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學校課程 » 新課程的方法

新課程的方法

發布時間: 2020-12-02 14:38:20

1. 新課程下教師教學方法應該有哪些轉變

現代教育技術的迅猛發展,首先改變了我們的教學方式和學習方式,突破了傳統教學的時間觀和空間觀,進而從根本上改變了對教師一詞原來含義的解釋,並促進教師教學方法的進一步轉變,促使我們必須對教師、現代教師、教師素質的內涵及其與現代教育技術之間的關系有一個准確的認識。 新課程教育已經全面推進,以培養創新能力為核心的素質教育,成為當前我國教育現代化的一項緊迫任務,這是教育事業的一場深刻變革。現代教育理論為這場變革提供了堅實的理論基礎,以多媒體技術、通訊技術、網路技術為代表的現代教育技術又為這場變革提供了豐富的技術支持,然而這其中必須要藉助的是教師教學方法的轉變。筆者認為新課程下教師的教學方法應該進行以下轉變。 一、由「權威」向「非權威」轉變 我們應該允許教師在某些知識領域有不懂的問題而不是是絕對的權威。教師可以向學生學習,可以向學生承認自己不懂得問題,可以請學生幫助老師解決教學中的疑難,讓學生消除學習的神秘感,教師不應該以知識的權威自居而應該與學生建立一種平等的師生關系,讓學生感受到學習是一種平等的交流,是一種享受,是一種生命的呼喚。 二、由「指導者」向「促進者」轉變 教師要成為學生學習的促進者,而不僅僅是指導者,要變牽著學生走為推著學生走,要變給學生壓力為給學生動力。用鞭策、激勵、賞識等手段促進學生主動發展。 三、由「導師」向「學友」轉變 我們倡導專家型教師,但不倡導教師站在專家的高度去要求學生。教師要有甘當小學生的勇氣,與學生共建課堂,與學生一起學習,一起快樂一起分享、一起成長。教師不僅要成為學生的良師,更要成為學生的朋友。 四、由「靈魂工程師」向「精神教練」轉變 長期以來,人們把教師比作「人類靈魂的工程師」。其實教師不應該成為學生靈魂的設計者。而應該作為學生靈魂的鑄造者、凈化者。教師要成為學生「心智的激勵喚醒者」而不是「靈魂的預設者」,要成為學生的「精神教練」。 五、由「信息源」向「信息平台轉變」 在傳統的教學中,教師成為了學生取之不盡的「知識源泉」。缺乏師生互動,在新課程中,教師不僅要輸出信息,而且要交換信息,更要接受學生處理的信息。教師要促成課堂中信息的雙向或多向交流,因而教師要成為課堂中信息交換的平台。 六、由「一桶水」向「生生不息的奔河」轉變 我們曾經認為教師要給學生一碗水自己就必須要有一桶水的觀點。然而隨著時代的變化,知識經濟時代已經到來,教師原來的一桶水已經過時,這就需要教師的知識隨著時代的變化而不斷更新,需要教師成為「生生不息的奔河」需要教師引導學生去「挖泉」即挖掘探尋,以尋到知識的甘泉. 七、由「挑戰者」向「應戰者」轉變 新的課堂中不能僅僅是教師向學生提出一系列的問題。讓學生解決問題.他要求教師引導學生自己去提出問題,因為提出的問題比解決問題更重要。學生向教師提出問題,便是對學生的挑戰。開放的課堂中教師隨時可能接受學生的挑戰,而成為迎戰者。 八、由「蠟燭」向「果樹」轉變 中國的傳統文化把教師比做「春蠶」,「蠟燭」,不管是春蠶還是蠟燭總是在奉獻給客體的同時毀滅掉主體.新時代的教師不能再做春蠶或蠟燭,而應該在向社會奉獻的同時不斷的補充營養,成為常青的果樹,而不是在照亮了世界或吐盡了芳絲後就毀滅掉自己。

2. 當前新課程改革,解決這個問題的思路或方法是什麼

進入 21 世紀以來, 新的一輪高中課程改革全面展開。課程理念、課程內容、教學方法、新的課程評價方式, 正在逐步的改變著傳統的高中教育。另一方面, 盡管這一輪的課程改革取得了不少進步, 但同樣也是問題重重, 其成效性遭到了許多教育工作者和專家的質疑。

一、當前課程改革中存在的問題

1. 嚴重脫離我國的教育實際。新課程是針對我國傳統課程 「 偏、難、繁、舊」的弊端, 並在借鑒國外先進課程理念的基礎上編寫的。它強調課程的時代性, 師生雙方的互動性、合作性、創造性、探究性及現代化教學媒體對教學的支持。這能在一定程度上改變我過傳統課

程的不足, 有利於促進高中素質教育的順利開展。但是,我國是一個各地教育發展極度不平衡的大國, 比如東部與西部、城市與農村。盡管目前開發的教材種類繁多,但教材 「 城市化」現象嚴重, 脫離了我國很多地區尤其是廣大農村地區的教育實際。如某些落後地區現代化教

學媒體、實驗設備的缺乏, 難以完成新課程規定的要求;一些實踐活動受到當地客觀條件的限制難以開展等等。

2. 新的課程不但沒有真正減輕學生負擔, 而是在一定程度上加重了學生負擔。新課程實施的初衷是為了減輕學生的課業負擔, 實施素質教育, 但是由於高考制度改革的相對滯後, 使得學生在全力備考高考科目以外,還得學習各種新課程規定的選修課, 如科技活動、技術、

藝術、社區服務等等, 實際上是使學生的負擔加重了。而近幾年各省紛紛實行高考科目 「 3+大綜合+1」的改革, 使得高考科目由原來的五門變成了更多門, 無疑是使學生的學習負擔更加嚴重了。

3. 新課程使得教師無所適從, 難以適應。新課程的一個重要特點是給地方和學校充分的自主權, 強調 「 給教師和學生留下充分自由發揮的餘地」 , 具有很強的選擇性和靈活性。然而, 由於教育部制定的課程標准對學科目標的實施過於宏觀化, 不如以前的教學大綱具體、細

致, 缺乏對教師的教學方法的具體指導, 再加上當前高中教師的專業精神、專業知識、專業技能還不能有效的應對新課程, 這使得教師難以把握新課程的內涵和外延,產生迷惑, 難以適應。以至於出現 「 穿新鞋走老路」的局面, 教學仍然是以教師的傳授灌輸為主, 新課程要求的新的教學理念難以得到貫徹。

4. 課程版本過於繁多, 難以實現統一要求。為照顧不同地區教育的均衡發展, 新課程一改原來人民教育出版社的課程教材 「 獨霸天下」的局面, 大量版本的課程教材在全國各地實行。這一做法使得課程體系過於混亂,難以實現統一要求。僅山東省, 就使用著四種不同版本

的課程, 而最終的高考卻是全省一張試卷, 這使高考命題的難度增加, 更容易導致高等學校招生錄取的不公平。另外, 教材版本的混亂也不利於各地高中教學的評價與考核、交流與合作。

二、解決當前高中課程改革中存在問題的對策

1. 充分考慮各地教育的實際, 穩步推進高中課程改革。課程改革要充分考慮各地的教育實際, 通盤考慮各地的財政投入, 各學校現有的教學條件及師資狀況, 慎重穩妥的進行, 絕不可搞 「 一刀切」 , 盲目追求課程的多、新、奇。我們要因地制宜, 把新課程的內容、教學

要求、評價標准跟當地人民的政治、經濟、文化、社會生活等方面切實聯系起來, 將課程的中央、地方和學校三級的開發和管理有效的結合起來。

2. 加大高考制度改革力度, 使其適合課程改革的要求。高中課程改革能否成功的關鍵在於高考制度的徹底變革。盡管高考制度每年都在改革, 但仍然不能適應新課改的要求。新課程要求對學生的綜合素質進行評價,但當今的高考仍然是側重考查學生的知識, 大部分地區

仍然是 「 一考定終身」 。至於學生的學習過程與方法、實際操作技能、情緒情感、價值觀等方面仍然是考查的盲區。同時, 由於社會、教育行政部門對學校評價的主要依據仍然是升學率, 所以不少學校在實施新課改時不得不 「 陽奉陰違」 , 教學的主要精力依然放在高考科目上,對於新課改中的選修課進行應付甚至取消。高考是高中

教學的指揮棒, 現在某種程度上已成為推行課改的最大障礙。所以只有徹底改革當前的高考制度, 加強高考和新課程的銜接與融合, 才能使新課改落到實處。

3. 整合課程科目, 減少課時數量, 減輕學生負擔。現在高中的課程科目過多過繁, 分科過細, 使學生在正常的上學時間內難以完成學習任務, 不得不在課下加班加點, 苦不堪言。現在高中教育中的一大奇怪現象是,高考考文綜、理綜或大綜合, 但高中學校的新課程卻依然是分科編制的教科書。這直接導致了高考的綜合考試成了各門具體學科試題的堆砌, 根本算不上真正意義上的綜合考試。既然現在的高考是朝著綜合化的方向發展,我們的課程也必須加以整合, 設立綜合課程, 盡量減少科目。

4. 加強對高中教師的培訓, 為教師提供切實可行的教學指導。要使新課程的要求落到實處, 最終需要每一位高中教師的實踐。但是, 現在的教師由於受其專業水平的限制, 在面對新課程時, 大多數是束手無策, 很容易走彎路。因此要全面貫徹新課程的教學理念, 加強對高中教師的培訓, 進行教學方法的指導。各師范院校,地方師資培訓機構, 教育行政部門與各高中學校要加強合作, 作好新課程的師資及幹部的培訓工作, 並定期到學校進行檢查與指導。總之, 高中課程改革是一項長期而有復雜的工作。無論是政府、社會各教育機關, 還是各高中學校, 乃至每一位教師, 都有著不可推卸的責任。在這場改革中所

有有關人士都應積極努力, 貢獻自己的力量。對於新課改中存在的問題, 更應盡量找出解決策略, 從而使我們的高中教育盡快走上更加健康更快發展的軌道。

3. 新課程標准、教育理論及基本原理、方法

他們是環環相扣的,課標體現教育原理

4. 請敘述新課程倡導哪些教學方式

新課程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

5. 新課程改革後學生的學習方法有哪

新課程改革後學生的學習方法有哪些改革


新課程改革的核心理念有哪些?

1、「以回人為本答」、「以學生的發展為本」,是課程改革的出發點。

2、開放型的新課程觀是建構現代化課程體系的必然選擇。

3、民主化是建構新型師生關系和課程管理體制的牢固基石。

4、強調「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以及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的整合。

5、樹立終身學習觀,終身學習將成為未來每個社會成員的基本生存方式。

6、改變課程評價過分強調甄別與選拔的靜止觀,樹立評價促發展的發展觀。

7、批判與創新是本次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的靈魂。

8、回歸生活是新課程改革的必然歸屬。

6. 新課程強調學生的學習方式主要有

新課程強調改變學生的學習方式,倡導建立具有「主動參與,樂於探究,交流與合作」特徵的學習方式。
各課程標准要引導學生建立新的學習方式;
綜合實踐活動的設置要促進學生建立新的學習方式;
信息技術教育將使學生形成新的學習方式;
教材編寫的改變要倡導新的學習方式;
評價與考試的改革要有利於建立新的學習方式。
新的學習方式涉及學生學習的三個方面。
動機與態度 被動 主動 自主
教學方式偏好 接受 探究
社會環境偏好 個人(單獨) 同伴(合作)
新課程強調學生積極主動地學習,進而能夠自主學習;
鼓勵學生獨立而富有個性地學習,進而能夠自主學習,在學習中學會合作;
倡導學生在探究中學習,親歷並體驗探究過程,在深入思考和交流討論中獲得感悟與深入理解。
同時應當注意,學習方式的三個方面並不是相互獨立、互不相容的。
探究學習活動可以由小組合作完成,也可以只是個人的行為;
合作學習並不必然是探究學習;
接受學習也可能是主動理解的過程,甚至可能是自主的學習,如自主選擇收聽、收看廣播電視教育節目進行學習。
http://www.chongzi.cn/lunwen/ShowArticle.asp?ArticleID=30913也可以參閱~

7. 如何實現新課程標准中「過程與方法」的目標

《普通高中物理課程標准》(實驗)在「過程與方法」的目標中,提出讓學生「經歷科學探究過程,認識科學探究的意義,嘗試應用科學探究的方法研究物理問題,驗證物理規律。通過物理概念和規律的學習過程,了解物理學的研究方法,認識物理實驗、物理模型和數學工具在物理學發展過程中的作用。能計劃並調控自己的學習過程,通過自己的努力能解決學習中遇到的一些物理問題,有一定的自主學習能力。參加一些科學實踐活動,嘗試經過思考發表自己的見解,嘗試運用物理原理和研究方法解決一些與生產和生活相關的實際問題。具有一定的質疑能力,信息收集和處理能力,分析、解決問題能力和交流、合作能力。」筆者認為在教學實踐中注重下述幾個方面的問題將有助於「過程與方法」目標的實現。
一、注重教育理念的更新
高中物理課程總目標提出:「讓學生學習終身發展必備的物理基礎知識和技能,了解這些知識與技能在生活、生產中的應用,關注科學技術的現狀及發展趨勢。學習科學探究方法,發展自主學習能力,養成良好的思維習慣,能運用物理知識和科學探究方法解決一些問題。發展好奇心與求知慾,發展科學探索興趣,有堅持真理、勇於創新、實事求是的科學態度與科學精神,有振興中華,將科學服務於人類的社會責任感。了解科學與技術、經濟和社會的互動作用,認識人與自然、社會的關系,有可持續發展意識和全球觀念。」「過程與方法」目標的實現有助於課程總目標的實現,對培養學生科學探究能力、自主學習能力、實踐能力以及解決問題能力也起到了至關重要的總用。因此,對新課程中三維目標之一的「過程與方法」目標的高度重視是這一目標真正實現的前提條件。只有教育思想上的解放,才有更好的教學實踐。
二、注重物理概念或理論的產生過程
可以對一些歷史事實、理論形成、以及科學家的成長過程進行充分的挖掘。通過教師對其產生過程的詳細地介紹和梳理將有助於學生清晰了解物理學的發展脈絡與歷程,使學生從物理學發展的脈絡與歷程中感受到物理學與社會發展的關系、感受到一些著名物理學家執著追求科學巔峰的精神,同時也感受到成為一名科學家並不是高不可攀的,消除對科學家的盲目崇拜。從而為學生們形成正確的世界觀和人生觀創造有利的條件,使學生建立起敢於猜想、敢於提出問題、敢於挑戰權威的科學意識,為培養學生的創造性思維搭起橋梁。

期刊文章分類查詢,盡在期刊圖書館

三、注重科學方法的滲透和運用過程
科學方法是人們在認識和改造客觀世界的實踐活動中總結出來的正確的思維和行動方式。實踐證明:重大科學理論的突破,必然伴隨著新的科學方法的誕生。龐大的方法群是人類智慧的結晶。法國物理學家拉普拉斯(P.S.Laplace)曾說:「認識一位巨人的研究方法,對於科學的進步並不比發現本身更少用處,科學研究方法常常是極富興趣部分。」科學發展的歷史證明,物理學的研究方法對於物理自身的發展和整個科學的發展都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它是物理學家認識物質運動規律的工具和手段,擔負著發現、建立、檢驗、運用和發展物理規律的職能。因而它也是科學方法的重要組成部分,具有一般科學方法的價值。
四、注重學生的活動探究過程
《普通高中物理課程標准》(實驗) 把物理實驗和科學探究一並提出能力要求,明確了物理實驗和科學探究的關系。物理實驗和科學探究一樣,它不僅是物理教學中的重要內容和學習方式,而且是物理教學中的教學目標。探究活動是新課程改革中的一個亮點,同時通過探究活動更能激發學生的潛能,提高學生的能力。《標准》中闡釋探究活動七個要素(包括:問題的提出、猜想與假設、制定計劃與設計實驗、進行實驗與收集證據、分析與論證、評估、交流與合作),而其中的「猜想和假設」是過去的物理教學活動中經常被忽視的一個環節。猜想與假設是科學結論的先導,如果猜想與假設一旦能得到實驗結果的支持,它就可能發展成為科學結論。因此,猜想與假設能幫助科學研究者明確研究的方向,指導科學研究沿預定目標展開。它為收集、分析、處理和解釋信息提供了一個大致的框架,因而使制定探究計劃、設計實驗方案有了必要的基礎。作為一種教學方式,猜想與假設對發展學生的創造性思維具有積極的作用。在物理學的發展史上,許多理論,都來自於提出了正確的假設,如19 世紀對氫光譜譜線的分布規律的研究中,假設就發揮了重要的作用。

8. 學習高中新課程的方法

不知道你們哪兒的教育是怎麼樣的,但看你的考分和你的問題,我想你是一個熱愛學習的同學,我現在大學,下面就把我的高中經驗以及近幾年的觀察總結給你以下建議吧!
對於高中生活,已經出脫於單純的九年義務教育,走向大學,甚至未來的的階梯,無論是分文理科還是不分文理科,語文,數學,英語(後面簡稱語數外)都是決定你最後高考勝利的重要砝碼,為此,學好語數外是重中之重。1、語文的學習需要你掌握大量的文學知識,多看書,從高一就養成一個好習慣,每天看多少書,多長時間的書,有一個規律,習慣成自然嘛。有條件的話建議買上本文言文的說,通過自己看的多了,這樣會增加你的知識面和悟性。通過看書來提高語文水平,實際上,語文的考察就是考察你平日的學習習慣和學習積累。2、英語的學習,英語作為一門外語,源於西方,就像我們的語文一樣,他也是一個國家的文化,與其不同的就在於你就生活在語文中,而英語是你記事起來學習的,並且目前不能向語文那樣有較強的實用性,為此,我建議你從開始起,也想語文一樣,重在積累,講課,自己看課外英語是都能養成好習慣,能有一個完整的筆記本來記錄。筆記本上除了自己記錄的英語知識點外,最好能向寫日記一樣,每天寫好日期,記錄知識點完了後用英語寫上自己感受等日記,這樣長期下去,不但能增加你的英語知識水平,還能增加你的寫作水平。同時,你還要多找機會和同學,老師,進行英語會話,進行口語練習。切記,單詞的背誦在這就不言而喻,你應該知道怎麼做!3、數學的學習,數學具有超強的邏輯性,你的邏輯思維強了,數學就是小菜一碟,數學也屬於理科的范圍,為此,學習數學,你要掌握重要的定理公式,有些定理貴在理解,而公式就需要你通過大量的練習來掌握,熟能生巧,做的題多了,也就掌握的牢固,但在這我需要提醒的是你要在一定時期內規律性的翻閱瀏覽,根據記憶曲線原理,合理安排!數學也貫穿雨整個理科的學習,他聯通了物理化學等,所以,好好學習,認真掌握數學!4、文理科的學習,文科(地理,政治,歷史)正就是常說的上知天文下曉地理,這幾需要你的累計背誦了,除了記憶看書積累外,我建議你多看一些歷史性的電視劇,這對你的文科學習都有很好的幫助,也能增強你的記憶效果,掌握的更加牢固。其次,你要能盡量做到每天的新聞,及時了解時事,這是一個文科生必備的,也是必須的。5、理科的學習,理科除了常用的熟能生巧法外,有條件的話我建議你能做到真正的勤動手和愛動腦,動手做實驗,用腦多思考,理科是一門邏輯性的學科,筆記是哪門科目都不可缺少的,要想學習好,你的筆記決定一切,完美的一本筆記是你學習深淺的象徵。當然了,做筆記要有實用性,多翻閱,溫故而知新!
好了,這就是我以上的總結經驗,花了一下午時間,為的不是你的分,希望這些對你有用,擇其善者而從之,其不善者而改之。祝你學習輕松愉快!!!

9. 新課程下的三種學習方式如何相輔相成

新課程下的三種學習方式做到相互相成,主要是要安排自己的知識價格,自己需要哪一種模式?

熱點內容
武漢大學學生會輔導員寄語 發布:2021-03-16 21:44:16 瀏覽:612
七年級學生作文輔導學案 發布:2021-03-16 21:42:09 瀏覽:1
不屑弟高考成績 發布:2021-03-16 21:40:59 瀏覽:754
大學畢業證會有成績單 發布:2021-03-16 21:40:07 瀏覽:756
2017信陽學院輔導員招聘名單 發布:2021-03-16 21:40:02 瀏覽:800
查詢重慶2018中考成績查詢 發布:2021-03-16 21:39:58 瀏覽:21
結業考試成績怎麼查詢 發布:2021-03-16 21:28:40 瀏覽:679
14中醫醫師資格筆試考試成績查分 發布:2021-03-16 21:28:39 瀏覽:655
名著賞析課程標准 發布:2021-03-16 21:27:57 瀏覽:881
北京大學商業領袖高端培訓課程 發布:2021-03-16 21:27:41 瀏覽:9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