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數學拓展課程
Ⅰ 小學數學拓展性課程設計與教學實施的基本要求
1.數學課程2.數學(主講數學的作用)3.數學學習4.數學教學活動5.評價6.現代信息技術
Ⅱ 小學數學能力拓展
3盒彩筆和1支毛筆20元
5盒彩筆和2支毛筆36元
那麼2彩筆和1支毛筆為36-20=16元
3盒彩筆和1支毛筆20元
則1盒彩筆為20-16=4元
那麼毛筆為8元
Ⅲ 小學數學課堂上如何拓展學生的思維
一、尊重學生的拓展思維,給學生的拓展空間營造氛圍
如果每次學生有了創造的火花,有了有價值的拓展,而教師給他的卻是失望和不能滿足的信息,學生的主動、積極思維就會被磨滅,這樣對學生的培養顯然也是一句空話。因此在教學中,要讓學生有這樣的感覺:無論是在課堂上能研究的還是不能研究的,只要是提出來的而且是有價值的,老師都會很重視,而且會和自己一起想辦法創造條件地去進行研究。時間一久,學生的智慧潛能就會火山爆發般的吐露出來。這時不讓學生去自主研究都不行了。
二、在預案中給拓展留足空間
在教學中,預案是必要的,因為教學首先是一個有目標、有計劃的活動,教師必須在課前對自己的教學任務有一個清晰、理性的思考與安排,但同時這種預案是有彈性的、有空間的。因為教學過程本身是一個動態的建構過程,這些由學生的原有經驗、知識結構、個性等多方面的復雜性與差異性決定的。因此,教師在備課的過程中,應充分考慮到課堂上可能會出現的情況,從而使整個預案留有更大的包容度和自由度,給拓展留足空間。
三、及時調整預案,為拓展騰出空間
課堂教學是千變萬化的,再好的預案也不可能預見課堂上可能出現的所有情況。有時,由於教師沒有預見到學生的個別差異,所以一旦學生提出預案之外的問題,沒有及時調整好自己的預案,而是匆匆地予以否定掉,這會扼殺學生的創新思維和個性,當然,這有教師臨時應變上的能力不足,同時也是平時訓練中沒有重視學生拓展思維的體現,只有在平時的教學中,教師有這種意識了,在課堂實踐中也好好做了,遇到超出預案的現象才會合理地去處理。給學生騰出空間,為學生拓展思維提供條件,鼓勵學生發散思維。
總之,對課堂的預案設計是很有必要的,而且還要盡可能使教學設計符合學生的認知規律和實際情況,使課堂教學沿著預設的軌道前進。但教學過程是隨時變化的,學生的學習情況經常與預案有些差距。此時,教師應運用教學機智改變原來的教學方案以適應學生,充分挖掘學生潛能,讓師生在互動的教學過程中得到發展,給學生張揚個性的機會,讓學生思維得到拓展,創新潛能得以發揮。
Ⅳ 小學數學拓展性課有哪 些可開設
您好!
可拓展一些數學的課外知識,如:數學公式、速演算法、口心算等。
望採納~
謝謝!
Ⅳ 在小學數學中如何將知識進行有效拓展
我們一般認為,數學的能力,分為兩種水平:一種是獨立創造具有社會價值的數學新成果的能力;一種是在數學學習過程中,學習數學的能力。我們應該培養學生怎樣的數學能力呢?無疑首先應該培養學生的「數學學習能力」,因為數學學習畢竟是將來學習數學,運用數學,以及進行數學創新的基礎,也正是基於這一點,我們的傳統教學,特別重視數學學習能力的培養,採取的方法是「滿堂灌」──讓學生多聽一點;教出的學生是「記憶型」──學生的大腦都成了知識的倉庫。但是,學習數學的最終目的,卻是數學的運用與創新。不論是數學的運用,還是數學創新,都離不開探索,沒有了探索,任何學科--包括數學,都會失去靈魂。現在有許多人都在思考:都是中國人要領先,可到了成年以後,我們的研究成果怎麼就不如別人呢?有人說,中國水平和世界水平,只差「一步」,這「一步」是什麼呢?我認為,我們教育的症結就在於,我們太重視學生的學習能力,而忽略了探索和創新能力的培養。長期以來,我們已經習慣了「老師教」,「學生學」的教學模式,特別是數學,她的抽象和嚴密,幾乎讓人感覺到,數學就是這么呆板吧。我們常說,學生是學習的主人,但有時候,我們的教育,卻讓學生處於從屬地位,長此以往的結果,只能使學生對數學敬而遠之,甚至是畏而遠之。我認為,這應該是我們教育的失敗。因此,改革數學教學,把培養學生的探索能力也作為我們教學活動的重要一環,實在是必要、重要和緊迫。 培養學生的數學探索拓展能力,是一項系統的工程,它包含了許多方面,以下是我在教學實踐中,培養學生數學探索能力的幾點嘗試,它包括培養興趣、指導方法、鼓勵質疑、鼓勵創新等幾個方面。 一、指導學習方法,給學生拓展學習的鑰匙 1.教會學生「讀」,這主要用來培養學生的數學觀察力和歸納整理問題的能力。我們知道,數學觀察力是一種有目的、有選擇並伴有注意的對數學材料的知覺能力。教會學生閱讀,就是培養學生對數學材料的直觀判斷力,這種判斷包括對數學材料的深層次、隱含的內部關系的實質和重點,逐步學會歸納整理,善於抓住重點以及圍繞重點思考問題的方法。這在預習和課外自學中尤為重要。 2.鼓勵學生「議」,在教學中鼓勵學生大膽發言,對於對於那些容易混淆的概念,沒有把握的結論、疑問,就積極引導學生議,真理是愈辯愈明,疑點愈理愈清。對於學生在議中出現的差錯、不足,老師要耐心引導,幫助他們逐步得到正確的結論。 3.引導學生勤「思」,從某種意義上來說,思考尤為重要,它是學生對問題認識的深化和提高的過程。養成反思的習慣,反思自己的思維過程,反思知識點和解題技巧,反思各種方法的優劣,反思各種知識的縱橫聯系,適時地組織引導學生展開想像:題設條件能否減弱?結論能否加強?問題能否推廣?等等。 二、鼓勵質疑,激起向權威挑戰的勇氣 我們會經常遇到這樣的情況:有的同學在解完一道題是時,總是想問老師,或找些權威的書籍,來驗證其結論的正確。這是一種不自信的表現,他們對權威的結論從沒有質疑,更談不上創新。長此以往的結果,只能變成唯書本的「書獃子」。 教學中,對這樣的新發現、巧思妙解及時褒獎、推廣,能激起他們不斷進取,努力鑽研的熱情。而且我認為,質疑教學,對學生今後獨立創造數學新成果很有幫助,也是數學探索能力的一個重要方面。 三、鼓勵學習創新,讓學生學有創見 在數學教學中,我們不僅要讓學生學會學習,而且要鼓勵創新,發展學生的學習能力,讓學生創造性地學習。 1.注意培養學生發現問題和提出問題的能力,老師要深入分析並把握知識間的聯系,從學生的實際出發,依據數學思維規律,提出恰當的富於啟發性的問題,去啟迪和引導學生積極思維,同時採用多種方法,引導學生通過觀察、試驗、分析、猜想、歸納、類比、聯想等思想方法,主動地發現問題和提出問題。 2.引導學生廣開思路,重視發散思維,鼓勵學生標新立異,大膽探索。
Ⅵ 小學數學6年級拓展學案 第6課答案
=1/2(1/3-1/5)+1/2(1/5-1/7)+1/2(1/7-1/9)+...+1/2(1/19-1/21)+1/2(1/21-1/23)
=(1/6-1/10)+(1/10-1/14)+(1/14-1/19)+..(1/38-1/42)+(1/42-1/46)(中間的可以全部抵內消容)
=1/6-1/46
=10/69
Ⅶ 如何有效做好小學數學課程的拓展延伸
《課程標准》指出,數學課程「不僅要考慮數學自身的特點,更應遵循學生學習數學的心理規律,強調從從學生已有的生活經驗出發……數學教學活動必須在學生的認知發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識經驗基礎之上」。這充分說明,數學教學活動要以學生的發展為本,要把學生的個人知識、直接經驗和現實世界作為數學教學的重要資源,要加強數學與現實生活中學生感興趣的問題來結合,做好小學數學課程的拓展與延伸。在課堂學習中,學生側重於規范性系統知識的學習,掌握數學知識,學習數學方法。課外學習則應該適當補充一些延伸性、實踐性和探索性的學習內容。將課內與課外學習有機結合,根據教學內容設計有針對性的課外拓展題,將會有效地調動學生參與學習的積極性,使學生獲得最大程度的發展,更利於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與能力。在課堂教學中,教師如何進行行之有效的引導,注重知識的延伸與拓展呢?現就自己在數學課堂教學中的拓展延伸談談幾點體會:
一、利用拓展延伸,引領學生體驗生活中的數學。
《標准》指出「人人學有價值的數學……,有價值的數學應該與學生現實生活有密切的關系,是對他們有吸引力,能使他們產生興趣的內容。比如在認識了長度單位厘米、分米、米以後,我留給學生足夠的時間和空間,讓學生去測量周圍事物的長度,自己的書桌、身高,到教室、黑板的長寬,父母的腰圍等;在認識了元角分後,讓學生課後模擬超市購物活動,既鞏固了學生所學的知識,又加強了學生間的合作與交流;學習比的知識時,讓學生學生在實際生活中搜集了各種形式的比,並在課堂教學中成為有效的學習資源,很好地幫助學生理解了數學中的比的實際意義。
二、利用拓展延伸,培養學生動手實踐操作能力。
數學內容相對比較抽象,在有限的教學時空中,學生不可能都有機會動手實踐,而課外則有更多的時間與機會,在數學相關知識的學習後如能及時設計實踐性的拓展作業,將能很好地培養學生的動手實踐能力。如教學《可能性的大小》,可以設計這樣的實踐題:自己做一個轉盤,塗上紅色、黃色和綠色,要使指針轉動後偶爾落在綠色區域,而落在紅色、黃色區域的次數差不多,應怎樣塗色?先試著塗一塗,再轉動若干次,看看結果怎樣?這樣的實踐性作業可以使學生自覺地將數學知識運用於動手實踐中,而且學生可以根據的自己的想法進行富有個性的設計。
三、利用拓展延伸,帶領學生進入數學新時空。
教師要利用拓展延伸,鼓勵學生讀一些數學課本以外的科普讀物、數學網站等的閱讀思考活動,以引起思想共鳴和模仿實踐,可以提高學生數學的學習興趣、引發學生的求知慾。向學生提供好的課外讀物,訂閱一些數學刊物,如《小學生數學報》等,幫助和鼓勵他們利用課外時間積極地閱讀,可以使他們開闊知識視野,提高他們獨立獲取知識的能力。還可以讓學生寫數學日記,數學日記是學生在日常生活中運用數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真實寫照。讓學生通過隨筆或日記的方式記錄下來,能夠加深學生對數學知識的理解,密切數學與現實生活的聯系,提高學生學以致用的能力。通過數學日記,使學生,家長、教師之間得到了很好的互動,孩子們也能把平時不敢說的話在日記中表達出來,彼此之間更多了一份了解。開展數學小調查活動,讓學生進行社會實踐,促進學生的學習興趣,提升學生的活動能力,擴展學生的視野。
小學數學課程的拓展延伸應注意的問題:
不適時機與過度拓展延伸,往往帶來較差的效果,所以應該注意以下幾個問題:
一,拓展延伸活動的內容要適量。
拓展延伸活動的內容太少了,作用不大,太多了,又會喧賓奪主。合適的量度需要根據教學目標和所教學生認知需要來定。每項活動都有明確的目標,拓展延伸活動是為達成教學目標服務的,過量的拓展延伸活動會無端增加學生學習負擔,減弱學習興趣。
二,拓展延伸活動的內容的難度要適當。
拓展延伸一定要根據數學學科特點、學生的年齡特徵、認知特點及知識經驗進行適度的拓展延伸。不要因拓展延伸需要而忽略學生的認識理解程度。需要教師要根據教學目標,分析各種教輔資料,多角度、多層面地刪選與補充有價值的資源,更好地幫助學生構建良好的認知結構。
三、拓展延伸活動的內容不能忽視教材體系。
很多教師在進行教學設計時,往往對教學拓展延伸進行了預設,尤其在新課學習環節。但部分教師僅從教的角度考慮問題,為了完成預設的教學流程,忽視學生的主體參與,忽視學生的主動探究,更忽視忽視教材體系。每節數學課都有學習主題,根據學生的學習基礎與相關的知識經驗,教師總會制定課時教學目標。但很多教師的教學拓展延伸活動忽視了教學重點,偏離了學習主題,游離了教材,有點喧賓奪主,成了無效勞動。拓展延伸活動的內容要充分樹立教材觀,從整個小學數學教學內容來整體分析,有目的、有層次地系統地培養學生學習數學的方法,培養學生對於數學的探究和合作交流的能力。
數學學習拓展延伸活動為我們的數學課堂打開了通向大千世界的窗口,讓學生在更廣闊的數學天地中獲取信息,整合信息,豐富知識,感悟思想,創生思維,提升學習品質。有價值的課外拓展延伸活動是對課堂數學學習的有效補充,只要我們認真解讀教材,客觀分析學情,對課堂教學進行有效拓展延伸,克服隨意性、盲目性,提高針對性、有效性,凸顯自主性,創新性。可以激發學生的研究熱情,同時也可以使學生養成用數學、做數學的良好習慣,只有注重知識的延伸與拓展,才能夠讓學生更好地探索與發現、鞏固與提高,創新意識與能力也能得到有效培養。
Ⅷ 小學數學四年級拓展性課程教案
發不了鏈接自己網路 兒訊網
每日更新上千個資料。資料包含小學到高中所有科目的課件、試卷、教案等。
如果找不到你想要的資料還可以在服務中心發布需求,網站將通過其它渠道幫助你尋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