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成绩查询 » 不注重成绩排名

不注重成绩排名

发布时间: 2021-02-19 17:33:10

⑴ 如何看待只公布成绩不公布排名

1、目前全国各省份基抄本上袭都是在公布高考成绩的同时公布考生排名情况。考生可以按照自己的高考成绩和排名选择报考的院校。

2、可能目前仍然有只公布高考成绩不公布高考排名的省份,考生选择报考的院校及专业时,可以参考往年各院校在考生所在省份的录取分数线。

⑵ 为什么我这么不受重视我成绩在班上好则一二,差则三四(名次),但老

下文也是我在网上找到的资料,给你分享一下,不知是否能有帮助!
小升初,目前不仅在,在全国范围都成为一个“问题”。这主要是因为它的升学方式多样而错综复杂,家长、学生都被深深地“套牢”。小升初,是小学升初中的简称,然而这个问题却相当不简单,牵涉到学习、人为、社会、制度、暗箱、规则等太多的问题,是社会生活的一个浓缩热点、焦点和难点。在这里我仅从升学方式进行全面、概括的,2010年小升初的家长或许会找到很多机会,幼升小的家长一旦完成孩子的入学,着手准备也会有的放矢,具有非同一般的参考价值。
1.
密选:
这种方式是在小升初中家长从来没有提到的,根据我的调查和了解,我第一次予以公布。大家都知道的小升初升学方式中有“推优——也叫小派位”、有“大派位”(注:关于大派位、小派位我在下面会有专门的条目)。在这两种方式背后有一种方式我把它称之为“密选”。
小派位密选:大家都知道根据教委的规定,每个区县对小学都有自己的“统测”,最重要的统测在四、五、六年级或五、六年级。这个对学生、学校是要排队的,只是不公开而已,只有少数核心人知道。既然只有极少数人知道,各个区的各个中学也是不知道的。但各个区的中学,特别是重点中学是非常想知道这个分数排名的,不说你也应该知道,他们想知道谁的学习最好。怎么办呢?教委是严格保密的,这点做得很好,应该肯定和赞赏。于是“密选”就产生了。
我先拿西城区做个假设:大家都了解,在西城区要参加小派位一个重要条件是两年的统测成绩必须达到540分以上,甲学校是这个区最顶尖的中学之一,到小派位的时候,肯定会有特别多的符合540分的学生报这个学校,事实也证明最顶尖的中学报名的学生比录取人数多出很多,甚至几倍。小派位的规则是抽签,也就是凡是符合540分报考甲学校的学生都有被抽中的可能,当然落选的机率也相当大,毕竟符合条的学生太多了。
到这里,问题就来了:既然这所最顶尖的中学既可能抽到540分的也可能抽到550、560、570、580、590的,万一抽到低分的学生多就会影响生源的质量,能不能只“抽到”高分而少要些低分的学生呢?显然,电脑抽签时是绝对办不到的!
于是,甲中学和其他顶尖的中学就开始在抽签前行动了:派人到某些小学了解每个班哪些学生统测分数最高(比如:前3或前5名)、哪些学生在全校最高(比如:前10或20名),当然这些分数都远高于540分。
还有一种情况,密选不一定在两次或三次统测完成才开始,有的学生很突出,一次的统测就遥遥领先的话也会被这个区的顶尖中学高度关注。当然,密选在统测完成后、小派位开始前是最频繁的。
当这所最顶尖的甲中学选中分数最高的若干学生后会做三件事:
第一,征求学生意见是否愿来甲中学;
第二,如果愿意来,在小派位的时候就要求这个学生所有的志愿只填甲中学的名字,争取被电脑“推优”;
第三,如果电脑推优没推上,甲中学就会使用“共建”和招生机动名额予以直接录取。有意思的是,有的学生并没有看上这所甲中学,坚持使用别的办法想升到更满意的中学,最后的结果却是进入了比甲中学差很多的中学。所以,密选的时候一旦被选上需要家长、学生谨慎斟酌。就这样,很多顶尖的中学总能获得最好的生源。所以在这里建议,在学校也要争取学习好些再好些,就多一次十拿九稳的机会。
密选建议:
A.密选制不仅在最顶尖的中学有,在区重点级别的中学也有,幼升小择校的时候可以尽可能选择教育质量好、数量多的中学所在的学区;
B.区重点级别的中学一般只能在本片区小学密选,目标定位区重点的学生特别容易中选,分数比最牛的重点级别的中学会低不少;
C.校风、学风、生源质量较好的小学(不一定就是外地学生少的小学)更受重点、区重点中学关照。
大派位密选:与小派位密选的方式、操作完全相同,所以在学校学习好也是硬道理。没有被其他升学方式录取的学生,只要你的学习成绩不很差,区重点级别的中学密选的时候,被选上的机会很大的,而不必再像浮萍一样在大派位的时候听天由命了。
2.
自选:
这个方式也是没有任何家长透露过的。我到过很多中学,很多老师抱怨招不到好的学生,也就是说学校对“好学生”的情况不了解,也不可能在人力如此有限、时间如此紧张的情况下要求学校去了解更多学生除学习以外的情况。那么怎么让学校更多了解到学生的情况?综合一些重点中学招生老师、专业老师的意见作如下建议:
A:不要仅在毕业年级,也就是6年级再向目标中学作自。重点中学小升初招生方式的回旋余地是很大的,如果一个学生自认为学习比较好或获得了某些荣誉或有某些特长,应该从4年级开始多瞄准几所目标中学,经常与“对口”的老师保持,比如,你学习很好,取得了学科竞赛的优胜要与这几所目标中学的教导主任或教学主任建立;比如,你科技有特长,要与目标中学的科技老师;再比如,你有文艺特长要和目标中学负责这方面的老师建立;又比如,你获得所在小学的各种荣誉和职务要加强和目标中学思想品德老师的等等,这样就可以不断强化老师对学生名字的人知,老师对学生的成长、进步、优势就会持续性了解,小升初进入目标学校的机会相当大。
一位重点中学招生的老师告诉我,6年级我们收到的学生简历很多,有的家长写得还很多,老师在那么短的时间根本看不过来,只有书面的材料,没有感性的认识,做出录取的选择是很困难的。而有感性认识时会被首先关注和录取的。
B.经常参加所在区教委组织的各种活动,争取斩露头脚,“富有一定知名度的学生我们都爱要”;
C.与上述所说的类似中学“对口”的本小学老师保持良好关系,争取获得向目标中学的引荐,被录取的机会特别大。这不是走后门,而是自己的优势特点被小学老师认可,愿意为你作铺路石。这也是学生“情商”的表现。“如果让老师喜欢你,不上好学校都难”——西城区一所重点小学老师对我说。
这里要说一件事,有一位家长告诉我,她的孩子在一所不错的小学读书,是大队长、班长、学习也很好还有文艺特长,她坚信“酒香不怕巷子深”,没有为孩子做更多的升学准备,推优落选后,没有任何一所区重点以上级别的学校接收,只能参加大派位,到了一所比较差的中学,孩子自尊心很受打击,这位母亲也常常以泪洗面,痛悔对不起孩子!我要说明的是,优秀的孩子很多,机会是创造的,不要过多沿袭传统的观念。
3.
推优:
也就是小派位。是指为符合一定条件的小学生能够升入优质中学而采取的一种类似于选拔的升学制度,符合要求后和统测分数高低无关,所有填报志愿的学生均由计算机抽签完成。
目前公开明确具有推优制度的区是:
东城区,基本要求是连续三年三好生,参考5年级统测成绩,规定推优的比例是15%,任何一所小学都是15%,2009年这个区推优成功率为80%,真正的推优的比例是12%;
西城区,基本要求是三好生,连续获评次数越多越有优势、5、6年级统测成绩不低于540分,规定的比例是30%,每所学校都是30%,2009年推优成功率76.5%,真正的推优比利是23%左右;
海淀区,基本要求有40多项,每项打分,满分是100分,其中获得“干部”资格的学生占的分数最多,学习成绩占9分,规定的推优比例是普通小学11%、“重点”小学15%,总的比例是13%。2009年推优成功率66%,实际推优比例约为8.58%;
崇文区,基本条件是5、6年级统测成绩大排名,前100名进入汇文中学,其他学校依据统测分数段一次录取,总比例超过20%,每个学校没有比例限制,完全看统测分数;
朝阳区,基本条件没有公开,人为掌握程度,全区只有不到100个名额,1%的比例都不到,真正优秀的中学很多不在推优范围,推优在这个区实际没有任何意义。
4.
共建:
某些具有实力和背景的大单位和一些优质小学、中学签有共建协议,学校每年都会给这些单位的直系子女一些升学指标,共建单位要向学校交数目不等的钱,这些钱有的由这个单位出,有的由学生家长出,统一由单位把钱给教委,教委留一部分,返给学校一部分。门每年都会出一个单位共建班的名单,写明各个区招收共建生的几所学校。
共建只是学校给一个考试的机会,是否能上还要看孩子自己的能力。绝大多数重点学校,在共建问题上能做足文章,既获得共建费用又可以使招生录取名额变得机动灵活,许多看似根本不可能录取的学生主要就是通过共建的空间完成的。共建享有一项“特权”:不受行政区域、学籍、学生实际居住地、户籍的任何影响。因此,社会呼吁限制共建的呼声很高,但目前并没有彻底解决的迹象。
5.大派位:
也就是划片入学完全由电脑抽签完成,从形式上看是一种最公平合理的升学方式。但由于教育质量区域性的巨大差异、学校教育的不均衡性、师资的差异性、高考制度的强力选拔性等因素影响,大派位只有两三年被较严格执行,后来被不下10种的入学方式所,目前在东城、西城、海淀等教育强区以大派位方式入学的学生比例大约分别44%、33%、40%。
如今,大派位比例的高低,已被很多人作为衡量一所小学教育质量高低、生源质量好坏、家长对教育重视与否、中学愿意录取与否的标准。一所小学最终参加大派位学生的比例越低越受家长重视,因此也左右着家长的选择。以大派位方式升学的学生,即便被本片重点中学录取绝大部分是不能与通过推优、共建、“点招”、特长、子弟等方式录取的学生混合编班就读的,部分学校甚至在师资上也给予不同的待遇。
大派位,正有逐渐演变成弱势家庭、弱势群体、“问题”学生、信息孤岛者升学方式的趋势。
6.“点招”:
这是一种不公开、不透明却很有效的小升初招生方式。在很多区县,特别是在教育强区的东城、西城、海淀区存在得尤为明显。简单说,就是许多重点中学通过自己办培训班或与某个机构联合办培训班或授权某个机构办培训班或虽不办培训班但定期考试等的形式选拔学生的一种而“违规”的制度。说它,是因为它不受任何别的招生方式的影响运作且卓有成效;说它违规,很明显这与目前的教育系列的法律、法规有明显的抵触。小升初所谓的乱象、家长的、学生的苦不堪言主要来自这里,但因为它升学的有效性、相应中学的优质性使这种升学方式变得让许多家长又恨又爱,骂在嘴上,动在学上!由于目前小学取消了升学考试,教育又不均衡,重点中学怕招不到好学生,学生又怕上不了好中学,“点招”就自然合理的诞生了。
我测算了2009年教育三强区东城、西城、海淀它们各自的“点招”名额,占各区升学学生总数的比例惊人的相似:22%到24%左右。关于这一点我将在“下篇”:最疑难问题解答中予以详细,来发现、寻找这三个区的最佳机会。
在点招中,数学是最重要的、其次是英语,授课、考试的难度很大或相当大,是真正的选拔性的,完全超越了基础教育教学大纲的要求,既然是选拔性的,即意味着多数人的淘汰,越知名的中学淘汰率越高。“点招”不仅需要家长、学生体力、时间的付出,更需要家庭金钱的付出,如果从小学一年就开始“点招”的学习,我计算了一下,上所谓顶尖的综合培训,花费超过10万币是很平常的。为了避免淘汰当分母,在“点招”中就产生了“占坑”。
7.“占坑”:
就是确定目标中学后,报名参加目标学的培训或与目标学校有关的培训,沾上一个位置,等待参加最终的录取考试。占坑分为:金坑、银坑、土坑和粪坑。
“金坑”是指与最顶尖的中学录取关联性最大的培训班,而且这种培训班又确实与这所中学有最紧密的,不上这个培训班就不可能通过“点招”被录取。
“银坑”学校的知名度、录取力度次之。
“土坑”指的是在重点校里最一般的,即便上了这所中学,未来进入好的高中、考上好的大学并没有多大的把握,占这种坑的人数比较少。
“粪坑”基本就是说与升学、录取没有什么关系,可对方又不明说,但又让你交钱培训,属于误人子弟,信息不对称的家长容易上当,也是最让人憎恨的坑儿,说白了就是陷阱,需要提防。
小升初的家长谈论的主要是金坑和银坑。我在网上看到,说目前有10家最值占的“金坑”,我以及我委托的热心教育的人士做了全面了解、调查,事实并非如此,有的已经名存实亡、有的也只是奄奄一息已经没有多大价值,这部分内容将在我的第三篇中做一个详细说明,部分内容还有待核实。
家长为了让自己的孩子获得更多的升学机会,要让孩子同时占好几个坑,有时是金坑与银坑相组合,一旦某个坑没站住,就让下一个坑接上,如此反复,博取被重点中学录取的机率。很多小学生时间、精力有限只选择所占的诸多“坑”中的一、两个去培训,其他的只参加考试,这也是很普遍的。这就产生了一个大问题,大量的学生占了太多的坑,很多情况下一个学生被好几所中学同时录取,但只能选择一所就读,其他录取的学校的名额就浪费了,又挤占了别的学生升入这些中学的机会,这种假象又进一步加大了很多培训班占坑难、竞争压力大、学生、家长心理紧张的现象。
因此合理而不盲目占坑对大多数学生都是有利的。在后面的答疑中将专门解析占坑细则。
8.特长:
主要指在科技、文艺、体育三个方面表现突出、在升学前一年内取得相应比赛、竞赛名次获得证书,经过各区县教委特长生资格认证,参加测试合格,从而被重点或传统对应项目中学录取。根据的规定,各种考级证书不再作为特长认证的任何依据,只有比赛、竞赛取得相应的名次才有资格获得认证。作为一种小升初升学的方式,科技特长生在教育三强区录取的比例、人数都是最多的,其次是文艺各项目、录取比例最少的是体育。我计算了2009年东城、西城、海淀特长生总的录取比例,东城区约10%,西城区11.48%, 海淀区最高为13.68%。
特长小升初升学建议:经向多位特长招生老师打探,他们提出如下建议,以提高录取率。
A.多确定本区几所目标学校。锁定目标学校后,请一定找出这几所目标学校重叠项目最多的特长,最终锁定两所,因为一般每个学生只能报两所中学参加特长测试。重叠项目多,特长培养就可以有针对性,即学一项特长即可涉及到至少两所以上的重点中学,增加录取的机会;
B.文艺、科技特长小学入学后开展越早越好,以便积累到5~6年级间产生与众不同的成果获得较好的名次;体育特长,如不是为了锻炼身体,仅为升学考虑,应在小学三年级后开展,超过四年级再开展体育特长培训就很难在5~6年级期间取得优异的比赛成绩了;
C.确定特长,取得进步、获得名次后要多与目标中学相应的负责老师保持,特长生的录取不仅仅在6年级最后的测试时刻,很多会提前测试、优先录取,如果到最后由于时间紧张、学生骤增即便有不错的特长成绩,可能都无法获得测试、面试的机会;
D.就自身的特长项目适当关注其他教育强区的对应目标重点中学,一旦未被本区重点中学录取,其他区的特长招生时间错开了,你的特长成绩若被那所学校认可,对方愿意接收你,完全可以不受任何限制的以“共建”的方式录取你,这就看你的特长“长”到何种程度了,总之,也要用实力说话。
9.子弟:
一般是说教师的直系第二代或第三代在小升初的时候可以不经过其他任何方式,由所属小学上报升学名单到各区县教委备案并获得批准就可以直接完成小升初到对应的中学升学。比如,海淀区各大学的附中、师范大学附属实验小学教师子弟直接升入西城区最好的中学之一三帆中学(师大二附中初中部)等。
10.双拥:
在部队工作的现役军人的子弟,可以不经过其他升学方式而直接升入对应的中学。
11.寄宿:
拥有寄宿资格的中学,在小升初的时候可以招生,一般都可以全招生,在初中阶段好的寄宿学校并不多。不建议初中阶段寄宿,这个时期的小孩受这个时期生理发育因素的影响情绪不很稳定、具有一定叛逆倾向,更需要家长、学校的共同配合、教育、引导。
12.直升:
指的是9年制教育的学校,小学毕业后都可以直接升入本校的初中部,避免了小升初时学生、家长诸多的苦恼,但遗憾的是目前多数直升的学校,很多学生在中考、高考中的表现平平,这些学校在中学阶段一般都在二流中下徘徊,这个现象值得关注。对幼升小择校的家长而言需要谨慎考虑。
13.定向:某些中学由于传统的、历史的或其他的原因与一些小学有着升学上的牢固关系,它们每年都定点接收这些小学的学生,接收量一般都比较大。定点接收中,学生学习的好坏、学校的推荐都很关键。教育强区的重点小学很大一部分都有“定向”接收的中学,这使得重点小学毕业的学生就有了更多的机会,因此大部分重点小学的学生最终参加大派位的很少也就不足为奇。比如,实验二小与实验中学、小学与8中、黄城根小学与四中、史家小学与2中等。定向与共建很相似,但本质是不同的。
14.“条子”:也就是后门生,在小升初升学中某些具有特殊社会关系和背景的家长总能行使一些“规则”,让自己的孩子获得满意的升学机会。很多家长之所以大声疾呼恢复统考,想让孩子获得比较公平的机会也是重要因素。现在,不仅在就是在全国范围,优势教育资源逐渐向强势背景家庭倾斜的趋势越来越明显,比例提高的比较快。某种意义上讲,小升初的结果实际上已成为各个家庭最终对决的产物。
15.私立:在基础教育阶段,的私立教育整体水准与公立学校的差距十分巨大,私立学校生源质量也无法与公立学校相比。小升初家长如果想以私立方式升学必须做谨慎选择。
16. 随班就读:这是我国一种保障残疾儿童在普通中小学接受正规基础教育的一种制度。因为涉及的范围极小就不再作详细说明,不过作为小升初的一种升学方式是不应该被遗忘的。

考试成绩不公开排名,为什么谈了很久的话题无法实行

我是反方:
我认为应该取消排名次制度。因为如果把全班的排名都公开版的话,会使那些权排在倒数的同学遭到其余同学的嘲笑,从而使学习成绩更加退步,让他们对自己失去信心,认为自己就是一个差生。那些排名在前几位的同学,他们会担心自己被其他同学超过,排名下降,所以要没日没夜地学习,唯恐自己被别人超过自己;中等生也害怕自己被后来居上的同学赶上,落到差生的地步,与前几名同学一样,也会不停地学习,使得他们身心疲惫。排名制度对考前、靠后以及中等的同学都会产生一定的影响,所以我认为应该取消排名制度。

⑷ 为什么家长只注重排名,不注重成绩

“望子成龙”中的重心偏误

“望子成龙”,“望女成凤”,当今为人父母者谁人不盼。但这种期盼的重心,在许多家长的心目中已从德才兼备向“注重学习成绩”偏移。广东省妇联、家庭教育研究会2002年作的一项家庭教育的调查,问及当父母者“您考虑孩子前途时最为关心的问题是什么?”前三项回答依人数比例的高低为:“学到知识”占80.6%;“良好行为习惯”占43.9%;“身体健康”占37.3%。又问及“您认为好孩子的主要标准是什么?”前三项回答依次为“学习成绩好”占36.8%;“道德品质好”占36.2%;“身体好”27.8%。这项调查表明,当今父母关注孩子的重心是智力的开发,评价孩子的首要标准是学习成绩。

这样的观念,表现在家庭教育中就是淡化了德智体全面发展。对未成年子女只要求学好功课,千叮咛万嘱咐的是“除了学习你什么都不用管”,不让做家务劳动,不让接待亲朋。有的父母对他们的课外时间甚至做出五不准的规定:不准看电视,不准看课外书,不准玩棋踢球,不准私自找同学玩,不准参加跟学习无关系的活动。什么法制教育,道德教育、青春期身心健康教育,都被视为无足轻重而淡化。家庭如此的潜移默化,使得未成年人从小就形成了一些不良的思想和行为习惯,如:只会读书不知世间万事,孤陋寡闻;自我中心,不会关心他人;思想拘谨,缺乏生活兴趣。

父母关心未成年人的学习成绩,本为人间常情。然而对学习成绩的期望过高,“只能考好不能考坏”,“学习成绩排名只能靠前不能靠后”,连一次小测验都要看名次找过错,往往在孩子稚嫩的心理造成难以承受的压力,扭曲孩子的人格,厌学、逃学、自杀甚至走向犯罪等越轨行为,则常常由此而发生。江西省赣县一位15岁少女由于中考落榜而喝农药自杀,原因就在父母“只能考好不能考坏”的过高期望。她留给父母的遗书写道:“女儿对不起您们,由于我没有能够考上中专、县中,使您们的希望落空,使村上的人都对我冷漠起来。我实在受不了,因此,我只有先去了……”四川省峨眉山市一名高二学生杀父弑母,其因也出自父母的过高期望和考试成绩下降时的过苛责怪。他在被拘押时的日记里写了这样一段话:“父母不但要在学习上关心孩子,而且应该也是最应该关心孩子的心理健康,因为心理健康才是真正的健康。另外,就要根据孩子的能力提适当的要求,不要提不切实际的过高要求。”这样的事例也许只是少数,但这类“望子成龙”的重心偏误于今却非个别,已成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养成的一大障碍。

⑸ 不需要太过注重成绩,对吗

这个问题其实一直以来都困扰着众多的教育者,有许多的教育工作者也持有像你一样的态度。所以就出现了“素质教育”“课程改革”,其出发点我认为都是好的,然而教育是百年大计,这些观点是否正确还要经过一段时间的实验和验证。就像过去的“教师不得体罚学生”到现在的“教师可以适当的体罚学生”一样,都有可能有所改变。事物不是一成不变的。
你讲的不要过于看重学生的成绩,学生在校学习成绩好,出了社会却无法适应社会的发展,处处碰壁,而有些学生在校学习成绩并不是很理想,出了社会却能有所作为。不过话说回来,这智商和情商是有区别却也有所联系,这智商高而情商不行的人,大多只是做技术层面的工作,这情商高而智商偏低的人,经商能力确实很强。但是这智商和情商都很高的人,当一把手就厉害了,无论是业务还是管理都有一手。还有个说法“当年的班长是现在的下岗工人,当年的捣蛋鬼是现在的老板”,就有人片面的理解学习成绩好有啥用。其实你分析过没有,没有文化的人打工,有文化的人也打工,但是工作的种类却不一样啊,人家是坐办公室,你却是做体力活。按比例计算有文化的人找工作都找不到,你没有文化的人能找到工作吗?那么你说,这智商和情商谁最重要?其实两者要兼得啊!所以孩子的学习成绩我认为还是要看重的。

⑹ 关于只看重分数不看重名次的作文

大人常说:成绩决定你的未来。可是,成绩真的那么重要么?
我不知道大人们为什么这样注重成绩,也许孩子的成绩已成为
家长炫耀的对象。如果我们仔细想一想,从我们走进知识的天堂再
到我们大学毕业,有多少分数值得我们留恋?即使是满分,也不过
是一时的辉煌,哪怕只是不及格,也终将埋没在历史的长河。一个
好的成绩不会伴随我们一生,一个差的成绩也不会在心灵上留下阴
影。
我的成绩不是很好,但我从不怨恨从不叹息,我从不把成绩看
的太重,因此考好了我也不骄傲,考差了也不会牢记在心,因此成
绩也相对稳定。相反班里面有一些所谓的好同学,考好了到处宣传
让人们产生心目之情,满足自己一时的虚荣之乐;成绩不太理想便
怨天怨地,整天愁眉苦脸。这样时好时坏对心灵也是不小的压力。
不要把成绩看的太重,也许这是你炫耀一时的资本。在未来,
你毕业证书上上的成绩,却只有三秒的使用权,如果你数学成绩优
秀,你是否可以成为未来的华罗庚;如果你的英语成绩优秀,你是
否可以远征欧洲成就一番壮举?当今中国需要的不是你那华而不实
的成绩,而是你的能力。
成绩的大小不意味着能力的高低,成绩的高低不意味着品德的
高低。如果你只是一个注重成绩的人,那我可以肯定,你不是祖国
的栋梁之才。
我从不因我的成绩儿悲伤,这是我真是的成绩。我很满足,我
并没又因为注重成绩而丧失人格的光辉,也许我的成绩并不好,但
我做好了我自己,我毫无遗憾。
不要把成绩看的太重,毕竟成绩无法彰显你人格的光辉,无法
流露你真实得情感,无法证明人生的的精彩,更无法说明一切。
如今的社会,你有的证别人也会有,每年成千上万的大学生中
,入取率也只是微乎其微,难道是他们的成绩不够高吗?
不要不成绩看得太重,心灵上的真实,才是人生的完美

⑺ 严禁以任何方式公布学生成绩和排名,到底有何意义

2019年7月8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高义务教育质量的意见》全文公布。对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高义务教育质量等作出部署。

不公布成绩和排名这件事上,是有多重考虑,也确实是为了学生能在校园学习中更阳光的健康成长。

至于家长们所怨念的“不公布考试成绩和排名,学生不知道自己考试错在哪里,没有意义”,事实上,不公布考试成绩和排名,不代表不可以私下问老师成绩和排名。

也就是说,家长如果想了解孩子考试的情况,是可以私下问孩子的班主任的。这样一来,既可以得知孩子的学习效果,也不会造成以上所谈到的对家长和孩子负面的影响。

⑻ 太重视成绩和排名怎么办

压力过大会超过人的承受能力,要懂得为自己适度减压。多阅读相关的书籍,多参加一些有意义的活动,多交往正能量的朋友,让自己的心态积极阳光向上。

⑼ 我的成绩排名下降了很多

同是天涯沦落人啊!!
想我一直都是班级三甲 每次考试都是年级20,这次竟然才回110,还是这么白痴的名次。
我不答禁爆粗口,最后我总结原因:
1.太骄傲,对学习态度有了偏差
2.对自己太过自信,以至于对考试太轻视
3.考试不仔细,易粗心(只要是男的,都会有这毛病,恼火ing)
4.平时学习的时间少了,不像以前那般努力过(汗颜 惭愧)
5.考试心浮气躁,静不下心来,哪怕已经有了答案,也会因为小错误失分
6.临场发挥失常

其实,这种事情很常见,我小学的时候,经常有不及格呢。
最主要就是态度端正,只要你认真做了,那么平常的水平总是会有的吧,至少50是该有的。
你也不用气馁,“失败是成功之母”其实说的不对,它还有个前提,那就是,学会总结,并且要保证不再犯同样的错误。
所以,开心点吧,看了我的总结,相信你心中也有了个底吧,你也总结一下,在这个寒假努把力,等开学,把那些嘲笑过我们的人劈个落花流水吧。
加油!FIGHTING!!!!

⑽ 分数和名次真的很重要吗

两个都不重要,只要你为此付出了你的汗水,终究会获得回报,成绩与名专次只是一时的成就属或失败,若太注重,我们就走不出现实。我想你获得这个成绩和名次时,必然经过一一番艰苦,我认为最重要是你在经过中磨炼的切身感悟!因为这是别人不可能和你相同的东西的!

热点内容
武汉大学学生会辅导员寄语 发布:2021-03-16 21:44:16 浏览:612
七年级学生作文辅导学案 发布:2021-03-16 21:42:09 浏览:1
不屑弟高考成绩 发布:2021-03-16 21:40:59 浏览:754
大学毕业证会有成绩单 发布:2021-03-16 21:40:07 浏览:756
2017信阳学院辅导员招聘名单 发布:2021-03-16 21:40:02 浏览:800
查询重庆2018中考成绩查询 发布:2021-03-16 21:39:58 浏览:21
结业考试成绩怎么查询 发布:2021-03-16 21:28:40 浏览:679
14中医医师资格笔试考试成绩查分 发布:2021-03-16 21:28:39 浏览:655
名著赏析课程标准 发布:2021-03-16 21:27:57 浏览:881
北京大学商业领袖高端培训课程 发布:2021-03-16 21:27:41 浏览:9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