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兒園野趣課程
1. 有沒有誰有幼兒園教師課程教學評價表及實施細則啊明天要用,急急急急急急急急急急急急
貴州省安龍縣幼兒園課程實施和保教質量評價記錄表 督導評估時間: 年 月 日 評價 內容 評價 要點 評 價 標 准 信息採集 評價信息描述 等 第 優秀 合格 生 活 活 動 安全 與 保育 ▼為幼兒創設安全、衛生、溫馨、自主的班級生活環境; ▼環境中有幼兒易於識別的安全、健康、生活等規則提示; ▼...能讓幼兒自主、有序、愉快地進行進餐、盥洗及睡眠。 ▼經常檢查和及時消除幼兒生活中的不安全因素,有安全檢查制度; ▼衛生設施與措施健全、規范,及時清潔廁所污物,環境無異味; ▼環境色彩協調,符合幼兒特點,注意幼兒睡眠中的安全。 ●考察現場活動; ●查閱教師保教工作的計劃、記錄; ●與園長、教師交流與會談; 行為 觀察 ▼能顧及每個孩子在生活上的不同需求與差異,注意觀察一日生活中幼兒的語言、行為、情緒等變化,給予有效的回應; ▼能與家長、其他工作人員及時溝通; ▼對幼兒行為有記錄、有分析。 ▼能根據天氣變化、運動情況和個體需要。 ▼及時提醒幼兒穿脫衣服、飲水、擦汗等。 貴州省安龍縣幼兒園課程實施和保教質量評價記錄表 督導評估時間: 年 月 日 評價 內容 評價 要點 評 價 標 准 信息採集 評價信息描述 等 第 優秀 合格 生 活 活 動 自我 服務 ▼充分利用自主盥洗、整理玩具、分發碗筷、照顧自然角等生活實境,讓幼兒獲得親身體驗,給幼兒練習、鍛煉和表現的機會 ; ▼保育員有要求,有指導。 ▼保育員與教師互相配合,不幹涉、不替代幼兒的生活; ▼能幫助、指導幼兒形成喝水、用餐、盥洗、穿脫衣服等基本的生活能力 交往 機會 ▼能提供有助於幼兒積累共同生活經驗的機會,如:分享、協商、溝通、合作; ▼讓幼兒學習情感體驗與表達,適應集體生活; ▼能在一日生活中實施符合幼兒年齡特點的交往活動,方法合適,讓幼兒在與同伴的自然交往中,適應集體生活; 貴州省安龍縣幼兒園課程實施和保教質量評價記錄表 幼兒園名稱: 督導評估時間: 年 月 日 評價 內容 評價 要點 評 價 標 准 信息採集 評價信息描述 等 第 優秀 合格 運 動 運動 時間 與運 動量 ▼能根據年齡特點安排個別鍛煉和集體運動性游戲; ▼在運動中根據幼兒臉色、出汗、心跳等情況及時調節內容和運動量。 ▼確保每天有兩小時戶外活動時間,其中一小時運動時間能分段進行。 ●考察現場活動; ●查閱教師保教工作的計劃、記錄; ●與園長、教師交流與會談; 器械 與 材料 ▼根據年齡特點、運動特點及幼兒動作發展水平合理安排運動器械;材料豐富、多功能並具有一定的挑戰性,滿足幼兒自由選擇和創造性運動的需要。 ▼能提供符合年齡特點、數量基本滿足需要的運動材料和器械,讓幼兒進行較充分的運動。 貴州省安龍縣幼兒園課程實施和保教質量評價記錄表 督導評估時間: 年 月 日 評價 內容 評價 要點 評 價 標 准 信息採集 評價信息描述 等 第 優秀 合格 運 動 資源 利用 ▼積極開發園內外運動資源,結合季節特點,充分利用各種自然條件開展富有野趣的活動和民間運動。 ▼能利用現有的園內外運動資源,根據季節特點進行運動,所開展的活動符合不同年齡特點的幼兒 ●考察現場活動; ●查閱教師保教工作的計劃、記錄; ●與園長、教師交流與會談; 運動 保護 ▼運動中有安全意識和保育意識,保證幼兒安全、快樂地運動; ▼根據季節、天氣情況適當調整戶外運動的時間和場地; ▼注意幼兒自我保護能力和規則意識的培養。 ▼能關注場地、設施、器械的安全性及幼兒服飾的適宜性,及時處置異常情況和突發問題;▼提醒幼兒在運動中及時穿脫衣服。 貴州省安龍縣幼兒園課程實施和保教質量評價記錄表 督導評估時間: 年 月 日 評價 內容 評價 要點 評 價 標 准 信息採集 評價信息描述 等 第 優秀 合格 游 戲 活 動 條件 提供 ▼游戲材料投放數量充足,種類豐富,能滿足每個幼兒的自主選擇; ▼能利用生活中的自然、廢舊、半成品等環保材料,誘發幼兒的多種經驗; ▼游戲環境能體現幼兒的興趣點。 ▼保證幼兒每天有不少於1小時的自主游戲和自由活動時間; ▼游戲材料數量較多,幼兒在游戲中無等待、爭搶行為(由玩具材料缺乏而引發的),能進行共同的游戲活動。 ●考察現場活動; ●查閱教師保教工作的計劃、記錄; ●與園長、教師交流與會談; 游戲 觀察 ▼能關注幼兒與環境材料、與同伴互動的過程,不僅能了解幼兒的游戲動態,還能根據幼兒的言行了解、分析其發展水平。 ▼能認真觀察幼兒的游戲過程,了解幼兒的游戲喜好和需求。 游戲 的 支持 ▼能對幼兒的游戲行為做出合理的價值判斷;能恰當地介入游戲並予以支持、幫助和回應; ▼適時、適宜、適度地推進游戲情節的發展。 ▼能根據游戲開展的情況,適當地調整游戲材料,及時處理意外情況。 貴州省安龍縣幼兒園課程實施和保教質量評價記錄表 督導評估時間: 年 月 日 評價 內容 評價 要點 評 價 標 准 信息採集 評價信息描述 等 第 優秀 合格 保 健 與 特 殊 照 料 衛生 保健 ▼保健老師與班級保教人員聯系密切,全日觀察記錄一致; ▼及時向家長宣傳預防保健知識,五官保健矯治率高; ▼按年齡特點和平衡營養的要求,科學烹飪,色、香、味俱全; ▼對體弱、肥胖兒等矯治措施針對性強,有個案記錄,及時向家長反饋,有實效; ▼保健資料齊全,專題研究措施落實,針對性 強; ▼幼兒體檢、晨檢100%,全日觀察落實,發現異常及時處理; ▼環境清潔,預防性消毒常規工作符合要求,消毒液配置使用正確,放置得當; ▼食品驗收、操作規范,食具及環境物品表面細菌檢測符合衛生標准; ▼傳染病報告及時,腸道傳染病率低於2%,無續發病例,無責任事故,一般事故發生率低於0.5%; ▼平衡膳食,定期做營養分析; ▼對體弱、肥胖兒、五官保健管理措施落實; 三大員操作規范; ●查閱保健資料; ●察看操作過程; ●訪談保教人員(重點三員); ●家長問卷中設題; ●訪談家委會人員; ●訪談體弱、肥胖兒的家長; 特殊 保育 ▼對有特殊需要的幼兒設立個案,有計劃、有措施、有改善; ▼創設良好的觀察室環境,給臨時須觀察隔離的幼兒以溫馨合理的照料; ▼患兒服葯及時到位; ▼對有特殊需要的幼兒與家長合作進行協助保育; ▼讓臨時發病的幼兒進入觀察室,進行及時照顧或就醫; ●查閱保育資料 ●觀察有關活動; ●訪談有關家長及保教人員;
2. 如何巧妙的將家鄉本土資源融入到幼兒園的游戲之中
近年來,有關兒童發展的研究顯示,兒童的年齡愈小,他們愈容易從非正式的,主動而互動的過程中學習知識。這就涉及到了課程實施的「適宜的教學方法」。美國著名的幼教專家麗蓮凱茲在《與幼兒教師對話—邁向專業成長之路》中明確指出:「適宜的教學方法要提供幼兒足夠的機會與各種成人、兒童、材料互動,並直接與真實的物品和環境互動」。也就是說,適合兒童的教學方式應該大部分是非正式的、非結構性的,在這樣的活動方式中,兒童可以和真實的環境、材料及教師、同伴互動。新《綱要》在總則中指出:「幼兒園教育應尊重幼兒身心發展的規律和學習的特點,充分關注幼兒的經驗,引導幼兒在生活和活動中生動、活潑、主動地學習。」《關於當前發展學前教育的若干意見》明確指出:「堅持保教結合,寓教於樂,防止和糾正幼兒園教育「小學化」傾向」。 區域這一具有低結構性、非正式性恰好滿足條件並符合要求,在區域活動中孩子擁有了學習的自主權,自覺、自主、自由而快樂地學習著。 在《綱要》的指引下,我園在課程設置和實施上,力倡自主學習、合作學習及探究學習,強調兒童學習過程中主動的參與、互助的合作、積極的探索。從2007年我園著手市級課題《本土文化融入幼兒教育活動中的探索》研究,我們江安縣幼兒園地處農村縣城,有著得天獨厚的環境資源、鄉土資源,農村廣闊的田野蘊含著許多豐富的鄉土材料,有著廣闊的活動空間,有著純朴的人文風情,素有「長江之濱」、「橙竹之鄉」、「中國戲劇之搖籃」等美稱,幼兒可以最生動、最直觀、最形象的從中吸取不少的知識與營養,它有利於促進孩子對生活的理解,激發幼兒的興趣及探索精神,也更能培養幼兒從小愛家鄉的情感,因此我們應充分挖掘和利用本土的文化資源對幼兒進行教育,讓幼兒親身去感受、去領略、體驗作為小縣城孩子的快樂,從小培養孩子繼承和發展人類優秀文化遺產的胸懷和能力。研究中我們發現充分利用本土文化資源開展活動的價值除了傳承本土文化外,由於本土文化資源對幼兒來說都是熟悉而親切的直觀而具體的,與幼兒本身的生活緊密相連的,也是極易引起幼兒興趣的,在園內外的教育環境相互滲透的活動中,孩子們體驗到了快樂與激動,這將給孩子留下深刻的記憶,也從不同角度促進幼兒情感、態度、能力、知識、技能等方面的全面發展。特別是創建一個個、充分滲透本土文化特色的區域,活動中幼兒主動探究創索,這對他們各方面的發展起重要作用。幾年來 ,老師們對如何將本土文化融入區域活動有了一些感悟: (一)利用社會自然環境開展富有野趣的本土文化區域活動 依據《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試行)》中「應親近動植物,觀察、了解照顧他們,具有熱愛自然、珍惜自然資源,關心和保護環境的意識」和「接觸水、土、沙、石、木等自然物質,觀察和感受風、雪、雨、雷等自然現象,了解它們的顯著性及與人們生活的關系」的精神,幼兒園要不斷挖掘附近的自然環境資源,利用周邊自然環境的可鍛煉因素,進行愉悅的戶外區域活動。幾年來,我們帶孩子走遍了縣城的大街小巷、風景名勝、田間、山頭、各種特色水果基地、竹雕工藝廠等,例如:帶孩子們「徒步」到長江邊,寬闊的沙地成了孩子們天然的活動場地,江邊的鵝卵石、河沙、路邊的舊樹枝成了活動材料,孩子們在裡面盡情地壘城堡、做生日蛋糕、畫畫、奔跑樂此不疲;和孩子們一起來到「川南民俗文化活字典——夕佳山民居」,10056平方米、共有123間房、已有四百年歷史的、其儒家耕讀文化和民俗風情之完美的民居庄園,成了孩子們的活動區域,孩子們在裡面親身體驗、感知、探究,在老師的引導下從民居的園林布局、建築裝飾、民風民俗以及園林生態等方面去看、去聽、去想,去領略、感受民居中所蘊涵的傳統文化。這樣的天然活動區域在我們幼兒園周圍很多很多,這里就不一一列舉,在這些自然和歷史賦予我們的空間里,新奇又陌生的物品引起幼兒興趣,激發了探究的慾望,孩子們暢快、自由的活動,豐富了幼兒的活動內容,提高幼兒活動的積極性,拉近幼兒與大自然、歷史與現代的距離,滿足幼兒親近大自然的渴望,使幼兒天性得到充分的發揮、自主性逐步提升、運動熱情更加高漲,感受了我們的歷史文化,充實了幼兒的內心世界。 另外,《學前教育課程指南》提出:「培養幼兒對運動的興趣,在自主活動的基礎上積累運動經驗,體驗運動樂趣,開展各種富有野趣的活動。」我們充分發揮地方優勢,打破了以前把孩子「關」在幼兒園甚至「關」在教室里「教」的局面,在充分考慮安全的情況下,積極利用社會自然環境開展生動活潑的戶外區域活動。鄉間的羊腸小道、田埂、石板路,李子成熟季節爬到樹上去摘李子,夏橙成熟時摘夏橙,孩子們可以在與環境、材料的互動中自由地活動,在攀爬、鑽、跑、跳、投、平衡等運動中使綜合能力得到充分的發展,同時在具有自然鄉土氣息的材料和空間里,體會和享受原汁原味的「野味」。 (二)利用本土文化開展純真樸素的區域活動 獨特的本土文化使得幼兒園的孩子們擁有與眾不同的活動區域內容。杜威曾經說過:「只有社會與兒童找到平衡點時,幼兒對於活動才有真正意義上的興趣。」結合主題活動我們在園內創設了「走進戲劇—橙鄉小舞台」「民俗一條街」「農家小院」「奇石居」「美食一條街」「竹藝空間」等特色區域,大量投放了各類本土材料供幼兒欣賞與娛樂,極大地滿足了幼兒的探索興趣,收到了意想不到的效果。例如,在「家鄉小吃」中,孩子們根據自己的生活經驗製作了「黃粑」、「紅橋豬兒粑」、「竹筒飯」等等,在活動中津津有味地品嘗家鄉的美味小吃。在「國立劇專」中,幼兒從帶來了在家裡和爸媽一起收集的有關「國立劇專」的成立、為啥如何遷搬到我們江安,以及在此培養出的一些著名人物等等資料,再加上孩子們和老師一起到「國立劇專陳列館」親身看到、感受到一些知識經驗,和老師共同創建了此活動區,在活動角中盡情模仿著、創造著、表演著……這些傳統的本土文化游戲,蘊含著純真、樸素的韻味,讓孩子們百玩不厭。 (三)利用家長資源開展富有本土文化氣息的區域活動 《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試行)》指出,家庭是幼兒園的重要合作夥伴,作為教師應本著尊重、平等、合作的原則,爭取家長的理解、支持和主動參與,幫助家長提高教育能力。家長們豐富的自然知識和各方面的技能,可以為幼兒園的區域活動增添與眾不同的課程。如每年春天我們幼兒園都組織「親子春遊活動」,家長同孩子一起走田埂、采野花、捉蝌蚪,捉蚱蜢、捉螃蟹,在活動中教會他們對自然的知識;秋天組織「親子登山活動」;還不時有計劃、有組織地邀請一些有編織特長的家長來幼兒園的編織區教孩子編織草鞭、花籃、昆蟲等等;邀請會竹雕工藝的家長到幼兒園「竹工藝區」現場雕刻,教給孩子們一些簡單的竹雕技術;邀請愛好收藏奇石的家長給孩子們講解相關的知識,讓孩子們感受家鄉的奇石文化。家長們在教孩子的過程中,體驗到了責任感,孩子也為自己的家長感到自豪,使家園形成合力。 (四)以本土文化主題探究活動為主線,有機滲透區域活動。 課題研究中我們以《幼兒園工作規程》和《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為指導,遵循幼兒身心發展的特點,總體構思幼兒園的課程體系,在本土文化中篩選出最典型、最有代表性,與幼兒日常生活知識經驗相接近的、能為幼兒所接受的本土文化教育內容,並根據幼兒的興趣與需要,進行歸類整理。通過考察、訪問、開展活動等形式,以主題探究活動為基本模式,構建五大富有地方特色的活動主題,形成了名為《娃娃游江安》系列園本課程。區域游戲是實現主題教育目標的重要途徑,因此,以本土文化主題教育為主線,有機滲透區域活動,作為對主題活動的補充和延伸。我們適時將區域活動納人幼兒園課程體系,在每個主題活動開展時,教師根據主題內容創設相應區域,投放一定材料,讓孩子在集體活動後有機會進行個性化學習,既鞏固已有學習經驗,又讓幼兒切身體驗課程的自主性,也為教師進行個別指導提供了很好的機會,最終促進每個孩子快樂、均衡地發展。 1.從材料上去滲透本土文化 活動區圍繞開展的主題探究活動,以及孩子的關注點和最近發展情況來投放材料。如:在特色主題《美麗的夕佳山》中我們創設了: 活 動 區 語言區 1、夕佳山民居畫冊、民間故事書、民間手工藝作品畫冊、民俗圖書、VCD、謎語書等。 2、白鷺的各種圖片資料。 美工區 1、投放麥桿、竹蔑、小樹枝等以及其他的建構材料供幼兒編織、搭建。 2、投放剪刀、彩色紙學剪窗花。 3、收集廢舊材料,製作燈籠、獅子等 。 建構區 提供各種紙箱、紙盒、積木,小竹棍、木棒等材料供幼兒建構造型。 表演區 1、 提供自製的服飾、綵帶、鼓,進行表演。 2、 提供各類戲曲音樂及面具、道具供幼兒欣賞、表演。 探索區 提供各種房子、民居的自製拼圖,幼兒可進行拼擺和排序。 2.從內容上體現本土文化 為結合主題活動的需要,我們充分利用本土材料、廢舊材料設計創設了「奇石館」、「好吃一條街」、「小竹海」、「美麗的夕佳山」、「國立劇專」等蘊涵江安本土文化內容的區域。在活動區中我們根據孩子已有的生活經驗,設置具有代表性的能喚起孩子生活經驗的情景,堅持感知體驗、熏陶感染、形象趣味、淺顯整合、具體操作等原則,以好玩、好看、好聽、好吃的內容為活動的切入口,在做做、玩玩、看看、講講、畫畫、吃吃的活動中,使幼兒在愉悅的情緒體驗中學會認知、激發幼兒對家鄉的熱愛之情。 總之,我們充分利用本土文化教育資源,創建富有本土特色的區域活動,在活動中,讓幼兒實實在在地感受到家鄉文化的魅力,激發了幼兒熱愛家鄉、熱愛人民的愛國主義情感。課題的研究給我們幼兒園帶來了特色,帶來了活力,也帶來了新的希望。本土特色區域活動是一個新的研究課題,它能讓幼兒自主的用自己的方式表達自己的感受、情感、想法、意願,做一個學習的主人、生活的主人、社會的主人。對於這個領域的組織、開展與引導需要我們長時間地去研究和探索。近年來,有關兒童發展的研究顯示,兒童的年齡愈小,他們愈容易從非正式的,主動而互動的過程中學習知識。這就涉及到了課程實施的「適宜的教學方法」。美國著名的幼教專家麗蓮凱茲在《與幼兒教師對話—邁向專業成長之路》中明確指出:「適宜的教學方法要提供幼兒足夠的機會與各種成人、兒童、材料互動,並直接與真實的物品和環境互動」。也就是說,適合兒童的教學方式應該大部分是非正式的、非結構性的,在這樣的活動方式中,兒童可以和真實的環境、材料及教師、同伴互動。新《綱要》在總則中指出:「幼兒園教育應尊重幼兒身心發展的規律和學習的特點,充分關注幼兒的經驗,引導幼兒在生活和活動中生動、活潑、主動地學習。」《關於當前發展學前教育的若干意見》明確指出:「堅持保教結合,寓教於樂,防止和糾正幼兒園教育「小學化」傾向」。 區域這一具有低結構性、非正式性恰好滿足條件並符合要求,在區域活動中孩子擁有了學習的自主權,自覺、自主、自由而快樂地學習著。 在《綱要》的指引下,我園在課程設置和實施上,力倡自主學習、合作學習及探究學習,強調兒童學習過程中主動的參與、互助的合作、積極的探索。從2007年我園著手市級課題《本土文化融入幼兒教育活動中的探索》研究,我們江安縣幼兒園地處農村縣城,有著得天獨厚的環境資源、鄉土資源,農村廣闊的田野蘊含著許多豐富的鄉土材料,有著廣闊的活動空間,有著純朴的人文風情,素有「長江之濱」、「橙竹之鄉」、「中國戲劇之搖籃」等美稱,幼兒可以最生動、最直觀、最形象的從中吸取不少的知識與營養,它有利於促進孩子對生活的理解,激發幼兒的興趣及探索精神,也更能培養幼兒從小愛家鄉的情感,因此我們應充分挖掘和利用本土的文化資源對幼兒進行教育,讓幼兒親身去感受、去領略、體驗作為小縣城孩子的快樂,從小培養孩子繼承和發展人類優秀文化遺產的胸懷和能力。研究中我們發現充分利用本土文化資源開展活動的價值除了傳承本土文化外,由於本土文化資源對幼兒來說都是熟悉而親切的直觀而具體的,與幼兒本身的生活緊密相連的,也是極易引起幼兒興趣的,在園內外的教育環境相互滲透的活動中,孩子們體驗到了快樂與激動,這將給孩子留下深刻的記憶,也從不同角度促進幼兒情感、態度、能力、知識、技能等方面的全面發展。特別是創建一個個、充分滲透本土文化特色的區域,活動中幼兒主動探究創索,這對他們各方面的發展起重要作用。幾年來 ,老師們對如何將本土文化融入區域活動有了一些感悟: (一)利用社會自然環境開展富有野趣的本土文化區域活動 依據《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試行)》中「應親近動植物,觀察、了解照顧他們,具有熱愛自然、珍惜自然資源,關心和保護環境的意識」和「接觸水、土、沙、石、木等自然物質,觀察和感受風、雪、雨、雷等自然現象,了解它們的顯著性及與人們生活的關系」的精神,幼兒園要不斷挖掘附近的自然環境資源,利用周邊自然環境的可鍛煉因素,進行愉悅的戶外區域活動。幾年來,我們帶孩子走遍了縣城的大街小巷、風景名勝、田間、山頭、各種特色水果基地、竹雕工藝廠等,例如:帶孩子們「徒步」到長江邊,寬闊的沙地成了孩子們天然的活動場地,江邊的鵝卵石、河沙、路邊的舊樹枝成了活動材料,孩子們在裡面盡情地壘城堡、做生日蛋糕、畫畫、奔跑樂此不疲;和孩子們一起來到「川南民俗文化活字典——夕佳山民居」,10056平方米、共有123間房、已有四百年歷史的、其儒家耕讀文化和民俗風情之完美的民居庄園,成了孩子們的活動區域,孩子們在裡面親身體驗、感知、探究,在老師的引導下從民居的園林布局、建築裝飾、民風民俗以及園林生態等方面去看、去聽、去想,去領略、感受民居中所蘊涵的傳統文化。這樣的天然活動區域在我們幼兒園周圍很多很多,這里就不一一列舉,在這些自然和歷史賦予我們的空間里,新奇又陌生的物品引起幼兒興趣,激發了探究的慾望,孩子們暢快、自由的活動,豐富了幼兒的活動內容,提高幼兒活動的積極性,拉近幼兒與大自然、歷史與現代的距離,滿足幼兒親近大自然的渴望,使幼兒天性得到充分的發揮、自主性逐步提升、運動熱情更加高漲,感受了我們的歷史文化,充實了幼兒的內心世界。 另外,《學前教育課程指南》提出:「培養幼兒對運動的興趣,在自主活動的基礎上積累運動經驗,體驗運動樂趣,開展各種富有野趣的活動。」我們充分發揮地方優勢,打破了以前把孩子「關」在幼兒園甚至「關」在教室里「教」的局面,在充分考慮安全的情況下,積極利用社會自然環境開展生動活潑的戶外區域活動。鄉間的羊腸小道、田埂、石板路,李子成熟季節爬到樹上去摘李子,夏橙成熟時摘夏橙,孩子們可以在與環境、材料的互動中自由地活動,在攀爬、鑽、跑、跳、投、平衡等運動中使綜合能力得到充分的發展,同時在具有自然鄉土氣息的材料和空間里,體會和享受原汁原味的「野味」。 (二)利用本土文化開展純真樸素的區域活動 獨特的本土文化使得幼兒園的孩子們擁有與眾不同的活動區域內容。杜威曾經說過:「只有社會與兒童找到平衡點時,幼兒對於活動才有真正意義上的興趣。」結合主題活動我們在園內創設了「走進戲劇—橙鄉小舞台」「民俗一條街」「農家小院」「奇石居」「美食一條街」「竹藝空間」等特色區域,大量投放了各類本土材料供幼兒欣賞與娛樂,極大地滿足了幼兒的探索興趣,收到了意想不到的效果。例如,在「家鄉小吃」中,孩子們根據自己的生活經驗製作了「黃粑」、「紅橋豬兒粑」、「竹筒飯」等等,在活動中津津有味地品嘗家鄉的美味小吃。在「國立劇專」中,幼兒從帶來了在家裡和爸媽一起收集的有關「國立劇專」的成立、為啥如何遷搬到我們江安,以及在此培養出的一些著名人物等等資料,再加上孩子們和老師一起到「國立劇專陳列館」親身看到、感受到一些知識經驗,和老師共同創建了此活動區,在活動角中盡情模仿著、創造著、表演著……這些傳統的本土文化游戲,蘊含著純真、樸素的韻味,讓孩子們百玩不厭。 (三)利用家長資源開展富有本土文化氣息的區域活動 《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試行)》指出,家庭是幼兒園的重要合作夥伴,作為教師應本著尊重、平等、合作的原則,爭取家長的理解、支持和主動參與,幫助家長提高教育能力。家長們豐富的自然知識和各方面的技能,可以為幼兒園的區域活動增添與眾不同的課程。如每年春天我們幼兒園都組織「親子春遊活動」,家長同孩子一起走田埂、采野花、捉蝌蚪,捉蚱蜢、捉螃蟹,在活動中教會他們對自然的知識;秋天組織「親子登山活動」;還不時有計劃、有組織地邀請一些有編織特長的家長來幼兒園的編織區教孩子編織草鞭、花籃、昆蟲等等;邀請會竹雕工藝的家長到幼兒園「竹工藝區」現場雕刻,教給孩子們一些簡單的竹雕技術;邀請愛好收藏奇石的家長給孩子們講解相關的知識,讓孩子們感受家鄉的奇石文化。家長們在教孩子的過程中,體驗到了責任感,孩子也為自己的家長感到自豪,使家園形成合力。 (四)以本土文化主題探究活動為主線,有機滲透區域活動。 課題研究中我們以《幼兒園工作規程》和《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為指導,遵循幼兒身心發展的特點,總體構思幼兒園的課程體系,在本土文化中篩選出最典型、最有代表性,與幼兒日常生活知識經驗相接近的、能為幼兒所接受的本土文化教育內容,並根據幼兒的興趣與需要,進行歸類整理。通過考察、訪問、開展活動等形式,以主題探究活動為基本模式,構建五大富有地方特色的活動主題,形成了名為《娃娃游江安》系列園本課程。區域游戲是實現主題教育目標的重要途徑,因此,以本土文化主題教育為主線,有機滲透區域活動,作為對主題活動的補充和延伸。我們適時將區域活動納人幼兒園課程體系,在每個主題活動開展時,教師根據主題內容創設相應區域,投放一定材料,讓孩子在集體活動後有機會進行個性化學習,既鞏固已有學習經驗,又讓幼兒切身體驗課程的自主性,也為教師進行個別指導提供了很好的機會,最終促進每個孩子快樂、均衡地發展。 1.從材料上去滲透本土文化 活動區圍繞開展的主題探究活動,以及孩子的關注點和最近發展情況來投放材料。如:在特色主題《美麗的夕佳山》中我們創設了: 活 動 區 語言區 1、夕佳山民居畫冊、民間故事書、民間手工藝作品畫冊、民俗圖書、VCD、謎語書等。 2、白鷺的各種圖片資料。 美工區 1、投放麥桿、竹蔑、小樹枝等以及其他的建構材料供幼兒編織、搭建。 2、投放剪刀、彩色紙學剪窗花。 3、收集廢舊材料,製作燈籠、獅子等 。 建構區 提供各種紙箱、紙盒、積木,小竹棍、木棒等材料供幼兒建構造型。 表演區 1、 提供自製的服飾、綵帶、鼓,進行表演。 2、 提供各類戲曲音樂及面具、道具供幼兒欣賞、表演。 探索區 提供各種房子、民居的自製拼圖,幼兒可進行拼擺和排序。 2.從內容上體現本土文化 為結合主題活動的需要,我們充分利用本土材料、廢舊材料設計創設了「奇石館」、「好吃一條街」、「小竹海」、「美麗的夕佳山」、「國立劇專」等蘊涵江安本土文化內容的區域。在活動區中我們根據孩子已有的生活經驗,設置具有代表性的能喚起孩子生活經驗的情景,堅持感知體驗、熏陶感染、形象趣味、淺顯整合、具體操作等原則,以好玩、好看、好聽、好吃的內容為活動的切入口,在做做、玩玩、看看、講講、畫畫、吃吃的活動中,使幼兒在愉悅的情緒體驗中學會認知、激發幼兒對家鄉的熱愛之情。 總之,我們充分利用本土文化教育資源,創建富有本土特色的區域活動,在活動中,讓幼兒實實在在地感受到家鄉文化的魅力,激發了幼兒熱愛家鄉、熱愛人民的愛國主義情感。課題的研究給我們幼兒園帶來了特色,帶來了活力,也帶來了新的希望。本土特色區域活動是一個新的研究課題,它能讓幼兒自主的用自己的方式表達自己的感受、情感、想法、意願,做一個學習的主人、生活的主人、社會的主人。對於這個領域的組織、開展與引導需要我們長時間地去研究和探索。
3. 野趣戶外的項目如何
隨著來城市化的發展,幼兒在源享受豐富成品運動器械的同時,也受到了自然環境缺失所帶來的負面影響。幼兒園體育活動存在環境狹隘,課程內容、方式單一,注重動作練習忽視身心和諧發展的問題。我園通過挖掘幼兒園及周邊多元的自然資源,依託社區、自然、家庭等生活環境開展富有挑戰性的野趣活動,採取以人為本的支持性策略,促進幼兒形成良好的運動習慣,提高幼兒的心理素質和環境適應力,讓幼兒在親近自然、與自然的互動中體驗快樂。
4. 幼兒園設計要注意哪些問題
幼兒園設計三要點 -深圳童諾幼兒園設計
1.平面設計
幼兒園平面設計應走向開放,空間設計突出趣味。在以往的幼兒園設計中,總是把獨立的自成一體的活動單元模式組合在一起,而現代的幼兒教育必須十分尊重幼兒的自主性和自發性,盡量滿足幼兒的興趣和心理渴求。幼兒園設計
2.色彩設計
幼兒園裝修色調必須與兒童生動活潑的特性相匹配。在色彩學上,高明度、高飽和度的顏色、暖色、高對比度的色彩處理,可以使人產生歡快、明朗、興奮的心情;而低明度、低飽和度的顏色、冷色、低對比度的色彩處理,則帶來安靜、幽雅、陰郁的效果。在裝修中,通常採用莓紅、豆黃、湖藍及紫藤等顏色,在大門、園牆、圍欄和主要傢具上以不同的比例反復出現,形成主色調。這幾種顏色頗具感情和自然氣息,互相對比搭配可以形成歡快、親切、活潑的色彩氛圍。 幼兒園設計
3.建築設計
室內設計:室內設計包括的內容非常多,在使用功能已組織好的前提下,最關鍵的內容包括空間設計和細部構造設計和生活用房設計。 幼兒園設計
豐富的空間還能給使用者帶來靈活性。對於南方幼兒園的空間設計,半室內空間(即有蓋的敞開空間)是必不可少的。它不僅是室內空間與室外空間的一個過渡空間,而且還給小孩提供了在多雨或炎熱的時候能盡可能接近自然的活動場所,也給教師在組織活動時提供了更多可供選擇的場地。在組織空間時,要特別注意空間的銜接與過渡,給小孩創造一個符合他們生理尺度及心理要求的空間。 幼兒園設計
從所設計的幼兒園的使用情況來看,使用功能和空間組織的合理性都能得到認同,而提出最多問題的是細部構造處理,這也是幼兒園設計的通病。很多細部由於考慮不周到而給以後的使用帶來很大的不方便,有的甚至對幼兒的生命安全造成隱患,這些應該引起設計者的足夠重視。 幼兒園設計
室外設計:幼兒園建築具有雙重意義:既要有學校的學習氣氛,又要有游樂場的熱鬧場面。這就要求建築師運用建築藝術上的創造和熟練的表現技巧,來表現兒童想像中的那種童話的造型,使孩子們在幼兒園的生活中無形地接受美的啟迪。 幼兒園設計
幼兒教育中游戲佔有非常重要的地位,一個沒有游戲場地的幼兒園,將會對幼兒的成長帶來很大的影響。所以在幼兒建築中一個好的戶外游戲場地的設計是設計中的一項重要任務,幼兒游戲環境一般應包括以下方面:
1)運動器械。滑梯、搖車、鞦韆、跳床、攀登架、自行車、汽車、軟橋、懸索等運動器械是兒童普遍感興趣的游戲設施,這些游戲的種類和質量直接影響著幼兒戶外活動的興趣和選擇性,同時也影響著兒童身心的正常發展。
2)富有野趣的綠地。幼兒天生就有著好動的天性,草地應是他們追逐、嬉鬧的理想場所,魯迅筆下的百草園,就是一個名符其實的兒童樂園,孩子們可以在這樣的環境中自由自在地做游戲,跑來跑去摘野花、撲蝴蝶、捉昆蟲,讓天真的孩子們能享受這種天然野趣,欣賞大自然的豐富多彩。
3)沙地、戲水池。近山者仁、近水者智。沙地和水池有利於兒童開展各種創造性的游戲,通過形體塑造、涉水、游泳、漂玩具觀察水中倒影等有利於促進兒童從表象思維向運算思維過渡。
4)童話世界。幻想是一切創造性活動的開端,童話教育是幻想智力開發的一個重要方面,若在樹叢、草地、野花的自然環境中根據兒童尺度,設計一個具有童話色彩的縮微建築,室內再配上小型傢具和玩具,以及必要的童話音樂,這對幼兒發揮想像,提高思維能力都是大有裨益的,可以達到課堂教育難以取得的效果。
建築造型設計:建築造型包括建築的體型、細部的設計、色彩的運用等方面。建築的體型是整個造型的基礎。對於幼兒園來說,體型也是一個很重要的概念,幼兒園建築層數不能太高,一般不要超過三層,整個體型應該盡量舒展些,這樣不會對幼兒有壓迫感,更符合幼兒的生理尺度。體型還應該有一些高低錯落,使之更加豐富,產生活潑的效果。細部及色彩設計對於幼兒園建築造型是非常重要的一個環節。設計得好可體現幼兒園建築的特徵,使人一看就知道是幼兒園而不是其他建築。這種建築的識別性對於幼兒園建築顯得尤其重要,它會給幼兒一種被接納的心理狀態,使幼兒能喜歡上這幢建築。因此細部及色彩的設計一定要符合幼兒的心理,尺度不能太大,色彩不宜鮮艷,而且不能過於凌亂。細部只是起點綴的作用,過於誇大尺度,頻繁使用只能造成喧賓奪主。色彩的運用要適當,大面積色彩還是宜清淡,而局部鮮艷奪目的色彩也是必不可少的,整個色彩效果要做到明快自然。另外,幼兒園入口的造型設計必須加強。總之,幼兒園的建築造型應以活潑、明快為主。在追求體型的高低錯落、虛實變化、細部色彩的兒童化的同時,一定要注意如何通過建築裝飾起到美育教育的作用,不能過分誇張,否則只會適得其反。 深圳幼兒園設計
5. 幼兒園裝修設計要注意什麼,幼兒園裝修設計要點
幼兒園設計二十大重點
一、使用對象的擴展
目前幼兒園使用對象普遍突破原有3~6歲的局限,擴展為2~6歲;而高品質的幼兒園,必然擴展到0~6歲,開設親子園、嬰兒班等。
即使現在沒開的,不遠的將來也必然要開親子園。
北京、上海、江蘇、浙江、廣東等地區已經陸續提出要求,省級示範園必須辦親子園。
幼兒教育低齡化的趨勢非常明顯。
所以在空間布局上,要考慮0~3歲嬰兒教育使用的室內外場地。
今後,對於布局密集的集團辦園,比如杭州市下城區的眾多公辦園,通常將0~3歲與3~6歲的教育對象分園,將傳統的幼兒園分解為嬰兒園和幼兒園,增強教育的針對性,提高教育效益。
類似於現在的示範性高中和初中分開。
而眾多幼兒園,通常涵蓋0~6歲五個或六個年齡段。
這意味著孩子在幼兒園要上四年、五年、甚至六年。
隨著親子園的開設,必然要考慮家長的參與給幼兒園帶來的影響。
同時,嬰兒班多採取半日制(生員爆滿的可以採取上下午制),接送需求也不同於幼兒班。
那麼,0~3歲嬰兒教育和3~6歲幼兒教育,也就是親子園和幼兒園要功能分開。
特別需要注意的是,隨著幼兒園面向社區進行文化服務功能的增強,幼兒園可能成為社區的文化藝術活動中心,成為一所「社區學校」。
除了傳統的幼兒園、親子園外,幼兒園可能還會提供孕期指導、家庭教育、小學生課業輔導、周末興趣班、社區親子圖書館、社區合唱團、社區舞蹈隊、小學生拓展訓練等服務。
這樣,幼兒園的服務對象就會包括小學生、成人、老人。
「始於零歲,伴隨終生」,將成為我們新的辦學定位。
不同的使用對象、不同的服務功能,對建築設計提出不同的要求。
二、空間的分區
一方面,幼兒園建築可分為三部分:辦公接待區、教學活動區、後勤服務區。
辦公接待區主要包括接待大廳、保健室(含晨檢、隔離室)、門衛室、公共洗手間、園長室、財務室、主任室、會議室、教師辦公室、檔案資料室等;
教學活動區包括各班教室(含睡眠室、洗手間)、親子園、多功能廳、科學發現室及美術室、琴房、圖書室等專用功能室;
後勤服務區核心是廚房(含更衣室、主食庫房、副食庫房、面點間、生加工間、熟加工間、消毒間、配餐間、教師餐廳、開水間、水果儲藏室),以及辦公用品倉庫、後勤用品倉庫、維修倉庫、教工洗手間等。
另一方面,戶外場地也可分為三部分:公共活動區、幼兒活動區、綠化區。
公共活動區主要包括幼兒園進門處、道路、宣傳展示區、教師車棚等;
幼兒活動區包括操場、大型玩具區、沙池、種殖區等。
綠化區包括圍牆內外的平面綠化區以及樓體、圍牆上面的立體綠化區。
幼兒園進出路線和出入口也要劃分主次,如後勤服務走專用通道。
三、建築造型
幼兒園的外立面造型,直接關繫到家長、幼兒對幼兒園的印象、評價。
幼兒園整體布局一定要富於變化,追求空間的趣味性,塑造有趣而富有變化的空間,讓兒童喜歡幼兒園,在游戲中學習成長。
外立面忌諱平鋪直敘,不要象軍營那樣平直。要求有圓弧,富有動感,高低凸凹遠近區直錯落有致,虛實多變,個性鮮明,視覺沖擊力強。
如果樓體本身僵化,可以考慮在樓頂放置一些玻璃鋼的長頸鹿等動物、植物雕塑,外牆上外掛一些弧形、圓形的造型,打破樓梯平直僵化的造型。
樓梯間可以拉高,加尖頂,成為城堡的制高點。
隨著功能分區,幼兒園可以採取主、副樓設計,或者盡量多幾棟樓,比如行政辦公樓、嬰兒教學樓、幼兒教學樓、專業功能樓、後期服務樓等。
四、房頂操場
隨著幼兒園容積率越來越高,戶外活動場地必然不能滿足使用需求,屋頂操場就成為設計時必須考慮的問題。
屋頂操場除防水外,主要是安全問題。
建議在屋頂四周直接使用不低於1.5米的圍牆,保證幼兒安全。
五、盡可能多設各種專項功能室並提高利用率
可以將專項功能室設置在內走廊的北側,方便使用。
六、園內不安排教工宿舍
規范化的幼兒園,除門衛外,不得有人住宿,安全衛生,便於管理。
七、大門規劃
大門是幼兒園最醒目和家長最先接觸的地方。
在保證安全的前提下,盡量開放、通透、大氣。盡量不使用完全封閉的大門,那樣太壓抑。
大門的規劃,通常和宣傳欄、幼兒園招牌、門頭等作為一個整體系統來設計。
比如要考慮幼兒園各種牌匾的懸掛位置,在大門旁邊設置幼兒園宣傳欄,發布通知、食譜、幼兒園近期活動展示等。
為保證安全,幼兒園實行人車分離,禁止家長各種車輛入園。所以要提前規劃安排門前停車位置,保證接送秩序。
隨著安保要求的提高,大門要設置門衛室,並按照公安、消防要求配備相應設備。
八、大廳規劃
酒店式的大堂,是今天現代化幼兒園的基本特點,是幼兒園服務意識的表現。
家長一站式服務,就在接待大廳裡面完成咨詢、報名、繳費等所有手續,是高品質服務的表現。
所以,幼兒園一定要想法設計一個盡可能大氣的接待大廳或者專用家長接待室。
這個大廳,可以100~300m2。
它的功能,可以體現在兩個方面:
一是承擔傳統的咨詢、報名、收費、家長接待、相關部門領導及同行參觀接待等功能。
相應的,幼兒園的門衛、辦公室、財務等職能部門可以合並到前台辦公,前台就是辦公室。
這樣既方便家長又節約人力,提高工作效率(每天都有專人提供一站式服務)。相應的園長辦公室、保健室等職能辦公室都圍繞在大廳附近,形成幼兒園的行政辦公區。
二是功能整合。
可以整合多功能廳、美工室、圖書室、社會活動區、部分對外辦公服務功能,提高房舍利用率。
大廳是集約型的公共活動空間,功能齊全,場地利用率高,值得大家重視。
九、設置集中辦公區
傳統幼兒園的辦公區,通常分散布置,使用眾多的辦公室,相互之間缺乏溝通和了解。
現代的幼兒園通常在一樓大廳旁邊設置集中辦公區,將幼兒園所有行政、後勤、教學等辦公室資源整合。或者分教學與行政、後勤兩大塊。
集中辦公的好處是:
◆節約空間。
◆便於管理,節約能源。
◆便於服務家長,一站式服務。
◆便於同事間相互支持、相互了解。
十、寬走廊
要求達到3米以上,安全、大氣。
十一、層高
幼兒園教室的層高,從3米一直到4米,在不斷增加。
國外幼兒園,通常採用坡屋頂的大空間,層高更是五、六米,顯得非常大氣。
高大的空間,優越的採光條件,使得幼兒園更加通透、舒適。
而隨著層高的增加,可以在室內架設閣樓,將睡眠室放到上面,節約空間。
這是層高增加的非常重要的一個因素。
但層高不能超過4.5米。
過高容易導致幼兒心理不舒服;同時降低採暖、製冷效率,浪費能源。
十二、重視睡眠室的處理
幼兒園的午睡是個大問題——佔用空間大、勞動量大。
傳統的幼兒園常採用「三段式」布局:左右兩邊各50~60m2同樣結構的活動室和睡房,中間10~15m2的洗手間。
這樣的布局浪費空間,影響布局,教師工作量大。
因此,現在的幼兒園大都追求另一種「寢教合一」:活動室和睡室共用一個60~80m2的房間,睡眠室不再單獨佔用一個房間。
這樣會節約30%左右的空間;
同時活動室面積大,區域布局更方便。
活動室和睡室共用一個房間,通常有兩種處理方式:
一種是使用活動床或壁櫃式床。
這樣教師每天搬床工作量大,也不便於教育環境的創設造。
另一種就是做閣樓。
在教室的里直接做閣樓,教室環境更整潔,減少教師工作量,也方便中午教師值班的時候整理教學環境。
越來越多的幼兒園使用這種方式。
做閣樓的要點:
1、閣樓上下高度的協調問題
做閣樓的目的是為了節約空間,所以閣樓下面要能夠有效利用,不然就失去做閣樓的意義。為此,閣樓下面的高度必須在2m以上,不然就在視覺上會非常壓抑,利用價值大大降低。
上面因為只是中午睡覺,所以保證幼兒不碰頭,高度達到1.3m左右就可以;中間用工字鋼加鋪板,厚500px左右,下面最好在2.5~3m左右。所以通常當樓層達到4m左右的高度(最佳高度是4.5m)才適合做閣樓。
2、上下閣樓的樓梯問題
建議使用可折疊收縮的樓梯——平時收起來,合上蓋板,看不到樓梯。
3、通風問題
除自然通風外,可以使用搖頭壁扇。在室內溫度不是非常高的時候,不用整個房間都開空調,既安全又節約能量。
4、閣樓的位置
因為閣樓畢竟要佔用空間,尤其是層高4m以下的房間,閣樓還是很容易讓空間顯得逼仄。為此,必須要考慮巧妙地「隱藏」閣樓,讓人一眼看去,意識不到閣樓的存在,就會顯得視野很開闊。
可以選擇將閣樓反方向布置在進口上方——進門看見裡面很開闊,很難想到閣樓就在頭頂上呢。
所以,相應的,閣樓中間位置盡量不加支柱,而是充分利用梁,將閣樓吊到大樑上面。
或者布局在洗手間、衣帽間上面。
5、閣樓的大小
為解決全部幼兒都上去睡覺,閣樓需要做成兩排床,中間是走道,共3m寬;按照每班32人(單排16人)*每人0.5m=8m長,通常在教室一面牆上做一個通鋪就能解決。
如果孩子多,可以增加幾張活動床在下面睡,不必拘泥於都上去。
十三、衣帽間
單獨設立的衣帽間容易影響採光,浪費空間。
衣帽櫃可以直接鑲嵌在走廊牆壁里,或者在睡覺的閣樓下面。
十四、採光
牆盡量少,多用玻璃窗。
窗戶盡可能大,窗檯盡可能矮。
牆裙盡量低,多在1250px以下。
外牆可以直接採取落地玻璃,擴大採光和兒童視野。
門要通透。
但至少有一塊大面積牆,做主題展示用;同時也增強幼兒的安全感
十五、門
要求通透。
門上有各種造型的窗戶,增加幼兒安全感和探究意識。
顏色多用白色等淺色系。
盡量減少門的數量。比如洗手間的門,直接用門框就可以。
十六、色彩設計
注意整體性、系統性,導入VI視覺識別系統,科學規劃。
不要隨便進行牆繪,尤其不能沒有留白,到處都是花里胡哨的。
注意樓體里外、不同樓層、不同功能區的色彩運用。
注意與當地氣候、地理情況結合。如北方少用冷色調。
十七、重視綠化
要求聘請專業設計和養護,提高綠化水平。
比如和小區物業合作,將綠化承包出去等。
綠化要多植樹,並且樹種豐富。
隨著幼兒園用地越來越緊張,平面綠化率越來越低,必須注意圍牆、樓梯、室內的立體綠化,增加綠化覆蓋率。
十八、戶外活動區要有起伏,富有野趣。
可以設計出小山坡,山坡下面還有山洞。
山坡可以將幼兒活動區與後勤服務區分割開。
十九、大沙池
可以將其他器械放在沙池中。
沙池可以連著圍牆、山坡,便於清潔。
沙池對幼兒的發展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
但我們的戶外,對沙池的重視程度非常低。
因為衛生水平、維護成本等方面的因素制約,幼兒園對水的使用較少,就更突出沙池的作用。
二十、各班獨立水、電表
尤其是作為耗能大戶的廚房,更是要獨立安裝水電表,每天、每周、每月匯總計算。
各班每周或每月消耗數據清楚明白,便於核算、管理,節能環保。
容易調動全體員工以及幼兒的節約積極性。
比如幼兒園可以設立一塊公示欄,登記各班每天、每周或每月的水電消耗;計算出人均消耗數,在全園持續開展節能環保的活動。
專業幼兒園設計
6. 有沒有誰有幼兒園教師課程教學評價表及實施細則
貴州省安龍縣幼兒園課程實施和保教質量評價記錄表
督導評估時間: 年 月 日
評價
內容
評價
要點
評 價 標 准
信息採集
評價信息描述
等
第
優秀
合格
生
活
活
動
安全
與
保育
▼為幼兒創設安全、衛生、溫馨、自主的班級生活環境;
▼環境中有幼兒易於識別的安全、健康、生活等規則提示;
▼能讓幼兒自主、有序、愉快地進行進餐、盥洗及睡眠。
▼經常檢查和及時消除幼兒生活中的不安全因素,有安全檢查制度;
▼衛生設施與措施健全、規范,及時清潔廁所污物,環境無異味;
▼環境色彩協調,符合幼兒特點,注意幼兒睡眠中的安全。
●考察現場活動;
●查閱教師保教工作的計劃、記錄;
●與園長、教師交流與會談;
行為
觀察
▼能顧及每個孩子在生活上的不同需求與差異,注意觀察一日生活中幼兒的語言、行為、情緒等變化,給予有效的回應;
▼能與家長、其他工作人員及時溝通;
▼對幼兒行為有記錄、有分析。
▼能根據天氣變化、運動情況和個體需要。
▼及時提醒幼兒穿脫衣服、飲水、擦汗等。
貴州省安龍縣幼兒園課程實施和保教質量評價記錄表
督導評估時間: 年 月 日
評價
內容
評價
要點
評 價 標 准
信息採集
評價信息描述
等
第
優秀
合格
生
活
活
動
自我
服務
▼充分利用自主盥洗、整理玩具、分發碗筷、照顧自然角等生活實境,讓幼兒獲得親身體驗,給幼兒練習、鍛煉和表現的機會
;
▼保育員有要求,有指導。
▼保育員與教師互相配合,不幹涉、不替代幼兒的生活;
▼能幫助、指導幼兒形成喝水、用餐、盥洗、穿脫衣服等基本的生活能力
交往
機會
▼能提供有助於幼兒積累共同生活經驗的機會,如:分享、協商、溝通、合作;
▼讓幼兒學習情感體驗與表達,適應集體生活;
▼能在一日生活中實施符合幼兒年齡特點的交往活動,方法合適,讓幼兒在與同伴的自然交往中,適應集體生活;
貴州省安龍縣幼兒園課程實施和保教質量評價記錄表
幼兒園名稱: 督導評估時間: 年 月 日
評價
內容
評價
要點
評 價 標 准
信息採集
評價信息描述
等
第
優秀
合格
運
動
運動
時間
與運
動量
▼能根據年齡特點安排個別鍛煉和集體運動性游戲;
▼在運動中根據幼兒臉色、出汗、心跳等情況及時調節內容和運動量。
▼確保每天有兩小時戶外活動時間,其中一小時運動時間能分段進行。
●考察現場活動;
●查閱教師保教工作的計劃、記錄;
●與園長、教師交流與會談;
器械
與
材料
▼根據年齡特點、運動特點及幼兒動作發展水平合理安排運動器械;材料豐富、多功能並具有一定的挑戰性,滿足幼兒自由選擇和創造性運動的需要。
▼能提供符合年齡特點、數量基本滿足需要的運動材料和器械,讓幼兒進行較充分的運動。
貴州省安龍縣幼兒園課程實施和保教質量評價記錄表
督導評估時間: 年 月 日
評價
內容
評價
要點
評 價 標 准
信息採集
評價信息描述
等
第
優秀
合格
運
動
資源
利用
▼積極開發園內外運動資源,結合季節特點,充分利用各種自然條件開展富有野趣的活動和民間運動。
▼能利用現有的園內外運動資源,根據季節特點進行運動,所開展的活動符合不同年齡特點的幼兒
●考察現場活動;
●查閱教師保教工作的計劃、記錄;
●與園長、教師交流與會談;
運動
保護
▼運動中有安全意識和保育意識,保證幼兒安全、快樂地運動;
▼根據季節、天氣情況適當調整戶外運動的時間和場地;
▼注意幼兒自我保護能力和規則意識的培養。
▼能關注場地、設施、器械的安全性及幼兒服飾的適宜性,及時處置異常情況和突發問題;▼提醒幼兒在運動中及時穿脫衣服。
貴州省安龍縣幼兒園課程實施和保教質量評價記錄表
督導評估時間: 年 月 日
評價
內容
評價
要點
評 價 標 准
信息採集
評價信息描述
等
第
優秀
合格
游
戲
活
動
條件
提供
▼游戲材料投放數量充足,種類豐富,能滿足每個幼兒的自主選擇;
▼能利用生活中的自然、廢舊、半成品等環保材料,誘發幼兒的多種經驗;
▼游戲環境能體現幼兒的興趣點。
▼保證幼兒每天有不少於1小時的自主游戲和自由活動時間;
▼游戲材料數量較多,幼兒在游戲中無等待、爭搶行為(由玩具材料缺乏而引發的),能進行共同的游戲活動。
●考察現場活動;
●查閱教師保教工作的計劃、記錄;
●與園長、教師交流與會談;
游戲
觀察
▼能關注幼兒與環境材料、與同伴互動的過程,不僅能了解幼兒的游戲動態,還能根據幼兒的言行了解、分析其發展水平。
▼能認真觀察幼兒的游戲過程,了解幼兒的游戲喜好和需求。
游戲
的
支持
▼能對幼兒的游戲行為做出合理的價值判斷;能恰當地介入游戲並予以支持、幫助和回應;
▼適時、適宜、適度地推進游戲情節的發展。
▼能根據游戲開展的情況,適當地調整游戲材料,及時處理意外情況。
貴州省安龍縣幼兒園課程實施和保教質量評價記錄表
督導評估時間: 年 月 日
評價
內容
評價
要點
評 價 標 准
信息採集
評價信息描述
等
第
優秀
合格
保
健
與
特
殊
照
料
衛生
保健
▼保健老師與班級保教人員聯系密切,全日觀察記錄一致;
▼及時向家長宣傳預防保健知識,五官保健矯治率高;
▼按年齡特點和平衡營養的要求,科學烹飪,色、香、味俱全;
▼對體弱、肥胖兒等矯治措施針對性強,有個案記錄,及時向家長反饋,有實效;
▼保健資料齊全,專題研究措施落實,針對性
強;
▼幼兒體檢、晨檢100%,全日觀察落實,發現異常及時處理;
▼環境清潔,預防性消毒常規工作符合要求,消毒液配置使用正確,放置得當;
▼食品驗收、操作規范,食具及環境物品表面細菌檢測符合衛生標准;
▼傳染病報告及時,腸道傳染病率低於2%,無續發病例,無責任事故,一般事故發生率低於0.5%;
▼平衡膳食,定期做營養分析;
▼對體弱、肥胖兒、五官保健管理措施落實;
三大員操作規范;
●查閱保健資料;
●察看操作過程;
●訪談保教人員(重點三員);
●家長問卷中設題;
●訪談家委會人員;
●訪談體弱、肥胖兒的家長;
特殊
保育
▼對有特殊需要的幼兒設立個案,有計劃、有措施、有改善;
▼創設良好的觀察室環境,給臨時須觀察隔離的幼兒以溫馨合理的照料;
▼患兒服葯及時到位;
▼對有特殊需要的幼兒與家長合作進行協助保育;
▼讓臨時發病的幼兒進入觀察室,進行及時照顧或就醫;
●查閱保育資料
●觀察有關活動;
●訪談有關家長及保教人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