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學校課程 » 新課程幼兒園

新課程幼兒園

發布時間: 2020-11-30 01:54:39

① 什麼是幼兒園新課程理念

就是教師教幼兒一些有用的東西,改變教師小學化的教學方式。

② 如何看待新課程背景下幼兒園的特色課程

作為一項教育事業來,更源多是應該本著多多為社會創造價值。以質量求生存、以特色求發展,已成為現今幼兒教育發展的新趨向。

家長們為了讓孩子接受更好的教育,為了讓孩子能獲得更多成長,選幼兒園真是煞費苦心。在幼教行業競爭日益激烈的今天,如何用幼兒園課程優勢吸引家長、穩定生源就顯得尤為重要。

③ 幼兒園新課程理論是什麼

兒童發展理論與幼兒園課程關系的辨析 兒童發展理論是學前教育工作者必須把握的基本理論之一,是幼兒園課程的一個的基礎,而且是一個特別重要的基礎。這本無可非議,而且理所當然,這是由學前教育的特點所決定的。 但是,兒童發展理論並不等於學前教育理論。把兒童發展理論當作幼兒園課程的唯一理論基礎,不僅在理論上是有...局限性的,而且在實踐中也是存在問題的。從這個意義上講,諸如「一切為了兒童發展」這一類的口號,作為一個時期的糾偏政策,尚可被人理解,但是作為永久的行動綱領,就有可能會使教育者出現行為上的偏差。從這個意義上講,諸如「適合兒童發展的課程」,作為對傳統幼兒園課程所存在弊端的反動,在一定的歷史階段尚有一些價值,但是作為可以放之四海而皆準的課程模式,就有可能會走向它的反面。 兒童發展理論不等同於教育理論 在十多年以前,美國學者古芬(Goffin, S. G.,1994) 闡述了將兒童發展理論作為編制課程的唯一理論依據會產生的問題。古芬的論述值得引起我們的思考。 古芬認為,把兒童發展理論等同於教育理論,是把「是什麼」的問題等同於「應當是什麼」的問題了。兒童發展理論關注的是兒童發展的一般規律,指出了某年齡階段的兒童能做些什麼。如果把兒童發展作為教育的結果,等於強調了兒童能做什麼,而不是兒童應該做什麼。事實上,兒童應該做什麼的問題是最有教育意義的,需要從哲學和倫理學等方面來闡明,而不是發展理論所能解決的,過分依賴發展理論,就會使教育者將政治傾向和社會價值等問題擱置一邊。例如,依賴於兒童發展理論來決定教育目標和課程目標,會模糊教學內容的政治和文化的傾向性,意在指出課程的選擇應由發展的適宜性來確定,而非政治的和道德的優先性來確定。又如,依賴於兒童發展理論來決定教育目標和課程目標,會誤將「發展目標」作為教育目標和課程目標,而「發展目標」是一個多有歧義的詞語。 古芬認為,每一種兒童發展理論都有兩個假設,其一是,可以用兒童發展理論來解釋和預言的有關兒童發展和行為的部分要多於任何其他理論要解釋和預言的部分,其二是,認可那些由系統的理論來解釋的行為,而否認那些不可用理論來解釋的行為,其結果是:堅持某種發展理論的教師期望將那些理論所認為正常的、典型的東西轉變為他們所期望的東西,然後再用這種理想的東西來支持他們的行為,同時否認其他行為,而這種情況往往會剝奪兒童創造的權力,以及他們以有意義的方式作用於世界的機會。例如,建構主義理論、多元智能理論等理論,往往被教師認定為是正確的教育理念以及行動的指南,並以此為標准,判斷他們的行為是否正確,而不管他們的行為在實踐中是否行得通。 古芬還認為,兒童發展理論基本上是以白人兒童研究所得的結論為依據而提出的理論,這樣的理論被用於世界上所有種族、民族的兒童,將不符合這些理論所提出的結論的兒童都排除在正常兒童之外,這是不公正的;這樣的理論被普遍地用於編制課程,往往是難以適合特定背景下的這些兒童的。 簡而言之,兒童發展理論不同於教育理論,其理由是: ①兒童發展理論關注和描述的是帶有普遍性的東西,而教育理論則需解決的是具體的教育問題,兩者不是同一的。 ②兒童發展理論涉及的是對於發展或學習的最低限度的說明,而教育理論要涉及到影響發展或學習的最高限度的說明。 ③兒童發展理論主要是從「實然」的角度考察人的發展或學習過程,而教育理論則是從價值的「應然」角度來考察人的發展或學習過程。 早在上世紀八十年代中後期,針對美國學前兒童教育有小學化的傾向,全美早期教育協會曾倡導過發展適宜性課程(DAP),提出早期兒童教育應適合兒童的年齡特徵和個體差異,他們的倡導在美國和其他許多國家產生過相當的影響,以兒童發展為本,課程要適合兒童的發展,在當時似乎成為了許多學前教育理論和實踐工作者所追求的理想和目標。但是,發展適宜性課程一出台就遭受到了許多質疑和挑戰。美國著名的學前教育家斯波代克等人認為,兒童發展理論不應該是課程設計唯一考慮的理論基礎,哲學和社會文化對於課程設計同樣重要。柯爾伯格和梅耶(Mayer, R.)則批評發展適宜性課程僅僅根植於有限的兒童發展理論,特別是僅以皮亞傑理論為其主要的理論基礎。來自各方面的批評,使全美早期教育協會不得不數次修正其立場,在「發展適宜性」的基礎上提出了「文化適宜性」的概念,在1997年版的指南中,將家庭和文化在兒童發展中的作用給予了強調,也肯定了教師作為決策者和課程編制者的作用。盡管如此,發展適宜性課程還是不斷受到來自各方的質疑和批評。在學前教育領域中,發展心理學的主導地位受到了挑戰 發展心理學是一門以科學主義為基礎的學科。發展心理學採用高度實證性、去背景化以及普遍性的方法研究兒童發展的過程和規律,並據此對教育等問題提出意見。發展心理學對「發展」的假設是兒童的成長是一種由生物本能驅動的包含各個發展階段的線性運動過程。發展心理學運用實證主義的步驟和方法,通過減少復雜性,以使對事物的再現能達成簡化和量化,而對哲學和主觀性持懷疑乃至拒絕的態度;發展心理學對普遍真理和普遍法則抱有堅定的信念,將個體發展看成是可脫離背景的、由生物學次序所決定的階段,認為存在一套獨立的、不帶偏見的策略和技巧可以幫助兒童得到發展;發展心理學將研究的重點聚焦於個體,而對個體與他人,以及個體與環境之間的關系則並不十分關注。發展心理學以一種普遍範式下的再現方式,將兒童發展描繪成單一的、與文化、階層、性別或歷史無關系的過程,個體差異往往被看成是失常、背離以及在一個線性量表中的相對發展程度……。 在美國和世界上不少地方,發展心理學在學前教育領域中占據了主導地位,許多學前教育研究者是發展心理學專家,發展心理學為學前教育理論研究和實踐提供了許多成果。多年來,在美國和其他一些地方,有關學前教育的研究文獻很少有對這個主導學科提出質疑的,在不少場合下,發展心理學的一些研究成果被當作真理或正確理念,並被理所當然地用以指導學前教育實踐。 隨著人們對社會文化的關注,近些年來,人們開始對學前教育領域中發展心理學的統治地位和主流話語提出了質疑,發起了挑戰。這種質疑和挑戰的聲音不僅來自美國以外的國家,也來自美國本土。可以說,以實證主義為綱領的發展心理學已面臨危機,因為在今天已經很難找到哪位哲學家是贊同這一綱領的了,「為人類尋求知識建立永久的標准,揭示明確的基礎——這些都已經被證明是無法達到的」。(Schwandt,1996:59) 關注文化的多元性,關注在背景中的教育和教學,這些都已經成為了時代的最強音。 當然,這種質疑和挑戰並不意味著質疑者和挑戰者對發展心理學研究置之不理或者完全排斥,相反,這意味著將發展心理學的研究納入他們研究的視野,認識其特殊性和局限性,明確其特定的研究假設和對研究結果的理解。不要陷入「技術主義」的泥坑 幼兒園課程的基礎有三個方面,它們是心理學、哲學和社會學。幼兒園課程與作為其基礎的每一種學科都存在著復雜的關系,這就是說,每一種學科,在不同的社會歷史背景下,以不同的方式,影響著不同的幼兒園課程。因此,任何一種學科都不能用來作為編制幼兒園課程的唯一基礎。盡管與學校課程相比,幼兒園課程有許多特殊之處,例如,會更多地注重個體兒童身心發展的需要,而不是更多強調社會需要和知識體系;會更多注重兒童直接經驗的獲得,而不是間接知識的傳授;會更多注重「整個兒童」的發展,而不是某個方面的發展,但是,

④ 幼兒園新課程對教師的基本要求有哪些

新課改下對復
幼兒園教師
素質制要求是,幼兒園教師必須學會觀察,學會反思,學會創新。同時要熱愛尊重理解幼兒。要具有幼兒教育工作的有關理論和能力,會設計生動有趣的教學活動。最後要轉變舊觀念,培養快速接受新信息的能力。

⑤ 幼兒園有新課程標准

有的,新課改全稱是基礎教育課程改革,基礎教育也包括了幼兒園教育,但是在新課改中對幼兒園的內容涉及不多,大多是關於義務教育階段的,《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試行)》與新課改出現的時間相近,但不是新課改,不能混淆

⑥ 幼兒園新課程論文哪有

網路收
論文網
到處都是的

然後再收幼兒園新課程的論文

⑦ 幼兒園中班下學期新課程標准

以往教學大綱突出了知識的主體地位,它主要是對教師如何教教材提出了明確的要求。新課程標准在以往教學法大綱的基礎了,突出了教學中學生的主體地位,以及在課程學習中「人」的作用,尤其上學生的作用,還注重教學法的指導。我們每一位教師都應該認真地研究學習新課程標准,明白新課程「新」在什麼地方,才能體現「新」字。

⑧ 幼兒園五大領域的課程內容包含哪些方面

一、健康領域 情感領域:身體健康,在集體生活中情緒安定、愉快;認知領域:知道必要的安全保健常識,學習保護自己;動作技能領域:生活、衛生習慣良好,有基本的生活自理能力,喜歡參加體育活動,動作協調、靈活。 二、語言領域 情感領域:樂於與人交談,講話禮貌; 能清楚地說出自己想說的事; 喜歡聽故事、看圖書;認知領域:注意傾聽對方講話,能理解日常用語; 動作技能領域:能聽懂和會說普通話。 三、社會領域 情感領域:樂意與他人交往,學習互助、合作和分享,有同情心; 愛父母長輩、老師和同伴,愛集體、愛家鄉、愛祖國; 認知領域:理解並遵守日常生活中基本的社會行為規則; 動作技能領域:能主動地參與各項活動,有自信心;能努力做好力所能及的事,不怕困難,有初步的責任感。 四、科學領域 情感領域:對周圍的事物、現象感興趣,有好奇心和求知慾;愛護動植物,關心周圍環境,親近大自然,珍惜自然資源,有初步的環保意識; 認知領域:能從生活和游戲中感受事物的數量關系並體驗到數學的重要和有趣; 動作技能領域:能運用各種感官,動手動腦,探究問題;能適當的方式表達、交流探索的過程。 五、藝術領域 情感領域:喜歡參加藝術活動,並能大膽地表現自己的情感和體驗; 認知領域:能初步感受並喜愛環境、生活和藝術中的美; 動作技能領域:能用自己喜歡的方式進行藝術表現活動。

⑨ 新的幼兒課程標準是什麼啊

幼兒園好像沒!
這是關於中小學的!

新課程標準是國家課程的基本綱領性文件,是國家對基礎教育課程的基本規范和質量要求。新一輪課程改革將我國沿用已久的教學大綱改為課程標准,反映了課程改革所倡導的基本理念。基礎教育各門課程標準的研製是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的核心工作,經過全國近300名專家的共同努力,18種課程標准實驗稿正式頒布,標志著我國基礎教育課程改革進入新的階段。

熱點內容
武漢大學學生會輔導員寄語 發布:2021-03-16 21:44:16 瀏覽:612
七年級學生作文輔導學案 發布:2021-03-16 21:42:09 瀏覽:1
不屑弟高考成績 發布:2021-03-16 21:40:59 瀏覽:754
大學畢業證會有成績單 發布:2021-03-16 21:40:07 瀏覽:756
2017信陽學院輔導員招聘名單 發布:2021-03-16 21:40:02 瀏覽:800
查詢重慶2018中考成績查詢 發布:2021-03-16 21:39:58 瀏覽:21
結業考試成績怎麼查詢 發布:2021-03-16 21:28:40 瀏覽:679
14中醫醫師資格筆試考試成績查分 發布:2021-03-16 21:28:39 瀏覽:655
名著賞析課程標准 發布:2021-03-16 21:27:57 瀏覽:881
北京大學商業領袖高端培訓課程 發布:2021-03-16 21:27:41 瀏覽:9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