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兒園課程中的游戲
A. 論述游戲在幼兒園課程中的作用
淺談游戲活動在幼兒園課程中的作用 游戲是幼兒的基本活動形式,在游戲的過程中,孩子們是自己的主人,可以自主能動的活動,發表自己的看法。幼兒園的課程與游戲是密不可分的,作為課程實施重要活動之一的游戲,應該充分發揮孩子們的主動性和創造性,引導幼兒參與多種游戲,鼓勵幼兒在游戲中反映生活,為幼兒在游戲...中運用的知識及能力提供機會和條件。從而實現讓幼兒在愉快、自主中全面健康發展。游戲活動和日常生活活動、教學活動一樣,在幼兒園課程中是缺一不可的,游戲活動和另兩類活動互相補充,在幼兒一日活動中起著重要作用。總結近幾年來我園的實踐經驗,我認為主要有以下四點: 一、游戲在幼兒園整合課程實施中起著重要作用 在幼兒園教育實踐中,游戲和教學的概念常被混淆,在許多場合,游戲成了各級教學目標、按教師的意志和計劃進行的活動,而教學原本承擔的任務卻悄悄的被游戲替代了。事實上,游戲和教學既不可替代又相得益彰,二者可以以各種方式相互影響、相互結合、相互補充。例如,在音樂游戲《小貓捉老鼠》中,既能培養幼兒對音樂本身的節奏、旋律的感受美、表現美,又能培養幼兒的勇敢、機智的良好品質,通過彎腰、跑跳的表演,還能促進幼兒的身體發展。通過幼兒園課程與游戲整合,讓游戲活動成為孩子主動活動的情況下獲得各領域學習和發展的一種途徑。既促進了幼兒在各領域的發展,又能讓幼兒在想像和游戲世界中自主創造、自由表達。在幼兒園教育活動中,實現游戲活動和教學活動的整合,使幼兒園課程變的更為完善、更為生動,從而從根本上改變「放羊式」的或者「灌輸式」的教育,只有充分認識游戲和教學這兩類活動各自的性質和價值,這樣才有可能以最小的代價在最大程度上實現游戲和教學這兩者各自的價值。 二、游戲活動可引發幼兒的好奇心,提高幼兒的學習興趣 游戲是一種符合幼兒身心發展要求的快樂而自主的實踐活動,是孩子們特有的一種學習形式。自主性、趣味性、虛構性、社會性、實踐性等是游戲特有的屬性,處在幼兒期的孩子身心都有一定水平的發展,對周圍一切事物好奇、好動、好模仿,渴望參加成人的社會實踐活動。我們可根據孩子的這些特點,為幼兒創造寬松自由的環境,凸顯幼兒「自主、自信」這樣一種主體精神。引導幼兒主動參與、自主選擇,使幼兒在參加游戲活動時身體各器官處於積極活動狀態,這樣既可促進身體的正常發育;又可讓幼兒在游戲中反映現實生活、探索事物性質,運用已有知識、操作各種材料來進一步豐富幼兒的知識經驗,培養幼兒科學探究的能力。請看一例:在繪畫活動「小鴨」教學過程中,某教師一改以往先講解示範繪畫步驟,然後讓孩子依葫蘆畫瓢,而是為每個孩子提供了一個可以活動的小鴨紙板玩具,把幼兒的注意力一下子吸引過來,激發了幼兒對繪畫活動的興趣,為下一步教學打下了良好的情緒基礎。結果,孩子們一接過它就玩了起來,轉轉「小鴨」的頭,動動「小鴨」的翅膀,擺擺「小鴨」的腿,每個孩子都玩的非常開心,發出歡快的笑聲。孩子們一邊玩,一邊用桌上的各種圖片粘貼小鴨,這位老師看了情不自禁的問:「小鴨在干什麼?」,孩子們爭著回答:「我的小鴨在看天上的雲」、「我的小鴨在低著頭找小魚吃」、「我的小鴨和你們的都不一樣,它和好朋友手拉手一起向前走」..……老師趁熱打鐵:「小鴨怎樣才能做出各種動作?」「轉小鴨的頭,嘴巴朝哪兒,小鴨就能看到哪兒了」。孩子們經過了一個試驗過程後,輕松的在紙上畫出各種動態的小鴨了。在這個活動中孩子們學的輕松又自然,整個過程孩子們是在看看、想想、畫畫、做做玩玩中進行的。他們的作品充分表現了各自的創造和想像,同時使他們在愉快的游戲中得到發展,獲得了知識技能。 三、游戲可調動幼兒的多種感官參與,促進幼兒多方面的發展 為了讓孩子的區域活動充滿陽光與樂趣,我們幼兒園的老師們給孩子們粘貼了各種棋盤,孩子們可以自由的下棋,整個游戲過程可調動多種感官參與,潛移默化的鍛煉了孩子們的良性競爭、動手、動腦、動口的能力。添設了迷宮、沙包、跳繩、滾球等玩具,在自由活動時間,一簇一簇的孩子在盡情地玩著各式各樣的益智游戲,使幼兒體驗到了人與人之間的交往、合作的重要和快樂,這種活動充滿了自然與和諧,充滿了創造與快樂,讓孩子受益無窮。 四、游戲能培養幼兒熱愛大自然的情感和愛護環境的良好品格 幼兒對大自然的認識,是形成對大自然熱愛之情的基礎,而且認識越深刻,情感就越深切。通過游戲進行情感教育的效果較好。如「我是環保小衛士」游戲,讓幼兒先在戶外活動,再帶幼兒觀察周圍環境中是否有垃圾,隨後讓他們把發現的進行分類,哪些垃圾是孩子扔的,哪些垃圾是大人扔的,引導幼兒討論處理垃圾和重新利用的方法,從而使幼兒認識環境污染的危害和廢物利用的道理。在一系列人與環境交互作用的游戲中,懂得人和自然之間相互聯系,相互依存的關系,引發幼兒熱愛大自然的情感及保護大自然的意識,並在這過程中逐步意識到環境道德的行為准則和概念,讓孩子逐步養成愛護綠化、愛清潔、講衛生、不隨地吐痰、不亂丟垃圾、節約用水用電等良好習慣,知道怎樣做對環境有利,怎樣做對環境不利,懂得損壞環境是不好的。這些以科學知識為背景建立起來的道德情感會在孩子的心靈中產生深遠的影響。 教師在實施課程計劃的過程中,要善於發現幼兒喜歡的、感興趣的事物和偶發事件中所隱含的教育價值。真正發揮游戲在幼兒園教育教學活中的教育作用,探索課程與游戲的內在聯系,找到游戲與課程的最佳結合點,達到游戲與幼兒園課程的整合,以促進每位幼兒在原有的水平上得到提高。
B. 幼兒園上游戲課,有哪些可以玩
幼兒園中班語言游戲:正反話
目的:1、通過游戲,讓幼兒鞏固對五官的認識。
2、通過游戲培養幼兒的反應靈敏。
准備:1、一張人臉的畫(五官要具體的)2、幼兒對五官的認識,可以說出名稱以及指出正確的位子。
游戲規則:老師說眼睛,幼兒就不可以指眼睛,一定要指臉上其他的五官,比如鼻子,嘴巴等。
注意:1、先選能力比較強的,而且控制一下時間,三四輪後可以換人,爭取讓更多的幼兒參與)2、在課前,可以利用示範畫向幼兒再介紹一下五官以及作用,幫助幼兒鞏固。
3、如果是兩個幼兒互相玩的話,可以讓他們邊玩邊說,比如:(甲:我指我的眼睛
乙:我指我的眉毛)讓他們可以實物對應。
幼兒園中班語言游戲:小動物進城
活動目標:
1.學慣用簡單的語言描述動物的主要特徵,並會根據動物的主要特徵編成謎語。
2.能聽懂並理解簡單的游戲規則,激勵幼兒積極動腦參與編迷猜謎活動。
3.體驗聽說游戲的樂趣。
C. 幼兒園上游戲課,有哪些可以玩
幼兒園體能游戲教案:穿越鱷魚潭
【活動目標】
1、能雙腳跳躍,能追逐跑,提高幼兒運動的速度和反應的靈敏度。
2、激發幼兒運動的興趣,並讓其體驗游戲的快樂。
【活動准備】
材料准備:彈跳鞋8個、彈力圈10個、體能條8根;鱷魚頭飾和青蛙頭飾若干。
經驗准備:了解青蛙的運動特點,有雙腳跳躍的經驗。
【活動過程】
一、准備部分:
1、師:"你們知道小青蛙是怎樣跳的嗎?我們一起來學青蛙挑一挑吧!"教師拿出彈力圈和彈跳鞋,讓幼兒自選一種材料,或穿上彈跳鞋,或用彈力圈將自己的雙腿綁好,在此練習青蛙跳。
2、教師帶領幼兒布置場地:用體能條圍成一個長方形或正方形場地作"水潭",一次激發幼兒參與游戲的興趣。
二、游戲部分:
1、師:"小朋友們,我們前方有一個水潭,我來扮演'鱷魚',你們扮演'青蛙',看看哪位小朋友能像'青蛙'一樣快速的跳過鱷魚潭,不被'鱷魚'吃掉吧!
2、教師扮演"鱷魚",留在"水潭",做追逐者;幼兒扮演"青蛙",分散在水潭兩側。"青蛙"迅速地穿越"水潭",可單腳或雙腳跳到對岸;"鱷魚"在"水潭"內可以捉"青蛙",並與"青蛙"互換角色繼續游戲。當"水潭"兩側岸邊沒有青蛙時,"鱷魚"可以趁機上岸做"青蛙",最後一個跳過"水潭"的"青蛙"在下一輪游戲中扮演"鱷魚"。
三、結束部分:
1、做腿部放鬆運動,游戲自然結束。
2、稍事休息後,教師帶領或引導幼兒將材料歸放好,過程中教師要注意幼兒的安全。(幼兒教育)
D. 如何在幼兒園課程中做到游戲與教學的最優化組合
教師活潑,在課程中帶入游戲,讓孩子動起來,
瘋起來,孩子越高興,家長月開心
還可以多來一些情景表演、故事表演、動作表演等等
E. 如何在五大領域中實現幼兒園課程游戲化
「生活、游戲、綜合」是《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試行)》強調的三個核心理念,我們應如何將這三個核心理念落實到幼兒的一日生活和幼兒園的教學活動中,從而實現幼兒園課程的生活化、游戲化呢? 一、對課程生活化、游戲化的認識 在一次有關郵局的半日活動中,教師帶全班30多個孩子到附近郵局參觀。郵局並不寬敞的大廳里堆放著不少紙盒,門外停著運送郵包的車子。門廳里有正在寄包裹和寄郵件的顧客,郵局工作人員正在用電子秤稱各種郵件。教師只帶著孩子看了一下門廳上方的郵局標志以及大廳里的一個郵箱,在郵局轉了一圈就匆匆結束了參觀活動。回到幼兒園,教師和孩子們展開了討論。教師問:「你在郵局看到了什麼?」在幾個幼兒簡單回應後,教師出示了事先准備好的郵局標志圖及用紙盒製作的小郵箱,說:「我們出來開個郵局吧。」於是,教師把「郵箱」粘貼到活動室的一個架子上。接著,教師請每個孩子把從家中帶來的一個信封、一張郵票放在桌上,並讓幼兒把事先畫好的一幅畫塞進信封,然後教師為每人提供一張列印好幼兒園所在地地址的紙條,讓幼兒粘貼在信封上,再貼上郵票。中午散步時,教師再帶幼兒到郵局把信投進郵箱中。 通過與帶班教師交談,我了解到,為了體現幼兒園課程生活化、游戲化的教育理念,教師花了大量心血組織這次活動。 ①「充分」利用社區的郵局、家長的參與等周圍的資源; ②在參觀活動中生成了「郵局」游戲; ③讓每個孩子都有動手的機會; ④將教學、生活、游戲聯系在一起。然而,如果我們認真反思一下整個教育過程,就可以找出不少問題:參觀郵局時還有哪些資源可以為我們所利用?參觀內容還可以深入挖掘嗎?開展郵局游戲時,孩子還能做些什麼事,例如可以參與哪些籌備工作?如何拓展游戲內容?讓孩子體驗寄信過程有否更好的組織方法?讓每個孩子都寄一封類似的信,是否考慮過社會資源的充分利用?郵局工作人員的工作量是否無端地被增加了?組織這樣的活動應該如何充分利用周圍資源? 也許我們不能這么簡單地理解生活、游戲、教學的綜合,《綱要》所倡導的幼兒園課程生活化、游戲化的理念也並不是要教師把生活、游戲、教學簡單地聯系在一起。教師究竟應該如何去發現、選擇和利用生活中的課程內容,充分利用游戲手段實施幼兒園課程呢?我認為首先必須從轉變觀念入手。 ①關於生活。幼兒的生活是豐富多彩的,有幼兒園的、家庭的、社區的生活等,我們可以從幼兒的生活中發現有價值的主題,並有選擇地將它滲透到幼兒園課程中。由於生活本身就具有綜合性,因此越是充分利用生活資源,就越能體現幼兒園課程有機綜合的特點。 ②關於游戲。我們必須充分尊重幼兒的經驗和能力,使游戲成為幼兒自己的游戲,成為幼兒成長過程中一種極具價值的生活活動、學習活動。 ③關於綜合。綜合就是要使不同學科內容產生有機聯系,使它們不再處於割裂、分離的狀態,從而形成一個產生教育影響的整體。並非有聯系就是綜合,綜合需要形成一個有機的整體。 二、幼兒園課程生活化、游戲化的實踐探索 幼兒園課程改革發展到今天,教學活動已不再局限於集體教學活動,分組活動、個別活動、區域活動等都是有效的活動組織形式。寬松的學習環境為幼兒自主學習、主動探索提供了更多的機會,使幼兒有可能通過自己的方式,按照自己的學習進程參與學習過程。基於此,我們大膽設想,將生活、游戲和教學融合起來,從生活、游戲中延伸教學,從生活、教學中產生游戲,讓生活經驗、教學內容為游戲的開展提供更多的知識和經驗,並真正通過游戲形式展示生活的、教學的內容。帶著這樣的理念,我們開始了實踐探索。 (一)對區域活動和游戲活動關系的重新認識 不知從什麼時候開始,我們形成了這樣一種認識:區域活動是按五大領域劃分、供幼JL小組或個別學習的活動,游戲活動則指角色游戲或創造性游戲活動。因此,很多幼兒園的一日活動時間表上有區域活動和游戲活動之分,但我們稍作思考就會發現這樣的劃分是有問題的,因為區域活動是從活動空間上所作的劃分,而游戲活動則是按活動的性質命名的。研究表明,幼兒的身心發展特點和學習特點決定了幼兒教育必須是整體性的。《綱要》也明確指出,幼兒園教育活動內容的組織應注重綜合性、趣味性、活動性。因此,我們重視幼兒的身心發展特點,以幼兒活動為中心,投放相應的活動材料並作適當分隔,如娃娃家、製作區、運動區、探索區、表演區、建構區等。此外,為了便於幼兒在活動中隨時取用材料並創造性地綜合利用材料,我們還在活動室、走廊上設置了木料區、紙布區、塑料區、金屬區、瓷石區、工具區等材料區,這樣,幼兒取用材料就不再受區域的限制,有了自由選擇的空間。 實踐表明,幼兒從來不會考慮自己所進行的活動是何種性質的活動,他們總是沉浸在一個完整的活動過程中。如在一次讓中班幼兒感受自己長大了的活動中,我們提供了報紙、水彩筆,建議孩子躺在報紙上,讓同伴描畫他的身體輪廓。一個孩子看到自己的身體輪廓圖後說:「我怎麼沒有眼睛呢?」於是,馬上有孩子想到給輪廓圖添上五官。當發現有的五官位置不對時,一個孩子立即提議:「做個記號再畫就不會錯了。」五官畫好了,有個孩子突然想到還需要畫「小雞雞」,於是就添畫了一個「小雞雞」和一串尿珠,幾個孩子樂成一團。看著有趣的活動過程,我不僅感嘆:孩子的活動怎麼能區分出是生活、學習還是游戲呢? (二)對主題活動和游戲活動關系的重新認識 緣於對生活、游戲、綜合的思考,我們設想使主題活動開展的過程成為游戲活動展開的過程。通過實踐,我們發現這不僅是可行的,而且是合理的。如在小班「可愛的傘」主題活動中,我們和孩子及其家長一起收集各種各樣的傘和傘的圖片、畫冊,把各種傘掛在活動室,把傘的圖片布置在活動室四周,儼然一個傘的小世界,孩子在日常生活中可隨時觀察、討論。利用這些小傘,我們還組織幼兒設想各種游戲,於是,各種游戲活動生成了:跳小傘、躲描描、轉傘花,等等。根據傘面鮮艷的色彩、美麗的花紋、有規律的圖案,我們設計了「漂亮小傘排排隊」的游戲,引導幼兒按規律序,通過操作尋找傘面花紋的規律。在此基礎上,我們又投放三種傘面設計材料,即平面的、平面變立體的、供幾個幼兒合作設計的立體大傘面,讓幼兒在游戲中探索、學習。我們還建議幼兒撐著自己設計的漂亮傘面跳小傘舞,讓幼兒按數量給「小動物」送小傘,等等,根據幼兒的興趣、能力不斷展開主題探究活動,及時調整、更換活動材料,使教學活動和游戲活動密切結合並相互影響,在主題活動的展開過程中,生活活動、教學活動、游戲活動有機整合在了一起。 生活、游戲和教學本來並無明顯界限,是我們人為地加以區分的。隨著教育觀念的轉變,我們重新認識了生活、游戲和幼兒園課程的關系,更好地體現了「以游戲為幼兒園基本活動」的思想,推進了幼兒園課程生活化、游戲化的進程。
F. 結合實際,談談游戲在幼兒園課程中的地位是怎樣的
在幼兒教學中,內容豐富,形式多樣的游戲占據著重要地位。《幼兒園工作規程》已明確指出,幼兒園「以游戲為基本活動」、「游戲是對幼兒進行全面發展教育的重要形式」。首先幼兒園要充分保證幼兒的本 體性游戲,因為幼兒的天性以及他們對世界的探索欲和理解得很膚淺的知識經驗,使得他們具有較強的自我表現的需求,游戲就為他們提供了滿足這種需求的機會,同時,在幼兒自主的活動中,其個性的發展才是最充分、最和諧的。其次,幼兒園的教學活動必須游戲化,即重過程體驗,輕結果追求,這是幼兒教育的特徵。然而,幼兒教育終究要向學校教育過渡,幼兒教育必然要為幼兒入小學做准備,幼兒教育日益與學校教育接近,幼兒園中教學的游戲化也應體現出由高到低的難度。體現幼兒的特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