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成绩排名利弊之处
Ⅰ 学生成绩到底该不该排名排名有何利弊
在我国现阶段的教育当中,很多学校都会对孩子的成绩进行一定的排名的,因为每一次考试之后能够给孩子一个精准的定位让孩子看到自己的不足之处,这样可以让孩子明确的看到自己的学习情况,从而有一个合理的学习规划让自己稳步提升。但是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人们对于学校当中名次的排名有了其他的看法,有一部分人群认为学校不应该将学生成绩进行排名,因为这样可以伤害到学生们的自尊心,这部分人群主要是想要追求更加人性化的教育方式,但是我认为这样的方式并不是特别好的,因为它不适合我们中国的教育情况。因为现在部分孩子们对于学习的态度本身就不是特别端正的,所以如果这个政策实施开之后就少了一种对于他们的督促,所以是有不利的影响的。这我对于这个问题的一些观点。
一、排名很有必要首先我认为学生成绩的排名是非常有必要的,因为只有每一个阶段对于孩子的成绩进行排名,才能够让孩子们认识到自己的学习情况,哪里有不足之处也能够及时的给孩子们指出,排名对于一些学习优秀的孩子来说,是一个非常自豪的事情,因为看到自己成绩在前边之后肯定非常的高兴,从而获取更加好的学习动力。
Ⅱ 学校按分数排名分班对青少年成长的利弊
有利的一面:
1、可以避免好的学生受坏的学生的影响、有利于一些学生的学习。回
2、可以促进一些答在差班但成绩较好的人努力学习。
有害的一面:
1、其实,许多成绩差的人不是不努力,而是不知如何学。我的家乡在山区,我们班有一个从农村转来的同学,他可以说比任何学生都要努力,但我们老师高举分数主义旗帜,把他的座位安排在后面。这种凭成绩分班的行为可能比这种行为更严重,真正爱学习的人却因成绩而不能进入好班、享受良好的教育。
2、一些差班纪律涣散,老师极不负责,也许一些混混都是从这些班里“脱颖而出”的吧,我们这边就如此。
3、好班的老师会阻碍与差班同学的交往,这对交往能力的养成极为不利
个人观点:好班、差班的出现是因为学校想用好班这一部分学生来获得声誉,但是,在教育面前人人平等,都有权利享受良好的教育,再说好班老师对差班学生的阻碍,可能会导致交往能力的减弱,毕竟我们在未来也会与像“坏班学生”一样的人交往,其次,成绩好的高高在上,成绩差的被压在塔底。悲观,忧愁,饥笑笼罩着他们,他们哪有心思去学习。所以,不分班比分班好。
Ⅲ 高校要不要排名的利与弊
大学评价专家蔡言厚谈2007中国大学排行榜
主持人:各位网友大家好,欢迎来到TOM教育访谈。每周二下午都是固定的访谈时间,前一段时间TOM联合中国校友会网、21世纪人才报·大学周刊举办了2005年大学排行榜评选活动,目前进行的是参评高校“学校声誉”的网上公众投票,为了使大家更清楚我们的评选活动,我们请了中国大学评价咨询专家、2005年中国大学排行榜学术委员会主任、中南大学蔡言厚教授做客TOM网,跟大家畅谈一下2005年中国大学排行榜活动,因为今天进行的是电话采访可能效果稍微差一些,首先请蔡教授跟各位网友打声招呼。
蔡言厚:各位网友大家下午好。
主持人:大家知道蔡教授是非常有名的大学评价专家,参与了众多排行榜的评选活动,经验非常丰富。首先请蔡教授简单介绍一下这次评选活动的评价指标。
蔡言厚:我搞大学评价研究时间比较久了,大概是从89年搞起,现在已经有十多年的历史了,每次大学排行榜出来的时候,我还是很关注它,所以基本上了解大家对排行榜指标的意见。
现在看来要是把大学排行榜做好的话,采用的评价指标太少了的话很多方面无法覆盖,指标过多的话又会使排名工作很复杂,做起来就很困难,所以这是一个很矛盾的事情。关键设计指标的时候,如确定某一个指标时应尽可能覆盖各个类型学校的情况,这是在设计指标时候要特别注意的地方。我们现在这个指标体系比以往任何大学排行榜的指标都要多,原来只有20来个指标,目前到了50多个,考虑这么多的目的也是想尽可能地做全一点,这是设计指标时主要考虑的。
我们的评价指标体系主要包括四个方面,首要考虑学校办学条件,因为没有起码的条件,想办好学校谈不上,所以第一个就是办学资源。第二个,对所有学校来讲有3大功能,但是对大部分学校来讲有2大功能,一个是科学研究功能,一个是人才培养功能,设计指标的时候应该不同学校有所偏重,我们现在进行的综合评估来说,在选择指标的时候应该考虑方方面面情况,但是主要还是这2个。还有就是“社会声誉”,现在看来大家普遍要求比较高的,目前“声誉调查”在我们国家来讲是比较难的事情,我本来想要对这件事情做一个阐述,对我们的大学排行榜我已经提出专门的意见,但是目前社会反映很强烈,这件事情是一定要做的,不作的话对一个学校来讲是不全面的,这个4个指标应该基本上了覆盖高校的所有情况。
在设计具体的二级指标和三级指标的时也是根据前面讲的原则,既在具体选取指标时考虑到是否照顾各个类型的学校,如果照顾不到的指标,就先放弃,还有的情况就是我对我们国家的高等教育想起到一个引导的作用,指标当中要有体现“质量”的指标,虽然覆盖不到某些高校,但是应该作为大家努力的方向,通过这个排名之后,使我们的学校有个目标。
主持人:也就是说这次大学评价指标是比较全面的。
蔡言厚:我认为是比较全面,我们尽可能做到全面,就是在我们目前的所能获取资讯的情况下。
网友:请问蔡教授,2005年大学排行榜是不是大学人数越多排名越在前面吗?
蔡言厚:不对,我们这次排名,很多人数很多的高校就不一定排在前面了。
主持人:有什么样的评价标准呢?
蔡言厚:目前就是考虑“数量”指标,用“人均”,如学生人均或是教师人均,总量和人均各占50%来平衡。
网友:目前在网络上高校学子之间争论比较多,基本上形成两个阵营,一方是新近合并的院校,另一方是老牌院校,这个现象说明什么问题?您是如何看待这个现象的?
蔡言厚:这个提法不是太全面,我在一些文章中也提到过,现在情况是这样的,在中国校友会网的中国大学排名没有出来之前,原有的两个大学排行我都仔细分析了一下,大概情况是这样的,合并的学校、地方院校、理工院校强调“量”对它有利,如果是文科院校、没有合并的学校,部属院校,规模比较小,强调“质”对它有利。我们现在的做法是强调质量同时强调数量,强调人均量、相对量和总量来平衡,但主要还是看学校的实力。
蔡言厚:我看了很多大学排名,有些学校在各个体系里都很稳,无论你怎么排?这些学校的位次相差不过三四位,像这样的学校无论是以“质”还是以“量”来评价它都可以。有的学校若强调“数量”它一下子就在前面了,而强调“质量”就相差很远了,相差几十,这样就不正常了。因为各个排名的指标体系是不同的,高校在不同的排行榜中相差十名左右应该是可以接受的,复旦大学前校长杨家福就讲过,如果某高校排名的名次相差几十,问题也不是太大,因为各个排名指标体系不一样,各个学校的具体情况也不一样,所以才会有差别,在一定范围之内应该是可以的。
参考资料:http://e.sina.com.cn/focus/cuaa
Ⅳ 学生按成绩分班的利与弊
按成绩分班只有好处,没有坏处,这是对学习能力强(目标是重点大学)的学生以及学习能力差(目标是冲一本或二本)的学生都负责任的做法。
均衡分班又叫“一锅乱炖”,没有一个老师能在仅有的45分钟一堂课的时间里能高效地教好不同层次的学生:教难了快了,差生受不了;教简单了慢了,尖子生遭殃。如果采用中庸的难度和速度教,中上的学生必然遭殃,遭到拖累。后果就是学风整体变差,平均分整体变低,大家都考不好,大家一起完蛋。这是亲身经历,本人所在高中做过实验,比本人高一级以及之前的学生按成绩分班,而本人这一级以及往后的学生均衡分班,最后我们这一级的平均分和上一级相比暴跌,创历史最低纪录,高分段全军覆没。
很多声讨按成绩分班的人最关注的核心问题其实是师资分配不公,而并不是按成绩分班本身。实际上,按成绩分班 本身是没有问题的,问题在于学校会给好班配上好老师,给差班配上差老师。所以,为了因材施教,按成绩分班是必须的。但师资分配必须公平。比如一个年级10个理科班,按成绩分班。每个老师都要带两个班,那么1班的老师必须带10班;2班的老师必须带9班......以此类推,也就是最好的老师,除了要带最好的学生,也要带最差的学生。这样,老师会根据班级整体的水平因材施教,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可以学到自己的最高境界。举个例子,数学任课老师A,他在1班教学的时候可以穿插奥数题发散学生的解题思维,那么他在10班教学的时候就重点加强基础知识点的教学。让每个学生都能学到最好。
师资的公平才是最重要的,而不是妄想用“一锅乱炖”的方式简单粗暴地解决“教育公平”问题。“一锅乱炖”的方式不会有任何好处,只会造成“大家一起完蛋”的后果。当年我所在高中就用“一锅乱炖”的方式整整废了4届学生,一届比一届烂,学风越来越差,平均分一届比一届低。“一锅乱炖”的方式损人不利己。我相信这种结果不是任何人,包括学校老师以及家长想看到的。家长想看到的是,自己的孩子能够达到自己的水平,甚至比自己的水平更高一点的“超常发挥”。所以千万不要拿均衡编班这种“一锅乱炖”的方式坑人了。
Ⅳ 按成绩排名次对学生的好处
原因有两个:一是认为能促进学生学习,二是认为对学习优秀的学生有促进作用。他们认为公布成绩和排名次能鼓励竞争,能知道自己的学习不足,能知道自己在班级中的位置,能有一个保住或超越的目标。这有点像足球联赛的积分榜一样,看谁能夺冠,谁会降级。对于一个学生来说,考试成绩是考察学生在校学习情况的一个重要指标,也是唯一指标。分数是衡量学生优劣的唯一标准,成绩好则一俊遮百丑,这样做,可以使学生自觉关注自己的考试成绩,并且认真经历了学习过程、学会了学习方法和端正了学习态度。
Ⅵ 成绩排名对学生没什么好处
有人说如果学生连成绩排名这点打击都承受不了,那他还怎样在社会上立足?是的没错,可是凭着良心问问,又有多少老师和家长善后做的得当呢?一边宣扬成绩的
绝对价值,一边安抚学生,你不觉得很虚伪吗?作为老师和家长又有多少人敢把实情讲出来?——学习成绩不算什么,排名只能说明你的成绩现状,而成绩只能说明
你的知识掌握情况,真正到社会上这些都不重要,重要的是你的生存能力、处事能力,一个人学习能力强不代表生存能力强,更不代表处事能力强。
“某校初三王老师:排名是必要的,老师需要掌握学生们的进步情况。两次排名之间的名次比较,横向地可以看出学生之间的差距,纵向地也可以看出某一个学生他
自身的进步或者倒退。因此,我是觉得每一次考试以后最好能对孩子有个排名,从各科到综合,都应该有个排名,这样掌握起来比较细化。”
那我要问上面这位老师了:你主要是为了看看学生进步没进步,那你看他的成绩就行了,你排名有个屁用?人与人本来就是有差距的,人比人气死人,这个道理你不
懂啊?只需让学生之前和现在比就行,上次没优秀,这次优秀了,这就是进步,你还费时间弄个排名,你闲的没事干了?再者有很多老师和家长太极端太完美,简直
是病态,学生上次考了100分,这次考了95分就对学生百般指责,你这不是有病吗?差那么一点至于的吗?你在学习成绩上追求那么完美,难道想让孩子去当科
学家吗?
某记者说了:“不排名就不能清醒地认识自己在团队中的位置,没有压力也就没有动力。”一个人尽力去做就可以了,关注位置有什么用?位置无非是统治阶级来统
治被统治阶级的工具,而这个工具只是对懒惰的人的一种鞭策。而为了这些懒惰的人,就要对全体的团队成员排名吗?你就不如专门给这些懒人定一个实质的目标,
这个月销售额完成3万,下个月5万。身为统治阶级,你做事能不能不罗嗦。
要清楚,本文我说的是成绩排名,而没说公布分数,对于公布分数无所谓,那是他本人的实际情况,但成绩排名本质就是一种攀比。
学校里总是告诫学生不能比吃比穿,要比学习,谁又能说成绩排名不是一种歪风邪气呢,与服装相比,都是再争抢那种优越感,本质一样。
Ⅶ 学校不公布学生的成绩和排名,究竟是为什么你怎么看
强烈反对不公布成绩的做法。
学校不公布的原因学校不公布学生成绩这一措施的颁布,是基于近年来,有些个别的学生因为考试成绩不理想,因为被学校公布成绩后,无法承受心理压力而发生的一些自杀现象。其实孩子自杀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不能因为这一点,就不公布学生的成绩。
最后,增强学生的心理素质,家庭和学校可以多进行心理方面的沟通和疏导,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公布学生的成绩和排名,让学习公开透明,给家长和孩子学习的竞争和动力,对于提高学校的整体教学水平和学生的学习成绩,都是有很大的促进作用。
Ⅷ 学校实行成绩排名的优缺点辩论词
1,目前没有临床医学外科七年制这个专业,只有临床医学七年制专业,填报回志愿的时候是不答分内外科的。一般来说,读到大五结束的时候可以自行决定学内科还是外科,也有的可以转麻醉专业或者去搞基础医学。
2,目前没有什么权威机构作过这个专业的排名,学校的排名也是五花八门,争议不少,一般来说协和与北大最好,其次复旦,之后是上海交大,中山,同济(华中科大),湘雅(中南大学),华西(四川大学),再下边是浙大,首都医科大,中国医科大,武汉大学等等。(具体排名争议较大,同一档次的都差不太多,各有所长)
3,近三年的分数线得看是哪所学校,在哪个省的分数线了,你得说具体一点。不过一般临床七年制的分数线都比较高,都属于各自学校分数线最高的几个专业之一。另外,上边所列的前8所学校已经没有七年制临床专业了(浙大好像也没了),他们只招八年制临床专业(本硕博连读),不过分数线都不是一般的高。
本人是七年制大六的学生,如果你还有什么疑问我们可以继续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