雙新課程指
⑴ 新課程學習與測評的生物單元雙測答案
真不好找啊,有很多都是重復的
我個人認為學習生物這種題都有類似之處,任何一種資料只要利用好就會有所收獲,這一點很重要。以下僅供學習使用。
綠色植物的一生 之一
基礎知識點:
§5.1植物種子的萌發
1、種子的結構:包括種皮(保護)和胚兩部分。胚是新植物的幼體,由子葉、胚芽、胚軸和胚根組成。菜豆種子的子葉貯藏營養物質,小麥等的種子則在胚乳貯藏營養物質。
2、種子萌發需要的必要條件:具有完整的、有生命力的胚。
3、種子萌發需要的外界條件:足夠的水、充足的空氣和適宜的溫度。(探究實驗)
4、種子的發育:胚根→根,胚芽→莖和葉,胚軸→連接根和莖的部分
§5.2植物根的生長
1、植物體的根具有固著、支持、吸收、貯藏等功能。
2、從根的尖端到生有根毛的一段叫做根尖。從尖端向上依次是根冠、分生區、伸長區和成熟區四部分。
根冠:細胞體積大,形狀不規則,排列不整齊。具有保護作用。
分生區:細胞體積小,近似正方形,排列緊密。能分裂產生新細胞,是根生長的關鍵部位。
伸長區:細胞體積較大,呈長方形。細胞能夠迅速伸長。
成熟區:細胞體積較大,表皮細胞向外突起,形成根毛。是根吸收水和無機鹽的主要部位。
3、根的生長:主要是分生區細胞分裂和伸長區細胞伸長的結果。根的生長具有向地生長、向水生長、向肥生長的特性。
4、不同植物、同一植物的不同發育時期需水量不同。
5、在土壤溶液濃度小於根細胞細胞液濃度時,根細胞吸水;當土壤溶液濃度大於細胞液濃度時,根細胞失水。給植物一次施肥過多會出現「燒苗」現象,就是土壤溶液濃度大於根細胞細胞液的原因。
6、植物需要量比較大的無機鹽是氮 、磷、鉀。其中氮肥能促進細胞的分裂和生長,使枝葉長得繁茂;磷肥能促進幼苗的生長發育、花的開放、果實和種子的成熟;鉀肥能促進糖類(澱粉)的形成和運輸,使莖稈健壯。
訓練平台:
1、在下列結構中,新植物的幼體是( )
A胚 B子葉 C胚芽 D胚根
2、我們吃的豆油主要來自大豆種子的( )
A胚軸 B子葉 C胚芽 D胚根
3、種子萌發時最先突破種皮的是( )
A胚芽 B胚軸 C胚根 D子葉
4、我國北方早春播種以後,往往用塑料薄膜覆蓋地面。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A盡量少讓陽光照射,以免影響種子萌發
B保證種子萌發所需要的充足空氣
C保證種子萌發所需要的充足水分
D保證種子萌發所需要的適宜溫度
5、根尖成熟區最明顯的特點是( )
A細胞最小 B細胞呈正方形 C生有大量根毛 D細胞體積最大,排列不整齊
6、根吸收水分和無機鹽的主要部位是( )
A分生區 B伸長區 C成熟區 D根冠
7、根尖的結構中,根冠和分生區分別屬於( )
A保護、基本組織 B分生、輸導組織 C保護、分生組織 D基本、分生組織
8、下列會導致細胞吸水的情況是( )
A泡在濃鹽水裡的蘿卜條 B青蘋果里加入食鹽
C軟縮的蘿卜泡在清水裡 D糖拌番茄
9、鹽鹼地里的莊稼長不好的原因是( )
A土壤里水分太多 B土壤里水分太少
C土壤溶液濃度太大 D土壤里濕度太低
10、小麥生長過程中,為防止後期出現倒伏,應多施( )
A氮肥 B鉀肥 C磷肥 D含鋅的無機鹽
11、種子萌發所必需的內部條件是 ,外界條件是 、 和 。
12、用肉眼觀察幼根,在根尖上看到的「白色絨毛」就是 。用放大鏡觀察幼根,根尖頂端略帶黃色的帽狀結構就是 。
13、右圖是
大豆種子的
解剖結構和
幼苗,請據
圖回答:
(1)寫出下列結構的名稱:
[1] [2] [3] [4]
(2)在各部分結構中,起到保護作用的是[ ] ,能夠貯藏營養物質的是[ ] 。
(3)大豆幼苗中的a—c分別是由大豆種子的哪部分發育而成的,請寫出對應序號:
a------( ) b-------( ) c------( )
13、下圖是某同學設計的探究種子萌發需要的外界條件對照實驗(溫度為25℃)。a層種子暴露在空中;b層種子與水面接觸;c層種子沉沒在水中。請回答下列問題:
(1)本實驗共有 組對照實驗, 層種子作為對照。
(2)該同學探究的外界條件是 和 。
(3)你能幫助這位同學完成另一外界條件的實驗設計嗎?請用語言描述出來。
綠色植物的一生 之二
基礎知識點:
§5.4植物莖的輸導功能
1、芽:是未展開的枝或花,將來發育成枝和葉的芽是枝芽,將來發育成花的芽稱為花芽。枝芽由幼葉、芽軸和芽原基等部分構成,在適宜的條件,枝芽中的幼葉發育成 ,芽原基發育成 ,芽軸逐漸伸長,枝芽就發育成 。
2、木本植物莖從外到內結構依次是:
:在最外層,其外側主要起 作用,內側是 ,含有起輸導作用的 。
: 具有 能力,向外形成 ,向內形成 ,使莖逐年加粗。草本莖沒有形成層,不能逐年加粗。
:有很強的 能力,使莖 ;還有起輸導作用的 。
:位於中央,具有 的功能。
3、莖的輸導功能:木質部的 能夠輸導水分和無機鹽(實驗中該部分 );韌皮部的 能夠輸導有機物。此外,莖還有支持、貯藏和生殖等功能。
§5.5植物的開花和結果
1、開花是指花瓣等展開來的現象。不同植物開花現象有差異。
2、花的基本結構包括:
______:包括花葯和花絲兩部分。花葯里能產生花粉。 是主要部分
______:包括柱頭、花柱和子房,子房由子房壁和胚珠構成。
______:起保護、吸引昆蟲的作用。
______:起保護作用。
3、花的發育:授粉後胚珠發育成 ,子房壁發育成 ,子房發育成 。
4、綠色開花植物經過開花、傳粉和受精,結出果實和種子。果實主要由 和
______組成。謎語「麻屋子,紅帳子,裡面住個白胖子」中,麻屋子是指 ,紅帳子是指 ,白胖子是指 。其中食用部分屬於 ,由 發育而來。
訓練平台:
1、有些植物的莖折斷時會從斷面上滲出白色的汁液,該汁液是從( )流出的。
A篩管 B導管 C髓 D形成層
2、下列屬於種子的是( )
A葡萄 B黃瓜 C杏仁 D玉米粒
3、玉米和小麥的莖不能逐年加粗的原因是莖里沒有( )
A韌皮部 B木質部 C形成層 D髓
4、在小樹上拴鐵絲,時間長了會形成節瘤,這主要是由於損傷了樹乾的( )
A韌皮部 B形成層 C木質部 D髓
5、人們通常食用桃子的( ),它是由( )發育成的。
A種子 胚珠 B種皮 珠被 C果實 子房 D果皮 子房壁
6、我們食用的馬鈴薯、蘿卜、紅薯和花生都生長在地下,其中( )是果實。
A馬鈴薯 B蘿卜 C紅薯 D花生
7、一個豆莢中種子的數量決定於( )
A一朵花中雌蕊的數目 B雌蕊中子房的數目
C子房中胚珠的數目 D胚珠中卵細胞的數目
8、黃瓜藤上所開的花,有的不能結果,其原因是( )
A有的花沒有授粉 B有的花發育不良
C有的花是雄花 D沒有人工授粉
9、成語「藕斷絲連」中的絲是指( )
A導管 B篩管 C木纖維 D韌皮纖維
10、如果一朵桃花被害蟲吃掉了一部分而不能結出果實,被害蟲吃掉的是( )
A花冠 B花被 C雄蕊 D雌蕊
11、右圖是木本雙子葉植物莖的橫切面,請回答:
(1)寫出結構名稱: [1] [2]
[3] [4]
(2)[1]的內側部分是 ,它和[2]、[3]共同構成了維管束,雙子葉木本莖排列呈桶狀。
(3)人們用的木材主要是利用圖中的[ ],它有很強的 能力,裡面有起輸導作用的 。
(4)圖中的植物至少已經生長了 年了。
(5)圖中貯藏營養物質的結構是[4] 。葉製造的有機物是通過[ ] 內的 輸導到根部的。
12、蚜蟲以刺吸植物製造的有機物作為它的食物。為了獲得食物,插入莖的 ,原因是
13、右圖是花的結構圖,請看圖回答:
(1)寫出結構名稱:[1]
[2] [3] [8]
[9]
(2)一朵花的主要結構是[ ] 和[ ] 兩部分。前者包括[ ]、[ ]、[ ]三部分,後者包括[ ]、[ ]兩部分。
(3)花開放前對花有保護作用的是[ ]、[ ],在開花傳粉以後,由[3]發育成 ,[12]發育成 ,其餘大部分結構都凋落了。
14、一棵千年老槐樹已經空心,可依然枝繁葉茂,請根據莖的知識分析回答:
(1)古槐樹空心是指 和 沒有了。
(2)古槐依然活著,是因為 完好,有機物的運輸通道沒斷;而莖中還保存著一部分 ,內有導管,可運輸水和無機鹽。
(3)若將樹皮剝去一圈,該古槐會 ,原因是破壞了 ,所以保護樹木最主要的是保護 。
⑵ 如何確定教學的重點和難點
因此,確定教學重難點首先要吃透新課標.只有明確了這節課的完整知識體系框架和教學目標,並把課程標准、教材和教師參考書整合起來,才能科學確定教學重點難點.
其次,了解學生原有的知識和技能的狀況;了解他們的興趣、需要和思想狀況;了解他們的學習方法和學習習慣.教師要在了解學生的基礎上,作出預見,預見學生在接受新知時的困難、產生的問題,以便對症下葯.避免教學中的主觀主義和盲目性,切實做好理論聯系實際.從而確定好自己的課堂教學科學切合實際的靜態和動態重點難點.例如,當原來確定的難點絕大多數學生並不感到難以理解時,教師就不必再在這個問題上花過多時間和精力.再如,當學生提出教師事先未估計到的疑難問題,又需教師的很好的引導和思考.
在長期教學實踐中,我認為導、聯是突破教學重難點最有效的方法.
善於引導.善導就是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根據問題症結和難點實質,用富有啟發性的教學方式和教學語言多角度地啟發學生,使之產生多方聯想而有所感悟.疑難、重點問題的多樣性,決定了引導手段的多樣性.一方面,教學重點和難點的引導既可以導之以趣、導之以思、導之以情,也可以導之以理、導之以法.另一方面,由於教學內容的多重性,教學難點的多樣性,思維方式的多向性,決定了教師引導方法需要多變.所以,教師須多備幾手導的技能,以便突破教學重點和難點.例如在教學中可以運用講故事法、觀看影視法、類比法等.
善於聯系聯想.善聯就是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幫助學生盡快找到新舊知識的連接點,讓學生在原有的知識背景和經驗中找到位置,同化到自己的知識結構中去.對學生來說,書本知識都是間接經驗,它只有和直接經驗相結合,獲得直接經驗的支持和幫助,才能學得牢固扎實.善聯,一要聯系豐富多彩的生活實際,將時代的氣息引入課堂.二要聯系學生以前學習並掌握的舊知識.這些舊知識既是新知識的生長點,也是新知識的固著點.因而在教學中要著眼於教學內容的縱橫聯結,注意教學內容的整體與局部、前與後、因與果的銜接與遞進,在聯系中將新知識融為一體.三要聯系教師自身的學習感悟.教學既是教與學的傳導過程,也是師生雙向交流溝通的過程.在教學中,教師若能聯系自己的學習經驗與感悟,適時地向學生介紹一些自己化解難點的做法和體會,必能拉近師生之間的情感距離,使學生看得真切,悟得透徹,聽得有味,學得有趣,從而有效地提高教學和學習效果.
總之,教學方案的編制,教學方式的選擇都要充分體現以學生為本,緊緊圍繞教學重點難點,以效益為核心.唯有如此,實現有效教學才不會成為一句空話.
⑶ 如何進行體育課堂教學設計
體育課堂教學環境包括硬環境和軟環境,也可稱為物質環境和人際環境,物質環境是指教學的物質條件,如體育教學場地、器材、溫度、光線、通風,以及必要的教學設備等等;人際環境是指教師與學生之間的關系,如師生的需要,認知因素、情感因素、課堂心理氣氛(班級學習風氣)等等。硬環境是外顯的,比較容易設計;軟環境是內隱的,比較難以把握。良好的體育課堂教學環境除了取決於物質條件外,還取決於合理的課堂教學組織形式、科學的課堂教學管理和課堂問題行為的有效調控等。
一、體育課堂教學的硬環境設計
做好教學場地、器材、設備的選擇、布置等准備工作,是實施體育課堂教學方案和實現體育教學目標的物質保證。合理的體育課堂教學硬環境設計能充分利用體育教學場地、器材,提高使用率;有利於教學過程中隊伍的組織、調動;能合理安排課的密度,增加學生的練習次數;能調動學生學習積極性,激發學習興趣,使之主動地投入到體育學習中去;便於教師指導、幫助,預防課堂問題出現和傷害事故的發生。
體育課堂教學硬環境的設計應注意以下幾點:
1、教學場地的設計要科學、合理、富有新意
2、教學器材、設備的選擇要合理
3、場地、器材、設備的布置應符合衛生要求
4、場地器材的布置要有利於課堂教學的組織實施
值得一提的是,隨著體育與健康課程的進一步改革深化,許多新興的鍛煉項目如遠足、定向越野、攀岩、登山、野外生存生活訓練等引入到了體育與健康課程中來,大大地拓展了課程的資源,也彌補了學校體育教學中由於地理環境制約、經濟條件限製造成的體育教學場地、器材、設備不足的缺陷。
二、體育課堂教學的軟環境設計
(一)體育教學組織形式(二)體育課堂教學管理(三)體育課堂問題行為調控1、教學場地的設計要科學、合理、富有新意
有的教師認為,體育場地的形狀、規格在各運動項目的規則中有嚴格的規定,似乎不必自己去設計。有這種想法的人可能還被禁錮在競技體育的教學指導思想之中。在體育與健康課程的教學中,我們可以利用正規的競賽場地組織教學,但更應符合學生的年齡、性別、身高、體重、體能等生理、心理特徵,尤其是中小學的體育教學,正規的競賽場地對學生來說可能要求過高,更何況教師自行設計的各種游戲、競賽及其他練習活動對場地的形狀、規格有不同的要求。所以,在教學實踐中,教師應科學、合理、大膽並富有創意地對正規競賽場地進行改造,或根據自己設計的教學活動大膽創造,設計出一些符合各學段學生體育學習要求的、能激發學生學習熱情的教學場地來。
2、教學器材、設備的選擇要合理
教學器材的選擇也如同教學場地一樣不必拘泥於競賽規則的要求,可以選購符合學生年齡特徵的各種小籃球、小足球、軟式排球、小棒球等器材,可以降低籃架、球網的高度,也可以自行設計、製作符合特殊教學內容的、具有民間傳統特色的教學器具。
3、布置的場地、器材、設備應符合鍛煉和衛生的要求,應認真周密地考慮安全因素,嚴防發生傷害事故。教學器材的布置時要注意可移動的器材設備應盡量向固定的器材設備靠攏,免得影響教學過程的組織實施。
4、場地器材的布置要有利於練習輪換時隊伍的調動,有利於增加練習的密度和適宜的生理負荷。並應考慮便於教師對課的調控和輔導、幫助學生練習。
(一)體育教學組織形式
體育教學活動的展開需要一定的教學組織形式,教學組織形式就是教學活動中師生相互作用的活動方式。它所涉及和所要解決的主要問題是,教師怎樣把學生組織起來,通過教和學使師生緊密聯系;怎樣科學地利用空間、時間和其他教學條件來安排教學活動,使教師有效地教,學生有效地學,實現體育教學目標。
1、班級的教學組織形式
(1)行政班教學組織形式(2)合班分組教學組織形式(3)俱樂部制教學組織形式
2、課內教學組織形式 常用的體育課堂教學組織形式有以下三種:
(1)全班學習(2)班內分組學習(3)個別學習
從上面的分析看來,這三種形式都有各自的優點和缺點,在設計體育教學方案時要注意揚長避短,相互組合,相互彌補。不同的教學目標、不同的教學內容、不同的教學方法,要求我們選擇不同的教學組織形式或組合不同的教學組織形式。可採用先個別學習,後小組學習,再全班學習的形式;也可採用先全班學習,後個別學習,再小組學習的形式;或可採用先全班學習後小組學習、先小組學習後全班學習等形式。而且,不同的教學組織形式或不同的教學組織形式的組合必須與不同的體育教學模式、具體的體育教學方法緊密配合,才能產生理想的教學效果,有關這些問題,我們將在《體育教學策略》中詳細討論。
(1)行政班教學組織形式
(2)它是以行政教學班為單位的教學組織形式,即男女混合班上課。其優點:形式固定,組織方便,上課時間安排容易,學生相互了解。缺點是學生之間男女性別的差異、體能水平、技能水平差異難以區別對待;不便於對好、差生的兩邊照顧;也不能滿足學生的不同興趣、愛好。這種組織形式有利於體育與健康課程的必修內容(理論課)的教學。
(3)合班分組教學組織形式
即將同年級幾個班重新編班分組,由若干體育教師分別進行教學的相對穩定的教學組織形式。通常有按性別分組、按體能水平分組,按技能水平分組,按專項能力愛好分組等。其優點是根據學生的不同的情況制定教學目標,選擇教學內容,安排調控生理負荷,能充分調動學生學習與鍛煉的自覺性、積極性;缺點是給課程安排增加難度,教師人數少,場地器材不足的學校難以進行。此外,根據教學的實際需要還可以實行臨時分組進行教學。但不論採用哪一種教學組織形式,盡可能使各組學生相對固定,這有利於教師與學生、學生與學生之間的了解,共同協作將課的教學任務完成。目前學校體育教學中比較常用的按專項班分組教學的形式就是這種合班分組教學組織形式,但由於物質條件、師資力量的限制,可供選擇的專項還不能完全滿足學生的不同需求。
(3)俱樂部制教學組織形式
全校學生根據個人的興趣、愛好,選擇按運動項目建立的各種俱樂部,在俱樂部內再重新編班分組教學。通常有按年齡分組、按性別分組、按體能水平分組、按技能水平分組、按身體健康狀況分組(保健班)等。這種教學組織形式受國外的運動俱樂部制度的啟發而形成的,它能滿足學生的不同需求,根據學生的不同的情況制定教學目標,確定教學內容,安排調控生理負荷,能充分調動學生學習與鍛煉的自覺性、積極性。物質條件和師資力量相對不足的學校也可少設幾個俱樂部組織教學、鍛煉活動。
(1)全班學習
全班學習是教師按照教學計劃、教學大綱的要求把教學內容統一傳遞給一個班(或幾個班)的學生,全班學生在教師統一指揮下,同時或依次地進行學習的教學組織形式。這種形式的優點是能全面照看到學生,課堂紀律好,隊列隊形看上去整齊劃一,便於統一調動指揮;教師一般按(假想或實際的)平均水平進行教學,以滿足大多數學生的需求;全班學生同時學習、練習時,有較高的練習密度,教學效率高,能在規定的時間內學習較多的內容;同時接受教學的面比較廣,具有規模效益。缺點是教師傾向於把學生看作是一個在一般能力、興趣、學習方式和動機等方面同質的組,教學是針對假想的中等水平的學生,只適應班上的部分學生,難以照顧學生的個別差異,不利於區別對待、因材施教,這是班級教學形式最易遭批評的一個缺陷。如果全班學生依次進行學習、練習,則練習密度較低,且影響到等待著的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學生比較被動、主體作用不容易充分發揮;基本上按教師安排的進度進行學習,難以適應學生的個別差異;學生的學習主要是接受性學習,也不利於發揮學生的探索精神和創造能力。
(2)班內分組學習
班內分組學習是根據課的教學目標和要求將全班學生分成若干小組分別進行學習的教學組織形式。分組的方法有兩種:教師指定或學生自由組合。教師指定分組時,可以是隨機的,如前排一組、後排一組或各排報數以後再分組等;也可以是有意識安排的,如使身高、體能、技能水平相對均等的分組或把學習骨幹平均地分配到各小組中去等。學生自由組合時,小組內成員感情濃厚,有利於學習,但要充分考慮非正式團體的作用,非正式團體有積極、中性、消極之分,教師要注意引導。
班內分組學習這種組織形式的優點是提供教師與學生、學生與學生面對面密切接觸和相互交流的機會,有利於學生開展互助協作,促使學生形成民主與合作的精神,培養學生互教、互學、互評能力;有利於情感領域和動作技能教學目標的實現;提高學生組織和表達自己見解的能力。缺點是不能全面照顧到學生,要使小組成員都能積極參與、取得效果有一定的難度,教學進度也不容易控制。
班內分組教學組織形式又可分為分組不輪換和分組輪換兩種形式:
①分組不輪換②分組輪換
分組不輪換是將學生分成若干小組,在教師統一指導下,各組按教材內容安排順序,依次獨立進行學習,完成教學目標。如果場地器材條件充足的學校,可採用這種教學形式,以便提高練習效果,發展體能。
分組輪換是將學生分成若干小組,在教師的指導和小組長的協助下,各組分別學習不同性質的教材內容,按預定的時間輪換學習內容的教學組織形式。目前,中、小學校體育教學較多採用這種教學組織形式。在班人數較多、場地器材不足的情況,可使學生獲得較多的實踐練習的機會,提高練習的密度。但教師不易全面指導學生,不易合理安排教學順序和靈活掌握教學時間,不能使各組的運動負荷達到逐步上升的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