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录取成绩
⑴ 高考录取线成绩包括哪些科目
这个分数线就是没有标准答案的,因为每一年的分数线是根据实际情况定的。而且每个省份也是不一样的。
理科高考包括:语文,英语,数学,理综(物理学,化学,生物学)
文科高考包括:语文,英语,数学,文综(历史,政治,地理)
⑵ 高考录取是按总成绩和学校和专业分数线依次录取的吗
对的啊,大体上先是安分数线分成几个批次,然后学校会安专业报考学生的总分从高到低录取,当然个别专业可能会对一些科目分数有要求,比如学数学专业的数学有个最低分好像
⑶ 高考录取是只看总分吗
高考录取不是只看总分,部分省份还要看各科成绩。
以江苏省为例:
江苏文科第一名不仅上不了清北,双一流高校都很难上,引发了网友对现行录取制度公平性的质疑。
在选修科目不算分值、只算等级的模式下,B与A的区别简直判若云泥。两门选修没有拿到全A,即与名校无缘,这在无形中将两门选修放在了极其重要的位置上,而不是像教育改革者想象的那样,起到减负效果。
江苏的高考要考5门课程,除语数外之外,还要考查两门选修课程成绩,而选修课程的成绩是按照全省学生成绩来化档,分为A+,A,B+。
(3)高考录取成绩扩展阅读
高考分数出来后,几家欢喜几家愁。分数有差别,但在公众的意识里,有一点是相通的,那就是:高考第一名理应被清华北大这类名校录取。
很多人认为,既然白湘菱能够考出第一名的成绩,那一定是有真才实学,清华北大等顶尖高校应该破格录取,这才是对人才的尊重,体现名校海纳百川的胸襟。这种声音得到部分公众的响应,看似合理,但经不起推敲。因为高考的公平性,正是体现在对规则的尊重上。
既然高校提前制定了录取政策和规则,考生必须要努力达到相应的政策要求,满足相应的规则,才能被录取。否则,因为一方面优秀,而要求其他方面“留口子”,有悖于高考选拔的初衷,也对其他公平竞争的考生不公平。
⑷ 高考成绩对录取有多大影响
您好,高考成绩对录取有很大的影响,虽然录取分数线是根据全省高考成绩来定的,但是你如果分数低,那就排在后面,那么就不容易达到录取分数线,就不录取了,希望我的回答能够帮助到你,谢谢!
⑸ 高考录取的时候什么叫分数优先原则
分数优先原则是指按投档总分从高到低的顺序依次满足考生的专业志愿。
分数优先是指招生院校根据已调档考生的分数高低进行专业安排,即按投档总分从高到低的顺序依次满足考生的专业志愿。这种模式的特点是保护相对高分考生,最大限度地满足高分考生的专业志愿。因此,考生报考该类院校的策略为,按照自己喜好程度安排专业顺序,把最喜欢的专业放在第一顺序。
(5)高考录取成绩扩展阅读:
一、优点
分数优先的原则对考生有一个最大的好处,就是考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喜好报考专业,只要分数能达到这个专业的要求,他就能进他这个专业。不需要考虑专业往年的分数高低,同时也不要考虑我们专业之间是否也级差。
二、缺点
第一志愿尤其要慎重,因为第一志愿对考生来说是至关重要的,很多学校在第一志愿招满之后,第二志愿就不进行招生了。可能造成高分落榜。
⑹ 各省的高考一本二本三本分数线是什么意思
所谓"一本"就是"一批本科"的意思,二本也是一样,二批本科的意思;
"批"的意思是这样的:
高考结束后,全国所有的高校就开始陆续招生了,但并不是所有的高校一起,在同一时间录取,这里有个先后顺序的问题,主要有以下几个批次:
"提前批次"--主要是军事类院校、国防类、公安干警类院校、艺术类院校和部分高校的实验班招收本硕连读的批次,是最早的批次.
"一批本科"--主要是全国各部委直属高校和一些在全国有较大影响力的重点高校招生的批次,晚于提前批次,但早于二批本科.
"二批本科"--主要是普通本科院校招生的批次,晚于提前批次和一批本科.
"三批本科"--主要是民办机制的本科院校招生的批次.晚于二批本科.
"高职专科"--最后录取的批次.即我们平时所说的大专.
而且,前面批次中已经被录取的考生,后面的批次中不能重复录取.
区别在于,一本主要是各部委直属的高校和一些在全国有较大影响力的重点高校.二本是普通本科院校,无论从从师资力量,办学质量上以及以后学生学习的各种软硬件设施上来看,一本高校要优于二本高校.三本主要是民办机制的本科院校 。
(6)高考录取成绩扩展阅读:
一般来讲,一本大学的录取线叫重点线;二本大学的录取线叫二本线;三本大学的录取线叫三本线或本科线;高职大专的录取线叫大专线。每年高考各地的录取线都不相同,主要是由当年的招生计划和报考人数以及当年的高考试题难易程度来决定。
各学校根据自身的投档人数和计划招生人数划定本校最低录取分数线。各校的投档人数是根据各校在本省录取人数的1.2倍投档,投档以后学校招生办从这1.2倍中以分数和志愿为主,参考学生档案中的其他信息,按计划内人数录取,其录取的学生中最低分就是该校俗称的录取线。
能够利用“分数线”查阅各高校及专业的历史录取信息,这只是志愿填报的第一步,重要的事情还在下面几个方面:
一、利用“自分差”与“两线差”海选学校
关于用“自分差”与“两线差”海选学校,笔者在本文的第一部分“知己必知六大要素”之高考考分情况中有过这样的结论:凡“自分差”小于“两线差”(特殊情况除外)的均应予以舍弃;只有当“自分差”大于“两线差”的才有必要作进一步的预测。换句话说,就是要眼睛向下,选择“两线差”在“自分差”以内的学校。这实际上是“海选”学校的基本方法与技巧。
二、利用“分数线”报志愿应注意的问题
(1)、不能简单、机械地照套以往的录取分数
(2)、透过现象看本质,透过分数看特殊
第一批(重点)本科控制线第一批本科控制线又称重点线,参与第一批录取的高校都是重点大学。这是重点院校录取的底线,只有上线考生才有被录取资格。第二批(普通)本科控制线第二批本科控制线又称一般本科线,是所有本科院校录取新生的底线。
普通本科院校为数众多,录取新生的总数也很多。第三批本科控制线参与这批录取的院校主要是独立学院和民办高校的本科部分。
高职高专录取线线上考生才有资格参加高职高专的录取,这条线通常又称大专线,其实又是当年该地高考的最低录取线。录取最高分最高分是指高校在招生年度在某一招生地区录取的成绩最高一名考生的分数。最高分在考生填报志愿中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高考录取线的划定,一般来讲,按照120%的比例进行划定。比如今年某个省的一本批次的大学文史类招生计划是10000人。
在划定录取线的时候,按照考生高考成绩从高到低进行排序,排到第12000(120%比例)名考生的时候,这名考生的高考成绩就是该省当年的重点线,如果有同分考生,其分数也算累积。这就是录取线的划定方法。本科二批和本科三批的划定方法也是这样的。
⑺ 高考录取分数的提档线是什么意思
提档线,即招生院校按照提档比例提取考生档案的最低分数线,与学校最终的录取线并不完全相符。
例如规定本科一,二批院校的一志愿按1:1.2的比例确定提档人数,学校按招生计划录取结束后,将把多余的百分之二十考生档案退回省招生考试院。提档的最低分便称为提档线。因此,即使考生的成绩达到了提档线,也未必一定能够被取。
(7)高考录取成绩扩展阅读
实际上,每年各学校的投档线是高考录取工作完成后才能出来的,理论上就是录取的最后一名考生的成绩。所以志愿填报中只能参考上一年的投档线,今年的投档线只能作为下一年的参考。
事先划定的是一本二本线,这个是根据各批次录取人数划定的。比如某省30万考生,一本院校招5万人,那第5万名对应的分数就是一本线,是这个意思。
比如这个学校招100个人,教育考试院就会从报考该学校的考生中按分数从高到底提档100个人,第100个人分数是600分,那该校今年的投档线就是600分。当然现实中会按110/100左右提档,怕提档的人中某些方面不符合专业要求(比如单科要求、体检等),或者不服从调剂退档,那就造成空缺,多出的10个人只要服从调剂就不会退档,会填补因为各种原因造成的空缺,没有空缺会追加机动名额。
因此该校最后录取的人数会大于招生计划,投档线也很可能会低于600分,可能是598也可能是595。
⑻ 高考录取是看成绩还是排名啊
考成绩主要还是看排名,一般排名靠前的考生会被提前录取,排名靠后的,就要等前面的人被录取完之后才能轮到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