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的課程是什麼意思
1. 小學科學課程的課程性質是什麼
小學科學課程的課程性質,這個其實就是與屬於一種科普類的知識吧,讓孩子了解一下科技方面的知識
2. 請問小學主要課程是什麼
語文(400字以內的作文,學會使用1500個常用字並會簡單的句子正誤判斷就可以了)。
數學(學會正常的加減乘除,學會三角形,幾種常見四邊形的周長,面積公式,學會正方體,長方體的面積 體積計算及其運用和有關知識)。
英語(要是日常交際用語的運用詞彙也是這方面的,最主要的是口語)。
有的省份添加了科學這一學科,其實內容很簡單你完全可以在網上自學,它的教材主要是「浙教版」與「人科版」的。
歷史等學科一般不參加考試,但學好了可以為初中打好基礎。
至於體育就靠你自己煅練了。
當然如果有特殊原因你完全可以根據自己的實際情況選擇自學。加油,祝你成功!
3. 小學學校的課程建設是什麼意思
您好,課程建設指小學需要開設什麼有意義的課程!
希望我的回答能給您幫助!
4. 小學steam課是什麼意思
steam
[英] [stiːm][美] [stim]
n.
蒸汽, 水蒸氣
v.
冒出蒸汽; 產生蒸汽; 蒸煮; (輪船, 火車)靠蒸汽動力行駛
[短語]
have steam coming out of one's ears,in steam,off steam
5. 課程的含義是什麼
課程的含義已有廣義和狹義之分。廣義的課程指為了實現學校的培養目標而規定的所有科目(即教學科目)的總和或指學生在教師指導下各種活動的總和。如中學課程,小學課程。狹義的課程指某一門學科。如數學課程、生物課程等。這樣狹義的課程就同教學科目(學科)成為同義語了。 隨著相關學科的發展和對課程本質的深入研究,課程的內涵已發生了深刻的變化。課程已不僅僅指那些明確陳述的、外顯的、正式的教學和教育的內容,即顯性課程,也包括那些並非用言語陳述的潛隱的、非正式的、對學生發生潛移默化影響的教學內容,即隱性課程。課程不僅包括按課程表所組織起來的全部課內教學內容,而且也包括配合課內教學所組織的各種課外教學內容;課程不僅局限於各種科目靜態的集合,它還包括對學科教學順序、進程、時限等方面的統籌安排。至此概括地說:課程就是指學校為實現教育目標而選擇的教育內容及其進程安排的總和,它包括學校所教的各門學科和有目的、有計劃的教育活動。
6. 小學課程的ilp課程是啥意思
就是運用網路技術進行小學教育。你通過網路就可以學習你小學的所有課程,在家裡或者任何地方都可以。
7. 小學學科課程標准是什麼
小學美術教師學科專業素養一級考核樣題 模塊三 學科課程標准
一、選擇題
單選
1、新課程標準是的制定部門是( C)
A 國務院 B 省級人民政府 C教育部 D 北京師范大學
2、新課程標准把美術學科定性為什麼學科?( A )
A文化性 B選修科目 C 由地方規定 D學校自行規定
3、對義務教育階段美術課程的開課要求是 ( A )
A 必修科目 B 選修科目 C 由地方規定 D 學校自行確定
4、美術學科最能培養學生審美體驗的方面是(C )
A 感覺 B 知覺 C 視覺 D 情感
5、美術課程教學評價的主要目標是 ( A )
A 促進學生發展 B 促進教師發展 C 選拔人才 D 修滿學分
6、美術課程是學校進行什麼的主要途徑?(C )
A 藝術教育 B 技能教育 C 美育 D 人文教育
7、學習美術的基本動力是( D )
A 目標 B 升學 C 就業 D 興趣
8、義務教育階段美術學習共分為幾個領域( B )
A 3個 B 4個 C 5個 D不分
9、義務教育階段美術學科共分幾個學段?( B )
A 3個 B 4個 C 5個 D不分
10、義務教育階段小學美術共分幾個學段?( A )
A 3個 B 4個 C 5個 D不分
多選題
1、美術課程評價必須遵循的原則是 (ABCD )
A.導向性 B.科學性 C.整體性 D.可操作性
2、美術課程教學評價要淡化的功能是( CD )。
A.促進學生發展 B.促進教師發展 C.選拔性 D.甄別性
3、我國基礎教育在過去一段時間過於偏重( AC )
A.基礎知識 B.情感態度 C.基本技能 D.學生發展
4、我國基礎教育在過去一段時間過於偏重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忽略了(A BCD )
A. 情感 B.態度 C.價值觀 D.能力
5、美術課程改革是要改變課程過於強調學科本位、門類更多缺乏整合的現狀,使課程結構具有( ABD )
A.均衡性 B.綜合性 C.可塑性 D.選擇性
6、新課程改革是要改變課程管理過於集中的狀況,課程的管理者有( ABC )
A.國家 B.地方 C.學校 D.教師
8、美術課程的學習領域有( ABD )
A.造型*表現 B.設計*應用 C.電腦美術 D.綜合*探索
9、新課程改革之前我國美術教育存在的主要問題有(BC )
A.過於關注學生的生活經驗 B.課程的綜合性不足 C.課程的多樣性不足 D.加強技能訓練
10、課程改革的目的在於(AC )
A.提高學生的能力 B.加強學科知識 C.加強與學生生活經驗的聯系 D.加強技能訓練
二、填空題
1、教育的直接目標是培養適應(社會發展)需要的人。
2、我國基礎教育在過去一段時間過於偏重(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忽略了情感、態度、價值觀和能力的培養。
3、我國基礎教育在過去一段時間過於偏重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忽略了(情感)、(態度)、(價值觀)和(能力)的培養。
4、美術課程改革是要改變課程過於強調學科本位、門類過多缺乏整合的現狀,使課程結構具有(均衡性)、(綜合性)和(選擇性)。
5、改變過分強調的甄別與選拔功能,發揮評價促進(學生)發展、(教師)提高和改進(教學實踐)的功能。
6、改變過分強調的(甄別)與(選拔)功能,發揮評價促進學生發展、教師提高和改進教學實踐的功能。
7、新課程改革是要改變課程管理過於集中的狀況,實行(國家)、(地方)、(學校)三級課程管理,增強課程對地方、學校及學生的造就性和適應。
8、課程改革的目的:體現(素質教育)的要求,以美術學習活動方式劃分美術學習領域,加強學生學習活動的(綜合性)性和(探索性)性,注重美術課程與(學生生活經驗)的聯系。
9、美術課程具有(人文)性,是學校進行(美育)的主要途徑,是義務教育階段全體學生(必修)的藝術課程。
10、思維又可以分為(發散思維)思維和(收斂思維)思維兩種類型,美術活動主動是(發散思維)思維活動。
11、藝術至高價值在於(創造),藝術教育的至高價值無疑是培養具有(創造性)的人。
12、人的行為大體上分為兩種,一種是(情趣性)行為,一種是(意志性)行為。義務教育階段的美術教育應更多的調動學生的(情趣性)行為。
13、(學生的發展)是教育的最終目標,為促進(學生發展)而進行評價。就是教育的過程與教育的目標的統一。
14、美術課程的總目標是按照三個維度表述的,即(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和價值觀)。
15、新的美術課程標准對美術的學習內容是以四個領域來劃分的,分別是(造型與表現),(設計與應用),(欣賞與評述),(綜合與探究)。
16、各學習領域分別由(標准)、(教學活動建議)和(評價建議)三個部分組成。
17、(標准)是課程總目標的具體化,體現出與總目標的對應關系。
18、義務教育階段的美術學習共分為(4個)學段。
19、義務教育階段的美術學習的第四個學段是(7—9)年級。
20、(造型·表現)領域是指運用多種材料和手段,體驗造型樂趣,表達情感和思維的學習領域。
三、判斷題
1、新課程改革是要改變課程過於注重知識傳授的傾向,強調形成積極主動的學習態度,使獲得知識與技能的過程成為學會學習和形成正確價值觀的過程。( √)
2、新課程改革是要改變課程過於強調學科本位、門類過多缺乏整合的現狀,使課程結構具有均衡性、綜合性和選擇性。(√)
3、新課程改革是要改變課程內容繁、難、偏、舊和偏重書本知識的現狀,加強課程內容與學生生活經驗以及現代社會科技發展的聯系。(√)
4、新課程改革是要改變過於強調接受學習、死記硬背、機械訓練的現狀。()
5、新課程改革是要倡導學生主動參與、樂於探索、勤於動手,培養學生搜集和處理信息的能力、獲取新知的能力、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以及交流與合作的能力。(√)
6、新課程改革是要改變過分強調評分的甄別與選拔功能。(√)
7、新課程改革是要發揮評價促進學生發展、教師提高和改進教學實踐的功能。(√)
8、改變課程管理過於集中的狀況,實行國家、地方、學校三級課程管理,增強課程對地方、學校及學生的造就性好適應。(√)
9、美術課程具有人文性,是學校進行美育的主要途徑。(√)
10、美術課程具有人文性,是學校進行美育的主要途徑。(×)
11、美術課程是九年義務教育階段全體學生必修的藝術課程。(√)
12、美術課程是九年義務教育階段全體學生必選修的藝術課程。(×)
13、人文性應該是美術的基本性質。(√)
14、藝術性是美術學科的基本性質。(×)
15、通過美術教育,我們可以有效地形成和發展學生的人文意識。(√)
16、義務教育階段美術學科的教學內容是按照四個領域來劃分的。(√)
17、新課程標准對義務教育階段每個學年的課程目標都做出了清晰的規定。(×)
18、課程標准內容可以根據本地、本校的實際情況做出相對靈活的安排。(√)
19、義務教育階段的美術與音樂課是可以互相替代的。(×)
20、國家是義務教育階段美術課程內容的唯一管理者。(×)
8. 小學教學課程的含義性質和地位作用
語文課程是一門學習語言文字運用的綜合性、實踐性課程。義務教育階段的語文課程,應使回學生初步學答會運用祖國語言文字進行交流溝通,吸收古今中外優秀文化,提高思想文化修養,促進自身精神成長。工具性與人文性的統一,是語文課程的基本特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