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學校課程 » 張雪門的幼兒園課程

張雪門的幼兒園課程

發布時間: 2020-11-29 13:59:21

⑴ 想了解學前教育未來發展看什麼書

1.誇美紐斯:《大教學論》,傅任敢譯,教育科學出版社1999年版。
2.盧梭:《愛彌兒—論教育》,李平漚譯,商務印書館1996年版。
3.福祿倍爾:《人的教育》,孫祖復譯,人民教育出版社1991年版。
4.蒙台梭利:《蒙台梭利幼兒教育科學方法》,任代文譯,人民教育出版社1993年版。
5.蒙台梭利:《童年的秘密》,馬榮根譯,人民教育出版社1990年版。
6.杜威:《學校與社會.明日之學校》,趙祥麟、任鍾印、吳志宏譯,人民教育出版社1994年版。
7.杜威:《民主主義與教育》,王乘緒譯,人民教育出版社1990年版。
8.蘇霍姆林斯基:《把整個心靈獻給孩子》,畢淑芝、趙瑋等譯,見:《育人三部曲》,人民教育出版社1998年版。
9.陳鶴琴:《活教育是怎樣實施的》,見:呂靜、周谷平主編:《陳鶴琴教育論著選》,人民教育出版社1994年版。
10.張雪門:《增訂幼稚園行為課程》,見:戴自俺主編:《張雪門幼兒教育文集》(下冊),北京少年兒童出版社1994年版。
11.卡洛琳·愛德華茲等:《兒童的一百種語言》,羅雅芬等譯,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06年版。
12.勞拉·E.貝克:《兒童發展》,吳穎等譯,江蘇教育出版社2002年版。
13.教育部基礎教育司編:《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試行)解讀》,江蘇教育出版社2002年版。
14.黃人頌:《學前教育學》,人民教育出版社1989年版。
15.朱智賢:《兒童心理學》,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年版。
16.劉曉東:《兒童教育新論》,江蘇教育出版社1998年版。
17.霍力岩:《學前教育評價》,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00年版。
18.唐淑、鍾昭華:《中國學前教育史》,人民教育出版社1993年版。
19.楊漢麟、周采:《外國幼兒教育史》,廣西教育出版社1998年版。
20.唐淑、王雯:《學前教育思想史》,蘇州大學出版社2004年版。
21.張燕:《學前教育管理學》,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03年版。
22.朱家雄:《幼兒園課程》,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2003年版。
23.馮曉霞:《幼兒園課程》,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01年版。
24.劉焱:《幼兒園游戲教學論》,中國社會出版社1999年版。
25.陳向明:《質的研究方法與社會科學研究》,教育科學出版社2000年版。
26.王堅紅:《學前教育發展與教育科學研究方法》,人民教育出版社1992年版。
27.皮連生:《學前教育心理學》,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1997年版。
28.林泳海:《幼兒教育心理學》,商務印書館2006年版。
29.周兢、餘珍有:《幼兒園語言教育》,人民教育出版社2004年版。
30.許卓婭:《學前兒童音樂教育》,人民教育出版社1996年版。
31.金浩:《學前兒童數學教育概論》,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2000年版。
32.屠美如:《學前兒童美術教育》,西南師范大學出版社2000年版。
33.顧榮芳:《學前兒童衛生與健康教育》,江蘇教育出版社1997年版。
34.許卓婭:《學前兒童體育》,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03年版。
35.陳炳卿:《營養與食品衛生學》,人民衛生出版社1993年版。
36.董立言、劉振運:《舞蹈》,高等教育出版社1997年版。
37.史靜寰、周采:《學前比較教育》,遼寧師范大學出版社2002年版。
38.姚偉:《兒童觀及其時代性轉換》,東北師范大學出版社2007年版。

⑵ 六大經典方案實際在幼兒園的實施情況(經典方案有:陳鶴琴的五指活動,張雪門的行為課程,蒙台梭利課程

幼兒園《3-6歲兒童學習與發展指南》 宣傳月活動實施方案 為貫徹落實《***教育體育局關於印發全旗2014年學前教育宣 傳月互動方案的通知》(*教體普發),深刻領會《3-6歲 兒童學習與發展指南》中提出的工作要求,特製定本方案。 一、指導思想 根據《*****年學前教育宣傳月活動方案》中提出的進一步深化社會各界對學前教育的認識,樹立科學的教育理念,營造社會高度關注和重視學前教育的濃厚氛圍,來形成有利於幼兒健康成長的良好社會環境的思想,著力解決幫助廣大幼兒園教師和家長了解3-6歲幼兒學習與發展的基本規律和特點,全面提高幼兒園科學保教水平。 二、目標任務 1.引導廣大教師領會、更新最新的教育理念,提高專業能力與素養,防止小學化傾向。 2.建立新型的家園學習共同體,引導家長逐步轉變觀念,自覺參與培訓,形成家園共育的教研文化,全面提高廣大家長科學育兒的能力。 三、活動主題: 學習《指南》,更新觀念,了解孩子 四、活動時間: 2014年5月20日----6月20日 四、領導小組: 組 長: *** 副組長:**** ** 組 員:幼兒園全體教師 五、宣傳內容: 1.《指南》各領域目標,糾正「小學化傾向」 2.宣傳泰祥幼兒園實施《指南》情況 六、活動時間 ***年5月20日--6月20日 七、實施步驟 1.動員階段:5月20日至5月25日為宣傳動員階段,成立宣傳月領導小組,制定宣傳工作方案,召開幼兒園教師會議,廣泛進行宣傳動員。 2.實施階段:5月28日至6月15日為宣傳實施階段,根據宣傳月實施方案和幼兒園實際情況,採取多種形式進行宣傳,抓好活動的落實。開展全員教師參與式培訓,全員教師進行《指南》參與式實踐反思培訓。 3.總結階段:6月18日至6月20日為活動總結階段。在本次活動結束後,將活動開展情況及時寫出書面總結報告,並整理裝訂活動過程性資料。促使廣大教師深感學習《指南》的重要性,為以後更好的開展工作打下良好基礎。

⑶ 有哪些好的教育書籍或者課程推薦

學前教育專業學生必讀書目

(一)專業必讀書目

  1. 誇美紐斯:《大教學論》,傅任敢譯,教育科學1999年版。

  2. 2.盧梭:《愛彌兒—論教育》,李平漚譯,商務印書館1996年版。

  3. 3.福祿倍爾:《人的教育》,孫祖復譯,人民教育1991年版。

  4. 4.蒙台梭利:《蒙台梭利幼兒教育科學方法》,任代文譯,人民教育1993年版。

  5. 5.蒙台梭利:《童年的秘密》,馬榮根譯,人民教育1990年版。

  6. 6.杜威:《學校與社會.明日之學校》,趙祥麟、任鍾印、吳志宏譯,人民教育1994年版。

  7. 7.杜威:《民主主義與教育》,王乘緒譯,人民教育1990年版。

  8. 8.蘇霍姆林斯基:《把整個心靈獻給孩子》,畢淑芝、趙瑋等譯,見:《育人三部曲》,人民教育1998年版。

  9. 9.陳鶴琴:《活教育是怎樣實施的》,見:呂靜、周谷平主編:《陳鶴琴教育論著選》,人民教育1994年版。

  10. 10.張雪門:《增訂幼稚園行為課程》,見:戴自俺主編:《張雪門幼兒教育文集》(下冊),北京少年兒童1994年版。

  11. 11.卡洛琳·愛德華茲等:《兒童的一百種語言》,羅雅芬等譯,南京師范大學2006年版。

  12. 12.勞拉·E.貝克:《兒童發展》,吳穎等譯,江蘇教育2002年版。

  13. 13.基礎教育司編:《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試行)解讀》,江蘇教育2002年版。

  14. 14.黃人頌:《學前教育學》,人民教育1989年版。

  15. 15.朱智賢:《兒童心理學》,人民教育2003年版。

  16. 16.劉曉東:《兒童教育新論》,江蘇教育1998年版。

  17. 17.霍力岩:《學前教育評價》,北京師范大學2000年版。

  18. 18.唐淑、鍾昭華:《中國學前教育史》,人民教育1993年版。

  19. 19.楊漢麟、周采:《外國幼兒教育史》,廣西教育1998年版。

  20. 20.唐淑、王雯:《學前教育思想史》,蘇州大學2004年版。

  21. 21.張燕:《學前教育管理學》,北京師范大學2003年版。

  22. 22.朱家雄:《幼兒園課程》,華東師范大學2003年版。

  23. 23.馮曉霞:《幼兒園課程》,北京師范大學2001年版。

  24. 24.劉焱:《幼兒園游戲教學論》,中國社會1999年版。

  25. 25.陳向明:《質的研究方法與社會科學研究》,教育科學2000年版。

  26. 26.王堅紅:《學前教育發展與教育科學研究方法》,人民教育1992年版。

  27. 27.皮連生:《學前教育心理學》,華東師范大學1997年版。

  28. 28.林泳海:《幼兒教育心理學》,商務印書館2006年版。

  29. 29.周兢、餘珍有:《幼兒園語言教育》,人民教育2004年版。

  30. 30.許卓婭:《學前兒童音樂教育》,人民教育1996年版。

  31. 31.金浩:《學前兒童數學教育概論》,華東師范大學2000年版。

  32. 32.屠美如:《學前兒童美術教育》,西南師范大學2000年版。

  33. 33.顧榮芳:《學前兒童衛生與健康教育》,江蘇教育1997年版。

  34. 34.許卓婭:《學前兒童體育》,南京師范大學2003年版。

  35. 35.陳炳卿:《營養與食品衛生學》,人民衛生1993年版。

  36. 36.董立言、劉振運:《舞蹈》,高等教育1997年版。

  37. 37.史靜寰、周采:《學前比較教育》,遼寧師范大學2002年版。

  38. 38.姚偉:《兒童觀及其時代性轉換》,東北師范大學2007年版。


⑷ 我國學前教育的歷史發展大致經歷了怎樣的過程式控制制系統

學前教育課程是實現學前教育目的的重要因素,是學前教育目標落實到每一個幼兒身上的中介,它直接影響學前教育的質量,影響幼兒的身心健康發展,會對幼兒的一生產生重要影響。學前教育課程的發展是學前教育發展的重要組成部分,如王春燕學者所言:「從中國1903年第一個學前教育機構的誕生至今已有百年的歷史。縱觀這百年的發展史可以明顯地看出,學前課程的發展與變革是貫穿百年學前教育發展的一條主線。」

一、我國學前教育課程的發展階段

1.20世紀30年代以前:從產生到初步中國化。20世紀初,我國的幼兒園開始建立,此時的幼兒教育都是照搬國外的模式,課程也是完全效仿國外。1903年至1918年,學前教育課程主要是模仿日本的模式。1904年1月13日,中國第一個學前教育法規《奏定蒙養院章程及家庭教育法章程》頒布,其中對蒙養院的課程目標、課程內容和教學方法都做出了具體規定,但其主體內容都是參照日本1899年出台的《幼稚園保育及設備規程》。

1919年「五四」新文化運動以後,西方先進教育思想不斷湧入,中國早期的學前教育家如陳鶴琴、陶行知、張雪門等,一方面借鑒西方的思想,另一方面又進行本土化探索,提出了很多新的思想,並形成了「單元中心制課程」、「行為課程」等課程模式。1932年10月,民國政府正式頒布了學前教育史上第一個課程標准——《幼稚園課程標准》,開啟了我國學前教育課程的新時代,迎來了我國學前教育課程發展的第一個高峰期、改革期。20世紀20年代至30年代,幼兒園課程改革在理論上已經確認了兒童的主體地位,認定了幼兒園課程應來源於兒童的日常生活,此時幼兒園課程內容的范圍已經比較廣泛,而且具體實用。此外,幼兒園課程的中國化與科學化一直都是課程改革的主題。

2.20世紀50年代至60年代中期:學習蘇聯,在探索中發展。新中國成立後,政府在借鑒老解放區幼兒教育經驗的基礎上發展新的幼兒教育。受政治因素的影響,這段時期的幼兒教育是全面學習蘇聯的模式。在蘇聯專家的指導下,教育部於1952年制定了《幼兒園暫行規程》和《幼兒園暫行教育綱要》,規定了學前教育課程包括體育、語言、認識環境、圖畫手工、音樂、計算六科,並明確規定了幼兒園教養活動的具體科目以及各科目的教育綱要。

20世紀50年代,我國的幼兒園課程改革最顯著的特點就是借鑒了蘇聯分科教育的經驗,實行分科教學和分科課程模式。分科教學自從被引進到我國,就得到了充分的發展,可以說這一階段的分科課程模式,已初步奠定了新中國學前教育課程的格局。

3.20世紀六七十年代:遭遇了嚴重的挫折。1966年至1976年間,「文化大革命」使我國的教育事業遭受重創,教育的發展基本處於停滯狀態,學前教育也是如此。學前課程處於無序狀態,甚至原本的課程體系也遭到嚴重破壞,這是學前教育課程發展的一個空白期。

4.20世紀80年代以來(1976年至今):進一步變革與完善。經過10年動亂,1976年開始,我國的教育開始全面恢復。1976年至1990年間,學前教育課程的發展實現了由沿用「蘇式」模式到初步改革階段的轉變,尤其是1981年《學前教育綱要(試行草案)》的頒布,更是促成了學前教育課程的變革。80年代,國外各種兒童發展和教育的理論逐漸被引入中國,特別是蒙台梭利、杜威、布魯納、皮亞傑等人的思想在我國廣泛傳播,對我國學前教育課程思想產生了重大影響。

90年代以後,我國的學前教育課程進行了整體改革。90年代前中期「學前課程變革的主題更加鮮明,出現了游戲課程、情感課程、領域課程、生存課程、上海新課程等多種課程實踐。」90年代後期,隨著國際化交流的加強,學前教育課程的改革更是呈現出多元化和個性化的趨勢。總之,90年代以後,學前教育課程改革的力度和范圍都逐步擴大,學前教育課程研究百花齊放的局面也已初步形成。

二、我國學前教育課程發展歷史的總體特點

1.改革和發展始終是一條主線。縱觀我國學前教育課程的發展史,學前教育課程從無到有、從完全照搬國外模式到進行初步的中國化探索以及獨立探索,都是在改革中穩步發展。在我國學前教育的發展歷程中,幼兒園課程改革主要有3次,分別發生在20世紀20年代至30年代、50年代和80年代至今。特別是80年代以來,我國實行改革開放政策,在很大程度上促進了幼兒園課程改革。1989年國家頒布《幼兒園工作規程(試行)》,在試行7年後,於1996年經過修訂正式頒布,其內容「反映了幼兒教育面向世界、面向未來、面向現代化的精神」。2001年,國家教育部頒布了《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試行)》,在國家層面上對包括幼兒園課程在內的幼兒園教育進行了宏觀指導,規定了幼兒園教育總的教育目標、教育內容和實施原則,並要求地方政府制定相應的指導意見,幼兒園在其基礎上,可依據自身的需要確定課程。在課程內容方面,《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試行)》並沒有作統一的規定,但是文件以「健康、語言、社會、科學、藝術」五個領域的內容為例,分別闡述了課程目標、內容、要求以及指導要點。正是在這一次次的課程改革中,學前教育課程體系越來越完善。

2.由照搬國外經驗向逐步中國化轉變。20世紀初,我國學前教育課程實現從無到有的突破,是靠簡單抄襲國外實現的。如「從教育內容、方法,到設施和玩具,先效仿日本,後效仿西方。」模仿也是一種重要的學習手段,所以這樣的借鑒在一定程度上對中國學前教育課程的發展做出了貢獻,但完全「模式化」地照搬,沒有考慮到我國的國情,必然無法實現長足的發展。特別是在參考日本學前教育課程的時候,只是單純地移植,沒有考慮到中國與日本國情的差異。到了20世紀20年代,我國學前教育課程的發展已突破了照搬國外經驗的模式。在「五四」新文化運動的背景下,杜威的思想被引入,我國老一輩的學前教育家已認識到照搬國外模式的不足,他們一方面借鑒來自西方的教育思想,另一方面又結合我國的實際進行了本土化的探索。例如,1925年陳鶴琴提出幼兒園課程以大自然、大社會為中心,實施單元教學,即「單元中心制課程」;張雪門依據杜威「教育即生長」的思想,進行了「行為課程」的研究,這些都是學前課程本土化探索的重要成果。到了八九十年代,國際間的學術交流日益頻繁,我國的學前教育課程在繼承先前經驗、吸收外來思想的基礎上,進一步本土化,並且在教育實踐中消化吸收,學前教育課程的發展進入一個嶄新的階段。

3.由分科課程向多元化課程轉變。我國因20世紀五六十年代受蘇聯學前課程模式的影響較深,分科課程一直占據根深蒂固的地位。自80年代啟動新一輪課程改革以來,人們深刻認識到分科課程過分強調系統的單科知識和技能,忽視了各個學科間的內在聯系,更忽視了兒童自身的活動和直接經驗,於是幼兒園綜合主題的教育受到追捧,主題化課程也逐漸興起。此外,在不同教育理論指導下,活動課程、游戲課程、領域課程也同步興起,學前教育課程多元化格局初步形成。尤其是20世紀80年代以來,學前教育課程的價值取向已經呈現多元化的態勢。幼兒園的課程安排並不遵循「普遍適合性」的原則,而是充分尊重不同地區幼兒園課程的差異性,因為經濟發達地區的幼兒園採用的課程通常不適用於貧困地區的幼兒園。此外,在一些少數民族地區還開設一些民族特色課程,特別是少數民族游戲在幼兒園活動課中的運用,大大豐富了我國學前教育課程的內容。學前教育課程的多元化,是為有差異的幼兒群體分別提供適宜的課程,在一定程度上體現了教育公平的思想。學前教育課程的多元化取向,已成為學前教育課程發展的必然趨勢。

⑸ 我國幼兒園教育經歷了那些歷史時期

指兒童在幼兒園所接受的教育。 幼兒園是對三周歲以上學齡前幼兒實施保育和教育的機構,是基礎教育的有機組成部分,是學校教育制度的基礎階段。
幼兒教育也有廣義和狹義之分,從廣義上說,凡是能夠影響幼兒身體成長和認知、情感、性格等方面發展的有目的的活動,如幼兒在成人的指導下看電視、做家務、參加社會活動,等等,都可說是幼兒教育。而狹義的幼兒教育則特指幼兒園和其他專門開設的幼兒教育機構的教育。幼兒園教育在中國屬於學校教育系統,和學校教育一樣,幼兒園教育也具有家庭教育和社會教育所沒有的優點,如計劃性、系統性等。幼兒園教育以幼兒園教師為主要讀都對象,致力於宣傳黨和國家的幼兒教育政策,反映幼兒教育研究與改革成果,交流幼兒園、托兒所、家庭教育經驗,介紹國內外幼兒教育信息,提供幼兒教育活動材料和教學參考資料。
教養機構根據一定的培養目標和幼兒的身心特點,對入小學前的幼兒所進行的有計劃的教育。又稱學前西漢時期編纂的《禮記·內則》中就有關於幼兒教育的記述。中國近代幼兒教育機構始創於清光緒二十九年(1903),設於湖北武昌,名為蒙養院,1922年定名為幼稚園。歐洲近代幼兒教育產生於18世紀末19世紀初。法國牧師J.F.奧貝蘭於1771年在孚日創辦了世界上最早的幼兒學校。1802年,英國空想社會主義者R.歐文於蘇格蘭的新拉納克創辦了一所招收2~6歲工人子女的幼兒園。德國教育家F.W.A.福祿貝爾和義大利教育家M.蒙台梭利對幼兒教育的理論和實踐都產生過重要影響。在中國,宋慶齡、陶行知、陳鶴琴、張雪門等對幼兒教育事業也都作出了較大的貢獻。幼兒教育的主要任務是使兒童身心獲得正常發展,為進入小學學習做好准備。中國的幼兒教育是社會主義教育事業的組成部分。1981年10月中國頒發的《幼兒園教育綱要(試行草案)》,提出了幼兒教育8個方面的內容,即生活衛生習慣、體育活動、思想品德、語言、常識、計算、音樂和美術。綱要還指出,對幼兒全面發展的教育內容要貫穿在游戲、體育活動、上課、觀察、勞動、娛樂等全部生活與活動之中。蘋果應用商店中出現了豐富的幼兒教育資源,其中包括點讀機,有聲讀物等等,為幼兒教育掀開了一個新的篇章。

⑹ 看了張雪門的幼教思想得到什麼啟示

(1)形式與內容的豐富
在張雪門教育實習思想中,主張教育實習的開展應當是全面和綜合的,幼師職前培養的內容不僅局限於幼兒園本身,而應當在幼兒園為核心指導下實現對幼兒園相關其餘事務的統籌規劃,這對於當前幼師職前培訓實習內容及范圍的拓展是一種全新的思想引導。托幼機構內部是師范生教育實習主要涉及的范疇,工作過程基本是與教師及保育員共同實施。在張雪門教育思想中,無論是教育實習的內容還是范圍都應當得到拓寬。實習的各個階段應不僅僅涉及到幼師的教師工作安排,還必須包括對應的幼兒園行政事務內容的處理,從教育和保育的雙重方面加深幼師對教育工作和教育理念的理解,這些都需要在職前培訓中有所體現。
(2)教育實習需要經過系統組織和周密計劃
作為培養幼兒教師教育實踐能力的重要途徑,教育實習工作的展開需要落實到幼兒職前培訓的整個過程,切實考慮到幼兒教育實施特點及幼師成長規律,提高組織與計劃的系統性與規范性。張雪門認為組織與規劃在教育實習中不可缺少,且對應的實習安排也應盡可能細化。面對當前教育實習計劃不足和組織不當的問題,需要從幼兒教師成長規律出發,提高教育實習組織的合理性,切實在教育實習中融入理論與實踐的內容。
(3)教育實習需要貫穿幼兒教師職前培養全過程
在教育專業課程當中,教育實踐課程對於幼師職前培訓至關重要,這一過程中除了立足於對教師職業意識的培養外,還促進了教師基本職業職能的提升,是對幼兒園教育工作實際能力的一種提升。這一教育目標的實現應當在職前教育培養有所體現。作為當前幼師職前培訓課程設置的一種趨勢,實踐性課程的添加對於幼兒教師整體素質的提升有積極的促進意義,然而實踐類課程課時不足也是當前幼師培養需要著重考慮的問題。在張雪門先生「全程實習」教育思想導向下,對於幼師教師全方位理論知識和實踐知識的培養勢必將產生積極的促進意義。
(4)職前培養立足於社會責任感和主觀能動性的提升
在張雪門教育思想當中,幼兒教師始終作出社會事業的重要組成元素,他主張未來的教師需要從思想意識到認識到社會服務的重要性,並將這一理念應用於教師價值培養之中,從根本上明確幼師自身的崗位責任。通過平民幼兒園的開辦指導幼師去往衛生站和社區等地完成相關的調查報告,完善自身社會服務理念,這同時也是幼師自身能力培養的重要過程。盡管現階段關於師范生了解幼兒教師工作的研究角度,然而具體到幼師社會責任意識的培養卻顯得並不充足。由此可見,師范生社會責任意識的培養是幼師職前培養過程中不可忽視的重要環節,這對於師范生自身才能的施展和主觀能動性的調動都有積極影響,只有切實提高師范生的實踐能力才能更好地彰顯教育工作的實際價值,提高職前培養的實效性。

⑺ 談一談張雪門幼兒園行為課程的啟示,大概1-200字,要自己寫的,謝謝各位了!!

(1)形式與內容的豐富
在張雪門教育實習思想中,主張教育實習的開展應當是全面和綜合的,幼師職前培養的內容不僅局限於幼兒園本身,而應當在幼兒園為核心指導下實現對幼兒園相關其餘事務的統籌規劃,這對於當前幼師職前培訓實習內容及范圍的拓展是一種全新的思想引導。托幼機構內部是師范生教育實習主要涉及的范疇,工作過程基本是與教師及保育員共同實施。在張雪門教育思想中,無論是教育實習的內容還是范圍都應當得到拓寬。實習的各個階段應不僅僅涉及到幼師的教師工作安排,還必須包括對應的幼兒園行政事務內容的處理,從教育和保育的雙重方面加深幼師對教育工作和教育理念的理解,這些都需要在職前培訓中有所體現。
(2)教育實習需要經過系統組織和周密計劃
作為培養幼兒教師教育實踐能力的重要途徑,教育實習工作的展開需要落實到幼兒職前培訓的整個過程,切實考慮到幼兒教育實施特點及幼師成長規律,提高組織與計劃的系統性與規范性。張雪門認為組織與規劃在教育實習中不可缺少,且對應的實習安排也應盡可能細化。面對當前教育實習計劃不足和組織不當的問題,需要從幼兒教師成長規律出發,提高教育實習組織的合理性,切實在教育實習中融入理論與實踐的內容。
(3)教育實習需要貫穿幼兒教師職前培養全過程
在教育專業課程當中,教育實踐課程對於幼師職前培訓至關重要,這一過程中除了立足於對教師職業意識的培養外,還促進了教師基本職業職能的提升,是對幼兒園教育工作實際能力的一種提升。這一教育目標的實現應當在職前教育培養有所體現。作為當前幼師職前培訓課程設置的一種趨勢,實踐性課程的添加對於幼兒教師整體素質的提升有積極的促進意義,然而實踐類課程課時不足也是當前幼師培養需要著重考慮的問題。在張雪門先生「全程實習」教育思想導向下,對於幼師教師全方位理論知識和實踐知識的培養勢必將產生積極的促進意義。

⑻ 簡述張雪門的幼兒游戲思想是什麼意思

某地區民辦兒童學前機構近年來發展的調查研究

41、

幼教機構兒童意外傷害事故的調查研究

18、 家、

關於幼兒園一日生活中各類活動時間的調查

19、

幼兒園男教師若干個案調查研究

32、

班級中幼兒夥伴交往情況的觀察分析

14、

托幼機構「特色教育」的調查與思考

27、

農村教師工作狀況和工資狀況的調查研究

33、

幼兒園教研活動的調查研究

30、 傳統游戲(或玩具)的教育價值探新

6、

某地區兒童學前教育社會需求的調查研究

40、

中班幼兒環保意識和行為培養的行動研究

24、

鄉土教育資源在幼兒園教育中的運用

22、

幼兒園對家庭教育指導的實踐與研究

37、

幾例隔代教養幼兒的個案研究分析

39、

自由游戲中教師參與及指導情況的調查

17、

關於某某省編《幼兒計算用書(小班)》使用情況的調查

25、

某地學前教育的調查

35、

家園合作培養幼兒良好行為習慣的研究

38、

幼兒同伴交往中混齡交往的研究

15、 論幼兒入園前的准備

7、

某地混合班教育的調查

36、 關於幼兒提問的研究

10、

教師對幼兒游戲指導策略和能力的調查

16、園合作是幼兒教育發展的必然趨勢

8、

幼兒教育小學化(非正常化)傾向的調查分析

13、

某地區某園教師聘任制實施情況的調查研究

34、 試論陶行知幼兒教育思想的現實意義

3、

行動研究與幼兒教師的專業成長

31、 試論幼兒園應成為社區幼兒教育中心

9、

現階段某地區幼兒教師心理健康的調查

29、

幼兒(大中班)自我服務及參與家庭勞動情況的調查

12、

利用農村自然環境促進兒童主動發展的行動研究

23、

幼兒園常規教育研究

20、

現階段某地區幼兒教師專業素質的調查

28、

《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2001)》與《幼兒園教育大綱(1983)》的比較研究

26、

幼兒戶外活動現狀研究

21、 試論張雪門幼兒教育思想的現實意義

4、

幼兒(小班托班)自我服務能力的調查

11、 論游戲是幼兒園的基本教育活動

5、 試論陳鶴琴幼兒教育思想的現實意義

21

⑼ 幼兒園課程設置應該符合什麼原則

(一)課程的本質是活動 與陳鶴琴、張雪門的課程本質觀相比,張宗麟對課程本質的理解更為寬泛。他指出,「幼稚園課程者,由廣義的說之,乃幼稚生在幼稚園一切之活動也。」(集,3 1)它包括「一切教材,科目,幼稚生之活動。」(同上)關於幼稚園課程的劃分,他認為有兩種情況。一是按照兒童的活動劃分,課程包括五個方面: (1)開始的活動,即幼稚生初入園時必須養成的習慣,也就是人生最基本的習慣,如放手巾、認識教師和同學,以及初步的禮節等; (2)身體活動,既強健身體的習慣與技能,如各種衛生習慣、跑步、跳、爬等; (3)家庭的活動,如反映家人之間的關系、禮儀,以及家庭事務的活動; (4)社會活動,即養成公民素質的教育活動,包括各種節日、同伴關系的活動等; (5)技能活動,是培養兒童適當表現自己的活動。另一種是按學科劃分課程。具體劃分為音樂、游戲、故事、談話、圖畫、手工、自然、常識、讀法、識數等十個科目。其中每一個科目又包括一些小項目。如音樂包括聽琴、唱歌、節奏動作、彈奏樂器,游戲包括個人游戲和團體游戲,故事包括聽、講和表演,圖畫包括自由畫、寫生畫和臨摹畫,手工包括紙工、泥工、縫紉及竹木,讀法包括認字、短句故事等。「總之,無論以兒童活動分類或以科目為課程之單位,教師決不可拘泥於某時當教何種課程,致使貽削足適合履之譏也。」 (二)幼稚園課程的來源及其特點 幼稚園課程的設置,是為了滿足幼稚生的需要及社會的希望。但由於六歲以下是幼稚生與社會發生的關系比較少,滿足其自身的需要則更為重要。對幼稚生來說,「在身體上各種動作,大致能做,而心理上之發展尤為迅速,求知、想像、模仿……諸般活動,件件勃發,幼稚園課程即可循此而得其端倪。」(35頁)課程內容來源有四: (1)兒童自發的活動; (2)兒童與自然界接觸而產生的活動; (3)兒童與人事界接觸產生的活動; (4)人類流傳下來的經驗,合乎兒童需要的部分。這四個方面的活動共同構成一個整體,具有完整的目的,形成合理的課程。 怎樣釐定幼稚園的課程?幼稚園的課程應有什麼特點?張宗麟認為,「生活便是教育,整個的社會便是學校。」這是釐定一切學校課程的總綱領。幼稚園課程的釐定也要根據一般的課程標准,但是,由於幼稚生的生理與心理還不成熟,釐定課程時還應注意以下四點: (1)多注意動的工作,為兒童提供充分的動的機會; (2)鼓勵幼稚生多與自然界接觸,保持他們對大自然的濃厚興趣; (3)要多注意兒童個體的小社會,為兒童提供充分的「自我表現」的機會; (4)多注意餓餓兒童的直接經驗。 根據以上原則,編制課程時應注意以下幾點: (1)幼稚園的課程不能用科目來編制; (2)教師對幼稚園的課程要有一個通盤計劃,在充分觀察自然界和人事界的基礎上,決定課程內容; (3)每一個課程單元,長短不拘,但要段落分明; (4)教師的責任是擬訂大綱,預備教材,指導兒童進行活動,而不是強迫兒童去做,也不是代替兒童去做。 (三)社會化的幼稚園課程思想 張宗麟先生在30年代出版的《幼稚園的社會》一書中,提出了他的社會化的幼稚園課程思想。他認為,幼稚園課程中應增加「社會」科目,因為幼稚園的一切活動都具有社會性,幼稚園的兒童之間也進行社會性交往。而且,「幼稚園的一切活動,由廣義說來,都是『社會』。其中最有獨立性的只有『自然』,但是幼稚園的『自然』決不是『純粹的的自然研究』,必定是『與人生有密切關系的自然元件。』涉及人生也就是『社會』了。」 那麼,確立幼稚園社會化課程的根據是什麼?張宗麟指出,「無論哪級教育的課程,只有兩個根據,好像人類只生了兩只腳。這兩個根據,一個是成人的生活---社會;一個是孩子的生活。」(283)社會是極其復雜的,整個的社會有三個方面:一是過去的歷史的關系,二是現代的各方面關系,三是影響於未來的情形。學校課程也就要包括這三個方面。但是,幼稚生年齡還小,對於社會的經驗還很少,幼稚園要把整個社會都做非常不容易的。不過,孩子們對小團體的生活卻是能領悟的,並且能作到單純的「互助」、「合作」等。這些需要孩子的直接經驗。在直接經驗的基礎上沒兒童能夠「領悟任何人生的、物質的、以及社會集團的、現代狀況的一切,這種種領悟的能力,只有他自己的經驗所能給予的。」(284)因此,設計幼稚園課程的社會科目,需要了解幼稚生的社會。 那麼,幼稚園兒童的「社會」是怎樣的一種社會呢?張宗麟指出,幼稚園兒童的社會不同於成人的社會,它實際上是幼稚生的「生活狀況」。幼稚生的生活狀況是由直接經驗組成的社會,脫離了兒童的具體的生活經驗和其周圍的社會環境,是難以理解兒童的「生活狀況」的。然而,幼稚生的生活彼此之間是差異實在是太大了。課程設計者只能根據普遍的情況,來制訂富有彈性的社會課程。 社會化課程的內容主要包括7類活動: (1)關於生活衛生、家庭鄰里、商店郵局、以及其他公共設施和名勝古跡等方面; (2)日常禮儀的學習和演習; (3)節日和紀念日活動; (4)身體的認識活動和基本衛生活動; (5)健康和清潔活動; (6)認識黨旗、國旗和總理形象的活動; (7)各種集會和社團活動。為了能充分保證社會課程對兒童的教育作用,實施社會活動時應做到:(1)注重培養兒童互助與合作的精神;(2)培養兒童對他人的愛憐情感;(3)培養兒童具有照顧他人的品質;(4)使兒童明了生活的根源。

熱點內容
武漢大學學生會輔導員寄語 發布:2021-03-16 21:44:16 瀏覽:612
七年級學生作文輔導學案 發布:2021-03-16 21:42:09 瀏覽:1
不屑弟高考成績 發布:2021-03-16 21:40:59 瀏覽:754
大學畢業證會有成績單 發布:2021-03-16 21:40:07 瀏覽:756
2017信陽學院輔導員招聘名單 發布:2021-03-16 21:40:02 瀏覽:800
查詢重慶2018中考成績查詢 發布:2021-03-16 21:39:58 瀏覽:21
結業考試成績怎麼查詢 發布:2021-03-16 21:28:40 瀏覽:679
14中醫醫師資格筆試考試成績查分 發布:2021-03-16 21:28:39 瀏覽:655
名著賞析課程標准 發布:2021-03-16 21:27:57 瀏覽:881
北京大學商業領袖高端培訓課程 發布:2021-03-16 21:27:41 瀏覽:9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