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兒園禮儀課程
⑴ 如何培養幼兒的文明禮儀
1、培養語言習慣:養成習慣稱呼再加表達內容,幼兒就會這樣說,阿姨請給我拿一個麵包,叔叔能幫我稱一下重量嗎?因此所謂語言習慣,所謂行為習慣,都是從小事培養而來的,並且一旦養成這樣的習慣,就很難改變。兒童禮儀最期待留給孩子一種可以傳承的財富,就是教養。
2、禮儀會培養孩子的恭敬心、感恩心、尊重心。比如《弟子規》中即有「父母教,需敬聽」,孩子對父母的教導要保持尊重感的傾聽,但現在有多少孩子,父母尚未講完,他已掉頭而走。要知道傾聽是一種禮貌,聽並不意味著全盤認同,仍舊可以表達自己的觀點和想法。
但太多的孩子,以觀點不一致為由,對父母的講話無半點尊敬。而學習過兒童禮儀的兒童能夠做到具有尊重感的傾聽,有禮貌地表達自己的觀點。
3、把管理自己的權利還給孩子。自律無比珍貴,這會讓孩子未來能夠擔負自己的成長,而他律則非常脆弱,一旦離開他律環境,孩子就有可能放縱自己。所謂他律,就是在父母的嚴格監管下孩子能夠保持正確的行為。
舉個例子,孩子玩平板電腦,如果每次玩,都是媽媽說,不能玩了,再玩眼睛就瞎了,一遍遍,孩子關了,但只要有個機會,就會再玩,並且會在媽媽不在的時候偷偷玩。
4、尊重。成為一個受歡迎的人是擁有快樂和自信非常重要的一個途徑,因為學習兒童禮儀的孩子懂得自重和尊重他人。公共場合懂得小聲說話、在餐廳不會奔跑嬉戲,直到用餐結束才會離開餐桌,父母尊長站著的時候不會大模大樣地坐著。
(1)幼兒園禮儀課程擴展閱讀:
好的禮儀讓孩子受益一生,禮儀教育首先可以培養兒童良好的生活行為習慣,懂得尊重自己、尊重他人、尊重場合,能夠彬彬有禮,落落大方。
其次,通過兒童禮儀課程的教學活動可以培養兒童的自律能力及自控能力,而這些素養會幫助孩子更好地完成學習活動。
第三,學習兒童禮儀,能夠培養孩子的感恩心、尊重心、恭敬心,因為這些美好的情感源於美好的行為。
⑵ 如何給大班孩子上禮儀課
建議給大班孩子觀看「東東講禮儀」系列動畫片,裡麵包括個人禮儀、家庭禮儀、校園禮儀、出行禮儀、待人禮儀、言談禮儀。
東東講禮儀可以在「親寶聽」APP免費觀看
⑶ 如何制定幼兒園禮儀課程教學目標
是這樣啊!完全可以安排在一起的,利用這次教師節和中秋節在一起的機會,靈活利用給孩子們上一堂豐富多彩的禮儀學習課,半天時間應該足夠了,下午老師可以放假。
⑷ 幼兒園中班目視禮儀的課怎麼上
幼兒遞接物品講禮儀公開課,
活動目標:
1、讓幼兒知道用雙手遞接物品,並用眼睛友好地看著對方。
2、培養幼兒良好的生活禮儀。
活動准備:
事先准備好的情景劇《我來遞,你來接》。
活動過程:
一、
用情景劇導入,激發幼兒參與活動的興趣。
師:今天啊,我們一起來欣賞一個情景劇,名字叫《我來遞,你來接》,小朋友仔細看,看看他們在遞接物品時都是怎麼做的?
二、
師幼共同欣賞情景劇。
1、
明明雙手捧著一本童話書,大拇指壓在書上,圖書畫面的正面朝向另一位小朋友,兩眼注視對方,微笑說:甜甜,這本書送給你。甜甜立正好,伸出雙手結果圖書,微笑說:謝謝你。並向明明鞠上一躬。
2、依依雙手拿著一個花瓶(右手握住瓶頸,左手掌心向上拖住瓶底),對小小說:小小,請你把這個花瓶放在桌上好嗎?說著雙臂伸出去,小小伸出雙手向依依那樣接過花瓶說:好吧。謝謝你,小小。依依邊說邊鞠了個躬。
三、教師與幼兒共同討論:
1、明明是怎麼用手拿書的?書的哪一面是對著甜甜的?
2、甜甜是怎樣接過書的?她說了什麼,又做了什麼動作?
3、依依是怎樣把花瓶遞給小小的?小小又是如何接花瓶的?
4、教師做示範,邊示範邊朗誦核心要素的內容。
5、小朋友,你們能不能跟著我一起做一遍呢?
四、游戲《擊鼓傳物》,引導幼兒遞接物品的正確方法。
活動延伸:
1、請幼兒做小老師,回家教爸爸媽媽遞接物品的正確方法。
2、活動區游戲《小小商店》《娃娃家的生日會》。
⑸ 如何上好幼兒園課堂禮儀課
第一部分:基本禮儀 第二部分:家庭禮儀 第三部分:幼兒園禮儀 第四部分專:公共場所屬禮儀 第五部分:節日禮儀 1、重點性程 a、根據班級實際狀況,孩子普遍存在問題的 b、根據應用范圍 家庭、幼兒園 、家庭和幼兒園 2、一般性課程:家庭、幼兒園、生活中使用機率較少; 注意事項 1、節日禮儀:首先安排 2、與氣候相關的禮儀內容 3、有順承關系的禮儀內容放一起 4、特殊情況的處理 教案撰寫: 1、活動名稱 2、活動目標:情感、技能、能力 3、活動准備 物質(環境創設)、知識(孩子、老師、家長) 4、活動過程 禮儀上課流程:一、熱身 1、禮儀操 2、禮儀小訓練 3、小游戲(三字兒歌) 二、導入:目的:引起孩子興趣 方式: 情景表演 1、考察記憶力(都有什麼) 故事啟迪、 2、強化理解力(故事裡發生了什麼事) 光碟…… (提問) 3、情感提升(為什麼不能這么做) 4、塑造行為(應該怎麼做) 三、示 范: 1、誰來做 2、加語言描述,且簡明扼要 3、循序漸進 4、動作一致 四、練 習:做游戲(例:敲門) 六、延 伸: 1、做一做(有效使用課本) 2、布置家庭小任務
⑹ 幼兒園小班教案禮儀
如何在幼兒園小班,培養幼兒具有良好的禮儀,促使幼兒全面和諧平衡地發展? 一、結合活動,禮儀教育課程化, 幼兒園禮儀教育教案 幼兒教育課程是對幼兒實施的有目的、有計劃的教學活動,將幼兒禮儀教育納入幼兒教育課程中,旨在將幼兒禮儀教育作為一種有目的、有計劃實施幼兒素質啟蒙教育的一種手段。根據幼兒的年齡特點、實際情況及教學計劃,定期向幼兒展開禮儀教育。 我們可以把禮儀教育的內容設計成幼兒喜歡的、易接受的教學內容,如故事、兒歌。兒歌是孩子們非常喜歡的,通過孩子與家長和老師自編及收集,使孩子們知道了那些是禮儀,禮儀都有那些行為,也了解了禮儀在生活中帶給我們的快樂。如:《學做小客人》讓幼兒知道到了別人家做客時應該輕敲門,禮物要雙手送,在別人家不能吵鬧發脾氣,不能亂翻別人家的東西等。《禮貌用語我知道》這首兒歌讓孩子們知道「請」「對不起」「別客氣」等禮貌的用語要常用。 另一方面,我們注重將禮儀教育滲透在各學科中,使幼兒時時刻刻受到良好行為習慣的熏陶,促進幼兒全面和諧平衡地發展。在美術活動中,我們同樣可以對幼兒進行禮儀教育,例如:手工課幼兒在操作的過程中不免要向其他幼兒借東西用,象剪刀、膠水等。我們就要求幼兒在借東西的時候要講禮貌,要和別人說「謝謝!」不小心把別人的作品弄壞了要說「對不起」,需要別人幫忙時「請幫幫我」。幼兒不但在操作活動中得到了鍛煉,還懂得了一些禮儀方面知識的運用,可以說是兩全其美。例如:在體育活動中,有的幼兒因跑、跳的時候撞到別人了,老師可以隨機教育,讓幼兒向別人說「對不起」。 二.結合生活,禮儀教育實用化。 禮儀教育的內容涵蓋著社會生活的各個方面。從內容上看有儀容、舉止、表情、服飾、談吐、待人接物等;從對象上看有個人禮儀、公共場所禮儀、待客與作客禮儀、餐桌禮儀、饋贈禮儀、文明交往等。而幼兒禮儀教育的基本內容分交往禮儀、就餐禮儀、儀表儀態禮儀。交往禮儀包括問候禮儀、同伴禮儀、做客和待客禮儀、接打電話禮儀、居住禮儀、公共場合禮儀。就餐禮儀包括餐前禮儀包括餐前禮儀、使用餐具禮儀、就餐時的禮儀、餐後禮儀。儀表儀態禮儀包括:儀容、形體禮儀、穿著禮儀、坐立行的姿態。 因此,禮儀的內容決定了禮儀教育應是在生活中習得,並應用於生活中。如:來園、離園能主動向老師、阿姨鞠躬打招呼;能友好和同伴相處;能文明用餐;能安靜入睡,不影響他人睡眠等等。雖然生活是自然、隨意、漫不經心和未經系統設計安排的,所以在在教育教學效果,沒有集體教學來得立竿見影。但是生活又是日復一日的不斷重復,使得我們可以進行長期的規則,並日積月累的形成和鞏固良好的禮儀。 三、結合游戲,禮儀教育輕松化。 游戲是孩子們最喜歡的活動,通過游戲孩子們不但鞏固了禮儀教育,並理解其行為背後的意義。在游戲中,幼兒為了把游戲玩好,在與同伴交往,與材料交互作用過程中樂意抑制自己的行為,特別是角色游戲。幼兒在扮演角色過程中要實現角色轉換,進入他人角色並體驗他人情感和經驗,從而易習得該角色的行為。為此,我們盡量創造條件開展角色游戲。如:為了加強幼兒的禮貌教育,引導幼兒學習說不同的禮貌用語。我們開設了「娃娃商場」游戲,要求營業員面帶微笑,熱情接待,會說「你好,請問想買什麼?」顧客會說:「謝謝,麻煩你了!」在「娃娃家」開展 「做客」游戲,讓幼兒學會說:「請進,請坐,請喝茶」,通過這類游戲,使幼兒得到良好的禮儀習慣練習,使孩子們良好的禮儀習慣得到進一步的鍛煉為了使禮貌用語產生行為效應,讓孩子們真正養成習慣,我們指導幼兒將游戲中對角色的禮貌要求遷移到晨間入園、課間交往、家庭生活、社會活動之中,讓孩子習得良好行為規范
⑺ 幼兒園教師應具備哪些禮儀培訓內容
一位優秀的幼兒教師在人們心目中的形象應該是:具有一顆純正善良的愛心,有一口談吐文明的語言,有一身得體大方的衣著,有一種文明優雅的舉止。 一、舉止文雅1.舉止溫文得體,不失教師風度,一舉一動,一言一行堪為幼兒表率。 2.遵守社會公德,遵紀守法,遵守幼兒園各項規章制度。 3.在幼兒、家長和客人面前不嬉戲,不開過頭玩笑,不講牢騷話。 4.在園內外遇到各種沖突時,以禮相待,不做失禮之事。 5.辦公桌物品擺放整齊,工作時間不吃零食。 6.不私托家長辦事。 二、 儀表端莊1.儀表端莊典雅,瀟灑大方。 2.衣著整潔、美觀大方,不追求奇裝異服,不穿露臍裝和吊帶衫,不穿拖鞋帶班時不穿高跟鞋。 3.頭發整齊光潔,帶班時間不梳披肩發。 4.不濃妝艷抹,上班時間不佩帶明顯首飾和其它奇異大飾物。 三、語言文明1.工作時間一律講普通話,語言恭謙,表情友善和氣,待人熱情。 2.談吐文雅,不使用粗俗語言,不惡語傷人。 3.談話語氣得體,語調適中,談話時要注視對方,以示尊重。 用"請""謝謝"、"對不起"等尊重性詞彙。 四、禮貌待人1.真誠待人,懂得尊重,接待幼兒家長和來賓,笑容可掬,主動讓座。 2.同事間相互尊重,和睦相處,不猜忌,不背後議論他人,不傳個人隱私。 3.尊重幼兒人格,不體罰和變相體罰幼兒,幼兒打招呼時要及時還禮應答4.按時參加會議、活動或其它集會。聽取別人發言時,做到專注、有耐心,並做好筆記。 5.集體活動時關閉通訊工具的鈴聲,帶班或會議時間不接外來電話 五、教師的職業修養1.有高度的責任感和事業心:對幼兒認真負責,熱愛尊重每一個幼兒;有良好的敬業精神和獻身精神,勇於吃苦,為了工作不計較個人得失;能意識到自己的工作與幼兒園、前途和社會發展的關系。 2.善於團結協作,妥善處理與周圍同志之間關系:善於交流、化解矛盾;以集體利益為重,與人為善、和諧;能意識到與他人合作的價值。 六、教師的精神面貌: 幼兒教師的精神面貌,是幼兒教師形象的靈魂。 1.積極主動開展工作,樂於助人,能與他人分享教育經驗和教育成果; 2.模範遵守社會公德;追求和創造愉快、健康、向上的氛圍; 3.有積極的生活態度和價值觀,給人以朝氣蓬勃、振奮昂揚的形象。 教師應努力使自己具備以下的心理素質和品質: 心態--自尊自信的;品質--真誠正直的;性格--活潑開朗的;心胸--豁達寬容的。 七、教師的儀容儀表 1.著裝:幼兒教師上班時適宜選擇"流行中略帶保守"的服裝,而不宜穿著太時髦或太暴露的服裝(超短裙、超短褲、吊帶裙、低胸裝)。 衣著打扮符合幼兒園教師的職業特點:衣著活潑大方,大小得體,便於活動,顏色鮮艷,不同場合穿不同服裝,給孩子以美的熏陶 2.儀容(化妝):精神飽滿,健康向上,面帶微笑,充滿活力。保持口氣和體味清新,儀表整潔;日常生活化妝自然、大方、淡雅,與膚色衣服相匹配;杜絕濃妝艷抹濃指厚甲,使用有刺激性氣味的化妝品;染發大眾色,工作時間將長發束起,不披頭散發;額前頭發不可過長,不擋住視線;佩飾不要太誇張,點綴即可。 八、行為舉止 :自然規范、親切優雅 1、臉部--真誠微笑,神態自然,給人親切、和藹、可信之感,不故意掩蓋笑容,忌面色陰沉、橫眉立目。 2、眼神--親切有神,轉動幅度適宜,合理分配目光,讓每個幼兒都感受到教師的關注。 3、守時--按時上下班,參加各類會議及活動不遲到、不早退。 4、坐姿--入座起座左入左出,動作輕緩,面對幼兒坐姿端正,雙腿並攏,上身正直,雙手自然擺放。 5、站姿--身體挺直,挺胸收腹,抬頭沉肩,雙腿靠攏,雙目平視,不倚靠站立。 6、走姿--上身正直不動,雙肩平穩,重心前傾,速度適中,步幅恰當。 教師良好的舉止將給每位經過您身邊的人們帶去優雅和氣度。 九、語言溝通篇全園推廣使用普通話。語言:語速適中,態度溫和,語言生動、有趣、兒童化。 1.上課語言:語速適中,語言生動、有趣、兒童化。 2.生活語言:親切關愛,體貼入微,力求體現母愛。 3.文明用語: ⑴接待來賓時要主動詢問--您好,請問您找誰?請問您有什麼事嗎?需要幫忙嗎? 被動受問時--抱歉,這個我還不太清楚,我可以幫你問一下。 ⑵對同事:上班時進幼兒園見到園里的工作人員,應問"你好""早上好"或點頭致意。 在幼兒面前對同事不直呼其名,用幼兒角度的稱呼:X老師、X麽麽,不用生活中的稱呼小X、老X""(言談間不涉及他人隱私) 幼兒來園時,教師應主動上前笑臉相迎,熱情接待每個幼兒,稱呼"***小朋友早",檢查幼兒衛生、身體(牌子)情況,並和每個幼兒簡單交談,集中精力指導幼兒活動(穩定情緒、指導活動)。 二、教師進班一律用普通話輕聲講話,互相稱呼***老師,幼兒面前教師為人師表,不翹二郎腿和坐桌子,不長時間坐在椅子上全身心地指導幼兒活動。 三、教師嚴禁體罰和變相體罰,不大聲訓斥,漫罵幼兒。 當幼兒做錯事情時,不能粗暴地大聲斥責或大聲叫喊,應主動地說"請你好好想一想,錯在哪裡?"。 在任何情況下,教師不應用命令或蔑視、憎惡之類的口吻,不用刻薄,挖苦幼兒的語言,不替幼兒起綽號,不講反話。 四、對家長熱情,大方有禮謙讓,不接受家長的禮品。 日常交流中的忌要 把禮貌習慣性用於日常口語中,注意不同環境下的音量與語氣,對家長體現尊重,對同事體現友愛,對幼兒體現母愛。 教師在進行教育過程中時時、處處、事事都應以高度負責的態度來對待自己的言行,做到"以身立教",言傳身教,成為幼兒的榜樣,言行一致,言而有信 ,要求別人做到的,自己首先應該做到。
⑻ 小班禮儀課程上廁所教案
教學目標1.了解上廁所時的注意事項,知道憋尿不利於身體健康。
2.培養良好的入廁習慣。
教學准備:
1.幼兒用書。
2.課件。
教學過程:
1、幼兒看書,直接引出活動主題。
(1)教師:請小朋友們打開書,看看這些畫面上都說了些什麼?
(2)幼兒觀看幼兒用書片刻並回答。
(3)教師:他們在哪裡?他們在做什麼?男孩和女孩解手的姿勢一樣嗎?
(4)幼兒回答。
2、出示課件,了解如廁時要注意的一些細節問題。
(1)教師:書上的女孩是怎麼上廁所的?如廁後,我們應該做什麼呢?為什麼要這么做呢?
(2)幼兒認真閱讀幼兒用書後回答。教師小結:女孩是坐在座便器上的,她用手紙從前後擦屁股。如廁後,我們一定不要忘記拉好衣褲、沖水和洗手哦!
(3)教師:在幼兒園如廁時,我們還應該注意些什麼呢?為什麼要這樣做呢?
(4)幼兒討論並回答。教師小結:在幼兒園如廁時,上廁所的小朋友會比較多,這時我們應注意排隊和等待,在等待時不要擁擠,推搡,注意安全。
3、引導幼兒發現及時解手和身體健康的關系。
(1)教師講述事例:君君玩游戲時興致勃勃的,老師提醒小朋友們要去解小便了,他卻說:"我沒便",其實是他不想離開自己正在玩的玩具。過了一會兒,大家開始收拾玩具了,君君這才覺得自己憋不住了,於是趕緊往洗手間跑去,但是已經來不及了,他控制不住自己,尿在了身上。
(2)教師:君君為什麼會尿在身上呢?他這樣憋尿好嗎?怎樣才不會尿在身上呢?
(3)幼兒根據自己的經驗回答。教師小結:有了尿意的時候要及時解手,長期憋尿會影響身體健康的。君君在玩玩具期間應該去解一次手,這樣他就不會尿褲子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