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學校課程 » 小學算術課程

小學算術課程

發布時間: 2020-12-01 14:30:09

⑴ 小學數學課程應培養學生具有計算能力還有那三個

義務教育階段,數學培養的目標主要有數感、符號感、空間觀念、統計觀念、應用意識與邏輯能力
下面這個網址是《小學數學課程標准》,你可以看看培養目標

⑵ 課程標准小學數學教科書關於計算教學編排的主要觀點是

小學數學中計算具有基礎性和工具性。計算在數學中佔有很大的比例,數學知識的學習幾乎都離不開計算。因此,計算存在於數學學習的每一個環節之中,計算教學是小學數學教學中的重要環節。

小學數學計算教學的現狀
《數學課程標准》明確指出要學生了解四則運算的意義,掌握必要的運算和估算技能。相比較而言,老課程標准對學生計算的能力提了很多要求,如計算方法、技巧與速度等,而現在卻很少提了。在我們的教學過程中發現學生的計算能力比以前下降了,主要表現在計算正確率下降、口算速度減慢等等。
由於先進而簡便的計算工具日益普及,社會生活對計算技能的要求正在逐步降低,因此新課標調低了對計算能力的要求。但學生對計算的興趣並沒有因此而提高,學生數學思維能力也沒有得到應有的培養。
計算存在於數學學習的每一個環節之中,學生的數學學習離不開計算,因此,計算教學就顯得尤為重要。但正是這重要的一環,恰恰是老師們最為頭疼的地方,也偏偏是學生們最不願意學習的知識。
一方面,對老師來說,計算教學是最不容易教學出彩的地方,我們很少見到有計算教學的公開課。不是老師們認為講不明白,反而恰恰是它過於「明白」了,一目瞭然,運算順序是什麼,要注意什麼,哪個地方最容易出錯,所有的一切清楚明了;另一方面,對學生來說,都認為這部分知識很簡單,根本不用老師來教。學生明明會算,也非常清楚應該注意什麼,可就是錯誤不斷。
那麼,究竟是什麼原因讓計算教學處在了這樣一個尷尬的境地呢?
1、計算教學依賴於情境。
有的教師片面認為,計算教學離不開情境,缺少了情境,似乎激發不起學生的學習興趣。因此,有的課堂上情境設置是牽強附會的,有的純粹是為了引出算式,經過一番不著邊際的「看圖說話」,等到從情境引出算式,已經花去了10多分鍾時間,影響了教學的進程。

2、演算法多樣化變成「形式化」
對演算法只求量上的「多」,學生展示同一思維層面的演算法,教師一概叫好,而不管思維層面即質上的提升。一旦少了某種方法,教師就要千方百計牽引。有的學生為了迎合教師的意圖,想一些低價值、原始的方法來充數。這樣一來,往往討論一道題目就要花費10—15分鍾。而且演算法「多」了以後,也不及時優化。在計算時,有的學生甚至不掌握基本的計算方法,教師只要求學生用自己喜歡的方法計算。

3、課堂練習時間無保證
有的教師很少安排學生的課堂練習,片面認為現在計算教學的要求降低了,學生做習題有機械、重復訓練之嫌,翻來覆去說「算理」,擠佔了練習時間,影響了學生基本計算技能的形成。

4、忽視口算練習
有些教師和學生口算意識淡薄,忽視口算的正確率以及口算的速度,課堂上很少安排時間進行口算訓練。有的一年級學生連20以內的加減法也不熟練,有的二年級學生連乘法口訣也沒有做到脫口而出……,口算是計算的基礎,這樣的口算水平勢必影響計算速度和正確率。

5、教材的編排
計算內容基本都是獨立成章,先學加法、減法,再學習乘、除法,都是比較單純的學習和練習。只要是一進入這一部分的教學,師生之間就只有練、練、練,很少有關於算理的探討、交流,只有學生練習熟練與否的情感體驗,最終導致兩種情況:一種是優生練習熟練後的心浮氣傲,一種是學困生動筆就出錯的心驚膽戰。

6、評價方式的滯後
新課程標准在降低了計算的要求後,制定了新的評價標准。而在上級部門組織的測試、平時的檢測中仍然在使用老課標的評價標准。這讓我們一線的教師感到非常困惑,這種困惑帶來的就是教學過程中的無所適從。

二、對小學數學計算教學的反思
針對上述問題,我們在教學的過程中應該怎樣去糾正呢?
1、加強口算訓練
口算是小學生應該具備的最起碼的基本技能。在四則運算中,最常用的是口算和筆算,口算是筆算的基礎,筆算技能的形成直接受到口算準確與熟練程度的制約。因此,必須加強口算的教學和訓練,切實打牢計算基礎。
小學口算的教學內容,大致可以分為基本口算和簡單速算。作為筆算基礎的基本口算,要求學生做到准確熟練、脫口而出。速算的內容主要是應用運算定律、性質及一些特殊的法則所進行的簡算速算。
要提高小學生的口算能力,形成一定的口算技能,關鍵是要持之以恆地堅持訓練。教師每節課可根據教學內容的具體情況,用3~5分鍾時間進行基本的口算訓練。 學生熟記使用頻率高的有關數據,在四則運算中能更好地掌握解題方法,使他們能更准確、快速而靈活地計算。例如熟記1π~20π的數值,便於教學「圓」與「圓柱、圓錐和球」這兩個單元的內容,能大大提高學生的運算速度。

2、培養思維能力
計算要經過觀察、比較、想像等一系列思維活動,因此計算教學的過程是培養學生思維發展的過程。其過程體現了思維過程的順與逆,思維水平的高與低。在計算教學中必須重視學生思維能力的培養,因為學生思維的發展,能提高計算能力,而計算能力的提高,又能促進學生思維的發展。
(1)提倡獨立思考:新課程提倡演算法多樣化,是為了提倡學生獨立思考,提高思維能力,展示學生不同層次的思考結果,老師不能引導學生尋求「低層次演算法」。學生不是空著腦袋進課堂的,他們不僅有原有認知結構作基礎,還有自身的思維潛能作基礎。教師要放手讓學生自己去想、去做,去發現問題並尋求解決問題之法。要給學生更多獨立思考的機會。要捨得放手,要相信學生,讓每一個學生在面對數學問題時多獨立思考,盡可能自己找出解決問題的方法。當計算遇阻時,再讓學生相互討論,老師盡量做問題的共同研究者參與學生的探討交流,最後讓學生歸納自己得到的結論。
(2)關注質的提高:目前,計算教學在方法上大都注意了量的增加,即引導學生找出盡可能多的方法,但往往忽略了有序思維,從質的方面提高。鼓勵演算法多樣化,它為我們了解學生的認知狀況提供了第一手資料,能有的放矢地採用各種手段推動學生的思維發展。
如何從質的方面發展學生的思維呢?第一,對於學生的不同方法,要認真分析,不能只看形式,而更要看實質——數學思想方法怎麼樣,引導學生有序思考,善於換一個角度去思考。第二,要充分利用已有的各種演算法,引導學生進行反思,理清解決問題的思路。 要及時對「多樣化」進行「優化」,尋求簡潔、容易、快速的方法。
(3)注重簡便計算的練習:教師要善於引導學生對計算式題進行觀察、思考、判斷,決定能否簡便計算,從而合乎邏輯地進行分析、推理,盡快找到計算的捷徑,以確保計算的正確、迅速與計算方法的合理運用,以便培養學生思維的敏捷性和靈活性,進而提高計算效率。

3、學以致用,讓學生鞏固計算方法
《數學課程標准》指出:「教師應該充分利用已有的生活經驗,引導學生把數學知識應用到現實中去,以體會數學在現實生活中的應用價值。」學習的最終目標是為了應用,應用計算方法解決實際問題應該是計算教學的重要任務之一。因此,在計算教學中要注意對教材進行深加工,挖掘出數學知識的應用價值,讓學生在應用所學的知識解決相應的實際問題中鞏固計算方法。
例如,學習了「利息的計算」後,我設計了「儲蓄」的數學實踐活動。在實踐活動中,學生通過模擬儲蓄計算應得的利息、應納稅款以及不同存期的存款利息,發現了合理的分段存款可以獲得更多的利息。這個發現對學生來說無疑是非常重要的,它不僅使學生對利息的計算方法更加熟練,而且深切體會到數學知識在日常生活中的重要性。因此在計算教學中,我們教師應經常聯系生活實際精心設計具有探究性、開放性的數學實際問題,以培養學生的應用能力。

4、保證適量的練習
目前的數學課堂,在情境引人、演算法多樣化上面花費了過多的時間,往往是前松後緊,匆忙收場。學生課堂練習時間嚴重不足,有的甚至下課鈴聲一響,教師才布置練習,導致練習不到位,所以有必要加強課堂練習。
(1)留有足夠的時間:學生的練習是別人無法代替的,課堂教學如果不能實現「當堂訓練」,就會成為「夾生飯」。沒有時間進行必要的課堂練習,要形成一定的計算技能也就不大可能了。所以,我們有必要留有足夠的課堂練習時間,如每節課留5—8分鍾的時間讓學生進行計算練習,並隨時隨地反饋練習中的問題,教師進行糾正。
(2)提高練習質量:新課程背景下的課堂練習,並不是越多越好。而是要在保證一定數量的前提下,從提高質量上下功夫。首先,重視練習內容的選擇。包括封閉性問題,半開放性、開放性問題等,以封閉性問題為主,開放性問題為輔;其次,練習形式多樣。計算教學不要單純為了計算而計算,避免計算的單一、枯燥。從基本練習、針對練習、變式練習到拓展練習等層次要分明,難易程度要適合學生。教材上的、教師和學生設計的題目都要有,以提高學生的積極性;要注意練習的趣味性。在練習時添加一些新穎活動,諸如小競賽、小游戲等,使學生的情緒、情感始終處於興奮狀態。
(3)有針對性的練習:在計算教學中,除對一些易錯題堅持反復練習外,還應注意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設計一些針對性練習,以便排除各種干擾因素,提高計算的正確率。如計算360÷25×4時,不少學生往往做成:原式=360÷100=3.6,這是由於「25×4」這個強干擾因素的誘發,使學生忽略了運算的順序造成錯誤。一般來說,學生初次練習時發生的錯誤,在教師指導下,比較容易糾正和克服。如果是多次重復的某種錯誤,特別是這種錯誤在頭腦中已經生根,則糾正起來就比較困難。所以教師要及時了解學生計算中存在的問題,有針對性地選擇常見的典型特例,與學生一起分析、交流,達到既「治病」又「防病」的目的。對於那些形近而易錯的式題,可組織對比練習,克服思維定勢的消極作用,培養學生比較鑒別的能力。
(4)計算練習後的反思:加強練習之後的反思,能提高學生的分析和判斷能力,有利於總結經驗,提高練習效率。

5、注重為學生構建計算知識的「網路」
數學知識就像是一張縱橫交錯的網,每一個知識點都是一個網點,網點上的一條條知識鏈,連接起了一個個的網點,從而形成一張密密的「知識網」。如學習加法,就為學習乘法做准備,學習加法和乘法的運算定律,就為簡便計算埋下伏筆,學習通分就能很順利地完成分數加減法的學習……因此教學中不要只注重某一環節,某一節課的教學,要抓住一條線,一個網路去消化理解,不僅要注重「外延」,更要重視「內涵」。在教學中,我們教師要善於統攬全局,為學生構建計算知識的「網路」。


6、培養良好的習慣
培養學生一絲不苟、認真負責的學習態度,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是防止計算錯誤,提高計算水平的一個有效的途徑。
(1)培養認真審題的習慣:先看清題中的數字和運算符號,想想什麼地方可用口算,什麼地方要用筆算,是否可以用簡便運算等;然後再動筆計算;最後認真檢查。
(2)培養認真計算的習慣:在四則運算中,碰到數字大、步驟多的計算題時,要做到不急不躁、冷靜思考、耐心計算。即便是簡單的計算題也要慎重,切勿草率行事,能口算的則口算,不能口算的應注意認真計算。計算時,要求書寫整潔,格式規范,方法合理。同時,採取一定的措施,強化學生規范打草稿的習慣,以保證計算的准確及檢查時的方便明了。
(3)培養耐心檢驗的習慣:我們教師要教育學生養成計算後認真檢查驗算的習慣,把檢驗當作計算題不可缺少的重要環節。檢驗要做到耐心細致,逐步檢查:一查題目中數字是否抄錯;二查計算過程和計算結果是否有誤,發現錯誤要及時糾正。同時,教師要結合教學內容教給學生驗算的方法,如重演算法、逆演算法等,培養學生良好的檢查驗算的習慣。
(4)重視培養學生在計算中應用估算進行計算習慣:估算是保證計算準確的重要環節,是提高計算能力的手段。系統計算前進行估算,可估計出得數的大致取值范圍,為計算的准確性創造條件。教師要適當教給學生估算的方法,引導學生發現一些和、差、商等知識的規律,培養學生的估算能力。當然,估算只能發現計算中的明顯錯誤,並不能代替計算和驗算,只有把估算、計算、檢驗相結合,才能保證計算的正確、迅速,從而全面提高學生的計算水平與能力。


計算教學是重要的,同時又是困難的。我們教師要時刻站在學生的角度去審視計算教學,以學生的眼光看待計算教學。只有這樣,我們才能與學生充分的溝通,圓滿的完成計算的教學。
小學數學中計算具有基礎性和工具性。計算在數學中佔有很大的比例,數學知識的學習幾乎都離不開計算。因此,計算存在於數學學習的每一個環節之中,計算教學是小學數學教學中的重要環節。

⑶ C語言課程設計「教小學生算術」做個位十位的加減乘除,減不能得負,除要除盡,算對了可升級。 20 3

我做程序設計的

⑷ 很多小學數學在線課程總是喜歡教人速演算法

現在很多在線課程會教人速演算法這種方法,主要就是為了告訴家長,我們的在線課程是非常有用處的,而實際上速演算法是有規律可循的,所以並不能表明這個在線課程的教育方式是正確的。

⑸ 小學數學課程應培養學生具有計算能力,(),(),().

小學數學課程應培養學生具有計算能力,能夠幫助人們處理數據,推理和證明,有效地描述自然現象和社會現象。

⑹ 新中國成立後的第一個小學算術課程標准制訂於哪一年

1950年7月制訂的

⑺ 小學數學課程應培養學生具有計算能力,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學習能力,分析能力,抽象思維能力

⑻ java課程設計「小學算術運算測試程序」

花了好幾個小時,測試通過,希望樓主多給點分
import java.util.Scanner;
class Question{
private int firstParam;
private int secondParam;
private String operator;
private int answer;
private int score;
public int getFirstParam() {
return firstParam;
}
public void setFirstParam(int firstParam) {
this.firstParam = firstParam;
}
public int getSecondParam() {
return secondParam;
}
public void setSecondParam(int secondParam) {
this.secondParam = secondParam;
}
public String getOperator() {
return operator;
}
public void setOperator(String operator) {
this.operator = operator;
}
public int getAnswer() {
return answer;
}
public void setAnswer(int answer) {
this.answer = answer;
}
public int getScore() {
return score;
}
public void setScore(int score) {
this.score = score;
}
//構造
public Question(int firstParam, int secondParam) {
this.firstParam = firstParam;
this.secondParam = secondParam;
}
}
public class StudentStudy {
private int questionNumber;
private String operator;
private Question[] questions;
private int rightNumber=0;
private int wrongNumber=0;
public String getOperator() {
return operator;
}
public void setOperator(String operator) {
this.operator = operator;
}
public int getQuestionNumber() {
return questionNumber;
}
public void setQuestionNumber(int questionNumber) {
this.questionNumber = questionNumber;
}
public int getRightNumber() {
return rightNumber;
}
public void setRightNumber(int rightNumber) {
this.rightNumber = rightNumber;
}
public int getWrongNumber() {
return wrongNumber;
}
public void setWrongNumber(int wrongNumber) {
this.wrongNumber = wrongNumber;
}
public Question[] getQuestions() {
return questions;
}
public void setQuestions(Question[] questions) {
this.questions = questions;
}
public int getRandom(){
return (int)(Math.random()*10);
}
public int calculateByOperator(String operator,int first,int second){
switch(operator.charAt(0)){
case '+':
return first+second;
case '-':
return first-second;
default:
return 0;
}
}
public void makeQuestion(){
mywhile:
while(questions[questionNumber-1]==null){
Question question=new Question(getRandom(),getRandom());
for(int i=0;questions[i]!=null&&i<questionNumber;i++){
if((question.getFirstParam()==questions[i].getFirstParam())&&(question.getSecondParam()==questions[i].getSecondParam())){
continue mywhile;
}
}
for(int i=0;i<questionNumber;i++){
if(questions[i]==null){
questions[i]=question;
questions[i].setOperator(operator);
questions[i].setScore(100/questionNumber);
questions[i].setAnswer(calculateByOperator(operator,questions[i].getFirstParam(),questions[i].getSecondParam()));
break;
}
}
}
}
public StudentStudy(int questionNumber){
this.questionNumber=questionNumber;
questions=new Question[this.questionNumber];
}
public static void main(String[] args){
Scanner input=new Scanner(System.in);
System.out.println("現在開始測試,請填寫要測試的試題數量(1-100):");
int number=input.nextInt();
StudentStudy ss=new StudentStudy(number);
System.out.println("請選擇要測試的試題類型:1加法2減法");
int type=input.nextInt();
switch(type){
case 1:
ss.setOperator("+");
break;
case 2:
ss.setOperator("-");
break;
default:
System.out.println("輸入有誤,退出系統!");
System.exit(0);
}
ss.makeQuestion();
for(int i=0;i<number;i++){
System.out.println("第"+(i+1)+"題:"+ss.getQuestions()[i].getFirstParam()+ss.getQuestions()[i].getOperator()+ss.getQuestions()[i].getSecondParam()+"=?");
int answer=input.nextInt();
if(ss.getQuestions()[i].getAnswer()==answer){
ss.setRightNumber(ss.getRightNumber()+1);
System.out.println("回答正確!");
}
else{
ss.setWrongNumber(ss.getWrongNumber()+1);
System.out.println("回答錯誤!");
}
}
System.out.println("您總共答了"+ss.getQuestionNumber()+"道題,答對"+ss.getRightNumber()+"道,答錯"+ss.getWrongNumber()+"道,最後總分為:"+ss.getRightNumber()*100/ss.getQuestionNumber()+"分");
}
}

⑼ Java課程設計小學生算數測試程序APPLET版

明白演算法就不難實現了。首先生成考題:十以內的兩個數字隨機組合,小學是沒有負數的,0不能做除數等細節考慮到,生成後。學生輸入答案,判斷是否和執行結果一致就行了。applet只是java的一種呈現方式,核心演算法都一樣。如果還不清楚,可以到碼源網聯系客服定製開發 源碼交易平台

⑽ java課程程序設計報告 課題:小學算術運算測試程序

這個你可找一個
簡單計算器
就可以,能實現你的要求

熱點內容
武漢大學學生會輔導員寄語 發布:2021-03-16 21:44:16 瀏覽:612
七年級學生作文輔導學案 發布:2021-03-16 21:42:09 瀏覽:1
不屑弟高考成績 發布:2021-03-16 21:40:59 瀏覽:754
大學畢業證會有成績單 發布:2021-03-16 21:40:07 瀏覽:756
2017信陽學院輔導員招聘名單 發布:2021-03-16 21:40:02 瀏覽:800
查詢重慶2018中考成績查詢 發布:2021-03-16 21:39:58 瀏覽:21
結業考試成績怎麼查詢 發布:2021-03-16 21:28:40 瀏覽:679
14中醫醫師資格筆試考試成績查分 發布:2021-03-16 21:28:39 瀏覽:655
名著賞析課程標准 發布:2021-03-16 21:27:57 瀏覽:881
北京大學商業領袖高端培訓課程 發布:2021-03-16 21:27:41 瀏覽:9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