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智力運動會象棋比賽成績
① 世界智力運動會
世界首來屆智力運動會於2008年10月自3日在北京舉行開幕式,4日開始比賽,17日結束,18日舉行閉幕式,共有100多個國家和地區2500名選手參賽。
首屆智運會將設36個比賽項目,共計36枚金牌,其中橋牌9個小項,分別是:JD杯20歲以下青年團體賽、OP杯25歲以下青年團體賽、28歲以下青年團體賽、28歲以下青年雙人賽、28歲以下青年個人賽、女子個人賽、男子個人賽、公開團體賽和女子團體賽。
國際象棋10個小項分別是:男女個人超快棋賽、男女個人快棋賽、混雙超快棋賽、混雙快棋賽、男女團體超快棋賽、男女團體快棋賽。
圍棋共設6個小項:男女個人賽、男女團體賽、混合雙人賽和個人公開賽(業余)。
象棋5個小項:男子快棋賽、男女團體賽、男女個人賽。
國際跳棋6個小項:100格男女個人賽、64格男女個人賽、西洋跳棋賽、100格團體賽。
② 智力運動會比賽項目的具體情況是怎樣
比賽項目
橋牌、國際象棋、圍棋、國際跳棋和象棋5個大項,35個小項,共產生35枚金牌。
(一)橋牌(共9個項目)
男子個人比賽
女子個人比賽
28歲以下青年團體賽
JD杯21歲以下青年團體賽
OP杯26歲以下青年團體賽
28歲以下青年雙人賽
28歲以下青年個人賽
公開團體賽
女子團體賽
(二)國際象棋(共10個項目)
女子個人超快棋賽
男子個人超快棋賽
女子個人快棋賽
男子個人快棋賽
混雙超快棋賽
混雙快棋賽
女子團體超快棋賽
男子團體超快棋賽
女子團體快棋賽
男子團體快棋賽
(三)圍棋(共6個項目)
男子個人賽
女子個人賽
個人公開賽
男子團體賽
女子團體賽
混合雙人賽
(四)國際跳棋(共5個項目)
100格男子個人賽
100格女子個人賽
64格男子個人賽
64格女子個人賽
西洋跳棋賽
(五)象棋(共5個項目)
男子快棋賽
女子個人賽
男子個人賽
女子團體賽
男子團體賽
組委會成員組織機構
榮譽委員會:
第一屆世界智力運動會得到了有關方面的高度重視,國際奧委會主席雅克?羅格親自出任榮譽委員會主席,國際單項體育聯合會主席海因?維爾布魯根、國際智力運動聯盟主席喬斯?達米亞尼出任榮譽委員。
榮譽委員會主要領導:
主 席:雅克-羅格(國際奧委會主席)
國際委員:海因-維爾布魯根(北京奧運會協調委員會主席、國際單項體育聯合會主席)
喬斯-達米亞尼(國際智力運動聯盟主席)
組織委員會主要領導:
主 席:劉鵬(國家體育總局局長)
郭金龍(北京市市長)
執行主席:胡家燕(國家體育總局副局長)
蔡赴朝(北京市副市長)
常務副主席:曉敏(國家體育總局局長助理)
副 主 席:劉思明(國家體育總局棋牌運動管理中心主任)
褚波(國家體育總局棋牌運動管理中心黨委書記)
孫康林(北京市政府副秘書長、市體育局局長)
程連元(朝陽區區長)
秘 書 長:范廣升(國家體育總局棋牌運動管理中心副主任)
組委會下設機構:
第一屆世界智力運動會組委會由行政部、競賽部、對外聯絡部、宣傳部、大型活動部、市場開發部、賽會服務部、技術部八個部門及五個項目的單項競賽委員會組成,凝聚了各環節的優勢力量,凸顯組委會對成功舉辦首屆智運會的信心和決心。(來源:人民網)
③ 中國有幾位象棋特級大師
中國目前共產生了35位男子特級大師,其中全國象棋男子個人賽共誕生了19個冠軍,他們是:(姓名前表示獲全國個人賽男子冠軍奪冠位次和時間;姓名後數字表示晉升特級大師時間及位次)
中國象棋男子全國個人賽第1個冠軍(1956、1957、1959、1962)楊官磷1982晉升為特級大師【1925年出生於東莞風崗鎮;2008年1月4日因結腸癌晚期在廣州病逝,享年83歲】。
中國象棋男子全國個人賽第2個冠軍(1960、62、64、65、66、74、75、77、78、79、83、85、97;2000)胡榮華1982晉升為特級大師;
中國象棋男子全國個人賽第3個冠軍(1958)李義庭1984晉升為特級大師;【1938年出生於湖北武漢;2014年9月7日去世,享年七十六歲】
中國象棋男子全國個人賽第4個冠軍(1980、1981)柳大華1984晉升為特級大師;
中國象棋男子全國個人賽第5個冠軍(1982、1984、1987、1991)李來群1984晉升為特級大師;
王嘉良1985晉升為特級大師-6;
中國象棋男子全國個人賽第8個冠軍(1990、1995、2008)趙國榮1987晉升為特級大師-7;
中國象棋男子全國個人賽第6個冠軍(1986、1988、1999、2003、2004)呂欽1988晉升為特級大師-8;
中國象棋男子全國個人賽第7個冠軍(1989)徐天紅1989晉升為特級大師-9;
中國象棋男子全國個人賽第9個冠軍(1993、1996、1998、2001、2006、2009)許銀川1993晉升為特級大師-10;
中國象棋男子全國個人賽第10個冠軍(1994)陶漢明1994晉升為特級大師-11;
中國象棋男子全國個人賽第11個冠軍(2002)於幼華1988晉升為特級大師,12-18;
孟立國1998晉升為特級大師,12-18;
蔡福如1998晉升為特級大師,12-18;
徐天利1998晉升為特級大師,12-18;
林宏敏1998晉升為特級大師,12-18;
劉殿中1998晉升為特級大師,12-18;
卜風波1999晉升為特級大師,12-18;
庄玉庭20000613 晉升為特級大師,-19;
萬春林200106晉升為特級大師,-20;
鄭一泓2001第五屆全國象棋大師賽以五勝四平成績獲得冠軍晉升為特級大師,-21;
王斌2003晉升為特級大師-22;
苗永鵬200402晉升為特級大師-23;
中國象棋男子全國個人賽第12個冠軍(2005)洪智2005晉升為特級大師-24;
中國象棋男子全國個人賽第13個冠軍(2007)趙鑫鑫2007晉升為特級大師-25;
陳寒峰200712晉升為特級大師-26;
中國象棋男子全國個人賽第17個冠軍(20131107 ~15六勝五和)謝靖20080311 晉升為特級大師-27;
中國象棋男子全國個人賽第14個冠軍(2010)蔣川201010(北京六勝四和一負)晉升為特級大師-28;
中國象棋男子全國個人賽第15個冠軍(2011)孫勇征20111015 ~25(上海五勝六和)晉升為特級大師-29;中國象棋男子全國個人賽第16個冠軍(2012)王天一20121010 ~20(北京五勝六和)晉升為特級大師-30;
汪洋 2007年11月,汪洋代表中國隊獲第2屆亞洲室內運動會象棋快棋賽冠軍;2008年10月,獲得首屆世界智力運動會中國象棋男子快棋賽冠軍。2010年十二月代表中國隊獲得第16屆亞洲象棋錦標賽男子團體冠軍2010-31;
張強 2011年11月9日,第二屆全國智力運動會象棋專業組男子個人快棋中奪得桂冠;2012年世界智力運動會男子個人季軍2012-32;
王躍飛【2011亞洲象棋個人錦標賽+2012年第17屆亞洲象棋錦標賽】國內象棋特級大師及亞洲象棋特級大師(兩次國際賽事上滿全場並都達到勝率百分之七十五的規定)20121129 -33;中國象棋男子全國個人賽第17個冠軍(20131107 ~15六勝五和)
謝靖20080311 晉升為特級大師-27;中國象棋男子全國個人賽第18個冠軍(2018 ~1104)
鄭惟桐2014晉升為特級大師
中國象棋男子19個全國個人賽冠軍、35位特級大師
2015還是鄭惟桐拿冠軍,2016是王天一
2017年又誕生了一位新冠軍,徐超,升級為特級大師
20141104 最新的標准:一、國際級運動健將凡符合下列條件之一者,可申請授予國際級運動健將稱號:
(一)世界智力運動會、世界錦標賽個人前3名,團體第一名;
(二)亞運會個人第一名;
(三)亞洲錦標賽、亞洲室內運動會個人、團體第一名;
(四)全國錦標賽(個人)第一名。
二、運動健將凡符合下列條件之一者,可申請授予運動健將稱號:
(一)亞洲錦標賽少年個人第一名;
(二)全國智力運動會專業組個人前6名,團體前3名;青年組個人第一名;
(三)全國錦標賽(團體)前6名;
(四)全國錦標賽(個人)第二至十六名;
(五)全國青年錦標賽、全國等級賽個人第一名。
晉升為特級大師的條件:特級大師晉升規則:特級大師是象棋協會授予棋手的官方的最高榮譽稱號,特級大師具有相當嚴格的評定標准,必須具備以下任一條件才能獲得(現行標准):
升特大標准1982必須在水平最高的全國象棋個人賽中獲得3次冠軍才能晉升特大;
1984年,特大標准被放寬,凡一次全國個人賽冠軍或3次全國亞軍、季軍可晉升特大;
1998年出台4次全國個人賽前6名可以成為特大;3年內兩次獲得全國個人賽亞軍和季軍者也可晉升特大;
(1998)全國象棋大師冠軍賽中一次奪冠且勝率超過76%,或兩次奪冠者均可成為特大;後此項規定被取消;成為國際運動健將;晉升國際特級大師後
④ 中國象棋的來歷
中國象棋是起源於中國的一種棋戲,產生的年代不詳。象棋在中國有著悠久的歷內史。在春秋戰國時代容文化名著的《楚辭. 招魂》中就有:「蔽象棋,有六博兮。」的詞句。說明在當時已經有了「象棋」這個名詞,當然那時的象棋不是現在的象棋,王逸注《楚辭》雲「博,著也,行六棋,故曰六博。」。
司馬遷在《史記》中也提到了六博。據《史記.第六十九卷.蘇秦列傳》中記載:當時齊地的居民安居樂業「斗雞走狗,六博蹋鞠」。可見象棋在當時已經開始在民間廣泛流行。那時的棋,大概是一方為六子,叫「六博」。另據《說苑》記載:雍門子周以琴見孟嘗君,曾說「足下......燕則斗象棋而舞鄭女。」。可見當時,在達官權貴和士大夫中,已經很流行下棋了。
棋盤里的河界,又名「楚河漢界」。這個名稱,可能是受到楚漢相爭,韓信作象棋的傳說的影響。傳說無從考證,多半是後人附加的。南北朝時期,北周武帝,曾制《象經》,文學家庾信曾賦《象棋經賦》及《進象棋經賦》。說明當時象棋已經在社會各界產生了普遍的影響。遺憾的是這些作品大多失傳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