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兒園折紙課程
❶ 幼兒園大班手工折紙教案
活動名稱:藝術折紙《鴨子潛艇》
活動目標:1、培養幼兒學會看圖示折紙的能力,引導幼兒學會對角折,向外反折的方法。
2、培養幼兒的動手動腦能力和耐心認真工作的態度
3、鼓勵幼兒大膽想像,給作品塗上顏色。
活動准備:1、正方形的紙每人一張。
2、已做好的
「鴨子潛艇」一個。
3、幼兒用書圖畫「鴨子潛艇」。
活動過程:
1、導入活動,引起幼兒的興趣
師:小朋友們,你們都見過鴨子吧,潛艇誰見過?
昨天我這了一隻
「鴨子
潛艇」,你們想知道他是什麼樣子的嗎?
2、引導觀察「鴨子潛艇」的製作方法
出示已折好的「鴨子潛艇」,將它拆開給幼兒看,知道他只是一張紙折起來
(引導幼兒看圖示畫面)
教師將拆開的「鴨子潛艇」一步一步的折好,邊折邊講解折法,要求幼兒
仔細觀察。
3、交代要求,幼兒看圖操作,教師指導
(1)、要求認真看圖,按圖示折紙,不會的可以問老師,重點在於向外反折。
(2)、要求折紙時,每一個角都要對齊了,每一條轍都要抹平。
4、根據自己的想法,請幼兒給「鴨子潛艇」圖上顏色。
5、評價作品,結束活動
將作品全部展示,請幼兒評選出這的平整,色彩鮮亮的作品,同時表揚認真作業努力克服困難的幼兒。
❷ 幼兒園利用折紙作品可以開展哪些活動
可以開展親子活動,讓家長跟孩子一起參加折紙過程,盡可能自己做出不一樣的折紙作品; 還可以讓學生互換禮物,增進學生之間的友誼; 還可以讓學生分享不同的折紙過程,學會共享。
❸ 有哪些經典的幼兒園創意手工折紙
黑色卡紙剪出一個3字形的翅膀,弧度要小一點哦,兩個邊沿要剪出波浪紋~用膠水將兩個黑色長卡紙首尾粘住後,貼上白色卡紙~貼上紅色的卡紙,小燕子就有嘴巴啦;貼上眼睛後,立馬就有神啦~粘上翅膀之後,小燕子就可以起飛啦,超好玩哦,快一起來玩吧~
❹ 幼兒園折紙大全 簡單的方式
1、首先將紅色正方形紙對折。
❺ 淺談如何在幼兒園有效開展折紙活動
一、創設環境,激發幼兒興趣
1.創設幼兒感興趣的環境。在展示牆上,貼上栩栩如生的剪紙作品讓幼兒欣賞,感受濃郁的民族氣息與氛圍,這些作品深深吸引了孩子們。孩子們圍在四周贊嘆時我趁機引導幼兒感受剪紙藝術的魅力並把自己剪的作品向幼兒展示,讓幼兒拿在手中觀察。通過對實物的接觸,更加激發了幼兒的好奇心,使幼兒對剪紙的興趣更濃了。
為了進一步提高幼兒的學習興趣,我們開設了剪紙區角游戲,在剪紙區里投放有關剪紙的圖書,讓幼兒隨時翻閱。並投放了一些彩紙、剪刀,讓幼兒試著玩一玩、剪一剪,這樣孩子們對剪紙的興趣更加高漲了。
2.注重為幼兒創設帶有藝術意味的剪紙環境。為培養幼兒對剪紙活動的興趣,我們十分重視幼兒的參與,將幼兒和教師的剪紙作品布置裝飾活動室,鼓勵幼兒用各種形象組合粘貼成剪紙畫,貼在活動室內,讓幼兒充分欣賞剪紙的形式、造型,感知剪紙作品的語言。我們充分利用身邊的材料,努力創設一個符合農村特點、有童趣、有剪紙特徵的環境,激發了幼兒的學習興趣和參與剪紙活動的願望。
二、從觀察入手,學習剪紙
1.以觀察為基礎,讓幼兒自由表現。如在進行剪紙活動《蘋果》時,我們先找來實物蘋果,讓幼兒仔細觀察。先觀察蘋果的外輪廓,再觀察蘋果的細節部分,幼兒通過觀察,了解掌握了蘋果的外形特徵,因此,在實際操作時能很快地剪出來。
2.生活中養成隨機觀察的習慣,培養幼兒的觀察能力。除了在活動中要學會觀察,還應更多地在生活中學會隨機觀察。如外出活動時,觀察花草、樹木、行人、小鳥、動物、小朋友游戲場面等等,為幼兒進行剪紙積累素材。
3.引導幼兒從不同角度觀察同一事物。如在剪紙活動《兔子》時,幼兒對兔子不是很熟悉,我們就找來各種有關兔子的圖片,讓幼兒欣賞、觀察,以了解兔子的主要特徵。
三、剪紙教學的步驟
怎樣教幼兒剪紙?教師要根據幼兒的身心發展水平,由淺入深,由易到難,有目的、有系統、循序漸進地不斷提出新的要求,使幼兒逐漸提高剪紙技能和審美觀。
1.幼兒開始學習剪紙,比較適合目測剪。目測剪即憑借想像直接把紙剪出一定形狀。目測剪沒什麼要求,幼兒可隨意剪出自己喜歡的物體,其目的是培養幼兒剪紙的興趣及練習使用剪刀。
2.當幼兒對剪紙產生了興趣,學會熟練使用剪刀後,便教幼兒學習沿線剪。即按照紙上畫好的圖形輪廓剪,沿線剪主要練技能,要求手眼協調,剪刀沿著物體輪廓剪,對幼兒有一定的難度。
3.最後學習折疊剪。就是將紙折疊一次或幾次後,剪出相連的紋樣。在學習折疊剪時,應注意折疊的層次不能太多,紙張不能太厚,否則幼兒的手腕力量不夠,剪不開;其次,注意圖案的連接點不能剪斷。
四、剪紙教學的方法
1.根據教學內容,設計幼兒感興趣的活動,把各種圖形與生活中的具體事物結合起來,使幼兒感到有趣並易於理解接受。如:練習目測剪直線,便可設計為「學做小廚師」,要求幼兒把方形紙剪成細長的面條,比比哪位小廚師的面條做得好;沿線剪圓形,便可設計為「削蘋果」,比比誰的蘋果皮削得長等。
2.剪紙與繪畫、粘貼相接合,豐富作品。由於技能的限制,幼兒的剪紙作品不能准確地表現物體。如:剪貓頭鷹的細小部分——貓頭鷹的眼睛、身上的羽毛,幼兒很難剪出,可指導幼兒用筆畫出。
3.幼兒剪出一個圖形時,教師鼓勵幼兒隨心所欲地在形象上添剪點什麼。大班幼兒剪的圖形比較逼真、形象,再在這些圖形上添上幾剪刀,顯得更加惟妙惟肖。如:在剪出的花上再剪出眼睛,花就有了神情;太陽剪出嘴巴,就會表達感情。這種方法有利於發展幼兒的形象思維能力。
4.剪紙作品可用來進行游戲或美化環境。如:剪的面條、服裝,可以玩開點心店、商店的游戲;剪的拉花、窗花可以做節日裝飾;剪的雪花可以布置成主題牆飾——美麗的冬天。幼兒看到自己的作品豐富了游戲、美化了環境,更能激發對剪紙的興趣,也激發了幼兒對美的事物和美的環境產生美的情感體驗,培養對美的感受力。
五、發展幼兒的想像力和創造力
幼兒大多天性喜歡玩弄剪刀喜歡剪紙,在剪紙活動中,他們通過眼、手、腦的協調動作,可獲得極大的興趣與滿足。眼、手、腦得到鍛煉的同時,又對促進幼兒的智力發展、豐富幼兒的思維想像力和激發幼兒的創造力都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幼兒在剪貼、折剪活動中經常接觸各種顏色的彩紙、剪刀,通過對這些材料的性能、功用的了解、熟悉,不但擴大了幼兒的知識面,而且在剪紙活動中給了幼兒一個發展思維想像力、進行創造性活動的機會。這樣使幼兒的動手操作能力得到了提高,同時在創造性、發散性思維方面也得到了進一步的提高。
實踐證明,剪紙活動對幼兒的發展起著不可忽視的作用,所以,在幼兒園開展剪紙活動是很有必要的。
❻ 幼兒園語言課(折紙歌)教案
活動目標: 1、知道老師的手很能幹,會做很多事情,願意跟老師學習各種本領。 2、理解折、捏、畫、做等動詞的含義。 3、培養熱愛、尊敬老師的情感。 活動准備: 1、事先做好折紙——鴨、泥塑——狗、繪畫——羊、自製玩具——飛船各一個,其他製作的作品若干。 2、折紙、油泥、筆等物品。 活動過程: 1、展示教師製作的各種手工作品。 讓幼兒說出它們的名稱以及是用什麼材料做的? 是誰做的呢? 2、學習詩歌《老師的手》,並理解詩歌內容。 理解詩歌內容,提問:老師的手會做什麼? 理解折、捏、畫、做等動詞。 可個別或小組表演並朗誦。 3、教師展示 老師還有好多本領,你們知道嗎? 幼兒說想要老師做什麼,老師隨即製作。 4、鼓勵幼兒認真和老師一起學本領,讓自己變得更能幹。 附兒歌:老師的手 老師的手,真巧!折只小鴨「嘎嘎嘎」——身子直搖。 老師的手,真巧!捏只小狗「汪汪汪」——沖我直叫。 老師的手,真巧!畫只小羊「咩咩咩」——要吃青草。 老師的手,真巧!做架飛船「嗖嗖嗖」——飛得高高。
❼ 怎麼讓幼兒園小朋友學會折紙
一、給幼兒創設寬松、適宜的教育環境。 環境是幼兒園教育中不可忽視的重大資源。蒙台梭力曾大力提倡環境帶給孩子的教育作用。也有許多教育家都說過:環境即教育的思想。而古代的孟母三遷也正說明了環境的重要性。所以,在環境上我想分兩方面來嘗試一下: 1、物質環境: (1)、給幼兒提供欣賞空間: 讓幼兒參觀一些折紙作品,從而對折紙的特點、色彩之間的美感、造型的互動和蘊涵的古老文化有所了解,有所熏陶。以此來提高孩子們的審美能力。 (2)、給幼兒提供豐富的活動材料: 當孩子對折紙有了一定認識以後就要自己動手去做了。讓孩子根據自己的需要來選擇材料,這不僅能美化他們的作品,滿足他們的需要,更有利於孩子們在探索中獲得知識經驗。 2、精神環境 心情好了,作什麼事就等於先成功了一半。所以給孩子營造一個寬松、愉快的創作空間就很重要了。我想,自己首先要解放自己。從心理上就應該是以一顆很放鬆的心來對待孩子們,不給他們施加各種壓力,不想方設法的讓孩子去折你所想的東西,而是邊看邊教邊容入邊體會邊引導。而孩子呢?也要做到四個解放,即解放他們的手、眼、腦、嘴。讓他們用眼睛來隨意觀察他們感興趣的東西、事物,充分的展開自己的大腦去想自己想要的形象,與夥伴們進行無拘無束的體驗交流,並用自己的小手來通過各種方式進行創造。同時老師要用賞識的教育來肯定孩子的創作中所蘊涵的價值,使他們在獲得經驗的同時更加有創作的慾望和熱情。在中班下學期開始,我們便系統地開展了看圖例折紙教學活動。有一次我折出了幾個小動物讓幼兒欣賞,小朋友紛紛提出要學折這些小動物。於是,我拿出了折小動物的圖例,告訴他們說:老師是看著這些圖例折出這些小動物的。小朋友如果學會了看圖例,一定也能折,而且還能折出更好更多的東西!幼兒興奮不已,在濃郁的興趣的驅使之下,學會了一些折疊符號,如:正折,反折,剪開等符號。我還給他們提供了貓頭,狗頭、娃娃頭等簡單的圖例,讓幼兒進行探索。除此之外,我們還為幼兒選擇了一些符合其折疊水平的物體,並為他們提供造型好看,折疊工整的成品,讓他們拆拆折折。在材料上,為幼兒提供各種形狀,色彩鮮艷的紙和圖例。在美工區,為幼兒提供學習看圖例折紙的機會。 二、掌握基本的折疊方法。 《規程》指出:幼兒園的教育活動應以循序漸進為原則。在實踐中,我們始終遵循由簡到繁,由淺入深、有易到難的原則。剛開始幼兒先學習對邊折、對角折,然後學習四角中心折,以及雙三角、雙正方形折等。在幼兒學習某個基本折法時,我們常提供一些與這一折法相關的多種圖例。如:學習折雙三角時,我們為幼兒提供了寶塔,皮球、兔子等圖例,使幼兒得以鞏固。 三、面向全體幼兒,因人施教。 陳鶴琴老先生對於幼兒的繪畫等教育,有自己獨特的見解。提出了面向全體幼兒,因人施教的原則。由於每個幼兒的折紙水平不同。在目標、方法、及其使用上靈活對待。如:在折紙《茶壺》一活動中,我們確立了三個發展目標: (1)在老師的指導下,進行折紙。 (2)幼兒學看範例,在拆拆折折的過程中,進行折紙。 (3)幼兒獨立看圖例折紙。在方法上,我們也採用了集中教學和個別教學相結合的形式。如:在學習新的折紙方法時,我們就採用集體教學的形式。在區域活動中,對於能力強的幼兒要求他們獨立克服困難完成作品,而且作品要工整、美觀。對於能力較差的幼兒,可以由其他小朋友互相幫助,或由教師引導、示範、個別指導,或取一範例,讓其拆開再學折等方法。逐步培養幼兒獨立完成作品的能力。 大班幼兒已具有看圖譜折紙的能力,每次上折紙課,當老師剛出示圖譜時,幼兒便躍躍欲試,而此時此刻,按傳統的教學方式,老師還沒有進行自己的教學程序,怎麼會放心讓幼兒自己嘗試呢?教學才剛開始,孩子們和老師的想法就不能達成-致,教學效果可想而知。《瑞吉歐教育理念中的兒童與教師》一文中寫到:兒童是主動的學習者,是自己成長的主人。兒童不僅有學習的需要,而且有學習的能力。要相信孩子,讓他們獨立嘗試。我在《鋼琴》一課中,因為考慮到已折過同系列的作品,一開始我就採用了自然習得的方法,我對孩子們說:勇敢的試一試,看誰能第一次就成功?孩子們很能接受這種方式,因為我看見大部分孩子已經在邊看邊試了,對於他們來說,我想這是-種挑戰,不管成功與否,他們很喜歡老師這么相信他們,此時此刻,我似乎也融合在他們之中,雖然我只講了一句話,但他們接納了我,他們已被激起了自己探索的火花。在折紙過程中,幼兒一改以前的我不會,我不行--的懶惰思想,認真的嘗試起來。 兒童對學習有著天然的興趣,有著內在的求知慾望,兒童的興趣必須得到承認和支持。這種內在動力更能夠促進兒童的學習。由此我想:我們教師要善於研究兒童的思想,在觀察了解,分析中知道兒童的需要,知道他們是怎樣學習的。那麼,首先就要做到:相信孩子,讓幼兒獨立嘗試,不僅能使孩子們養成獨立思考的習慣,激發其主動探索的慾望,而且也有利於孩子們自己發現問題,從而想要解決問題。 四、注重幼兒綜合素質能力的培養。 要開發兒童的智力和能力的培養,特別是創造能力的培養,探索事物的奧妙,豐富知識,發展觀察力、注意力、想像力、自製力、動手能力等綜合素質能力。如:在折五角星時,小朋友按照圖例折出了五隻角,但不知道怎樣插完整。
❽ 幼兒園整合式課程大風車(折紙)課後反思
一、聽音樂、玩風車,激發興趣 師:小朋友手裡的風車可以怎麼玩呢? 教師播放大風車片頭曲音樂,幼兒跟著音樂按照自己的想法玩自己的大風車。(熟悉的富於童趣的音樂可以觸發幼兒活躍思維活動) 二、探索大風車的折法,形成步驟圖 1.自主探索。 師:這么好玩的風車,是怎麼折成的呢?小朋友自己試一下,一步一步拆開,然後一步一步折好,看能不能折成好玩的風車? 幼兒獨立拆解,教師巡迴指導。教師及時給予引導、鼓勵。 2.共同探索。 教師出示範例風車作品,同幼兒一起分步拆開並呈現每一步形狀,形成拆解步驟圖。 3.整體示範。 翻轉拆解步驟圖,形成折紙步驟圖。通過提問讓幼兒明確每一步的詳細要求。 (評析:這一環節為幼兒創設了自主探索的操作氛圍,鼓勵幼兒主動探索克服困難,由自主探索——共同探索——示範強化,讓每位幼兒充分體驗主動學習的快樂。) 三、按步驟圖折風車 1.按步驟圖示熟悉風車折法。 鼓勵幼兒按記憶結合步驟圖獨立折疊,完成風車作品。教師巡迴觀察幼兒作業情況,及時給以指導。 2.學習小風車折法。 師:小朋友都學會了折風車,折得又整齊又漂亮! 老師還折了一個小風車,它是風車的小寶貝。寶貝風車是由正方形紙四角對中心折,然後按照風車折法折成。請小朋友也給自己的風車折個小寶貝吧。 (評析:這一環節有助於幼兒養成看圖示折紙的習慣,通過寶貝風車有變化的強化操作,提高了幼兒的精細動作能力,進一步激發了幼兒對折紙的興趣。) 四、探索風車的變式 風車向背面對邊折、對角折形成風車的幾個變式,如:帆船、雙船、鯊魚嘴等等。鼓勵幼兒創造出自己獨特的變式作品。 (評析:這一環節充分利用了折紙作品本身所蘊含的教育意味,通過作品的多種變化,從不同的角度觸動原有固化的折紙意象習慣,持續激發幼兒思維想像與操作嘗試。) 五、裝飾作品 幼兒選出最喜愛的作品,用塗色、繪畫、添畫等多種自己喜歡的方式進行裝飾。 (評析:這一環節幼兒通過裝飾折紙作品,使作品本身美化、個性化,使自己對折紙活動獲得更加豐滿完整經驗。) 【活動延伸】 1.交流游戲。幼兒欣賞觀摩同伴的作品,體驗折紙活動帶來的樂趣。 2.區域活動。投放以風車為基礎折法上的變式風車、大麗花、紙盒、月亮船等幾種作品步驟圖,方便幼兒繼續探索學習。 (評析:交流活動的目的是達到「引導幼兒欣賞藝術作品,培養幼兒表現美和創造美的情趣」的教育要求。延伸的區域活動呈現了幾種有難度的作品,目的是充分利用區域活動低結構性的特點,給幼兒提供主動探究、合作學習的自主發展空間。) 【活動反思】 本教學活動強調幼兒主體的探索,以折紙作品本身有意味的形式吸引幼兒探究學習,形成了夥伴之間互相激發的群體氛圍,豐富了個體的良好情感體驗。 個體對折紙的興趣、敏感程度以及技能等方面的差異會影響到幼兒的活動參與度,教師應當特別做好相應幼兒的經驗准備並在活動中給以有針對性的指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