散到園 內的空地上,整個過程只用了3分鍾。工作人員立即使用滅火器、水管等滅火工具積極組織自救,10分鍾後大火被消防大隊成功撲滅。這次火災能得到有效控制,沒有造成人員傷亡,就是該園定期組織消防演練的成效。開展常態化的模擬演習活動,如防地震、防火災、防颱風等。雖然有些自然災害如地震等是人力所無法控制的,但發生地震或大火,出現雷雨或台風天氣時,如何把傷害減至最輕程度呢?通過組織模擬演習活動,教育幼兒在突發情況下如何保護自己,逃生時避免混亂和人踩人等。如模擬演習活動:地震時聽到警報聲,告訴幼兒聽從老師的指揮,有序的下樓,逃生時不扭頭向後看,要快速跑到平坦的廣場,遠離高樓等建築物,針對惡性傷害的「恐怖事件」,幼兒園也要組織相應的演練。模擬演習活動能使孩子掌握在突發情況下有序逃生的方法,當災難發生時,能冷靜、正確的保護自己。經過多次的模擬演練,幼兒自救的意識增強了,自救動作更迅速 進行安全模擬演習前要充分做好准備,比如幼兒園事先制定切實可行的應急自救或疏散演習預案,各班教室要根據幼兒的認知水平,向幼兒講清為什麼要進行演習即演習的
❷ 幼兒園安全課
幼兒園安全課,可以教小朋友們一些安全常識問題,也可以請當地的安全消防部門和公安部門,來幼兒園給孩子做一些簡單的演講和培訓。
❸ 幼兒園安全教育
對幼兒進行安全教育,必須根據幼兒的身心發展水平和特點來進行。在教育方法上,老師和家長師可採取示範與講解相結合,以及游戲的方式,從正面引導和隨時進行教育,讓孩子能夠安全度過童年.對孩子進行的安全教育,青青藤教育建議大致包括以下幾個方面:
1、交通安全教育。
據有關部門統計,全國交通事故平均每50秒發生一起,平均每2分40秒就會有一個喪生於車禍。更讓人痛心的是,因交通事故死亡的少年兒童佔全年交通事故死亡的10%,且有呈逐年上升的趨勢。因此,對孩子進行交通安全教育不容忽視。交通安全教育主要包括以下幾個方面:①了解基本的交通規則,如「紅燈停、綠燈行」,行人走人行道,上街走路靠右行,不要馬路上踢球、玩滑板車、奔跑、做游戲,不橫穿馬路,不在馬路上停留和玩耍等。②認識交通標記,如紅綠燈、人行橫道線等,並且知道這些交通標記的意義和作用。③教育孩子從小要有交通安全意識,養成遵守交通規則的良好習慣。
2、消防安全教育。
對孩子進行消防安全教育,主要包括:①要讓孩子懂理玩火的危險性。②讓孩子掌握簡單的自救技能。如教育孩子一旦發生火災要馬上逃離火災現場,並及時告訴附近的成人。當發生火災,自己被煙霧包圍時,要用防煙口罩或干、濕毛巾捂住口鼻,並立即趴在地上,在煙霧下面匍匐前進。③帶孩子參觀消防隊,看消防隊員的演習,請消防隊員介紹火災的形成原因、消防車的作用、滅火器的使用方法及使用時應注意的事項等。另外,可以進行火災疏散演習,事先確定各班安全疏散的路線,讓孩子熟悉幼兒園的各個通道,以便在發生火災時,能在老師的指揮下統一行動,安全疏散,迅速離開火災現場。
3、食品衛生安全教育。
孩子愛吃零食,也喜歡將各種東西放入口中,因而容易引發食物中毒。幼兒園除了要把好食品采購、儲藏、烹飪等方面的衛生關外,還必須教育孩子不吃腐爛的、有異味的食物。孩子在幼兒園誤食有毒有害物質的情況更是多種多樣,如園內投放的各種花花綠綠的毒鼠葯,因教職工工作失誤而誤放在飲料瓶中的消毒葯水等等,都可能被孩子誤食。因此,在平時要教育孩子不隨便撿食和飲用不明物質。另外,目前孩子服用的葯大多外觀漂亮,口感好,深受孩子「喜歡」,有的孩子甚至把葯品當零食吃,因此,要教育孩子不能隨便吃葯,一旦要服葯,一定要按醫生的吩咐在成人的指導下服用。飲食安全教育的另一方面是飲食習慣的培養。如教育孩子在進食熱湯或喝開水進必須先吹一吹,以免燙傷;吃魚時,要把魚刺挑干凈,以免魚刺卡在喉嚨里;進食時不嘻笑打鬧,以免食物進入氣管等等。
4、防觸電,防溺水教育。
觸電是日常生活中比較常見的意外傷害,少年兒童因觸電而死亡人數占兒童意外死亡總人數人10.6%。對孩子進行防觸電教育,首先要告訴孩子,電器、電源的構造,什麼地方能動,什麼地方不能動,家人不在時不要動電器、電線,更不能隨便玩電器。同時不拉電線,不用剪刀剪電線,不用小刀刻劃電線,不將鐵絲等插到電源插座里等等。其次,要告訴孩子,一旦發生觸電事故,不能用手去拉觸電的孩子,而應及時切斷電源,或者用乾燥的竹竿等不導電的東西挑開電線。溺水在少年兒童意外死亡中所佔比例最大的。對孩子進行防溺水教育,一是要告訴孩子不能私自到河邊玩耍;二是不能將臉悶入水中;三是不能私自到河裡游泳;四是當同伴失足落水時,要及時就近叫成人來搶救。
5、幼兒園玩具安全教育。
游戲是孩子的天性,玩具是孩子的最愛。孩子在幼兒園的一日生活與活動中,幾乎有一半時間是在和玩具打交道。因此,對孩子進行玩具安全教育十分重要。孩子玩不同的玩具,應有不同的安全要求。如玩大型玩具滑梯時,要教育孩子不擁擠,前面的孩子還沒滑到底及離開時,後面的孩子不能往下滑;孩子不能拿玩具和同伴打鬧,更不能抓、咬、打同伴;不能從太高的地方往下跳更不能從運動的玩具上往下跳,在運動或游戲時應聽老師的安排,遵守紀律,有序活動,避免互相追打、亂跑碰撞;玩鞦韆架時,要注意坐穩,雙手拉緊兩邊的鞦韆繩;玩蹺蹺板時,除了要坐穩,還要雙手抓緊扶手;等等;玩中型玩具游戲棍時,不得用棍去打其他孩子的身體,特別是頭部;玩小型玩具玻璃球時,不能將它放入口、耳、鼻中,以免造成傷害等等。
6、幼兒生活安全教育。
這一類的安全教育,必須家園配合同步進行。為了孩子的安全,成人要教育孩子不隨身攜帶銳利的器具,如小剪刀等。在運動和游戲時要有秩序,不擁擠推撞;在沒有成人看護時,不能從高處往下跳或從低處往上蹦。要告訴幼兒不爬樹、爬牆、爬窗檯。不從樓梯扶手往下滑。推門時要推門框,不推玻璃,手不能放在門縫里。乘車時不在車上來回走動,手和頭不伸出窗外。上下樓梯要靠右邊走,不推擠;不輕信陌生人的話,未經允許未經允許不跟陌生人走,更不要讓陌生人碰自己的身體,告訴孩子,只有家長、醫生、護士才能觸摸他(她)的身體,如果陌生人要這么做,一定要盡快逃開。在家中,要告訴幼兒,當他獨自在家,有陌生人叫門時,不隨便開門;不隨意開啟家中電器,特別是電熨斗、電取暖器等;不玩弄電線與插座;幼兒在家不自己動手反鎖門,不玩煤氣、爐火、火機、開水壺、飲水機、葯品等危險物品;不獨自玩煙花爆竹;不逗弄蛇、蜈蚣、蠍子、黃蜂、毛毛蟲、狗等動物;到野外旅行或散步時不得隨便採摘花果、抓捕昆蟲,更不應該放入口內,以防意外;到公共場所參加游覽,外出散步或戶外活動時,教育幼兒要遠離變壓器、建築工地等危險的地方,打雷閃電時不站在大樹底下;幼兒知道自己的姓名、園名、家長姓名、單位、家庭住址、電話,會表達清楚,緊急情況知道如何保護自己。
7、自然災害自救教育。
這一類的安全教育要求學校應該反復練習,家長反復重申。最近兩年的自然災害呈上升趨勢,中國是世界上自然災害最多的國家,地震、洪水、泥石流、台風、海嘯、雷電、濃霧、冰雹都時有發生,那麼孩子應該從小要有這些自救意識。震時就近躲避,震後迅速撤離到安全地方,是應急避震較好的辦法。避震應選擇室內結實、能掩護身體的物體下(旁)、易於形成三角空間的地方,開間小、有支撐的地方,室處開闊、安全的地方。洪水到來時,要就近迅速向山坡、高地、樓房、避洪台等地轉移,或者立即爬上屋頂、樓房高層、大樹、高牆等高的地方暫避。在雷雨天,人應盡量留在室內,不要外出,關閉門窗,防止球行閃電穿堂入室,盡量不要靠近門窗、爐子、暖氣爐等金屬的部位,也不要赤腳站在泥地或水泥地上,腳下最好墊有不導電的物品坐在木椅子上,在外不要在孤立的大樹、高塔、電線桿下避雨。冰雹來時盡量不要外出,不得已要出門時,應注意保護頭、面部。
最後補充一點,孩子要知道報警電話110,火警電話119,急救電話120等。
孩子的安全教育形式多種多樣,但不管採取哪種形式,都必須將安全教育滲透在孩子一日生活的各個環節,要幼兒園和家長共同配合,只有這樣,才能真正讓孩子樹立起安全意識,達到安全教育的目的。不要強制簡單的說不讓孩子怎樣,應該告訴孩子利害關系和後果,告訴孩子如果那樣做會有什麼後果,家長有多擔心而不是生氣。
❹ 幼兒園的安全有哪些課程
不清楚
因為並不在幼兒園教學
但是我搜了網路
會有些課程的教案
一.幼兒園安全現狀
二.提高幼兒自我保護能力
三.選擇合適的幼兒園安全教育內容
四.如何對幼兒進行安全教育
你可以去搜索看一下
有一些其他人的ppt之類可以借鑒一下吧
❺ 幼兒園安全教育教案
幼兒園安全教育談 《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明確指出:「幼兒園必須把保護幼兒的生命和促進幼兒的健康放在工作的首位。」也就是說,兒童的安全是一切發展的保障,只有在兒童生命健全的基礎上才能保證其身心健康發展。時下,正縫幼兒園貫徹《綱要》的時候,我們應該充分領會《綱要》精神,真正認識到安全教育的重要性,在平時...教育教學中開展豐富多彩的適合本園實際的安全教育活動,促進每個幼兒富有個性。但幼兒園的安全教育內容十分廣泛,涉及的內容方方面面,有「交通安全」、「飲食安全」、「用葯安全」、「玩具安全」、「用電安全」、「用火安全」、「著裝安全」、「保健自助」等等。如何把這些簡單的安全防護知識教給幼兒,增強幼兒的安全防護意識,學習保護自己的技能和方法,以便處理生活中可能出現的一些緊急情況。可以採取如下的方法: 一、環境教育法——通過淺顯易懂的環境創設讓幼兒感受安全教育的知識。 環境創設是幼兒園最直觀的教育方法,通過有趣的圖片、漫畫、標志符號、照片等布置安全宣傳欄或牆飾,讓幼兒在環境的潛移默化中熏陶、感受安全教育。如,「過街要走人行道」、「知道紅綠燈和交通標志」、「不能玩火,不能玩電」、「不從高處往下跳,不爬窗戶」、「不跟陌生人走,陌生人敲門我不開」、「遇到火警、生病和壞人應該打什麼電話」,「上下樓梯要靠旁邊走」等,定期更換。還可以利用大量的廢物和玩具、資料,創設「警察崗亭,公共汽車,救護中心,消防大隊」等區角,讓幼兒在角色游戲中模擬扮演,從中感悟到交通安全規則、火災或生急病的報警電話和搶救方法。 二、活動體驗法:——通過開展豐富多彩的主題活動讓幼兒體驗安全防護技能。 活動是幼兒教育的主渠道,通過活動 讓幼兒親身經歷整個過程,增加體驗,增強安全意識,提高自我保護能力。如,開展「注意飲食衛生」主題活動,通過討論「路邊的小吃能吃嗎?」 「三無食品能吃嗎?」告訴幼兒不吃路邊的小吃,不吃「三無食品」,使幼兒懂得要吃清潔的食物,飯前便後要洗手等衛生習慣知識,讓幼兒初步感知飲食衛生的重要性,增強自我保護意識;再如,開展「發生火災怎麼辦?」的主題活動,通過觀看錄像、圖片,使幼兒初步感知火對人們的幫助和害處,通過模擬逃生的游戲,使幼兒了解安全自救逃生的常識,學習保護自己。還可以開展「保護自己辦法多」、「小小安全員」等類似主題活動,增強幼兒自我保護能力,讓幼兒親身體驗安全自救的方法和技能,增強安全防護意識。 三、趣味游戲法——通過生動有趣的游戲活動向幼兒訓練安全自救的技巧。 游戲是幼兒最感興趣的活動,也是最有效的教育方式,我們充分利用游戲活動,讓幼兒在輕松、愉快的氣氛中,進行自救技能訓練。如,針對幼兒對「警察叔叔」的崇拜心理,開展角色游戲《交通警》,讓幼兒扮演他們所崇拜的「警察叔叔」,使之懂得橫穿馬路要走斑馬線,走失時要找警察叔叔或和善的人幫助,學會較熟練地說出父母的姓名、家庭住址、電話號碼或用電話求救。又如,在情景表演游戲《你知道怎麼辦嗎?》中創設一些情景:「你一個人在家,有個陌生人敲門怎麼辦?」、「夏天很熱,容易中暑,你知道怎麼辦嗎?」、「發現廚房有煤氣的味道怎麼辦?」、「如果你的手劃破了怎麼辦?」``````引導幼兒設想出各種各樣自救自護的方法並進行演習。同時組織幼兒討論哪種方法更好,讓幼兒懂得採用最有效的自我保護措施,培養 幼兒臨危不懼、機智勇敢的品質,提高幼兒自我保護的能力。 四、日常滲透法——通過一日生活常規中各個環節滲透安全教育的方法。 幼兒一日生活的各個環節都是安全教育的好時機,如,晨檢、午餐、散步、盥洗、戶外活動、自由活動等。幼兒教師、保育員、保健員、廚師等都應成為安全教育員,時時抓住機會對幼兒進行安全教育。如,晨檢:保健員要注意檢查幼兒口袋是否帶尖銳的器具或小珠子之類的東西入園,以防自由活動或午睡時戳傷或異物塞進耳、鼻、口等;再如午餐:保育員要注意提醒幼兒餐前要洗手,以防病從口入;吃飯時不說話、玩耍,以防噎著、燙傷。而戶外活動時:教師在組織幼兒出活動室前要告訴幼兒整理好衣冠、鞋帶,上下樓梯要靠右走;活動時要注意控制活動量不狂奔亂跑,不因活動量失控而摔傷、跌傷;告訴幼兒玩大型玩具時不越規、不擁擠、不倒滑滑梯、不猛搖搖籃等,以免發生不測;而自由活動時:教師要時時關注幼兒,玩玩具時不相互甩、拋、扔,不攀爬欄桿、窗戶,以發生不必要的安全事故。 五、隨機教育法——在日常生活中隨時抓住偶發事件進行隨機教育,及時抓住幼兒生活活動中瞬間的偶發事件進行隨機安全教育,也不失為安全教育的好方法。如: 幼兒對教室里的錄音機很好奇,自由活動時有一個幼兒玩弄錄音機的開關、電線。我抓住這一事件,結合常識活動,進行一些通電小實驗,使幼兒了解電、電器的危險性,教育幼兒不要亂摸亂掀電源開關、插座、電線、電器等,讓幼兒知道哪些東西有危險,會傷害身體,不能亂摸,使幼兒懂得既要玩得自由開心,又要注意安全。再如,喝開水時發現有一幼兒把杯子里的熱開水拿去水龍頭下沖冷水喝,及時的結合保健自助常識活動「喝生水會生病。」告訴幼兒喝生水的危害性。時時處處提醒關注幼兒安全,保護幼兒生命。 六、家園互動法——家園密切配合進一步深化幼兒的自我保護教育。對幼兒的安全教育單靠幼兒園的教育是遠遠不夠的,需要家園合力,家長應密切配合幼兒園,強化幼兒的自我保護意識,培養幼兒的良好生活習慣,深化自我保護教育,家長平時應讓幼兒做些力所能及的事情,培養幼兒的自理能力,使幼兒學會照顧自己的基本生活,如鞋帶鬆了會自己系好,天氣冷了會自己加衣服等。家長應加強幼兒生活習慣的訓練,如吃飯不嬉笑、打鬧,避免異物進入氣管,並有意識的讓幼兒獨立的處理一些問題、困難,使之掌握適應自身生理或心理變化、周圍環境變化的應變能力,做到遇事不慌,從容應付。
❻ 幼兒園安全教育的內容主要包括哪些方面
交通安全教育、消防安和食品衛生及幼生活安全教育、防觸電,防溺水教育、幼兒園玩具安全教育等
❼ 幼兒園安全課教案
中班安全教案
活動內容:危險的地方我不去
活動目標:
1. 通過游戲,了解家中的危險有哪些
2. 形成在家中的自我保護意識
活動重點:通過游戲,了解家中的危險有哪些
活動難點: 形成在家中的自我保護意識
活動准備:
知識經驗:在家中和家長一起了解了危險的東西
物質方面:視頻儀、圖片
活動過程:
一、教師提問:
1.「教師提問:小朋友知道我們在家中有的是請可以做,有些事情我們千萬不能做,不然就會發生危險,誰能告訴我們你知道的家中存在的危險有哪些」
2.幼兒討論家中危險的地方。教師引導幼兒說出廚房、客廳、陽台危險地地方。
二、教師通過觀看圖片 ,讓幼兒理解什麼是家長危險的事情。
1.廚房的刀子
2.客廳的電源
3.陽台太高了
4.家裡還有哪些地方是危險的呢?
三、教師以問答游戲的形式讓幼兒理解危險的事情不能做。
1.教師和小朋友玩一個游戲,名字是《問大歌》,老師提問說前半句:廚房的危險在哪裡?你們回答廚房的危險。
2.教師和配班老師做示範。
3教師和幼兒一起回答。理解危險地地方不能去,要學會保護自己。
4.那麼我們自己在家的時候怎樣保護自己呢?
(1)不能自己去陽台
(2)不能隨意去弄插座電源
(3)廚房的東西在爸爸媽媽的安排下可以動,幫助媽媽做事情。
四、教師小結,幼兒通過看圖片,及幼兒間的合作與商討 形象的幫助幼兒記住家中的危險有哪些,知道怎樣避免家中的危險。
❽ 幼兒園有沒有專門開展的安全教育課程
幼兒期是人一生中發展最迅速、最基礎的時期,讓幼兒有一個幸福、快樂、健康、安全的人生是所有家長和老師們的美好願望。幼兒期的健康發展是孩子今後發展的根本基礎,但由於幼兒年齡小,生活經驗貧乏,自我保護能力有限,缺乏防範的基本意識,自我保護意識弱,因此幼兒期是人一生中最容易出現事故和危險的時期。經過調查發現...,幼兒期發生意外事故的機率是成年人的3倍。事故的主要種類有:溺水;因推擠而引起骨折、擦傷;吞食異物或將異物塞入鼻孔;被尖東西刺傷;還有燙傷;走失;誤食其他物體等等。而幼兒期出現事故的傷害有時會導致人一生命運的改變;例如:骨折扼殺運動天分;臉部的疤痕導致一生的自卑;吞食異物造成器官損傷等等。因此在幼兒期實施安全教育是十分必要的,它將為幼兒期終身的幸福、健康奠定良好的基礎。一、以《綱要》精神為指導思想安全教育的最終目的就是讓幼兒懂得自我保護和形成安全意識,因此要改變以往重知識傳授、輕能力發展的弊病,著重確立以發展幼兒的自我保護意識和能力,形成良好的行為習慣為基本目標,為幼兒一生的發展奠定良好的基礎。通過「日常生活活動」、「參觀活動」、「故事表演」、「情境談話」、「勞動活動」等形式多樣的具體活動,變教師被動的保育為幼兒主動的防護,使幼兒逐步樹立預防和安全意識。根據幼兒的年齡特點和實際的認知水平,結合具體活動開展安全教育專題活動,讓幼兒獲得有關維護自身安全和促進健康的基本知識。讓幼兒自覺地、積極地注意自己的行為方式,改變不良行為,建立和形成有益於身體健康的良好行為習慣。二、根據季節和幼兒的年齡特點選擇適宜的教育內容根據幼兒的年齡特點和各個季節的不同特點,在不同季節里安排不同的學習、活動內容,不僅可以利用季節特徵進行教育,還有利於幼兒理解並及時運用。1、春季:春季的季節變化明顯,天氣潮濕,傳染病多,可以進行預防傳染病和健康檢查等方面的教育活動。例如在日常生活活動中可以開展「 健康檢查好處多」、「生病以後」等活動。讓幼兒了解疾病對人的危害,願意接受健康檢查;懂得身體難受時要及時告訴大人,並且要積極配合治療。還可以結合參觀活動「找春天」、「過馬路」等活動,懂得春季外出必須注意的自我保護事項。2、夏季:夏季的季節炎熱,氣溫較高、蚊蟲多,因此可以開展防暑降溫、防蚊蟲叮咬的教育,還可以結合進行游泳以及戲水的安全教育;夏天冷飲多,要讓幼兒講究飲食衛生,培養良好的行為習慣;在日常生活活動中可以安排「要吃干凈的瓜果」、「預防中暑」、「暴食冷飲害處多」等活動。3、秋季:秋季的氣候比較乾燥,可以開展防火教育,認識防火標志,知道用火安全知識。通過日常生活活動「多喝水身體好」、「不玩火」等活動,讓幼兒知道多飲水有利於身體健康培養良好的飲水習慣;知道不能隨便玩火,認識防火標志,知道用火安全知識。4、冬季:冬季的氣溫低,可以開展防寒防凍和保護身體等方面的教育內容,以及加強身體鍛煉等方面的內容。例如「小梅愛鍛煉」、「北風爺爺你吹吧」等活動內容就十分有益。三、開展基本的安全知識教育選擇與幼兒日常生活密切相關的專題內容,以及周圍環境中易發生的與安全有關事件,如不把東西放入口中,鼻腔和耳內,不拿尖的東西奔跑玩耍,不觸摸電線和電源插頭不玩火,不在池塘邊,江河邊、馬路邊玩耍等,做到教育內容與幼兒的身心發育和幼兒的理解和接受能力相適應。1、簡單的自我保護技能的訓練: ①正確使用一些帶有危險性的物品(如剪刀、鉛筆);還可以通過 「種植蔥蒜」活動,學習使用簡單工具的安全知識;在「洗曬玩具」的勞動活動中,通過清洗玩具,初步掌握洗、擦的勞動技能和應該注意的安全問題。 ②簡單的自救技能,如鼻出血、燙傷、著火、走失時如何自救,例如故事《橡皮膏朋朋》就可以讓幼兒懂得一些自我保護的方法;「不和陌生人走」、「和爸爸媽媽走失了怎麼辦?」、「當心壞人」等活動內容,可以讓幼兒學習安全自救的方法,知道怎樣保護自己,使自己安全。 ③認識部分安全標識並學會使用,有毒的;危險的;不能觸摸的等等,讓幼兒了解並能應用,以免發生誤食、誤闖的事件,增強幼兒的安全意識。 ④通過「家用電器真正好」、「做媽媽的小幫手」等活動,讓幼兒了解了解廚房設備的安全知識,以及幾種常見的家用電器的用途,學習使用家用電器的基本方法,認識電的標識,讓幼兒懂得使用電器要注意安全,不能隨便擺弄家用電器,通過認識電器的各種標識,注意使用的安全常識。2、結合交通安全教育月,對幼兒進行一些交通安全知識的教育,認識部分交通標志,了解交通安全規則,知道乘車的安全知識。可以通過觀察活動「馬路上的車」讓幼兒初步懂得簡單的交通規則,了解行人應遵守的交通規則,注意交通安全;在日常生活活動中開展「乘車」游戲,以游戲的形式讓幼兒懂得乘車的常識,注意乘車的安全,懂得保護自己的身體,不隨便將手、腳、頭伸出車窗外;結合情境談話「過馬路」,讓幼兒懂得一些公共場所的行為規則,認識交通標志,懂得要遵守交通規則,遵守公共秩序。四、採用豐富、多樣的教育方法和手段進行安全教育。幼兒園的教育是包含在幼兒的一日生活、學習和游戲的活動中,因此在開展安全教育的過程中,將安全教育內容滲透在其他的教育形式中,充分發揮各種教育手段的交互作用,會起到更好的教育效果。1、結合各領域的教育教學活動,把安全問題滲透其中。幼兒園的各個領域的活動內容都蘊涵一些安全教育的契機,教師只要做個有心人,就會尋找到許多結合安全教育的切入點。例如:在語言活動中將一些健康知識貫穿在故事和兒歌中,讓幼兒在學習故事和兒歌的同時也受到安全知識的教育。如:故事「橡皮膏朋朋」就可以讓幼兒知道在活動中要注意保護自己;在音樂活動中每讓孩子知道唱歌要注意保護嗓子;在體育活動中,除了發展幼兒的基本能力,可以結合進行運動安全知識和防護知識的學習;結合區角活動,讓幼兒在活動中對知識進行復習和行為的鞏固。如「危險的東西不能碰」等安全標志就可以製作成認知卡,讓幼兒在區角活動中進行鞏固認識,加以理解;結合創造性游戲,讓幼兒在游戲中進一步了解一些公共場所的行為規則,鞏固已有的安全知識。例如:交通安全問題就可以結合角色游戲「公共汽車」來進行。2、在幼兒一日生活活動各環節中有機滲透安全教育。在幼兒日常生活中,教師只要用心尋找和善於把握機會,安全教育便可以隨機、靈活的開展,又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例如:結合餐點等生活環節,提醒幼兒吃東西時不說笑,以防止食物進入氣管,導致窒息的用餐的安全教育,還可以對幼兒進行膳食營養教育和良好的飲食習慣的培養;在洗手或入廁的時候,告訴幼兒不推擠、注意安全,防止摔倒的安全常識;在發現問題時也可以隨機組織討論,馬上進行教育。3、家園配合提高安全教育的效果。幼兒更多的時間是和家庭成員生活在一起的,有的家庭對幼兒的安全沒有足夠重視,家長對孩子的好奇心和冒險心理未加防範,非常容易導致意外的發生。例如:家中物品隨便擺放,讓幼兒能夠觸摸到並隨便拿去玩耍;如把打火機放在茶幾上,非常容易讓孩子拿去玩,引起家庭火災。有的家裡葯品、殺蟲劑等物品隨意放,幼兒經常發生誤飲、誤食的現象。家庭中也存在著許多不安全的隱患。例如:電插頭、電器、葯品、廚房裡的刀具、爐具等等。因此在家庭中開展安全教育是十分必要的,結合家長的配合共同提高安全教育的效果。可以通過環境創設,布置教育專欄對家長進行幼兒安全教育指導,發動家長參與幼兒園的安全教育,讓家園教育
❾ 幼兒園安全教育有哪些 幼兒安全教育知識內容
幼兒園安全教育的內容主要包括:
1、交通安全教育:學習認識交通標識,並熟悉相關標識,教育小朋友們要嚴格遵守交通規則。
2、消防安全教育:學會打求救電話,例如遇到火災的時候撥打119火警電話、110匪警電話、120醫療急救電話。
3、食品衛生安全:有的小孩有什麼都往嘴裡放的習慣,要教育孩子養成不隨便將東西放在口中的習慣,不撿地上東西吃,不亂吃葯。
4、防觸電、防溺水:讓幼兒知道玩火、玩電、玩水的危害性,學習觸電、起火、落水時自救的簡單技能。
5、幼兒園活動安全:遵守運動和游戲規則,遵循安全規則,不做危險動作,不相互推拉等。
(9)幼兒園安全課程擴展閱讀
幼兒園安全教育存在兩個主要問題
1、重保護,輕教育
家長和教師偏重對兒童採取全方位的保護,認為少活動就可減少危險事故的發生。有的園甚至減少幼兒戶外活動的時間,剝奪了孩子通過實踐鍛煉提高自我保護能力的機會。雖然教師和家長在竭盡全力地呵護幼兒,已盡量減少事故的發生,但我們應該清楚的認識到:成人對孩子的保護畢竟是有限的,因此在關注和保護孩子的同時,更重要的應該是教給他們必要的安全知識,增強孩子的自我保護意識和能力。
2、重安全知識的灌輸,輕安全行為的訓練
日常進行安全教育時大部分是保教人員對幼兒進行『該做什麼,不該做什麼』的教育,忽視逃生教育和避難技巧訓練。這種教育方式屬於灌輸式的被動教育,幼兒常常是『左耳進,右耳出』,其效果可想而知。從知到行之間有一段距離,幼兒知道怎麼做,但如果不加以實踐、練習和鞏固,他們是不會自動產生相應的安全行為的。按皮亞傑的觀點,兒童的行為不會自動產生,也不能由教師或父母傳授而獲得,只能是通過兒童的主動建構而內化到他們的認知結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