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五網初二語文新課程
⑴ 八年級下冊語文試卷第六單元階段性檢測零五網
人教版八年級語文下冊配套練習冊第五單元答案
21課 與朱元思書
一、.(1)Piǎo (2)tuān (3)miǎo (4)líng (5)yīng (6)yuān lì
2.(1)「轉」通「囀」鳥叫聲 (2)「反」通「返」返回 3.(1)一樣的顏色。(2)獨一無二。 (3)青白色。 (4)高。遠。 (5)向。 (6)全都。(7)比箭還快。 飛奔的馬。 4.略 5.略 6.梁 吳均 叔庠 鳥向檐上飛雲從窗里出
二(一)7寫景抒情的散文富春江「自富陽至桐廬」8總寫富陽至桐廬的奇山異水。總領全文。 9寫「異水」:先抓住其「縹碧」的特點,寫江水之色。「千丈」寫江水之深;「見底」寫江水之清;「游魚」寫江水之凈。然後用比喻誇張的手法,勾勒其急湍猛浪的激越美。寫「奇山」:首先從形的角度寫山勢本身之奇;其次,從聲的角度寫空山天籟之聲的奇; 10既是作者在百里富春江上所見所感的概括,也可以說是本文所寫山光水色的一個總體特點。 11「鳶飛戾天者,望峰息心;經綸世務者,窺谷忘反。」作者由景生情,從側面表達了險峰幽谷奪人心魄的魅力,也含蓄地表達了作者鄙棄功名的思想。 12有時朝發白帝,暮到江陵,其間千二百里,雖乘奔御風,不以疾也。13(1)連接。(2)河流。(3)飛鳥。(4)覆蓋,長滿。 14絕壁、孤峰、綠嶂。15到這里隨意走走,可以消除煩惱,怡情養性,在自由自在地欣賞山水美景時,人的內心會有所感悟的。16①山之雄奇;②山之綠;③溪流清澈;④鳥獸滿山;⑤四季有景。17寄情山水,排遣煩惱;避世隱居;怡情養性。
22課 五柳先生傳
一1(1)處所。(2)體會、領會。 (3)往,到。 就。 (4)指衣服上有洞和補丁。 (5)心情急切的樣子。 2.(1)喜愛讀書,卻只求領會其要旨,不在一字一句的解釋上過分探究。(2)每當對書中的內容有所領會的時候,就高興得連飯也忘了吃。(3)去喝酒就喝個盡興,希望一定喝醉。(4)簡陋的居室里空空盪盪的,遮不住風和陽光。 3不求甚解 先生的一種讀書方法,即讀書只求領會要旨,不在一字一句的解釋上過分下工夫。 指不求有深入理解,停留於一知半解。4(1)魏晉 詩人 元亮 五柳先生《陶淵明集》(2)略
二(一)5好讀書;性嗜酒。6環堵蕭然……晏如也。 7無懷氏之民歟葛天氏之民歟 8是一個閑靜少言,不慕榮利的人。(言之成理即可)(二)9告訴10圍繞「屋漏,日曬雨淋,讀書自若」或「家人埋怨環境艱苦,讀書自若」回答皆可。11結合陶淵明品行高潔、安貧樂道和他的詩文流傳千古、影響深遠,圍繞「讀書人若無高潔品格,一定不會寫出好作品」回答即可。
23課 馬說
一、1.略 2(1)B A (2)A B (3)B A 3(1)「食」通「飼」,喂養。 (2)「見」通「現」,表現。 (3)「邪」通「耶」,語氣詞。4(1)只能辱沒在僕役的手裡,(和普通的馬)一同在槽櫪之間。 (2)想要它與普通的馬一樣尚且不可能,怎能要求它日行千里呢 (3)真的沒有「千里馬」嗎其實是他們根本不認識千里馬啊。5(1)它 難道 表肯定語氣 (2)一頓 吃 喂養(3)鞭打 馬鞭6.C 7.略
二(一)8如果沒有「伯樂」的發現和愛護,「千里馬」就會「祗辱於奴隸人之手,駢於槽櫪之間」,有也等於沒有。作者藉此抒發了懷才不遇的憤懣和對統治者摧殘埋沒人才的控訴。9統治者平庸淺薄,不識人才,摧殘人才,大批的人才被埋沒。10需要廣闊的施展空間,需要統治者的賞識和提拔。11示例:文章托物寓意,寓理於事,字句上是在說馬,其實是闡發關於人才問題的一些道理,將自己懷才不遇的憤懣寄寓在人們熟知的故事之中,使文章具有較強的感染力和說服力。
(二)12(1)動詞,顯靈(有靈異)。(2)靠近。遮蓋。感應。產生神妙。(3)使……神妙。 (4)降雨,滋潤。 水奔流的樣子。13(1)失去它所憑借依靠的東西,真正不行呢!(2)奇妙啊!龍憑借依靠的東西卻是它自己創造出來的。14一段:龍憑借雲能變化無窮。二段:龍失去雲則毫無神異。三段:雲的有無全靠龍自己創造。15A√B×(提示:「信不可歟」表達的是感嘆語氣。)C√D√16略
24課 送東陽馬生序
一1.B2.(得到)(借給我)(擔心)(等待)(最終)(腰佩)4D 5A 6B7.(1)支通肢,肢體(2)(3)被通披,穿8(1)湯:熱水;湯汁(2)走:跑;行走(3)趨:快步走;趨勢(4)或:有時;或者(5)卒:最終;士兵(6)假:借;不真實
二(一)9.勤奮刻苦10.遠道求師,表現了求師的迫切願望和堅定的學習信念
11.側面表現前輩道德聲望高,學識淵博,求教的人多。
12.色愈恭……又請焉。不論求師多麼艱難,都恭敬地求教。
(二)14.(1)偷偷地(2)總是,常常(3)入迷(4)安靜的樣子(5)離開(6)通「披」,穿著15C
16(1)為什麼不由著他呢?
(2)自己穿著古代的衣服親自跟在車後
17,品質:勤奮好學,孝敬母親。原因:王冕幼時讀書專心致志,好學不倦,並且達到入迷的程度。這種堅定的志向,頑強的學習精神,是他後來成功的基石。
25課
一、積累運用
1.Kē jǐ, liáo què qǐ chóu chú
2 (1).這里是以詩相答的意思(2)增強、振作(3)銷蝕(4)荒涼冷落(5)這里指史冊(6)不能承受
3、(1)唐 劉禹錫 白居易(2)杜牧 唐 《樊川詩集 (3) 文天祥 履善,宋瑞,文山、浮休道人 《文山先生文集》惶恐灘頭說惶恐,零丁洋里嘆零丁。(4)蘇軾 子瞻 東坡居士 宋 文學 蘇洵 蘇轍。《東坡樂府箋》(5)
張養浩 希孟號雲庄。元代 散曲家
4、(1)沉舟側畔千帆過⑹,病樹前頭萬木春。
(2) 東風不與周郎便, 銅雀春深鎖二喬(3)人生自古誰無?留取丹心照汗青(4)興,百姓苦;亡,百姓苦。(5)但願人長久,千里共嬋娟
二、閱讀簡答
5、交代作詞的緣由,領起全篇 弟弟 蘇轍 6、天 月 人生 7、人有悲歡離合,月有陰晴圓缺,此事古難全8、我欲乘風歸去,又恐瓊樓玉宇,高處不勝寒。9、B 10、B 11 詞牌名 題目 12忽如一夜春風來,千樹萬樹梨花開13、我千百次尋找她,都沒看見她,不經意間一回頭,卻看見了她立在燈火深處14、幼安, 稼軒 南宋《西江月夜行黃沙道中》15上片寫元夕之夜燈火輝煌,遊人如雲的熱鬧場面,下片寫不幕榮華,甘守寂寞的一位美人形象16樹 雨 路 舞 縷 去 度 處17眾里尋他/千網路,驀然回首,那人卻在,燈火闌珊處
18、猿鳴三聲淚沾裳 江入大荒流 後天下之樂而樂 徙倚湖山欲暮時 舉杯消愁愁更愁 病樹前頭萬木春 銅雀春深鎖二喬 不盡長江滾滾流
單元五答案
1、B 2、沉舟側畔千帆過 病樹前頭萬木春。人生自古誰無?留取丹心照汗青 但願人長久,千里共嬋娟3、小苑春回,鶯喚起一庭佳麗,看池邊綠樹,樹邊紅雨,此間有舜日堯天
4、至 通「返」憑借 美麗的.5(10(重重疊疊的)山巒各倚仗著自已的地勢爭相向上,彷彿要比一比,看誰爬的最高,伸的最遠,由此而形成無數的山峰。(2)蟬不停地叫著,猿不停地啼著6、奇山異水 天下獨絕7、 有時朝發白帝,暮至江陵,其間千百里,雖乘奔御風以疾也。8、表達了作者對富春江奇山異水的贊美,留戀以及鄙棄功名,淡泊人生的思想感情
9、①借②周到③報酬④感到奇怪10、D
11、①我站在他旁邊侍侯著,提出疑難,詢問道理,彎下身子,側著耳朵向他請教。
②主人被感動了,贊嘆他的精神,把書借給他,後來,他就成為大學問家。
12、甲文:①「余」憑誠信借書苦讀。②「余」畢恭畢敬請教老師。乙文:①匡衡鑿壁借光讀書。②匡衡勞作不求報酬借書。
13、一個人要在學習上有所成就,就應該:①刻苦勤奮②博覽群書③虛心請教。
。
⑵ 2014語文練習與測試五上答案大全零五網
2014語文練習與測試五上答案大全:
其中有一篇自信與自律的作文:
自信是發自內心的自我肯定與相信。只有自己相信自己,他人才會相信你。人之所以能,是因為相信能。「為中華崛起而讀書」是少年周恩來的自信;「問蒼茫大地,誰主沉浮?」是青年毛澤東的自信;「長風破浪會有時,直掛雲帆濟滄海」是中年李白的自信;「會挽雕弓如滿月,西北望,射天狼」是老年蘇軾的自信。人生不能沒有自信,自信是山,堅定你的信念;自信是水,靈動你的理想。世上無難事,只怕無自信。生活總是未知,人們總在改變。既然選擇了遠方,就不要畏懼風雨。是英雄,自信闊步向前沖。不拋棄、不放棄,放飛夢想,與自信一起飛翔。
是的,我們的肉體生活在地上,但我們的靈魂卻應該飛翔,我們都應該有兩只翅膀,一隻是自信,另一隻是自律。
自律,是自我約束和自覺規范;自律,就是要在思想,品德,行為上從嚴要求自己。古人雲:「君子責己,小人責人。」能否嚴於律己是衡量一個人道德修養高下的標准,因此,我們應該在任何時候,任何地點,任何情況下都做到自律。作為學生,我們要自覺遵守《中學生日常行為規范》。課堂上,你的一句與課堂無關的話,就有可能打亂大家的思緒,破壞學習的氣氛;課堂外,你的一句脫口而出的臟話,就可能損壞你個人乃至整個中學生的形象;你不嚴於律己,聽課不認真,作業靠抄襲,考試靠舞弊,不僅會浪費你寶貝的青春,也會使你失去誠信的做人品質;如果你不約束自己,結交社會上的不良青年,就有可能給壞人以可逞之機,從而使自己墮入人生的深淵。也許這些你都是無意的,但卻體現了你自律克己能力的低下,遵紀守法意識的淡薄。
認識和管理好自己是我們成人成才的關鍵。良好的自律能力,是人人都應該具備的。
作為學生,我們更應該學會自律,學會做更好的自己,只有自律,我們才可以自尊自愛;只有自律,我們才可以自省自知;只有自律,我們才可以自立自強!
是的,我們的肉體生活在地上,但我們的靈魂卻應該飛翔,我們都應該有兩只翅膀,一隻是自信,另一隻是自律。
另一篇:節水·環保:還剩幾「滴」水
這年頭,新聞播報缺水越來越嚴重了,一直在呼籲人們節水,學生們的教材里也有專門學習如何節水的版塊。
但是.......真正能認識到節水重要性並去節水的人有多少呢?學生們上課該怎麼學怎麼學,出了課堂依舊無視嘩嘩流水的水龍頭。大人們則更不用說。上星期日我的爸爸在家修壞了的水桶,一下打開了所有的水龍頭防水,整整流掉了兩大桶水,差不多有5立方米。我雖然知道不應這樣,但出於實際又不肯花功夫去接水,只能看那些水白白的流走。
在中國,人們早已對什麼「最後一滴水是人類的眼淚」,「不要讓水龍頭傷心的哭泣」之類的標語司空見慣。也忽略了什麼「缺水大國」的稱號。曾記得上次去聽講座看到的這樣一則故事。一個生活在2070年的世界最年長者寄給當代的一封信。大致說的是地球上水很少,每個人一天只能喝半杯水,用一些化學製品清潔身子。甚至後代根本不相信有用水沖洗汽車這種方法。人人都是剃的光頭,因為沒那麼多水洗頭,所有的人都很顯老,20歲的像40,50歲的老人,人類平均壽命僅僅為20-30歲。
這個故事很觸動人心,即便他是科學家設想的,但極有可能成為現實......
我們能用的水一天天減少著,但究竟還剩多少呢?人們總覺得水還有很多,地球上70%都是水呢!但真正能為我們所利用,供我們喝的水又有多少呢?少而又少。貪婪的人類為了謀取利益,無節制地破壞大自然。可是你們有沒有想過,有一天,人類什麼都有了,但是水沒了,空氣無法呼吸了,綠色的雨林植被看不到了,那人類呢?結果只有一個,滅絕。如同上古世紀的恐龍一樣,但這場未來的浩劫,卻是人類一手造成的。
我何嘗不想像柴靜做霧霾紀錄片一樣做一個呼籲人們節水的視頻,但現實是不允許的,況且那個對一半以上的人來說是無用的,頂多那些結果、數據暫時震撼一下他們的心靈。也許,人類真的要到了科學家所語言的2070年才會珍惜現在的生活吧。
我不想在結尾處去刻意再呼籲什麼,我想表達的已經在文章中體現出了。只想輕輕的問一句:「還剩幾滴水?」
⑶ 零五網九下語文新課程答案
深綠色的海軍藍銀色穿很精神的感覺。事實上,其他顏色也協助各大珠寶這個顏色好看不管多麼流行的顏色穿這個非常提氣骨幹
⑷ 零五網七年級上冊語文課課練答案
點擊零五網網頁找到課課練一欄,點擊進入後往下翻查找到就可以了!
O(∩_∩)O我也是七年級的,希望能幫助到大家!!!
⑸ 同步練習語文八年級蘇教版答案零五網
下個手機軟體「初中數學作業答案」,裡面什麼練習冊答案都有。
求懸賞O(∩_∩)O
⑹ 零五網 語文 下冊全品小復習答案
http://www.1010jiajiao.com/daan/bookid_5572.html
希望能復幫助你制。
如果版本不同,請自行搜索(搜索練習冊)
⑺ 零五網五年級語文下冊大練
語文在生活中,也是調劑生活、陶冶情操的重要手段.語文給人精神上的震撼是巨專大的。一個人心屬浮氣躁時,一篇優美的散文可以使他心如止水;一個人心情低落時,一篇慷慨激昂的文章可以使他重燃信心。語文帶給生活的影響是無法比擬的。
語文也是許多可愛的小精靈,在人間自由自在地玩耍,東奔西跑,卻無處不在;語文是生活的海洋,破濤洶涌,卻浩瀚無邊。
總之語文對我們的生活影響還很多。朋友,請你多用語文,從語文中,你會發現更多生活的樂趣,因為,我們活在語文的世界中
⑻ 零五網六年級語文練習與測試答案哪裡有
零五網六年級語文練習與測試答案可以在網路文庫中找到。
⑼ 零五網語文伴你學
讀書讓我告別了平庸.古人有「不讀詩,無以言」,今人有「不讀書,何以言」專的論調.確實是這屬樣,讀書可以增長我的見識,豐富我的情感,提高我的閱歷,自然也就與平庸絕緣.讀書可以讓我發覺世界的精彩與生活的美好;讀書可以讓我在閱讀中相互融合,而又相互分離.這就是一種快樂,一種溝通的快樂.無論在清晨,還是在黃昏,手捧一本泛著清香的書,坐在沁著涼意的草地上,讓碎碎的陽光懶懶地撒在身上,然後在青草與陽光的味道中,用長著觸角的心靈撫摸和領略書中的奧秘,領略在其他地方領略不到的快樂與安謐,充實著平乏的大腦.書真的讓我告別了平庸.
⑽ 零五網初一語文文言文
善惡搏 某生朋氏,名興,京兆萬年人。年方二八,舉秀才業。為人恃曠多荒誕經,性嗜酒多情。家貧,每得金,盡付書梓。所豪者,書屋琳琅,金菊燦然,香遠溢清,常信筆自題橫額雲:溢香室。每自娛此,晚輒寢之,亦無可相與伴言者。一夜,月明如晝,遂推窗孤賞。夜大半,脫衣方寢/寐,聽窗外隱有絆嘴廝打之喧,乃披衫躡足逐聲察視,則兩小人真真然立於窗下。大若蟋蟀,皆貌似己。其一著銀衣,映月燦然;一著鐵衣,黑森鬼厲。驚詫無言,隔窗壁偷聞。或曰:「汝惡,何存以媚魅惑主,全不知恥乎?」窺之乃著銀者語。驀數語至,雜然陳曰:「差矣。鬼狐媚魅,皆由心生。主去歪邪見,吾又何遽至?汝自為善,必予善於人,又何生吾?知汝之職不盡矣。」又曰:「吾今暫離,觀汝之侍可俱否?」生待窺已逝,似有所明。俄寤,覺夢也,熟思不得乃罷。後讀書,厭之糟粕,初則勿視,漸塗鴉,遂至撕拽踏足,如顛狂狀。早間花癖,皆不復存,見殘菊敗柳輒哭號不自禁。距夢時止少半月,然才思殆盡,不復文章。後至氣息奄奄,明燭不再。兩目眼屎聚多,緣無淚。恍惚見兩小人,與夢時無異,交語頻傳,惡者頗居上。有言:「汝善見之,何也?人無惡念,何來善念。吾輩本既孿子,汝非不知,今悔猶可,不復大錯。」有愧語微:「聽君使之。」二人隨(遂)合,衣成五色,文采輝煌,驟化金光,直撲生面。驚起,復如往。後屬文,才思更勝似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