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小學課程
『壹』 小學現在都學些什麼課程
開設課程:語文、數學、英語、道德與法治、科學、信息技術(計算機基礎)、體育、音樂、美術。
小學,是人們接受初等正規教育的學校,是基礎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隨著社會發展,在其前又開設了幼兒園,一般6-12歲為小學適齡兒童;
小學階段教育的年限為6年(少數地方仍是5年),小學教育階段後為中學教育階段,小學包含在九年義務教育內,小學教育不收取任何費用。
(1)在小學課程擴展閱讀:
小學教育除了教育的特點外,還有獨特的基本特徵:一是全民性;二是義務性;三是全面性。
初等教育機構最早產生於十六世紀的德國,由城鎮主辦,教習實用知識和新教教義。十七世紀初,這種學校逐漸增多,成為實施義務教育的機構。歐洲各國和日本在資產階級革命以後,也相繼成立。
教授學童識字的「小學」,古代也叫「蒙學」,包括教育階段及教育場所兩種含義。教育內容主要是識字、寫字和封建道德教育。教材一般為《蒙求》、《三字經》、《百家姓》、《千字文》、《四書》等。
『貳』 現在小學都學什麼課程
小學?幾年級啊?
英語沒有學過去時,只學了現在進行時和一般將來時。
數學學了分數加減乘除和一些雞兔同籠的問題……那些比較簡單的加減乘除早就學會了。只學了一元一次方程,而且還是非常簡單的一元一次方程。比較難的需要幾步的還沒有學。
小學的課程有:
語文 數學 英語 科學 美術 音樂 體育 思想品德 綜合實踐活動 信息技術
信息技術(還是實驗版,有些學校可能還沒有)主要學了: Word Excel Flash 畫圖……
『叄』 在哪個頻道可以搜到小學二年級課程學習
所有電視頻道,
都不可以搜到小學二年級課程學習。
這個小學二年級課程,
要安裝一個APP,
然後問班主任,
要一個賬號。
『肆』 小學生要不要在學校上所有的課程
要的,現在國家倡導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不論是哪個課程都需要的。
『伍』 現在的小學都有哪些課有幾項
語文,數學,英語,美術,科學,音樂,體育,道德法治,信息技術,一共九項是三年級的課程。
『陸』 小學生平常都在學習什麼課程呢
除了語數外,現在小孩子學習的東西也很多 壓力很大的 ,有的家長還會給孩子上才藝培訓,繪畫唱歌跳舞還有學各種樂器的
『柒』 如何在小學課程教學中實施素質教育
全面推進素質教育是我國教育發展的根本任務。實施素質教育,課堂教學是主渠道。在教學如何實施素質教育,是廣大小學教師探索的主課題之一。那麼,如何在小學教學中實施素質教育呢?
一、素質教育的內涵
1、素質教育是注重學生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培養的教育
素質教育擔負著完成培養民族創新精神和培養創新型人才的特殊使命。因此,素質教育一方面要面向全體學生,因材施教,培養每個人的創造性;另一方面要為培養能夠攀登世界科學高峰的高層次創新型人才打下堅實的基礎。每個學校,每個教師,都要愛護和培養學生的好奇心、求知慾,幫助學生自主學習、獨立思考,保護學生的探索精神、創新思維,營造崇尚真知、追求真理的氛圍,為學生的稟賦和潛能的充分開發創造一種寬松的環境。
2、素質教育是注重學生個性健康發展的教育
素質教育強調教育要尊重和增強學生的主體意識,培養和形成學生的健全個性,使學生生動活潑地成長。在素質教育看來,學生不是知識的被動接受器,而是知識的主人;學生不僅僅是認知主體,更重要、更本質的還是在認知方面和非認知方面的完整的生命主體。素質教育要指導學生怎樣做人,要指導學生形成高尚的人格,要培養學生具有創新精神。根據促進主體性發展的要求,素質教育的課程體系應該以提高學生素質為核心,而不應以學科為中心。教學是學校的中心工作,因而也是實施素質教育的主渠道、主陣地。教師要明確教學目的,也就是明確為什麼而教。教師不僅要為學科的系統性負責,而且要為學生的發展和幸福負責,為社會的發展和進步負責。
3、素質教育是著眼於人的可持續發展的教育
隨著社會和經濟的可持續發展問題的提出並得到廣泛的重視,人的可持續發展和教育的可持續發展問題也成為人們關注的熱點。實施素質教育,就是著力培養學生具有一種能在其一生中更好生存、不斷發展的素質。人們一旦擁有了這種素質,在其以後的人生道路上就可以更好地持續學習和發展。而這種素質的養成、發展與完善又是一個長期的甚至是貫穿人的一生的過程。因此,從這兩層含義上講,素質教育是著眼於人的可持續發展的教育,同時也反映了社會和人的可持續發展的辯證關系。
二、在小學教學中實施素質教育的策略
1、更新教學方法,優化課堂教學
(1) 研究學生,准確放矢
研究學生,把握學生思想實際,是提高學生學習素質的關鍵,因為小學教學不僅要解決學生懂不懂、會不會的問題,更要解決學生信不信、願不願意學的問題。只有深入地了解和研究學生,才能使教學有的放矢,提高實效,更著重了解學生的特點和生活實際,研究不同年級學生的心理特徵,接能力和思想品質的特點,了解家庭和社會環境對學生的影響,要找准教材與學生的結合點,有的放矢地進行教育。
(2)「變式」導課,激發興趣
導入新課是課堂教學的開端,恰當地破題導入,不但提出本課的教學重點,而且還能集中學生的注意力,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形成心理上的最佳預備狀態。在教學中,我根據學生的年齡特點及教材內容採取不同方法。「變式」導課,激發興趣,把學生帶入相應的情境之中,為學習新知識做好鋪墊,為體會中心渲染氣氛。我常採用啟發談話,實物圖片演示,實際操作,講故事,學格言,設疑等形式導入課題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點燃他們的思維火花,充分激發學生的求知慾,為學好新知識打下良好的基礎。
(3)善於組織討論,突出學生主體地位
教學主要靠學生學,學生的主體地位必須強化,在語文教學中,要保證學生的主體地位,我最常用的教學方法是組織討論。善於組織討論,有利於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發揚教學民主,優化學習環境,實現自我教育;有利於在很大程度上克服教師講解的單向、單調,把知識強加於學生等弊端;有利於活躍學習思維,培養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促進學生主動地學習,得到生動活潑的發展。
2、加強學潔指導
掌握學習方法,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是學生必備的素質。蘇霍姆林斯基說「不會學習導致不想學習,不想學習又導致懶惰」。加強對學生的學法指導,有利於學生掌握學習方法,進行自主學習,並對學習產生興趣。因此,教學應切實加強學法指導,改變「以教師為中心」的教學模式,充分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作用,放手引導學生自主學習。如指導學生自學課本,學會從「讀書」中自我獲取知識;學會以「因」導「果」的思維方法,養成遇事「多問幾個為什麼?」的動腦習慣;掌握由個別到一般的思維方法,學會歸納總結。尤其要指導學生學會「以舊推新,知識遷移」,學會用舊知識去探索新問題,培養其自學的能力,提高學習效率。
3、建立新的評價制度,全面落實素質教育
(1)建立了形成性評價制度,保證評價工作正常、有效地開展。學校制定評估辦法,成立了領導組織,專人負責學生評價工作的檢查與指導。班主任及各學科教師認真填寫評估手冊,及時與家長聯系,指導學生。
(2)建立了督導評估制度。不斷加大督導評估工作力度,督促學校做好學生質量的評價工作。督導檢查評估圍繞評價內容,採取隨機、隨時、不預先通知的抽測辦法,把抽測結果作為該項全年成績納入教育目標管理責任制實施獎懲。
(3)建立並不斷完善學生自評制度。學校定期向學生、家長和社會宣講開展學生質量評價的目的、意義和方法,並採取有力措施,倡導學生投身到評價中來,認真、自覺地開展評價。努力在學生中形成一種積極向上的、正常的激勵和制約機制,使所有學生能夠在評價中既展開競爭,又互相鼓勵,共同進步。
『捌』 小學學科課程在學校課程建設中處於什麼位置
實行國家課程、地方課程、學校課程的三級課程管理體制,是我國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的重要內容。以往,我國中小學執行國家統一的課程方案,使用單一的教學大綱和教材。課程的統一性過強,多樣性和選擇性很差,不適應我國地域遼闊,各地區、各學校發展不平衡的國情,也不適應學生個性發展的不同需求。特別是我國廣大農村地區和城市還存在著很大的差異,區域間的不平衡性更為突出,而中小學的課程、教材主要面向城市,很少考慮農村的需要。這種情況導致了農村中小學的課程脫離了農村生產生活的實際。如何使課程既能體現國家的統一性要求,滿足每個學生的基本學習需要,達到中小學教育的基本質量要求,又能滿足農村經濟和社會的發展需要,適應農民及其子女的教育需求,是農村中小學課程改革的重要課題。在國家課程、地方課程、學校課程的三級課程管理體制下,開發和建設具有地方特點和農村特點的地方課程和學校課程,建立統一性和多樣性結合的、富有靈活性和選擇性的農村中小學課程體系,是農村中小學課程改革的重要突破口。
『玖』 小學現在共有哪些課程
一般一個星期有5節語文課.5節英語課.5節數學課.2節美術.信息技術.音樂.體育.自然或科學.社會.思想品德課.還有閱讀課和自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