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手工課程
『壹』 小學美術手工製作課如何教學
美術新課程標准在教學建議中明確提出:「美術學習應當從單純的技能、技巧學習層面提高到美術文化學習的層面。」傳統手工課的教學過於注重傳授知識技能,教材內容綜合性不足, 教師可以從教材本身出發,引進新的觀點新的看法,充實製作課堂;並且加強學科之間的相互聯系;搞好美術課堂的延伸。手工製作是小學美術教學內容的重要組成部分,它包括折紙、剪紙、布貼、泥塑、面具等內容。手工課可以在教學中培養學生的動手動腦能力,提高學生的審美情趣,促進學生身心健康的發展。那麼怎樣才能上好手工課呢?一、教師充分做好課前准備 教師在教學中處於主導作用,是因為教師擔負著在知識與學生之間架起一座橋梁。教師要培養學生創造性思維活動,首先要使自己成為一名創造者,她的首要任務就是要不斷探求新的教學方法,創造出富有個性的獨特的新穎的教學方式,力爭使更多學生積極參與教學活動。備好課是提高「手工製作」課的課堂教學效率和教學質量的前提。因而教師要認真鑽研教材,緊扣教學大綱,明確教學目標,抓住教學重、難點。要做到這一點,關鍵是教師要搞好示範講解。所以教師必須提前製作,理順製作方法、步驟,弄清製作過程中的重點難點之處。這樣,課堂上示範操作才能真正做到規范、准確、熟練。 二、培養學生用自己的眼睛去生活中發現美、欣賞美、感受美 從小就培養學生用自己的眼睛在生活中去尋找美、去發現美、去欣賞美、去感受美。因為學生對各種不同的工藝製作品的欣賞,能使他們在這些作品中感受到萬物之美,觸發學生的情感。因為任何人都愛美,學生受到作品的熏陶愛上了「它們」——工藝品。由於欣賞的到美,喜歡上這種美從而激發了學生的興趣,想通過自己的雙手也創造出同樣美的東西。 我在課堂上還是重點讓學生了解工藝的製作材料,讓學生能了解生活中許多許多的材料都是可以用來製作的,材料不同製作的作品也同樣是美麗的,只要你有一雙會發現的眼睛。比如我在上湘版(美術)四年級上冊第4課《時間告訴我》這一課中,我讓學生在課前用自己的眼睛去發現生活中可以做時鍾的材料,上課的時候學生把材料帶來,有的帶易拉罐、有的帶木板還有的塑料瓶等等。這節課結束後學生的作品都非常的漂亮,幾乎沒有什麼作品是材料相同、樣式相同的。 這樣也豐富的教師的教學,學生對這節課積極性也很高。 三、充分利用電教設備 深入分析教材,挖掘教材因素,適時運用電教媒體為學生提供典型的創新思維材料是創新的基礎;恰當運用電教媒體調動學生的情感因素,營造一個民主、平等、和諧的創新環境是創新的關鍵;靈活運用電教媒體設疑問難,創設創新的思維空間是創新的保證;巧用電教媒體,設計好鞏固新知的基礎練習,形成能力的綜合練習,培養創新意識的活動性實踐練習及開放性練習是創新的根本。數學知識比較抽象、枯燥,有的知識點在理解上也存在一定的難度,而運用多媒體教學,可以將靜態的知識動態化,動態的過程靜態化,抽象的知識形象化。這樣,讓學生觀察事動動態的變化過程,掌握事物的發展變化規律,為創新能力的培養創造條件。從而使學生苦學變樂學,輕輕鬆鬆地接受知識。比如上湘版(美術)三年級上冊《風鈴》這一節手工製作課,這一節課的難點是讓學生掌握風鈴的發聲原理。如果讓教師用嘴巴去說風鈴的發聲原理,學生不能理解。這時候就可以藉助電教設備,通過製作相關的課件,讓學生通過課件去了解風鈴的發聲原理,這樣學生能理解,也利於教師的教學。 四、教師示範講解要做好 「示範講解」為小學美術課的重要環節,更是手工製作課教學的關鍵,因為教師的示範講解是學生模仿操作順序進行的前提。這一環節的教學,演示的可見程度要大,面向全體學生,講解的措詞要得當,淺顯易懂,「看聽」結合。示範講解要突出重點,突破難點。如贛版(美術)一年級上冊《小狐狸》,教師示範用紙張不同的卷來製作小狐狸。這些都要教師示範給學生,讓學生能了解不同的卷紙張形成不同的形狀。 總之,學校的美術課堂里離不開創新了。
『貳』 如何才能上好小學手工課
美術課針對如何去激發學生的創新和動手能力非常重要。新課標根據美術學習活動方式把美術劃分為造型·表現、設計·應用、欣賞·評述和綜合·探索四個學習領域。可見讓學生動手製作佔了很大的比例。本人在美術教學實踐中了解到,相對於欣賞課而言學生更喜歡自己動手設計製作。手工小製作課程讓每個學生都親自動手參與到教學活動中。手工製作是小學美術教學內容的重要組成部分,它包括折紙、剪紙、布貼、泥塑、面具等內容。手工課可以在教學中培養學生的動手動腦能力,提高學生的審美情趣,促進學生身心健康的發展。那麼怎樣才能上好手工課呢? 一、教師應當充分做好課前准備。 手工製作是一項實踐性、操作性、發展性都很強的活動,它有助於鍛煉兒童的手腦協調性和創造性思維等。但在具體的教學實踐中,手工教學仍存在課堂紀律難控制,材料帶不齊,四十分鍾時間大部分學生完成不了作業,手工製作成了許多美術老師最頭痛的內容,從而使得新課程的理念在手工課堂上難以落實。由於美術教學教師涉及的班級較多,各班都有各班的特點,教師在課前准備上就需要了解存在的問題,從而做好充分的准備。 1、了解學生學習狀態,小學學生,學習雖然佔主導地位,但他們身上或多或少地保留著學前教育中喜歡游戲的特點。針對學生這一特點,在教學過程中,根據教學內容的需要,設計符合教學內容的游戲活動或是能提高他們注意力的情境創設,既能活躍課堂氣氛,又能調動了學生的積極性,提高了教學的效果。 2、興趣是學生求知的富有生氣的內動力,是學生學習動機中最現實、最活躍的因素。在新課程的教學中教師要更加註重以學生為主體,充分發揮其主觀能動性、創造性,把重點放到形成學生基本素養和學習能力上。作為一名美術教師可以充分發揮自己的創造力,努力創設出一個個讓孩子們感興趣的手工課堂。教材中的學習資源是有限的,而教師以此創造出的學習資源卻可以是無限的。教師要做教材的主人,而不是教材的奴隸。教師應轉變觀念,做學習活動的組織者和引導者,充分地了解自己的學生,做學生的朋友,探明學生現在的智力基礎、生活經驗、個性差異等等,創造性地理解和使用教材。挖掘教材的內在聯系,創設情境,形成活動主題。 二、培養學生用自己的眼睛去生活中發現美、欣賞美、感受美 從小就培養學生用自己的眼睛在生活中去尋找美、去發現美、去欣賞美、去感受美。因為學生對各種不同的工藝製作品的欣賞,能使他們在這些作品中感受到萬物之美,觸發學生的情感。因為任何人都愛美,學生受到作品的熏陶愛上了它們工藝品。由於欣賞的到美,喜歡上這種美從而激發了學生的興趣,想通過自己的雙手也創造出同樣美的東西。 我在課堂上還是重點讓學生了解工藝的製作材料,讓學生能了解生活中許多許多的材料都是可以用來製作的,材料不同製作的作品也同樣是美麗的,只要你有一雙會發現的眼睛。比如我在上湘版(美術)四年級上冊第4課《時間告訴我》這一課中,我讓學生在課前用自己的眼睛去發現生活中可以做時鍾的材料,上課的時候學生把材料帶來,有的帶易拉罐、有的帶木板還有的塑料瓶等等。這節課結束後學生的作品都非常的漂亮,幾乎沒有什麼作品是材料相同、樣式相同的。 這樣也豐富的教師的教學,學生對這節課積極性也很高。 三、充分利用電教設備 巧用電教媒體,設計好鞏固新知的基礎練習,形成能力的綜合練習,培養創新意識的活動性實踐練習及開放性練習是創新的根本。數學知識比較抽象、枯燥,有的知識點在理解上也存在一定的難度,而運用多媒體教學,可以將靜態的知識動態化,動態的過程靜態化,抽象的知識形象化。這樣,讓學生觀察事動動態的變化過程,掌握事物的發展變化規律,為創新能力的培養創造條件。從而使學生苦學變樂學,輕輕鬆鬆地接受知識 四、示範講解要做好。 1、教師示範學生跟做已是傳統手工製作課的一般模式了,教師常常扶著學生向前走,教給學生走好每一步,這種方式大大限制了學生的創造能力。新課程標准提出以學生發展為本的教育理念,要求教師重視學生學習方法的研究,引導學生以感受、觀察、體驗、表現以及收集資料等學習方法進行自主學習與合作交流;注重的是讓學生學會學習,而不再是讓學生學會知識,手工製作課以動手為主,這可以給學生很大的探究空間。教師可以為學生創設活動機會,讓學生自主討論,探究各種製作的方法,融折、剪、畫、講、玩為一體。 2、要注重學科之間的相互聯系,達到課程整合。新課程標准淡化了各科門類的界限,加強了美術學科與其他學科的聯系,培養學生綜合思維和綜合探究能力。 3、把手工製作從課堂延伸到課外,豐富學生的課餘生活。傳統的美術教學內容多樣性不足,受時空限製作業無法在課堂內完成,難以在課堂上提高學生的綜合美術素養,我們可以利用課堂的延伸來彌補這方面的不足。 五、學以致用,用在實際的運用中。可以讓學生了解設計和工藝的基本知識和方法,將糖紙用來包糖則體現了"物以致用"的設計思想;《美麗的葉子》可以讓學生感受各種材料的特性,學習多角度欣賞和認識自然美;還能利用課余時間進行探究性、綜合性的美術活動,運用不同肌理的材料組合、拼貼、拓印,創造出各種美術作品,體驗探究的愉悅與成就感。 六、建立合理有效的評價機制,保持學生手工製作的興趣。贊許猶如陽光。的確,每一位學生,不論其品質好壞,成績優劣,無不渴望得到老師的重視、肯定和鼓勵。小學生總朝著老師鼓勵的方向發展。教學中,我既熱情鼓勵繪畫好的學生,更要想法對繪畫基礎差的學生進行鼓勵,決不能簡單的批評責備,更不能把其說的一無是處,學生的錯誤中往往有合理成分,教師應滿腔熱情的給予肯定,以保護和鼓勵學生的創造欲。鼓勵和保護學生的個性特點。手工作品的評價更應從多方面來考慮,如材料的運用;作品的完整性、實用性、美觀性;學生的製作過程;還可採用積星的方法進行階段性的評價。總之,切實可行的評價機制可以保持學生對製作的興趣,從而更加積極主動地投入到製作活動中,體驗成功的快樂。 對於我們的眼睛,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發現,所以教師要先引導學生發現生活中的美,這是發揮學生創新精神的前提。在課堂教學中,教師要首先培養學生觀察身邊的事物,然後要求學生帶著自己的觀察去收集和發現生活中可以製作的材料,並進行構思。可以指定一種特定的材料,讓學生去發揮想像力和創作力來完成一件手工製作。製作完成後教師要根據各個學生自身實際的不同對學生加以鼓勵和肯定。
『叄』 手工課都包括什麼
手工課所涵蓋的內容十分廣泛,包括剪紙、泥塑、折紙、粘土製作、拼貼畫等。
1、剪紙,又叫刻紙,是一種鏤空藝術。是中國漢族最古老的民間藝術之一。其在視覺上給人以透空的感覺和藝術享受。剪紙的載體可以是紙張、金銀箔、樹皮、樹葉、布、皮革
剪紙藝術是漢族傳統的民間工藝,它源遠流長,經久不衰,是中國民間藝術中的瑰寶,已成為世界藝術寶庫中的一種珍藏。那質朴、生動有趣的藝術造型,有著獨特的藝術魅力。
其特點主要表現在空間觀念的二維性,刀味紙感,線條與裝飾,寫意與寓意等許多方面。
(3)小學手工課程擴展閱讀:
手工課是低年級美術課的常見課型,可以激發孩子的興趣,培養手腦協作能力,使用工具能力,團結協作精神以及創造求新的意識。
手工製作可以豐富孩子的童年生活、培養孩子的自信心、觀察力、創造力及動手能力,使孩子全面發展。
對於孩子來說,這是培養他們獨立完成一件事物最好的辦法。從最初的設計,創造到後期的規劃、製作,都是要靠他們親自動手一點一點來完成的。這對於孩子的動手能力是良好的培養。
手工製品耗費時間和人力大所以價格極其昂貴,而成品每個都不完全相同並且凝聚了製作者的創意和靈感,所以愈發顯得珍貴,受到追求個性崇尚自然的人們的喜愛。
現在手工一詞多指手工diy活動。
『肆』 介紹幾種小學生手工製作
可以做折紙 剪紙之類的小手工 比如千紙鶴什麼的
具體的可以搜索 紅袖手工坊 或者是喵創意 都是不錯的手工製作網站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