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信息課程
『壹』 如何進行小學信息課程的概念性知識教學
國家非常重視信息技術課程的教學和設計工作,尤其是小學信息技術課程,是給孩內子奠定基礎的階段。一些概念性知容識教學非常重要,教師要結合教學內容和學生的特點,運用恰當靈活直觀的教學方式,幫助學生去理解那些抽象的概念,為以後的學習奠定基礎。
『貳』 小學信息技術選修課課程有哪些一般會開設哪些課程
技術
每一個領域由課程價值相近的若干(含信息技術和通用技術)
8
藝術藝術我國基礎教育課程計劃(或教學計劃)第二次開設選修課是在1981年,當時
『叄』 小學信息技術的新課標有哪些內容
小學信息技術課程標准
一、課程任務和教學目標
中小學信息技術課程的主要任務是:培養學生對信息技術的興趣和意識,讓學生了解和掌握信息技術基本知識和技能,了解信息技術的發展及其應用對人類日常生活和科學技術的深刻影響通過信息技術課程使學生具有獲取信息傳輸信息處理信息和應用信息的能力,教育學生正確認識和理解與信息技術相關的文化倫理和社會等問題,負責任地使用信息技術;培養學生良好的信息素養,把信息技術作為支持終身學習和合作學習的手段,為適應信息社會的學習工作和生活打下必要的基礎。
信息技術課程的設置要考慮學生心智發展水平和不同年齡階段的知識經驗和情感需求小學初中和高中階段的教學內容安排要有各自明確的目標,要體現出各階段的側重點,要注意培養學生利用信息技術對其他課程進行學習和探究的能力努力創造條件,積極利用信息技術開展各類學科教學,注重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
各學段的教學目標是:
小學階段
1.了解信息技術的應用環境及信息的一些表現形式。
2.建立對計算機的感性認識,了解信息技術在日常生活中的應用,培養學生學習使用計算機的興趣和意識。
3.能夠通過與他人合作的方式學習和使用信息技術,學會使用與學生認識水平相符的多媒體資源進行學習。
4.初步學會使用網路獲取信息與他人溝通;能夠有意識地利用網路資源進行學習發展個人的愛好和興趣。
5.知道應負責任地使用信息技術系統及軟體,養成良好的計算機使用習慣和責任意識。
6.在條件具備的情況下,初步了解計算機程序設計的一些簡單知識。
二、教學內容和課時安排
中小學信息技術課程教學內容目前要以計算機和網路技術為主(教學內容附後)教學內容分為基本模塊和拓展模塊(帶*號),基本模塊是對學生的基本要求,拓展模塊是對學生的較高要求各區縣可根據教學目標和當地的實際情況,在保證學生掌握基本模塊內容的基礎上,適當選取拓展模塊的內容
課時安排:
小學階段信息技術課程,不少於68學時,建議102學時;
上機課時不少於總學時的70%
三、教學評價
教學評價必須以教學目標為依據,本著對發展學生個性和創造精神有利的原則進行
教學評價要重視教學效果的及時反饋,評價的方式要靈活多樣,要鼓勵學生創新,主要採取考查學生實際操作或評價學生作品的方式
中學信息技術課程列入畢業會考試科目考試實行等級制
四、課程教學內容
小學
模塊一 信息技術簡介
(1)初步了解信息技術基本工具的作用:採集信息存儲信息傳輸信息處理信息如錄音機電話機傳真機電視機磁碟光碟照相機雷達計算機等
(2)從外觀上了解計算機的基本組成和作用
(3)比較熟練地掌握鍵盤和滑鼠器的基本操作
(4)初步了解承載信息的幾種媒體;了解計算機在學習生活中的應用
(5)了解與信息技術相關的文化道德和責任;培養使用計算機的良好習慣
模塊二 操作系統簡單介紹
(1)掌握操作系統的簡單使用方法
(2)學會一種漢字輸入方法
(3)學會文件和文件夾(目錄)的基本操作
模塊三 用計算機畫畫
(1)學會使用基本的繪圖工具;
(2)學會繪制圖形
(3)學會給圖形著色
(4)學會編輯修飾圖形
模塊四 用計算機作文
(1)掌握一種文字處理軟體的基本操作
(2)學會文章編輯排版和保存的基本方法
(3)學會插入圖片藝術字(美術字)和表格
模塊五 網路的簡單應用
(1)了解有關網路的基本常識
(2)學會使用瀏覽器瀏覽信息下載並保存有用信息
模塊六 用計算機製作多媒體作品
(1)了解多媒體素材類型
(2)學會一種常用的多媒體製作工具製作編輯簡單的多媒體作品
(3)學會展示多媒體作品
*模塊七 LOGO繪圖
(1)學會用LOGO基本繪圖命令繪制基本圖形;添加顏色;並組成組合圖形
(2)學會用LOGO音樂命令演奏樂曲
(3)了解用控制命令操作機器人的方法
(4)了解LOGO簡單編程
『肆』 請問:小學生信息課教什麼內容
進入二十一抄世紀信息時襲代,以電腦、網路為特徵社會。各國都在大力發展信息技術。我國也是高瞻遠矚,從小學開始普及了信息技術課。這是無可厚非的,本人雙手贊成。但是小學信息技術應該學什麼呢?翻開課本,你會發現,現在的孩子主要學打字、畫畫、WORD排版、POWERPOINT演示文稿、FLASH動畫製作、FRONTPAGE網頁製作、LOGO等等。對一些家裡有電腦,這些課程還是比較簡單,容易上手的,但是對一些小孩子一周一節的課,你能希望他學會多少呢?這些課程還是有一定難度的。其實信息技術是一門基礎課程,最重要的是培養小孩子的興趣。所以小學還是希望讓孩子多玩,培訓興趣為主,讓他們知道,電腦好玩,而且用處很大
『伍』 如何培養小學信息技術課的興趣
《小學信息技術課程標准》中提出:小學信息技術課程的主要任務是:培養學生對信息技術的興趣和意識。而莎士比亞也曾經說過:學問必須合乎自己的興趣,方可得益。在小學信息技術教學中,興趣的培養以及激發,對於學生學習、掌握、運用基本的信息技術有著舉足輕重的作用,它既能夠幫助教師順利完成既定的教學目標,突破既定的重難點,又能夠很好的培養學生自主、合作、探究的能力。因此,對於小學生學習信息技術來說,興趣的培養是第一位的。培養、激發學生的興趣,對於教學來說,能夠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正如愛因斯坦所說的那樣:我認為,對一切來說,只有熱愛才是最好的老師,它遠遠超過責任感。
在論述培養小學生學習信息技術的興趣之前,首先要談談什麼是興趣。興趣是指一個人力求認識某種事物或從事某種活動的心理傾向。當學生有了這樣的心理傾向之後,在上課過程中,它能夠使學生目標明確,積極主動,並且能夠充分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從而使學生能夠從內心產生克服學習過程中遇到困難的源動力,完成教師既定的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價值觀等目標。在完成本節課既定的目標的同時體驗到愉悅的成就感。
一、導入創設情境,激發興趣。
培養小學生學習信息技術的興趣很重要的一點在於上課的導入。這是教師完成一節課教學目標和學生學習一堂課知識的開始,從授課開始教師就要以各種豐富多彩的導入抓住學生的心思,激發學生的興趣,點燃他們求知的熱情來進行教學。好的開始是成功的一半。那麼如何在導入環節培養和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呢?我認為可以採用以下四種導入方式:
(1)以故事導入。故事導入顧名思義就是一種以講故事創設情境來激發學生學習興趣的導入方式。根據心理學的研究,小學生對於故事有著天然的興趣,只要教師把握准確,引導得力,用講故事的方式導入的授課效果往往會輕而易舉的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例如在講授海南出版社的小學四年級《信息技術》下冊的第一課《走進電腦畫室》時,我就先講了一個故事:有這樣的一個人,他沒有畫筆,沒有顏料,沒有調色板,沒有圖紙,但是他卻畫出了五顏六色的圖畫,非常漂亮。同學們,你們相信有這樣的人么?你想做這樣的人么?我一講完,學生們紛紛表示不相信,並且回答願意當這樣的人。我適時引導他們,順利地展開本課的學習。由於學生的興趣已經被激起,所以這一堂課收到了很好的效果。
(2)以圖片導入。圖片是形象直觀的,符合小學生的認知心理。他們能夠從圖片上輕易的辨別出好看與否。利用學生這樣的心理特點,我在講授五年級《信息技術》下冊第二課《幻燈片可不是黑白的》時,先在屏幕上顯示幾張圖片。圖片內容一樣,但顏色不一樣。一些是黑白圖片,一些彩色圖片。我就問學生:你覺得哪些圖片更好看?為什麼呢?學生們紛紛指出顏色多樣的好看。我適時引導:那你們想不想親自動手製作出這樣美麗的圖片?想!圖片簡單,引導合適,學生的求知興趣很快就起來了。我也就順利的開始了本節課的教學。
(3)以音樂導入。優美的與教材相適合的音樂,在我們的教學中起到的作用往往也是美妙的。用音樂來導入,對於激發學生的興趣來說往往也具有奇妙的效果。在講授五年級《信息技術》下冊的《給幻燈片加上聲音》這一課時,我就採用了音樂的導入。我先把事先製作好的幻燈片放映出來,接著單擊幻燈片中的喇叭圖標,一段優美的音樂緩緩響起,學生們很奇怪,怎麼會有音樂出來,紛紛好奇的問是怎麼一回事?我故意神秘的一笑,問:想不想知道這美妙的音樂是怎麼做出來的?學生們異口同聲的說:想!興趣已被激發,教學過程水到渠成的順利進行著。
(4)以動畫導入。動畫對於小學生的心理有著不可捉摸的吸引力,利用動畫,能夠最大程度的調動學生的興趣和積極性。在講授五年級《信息技術》下冊的《給幻燈片加上動畫效果》這一課時,我先播放事先製作好的幻燈片,學生們看到連續出現的動畫,很是驚奇。我說:同學們,這樣的動畫好看么?你想不想也自己動手製作這樣的動畫?想不想嘗試自己做一下導演?學生們大聲說:想!整一堂課,學生們聽得如痴如醉,忙得不亦樂乎。
二、授課師生互動,維持興趣
授課過程的優與差決定了本節課教學目標能否順利完成。《小學信息技術課程標准》里指出:通過信息技術課程使學生具有獲取信息、傳輸信息、處理信息和應用信息的能力。注重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因此,在授課過程中,教師在完成既定教學目標的同時,要注重維持學生的興趣。因為學生興趣的維持,對於學生能力的培養,對於學生學習方式的培養,對於學生體驗愉悅的成就感,都具有積極的促進作用。所以在授課過程中,教師應該注意維持學生的學習興趣,那麼,如何在授課過程中維持學生的興趣呢?我認為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來實施:
(1)體驗式。信息技術的教學,最重要的是學生能夠親身體驗電腦帶給他們的新奇感受。這樣的感受不是教師能夠通過講解講出來的,是要通過學生自主去體驗出來的。只有學生親身體驗過,他們的印象才會更加深刻,他們的興趣才能夠維持。光聽不練,他們的興趣很容易就消失殆盡。所以在授課過程中,我注重提供學生親身體驗的時間和機會,藉此來維持學生的學習興趣。
(2)自主探究式。有一些課是需要學生自主完成的。學生在自主完成的過程當中,可以充分鍛煉學生的主觀能動性,可以充分調動並維持他們的興趣,從而順利的完成本節課的教學目標。例如在講授三年級《信息技術》下冊第四課《椰子節的宣傳海報》時,我就讓學生按照自己的想法來製作自己心目中椰子節的海報。學生們是各盡所想,發揮自己的主觀能動性,展開奇妙的想像和聯想。結果他們真的製作出了各式各樣、色彩艷麗的椰子節的宣傳海報。
(3)合作式。學生的學習方式不僅僅只是自主探究式,還需要有與其他同學合作的方式。合作式既能夠培養學生的協作能力,增強他們的團隊精神,增進同學之間的感情,又能夠在合作中維持學生學習的興趣。例如在講授五年級《信息技術》上冊第四課《和朋友們聯系的電子郵件》一課時,在講解完如何申請、登陸郵箱、寫信、回信後,我讓學生們選擇小組,選擇通信對象,在郵件上寫上一些祝福的內容,以個人和小組的名義發送給選擇好的通信對象。這樣的合作式授課收到了很好的效果。
三、小結延伸發散,拓展興趣
一堂課的結束並不意味著培養學生興趣的結束。學生學習信息技術的興趣不僅僅只停留在導入和授課兩大環節,在課堂小結的時候,教師要學會合理利用和引導學生的興趣。可以從本節課的內容出發,把學生的學習興趣由本節課拓展到課外,使學生的學習興趣得到鞏固和延伸,進而獲取更多的知識與能力,提升自身的素質。那麼如何拓展學生的學習興趣呢?我認為可以從以下兩個方面來實施:
(1)朝生活方面延伸。例如在講授五年級《信息技術》上冊第四課《和朋友們聯系的電子郵件》一課後,我讓同學們回家嘗試發郵件到老師的郵箱,並寫上想對老師說的話。學生們興趣很高,哪裡能夠想到可以把自己心裡想說的話通過電子郵箱發給老師呢?回去之後紛紛寫信。既拓展了學生的學習興趣,鍛煉了學生的能力,又增進了師生的感情。
(2)朝實踐方面延伸。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准,學生掌握課堂教學的知識與技能是否到位,需要實踐來檢驗。例如在講授五年級《信息技術》上冊第三課《大海撈針也不是很難》一課後,我與語文老師聯系,讓他布置了解某一篇課文的作者及寫作背景的作業給學生,讓他們回去上網,通過搜索引擎去查找相關信息。這樣的做法,既拓展了他們學習信息技術的興趣,又在實踐方面鍛煉了學生的能力,。
總之,在培養小學生學習信息技術的興趣方面來說,方法是多種多樣的,途徑是各式各樣的。只要我們教師在教學過程中,以教學目標為依據,本著對發展學生個性和創造精神有利的原則,集思廣益,開拓進取
『陸』 小學信息技術課程教學目標
小學階段信息技術課程的教學目標主要有:
1.了解信息技術的應用環境及信息的一些表現形式。
2.建立對計算機的感性認識,了解信息技術在日常生活中的應用,培養學生學習、使用計算機的興趣和意識。
3.能夠通過與他人合作的方式學習和使用信息技術,學會使用與學生認識水平相符的多媒體資源進行學習。
4.初步學會使用網路獲取信息、與他人溝通;能夠有意識地利用網路資源進行學習、發展個人的愛好和興趣。
5.知道應負責任地使用信息技術系統及軟體,養成良好的計算機使用習慣和責任意識。
6.在條件具備的情況下,初步了解計算機程序設計的一些簡單知識。
『柒』 小學信息技術課程標准
小學信息技術課程標准
一、課程任務和教學目標中小學信息技術課程的主要任務是:培養學生對信息技術的興趣和意識,讓學生了解和掌握信息技術基本知識和技能,了解信息技術的發展及其應用對人類日常生活和科學技術的深刻影響。通過信息技術課程使學生具有獲取信息、傳輸信息、處理信息和應用信息的能力,教育學生正確認識和理解與信息技術相關的文化、倫理和社會等問題,負責任地使用信息技術;培養學生良好的信息素養,把信息技術作為支持終身學習和合作學習的手段,為適應信息社會的學習、工作和生活打下必要的基礎。 信息技術課程的設置要考慮學生心智發展水平和不同年齡階段的知識經驗和情感需求。小學、初中和高中階段的教學內容安排要有各自明確的目標,要體現出各階段的側重點,要注意培養學生利用信息技術對其他課程進行學習和探究的能力。努力創造條件,積極利用信息技術開展各類學科教學,注重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 各學段的教學目標是: 小學階段 1.了解信息技術的應用環境及信息的一些表現形式。 2.建立對計算機的感性認識,了解信息技術在日常生活中的應用,培養學生學習、使用計算機的興趣和意識。 3.能夠通過與他人合作的方式學習和使用信息技術,學會使用與學生認識水平相符的多媒體資源進行學習。 4.初步學會使用網路獲取信息、與他人溝通;能夠有意識地利用網路資源進行學習、發展個人的愛好和興趣。 5.知道應負責任地使用信息技術系統及軟體,養成良好的計算機使用習慣和責任意識。 6.在條件具備的情況下,初步了解計算機程序設計的一些簡單知識。
二、教學內容和課時安排 中小學信息技術課程教學內容目前要以計算機和網路技術為主(教學內容附後)教學內容分為基本模塊和拓展模塊(帶*號),基本模塊是對學生的基本要求,拓展模塊是對學生的較高要求各區縣可根據教學目標和當地的實際情況,在保證學生掌握基本模塊內容的基礎上,適當選取拓展模塊的內容。 課時安排: 小學階段信息技術課程,不少於68學時,建議102學時; 上機課時不少於總學時的70%。三、教學評價 教學評價必須以教學目標為依據,本著對發展學生個性和創造精神有利的原則進行。 教學評價要重視教學效果的及時反饋,評價的方式要靈活多樣,要鼓勵學生創新,主要採取考查學生實際操作或評價學生作品的方式。 中學信息技術課程列入畢業會考試科目考試實行等級制。
四、課程教學內容小學模塊一 信息技術簡介 (1)初步了解信息技術基本工具的作用:採集信息、存儲信息、傳輸信息、處理信息如錄音機、電話機、傳真機、電視機、磁碟、光碟、照相機、雷達、計算機等。(2)從外觀上了解計算機的基本組成和作用。 (3)比較熟練地掌握鍵盤和滑鼠器的基本操作。 (4)初步了解承載信息的幾種媒體;了解計算機在學習、生活中的應用。 (5)了解與信息技術相關的文化、道德和責任;培養使用計算機的良好習慣。模塊二 操作系統簡單介紹 (1)掌握操作系統的簡單使用方法。 (2)學會一種漢字輸入方法。 (3)學會文件和文件夾(目錄)的基本操作。模塊三 用計算機畫畫 (1)學會使用基本的繪圖工具; (2)學會繪制圖形。 (3)學會給圖形著色。 (4)學會編輯修飾圖形。 模塊四 用計算機作文 (1)掌握一種文字處理軟體的基本操作。 (2)學會文章編輯、排版和保存的基本方法。 (3)學會插入圖片、藝術字(美術字)和表格。模塊五 網路的簡單應用 (1)了解有關網路的基本常識。 (2)學會使用瀏覽器瀏覽信息、下載並保存有用信息。 (3)學會收發電子郵件。模塊六 用計算機製作多媒體作品 (1)了解多媒體素材類型。 (2)學會一種常用的多媒體製作工具製作、編輯簡單的多媒體作品。 (3)學會展示多媒體作品。*模塊七 LOGO繪圖 (1)學會用LOGO基本繪圖命令繪制基本圖形;添加顏色;並組成組合圖形。 (2)學會用LOGO音樂命令演奏樂曲。 (3)了解用控制命令操作機器人的方法。 (4)了解LOGO簡單編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