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學校課程 » 幼兒園多元智能課程

幼兒園多元智能課程

發布時間: 2020-11-29 19:16:59

『壹』 如何培養孩子的多元智能學習心得

從感覺到記憶到思維這一過程,稱為「智慧」,智慧的結果就產生了行為和語言,將行為和語言的表達過程稱為「能力」,兩者合稱「智能」,感覺、回憶、思維、語言、行為的整個過程稱為智能過程,它是智力和能力的表現。它們分別又可以用「智商」和「能商」來描述其在個體中發揮智能的程度。下面我們就來談談如何培養孩子的多種智能。
一、培養孩子的數學邏輯智能
數學邏輯智能其實是用來分析問題和考慮解決問題的可能性的。在許多方面,游戲都提供了安全、可控制和有趣的方式去發展孩子的數學邏輯智能。對孩子來說,游戲是一種有趣的學習方式,鍛煉他們學會考慮一些解決問題的可能性。孩子們可以扮演外星人或是成為武士,然後根據對成功概率的計算來行動。
「如果我要登上紅色地鐵,什麼是最好的方法,該怎麼去做呢?」孩子會在游戲的過程中,這么自己問自己。一個旁觀者會認為他只不過是在玩一個游戲。的確,他是在玩,但這只是所發生的一部分事情。事實上,孩子正在經歷一個思考的過程——什麼是我的目標,什麼是可選擇的策略,會有哪些可能發生的事情?——這些問題對他以後的生活同樣有用。
同時,在游戲中,孩子們會觀察什麼行動產生什麼反應,不同的開始會導致哪些不同的後果。比如象棋就是一個很好的游戲,如何布置你的兵,讓你的車走到哪裡,都會產生不同的輸贏結果。通過游戲,孩子們的邏輯推理能力也會有所提升。
二、培養孩子的語言智能
研究證明,嬰幼兒的語言智能是一個自主習得的過程,而並不是成人教、認的結果。只有孩子有了興趣和主動性,他的語言智能才能夠得到充分的發展和發揮。有時父母的強求只會讓孩子精神緊張而影響學習效果。所以,不妨為孩子創造一個良好的語言環境,讓他得到順其自然的發展。
而游戲,則是一種最好的親子交流和提升孩子口頭與書面語言能力的方式。在同父母游戲的過程中,父母說的話、做的動作以及表情等,都會激發起孩子極大的學習興趣。孩子與孩子之間的游戲也有益於語言的發展。即使是兩個孩子坐在一起各自搭著各自的積木,他們的自言自語也會很快發展成為你一言、我一語,產生相互交流。此外,據我的觀察,幼兒園中老師帶領小朋友們進行集體朗讀游戲,朗讀一些語句規范優美的兒童文學作品,對孩子的語文智能的發展也有非常好的效果。幼兒喜歡重復,這些文學作品重復幾遍下來,孩子不但能背,還能看著畫報來讀,在興趣的驅使下,自己學會了識一些簡單的字。
總的來說,游戲給了孩子一個心情愉快的環境。在這樣的環境中,「學習」對孩子來說,就是「玩」,也就是他們最願意做的事情。
三、培養孩子的音樂智能
音樂智能給孩子好氣質,音樂智能,就是對音樂的理解、欣賞能力以及編寫音樂或唱歌的能力。
對孩子的音樂教育從母親懷孕的時候就可以開始。一些結合歷代音樂家的心血而成的曲調優美的音樂作品,不但能培養孩子的音樂素養,其中的旋律對孩子的大腦發育和記憶力都很有幫助。此外,還能使孩子的情緒趨向平穩。
當孩子在玩游戲的時候,放一些輕柔的音樂作為背景,能在潛移默化之中讓孩子更專注,也能在不知不覺間培養起他的節奏感來。
有的父母很早就開始讓孩子正式學習樂器。一些樂器,比如鋼琴,由於它需要手眼協調分工合作,對孩子各方面的智能都是一個很好的訓練。可是,小年齡的孩子注意力不夠集中,又比較喜歡玩,枯燥單調的樂器學習對他們來說是一個痛苦的過程,有可能會造成他們的厭煩情緒。所以,對4歲之前的小朋友,最好還是讓他們玩一些有關音樂的游戲,聆聽一些音樂,參加活動豐富多彩的音樂班,培養起他們對音樂的興趣和愛好。這樣,在日後的樂器學習過程中,孩子才會有更好地投入。
四、培養孩子的人際智能
角色游戲提升孩子的人際智能。人際智能是一項很重要的智能,它有助於提高與人進行有效交往的能力。角色游戲是培養孩子人際智能的重要方法。
角色游戲是幼兒通過想像,創造性地模仿現實生活的活動,它為孩子提供了模仿、再現人與人關系的機會,為他們形成良好的社會交往能力打下基礎。
在角色游戲中,孩子們通過對現實生活的模仿,再現社會中的人際交往,練習著社會交往的技能,不知不覺中就提升了人際智能。游戲中,孩子們的行為要與所扮演的角色行為相吻合,要把自己放在角色的位置上。從角色的角度看待問題,必須學會共同擬定和改變游戲活動的主題。為了使角色游戲成功地繼續下去,他們之間就先要協商由誰擔任什麼角色,使用什麼象徵性物品及性動作;游戲中常常要改變計劃,這就需要共同合作,學會從他人角度看問題,更好地解決人與人之間的交往。
在選擇角色游戲時,也要考慮到角色、情境是不是能讓孩子充分投入到裡面的。選擇孩子看到過的、有所了解的角色和情境,才能使孩子能夠投入到其中的,才能激發他的情緒,對人際智能的培養才有實際性的效果。
除了以上的數學邏輯智能、語言智能、音樂智能,人際關系智能還有其他智能:身體運動智能、空間智能、自我認識智能、自然智能,每一個人與生俱來都在某種程度上擁有這八種以上智力的潛能,環境和教育對於能否使這些智力潛能得到開發和培育有重要作用。

『貳』 艾毅多元智能幼兒園,艾毅多元智能幼兒園怎麼樣

為寶寶選擇幼兒園時,父母首先應掌握幼兒園的硬體設施以及軟體情況,最好進行實地考察,從而對幼兒園進行較為系統,全面的評價。 主要包括以下幾個方面: 一、向園長進行咨詢 詢問辦園宗旨、工作目標,制度建設等問題。在交談過程中,掌握幼兒園的整體發展方向,並從中了解園長的管理水平。如果園長信心百倍、思路清晰、充滿創造力、富有追求,想必幼兒園也不錯了。即使這里收費低廉,目前硬體條件一般,也值得考慮。 二、與保教老師交流 在交流過程中體會對方的敬業精神、責任心、個人修養、教育思想、教學方法,同時觀察對方的精神面貌。還可以提出諸如「您認為幼教工作者最重要的品質是什麼」之類的問題,進一步考核老師的素質。 三、參觀環境設施,了解課程設置 觀察周邊環境以及內部設施,尤其是廚房和衛生間,能夠直觀地反映衛生狀況。向老師了解課程設置情況,平時做哪些游戲,每天在戶外的活動時間有多長,如何進行保健工作,這些都對寶寶有著最直接的影響。

『叄』 幼兒園的五大領域及八大智能是什麼意思

語文智能 數理邏輯智能 身體動覺智能 空間智能 音樂智能 人際關系智能 自省智能 自然觀察智能

『肆』 幼兒園都有什麼課程

目前知道領航光譜幼教的專屬課程由山東廣播電視台台屬企業,山東省首家省屬文化上市企業——領航傳媒聯合哈佛大學教研團隊共同研發,由哈佛大學郝和平博士任首席專家。郝和平博士是美國哈佛大學教育研究生院中國項目負責人,中國第一位學前教育碩士、博士後,多元智能理論創始人加德納教授的得意門生,將真正的多元智能理論及實踐帶到幼兒園中。僅供參考

『伍』 多元智能理論只能在幼兒園使用嗎

多元智能理論並不是僅僅針對幼兒階段,而是我們每個人不管年齡增長到什麼階段?多元智能中的九大智能體系會一直伴隨著人的一生。沒有人能夠否認自己不具備交際能力,也沒有人否認自己不具備學習語言的能力,藝術的能力。只有能力大小的區別,沒有存在與否的。既然如此,那麼從幼兒階段開始使用多元智能理論的方式來學習有什麼不對嗎?無論是我們幼兒園階段還是小學階段初中階段高中階段都是跟著九大體系相關聯的。 所以光譜幼兒園在選擇,使用多元智能理論。並對這個理論進行深挖掘開發的時候就已經決定了,這條教育方向的正確性

『陸』 多元智能理論對幼兒教育的啟示

步入21世紀,"以人為本,以培養創造性人才為宗旨"的現代教育思想越來越深入人心,實驗證過早期明:創造力首先要通教育才能得到發展,事實上,孩子的想像力、創造力要比成人強。問題是我們運用什麼樣的理論,通過什麼途徑開啟幼兒想像的大門,充分發揮孩子的主動性和積極性,使幼兒與生俱有的創造潛能得到開發利用。 多...元智能是由美國當代著名心理學家和教育學家加德納博士在研究了大腦損傷病人、超常兒童、學習障礙兒童和不同文化背景下的人的智力狀況後,於1983年在其《智能的結構》一書中首先系統地提出,並在後來的研究中得到不斷發展和完善的人類智能結構理論。加德納的多元智能理論已被廣泛流傳。加德納的八種智能,即語言智能、數理邏輯智能、視覺空間智能、音樂智能、身體運動智能、人際交往智能、自我認識智能、自然認識智能。多元智能理論的提出,拓寬了認識智能的視野,幫助我們樹立了新的智能觀;它關注人類智能的多元本質,提出了多元地認識、理解和研究孩子智能的觀念和方法。有幸拜讀了許多同行專家們的有關多元智能的理論,雖不得要領,但也體會頗深,以所寫是多元智能理論對教育教學的啟示: 一、尊重幼兒個體差異,智能面前人人平等 傳統的智能觀認為:智能超越人所處的文化和社會環境而獨立存在,某種主流文化所重視的能力成為衡量所有人「聰明」與否的唯一標准。常常能聽到這樣的議論:「這孩子是從農村轉來的,只會爬牆上樹,連一首歌都不會唱。」「他爸爸是個體戶,成天的不管孩子,這小子光會玩玩具,1+1等於幾都不知道。」……教育的公平性往往就是這樣在不知不覺中被破壞了,城市幼兒和農村幼兒由於所處的文化背景和社會環境不同,他們是不能放在一起比較的。多元智能理論尊重個體的文化背景和社會環境,加德納的智能定義強調了智能的社會文化性。智能,作為解決問題或創造產品的能力,是在特定的文化和社會環境中顯示價值的,不同的社會文化有不同的價值標准,人們對不同智能具有不同程度的重視,對智能的理解及其表現形式的要求也不同。就拿「身體運動智能」來說,因為文化教育的關系,在城市幼兒身上,主要表現為舞蹈、體育動作;而在農村幼兒身上,就可能表現為其他形式,如自然的奔跑、跳躍、爬樹、上牆等。加德納說:「人類所有的智能活動都是在各自的文化背景中展現的。」我們應創設一個寬松、公平、多元文化的環境,讓來自不同環境的幼兒都能找到自己認同的文化和適合自己發展的條件,獲得表現自己智能的機會。在重視主流文化所強調的智能的同時,也要發現、尊重、培養幼兒的其他智能,視每一種智能都同等重要;不要因為幼兒的行為表現不代表主流文化而否定其價值。我們應該這樣認為:來自農村的幼兒的爬牆、上樹是運動智能的一種表現,;個體戶的孩子只會玩玩具,是因為他的視覺空間智能發展得比較好。再也不要因為這些孩子不善於唱歌跳舞、不會計算便否認其運動智能和視覺空間智能,甚至認為他們不聰明。作為幼教工作者,我們應努力去了解幼兒智能的文化背景和社會環境,尊重、理解他們的智能的表現形式,敏銳地發現他們的智能潛力,為其提供發展的空間和表現的舞台。 多元智能理論尊重幼兒的智能結構差異,認為幼兒的每一種智能都同等重要。每個孩子在智能上都有獨特的表現:有的孩子語言表達不好,但手工相當精巧;有的繪畫水平很差,但是身體運動能力非常強;有的閱讀、計算讓人傷透腦筋,但其操作能力令人驚訝,這種種表現正是智能多元的體現。加德納強調,雖然人的智能被分成了八種類型,但這並不意味著每個人只有其中的某幾種,恰恰相反,每一個人都同時具有這八種智能,只是每種智能在個人智能總和中所佔的比重不同而已。每一個孩子都具有不同的智能發展潛力,在不同的方面有突出的表現。建立在多元智能基礎上的教育觀,必須高度重視幼兒智能特點的個別差異,「認真對待每個孩子的特質、興趣和目標,盡最大的可能幫助他們體會到自己的潛力。」幼兒園里不會存在所謂的「笨」孩子,每個孩子都有自己獨特的個性,教師應該視差異為正常,堅信那些連歌都不會唱、1+1等於幾都不知道的民工、個體戶的孩子們,都有自己的智能強項。 二、發現、發展幼兒的智能強項,揚長補短 這是眾多幼教專家從「多元智能理論」中引申出來的一個重要的教學原則。加德納說「有關人類個體不同智力強項的文獻和形形色色認知方式的發現,對於教育有極大的啟示。首先,在童年的早期辨識個體的強項和弱項,以便因材施教方案時加以考慮,是很重要要的……」同一個班級的孩子,有的能歌善舞,有的畫畫很好,有的擅長演說,有的記憶特好。本著發展幼兒的智能強項是教育的重要任務的原則,根據孩子的特長,因材施教。這樣做雖然很好,但是還遠遠達不到教育的目標,或者說不全面,因為我們忽略了孩子的弱項。這樣做,往往會導致孩子的強項更強,弱項更弱。我們應該幫助孩子發展他並不擅長的那些智能,換句話說,就是要「揚長補短」,即以孩子的智能強項為依託,引導幼兒將自己從事智能強項活動時所表現出來的智能特點以及意志品質遷移到其弱項中去,強項帶動弱項,相得益彰。 每個孩子都有他特有的興趣、愛好、經歷和潛能,對於孩子的長處,要盡可能的創造條件來幫助他不斷地發揚,對於不足呢,就要利用它的長處,通過適當的教學手段來加以引導和補充。這樣做,可以增強幼兒在其智能強項領域的技能;帶給幼兒自尊和認同感;可以利用孩子的智能強項帶動其他領域的學習。有這么一個非常典型的事例:美國小孩泰迪性格非常內向,不愛交往,不愛說話,每天入園後的活動就是搭積木。雖然他的積木搭得非常好――無論是結構的對稱性、線條的流暢性還是建築的獨創性,堪稱一流。但是,他的老師認識到:這樣下去,泰迪會失掉其他很多學習的機會,他的發展因此也可能會不均衡。於是,老師根據揚長補短的原則,利用它的長處,通過創設適當的教學環境來補充它並非特長的一些方面,慢慢的,泰迪不光成了班裡的「小建築師」,而且,繪畫水平也越來越高,人際交往能力增強了,他再也不把自己局限在積木區,而是常常和夥伴到別的活動區去玩。例如:一個二年級的學生,老師布置了一個簡單的任務,就是在一張寫滿0—9數字的紙上找到5劃掉,別人都開始認真做,但他不做。問他為什麼不做的時候,他說他不會。在這種情況下,應該怎麼辦呢?很多老師覺得對這樣的孩子沒轍,因為這樣的孩子很懶,不管多簡單的事情都並不願意做。其實孩子之所以這樣,可能是有原因的。一般這樣的孩子在做事情的時候得不到家長或教師的肯定,在他做的時候大人總是能夠找出他做的不好的地方,讓他覺得我一做大人就說我,那我不做了大人就不能說我了。也就是說,這樣的孩子,不是不想做好,而是希望自己所做的事情能夠得到大人的認可,如果得不到他就有可能拒絕做事。因為在他的心中他會想「我做了,你就說我錯。我不做,你就沒有辦法說我。」 對待這樣的孩子要有充分的耐心。首先要接納他,而不是否定他。在這個例子中就是先接納他所說的不會做這件事,盡管對一個二年級的學生來說,在一堆數字中找到5並不是意見復雜的事情,但是如果他說不會,我們就暫且先認定他不會。其次,根據他的具體事情進行引導。在引導時要非常具體明確,可以把前面要求他做的事情進行進一步的分解。問他是否認識5?會不會拿筆?因為這是把5劃掉的具體分解。通常情況下,孩子不會否認自己會做這樣的事情。如果他還說不會就可以指著5告訴他,或者給他示範怎樣拿筆。在他確認都會的情況下,在讓他具

『柒』 多元智能和幼兒園的五大領域是不是一個出處

肯定不會是,只能說大家英雄所見略同。多元智能是從哈佛引進目前領航光譜在使用這個理念。五大領域,是教育部門對幼兒園考核的一個標准。這兩家應該是一致,而不是同源。

熱點內容
武漢大學學生會輔導員寄語 發布:2021-03-16 21:44:16 瀏覽:612
七年級學生作文輔導學案 發布:2021-03-16 21:42:09 瀏覽:1
不屑弟高考成績 發布:2021-03-16 21:40:59 瀏覽:754
大學畢業證會有成績單 發布:2021-03-16 21:40:07 瀏覽:756
2017信陽學院輔導員招聘名單 發布:2021-03-16 21:40:02 瀏覽:800
查詢重慶2018中考成績查詢 發布:2021-03-16 21:39:58 瀏覽:21
結業考試成績怎麼查詢 發布:2021-03-16 21:28:40 瀏覽:679
14中醫醫師資格筆試考試成績查分 發布:2021-03-16 21:28:39 瀏覽:655
名著賞析課程標准 發布:2021-03-16 21:27:57 瀏覽:881
北京大學商業領袖高端培訓課程 發布:2021-03-16 21:27:41 瀏覽:9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