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兒園小班課程內容
Ⅰ 幼兒園小班都學什麼
小班孩子注意力保持時間較短,上課只有15分鍾。 現在各幼兒園採用的課程無非是整合、綜合、單元、滲透、分科課程,但實際教學中有語言:簡單兒歌,故事,音樂:歌曲、律動(隨樂動作),數學:感知5以內的數量,辨認顏色等,美術:學畫長短直線,螺旋線,圓圈等。
Ⅱ 通常小班的課程都是關於什麼的呢
在我們的日常生活當中孩子在很小的時候就需要去幼兒園上學,然而幼兒園的課程也是有一定的劃分的,小班就是其中最小的一個年級。小班在孩子的人生當中也非常地重要,所以說在這個時候父母也會相應地把孩子送到學校,讓他們接受學校的教育。但是網友們在這一方面也是表示非常的疑惑,孩子這么小,老師也肯定對於他們沒有辦法,教不了他們太過於深奧的知識。那麼通常小班的課程都是關於什麼的呢?
Ⅲ 幼兒園小班教研內容有哪些
會議內容:
小一班案例分析主題《愛咬人的小男孩》
小二班案例分析主題《孤僻的孩子》
小三班案例分析主題《我不想睡午覺》
小四班案例分析主題《坐不住的孩子》
小五班案例分析主題《自我為中心的孩子》
經過我們大家熱烈商討,最終選定小一班案例分析《愛咬人的小男孩》
00:19
案例敘述:
因天氣原因,在晨間活動中,我們安排幼兒進行桌面玩具活動,一開始,大家玩的都很好,每人都選擇自己喜歡的玩具進行組合拼搭,這時源源跑過來對我說:"老師,宇宇咬我",我一看,源源的小臉上被宇宇咬了一個明顯的"牙印",對於這樣的"投訴"我們也多次和他們的家長進行了交流與溝通,希望找到一個好的辦法來幫助他們克服身上的不好的習慣。
案例分析:
宇宇屬於內向型的小男生,但同時也有著很強的規則意識,看到別人不遵守規則時會用咬人的方式去提醒別人
教育措施(教育效果)
1、與家長溝通,請家長配合我們,在家多督促教育孩子,告知孩子咬人是不對的。
2、告知家長,孩子可能處於"口欲期",可以在家中讓幼兒用一些滿足咬的替代品,如磨牙棒等。
2、教師應為孩子創設和諧的游戲活動空間,避免孩子情緒太易激動而發生爭執咬人事件。
教學反思:
孩子愛"咬人"是二三歲幼兒常有的行為,也是很多家長和老師頭疼的問題,但孩子真的是故意的還是生理上不由自主去"咬",這些都要從分析幼兒的年齡特徵出發,尋找孩子愛"咬人"的根源。
分析孩子愛"咬人的"根源:
從生理上說,孩子在2-3個月時會有一個"口欲期",在這一階段,孩子會通過口咬去接觸外界事物,從而獲得一種滿足,如果這時,家長阻止了孩子的這種行為,在二三歲甚至更長的時間里,孩子會養成"愛咬人""愛啃指甲"的行為,有時成年後也會出現這種情況。二三歲的幼兒還處於模仿期,情緒很不穩定,易激動 ,當宇宇與別人掙搶玩具時,自然的就習慣用"咬"去解決問題。
通過以上分析,我想在以後的工作中,遇到這類問題時,可以先從分析幼兒生理心理的年齡特徵為出發點,再找出問題的根源,這樣才能更好更快的解決問題。
供參考!
Ⅳ 幼兒園小班常規課程都有那些
1、在教學上著重點放在培養幼兒對於舞蹈的興趣和愛好,從基本開始,由淺入深。 2、選材音樂明快、新穎,對幼兒產生吸引力,節奏強,易接受。 3、對幼兒進行表揚、賞識教育,鼓勵跳的較好的幼兒貼上「小紅花」,以點帶面。 4、發展兒童的個性,注意個別差異,面向全體,因材施教,注意個別教育。 總體目標: 1、培養幼兒對音樂舞蹈的興趣和節奏感。 2、發展幼兒的感受力,記憶力,想像力和表現力。 3、能隨音樂協調地做形體動作,知道其名稱
Ⅳ 幼兒園里的小朋友主要學習什麼課程
五大領域
Ⅵ 孩子在幼兒園小班都學什麼啊
幼兒園小班首先以培養孩子良好的生活習慣為主,不同於托兒所的是孩子已經3歲,老師要讓孩子逐漸學會生活自理,不以學習文化為主。家長不要心急,這個年齡的孩子學文化太早,負擔過重,而且從生理、心理都沒准備好,其實這些生活自理的小事,就是在為孩子將來的學習做准備。
Ⅶ 幼兒園小班教學技巧特點
1、多和家長交流,了解每個幼兒的個性特徵,因人施教。
2、以游戲的方法上課,和幼兒多一些互動,充分調動他的積極性。
3、找一些小班幼兒喜歡玩的游戲,和他們玩在一起,鬧在一起。
4、幼兒犯了錯誤,可以以一些故事的形勢引導他改正錯誤。
5、多表揚,讓幼兒能夠自信、大方等等。
(7)幼兒園小班課程內容擴展閱讀:
類型
幼兒園課程主要有三種類型:
一、學科:音樂、美術、語言、常識、體育、禮儀習慣等。
二、活動:為兒童安排各種有組織有計劃的各種活動。
三、經驗:為促進兒童身心和諧發展所提供的有益經驗。
結構
幼兒園課程結構是由課程目標、課程內容、課程組織和課程評價四個要素組成。
特性
一、基礎性、啟蒙性
從教育體質的角度看,幼兒園教育是學制的最初環節,是整個學制的基礎。幼兒園課程作為學前教育的載體,直接影響幼兒現時的發展,為幼兒今後甚至一生的發展奠定基礎。
從人的發展角度看,幼兒正處於人生發展的起始階段,是從懵懂邁開腳步走向社會的開始,因此幼兒課程不尋求傳授知識的高深、系統,只需讓幼兒體驗關於自然,社會與人類的最淺顯的知識和觀念,幫助幼兒認識她們周圍的世界,開啟幼兒的智慧與心靈,萌發他們優良個性和品質。
二、全面性、生活性
幼兒園課程是實現幼兒教育目標的手段,是實現幼兒全面發展的中介,因此,幼兒園課程應以實現幼兒在身體、認知、情感、社會性等方面的和諧發展為目標,要具有全面性。
幼兒在現實生活中,通過與大量的人、事物相互作用,從而獲得知識、習得態度;體驗情感,形成個性。因此,幼兒園課程必然帶有濃厚的生活特性。課程內容要來自於幼兒生活,課程實施要貫穿於幼兒生活。
三、活動性與直接經驗性
幼兒身心發展的特點決定了幼兒主要是通過感官來認識世界。在豐富的感性經驗的基礎上,幼兒才理解事物,對世界形成相對抽象的認識。
幼兒的這種行動性和形象性的認知特點,使得幼兒園課程必須以幼兒主動參與的教育性活動為其基本的構成成分。在活動中幼兒獲得的直接經驗是幼兒發展的根本是幼兒理解世界的基礎。
四、潛在性
與中小學課程相比,幼兒園課程的一個突出特點就是課程的潛在性和隱蔽性的特徵。當然,中小學課程也存在隱性課程,但畢竟顯性課程的力量要強大的多。
Ⅷ 幼兒園五大領域的課程內容包含哪些方面
一、健康領域 情感領域:身體健康,在集體生活中情緒安定、愉快;認知領域:知道必要的安全保健常識,學習保護自己;動作技能領域:生活、衛生習慣良好,有基本的生活自理能力,喜歡參加體育活動,動作協調、靈活。 二、語言領域 情感領域:樂於與人交談,講話禮貌; 能清楚地說出自己想說的事; 喜歡聽故事、看圖書;認知領域:注意傾聽對方講話,能理解日常用語; 動作技能領域:能聽懂和會說普通話。 三、社會領域 情感領域:樂意與他人交往,學習互助、合作和分享,有同情心; 愛父母長輩、老師和同伴,愛集體、愛家鄉、愛祖國; 認知領域:理解並遵守日常生活中基本的社會行為規則; 動作技能領域:能主動地參與各項活動,有自信心;能努力做好力所能及的事,不怕困難,有初步的責任感。 四、科學領域 情感領域:對周圍的事物、現象感興趣,有好奇心和求知慾;愛護動植物,關心周圍環境,親近大自然,珍惜自然資源,有初步的環保意識; 認知領域:能從生活和游戲中感受事物的數量關系並體驗到數學的重要和有趣; 動作技能領域:能運用各種感官,動手動腦,探究問題;能適當的方式表達、交流探索的過程。 五、藝術領域 情感領域:喜歡參加藝術活動,並能大膽地表現自己的情感和體驗; 認知領域:能初步感受並喜愛環境、生活和藝術中的美; 動作技能領域:能用自己喜歡的方式進行藝術表現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