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兒園家長課程
❶ 如何挖掘家長自願為幼兒園課程服務
《綱要》指出:家庭是幼兒園重要的合作夥伴,應本著尊重、平等、合作的原則,爭取家長的理解、支持和主動參與,積極支持和幫助家長提高教育能力.那麼如何才能讓家園工作更好互動起來呢? 首先幼兒園應充分認識到家園合作的重要性和目的性,要真正理解家園合作的內在意義,是指幼兒園和家庭都把自己當成促進兒童發展的主體,雙方積極主動地相互了解、相互配合、相互支持、通過幼兒園與家庭的雙向互動,共同促進兒童的身心發展。作為幼兒教師,是專職的教育工作者,懂得兒童身心發展的特點和規律,以及科學的教育方法,就更應該認識到家園合作的必要性。 一、幼兒園和教師要認識到家庭教育資源的優勢和寶貴. 幼兒入園時,幼兒園就應當建立詳細的家長信息檔案,以便在家園合作中,充分利用家長在物質和信息,知識與經驗,人力與文化等多方面的優勢,調動他們全面參與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實際上家長才是幼兒園各項工作的支持者和重要的合作夥伴。 二.加強教師與家長的心理溝通. 在家園合作中,教師扮演的角色是發動者、組織者和參與者.所以就要求教師有強烈的責任感.讓家長和教師互相接納,創建一個通暢 的交流與溝通渠道。教育本來就是一種服務,教師應細心地了解每個幼兒家庭狀況及要求,並盡力幫助家長解決一些後顧之憂.例如,為幼兒提供校車接送,早點,午餐,晚餐全托等服務.並用自己的實際行為向家長表明自己對幼兒的關愛,對工作的盡心盡責,並適時適宜地通過幼兒表達對家長的尊重,從而取得家長信任.例如,:三八婦女節鼓勵幼兒為媽媽做一件家務事.或讓幼兒畫心目中的媽媽.每個家長所從事的職業不同,文化修養,政治素質也不同,因此在同家長交流時要講究語言的藝術性和教育性.例如,在評價孩子時,要考慮到雙方所處的位置不同,不一定看法相同,切記:你的孩子太調皮太不乖了,又怎麼樣了這樣的語言會適得其反,讓家長對老師產生反感情緒!因此應選擇合適的實機和方式多採用贊揚,鼓勵和欣賞的語氣.這樣既可以保護了幼兒的自尊心,也爭取了家長的配合,達到一定的教育目的. 三.讓家長參與幼兒園管理活動 幼兒園可以採用家長委員會的形式,以班或級為單位挑選一些重視幼兒教育,有責任心,並有一定的組織能力和文化水平的家長組建成家長委員會.讓他們成為家與園信息聯絡紐帶,使家長們能發揮各自的專長和優勢,例如:請家長員會的代表定期給家長進行知識講座,就幼兒園的教育進行商討等.家長委員會可以參與幼兒園的教育決策和監督,並向幼兒園反饋家長的意見,從而能協調家園共育的一致性. 四.開設好家長園地 教育改革的今天,教師要清晰地認識到家長園地不只是為了告訴家長本周教學活動的安排以及需要家長配合的需要.而且也是家園合作的橋梁,因此,需要我們在內容上進行全方位改版.例如,學習園地,家長信箱,育兒信息,祖孫樂等多增設幾個欄目,總之教師要不斷豐富原本枯燥的內容,從本園實際出發,寓教育樂,精心設計,讓家長更深刻地了解到幼兒園教育,獲取育兒新知識提高家園合作的興趣. 五.利用家園聯系冊,電話,促進家園互動. 許多家長,大多數是上班族,經常請他們來園了解幼兒情況是不可能的,於是幼兒園可以採用家園聯系冊和電話聯系的形式告訴家長,使家長能及時了解孩子現階段的發展情況,同時教師也及時收到家長的反饋意見,更有利於採取有效的教育方法和手段,促進幼兒健康快樂的成長。如:假期過後,家長擔心孩子是否適應學習環境.這時,家園聯系冊和電話就成了聯系的紐帶,讓家長了解孩子具體的情況,也讓家長放心,從而達到了家園教育的一致性。 六.開展各種活動,促進家園互動 教師要不斷更新教育理念,不再重復開傳統的家長會.讓開放日不流於形式主義,讓家長真正了解一日活動的目的.並開展豐富多彩的親子活動,加強家園雙方的溝通,增加家園了解的透明度.例如:游園活動,聯歡會,親子活動等,讓家長通過參與,觀摩,更直接具體的了解幼兒園,以及幼兒教育的目標和方法,了解孩子在班上各項活動中的能力.使家長也充分認識到為孩子創造良好家庭環境教育的重要性,從而形成家園互動.在教育活動中,教師完全可以考慮到挖掘家長教育資源,使家長也成為幼兒園課程的參與者和實施者.這樣不僅使教學內容更加豐富,也有利於提高教育質量,更好得促進幼兒的全面發展.例如:我園中班在開展車的主題教育活動時,家長從家長園地里看到有關活動的內容介紹後,有的和孩子一起收集了許多與車相關的圖片.書籍,玩具等物品;有的家長還上網查找關於車的資料;有的家長把自己懂的知識傳給孩子,指導孩子擔任小小講解員;我們又邀請了在交警隊工作的家長給孩子們講述了一些與車有關的安全知識和交通規則,使活動開展的豐富多彩,同時也增進了教師與家長,家長與幼兒的情感. 七.開展一些豐富多彩的學習展覽會 幼兒園應定期舉辦幼兒學習成果展覽活動,向家長匯報幼兒在園情況,使家長放心,並給他們增加教育的信心和方法,讓家長看到孩子的進步。當然教師在籌備時就要注意到每個幼兒的個體差異和發展情況的不同,要讓每個孩子都有機會展示自己,表現出自己的進步,既要有知識的掌握,又有能力的表現,更要有良好品德的展現,而不是只集中在音樂,舞蹈或繪畫等方面。要讓家長在孩子的表現中看到孩子的進步,又學習到一種新的教育理念,並將它運用到自己的家庭教育中。例如:角色游戲《開超市》讓每個教育領域體現的淋漓盡致,幼兒園還可以開設自己的教育網站,把孩子在幼兒園的點滴用文字和圖片反映到網站上,家長可以隨時在網上看到自己孩子的進步以及幼兒園最新動態. 總之,家園合作已經成為幼兒教育的一大趨勢,並已得到教育界的極大重視和關注,作為一名幼教工作者,應更清晰地認識到幼兒園的教育必須和家庭相結合,才最容易取得教育效果,家園互動才是提高幼兒的素質教育和能力培養的最佳組合。
❷ 幼兒園中班的孩子都應該學些什麼
幼兒園應該以孩子的個性品質培養和習慣養成為主,可是,時下,決非這樣,幼兒應該多以游戲來學,也未必真能這樣實現,你看看下面的東西吧,家長教師社會都來重視這個問題吧.---- 分語言、常識、音樂、美術、計算、體育6類,20分鍾一節課,這是記者日前見到的一張幼兒園中班「課程表」。該園老師說,因家長迫切想了解孩子能學到什麼,幼兒園不得不在每周五向家長發放下周的「課程表」,把教學計劃告訴孩子的父母。 據了解,目前本市不少幼兒園都開設了各種知識類課程,而家長們對孩子在幼兒園知識學習的關注也大大超過了其它方面。 浦東海富幼兒園的繆老師說,在報名過程中,家長們問得最多的是用怎樣的課程教學、將學到哪些知識。還有一位家長問會不會給孩子留家庭作業,在得到否定的回答時,這位家長竟感到非常失望。 師資力量如何?大學畢業的老師多不多?這些問題也成了家長對幼兒園關注的焦點。普陀區銀鋤湖幼兒園副園長孫萃紅說,幼兒園應提供生活活動、游戲活動和運動活動等全方位的完善教育,而不僅是智力教育,家長們如對智力方面過於關注,會影響到孩子其它方面的發展。 一位幼教工作者說,如下午放學時到幼兒園門口站一會兒,會發現大多數家長會問孩子今天在幼兒園學到了什麼之類話題,而很少有家長會問孩子在幼兒園開不開心。 市家庭教育研究與指導中心主任李鴻曾認為,不少家長把早期教育等同於智力技能教育,把幼兒園當成了學前教育班,這對幼兒的發展並不利。3-6歲的孩子除早期的智力學習外,更重要的是要形成良好的行為習慣,養成樂群、自信、健康的心理
❸ 早教課程和幼兒園課程有什麼區別
第一:選擇課程的方式不一樣
在早教中心,通過科學的測評方式,可以了解寶寶每個階段的成長發育處於哪個階段,父母會有針對性的選擇早教課程種類,有效幫助寶寶均衡發展,幼兒園則不同,所有的課程全部是千篇一律,不能單獨為寶寶開設特色課程,並且幼兒園課程種類相對早教中心來說比較單一,趣味性不強。
第二:年齡不一樣
早教主要是針對0—6歲的課程培訓及家長的一些育兒指導,是從寶寶的敏感期五大能力開始的,通過特別的課程設置來傳遞;幼兒園和早教從經營的體系和模式就有很大的區別,第一幼兒園針對的年齡段主要是3歲半以上的孩子,早教面對的孩子是從出生一直到6歲之前的教育。
第三:授課方式不一樣
從課程體繫上去分析,幼兒園的課程是大班制教學,每個班差不多20—35人左右,一個主班老師、一個陪伴老師、一個阿姨;早教課程最多不超過12個孩子,主要的是4歲以下,教育的課程是要求我們家長一起陪同上課的,老師、孩子、家長三方互動的一個形式,家長可以在課堂當中獲得教育孩子的方法,同時您在課程當中可以直觀的看到孩子在這一節課程當中的一個表現,有哪方面表現好哪方面表現不好的,對孩子的發展狀況可以隨時掌握。
第四:教育方式不一樣
幼兒園主要以保育為主,以看護孩子的安全為主,讓家長能夠有更多的精力去工作,晚上您去接孩子下園的時候幼兒園的老師頂多就是和您溝通幾句孩子今天在幼兒園的大體表現,您在早教中心上課,不但孩子五大能力得以提升,課上老師還會有單獨指導的時間,針對每節課的重點操作老師會對每個孩子做出指導和評價,下課之後老師還會跟您溝通,給您一些教育方案包括您在家的時候如何實施家庭教育方案,這些在幼兒園是得不到的。
第五:接送方式不一樣
由於早教針對的是0-6歲的孩子,為了孩子的安全一般都由家長親自接送,也是為了讓家長和老師有更多的機會溝通,通過在學校的表現對每個孩子做出指導和評價從而給出科學的育兒方案和家庭延伸服務。而幼兒園一般都有校車接送,相對來說老師和家長溝通的機會要少些。
❹ 請分析上述案例中家長的課程價值取向, 說說幼兒園應該如何應對
關於是否給孩子報興趣班一直就有
兩種聲音
,贊同報班的一方認為:孩子就應該從小培養,3-6歲是孩子的黃金時期,各種啟蒙幾乎都是從這個年齡段開始的,錯過了可能就再也找不回來了。而且現在社會競爭如此激烈,讓孩子
多學
些才藝,正所謂技多不壓身
❺ 家長問老師幼兒園有沒有線上課程老師應該怎麼回復
如果是本園開展了線上的課程,那就正常回復。如果本幼兒園沒有線上的課程,可以推薦一些內容。
❻ 幼兒園里都學些什麼啊
你說的是興趣班哇,可以不讀的!
現在的孩子滿累的,小班開始就在學這學那了,玩的時間都沒有,就是為了讓他不輸在起跑線上
❼ 幼兒園家長問可否增加英語課程,怎麼回答
幼兒園更多是教小朋友生活習慣,如果想學英語,可以報相應早教班。
❽ 幼兒園中班學哪些課程
幼兒園應該以孩子的個性品質培養和習慣養成為主,可是,時下,決非這樣,幼兒應該多以游戲來學,也未必真能這樣實現,你看看下面的東西吧,家長教師社會都來重視這個問題吧.---- 分語言、常識、音樂、美術、計算、體育6類,20分鍾一節課,這是記者日前見到的一張幼兒園中班「課程表」。該園老師說,因家長迫切想了解孩子能學到什麼,幼兒園不得不在每周五向家長發放下周的「課程表」,把教學計劃告訴孩子的父母。 據了解,目前本市不少幼兒園都開設了各種知識類課程,而家長們對孩子在幼兒園知識學習的關注也大大超過了其它方面。 浦東海富幼兒園的繆老師說,在報名過程中,家長們問得最多的是用怎樣的課程教學、將學到哪些知識。還有一位家長問會不會給孩子留家庭作業,在得到否定的回答時,這位家長竟感到非常失望。 師資力量如何?大學畢業的老師多不多?這些問題也成了家長對幼兒園關注的焦點。普陀區銀鋤湖幼兒園副園長孫萃紅說,幼兒園應提供生活活動、游戲活動和運動活動等全方位的完善教育,而不僅是智力教育,家長們如對智力方面過於關注,會影響到孩子其它方面的發展。 一位幼教工作者說,如下午放學時到幼兒園門口站一會兒,會發現大多數家長會問孩子今天在幼兒園學到了什麼之類話題,而很少有家長會問孩子在幼兒園開不開心。 市家庭教育研究與指導中心主任李鴻曾認為,不少家長把早期教育等同於智力技能教育,把幼兒園當成了學前教育班,這對幼兒的發展並不利。3-6歲的孩子除早期的智力學習外,更重要的是要形成良好的行為習慣,養成樂群、自信、健康的心理
❾ 幼兒園有必要向家長介紹課程設置情況嗎
有必要這樣能夠讓家長做到心中有數,更好的配合幼兒園,一起關心幫助孩子的成長
❿ 幼兒園五大領域的課程內容包含哪些方面
一、健康領域 情感領域:身體健康,在集體生活中情緒安定、愉快;認知領域:知道必要的安全保健常識,學習保護自己;動作技能領域:生活、衛生習慣良好,有基本的生活自理能力,喜歡參加體育活動,動作協調、靈活。 二、語言領域 情感領域:樂於與人交談,講話禮貌; 能清楚地說出自己想說的事; 喜歡聽故事、看圖書;認知領域:注意傾聽對方講話,能理解日常用語; 動作技能領域:能聽懂和會說普通話。 三、社會領域 情感領域:樂意與他人交往,學習互助、合作和分享,有同情心; 愛父母長輩、老師和同伴,愛集體、愛家鄉、愛祖國; 認知領域:理解並遵守日常生活中基本的社會行為規則; 動作技能領域:能主動地參與各項活動,有自信心;能努力做好力所能及的事,不怕困難,有初步的責任感。 四、科學領域 情感領域:對周圍的事物、現象感興趣,有好奇心和求知慾;愛護動植物,關心周圍環境,親近大自然,珍惜自然資源,有初步的環保意識; 認知領域:能從生活和游戲中感受事物的數量關系並體驗到數學的重要和有趣; 動作技能領域:能運用各種感官,動手動腦,探究問題;能適當的方式表達、交流探索的過程。 五、藝術領域 情感領域:喜歡參加藝術活動,並能大膽地表現自己的情感和體驗; 認知領域:能初步感受並喜愛環境、生活和藝術中的美; 動作技能領域:能用自己喜歡的方式進行藝術表現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