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學校課程 » 小學增設課程

小學增設課程

發布時間: 2020-11-30 16:10:49

小學課程包括什麼

根據2011版小學課程標准,小學開設的課程有:語文、數學、品德與生活(低年級)、品德與社會(中高年級)、英語、音樂、體育、美術、科學等。但各地根據實際情況可以開設一些地方課程或校本課程

⑵ 小學可開設哪些特色課程

這個關鍵看家長和老師:傳統的特色課程都可以,也都不可以,關鍵看家長和老師的教育觀念和實踐能力,孩子在幼兒階段,只要能在比較自由的環境中激發孩子的自主、熱情和創造力的家長和老師,幼兒園就可以開設各類行色課程。如果是孩子在沒有自由、不能自主、要較多模仿或聽命於家長和老師、看重短期效果而不能激發孩子較強熱情的,這種情況下,孩子不能參加特色課程,否則孩子最後會失去靈感和創造力或興趣,同時更嚴重的是失去自信和成長的活力或失去正確的審美觀,這樣我們就害了孩子。事實上,我們的孩子受這種傷害的事情一直在上演,任何人也不能改變這一現狀,因為...不說了,現在的中國社會還不是說真話的社會,大家心裡都明白。冒著挨批的風險說這么多露鋒頭的話,只是希望能提醒下還不了解現狀的家長注意防止孩子受到傷害,並不是說特色課程就一定不好。

⑶ 小學教育開設有哪些課程

小學設有的課程:

主要科目:語文、數學、英語(三年級及以上)、品德與生活(或品德與社會)、科學。

附屬科目:體育、藝術(音樂和美術)、健康、法制,信息技術,綜合實踐。

⑷ 小學可以開設哪些興趣課程

1、版畫班

版畫是繪畫形式的一種。用刀具或化學葯品等在版上刻出或蝕出畫面,再復印於紙上。有木板、石

版、銅版、鋅版、麻膠版等品種。

2、彩畫班

彩畫在中國有悠久的歷史,是古代傳統建築裝飾中最突出的特點之一。它以獨特的風格和物有的制

作技術及其富麗堂皇的裝飾藝術效果,仍給人留下了深刻印象,成為傳統建築藝術的精華而載入史

冊。

3、圍棋班

圍棋使用方形格狀棋盤及黑白二色圓形棋子進行對弈,棋盤上有縱橫各19條線段將棋盤分成361個交

叉點,棋子走在交叉點上,雙方交替行棋,落子後不能移動,以圍地多者為勝。因為黑方先走佔了

便宜,所以人為規定黑方局終時要給白方貼子。

4、舞蹈班

舞蹈是一種表演藝術,使用身體來完成各種優雅或高難度的動作,一般有音樂伴奏,以有節奏的動

作為主要表現手段的藝術形式。它一般藉助音樂,也藉助其他的道具。

5、體操班

體操可以使大腦在得到充分休息的同時,讓肌肉得以放鬆,從而降低疲憊的程度,同時可以提高心肺的

功能,促進血液的循環。

(4)小學增設課程擴展閱讀:

狹義及通常意義的興趣班,專指兒童興趣班,簡單來說就是兒童在常規在校課堂之外的所有能獲得

知識、提高能力、學習專長、培養情趣、得到快樂的一種課外組織形式。廣義上來講,興趣班可指

所有年齡段對某種興趣愛好自發的或者有專門機構建立的一種集體的學習或活動組織。

兒童興趣班一般的目的是根據各階段兒童(包括嬰、幼、少)的年齡特點以及學習關鍵期,以滿足

兒童的自身發展的需要,為孩子提供在智力、體育、美育、德育等某一方面的才能的教育內容,通

常又被家長成為「特長班」。

⑸ 暢家巷小學和新華小學合並在課程開設方面有哪些改變

暢家巷小學和新華小學合並,

在課程開設方面不會有大改變。

可詢問學校辦公室、教務處。

學校的說法解釋是最權威的。

祝你好運。

⑹ 中小學課程設置標准

中小學課程設置標准,以下課時為每科周課時量:

小學一、二年級:

品德與生活(2節) 語文(8節) 數學(4節) 體育(4節)藝術【包括音樂、美術】(4節)綜合實踐活動【包括信息技術教育、研究性學習、社區服務與社會實踐、勞動與技術教育】(3節)地方與學校開發或選用的課程(3節)

(6)小學增設課程擴展閱讀

教師開發課程的模式是實踐—評估—開發,教師在實踐中,對自己所面對的情景進行分析,對學生的需要做出評估,確定目標,選擇與組織內容,決定實施與評價的方式。目前,校本課程開發的主體是教師小組,而不是單個教師。

校本課程開發是學校課程管理的組成部分,它需要有領導的支持,專家的指導,教師的努力和參與,需要得到全社會的理解、支持和評價。總體上說,校本課程開發的程序主要有四個階段:

需要評估。需要評估是設計校本課程時首先必須要做的研究性工作。主要涉及明確學校的培養目標,評估學校的發展需要,評價學校及社區發展的需求,分析學校與社區的課程資源等。

確定目標。確定目標是學校對校本課程所做出的價值定位。它是在分析與研究需要評估的基礎上,通過學校課程審議委員會的審議,確定校本課程的總體目標,制定校本課程的大致結構等。

組織與實施。組織與實施是學校為實現校本課程目標開展的一系列活動。根據校本課程的總體目標與課程結構,制定校本《課程開發指南》。對教師進行培訓,讓教師申報課程。

評價。評價是指校本課程開發過程中的一系列價值判斷活動,它包括《課程綱要》的評價、學生學業成績的評定、教師課程實施過程評定以及《校本課程開發方案》的評價與改進建議等。評價的結果向有關人員或社會公布。

⑺ 小學可開設哪些特色課程

傳統文化學習課程、茶藝課、小語種課、武術課、足球課、網球課等。

⑻ 小學課程包括什麼

小學開設的課程有:語文、數學、英語、科學、思想品德、健康、社會、音樂、體育、美術、微機、禮儀等。

拓展資料

每個地方的課程都不同,課程是根學生的學習能力來制定的,近年來,農村中小學地方課程與學校課程建設方面涌現出一些先進典型,他們為地方課程和學校課程開發和實施提供了新鮮的經驗。

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在初等教育所做的「把以學校教育為中心的教育活動與生產、健康、營養等相關的教育活動結合起來,把以學校教育為中心的教育活動與科學技術的實際應用和生活發展,特別是農村的生活發展結合起來」的改革實驗,是農村小學地方課程建設的範例。



⑼ 我國中小學課程改革的發展趨勢是什麼

一、強調課程的人性化課程的人性化是在批評和總結了六十年代以來的教育發展中,因過分重視課程的現代化與結構化,而導致教育流於主智主義和科學主義,忽略了情意教育和審美教育,不利於培養健全個性公民的經驗教訓而產生的一種課程改革思潮,這是近年來世界各國課程發展的共同趨勢之一。它強調課程改革的實施,應精減課程、減少教學時數、改變教學型態等,以有效協助學生"實現自我"為目標。同時講究課程的樂趣化,引起學生強烈的學習動機,進而達到有效學習的目的。 實踐表明:課程呈現方式並非一定要刻板、單一、乏味,才能收到好的效果,事實上,課程的呈現若能做到生動活潑而有趣,讓學生有"寓教於樂"的感覺而樂於學習,更有利於學習的順利進行。否則,盡管課程編訂有實用價值,但過於生澀艱深,則不易引起學習動機,難達到課程的預期目標。如日本、南朝鮮等國均以"快樂的學校"、"歡欣的教室"、"寬裕的課程"為其教育改革的前提。美國所提倡的所謂"個別處方學習",則是強調依據學生個別的起點差異,設計不同的課程教學內容,讓學生按自己的實際進行個別化的學習,之後,通過對學生進行個別診斷,再根據實際情況實施補救性質的教學活動,這種形式反復進行,最終達成學生有效學習的目標。 可見,重視學生個體需要的滿足,提倡人文化的陶冶,處處設身處地為學生著想,讓學生在最合理的環境下學習,是當今各國強調課程人性化的具體表現。 二、力求課程的生活化課程內容應結合學生實際生活的需要,這是近年來課程發展的另一主調。隨著社會的變遷,信息爆炸及知識技術的迅速推陳出新,傳統的靠背誦知識為主的教育模式已經落後,為了適應快速的變遷,人們在學校除了學得基本知識外,更需要有學以致用,將知識轉化為解決各種生活挑戰及工作所需的能力。正如英國哲學家懷德海認為的教育中的任務不是把死知識或"無活力的知識"灌輸到兒童的腦子中去,而是使知識保持活力和防止知識的僵化,使兒童通過樹木而見森林。譬如,面對浩瀚的信息海洋,重要的不再是知道多少信息,而是能否收集、分析、研判、整合和運用信息的能力;不再是有多少數學、科學的知識,而是能否運用這些知識未解決實際生活和工作中所面臨的困難,課程的生活化正是這一發展潮流的產物。它主張課程的發展應著重考慮提高學生對周邊社會及生活環境的認識,增強適應環境的能力,認為教育活動應重視生計教育、環境教育、勞動教育、信息教育……等一些實用取向的知識,做到學以致用,而不應只是單一形式的訓練或機械記憶,課程內容也不應只是死記硬背一些雜亂無章的對實際生活毫無助益的零碎知識。所以,強調學習內容應著重培養學生日常生活中所必須具備的基本能力和正確的生活態度,成為課程生活化之要旨。 三、注重課程的整合化課程的整合化是當今世界各主要國家課程發展的又一趨勢。它要求每一階段的學校(小學初中、高中)或每一年級的教育課程一貫性的縱的配合,避免不必要的重復或銜接上的不良,也要求同一階段同年級各科課程內容的橫的聯系,使課程的架構周延完整,對內容難易多寡相稱合理,對學生的整體學習能提供更有效的幫助;同時,隨著文理科相互滲透日益深入,邊緣學科的產生和發展,也強調自然科學與人文社會科學的整合,注重通才教育,使學生具備文理科知識學習的基本能力;此外,正式課程與非正式課程,學科課程與活動課程,顯性課程與隱性課程(或潛在課程)也在整合之列,提倡兩者要相互兼顧,不能偏廢。因為正式課程或顯性課程雖是可預期的計劃性學習,但是,若能兼顧沒有預期而卻能產生深遠影響的隱性課程或潛在課程的學習,則教育效果將會更好。 四、採行課程的彈性化所謂課程的彈性化是針對以往課程的單一化與僵化的缺失而提出來的。它主張課程的實施要留有伸縮餘地,使教師和學生有自主教學的機會。事實上,以一種僵化刻板的課程實施於所有具有不同特質的學生身上,是不科學的,同時也是行不通的,這有違教育原理,因此,"因地制宜"、"因人制宜"、"因時制宜"是今天各國進行課程改革的重要原則。在此原則下,歐美出現了所謂"變通學校"、"開放學校"、"自由學校"和"教育公園"等具有彈性的教育環境設施,此類學校在學制、課表及課程內容等方面都有較強的伸縮性,在教學方式和學業成績評定方面也採取多元化標准,以便增加學生自主學習的機會。在日本也有"空白課程"的安排,其目的是讓教師和學生根據教學的實際情況調整教學進程,選擇補充教材進行教學活動。目前,世界各國在課程的改革中都避免課程單一化及形式化、僵化的缺失,而力求達到彈性化、有效化的目標。

熱點內容
武漢大學學生會輔導員寄語 發布:2021-03-16 21:44:16 瀏覽:612
七年級學生作文輔導學案 發布:2021-03-16 21:42:09 瀏覽:1
不屑弟高考成績 發布:2021-03-16 21:40:59 瀏覽:754
大學畢業證會有成績單 發布:2021-03-16 21:40:07 瀏覽:756
2017信陽學院輔導員招聘名單 發布:2021-03-16 21:40:02 瀏覽:800
查詢重慶2018中考成績查詢 發布:2021-03-16 21:39:58 瀏覽:21
結業考試成績怎麼查詢 發布:2021-03-16 21:28:40 瀏覽:679
14中醫醫師資格筆試考試成績查分 發布:2021-03-16 21:28:39 瀏覽:655
名著賞析課程標准 發布:2021-03-16 21:27:57 瀏覽:881
北京大學商業領袖高端培訓課程 發布:2021-03-16 21:27:41 瀏覽:9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