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學校課程 » 新課程提出的三維目標

新課程提出的三維目標

發布時間: 2020-11-30 03:37:07

❶ 新課改中提出的課程三維目標是什麼意思

三維目標抄是教育理論襲中的一個新名詞。它是指對學生進行教育過程中教師應該達到的三個目標即: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和情感態度價值觀。
三維的課程目標應是一個整體,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與價值觀三個方面互相聯系,融為一體。
在教學中,既不能離開情感態度與價值觀、過程與方法的知識與技能的學習,也不能離開知識與技能的情感態度與價值觀、過程與方法的學習。

❷ 新一輪課程改革為什麼從三維目標到核心素養

張緒培:在三維目標基礎上提出核心素養,這是對三維目標的發展和深化。核心素養更直指教育的真實目的,那就是育人。核心素養具有中國特色,包括了能力、品格。核心素養的提出,對教學下一步的發展,有了更明確的指向。
崔允漷:21世紀的到來,每一個國家、國際組織都在思考到底要培養什麼樣的人的問題。教育部《關於全面深化課程改革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的意見》提出的核心素養體系,就是希望在基礎教育階段把國家的教育方針具體化,系統地描述出小學生、初中生、高中生的畢業形象,為進一步的課程設計提供方向或路徑。現在基本上把學生發展核心素養確定為9個素養、23個基本要點、70個關鍵表現。接下來就是根據這樣的框架,進一步設計不同階段的課程標准,老師、學校基於課程標準的來設計教學、命題、作業、考試。這是一個很龐大的體系,也是我們今後努力的方向。
三維目標和核心素養是怎樣的關系?簡單地說,我們的傳統是比較重視「雙基」,即基礎知識與基本技能,後來覺得「雙基」不完整,提出三維目標。從「雙基」到三維目標,再到核心素養,這是從教書走向育人這一過程的不同階段。用簡單的比喻來說,落實「雙基」是課程目標1.0版,三維目標是2.0版,核心素養就是3.0版。最近,教育部組建了260多位專家,修訂普通高中課程標准,就是以學科核心素養為綱,編制課程標准,包括學業質量的標准,當然,也包括基於課程標準的教學與評價。

新課程標准中的三維目標分類是指什麼

1、知識與技能:知識是指人類生存所不可或缺的核心知識和學科基本知識;技能指獲取、收集、處理、運用信息的能力、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終身學習的願望和能力。

2、過程與方法:主要包括人類生存所不可或缺的過程和方法。過程指應答性學習環境和交往、體驗;方法包括基本的學習方式(自主學習、合作學習、探究學習)和具體的學習方式(發現式學習、小組式學習、交往式學習等)。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情感不僅指學習興趣、學習責任,更重要的是樂觀的生活態度、求實的科學態度、寬容的人生態度。價值觀不僅強調個人的價值,更強調個人價值和社會價值的統一。

不僅強調科學的價值,更強調科學價值和人文價值的統一;不僅強調人類價值,更強調人類價值和自然價值的統一。從而使學生內心確立起對真善美的價值追求以及人與自然和諧和可持續發展的理念。

(3)新課程提出的三維目標擴展閱讀:

一、改革原因

中國基礎教育的發展和既往的七次課程改革,都取得了巨大的成就, 對於促進中國政治、經濟、科技、文化等各個方面的發展做出了巨大貢獻。

與此同時,我們必須實事求是地承認,目前中國基礎教育的現狀同時代發展的要求和肩負的歷史重任之間還存在著巨大的反差。中國基礎教育課程已經到了非改不可的地步,其原因如下。

第一,固有的知識本位、學科本位問題沒有得到根本的轉變,所產生的危害影響至深,這與時代對人的要求形成了極大的反差。

第二,傳統的應試教育勢力強大,素質教育不能真正得到落實。

課程結構單一,學科體系相對封閉,難以反映現代科技、社會發展的新內容,脫離學生經驗和社會實際;學生死記硬背、題海訓練的狀況普遍存在;課程評價過於強調學業成績和甄別、選拔的功能。

課程管理強調統一,致使課程難以適應當地經濟、社會發展的需求和學生多樣化發展的需求。這些問題的存在,以及它們對實施素質教育的制約及產生的不良影響,都足以說明推進課程改革的必要性和針對性。

二、主要課程類型

1、學科課程與經驗課程,這是從課程內容所固有的屬性來區分的兩種類型。其中,學科課程的主導價值在於傳承人類文明,使學生掌握人類積累下來的文化遺產;經驗課程的主導價值在於使學生獲得關於現實世界的直接經驗和真切體驗。

2、分科課程與綜合課程,這是從課程內容的組織方式來區分的兩種類型。其中,分科課程的主導價值在於使學生獲得邏輯嚴密和條理清晰的文化知識,而綜合課程的主導價值在於通過相關學科的整合,促進學生認識的整體性發展並形成把握和解決問題的全面的視野與方法。

3、必修課程和選修課程,這是從課程計劃中對課程實施的要求來區分的兩種類型。其中,必修課程的主導價值在於培養和發展學生的共性,而選修課程的主導價值在於滿足學生的興趣、愛好,培養和發展學生的個性。

4、國家課程、地方課程與校本課程,這是從課程設計、開發和管理主體來區分的三種類型。其中,國家課程的主導價值在於通過課程體現國家的教育意志,地方課程的主導價值在於通過課程滿足地方社會發展的現實需要,校本課程的主導價值在於通過課程展示學校的辦學宗旨和特色。

上述各類課程所具有的特定價值以及每組課程類型所具有的價值互補性,意味著它們在學校課程結構中都擁有著不可或缺的地位,即學校的課程結構應當是由各種課程類型共同構成的一個有機的統一體。

❹ 新課程三維目標談談怎樣上好一堂課

新課標按照九年一貫整體設計,在目標設計上有知識與能力、過程和方法、情感態度和 價值觀三個維度的要求。在教學目標中強調知識與能力、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與價值觀三 個維度,並非簡單的並列關系,而是彼此滲透、相互融合,統一於學生的成長與發展中。在 這三個維度中,知識和能力是基礎,是核心,是實現過程與方法和情感態度與價值關兩個目 標維度的載體,過程與方法是鏈接知識與技能和情感態度與價值觀兩個維度的橋梁,情感態度 價值觀是教學中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的升華。語文素養的核心是語文能力,假如把語文 素養比做一座大廈,由三維目標構成,知識與能力就是大廈的基座
1、教學目的要清晰明確 課堂教學是師生的共同活動,其中教師起主導作用。教師發揮主導作用的先決條件,在 於堅持清晰明確的教學目的,時刻注意教什麼,怎樣教,最後要達到什麼目的。 掌握清晰明確的教學目的,關鍵在於鑽研教學大綱和教材以及學情,深刻掌握教學大綱 和教材本身的內在要求。一堂課所應完成的教學任務是多方面的,但在實際教學中,不是一 項一項的單獨地去完成,而是綜合地解決傳授知識與技能,發展智能,培養共產主義思想品 德以及增強體質等任務。
2、教學內容要正確 教學目的主要是通過使學生正確理解和掌握教學內容來實現的。目的明確之後,最重要 的是要正確地掌握教學內容和正確地傳授教學內容。為此,要深入鑽研教材,准確理解每一 個科學概念、原理、法則、公式和規律;要從教材的部分與整體的內在聯繫上下功夫,了解 教材每部分在整個教材中的地位和作用,前後各部分的因果聯系及其發展序列;抓住教材中的重點和難點,深入研究和掌握。這樣在教學過程中才能做到。既能講清科學概念和規律, 又能掌握觀點與材料的內在聯系,把重點內容突出出來,使學生准確理解概念和規律,並形 成正確的思想觀點。
3、教學方法要靈活適當 要使教學內容為學生所接受,並能促進學生智能的發展,形成正確的思想觀點,必須在 課堂上機智靈活地選擇和運用教學方法。比如當學生對這堂課認識不足,學習態度不積極時, 就要善於提出有趣味的課題,激發學生學習的要求,調動他們的學習積極性;當教師在講到 全課關鍵性問題時,就通過一定方式引起全班同學精神集中,全神貫注,力求使每個學生都 能積極思考主要問題,取得良好的教學效果。有些問題預計到學生不易理解,就要採取一種 通俗化的講解法,輔以生動活潑的直觀教學,使學生深入淺出地掌握知識。當學生具有一定 的知識和經驗時就要盡可能通過談話法或討論法,引導學生自己通過思考和互相討論,探索 問題、解決問題,鍛煉他們的獨立自學能力,促進其智力的發展。一節課絕不是用一種固定 不變的方法,就能完成教學任務的,實際上經常是採取多種教學方法才能完成教學任務。備 課時准備好運用哪些教學方法,要根據當時課堂教學進展的情況,機智靈活地改變教學方法, 使方法能適應當時教學的需要。並且要把幾種教學方法結合好,在不同條件下都能起到各種 教學方法特有的作用。
4、課堂組織要嚴密緊湊 上課是在特定的時間(上課時間內) 、空間(教室或操場等) 、人員(教師和學生)及教 學設備(課桌椅、黑板、講台、教具)等條件下開展的教學活動。只有教師把這些因素都充 分考慮好,使這些條件得以有效地利用,才能在以較少的時間、精力、人力和物力取得良好 的教學效果。就是說不但要完成教學任務,而且還要通過對各種條件的有效利用,提高教學 效率。作為一名教師,上課絕不是單純講授知識,重要一環要把課堂活動組織好。 良好的課堂組織,主要體現在兩個方面:首先是課堂中的人與人、人與物的相互關系要處 理好,組織要嚴密,使各方面的作用得以充分發揮。例如,教師與學生之間的教與學的關系, 相互配合得好,學生學習時就能把一名學生學習的經驗和教訓轉化為全班學生的經驗教訓, 使大家都能受益;還要研究在什麼條件下,教師直接講授;在什麼條件下,教師不講,利用 物質條件(教具,現代教學手段等) ,使學生通過自己的直接觀察,啟發獨立思考;在什麼條 件下,學生共同討論研究。總之,不要使課堂教學活動只是教師的活動或只是少數幾個學生 的活動,而是要使全班學生都活躍起來,都在教學活動中受到效益。 其次,要善於將教學活動的各個環節組織得當。能夠一環扣一環地進行,使前一個環節 為後一個環節打好基礎,前後接應,相互銜接,不浪費每一分鍾時間。這是通過組織教學活 動程序提高教學效率的一個重要方面。
5、師生作用要充分發揮 構成一堂好課,要具備多種因素,其中最重要、最活躍的因素是教師和學生。教師和學 生是教學活動的主體,他們對整個課堂教學活動的開展都有能動作用。課堂教學活動的效果 和質量,取決於教師和學生的作用是否得到充分發揮。 教師和學生發揮作用的前提條件是師生對教學活動都具有積極性。比如,教師對學生是 否有熱情,有責任心,有良好的工作情緒;學生是否愛學,是否有學習興趣,求知慾是否強 烈。只有師生雙方都有積極性,才能把各自的作用發揮出來。其中,教師在整個教學活動中 起主導作用。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主要靠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培養和調動。如課程講得生動活潑, 教學方法又具有吸引力等,都對學生的學習的積極性起重要作用。然而教師的學生觀,即能 否正確地對待學生的優缺點,能否熱愛學生,關心學生,尊重學生,則是教師能否正確處理 好師生關系的基礎,它是決定教師能否調動學生積極性的一個重要條件。 教師不但要把學生的積極性充分調動起來,而且還要把學生在學習中的主體作用充分體 現出來。學生不是接受知識的容器,也不僅僅是受教育的對象,同時又是教學活動的能動的 參加者。只有學生積極主動地去注意問題、觀察問題、思考問題、探求問題和獨立動手動腦 活動,融會貫通地掌握知識,才能把知識轉化為自己的精神財富。

❺ 如何理解新課程的三維目標

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與價值觀是新課程的三維目標。新課程的「三維目標」指向學生全面發展,注重學生在品德、才智、審美等方面的成長。三維目標集中體現了新課程的基本理念,集中體現了素質教育在學科課程中培養的基本途徑,集中體現了學生全面和諧發展,個性發展和終身發展的客觀規律。 知識與技能這個目標與我們以前的課堂教學沒有什麼太大的區別,上課的目的之一就是向學生傳遞人類文明的結晶,同時發展學生的能力。我個人認為知識與技能是不能獨立,二者是相輔相成的。知識能促進技能的發展,技能上來了也能幫助人們吸收理解掌握新的知識。過程與方法這一維目標我認為因該更加重要,其實在傳授知識得同時,我們總在進行著過程與方法得習得。有時我們說過程與方法可能比知識更加得重要,因為我們學習得知識是靜態得知識,是人類文明得積累,是過去得東西,是人們在經歷過的過程中保留下來得文化遺產,這樣總是跟在時代的後面。隨著時代的進步,知識更新的速度越來越快,人們沒有沒有精力也沒有必要學習所有得知識,同時也不可能學習所有得知識,但是人們掌握了學習知識得過程和方法那樣就好了,那樣就會一通百通。因此我們有時候說經歷對一個人的得成長太重要了。情感態度與價值觀,這一維得目標是教師在教學中寫教案非常困難得,其實沒有什麼必要那麼為難,我們學習知識得最終得目的是什麼,不就是改變人們對世界的認識嗎,理解世界的本質是什麼得問題。如果看周圍得事物的變化和發展,這不就是情感態度與價值觀嗎。其實我們學習知識得同時,經歷了過程與方法,當學習了知識的同時技能也得到了提高,同時也經歷得過程與方法,在這樣的經歷過程中情感態度和世界觀就發生了變化。所以不是很難得事情。大家不要把三維目標想的那麼復雜。其實就在你的身邊,也就是你本人經常那樣做的。

❻ 新課程標准中的三維目標分類是指

(1)知識與技能:知識是指人類生存所不可或缺的核心知識和學科基本知識;技能指獲取專、收集、屬處理、運用信息的能力、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終身學習的願望和能力。
(2)過程與方法:主要包括人類生存所不可或缺的過程和方法。過程指應答性學習環境和交往、體驗;方法包括基本的學習方式(自主學習、合作學習、探究學習)和具體的學習方式(發現式學習、小組式學習、交往式學習等)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情感不僅指學習興趣、學習責任,更重要的是樂觀的生活態度、求實的科學態度、寬容的人生態度。價值觀不僅強調個人的價值,更強調個人價值和社會價值的統一;不僅強調科學的價值,更強調科學價值和人文價值的統一;不僅強調人類價值,更強調人類價值和自然價值的統一。從而使學生內心確立起對真善美的價值追求以及人與自然和諧和可持續發展的理念。

❼ 新課程理念下如何實現化學教學的三維目標

如何在高中化學教學中落實三維目標
三維目標是指情感、態度、價值這三個方內面的目標。

第一、新容的課程標准已實施多年,在新理念的指導下,課程理念與課堂實踐實現了逐步融合,但在數學課堂教學中,如何有機地整合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價值觀這三個維度的目標,是需要經驗的。
第二、課堂的核心不再只是知識目標 三維目標的第一點—知識與能力,既是課堂教學的出發點,又是課堂教學的歸宿。知識是傳統教學的核心,新課改強調課堂核心的不在只是知識的傳授,更是學生能力的培養、新知識建構的過程以及情感態度價值觀的形成。因此在課堂教學目標的設定中,因做到倡導學生主動參與,樂於探究;注重培養學生搜集和處理信息的能力、獲取新知識的能力、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以及交流、合作的能力;建立社會責任感和使命感。從而達到在學習知識的同時、訓練思維、健全人格。

❽ 九年義務教育小學數學新課程的三維目標是什麼

1、知識與技能。
2、過程與方法。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❾ 課堂教學三維目標是什麼

三維目標是教育理論中的一個新名詞。它是指教育教學過程中應該達到的三個目標維度,即:知識與技能(Knowledge & skills);過程與方法(Process & steps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emotional attitude & values)。「三維目標」是一個教學目標的三個方面,而不是三個獨立的教學目標,它們是統一的不可分割的整體。這三個緯度就是K、A、 P,加上學習事件(Occurrence)本身首字母為O,就是我們所說的KAPO模型。
拓展資料:
一維目標
知識與技能目標: 主要包括人類生存所不可或缺的核心知識和學科基本知識;基本能力——獲取、收集、處理、運用信息的能力、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終身學習的願望和能力。
二維目標
過程與方法目標:主要包括人類生存所不可或缺的過程與方法。過程——指應答性學習環境和交往、體驗。方法——包括基本的學習方式(自主學習、合作學習、探究學習)和具體的學習方式(發現式學習、小組式學習、交往式學習……)。
三維目標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目標: 情感不僅指學習興趣、學習責任,更重要的是樂觀的生活態度、求實的科學態度、寬容的人生態度。價值觀不僅強調個人的價值,更強調個人價值和社會價值的統一;不僅強調科學的價值,更強調科學的價值和人文價值的統一;不僅強調人類價值,更強調人類價值和自然價值的統一,從而使學生內心確立起對真善美的價值追求以及人與自然和諧和可持續發展的理念。
把握目標
「整」就是整理,「合」是組合,「整合」就是根據完整性、系統性與有序協調的原則進行整理,從而達到最優化的效果。要整合三維目標,前提是要整體解讀文本,科學確定每一個維度的目標。「夫綴文者情動而辭發,觀文者披文以入情,沿波討源,雖幽必顯。」
在閱讀文本時,首先要確定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的發展點。如教學人教版課程標准實驗教材三年級下冊第二組《翠鳥》《燕子專列》《一個小村莊的故事》《路旁的橡樹》四篇課文,就不能簡單地與學生泛談要保護環境。可以根據文本特點和學生實際,分別確定「人類的朋友」「關愛生命」「不能只顧眼前利益」「人與自然和諧相處」等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目標,從而逐步提升學生的人文精神。
然後,再確定知識與能力的落腳點、過程與方法的展開點,如緊扣文本中的「它從那麼遠飛到這里來,是要和我們做朋友的呀」「燕子經過長途跋涉,已經非常疲勞,再加上找不到食物,飢寒交迫、瀕臨死亡」等語句,進行朗讀感悟、想像體驗等,全面制定教學目標。
組合目標
目標的逐維分解有利於目標的具體化、操作化,分解目標只是教學目標設計的第一步,關鍵是把分解後的目標整合起來,整合的目標更有利於目標的結構化和整體化。如王自文老師設計的《古詩兩首》(《題臨安邸》《秋夜將曉出籬門迎涼有感》)一課的教學目標:
①藉助教材注釋,結合課外資料,通過獨立自主地學習,正確理解兩首古詩的大概意思;
②咀嚼和體悟重點詩句的情味,在反復誦讀與融情想像中,感受詩歌的情緒和意象,受到心靈的熏陶和滋養;
③在兩首古詩的對比參讀中,初步感受借景抒情的表達方式,明了詩與詩之間的內在聯系,體悟詩人憂國憂民的情懷。在目標的表述形式上,雖然沒有出現知識和能力、過程和方法、情感態度和價值觀三個維度目標明顯的提示語,但是每一條目標都很好地把三維目標交融在一起,並且分層遞進,為課堂教學達到三維目標和諧共振奠定了基礎。
1956年,美國著名的教育心理學家布盧姆立足於教育目標的完整性,制定了教育目標分類系統。他提出把教育目標分為認知、情感和動作技能三個目標領域。根據布盧姆等的教育目標分類理論,結合我國的教育教學實際,新課程將課程(學教)目標分為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價值觀三個維度。

❿ 關於音樂新課程明確提出要實現三維目標的有機整合體現在哪些方面

首先,在課堂預設中必須確立每堂課教學所要達成的知識目標、能力目標以及情感態度價值觀目標的具體要求。一要確立知識目標。要做到既要體現政治新課程標準的要求,又要尊重新教材文本的內容,還要落實好對於體現課程標准要求與尊重教材文本知識內容的具體知識目標的相關教學策略。二要確立每堂課教學所要達成的能力目標。能力目標必須包括學生學習、生活乃至今後工作的方方面面的能力需求,特別注意不能把能力培養簡單化為學科應試技能的形成。三要確立好課堂教學的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目標。要注意的是這一目標的確立必須從學生的實際現狀與實際需要出發,千萬不可牽強附會,因此決不是每個知識點的教學都必須體現情感態度價值觀這一教育教學目標的。另外,也不能把這一目標簡單等同為過去政治課堂教學目標中的思想覺悟的要求。
其次,要形成三維目標有機整合的完整措施預案。在教學預設時,三維目標的確立不是孤立進行的,要把三維目標作為整體課堂教學中不可或缺的有機組成部分,使三維目標成為相互聯系的有機統一整體,只有這樣,才能保證整個政治新課程課堂教學的過程成為知識傳授、能力培養與情感態度價值觀形成的有機統一的過程。不少政治教師在自己的備課筆記上都有關於某一課教學的三維目標的一些要求,如通過本節課的教學使學生掌握哪些具體知識、培養哪些方面的能力以及確立怎樣的情感態度價值觀等等。但具體在講解哪些知識過程中需要突出培養學生哪一方面的能力,以及如何採取正確的方法來培養能力,如何在講解知識和培養能力的過程中有機滲透情感態度價值觀這一教育教學目標並促使其達成等等,往往在課堂教學預設中即在備課時未能得以明晰,沒有形成三維目標有機整合的完整的措施預案,因而就造成了具體教學時三維目標得不到真正的很好的實現,課堂教學過程中的所謂三維目標只是貼標簽而已,根本談不上什麼有機整合。

熱點內容
武漢大學學生會輔導員寄語 發布:2021-03-16 21:44:16 瀏覽:612
七年級學生作文輔導學案 發布:2021-03-16 21:42:09 瀏覽:1
不屑弟高考成績 發布:2021-03-16 21:40:59 瀏覽:754
大學畢業證會有成績單 發布:2021-03-16 21:40:07 瀏覽:756
2017信陽學院輔導員招聘名單 發布:2021-03-16 21:40:02 瀏覽:800
查詢重慶2018中考成績查詢 發布:2021-03-16 21:39:58 瀏覽:21
結業考試成績怎麼查詢 發布:2021-03-16 21:28:40 瀏覽:679
14中醫醫師資格筆試考試成績查分 發布:2021-03-16 21:28:39 瀏覽:655
名著賞析課程標准 發布:2021-03-16 21:27:57 瀏覽:881
北京大學商業領袖高端培訓課程 發布:2021-03-16 21:27:41 瀏覽:9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