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學校課程 » 中小學實踐課程

中小學實踐課程

發布時間: 2020-11-29 20:57:58

㈠ 教育部對中小學綜合實踐活動課程性質與基本理念的規定是什麼

9月25日,教育部印發了《中小學綜合實踐活動課程指導綱要》,對中小學綜合實踐活動課程性質與基本理念作了明確規定:

(二)基本理念

1.課程目標以培養學生綜合素質為導向

本課程強調學生綜合運用各學科知識,認識、分析和解決現實問題,提升綜合素質,著力發展核心素養,特別是社會責任感、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以適應快速變化的社會生活、職業世界和個人自主發展的需要,迎接信息時代和知識社會的挑戰。

2.課程開發面向學生的個體生活和社會生活

本課程面向學生完整的生活世界,引導學生從日常學習生活、社會生活或與大自然的接觸中提出具有教育意義的活動主題,使學生獲得關於自我、社會、自然的真實體驗,建立學習與生活的有機聯系。要避免僅從學科知識體系出發進行活動設計。

3.課程實施注重學生主動實踐和開放生成

本課程鼓勵學生從自身成長需要出發,選擇活動主題,主動參與並親身經歷實踐過程,體驗並踐行價值信念。在實施過程中,隨著活動的不斷展開,在教師指導下,學生可根據實際需要,對活動的目標與內容、組織與方法、過程與步驟等做出動態調整,使活動不斷深化。

4.課程評價主張多元評價和綜合考察

本課程要求突出評價對學生的發展價值,充分肯定學生活動方式和問題解決策略的多樣性,鼓勵學生自我評價與同伴間的合作交流和經驗分享。提倡多採用質性評價方式,避免將評價簡化為分數或等級。要將學生在綜合實踐活動中的各種表現和活動成果作為分析考察課程實施狀況與學生發展狀況的重要依據,對學生的活動過程和結果進行綜合評價。

㈡ 基礎教育課程規定,我國中小學課程設置綜合實踐活動開設的學段是

從小學至高中設復置綜合實制踐活動並作為必修課程。

其內容主要包括:信息技術教育、研究性學習、社區服務與社會實踐以及勞動與技術教育。強調學生通過實踐,增強探究和創新意識,學習科學研究的方法,發展綜合運用知識的能力。增進學校與社會的密切聯系,培養學生的社會責任感。

在課程的實施過程中,加強信息技術教育,培養學生利用信息技術的意識和能力。了解必要的通用技術和職業分工,形成初步技術能力。

(2)中小學實踐課程擴展閱讀

《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綱要》是2001年6月由教育部印發的課程條例,是由國家教育部頒發的。

綜合實踐活動課程尤其注重學生多樣化的實踐性學習方式,轉變學生那種單一的以知識傳授為基本方式、以知識結果的獲得為直接目的的學習活動,強調多樣化的實踐性學習,如探究、調查、訪問、考察、操作、服務、勞動實踐和技術實踐等。

因而,綜合實踐活動課程比其他任何課程都更強調學生對實際的活動過程的親歷和體驗。

㈢ 中小學科學實踐活動課程少,是否該逐步安排上

我個人認為現在的中小學生一定要加強一些實踐活動,現在的中小學生的動手能力實在是太差了,就連自己分內的事情也做不好,總是有家長代勞,家長總覺得應該把所有的時間用在學習上,但是中小學生來說,學業並沒有那麼繁重,沒有必要那麼用力的學習,反而要好好的鍛煉一下實踐能力才是比較重要的,等以後高中學業繁重了,就更沒有辦法鍛煉實踐能力了,到了大學什麼都不會,只是我們社會的一個現狀。所以我認為中小學生真的有必要加強一下社會實踐能力的課程,讓孩子在學習中得到了以後,社會上需要的技能也讓孩子們在實踐中獲得了學習的能力,要讓孩子脫離學習的苦海,注重一下實踐能力,學校也要經常監督一下,有沒有老師占課的行為出現?如果有的話,一定要給予批評和教育,孩子以後是要自己生存的,而不是只要學習就可以,一切無憂實踐能力對於現在的孩子們來說也是非常重要的。

㈣ 當前小學教育中有哪些需要解決的實踐問題

小學數學新課程中「解決問題」的教學實踐與思考

摘要:本文從實踐和理性思考兩個方面,就新課程中的解決問題與傳統應用題教學的不同點,提出了新課程解決問題教學的具有「過程性」、「廣泛性」、「策略性」和「情景性」四個特點。同時介紹了如何在教學中利用過程性、廣泛性和策略性特點進行教學,以達到使學生「學會學習」的目的。最後,文章還介紹了作者在研究中總結出的解決問題的學習策略。 關鍵詞:新課程 解決問題 學習策略
新課程小學數學課標在「課程目標」中對「解決問題」提出:「(1) 初步學會從數學的角度提出問題、理解問題,並能綜合 運用所學的知識和技能解決問題,發展應用意識。(2) 形成解決問題的一些基本策略,體驗解決問題策略的多樣性,發 展實踐能力與創新精神。(3)學會與人合作,並能與他人交流思維的過程和結果。(4)初步形成評價與反思的意識。」
在教學實踐中,「提出問題」、「理解問題」、「解決問題的基本策略」等要求的具體化是一個讓廣大教師感到棘手的問題。比如「提出問題」,在教學中就有個「喜不喜歡提問題」這樣一個提問題的興趣問題,另外「能否提得出問題」這樣一個提問題的能力問題,再一個就是「是否善於提出問題」這樣一個提問題的技巧問題;另一方面來說,我們的老師在面對學生不願、不會和不善於提出問題時,我們有什麼方法去培養兒童喜歡、能夠和善於提出問題?同樣在「理解問題」時,我們又有什麼方法去引導兒童,提高他們的理解能力,在「理解問題」問題的學習階段,我們到底有多少中讓兒童能看得見摸得著的方式和方法?在「解決問題的基本策略」方面,我們又有多少行之有效的,兒童能夠接受的解決問題方法,

以及能培養兒童怎樣的策略能力呢?我們常常感到,我們教學了應該教的問題,又歸納了問題的類型,同時還反復的練習了這些類型,可是兒童在變式的問題面前仍然不會解決問題,就是那些我們老師認為好的優秀學生,在沒有類型參考時就束手無策?實踐中,我們將「解決問題」庸俗化了,將現在的「解決問題」等同於傳統的「應用題學習」了。

怎樣解決這個問題呢?我認為,一方面我們還是應該從理論上理清思路,借鑒理論研究的成果,另一方面我們還得將理論與我們的實踐結合起來,加大理性的實踐,不斷豐富我們的實際操作

㈤ 中小學要加強學校綜合實踐活動課程並實施到位是真的嗎

當今一些中小學生「五穀不分」的現象是何以造成的?其中固然有近年來各地大力開展學校布局調整、學校向城鎮集聚等客觀因素,但從根本上說是一些學校的辦學指導思想更多地著眼於應試,沒有把綜合實踐活動這門必修課程按要求開足開好。

「鵝、鵝、鵝,曲項向天歌。」從初唐駱賓王的《詠鵝詩》到當代少年「雲從天上掉下來摔破了就變成了霧」「夕陽是水中的金鳥」的吟誦,都讓我們真切感受到鄉村田園生活、大自然的熏陶對孩子靈性的滋養有多麼重要。將課堂設在農場,把學生帶到大自然懷抱中,給學生帶來的不僅僅是「識五穀」,更是讓學生能夠對待糧食、對待勞動、對待「三農」以及對待大自然建構一種健康、正確的觀念,對於提升學生的綜合素質、發展核心素養,尤其是社會責任感、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的培養,都具有重大意義。

熱點內容
武漢大學學生會輔導員寄語 發布:2021-03-16 21:44:16 瀏覽:612
七年級學生作文輔導學案 發布:2021-03-16 21:42:09 瀏覽:1
不屑弟高考成績 發布:2021-03-16 21:40:59 瀏覽:754
大學畢業證會有成績單 發布:2021-03-16 21:40:07 瀏覽:756
2017信陽學院輔導員招聘名單 發布:2021-03-16 21:40:02 瀏覽:800
查詢重慶2018中考成績查詢 發布:2021-03-16 21:39:58 瀏覽:21
結業考試成績怎麼查詢 發布:2021-03-16 21:28:40 瀏覽:679
14中醫醫師資格筆試考試成績查分 發布:2021-03-16 21:28:39 瀏覽:655
名著賞析課程標准 發布:2021-03-16 21:27:57 瀏覽:881
北京大學商業領袖高端培訓課程 發布:2021-03-16 21:27:41 瀏覽:9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