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學校課程 » 幼兒園園本課程特點

幼兒園園本課程特點

發布時間: 2020-11-30 10:35:01

Ⅰ 「園本課程」的定義是什麼

園本課程:顧名思義即指以幼兒園之「本」為基礎的課程,是在幼兒園現實的根基上生長起來的與幼兒園的資源、師資等條件相一致的課程。

據其特點,我們以現代幼兒教育理論為指導,以全人教育為宗旨,以辦園特色為媒介,努力構建適合幼兒發展的園本課程,積極引發、釋放和最大限度的挖掘幼兒的潛能,培養富有個性的全面發展的新一代。

(1)幼兒園園本課程特點擴展閱讀:

中國最早的幼兒園思想出現在維新運動領導人康有為的《大同書》中。後來清政府頒布了帶有資產階級性質的中國第一個系統學制。學制規定了對2~6歲兒童進行教育的蒙養院,最早出現的是武昌模範小學蒙養院(1903年)。

除了政府辦的外,外國傳教士和中國私人創辦的幼兒園也出現了。到了1910年,中國幼兒園的學生已達152萬多人。

幼兒園從經營的經濟性質上大體有兩種:一種是政府的教育系統所辦的幼兒園、特殊行業辦園、公辦高校附屬幼兒園、企事業單位辦園等多種形式的公辦園;另一種是個體經營者辦的私立幼兒園。

在公辦園中,共同的特點是擁有豐富的教育資源,是政府或企事業單位的資金投入占運營成本的主要部分。

因此,不論是在園舍環境、硬體設施、師資培訓、資金調入、經營歷史、社會口碑、經營壓力、政策扶持都處於相對優勢,教師隊伍穩定、受教育程度較高,家長認同,因而經營狀況相對較好。

Ⅱ 園本課程的優缺點

談園本課程的優缺點,目前為時尚早。一是園本課程尚未普及,優勢沒有充分發揮出了,缺點也表現得不充分;二是目前的「園本課程」多數是忽悠,為了搶生源,為了提高學費價格;三是,多數幼兒園根本不具備開設園本課程的條件,這是口號而已。因而回答這個問題,依據不很充分。那麼 何為園本?何為課程?園本即本園,立足於本園實際,體現本園特色,符合本園的社會文化背景的,應該是由本園教師進行的,以促進本園孩子的發展為目標的,解決的是本園教育教學中的實際問題。而課程是一個很大的范疇,在這里我們所指的課程是狹義的課程,是專指學校教育中的課程。課程是包括課程目標、課程內容、課程評價等等在內的非常復雜和系統化的概念,而非只是有幾個教學活動內容就行了。對於目前大部分幼教工作者來說,他們缺少的正是系統的課程概念和知識。顯然這就是 園本課程的優點,即有自己的特色,有自己的辦園目標和程序系統,有自己的教材體系和評估體系,讓幼兒園姓|「幼」讓孩子們在快樂中成長,絕不能把幼兒園辦成學前班。
其次要思考的是為什麼要創設園本課程,園本課程開發的出發點是什麼?這是直接關繫到園本課程開發成效的問題。如果真正是為了改善幼兒園的現有課程,真正從促進幼兒的發展和教師的發展的角度出發,那麼,課程開發就要分析和尋找幼兒園當前存在的主要問題是什麼,並以此為依據,圍繞解決問題的過程去建構本園的課程。由於是基於解決實際問題的課程開發,因此,在開發的同時會關注需要學習、領會和應用基本的教育觀念、課程的基本知識和課程開發的基本方法,並通過對話、合作將參與課程開發的所有人員形成的觀念呈現出來,與他人了解和分享,真正形成體現幼兒園本色的園本課程。這是優勢之所在,但目前道路還很長。
最後,我們要思考的是,從中國目前的幼教師資水平出發,哪條路更適合我們的課程改革,是開發「園本課程」還是實現「課程園本化」。目前有許多幼兒園都在大力編制屬於自己的園本課程,但是對於大多數的幼兒園來說,園長、教師還不具備自己編寫課程的能力。在還沒有搞清楚課程是怎麼一回事的狀況下編制課程,是非常令人擔憂的。花費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財力,給教師套上了沉重的枷鎖,其結果不僅僅是得不償失,更有可能是延誤了孩子的發展。這是明顯的缺點。
其實實現自己的教育教學特色,需要的不是「園本的課程」,而是「課程的園本化」,也就是說,如何在已有的課程實施中,根據自己本園的實際情況,加入自己對課程的理解和改編,創造性地運用課程,使之更能適合自己的教育對象,從而更好地促進孩子的和諧發展,這才是我們要做的,也是符合我們實際的。所以,結論為時尚早。道路需要探索前進,先不下結論,是最好的結論。

幼兒園課程論的特點

幼兒園課程的主要特點: 1、啟蒙性: 3至6歲的兒童雖然對世界充滿好奇心和求知慾,但他們仍需睿智的引導者的引導。幼兒園教育就應該成為這樣的一個引導者。因此,幼兒園課程自然也就擔負著啟蒙的基本任務。所以,幼兒園課程的關鍵就在於我們能否去開啟幼兒的智慧和心靈、萌發他們優良的個性品質。 2、生活化: 幼兒的年齡特點和身心發展的需要,決定了幼兒園教育目標內容的廣泛性,也決定了保教合一的教育教學原則。兒童只能在生活中學生活、在交往中學交往、在做人中學做人。所以,幼兒園課程帶有濃厚的生活化特徵,課程內容要來自於幼兒的生活,課程實施更要貫穿於幼兒的生活。 3、游戲性 游戲是幼兒的天性,是幼兒的基本活動形式,也是他們的一種重要的學習途徑。在幼兒園課程中,學習與游戲的關系是辯證統一的。幼兒的游戲中蘊含著豐富的教育價值,能讓幼兒在其中生動活潑、積極主動地學習與發展。因此,幼兒的游戲活動本身就是幼兒園課程結構中的重要形式,是實施素質教育的重要渠道。即使在教師專門設計、組織和指導的學習活動中,「游戲性」也是非常重要的,即要符合幼兒的興趣,讓他們在沒有壓力的情況下,生動活潑、積極主動、富有創造性地學習,並獲得愉快的情感體驗。為此,《幼兒園工作規程》中明確指出,幼兒園教育工作的基本原則之一,是「以游戲為基本活動」。 4、活動性和直接經驗性 兒童心理學表明,兒童主要通過各種感官來認識周圍世界,他們只有在獲得豐富感性經驗的基礎上,才能形成對世界的理解和認識。幼兒的這種具有行動性和形象性的認知特點,使得他們與環境相互作用的活動成為其心理發展的基本條件,也使得幼兒園課程必須以幼兒主動參與的教育性活動為基本的存在形式。 對幼兒來說,只有他們在活動中的學習,通過直接的經歷、感知和相互作用,他們的學習才是有意義的學習,他們才能理解這種學習的價值。離開兒童與環境相互作用的具體、生動的活動,幼兒園課程往往就缺乏了鮮活的生命力。所以,脫離了兒童的活動和直接經驗,教學就會變成記憶力的訓練。 5、潛在性 上述幼兒園課程的種種特點,決定了它與中小學課程的另一個不同點,即課程的潛在性或隱蔽性,即通過環境影響幼兒的的發展。有人甚至將其視為幼兒園課程與中小學課程的最根本的不同。

Ⅳ 幼兒園園本課程的活動設計包含了哪些

為什麼必須要在主題活動前做好適當的設計和充分的准備工作呢?原因是,現行的主題活動既不是以前的單元主題教學,也不是正在被界內借鑒的項目教學或生成課程。「主題活動的特點一方面既要保留原有單元教學活動的特點,另一方面也要吸收項目教學的特點。」這一論斷涵蓋這樣的內容:在現行主題活動中一方面要學習項目教學追隨幼兒興趣需要而形成的動態設計特點,同時也要適當保留原有單元教學活動的計劃性。既然主題活動中存在著幼兒的動態設計,就意味著活動中更大的不確定性和隨機性,所以在做主題活動前作好更充分的准備,才能夠與幼兒的自然學習特點吻合。這一點對年輕教師尤其重要。對於具有多年工作經驗的教師來說,多年的工作經驗可以作為很有利的准備工作的補充,但年輕教師正缺少這一點,准備工作就是積累。
如何做好主題活動前的設計與准備呢?
一、主題活動前的宏觀設計
在開展主題活動前,教師首先要做好主題活動的宏觀設計,關於這一問題基本上要考慮到以下四點:
(一)這個主題怎樣開展符合幼兒年齡特點,會引起幼兒的興趣。
例如,「給地球媽媽一點愛」的主題,設計的內容偏重於實踐活動,這是因為該班幼兒的年齡層偏大,幼兒能夠從實踐中感受活動的意義和價值。活動中設計了做幼兒園保潔員、揀垃圾、植樹、社區宣傳的活動等,這些實踐活動提供給幼兒優質的學習內容。例如該班一幼兒吐吐本是個粗枝大葉、做什麼事都不在乎的孩子,在環保教育「做垃圾清潔員」活動後,在回家的路上遇到垃圾就撿起來扔到垃圾箱里,最後撿了一塊臟臟的冰棒紙,因為馬上就上公共汽車了,沒時間找垃圾箱,所以吐吐就一直用小手緊緊攝著這張冰棒紙,一直下了車到家裡認真地扔到了家裡的垃圾筒。吐吐就是「我做了,我理解了」的典型。
(二)活動所涵蓋的教育價值,有助於達成什麼樣的教育目標。
在「給地球媽媽一點愛」的主題中,有一個大型環保宣傳活動的設計,這一活動來源於該班幼兒家長對孩子所提出的期望日標。一直有家長和該班教師談:「為什麼孩子見了陌生人那麼不愛講話?」,「我的孩子遇到困難不善於向人求助。」「孩子一遭到拒絕他就不知道如何是好了。」鑒於家長的想法,這次活動確立了鍛煉幼兒與人交往的能力、表達能力、積極主動地與人交往的活動目標,實踐證明了這一活動的教育價值。在環保宣傳活動中,班上有一最小的幼兒小小,他就是爸爸提出來的遇到問題不善於求助,不願意主動與人交往的那個孩子。當天,其他小朋友都在邀請叔叔阿姨簽名時,他就藏在別人後面。爸爸鼓勵他,他不肯去,但後來他從小夥伴那兒感受到了力量,與爸爸商量他也去當邀請員。爸爸提了要求,請到5個人就回家。小小經過努力,向同伴學習並完成了任務,高高興興回家了。
(三)合理的設計要考慮活動的可行性。
即有沒有相應的材料和機會實現活動設計。因為有時候教師的設想很好,但真正實施起來時卻經常因為某些原因實現不了,這樣一方面增加了年輕教師的挫折感,另一方面也會造成活動的不連續性。該活動設計之初,原本包括一個參觀有用垃圾回收站的活動。教師和該中心聯系了兩次,但實施的可能性不大,就及時把這一活動刪掉,換成了「垃圾分類」活動作連接。否則到時活動斷檔,很容易造成脫節,因此說考慮到資源得失、可利用性是很重要的。
(四)合理的計劃也包括活動之間的關聯性。
教師要把握主題中每一個活動之間的聯系,這樣才不至於導致整個活動象「一日幾游」的旅遊團。在主題「給地球媽媽一點愛」的設計上,每一小主題之間都有一定的聯系。例如,水污染,空氣污染與幼兒所感興趣的垃圾,是有一定聯系的,並且都是為後面的大型環保社區宣傳做准備的。
二、主題活動前的微觀設計
在微觀活動設計中,教師要考慮到以下幾點:
(一)隨時抓住教育契機,不拘泥於原有計劃。
「給地球媽媽一點愛」的主題原來是從「保護母親河,從我做起」的一則新聞開始,但正巧當時一個下午趕上沙塵暴,教師及時地把幼兒帶到戶外,讓幼兒直接體驗了由沙塵暴帶來的不良感受。這樣,環境問題自然引出該環保主題。
這樣修改了原定計劃,更靈活適當地抓住了教育契機,教育效果更好。因此,不拘泥於原定計劃,教師善於抓住契機是在每一活動前的要求。
(二)盡量照顧到不同興趣需要的幼兒,尊重幼兒的個性特徵。
在「大型社區宣傳」活動中,教師在做活動細節設計時考慮到了這一點。分配幼兒工作角色時,教師根據幼兒情況安排了簽名板前的工作人員、邀請員、宣傳畫講解員、剪報講解員等崗位,還有一個小朋友提出要做發筆的服務人員,這些角色由幼兒自由選擇,教師主要協助幼兒完成這一過程。這種由幼兒自主完成、教師參與的形式極大地照顧到了不同需要、不同興趣的幼兒,使活動開展得很順利。在宣傳時,一直有兩個大班年齡段孩子在旁觀,我們不反對,因為他們的旁觀可能是更好的學習體驗。
(三)對幼兒的表現給以及時反饋。
幼兒在活動中所表現出來的興趣,教師及時給以反饋,就能生成更豐富而生動的內容,這些內容又是最吸引孩子的。例如在環保活動進行到電池污染這一環節時,幼兒在清潔幼兒園的同時發現了很多被隨手扔掉的舊電池。午後的一個起床時間,教師聽到了這樣的一段對話:
「亂扔電池的人真環!」
「也許他們不知道電池危害有多大呢?」
「那我們去告訴他們吧。」
「我們怎麼去告訴他們呀?」
教師順勢作了思路調整,下午與幼兒繼續討論起電池一事,按照幼兒的思路想出了可以做的幾件事,即生成了以下的幾個活動:設計電池娃娃的家,回收廢舊電池等一系列與電池相關的活動。可見,對幼兒的所思所想作及時的反饋使主題進一步豐富、細致起來。
總之,無論是什麼內容的主題活動,有關活動設計所應考慮到的幾點都是很基本的。
三、主題活動前的充分准備

熱點內容
武漢大學學生會輔導員寄語 發布:2021-03-16 21:44:16 瀏覽:612
七年級學生作文輔導學案 發布:2021-03-16 21:42:09 瀏覽:1
不屑弟高考成績 發布:2021-03-16 21:40:59 瀏覽:754
大學畢業證會有成績單 發布:2021-03-16 21:40:07 瀏覽:756
2017信陽學院輔導員招聘名單 發布:2021-03-16 21:40:02 瀏覽:800
查詢重慶2018中考成績查詢 發布:2021-03-16 21:39:58 瀏覽:21
結業考試成績怎麼查詢 發布:2021-03-16 21:28:40 瀏覽:679
14中醫醫師資格筆試考試成績查分 發布:2021-03-16 21:28:39 瀏覽:655
名著賞析課程標准 發布:2021-03-16 21:27:57 瀏覽:881
北京大學商業領袖高端培訓課程 發布:2021-03-16 21:27:41 瀏覽:9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