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學校課程 » 幼兒園如何開展課程文化

幼兒園如何開展課程文化

發布時間: 2020-12-03 11:27:50

1. 文化對幼兒園課程具有哪些影響

文化中蘊含著豐富的教育資源,文化與幼兒園課程進行整合,既是對文化的保存、繼承和發揚,也是對幼兒園課程資源的豐富,同時文化對於幼兒體格、認知、情緒、個性和社會性的全面和諧發展都具有積極的促進作用。

2. 幼兒園文化的基本功能是為幼兒園的發展

課程主題網能展示主要的課程內容及其相互之間的層次和關系,是有效選擇、整合以及實施幼兒園主題教育課程的重要手段。在主題教育課程設計與實施過程中

3. 想問問幼兒園哪些傳統文化課程受歡迎

科瑞兔非遺創客空間的編織,刺綉,皮影,剪紙,活字印刷等很受歡迎的啊,種類多樣

4. 如何利用自然資源開展幼兒園課程

隨著經濟社會的飛速發展,人們對現代化幼兒教育的認識,已不僅僅是在現代化教育理念下的幼兒教育實踐,高價、高消耗也未必帶來高質量,如何進行教育資源的充分發揮和合理利用?它讓我們更多地思考著教育的多元化、多樣化,因而教育的民族特色與地域特色,應當得到充分體現,應當充分地認識到自然環境對兒童健康成長的重要性。陳鶴琴先生指出:大自然、大社會是知識的主要源泉。幼兒園課程應根據自然和社會的發展變化,科學地來組織和選擇教材,引導幼兒從廣闊的自然界、紛繁的社會生活中學習各種實際的、活生生的知識。
關鍵詞
農村資源 美術教育 文化資源
我們幼兒園既是一所現代化幼兒園,又是一所有著豐富教育資源的農村縣區幼兒園,處於獨特的農村資源和鄉土文化氣息之中。近年來,隨著教育理念的不斷優化,《美術教育中幼兒環保意識的培養研究》課題研究的不斷深入,我們把目光愈來愈多地投向農村資源的開發和利用,因地制宜地開展了豐富多彩的農村資源教育活動,充分讓幼兒去感受、去領略、去體驗鄉土活動帶來的快樂,培養他們繼承和發展人類優秀文化遺產的胸懷和能力,以及環保節約的意識和品質。
一、有效利用農村文化資源進行美術教育
文化是人得以成長的核心因素,各地在自身長期的歷史發展中,必然會形成一定的、有地域特徵的地方文化,生長於此的人們會潛移默化受到這些文化熏染,成為文化的認同者。農村文化蘊涵著豐富而深厚的教育和文化價值。新沂特有的地理環境、鍾吾文化、民間藝術、地域特色等都是豐厚的教育資源。新沂在巍巍馬陵山、滔滔沭河水的滋養中,在鍾吾古國、花廳文化的積淀下汲取豐富營養,形成了獨特的文化內涵。這里有著許許多多的英雄人物、歷史故事、民間傳說、民謠、民間游戲、民間藝術、地方特產、家鄉風光、特色經濟、地方風俗……這些無不顯現出新沂這塊人傑地靈、深厚嚴謹、大氣睿智的沃土的文化底蘊。有效利用和挖掘這些有價值的教育資源,豐富幼兒的生活,激發幼兒學習的主動性和積極性。
《綱要》指出:幼兒的發展是在與周圍環境的相互作用中實現的,良好的教育環境對幼兒的身心發展具有積極的促進作用。環境育人是幼兒教育的特點。農村文化資源在幼兒美術教育中,彰顯著無窮的魅力,是幼兒美術創作的源泉。
在一日活動中,我們把民間游戲和歌謠滲透進去,豐富幼兒的活動。在翻繩的游戲中,孩子可以邊說歌謠邊翻,這樣既培養了幼兒的動手能力,增強了合作意識,又發展了幼兒的語言表達能力 ;民間工藝活動《綉花》,我讓孩子們自己來試一試、做一做。首先,我和孩子們收集了綉花鞋、綉花枕頭、綉花帽、綉花圍兜等物品,開了一個綉花作品展示會,我便有意識地引導他們仔細地去觀察作品,增加孩子的感性認識。其次,請會綉花的家長在孩子們面前進行刺綉,進一步給予孩子們足夠的刺激,以激發他們自己動手製作的慾望。在孩子們自己動手做的過程中,讓他們憑借自己已有的經驗,通過一次次的實踐操作不斷提高水平。當一件件富有想像的綉花作品被裝飾在活動室時,孩子們得到了成功的快樂,也感受到了民間藝術的特殊魅力,了解到了勞動人民的淳樸與智慧,體會到農村文化資源的博大精深。
二、有效利用農村自然資源進行美術教育
《綱要》 指出:「充分利用自然環境和社區的教育資源,擴展幼兒生活和學習的空間」。自然界的一切都可以作為我們良好的教育資源,大自然是孕育智慧的源泉,自然景色時時變化處處不同,是孩子們用來創作的最好的藝術表現對象,也是引發孩子們創作激情和熱愛自然的好途徑!帶孩子來到田野,孩子會在與自然物接觸的過程中,促使他們認識和了解自然物的生長規律,了解人與自然的依存關系,產生熱愛自然資源的情感,培養孩子們對大自然保持著永久的好奇心和探究慾望。由此,一個個探索型美術活動應運而生,多彩的活動激發幼兒思維的火花。
隨手可得的泥巴是陪伴孩子們的最好美術游戲材料。孩子們在玩玩、捏捏、做做的過程中,把泥巴變成了各種自己喜歡的物體。如用泥球做成糖葫蘆、葡萄、太陽花、用泥條做成桌子、凳子,用泥球和泥條組成螃蟹、小鳥、蝴蝶、花朵,還製作了各種糕點、糖果、面條、水餃等等。孩子們在玩中做、做中玩,大膽創新,自由想像。
每當春夏秋冬田野里有不同的景色變化時,是培養孩子們審美情趣和動手能力的最佳時機。金秋十月我帶孩子們去秋遊,孩子們在野花飄香中,沐浴著大自然的雨露陽光。他們爭先恐後地把自己觀察到的,尋找到的告訴我:老師我發現小草變黃了,野菊花盛開了;我看到毛茸茸的蘆葦隨風飄盪,田野里的水稻金燦燦的;我還看到小樹葉在跳舞呢……孩子們秋遊回來把採集的各種樹葉、花瓣,畫一畫、貼一貼,把摘回的野花野草插在牛奶瓶里,看到孩子們興致很濃,我讓他們討論:怎樣把樹葉貼得生動美觀?怎樣把花、草、葉子插得漂亮?通過討論,孩子們從無目的地貼畫到有目的地貼,從亂插到懂得怎樣配色,怎樣布局才漂亮、有層次感。活動結束後,我把幼兒的作品布置在自然角、午睡室,這一幅幅作品正是孩子們所要表達的心聲,他們看著自己的作品心中充滿了成功的喜悅。
三、有效利用農村作物資源進行美術教育
農村的農作物種類繁多、形態各異、色彩豐富,是美術創作的絕好語言素材。給他們更廣的想像空間,孩子們可以自己尋找適宜的材料進行製作,動手去表現自己所想表現的東西,體驗其中的樂趣,從而更加積極地參與美術活動,發展幼兒各方面的能力,培養他們熱愛家鄉、熱愛生活的情感。
在《有趣的種子》主題活動中,家長和孩子共同收集了各種種子:有雞毛菜籽、毛豆、黃豆、扁豆、蠶豆、青豆、白雲豆、紅豆、薺菜籽、葫蘆籽、玉米、花生、高粱等等。當這么多的種子聚集在一起時,孩子們可興奮了,他們相互交流、相互介紹,嘴裡還不時發出一聲聲贊嘆:原來青菜籽這么小,豆類的種子這么多,好漂亮!絲瓜子怎麼扁扁的和西瓜子有點差不多,赤豆是深紅的,可以補血的,玉米種子藏在玉米棒上,棉花種子藏在花朵里等。確實從孩子的交流、介紹中,可以看出,孩子的好奇心求知慾已被激發,同時還產生了創作的慾望,我鼓勵他們在晨間活動、午間、游戲時間玩一玩、貼一貼,一幅幅栩栩如生的種子貼畫展現在孩子面前。 在班級活動區角的創設上,也緊隨孩子發展的興趣,在材料的提供上我注重了材料的原始性、體現內容的挑戰性,讓幼兒在與材料的互動中盡情的表現表達,大膽的想像創造。蔬菜是農村一年四季都有的農作物,有紫色的茄子、紅色與青色的辣椒、紅色的番茄、青色的蠶豆與毛豆、玫紅的番薯、白色的蘿卜、彎彎的黃瓜等等,都是孩子區角活動的好材料。我引導孩子們觀察、想像,在他們眼中,這些五顏六色的蔬菜便是一件件生動活潑的物體。如孩子想像出青椒像青蛙、白蘿卜像小老鼠、小豬、毛豆夾、扁豆夾像小船等,同時在孩子想像的基礎上,我又為孩子提供了一些輔助材料,讓他們與材料互動。橡皮泥、火柴、牙簽、珠光片、各式蠟光紙等,幼兒自由探索如何使用工具與輔助材料將蔬菜製成各種有趣的造型。土豆,在孩子的手中稍稍添加了一些輔助材料便製成土豆刺蝟、土豆長頸鹿、土豆孔雀、土豆小雞等一系列富有童趣的土豆製品。白蘿卜在孩子的操作中裝上胡須、粘上眼睛、插上一個小尾巴,一隻活潑可愛的小白鼠便展現在眼前。同時孩子們還做了小胖豬、小白兔、小山羊、小蝸牛等一些栩栩如生的小動物。豐富的農作物激發了孩子們的創作靈感,他們將自己的想像通過自己的創作,表現出了千姿百態的物體造型,大大的增強了孩子對區角活動的興趣,提高了孩子的審美能力、動手操作能力和藝術創造能力。
同時孩子在與農作物的對話過程中不斷拓展思路,他們把田野里的稻草、高粱稈、玉米皮等紮成不同的造型掛在教室的牆上,美化身邊的環境……孩子們已深深感受到了農村資源的無窮魅力,在創造的天地間自由飛翔。
四、有效利用農村人力資源進行美術教育
《綱要》要求:「幼兒園應與家庭、社區密切合作,綜合利用各種資源,共同為幼兒的發展創造良好的條件」。農村的各種能人、藝人是幼兒教育的良好合作夥伴,是寶貴的人力資源,應給予充分挖掘和利用。
首先,發揮特長家長的作用。「家長是重要的合作夥伴,應吸收家長主動參與幼兒園的教育工作」。我在美術教育中,積極爭取家長的理解、支持,鼓勵家長走進幼兒園,參與幼兒園的各項活動。把擅長柳編的、擅長畫農民畫的、擅長捏麵人的、擅長製作農具的家長分別請到幼兒園,在孩子們中間現場展示。不能到幼兒園展示的我們就組織參觀,參觀瓜果大棚、參觀養雞場、孔雀園……這些活生生的畫面,極大激發了孩子們的創作慾望,孩子們的區角游戲豐富了,編織的、製作的、剪貼的、刺綉的,各種游戲運用而生。孩子們的藝術創作生動了,創意、造型、用色、布局變得有想像、有創意、有童趣,平面的立體的藝術品千姿百態,各具特色。
其次,挖掘民間藝人的才能。新沂農村有著豐富的民間人才資源,剪紙藝人、面人藝人、門吊藝人、草編藝人、刺綉藝人應有盡有,他們個個都是身懷絕技,他們身上都散發著強烈的藝術感染力,他們的藝術品具有濃厚的鄉土特色,他們是我們民俗文化的活化石,更是幼兒美術教育的珍貴資源。
我們定期邀請他們給我們做藝術顧問,給孩子們展示、指導,參與孩子們的活動,讓孩子們從耳濡目染中受到熏陶。素有「文化藝術之鄉」的新沂合溝鎮,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授於「中國民間工藝美術家」稱號的剪紙藝術家王桂英奶奶就居住於此,她的作品《小街一角》《烙煎餅》《春耕》《架電線》等,熱情奔放,質朴、淳厚,富有濃郁的鄉土氣息,一直受到海內外人士的喜愛。熱愛王奶奶和她的作品的孩子們,每次活動時都把王奶奶熱情地「包圍」起來,爭先恐後地問這問那,孩子們不僅喜愛王奶奶隨時剪出的活動場景,喜愛王奶奶聚精會神剪紙的樣子,喜愛王奶奶的剪紙活動課,更被王奶奶幾十年的剪紙藝術的執著所激勵。這樣生動的活動,對於孩子們來說,收獲是太大了。在王奶奶的指導下,一件件作品如泉水一般,不斷涌現,孩子們的一日生活的各個環節,午睡、游戲、吃飯等都走入了作品,教室里、午睡室里、走廊里到處都掛滿了孩子們的作品,這些作品生動形象,生活氣息濃厚。活動中孩子們收獲的不僅僅是剪紙的藝術,還有一雙發現美的眼睛、一雙創造美的靈巧雙手、一顆熱愛生活、熱愛民間藝術、熱愛家鄉文化的熾熱的心。

5. 如何將傳統文化與幼兒園藝術領域課程相融合

中國傳統文化就是中華民族在以往漫長的歲月中,形成的有別於其他民族的思想文化和物質生活的總成。那麼,我們今天說弘揚傳統文化,是不是凡屬傳統文化或者說凡是老的舊的東西都該復興呢?對於這個問題的回答,其實就是對待傳統文化的態度問題。在一些人眼中,傳統文化彷彿是包治百病的靈丹妙葯,只要它一出現,中國在現代化過程中遭遇的種種問題都可以迎刃而解;另一些人則更對傳統文化頂禮膜拜,對它既不能有絲毫的懷疑,更不能有取捨之間的猶疑。

而對於傳統文化的態度問題,其實是早在上世紀的五四時期就已經有過反思和激辯的,那個年代的青年曾經響亮地喊出過「打倒孔家店」的口號,而陳獨秀、胡適、魯迅也成為新文化運動的標志性人物。

但是,在高喊搶救和弘揚傳統文化的今天,我們依然有必要回答一下「什麼樣的傳統文化才有弘揚的必要」這個老問題。對待傳統文化應該有一種審視的態度,任何的全盤肯定或全盤否定都是不理性的。對此,許多專家學者也表示,搶救和弘揚傳統文化不是復舊和倒退,而是要更好地認同與養護我們民族文化的根,並從中找到它的現代價值。

著名學者朱大可說:「傳統文化應當接受普世價值的檢驗。所謂普世價值,就是被全人類所共同認可的核心價值,像愛、民主、自由、平等、公正、正義和教養等。凡是符合這些普世價值的傳統文化,就可以被繼承和弘揚,相反,凡是違背這些價值的,當然要予以拋棄。」對於一些人以「保衛民俗」為由發表的「磕頭和作揖是典型的非物質遺產需要保護」等言論,朱大可認為這是「文化戀舊癖」在作怪:「磕頭是奴隸人格的表達,它違背了人格平等的普世信念。在我看來,這是中國文化中最愚昧的部分之一,正是從這種磕頭人格中產生了家長威權體制和國家專制主義,歷史上整個東亞地區都曾受到這種文化的污染。」

而學者裴鈺則對此看法不同:「在法理社會中,我們需要尊重個人的文化權利。一些舊俗的出現,本身就體現了多元化文化的興起,這也是國際文化的潮流,早在1988年,美國斯坦福大學就把『西方文明』這門課程,變為『世界文明』,引導學生從西方文明的單一視野,擴展為包括非洲、拉丁美洲、西亞和中國在內的多元化的世界文明。這是大勢所趨。」他表示,傳統文化需要理性和真誠的傳承,而不是做作的「弘揚」。

中國傳統文化無疑是博大精深的,想要一下就通曉或者無論是誰都通曉,肯定是不切實際和苛刻的。所以,像「京劇進小學」和某專家呼籲「全球讀經、論語100遍」之類,才會招來那麼大的罵聲。

一網友說:「『全球』這個提法很有創意,就像大躍進時中國的鋼材一樣,雄踞世界。除此之外,100遍是個什麼概念?假如有耐心來個『論語100遍』,一個星期讀一遍的話,連續不斷就要100個星期,差不多就是兩年。如果比較忙,而且覺得老讀一本書乏味,那讀一遍休息一個月再接著讀第二遍,大至上需要10年,我不知道有多少人願意在10年時間內完成這項『偉大的事業』,總之我是絕對不會的。」

還有網友說,「作為『國粹』的京劇,對它的弘揚,肯定不是以中國人人會唱為指標的。沒弄清楚這個問題,我覺得我們的所有國粹恐怕都要遭殃。而喜歡京劇的沒人搭理,不喜歡的偏要填鴨,這個擰巴的局面,我覺得不應該是國粹應得的待遇」。

裴鈺則認為,京劇進小學,作為學生選修課是應該被允許的,但是,「我反對樣板戲借著這一進程,僭越京劇的傳統。有人說對傳統文化的遺忘是可怕的,我卻認為遺忘可以通過普及來彌補,可怕的是文化的僭越,用虛假和偏見製造的偽民俗、偽文化,這是弘揚傳統文化中需要提防的最大問題」。

今年兩會期間,有專家提出應該恢復使用繁體字的建議,也在文化界激起很大波瀾。北大教授孔慶東對此非常不以為然,他在博客里寫道:「孔老師認為他們說得還不夠狠,為了不忘我堂堂中華傳統文化之根,政府應該下令,全國人民都寫甲骨文,因為那些所謂『繁體字』,也是從甲骨文、金文,一步一步簡化來的……」

6. 如何將傳統文化融入於幼兒教育中

如何將傳統文化融入於幼兒教育中
(一)將國學內容放在幼兒園課程中
通過誦讀經典,對幼兒的語言和言語發展上起到一個非常大的促進作用。給孩子傳授《大學》《論語》《老子》《弟子規》等經典文化精髓,讓孩子在大腦發育最迅速的年齡階段,通過接觸代表人類最高智慧的經典文化,開發其高度智力、培養其健全人格。

(二)將傳統游戲放在課程安排中 畢業論文 http://www.lw54.com
游戲是幼兒課程中的重要形式。近百年來,西方的游戲和玩具紛至沓來,傳統的游戲和玩具變成了「土玩藝」。但我國的傳統玩具游戲能使兒童在潛移默化中獲得哲理性、道德性啟迪,如拼七巧板、下棋能夠訓練兒童的智力。猜謎、歌謠等游戲,使兒童在無形中受到知識的洗禮。通過游戲的方式,培養兒童勤勞、勇敢、堅定、吃苦的精神和品德。

(三)家庭教育與幼兒園教育相結合
將老師和家長一起納入學習傳統文化的范疇,具有十分重要的示範作用和現實意義。部分家長可能會質疑:這些所謂的傳統文化是否對於當今的社會環境還適用?因此,只有當老師和家長都認可了傳統文化在現代社會的積極意義,才能加入到幼兒的傳統文化的教育中。在實際操作中,可以開設與中國傳統文化相關的講座,並邀請有經驗的幼兒教師或家長參加,真正做到理論聯系實際。通過這種方法充分調動整個社會對中國傳統文化的尊重和學習,進而深刻地影響幼兒的品行和道德。

7. 幼兒園中華文化啟蒙教育課程的介紹

傳統文化,就是指特定民族在歷史實踐活動中創造和積淀的文明成果,是民族共同體生存和發展的重要條件,包括知識、信仰、藝術,道德、法規、習俗乃至各種習慣。它既是既往的民族情感和民族意識的積淀,又是當下該民族的時代精神和價值取向的凝結。
教育作為文化傳承、交流、融合、創造的主要途徑,擔負著發展文化的重任。而幼兒教育作為教育體系中的最初階段、基礎教育的有機組成部分,也應當實施傳統文化教育。我國新時代的幼兒生活在多元文化背景中,體驗到了不同文化的風情,這是件很有益的事情。然而,有的幼兒在體驗外來文化的種種優點之後,對本民族的文化變得冷漠,甚至瞧不起本民族文化。因此,為培養幼兒的民族特性,讓幼兒將來成為有民族文化創新能力的人,在幼兒教育中必須加強傳統文化教育。

8. 如何將民族文化融入到幼兒園的教育教學活動中

自20世紀90年代中期以來,我國幼教工作者曾幾次提出重視民族文化,但由於存在諸多不足,我國的幼兒民族文化教育一直停滯不前,至今仍處於起步階段。比如民族傳統文化中的民間藝術教育。總的說來,在幼教界,民間藝術教育尚未引起足夠的重視。現行的幼兒園在教育教學活動中增加了一些關於優秀的民族故事、音樂、美術等方...面的內容,但這些研究往往偏重於單個的教育活動的開展,教育的途徑和方法也比較單一,忽視了環境教育和國外教育,於現在提倡的新的課程理念等存在一定的差距。結合地方飲食、傳統工藝,傳統音樂等的傳統文化,專門進行各個系列的主題活動。因為這些東西就在孩子們的身邊,所以他們容易接受也樂於接受。這樣不僅豐富了幼兒的知識,開闊了幼兒的眼界,從中也培養了幼兒熱愛家鄉的情感。 概言之,我國的幼兒民族文化教育存在著一些偏差: 1、 沉湎於歷史,缺乏對當前民族文化的關注。有些教師簡單地將民族文化等同於傳統文化,將民族文化教育變成了歷史課。如用過多的時間來介紹交通工具、通訊工具、節日等的發展歷史,介紹的傑出人物多半是司馬光等歷史人物。歷史文化固然重要,但現代和當代文化也不容忽視。幼兒的心理活動具有現實性,他們把對當前事物的興趣強過對歷史事物的興趣。幼兒生活在現實之中,他們對現實社會中的民族文化接觸如此至多,我們為什麼非要舍今求古、舍近求遠呢? 2、 偏重知識,不注重精神內涵的把握。有些幼兒園的民族文化教育實際上是民族文化知識的灌輸,只是讓孩子掌握大量的民族文化知識和學習某些民間工藝,而注意讓孩子把握這些民族文化的特色和從中折射出的民族精神。其實,民族文化知識和民間工藝只是民族文化的皮毛,而其深層次的價值追求、思想和行為方式才是民族文化的內核。當前,我們看到的所謂幼兒智力游戲大部分是知識游戲,如智力問答中,「我們國家有多少省市」,這是知識不是智力。 3、存在保守傾向。有的教師對本民族文化過分褒揚,沒有將本民族文化置於世界多元文化背景中綜合考慮、客觀評價,迴避本民族文化的缺陷。為什麼幼兒文學發展很遲呢?就是因為中國歷來的教育是以「教化」為特點,注重知識,不是以理解、承認、尊重兒童的心理特徵、精神個性和獨立人格為出發點,相反是犧牲兒童的獨立人格作為代價的。所有用來「家教」、「家規」的內容,全都是封建倫理那一套三綱五常和「詩書禮易」等儒家經典,所以,幼兒文學的發展才會如此緩慢。 4、 重模仿、繼承,忽視創新。這表現在兩個方面,其一是教師在組織民族文化教育活動時,機械地利用歷史材料而不加以改造,依教材講,按慣例教,或者模仿其他幼兒園、其他教師的做法,根本不考慮本地的文化資源和幼兒園的實際條件,生搬硬套。其二是要求幼兒被動學習多,而讓幼兒主動創新少。有的教師只是讓幼兒背誦歷史材料,機械地麻煩現實生活中的默寫文化活動,學習民間藝術時一味追求「原汁原味」。之中過分讓幼兒遵循文化傳統而不注意創新的做法,必然扼殺幼兒的創造潛能,影響幼兒文化創新意識的萌發。 5、 缺乏長期、完整的計劃。不少幼兒園將民族文化教育單獨列為一項內容,使其游離於幼兒的一日生活和其他課程,而不是把它滲透到各個教育活動和一日生活中。有的幼兒園則缺乏長遠目標,跟著浪頭趕,實行一陣風式的教育。比如某段時間社會在提倡民間藝術教育,如京劇,我們的國粹。於是,幼兒園就一時興起對幼兒進行這方面的教育熏陶,但等這陣民間藝術教育風刮過之後,就不再實行或者漫漫淡忘了。 那麼,幼兒園的民主文化教育到底包括哪些內容呢? 1、 藝術類:包括神話、寓言、歌謠等文學藝術,剪紙、泥塑、國畫等美術藝術,京劇、民歌、秧歌舞等音樂舞蹈藝術;也包括當前適合幼兒年齡特徵的電影、電視節目,如影視劇《西遊記》、動畫片《小哪吒》、電視節目《大風車》等。 2、 節日類:包括我國的傳統節日,如春節、端午節等,和重大的國際性節日,如六一國際兒童節等。 3、 飲食類:接受東西方的飲食文化,中國南北飲食習慣以及當前健康的飲食趨向。如北方人的主食——小麥,南方人的主食——大米等。 4、 游戲與玩具類:包括中國的民間游戲與玩具、傳統體育運動項目,以及當前流行的兒童文娛活動方式和最新的玩具。我國的傳統游戲源遠流長,傳統游戲是中華民族文化優秀傳統的組成部分,很具有民族特色。它的發生發展反映了一定階段的經濟、科技、文化的發展面貌。有的游戲成了世界科技發展市場的一種先驅,例如風箏,最早的原始飛行器就是風箏了。中國在南北朝以前就有了風箏,唐代以後發展就更快了。七巧板被外國人稱為「機巧」的中國之謎,九連環被外國人稱為「Chinese Ring」(中國之環)。九連環已經有兩千多年的歷史,最早是玉琢的,到了明代由鐵絲代替,至少在16世紀已經流傳到歐洲。這些玩具都對世界科技發展有一定的先驅意義。傳統游戲大概分為十二大類,有兩千多年的歷史: 一、角抵游戲(摔交、拔河)、 二、斗戲(斗雞、鬥蟋蟀)、 三、棋類游戲(圍棋)、 四、射類游戲(彈工、射箭)、 五、球類游戲(蹴鞠)、 六、水戲、冰戲(游泳、釣魚)、 七、養類(蟈蟈)、 八、雜類游戲(踩高蹺、放風箏、盪鞦韆、玩陀螺、竹馬)、 九、嬉戲類(捉迷藏、過家家)、十、手戲(捉中指、手影、手指畫人)、十一、吹戲(吹龍、吹肥皂泡)、十二、院戲(立雞毛撣、撈小尾巴魚、拍葉兒響、丟手絹、卷白菜、找朋友)。 幼兒園應如何根據幼兒的年齡特點和具體情況,選擇幼兒易於接受的民族文化內容、教法、教學途徑,來科學地實施幼兒民族文化教育呢? 1、 寓民族文化教育於環境的創設和利用中 現代教育十分重視環境歸兒童身心發展的影響,並把環境創設看作教育教學和課程設計的重要組成部分。牆裝作為環境陳設的主要內容,能從情感情緒上帶給幼兒愉悅感。將民族文化內容滲透到牆飾中去,作為牆飾的重要組成部分,可以擴大幼兒的視野,豐富他們的知識,使孩子們能從另外一個角度接觸和認識民族文化。如可設計製作以中國名勝古跡、京劇臉譜、祖國特產等為主題的牆飾。 2、 寓民族文化教育於一日生活各環節中 幼兒與成人、同伴之間的共同生活、探索、交往等,是其社會學習的重要途徑。我們可以從現實生活中可感知的民族文化因素入手,擇其精華,對幼兒進行民族文化教育。如中國有很多充滿濃郁風情的節日文化,每個節日的由來、慶祝的方式、風俗習慣等內容都可以引導幼兒認識。中秋節組織幼兒一起聽「嫦娥奔月」的故事,品嘗月餅。元宵節開展猜燈謎活動,大帶小做元宵、煮元宵,一起品嘗元宵等活動。通過為共同慶祝節日開展的一系列活動,真正讓幼兒領略到節日文化的魅力。 3、 寓民族文化教育於社區活動中 大自然是一本活的書,社會是一個大課堂。新《綱要》指出:充分利用自然環境和社區的教育資源,擴展幼兒生活和學習的空間。我們應努力挖掘利用周圍環境中有利的教育資源,充實教育內容,拓寬教育途徑。如可以組織幼兒觀看地方戲,觀看地方運動會,了解運動項目,讓幼兒用耳朵、眼睛等感官感受濃郁的民族文化氣息,受到良好的熏陶。 4、 寓民族文化教育於親子活動中 新《綱要》指出:家庭是幼兒園重要的合作夥伴。我們應爭取家長的理解、支持和主動參與。我們首先可以通過幼兒園的家長會、家長開放日等活動,提高家長對民族文化教育的認識,讓家長明確民族文化教育的目標、內容,使他們積極配合幼兒園教育,並將、民族文化教育延伸到家庭教育中。我們可以每月發放一份家長月報,介紹幼兒園民族文化教育的實施情況,提出要求家長配合的工

9. 除了文化還有什麼可以影響到幼兒園課程的實施呢

那就是幼兒園的老師的素質。

熱點內容
武漢大學學生會輔導員寄語 發布:2021-03-16 21:44:16 瀏覽:612
七年級學生作文輔導學案 發布:2021-03-16 21:42:09 瀏覽:1
不屑弟高考成績 發布:2021-03-16 21:40:59 瀏覽:754
大學畢業證會有成績單 發布:2021-03-16 21:40:07 瀏覽:756
2017信陽學院輔導員招聘名單 發布:2021-03-16 21:40:02 瀏覽:800
查詢重慶2018中考成績查詢 發布:2021-03-16 21:39:58 瀏覽:21
結業考試成績怎麼查詢 發布:2021-03-16 21:28:40 瀏覽:679
14中醫醫師資格筆試考試成績查分 發布:2021-03-16 21:28:39 瀏覽:655
名著賞析課程標准 發布:2021-03-16 21:27:57 瀏覽:881
北京大學商業領袖高端培訓課程 發布:2021-03-16 21:27:41 瀏覽:9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