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學校課程 » 新課程改革的核心

新課程改革的核心

發布時間: 2020-11-30 06:44:06

1. 課程改革的核心是

課改的核心就是-----學生學習方式的轉變。教學更注重過程,課堂上更關注學生的「知識與技能,方法與過程,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2. 新課程改革的核心內容是什麼

新課程改革,最關鍵的是教育理念、教學思想的改革。其中的核心問題,是如何看待學生在課堂中的地位、如何處理好師生關系。

3. 新課程改革的核心目的是什麼

新課程的培養目標應體現時代要求。要使學生具有愛國主義、集體主義精神,熱愛社會主義,繼承和發揚中華民族的優秀傳統和革命傳統;具有社會主義民主法制意識,遵守國家法律和社會公德;逐步形成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

具有社會責任感,努力為人民服務;具有初步的創新精神、實踐能力、科學和人文素養以及環境意識;具有適應終身學習的基礎知識、基本技能和方法;具有健壯的體魄和良好的心理素質,養成健康的審美情趣和生活方式,成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紀律全面發展的一代新人。

(3)新課程改革的核心擴展閱讀:

1、轉變了教師觀念和角色換位。

在新課程改革理念的指導下,教師逐步樹立了「教師是學生學習的促進者和引導者」、「教師是學生『平等中的首席』,要積極倡導以學生學習為主體」的教學理念,實現了角色的換位轉變。

教師從傳統教學的傳授者逐步轉向現代教學的組織者、學生探索知識的引導者和合作者,實現了師生之間關系和諧、民主、平等地位。

2、提高了教師的整體素質。

新課程改革實施以來,學校的教學研究更加活躍,教師在進行常規教研活動以外,又進行了更多的嘗試,使教學研究氣氛空前濃厚,教師的課堂教學設計能力、實施設計的能力、評價與總結能力不斷得到提升,為新課程改革的實施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3、改變了學生學習方式。

新課程改革實施以來,改變了學生的學習態度,培養了學習的責任感;注重了學生的學習過程和學習方法,培養了學生從尋求不同途徑獲取知識的能力;注重了學生批判意識和懷疑意識的培養,提高了學生的動手能力和實踐能力。

4. 新課程的核心理念是

新課程改革的核心理念有哪些? 【一】「以人為本」、「以學生的發展為本」,是課程改革的出發點。
【二】開放型的新課程觀是建構現代化課程體系的必然選擇。
【三】民主化是建構新型師生關系和課程管理體制的牢固基石。
【四】強調「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以及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的整合。
【五】樹立終身學習觀,終身學習將成為未來每個社會成員的基本生存方式。 【六】改變課程評價過分強調甄別與選拔的靜止觀,樹立評價促發展的發展觀。 【七】批判與創新是本次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的靈魂。
【八】回歸生活是新課程改革的必然歸屬。

5. 新課程標准的核心是什麼

新課程標準的核抄心是:全面襲貫徹黨的教育方針,調整和改革基礎教育的課程體系、結構、內容,構建符合素質教育要求的新的基礎教育課程體系。

新課程標准體現國家對不同階段的學生在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等方面的基本要求,規定各門課程的性質、目標、內容框架,提出教學和評價建議。

(5)新課程改革的核心擴展閱讀:

新課程標准提出的六個目標:

一、實現課程功能的轉變

二、體現課程結構的均衡性、綜合性和選擇性

三、密切課程內容與生活和時代的聯系

四、改善學生的學習方式

五、建立與素質教育理念相一致的評價與考試制度

六、實行三級課程管理制度

6. 新課程改革的核心理念是什麼

新課程的核心理念——為了每一位學生的發展
1、課程要著眼於學生的發展。
這是課程價值取向定位問題。在如何處理經濟發展、社會發展與人的發展的關繫上,新課程定位在人的發展上,具體指向以能力和個性為核心的發展。課程改革要培養學生的信息收集和整理的能力、發現問題和思考問題的能力、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終生學習和創新的能力以及生存和發展的能力;課程改革要培養學生的良好個性品質。

2、面向每一位學生。
基礎教育是國民的奠基工程,面臨的任務既要瞄準知識經濟的需要培養高素質尖端人才,又要為農業經濟、工業經濟培養人才和合格的建設者。因此,在新課程實施中,必須面向全體學生,認清每個學生的優勢,開發其潛能,培養其特長,使每位學生都具備一技之長,使全體學生各自走上不同的成才之路,成長為不同層次、不同規格的有用人才。

3、關注學生全面、和諧的發展。
學生是一個完整的人,不能把學生僅僅看成是知識的容器。素質教育所關心的是整個的人,而不只是作為產品的人,是富有創造性的生活,而不只是物質生產的生活。學生的發展不是某一方面的發展,而是全面、和諧的發展。新課程提出了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和情感、態度、價值觀三個維度的教學目標,達到了知識習得、思維訓練、人格健全的協同,實現了在促進人的發展目標上的融合。

7. 新課程改革的核心理念是什麼 2

一切為了每一位學生的發展,既是新課改的基本理念,也是核心理念!

8. 教學改革的核心任務是什麼

改變原有的單純接受式的學習方式,建立形成旨在充分調動發揮學生主體性的學習方式,是新的教學改革的核心任務。

教育改革應一切從人出發。應以育人、以學生成才為中心。教育的目的就是培養人,就是把人變好。雅斯貝爾斯在《什麼是教育》中也有精闢的論斷:「教育是人的靈魂的教育,而非理性知識和認識的堆積。」令人遺憾的是,當前中國不少學校卻輕視了這一點,以至於把學校變成一個碩大的生產車間,把學生變成批量生產的產品,向社會兜售,嚴重忽視了學生作為一個有性靈人的存在,只重視升學率,背離了教育的本質功能。由此,想到了美國哈佛大學的教改方案——2006年,核心課程改革方案。這一改革有四大目標:一是培養全球性的公民;二是發展學生適應變化的能力;三是使學生理解生活的道德面向;四是讓學生意識到他們既是文化傳統的產品,又是創造這一傳統的參與者。

如何減輕學生過重的課業負擔問題,仍是當今普教界乃至全社會關注的熱點問題之一。造成學生課業負擔過重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中之一是課程設置、教材、教學大綱等方面的原因所致。而要真正減輕學生過重的課業負擔,切實提高教育質量,只能走改革之路:改革舊的教育教學體制,改革舊的課程體系,改革升學考試制度,改革評價學校的制度,改革教學方法,改革人們仍抱有的、已不適應新形勢需要的那種舊的傳統的教育觀念。

一、課程體系改革是深化教育改革的核心

我國經濟模式和社會結構正在發生深刻的變化,而教育卻基本上還在統一、集中的舊模式中運行。我國現行的中小學課程體系是始於本世紀30年代的一種單一的必修課體制,它的基本特徵是「以教師為中心,以課堂為中心,以課本為中心」的班級授課制。

計劃和大綱編定的,以指令性要求在全國執行。這種單一的課程體系越來越暴露出其局限性,與培養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富有創造個性的一代新人發生了尖銳的矛盾。原有課程體系的弊端突出地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1.從培養目標看:原有的課程體系從指導思想上,偏於承接傳統,總結歷史,對面向未來考慮不多。

2.從課程結構看:在社會科學和自然科學的比例上,重理輕文,數、理、化等學科課時比重過大。在硬性課程和彈性課程的比例上,重必修課,沒有課

外活動、選修課的基本地位,而必修課並開課程門類又過多。

3.從學科內容看:各學科內容多是為升學考試服務,重理論,輕實踐,學生動手操作能力差,學科知識安排片面追求深度和難度,忽視廣度和趣味性,難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大大加重了學生負擔。

4.從方法上看:原有課程體系因過分強調學科進度、程度的統一要求,因而往往導致採取灌輸的教學方法,難以進行啟發和比較,難以融合現代教育技術手段。

總之,「必修課一統天下」的課程體系單一、僵化、缺乏吸引力,造成學生的過重負擔,不利於學生生動、活潑、主動地學習,更不利於學生個性的健康發展。

因此我們認為,課程體系的改革是深化教育改革的核心內容,是勢在必行的。

二、課程體系改革必須研究解決的幾個關鍵性問題

應當充分估計到傳統觀念的巨大歷史慣性,它有著對社會、經濟、文化的強大制約性。而現行的升學考試制度、招工和人事制度又起著強化某些傳統人才觀、質量觀的作用。課程改革的艱難歷程啟示我們,要深化這一改革必須集中力量開展以下幾方面的探討與研究。

1.關於高職特別是普通教育性質和任務問題

普通教育既要考慮社會發展的需要,又要考慮人的發展需要。在基礎教育階段,更要充分重視人的發展,著眼於人的素質的提高,片面地過分強調教育為社會服務的提法是不利於人的全面和諧發展的。長期以來,我們所恪守的普通中學「要為高一級學校輸送合格新生,為社會培養優秀的勞動後備力量」的所謂雙重任務論,對於一所中學來說,二者是十分困難的,實際情況是重心往往發生偏斜。課程體系的改革是教育內容深層次的改革,是教育改革的核心,它涉及到教育的體制和模式問題,

解決這一問題的根本出路在於走管理體制和辦學模式多樣化的道路。我們認為,普通高中的性質和任務應當體現出統一性和多樣性,要構建一個多側面的目標體系。

2.關於科學確定課程總量以及合理界定必修、選修、課外活動三類課程各自的地位、作用及其三者關系,如何優化組合,建立合理結構的問題。

首先要解決的課程總量問題未解決,課時總量偏大,學生受學校支配時間過長,沒有了自由發展的空間和時間,這也是造成學生負擔過重的重要原因之一。必修課不能調整,選修課、課外活動的安排自然受到極大的限制,「因材施教」只是體現在學生升入高一級學校時的「分流」,而未在課程體系內解決。至於從定性和定量的結合上,從

理論和實踐的結合上,對必修課、選修課、課外活動三類課程系列的地位作用、目的任務與結構比例、學生層次特點等諸方面沒有相當深入的探討,課程體系的改革也只能是一句空話。

3.建立適應新課程體系的評估體系問題

舊的課程體系是舊人才觀、質量觀的產物,幾百年來形成的一套完整而穩定的考試評價制度是為其服務的。這個評價制度的要害是「以分論人,以分量才」。用這種考試評價制度來檢驗新課程體系的實驗成果,往往產生尖銳的矛盾。一些頗具才能的學生考試時卻拿不到高分。

就在於舊的質量觀和考試方法有嚴重缺陷,那些被我們用舊考核辦法宣布為「差生」的學生很可能有著相當的潛能,顯然他們的才能被埋沒了,被扼殺了。這就告訴我們舊的考試制度成了實施新課程體系的強大阻力,如不改革現存考試評估制度,課程體系改革必然步履維艱。因此,變革質量觀,改革考試評價制度的問題到了非解決不可的時候了。

三、進一步完善課程體系,創造新型學校模式的設想

1.把集體化教育和個別化教育有機結合起來

2.有效地運用現代化教育技術

3.。新型學校必須具備使師資隊伍不斷優化的機制

4.。必須改革教育測量、評估制度

熱點內容
武漢大學學生會輔導員寄語 發布:2021-03-16 21:44:16 瀏覽:612
七年級學生作文輔導學案 發布:2021-03-16 21:42:09 瀏覽:1
不屑弟高考成績 發布:2021-03-16 21:40:59 瀏覽:754
大學畢業證會有成績單 發布:2021-03-16 21:40:07 瀏覽:756
2017信陽學院輔導員招聘名單 發布:2021-03-16 21:40:02 瀏覽:800
查詢重慶2018中考成績查詢 發布:2021-03-16 21:39:58 瀏覽:21
結業考試成績怎麼查詢 發布:2021-03-16 21:28:40 瀏覽:679
14中醫醫師資格筆試考試成績查分 發布:2021-03-16 21:28:39 瀏覽:655
名著賞析課程標准 發布:2021-03-16 21:27:57 瀏覽:881
北京大學商業領袖高端培訓課程 發布:2021-03-16 21:27:41 瀏覽:9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