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成绩
❶ c语言:学生成绩等级
给出的问题不严密:
只有大于和小于,没有等于的情况,比如说平均分在50到70之间,然后第2个和第3个数之和正好等到于140分时,一楼上程序便没有输出,我想是题目出得不太严密吧,不可能出题者是故意把这些情况漏掉吧!所以呢,经过笔者的修改呢,我觉得以下程序能包括出题者的全部意思:
如果题目非我所想,那你也可以自己根据情况改一下那几个>或者=号,你自己看看吧!
#include
<stdio.h>
main()
{
float
a[3],i,average;
for(i=0;i<3;i++)
scanf("%f",&a[i]);
average=(a[0]+a[1]+a[2])/3.0;
if(average>=90)
printf("Grade=A");
if(average>=70&&average<90&&a[2]>=90)
printf("Grade=A");
if(average>=70&&average<90&&a[2]<90)
printf("Grade=B");
if(average>=50&&average<70&&a[1]+a[2]>=140)/*这个地方与以一楼上程序不同,题目要求的是第2和3个数之和要大于140,一楼上的是第1和2个之和大于140,与题意不合(因为数组是从0开始计数的)*/
printf("Grade=C");
if(average>=50&&average<70&&a[1]+a[2]<140)
printf("Grade=D");
if(average<50)
printf("Grade=F");
}
❷ 如何分析学生成绩评价
绝对成绩与相对成绩
考试的卷面分数是绝对成绩。但是,只分析绝对成绩是不够的,因为绝对成绩与试卷难易、学生的基础有很大关系,尤其是前者。考生的绝对成绩实际上是掌握在命题人手里的。相对成绩,就是绝对成绩在参考人群中的排位,也叫名次。根据考试成绩给学生排序,是教学的常规工作之一。绝大多数选拔性考试(如高考)都是根据相对成绩筛选出入围考生的。
两种成绩都有参考价值,相对成绩更加科学也更加公平一些。现在计算机和网络都很发达,获取学生的相对成绩更加容易。考试的级别不同,参考的人数也不同,人数越多,相对成绩的价值就越大。
比如高中的市级统考,每一个考生在全市参考学生中的位置是很清楚的,结合这个城市每一年高考本科上线的大致人数(这个数据比较稳定),就可以大致了解这名考生在全体考生中所处的层次。班主任可能更加关心学生在年级考试中的相对成绩,所以“年级名次”这项指标非常重要。
班主任的重要工作之一是全面提高班级整体学**成绩,推进整体成绩又是建立在提升学生个体成绩基础之上的。而掌握学情可以让教师明确成绩推进的起点,所以,要建立全班的成绩档案和学生个体的成绩档案。
建立班级考试成绩档案
考试成绩档案分纸质版和电子版两种。纸质版主要指记分册,电子版是指在电脑上使用excel表格软件建立的学生成绩电子档案。这样做很方便,并且可以执行多种分析,功能更加强大。
为了方便比对和分析,可以将全班各次考试综合成绩全部存储在一张电子表格里,以考试时间和类型为文件名区分,如“2014.3月考”等。
建立班级考试成绩档案是班主任必做的功课之一,建立档案的目的是分析和运用,让数据说话,为班级教学工作和学生提升学**成绩提供行动指南。
❸ 学生成绩分析怎么写
考试成绩分析报告
年级:XXX 年级组长:XX 时间:XXXXX
【分析报告提要】
一、 成绩分析
二、 各班学情分析
初一(1)班第一学期教学情况分析
一、 基本情况介绍
本班现有人数55人,其中男生22人,女生33人,。
学情分析
班级构成特殊,学生表现自私霸道,不会包容别人。部分学生缺乏主动学习的意识,学习习惯较差,家庭作业完成不好,不会的问题不请教老师,并存在抄作业的现象。再加上进入不适应初中老师教学方式,没有掌握学习方法,学习较为吃力,上课不能及时记笔记,不会抓重难点。
二、 教情分析
我班各任课老师均能认真完成教学,尤其数学和英语,课下辅导较为及时,利用自习课时间督促检查,使一些中等学生进步较快,很多后进生因为基础太差,成绩仍受影响。班主任能积极与任课老师配合、交流、沟通,共同促进提高。 三、 改进措施
1、 进一步提高班级干部的管理作用,加强优秀学生的带头作用。
2、 加强学生思想教育,教育学生学会包容别人,培养主动学习的意识。
3、 与家长的沟通,共同教育学生。
4、 开展一些有意义的课外活动、读书活动。
❹ 学生成绩怎么查
你可以向当地教育部门查询,他可向就读学校一查询,也可以网上查询。
❺ c语言 学生成绩排名
#include<stdio.h>
voidsetList(int*a,intlen);
voidprintfList(int*a,intlen);
voidpxList(int*a,intlen);
voidinsertList(int*a,intlen);
voidfanList(int*a,intlen);
intmain()
{
inta[11];//1.定义一个数组a[11],用以存放学生的成绩。
setList(a,10);//2.从键盘输入10个学生成绩。
pxList(a,10);//3.采用选择法,将学生成绩按照从高到低进行排序。
printfList(a,10);
insertList(a,10);//4.再输入一个学生的成绩,将此成绩按照排序规律插入原学生成绩数组。
printfList(a,11);
fanList(a,11);//5.将排好序的成绩单进行反序存放,即原来是从高到低,现在改为从低到高排列
printfList(a,11);
return0;
}
voidsetList(int*a,intlen)//输入
{
inti;
printf("请输入%d个学生成绩
",len);
for(i=0;i<len;i++)
scanf("%d",&a[i]);
}
voidprintfList(int*a,intlen)//打印数组
{
inti;
printf("
---打印数组---
");
for(i=0;i<len;i++)
printf("%d",a[i]);
}
voidpxList(int*a,intlen)//选择排序
{
inti,j;
printf("
---从大到小排序---
");
for(i=0;i<len-1;i++)
for(j=i+1;j<len;j++)
if(a[i]<a[j])
{
a[j]^=a[i];
a[i]^=a[j];
a[j]^=a[i];
}
}
voidinsertList(int*a,intlen)//插入数组
{
printf("
---插入数组---
");
printf("输入要插入的数:");
scanf("%d",&a[len]);
pxList(a,11);
}
voidfanList(int*a,intlen)//数组反向存储
{
int*p0,*p1;
p0=a;
p1=&a[len-1];
while(p0<p1)
{
*p0^=*p1;
*p1^=*p0;
*p0^=*p1;
p0++;
p1--;
}
}
❻ 查询学生成绩
要区分是期中还是期末考试,或者是国家类考试…以及相关的成绩是否公布。单凭外界的网络是无法参与到学生的成绩的。
❼ 学生考试成绩用A.B.C表示的,这三个等级分别代表的是多少分
学生考试成绩用A、B、C表示,这三个等级分别代表的是:A-85分(良好);B75以上;C60分以上(及格);D55分以上;D以下(不及格)。
这种按等级来结算成绩的方式是赋分制,按照分数排名的百分比计算成绩,用来统计选考科目的成绩。也就是将学生的卷面总分,按照参加考试人数的排名把一定区域内的学生划分为一个等级。
而除了语数英三门学科的成绩依然是按照原始分数计算之外,赋分制的重点在于排名。但因为涉及到考生的选择科目不同,各科的难度也不同,所以等级赋分制在一定程度上是为学生分数的公平制定。
赋分制重点在排名,是将所有考生的原始成绩,也就是卷面分进行高低排行,在排行过程中,将考生的各科成绩按照分数划分为不同等级,并“赋予不同的等级分”。可以很明显的表现每个学生在总体水平中所处的位置高低,也就是学生所处等级。
如:甲学生考历史考80分,在全省排名中是在35%-45%以内,等赋分之后,就变成了76分。乙学生物理考80分,在全省排名中是1%-3%以内,等级赋分,就变成了100分。
因此,很明显,在赋分制中,不管分数是多少,在考生中排名的占比位置,才是决定选考成绩的最终因素。
(7)学生成绩扩展阅读:
等级分数广泛用于网络上积分类型的网站,内容众多。教育也引入了等级分数这一概念,广泛的进行A、B、C、D四级评定。
等级赋分需要增加科目的区分度,所以在这种制度下考试难度可能会加大。而文科又不像理科的成绩,都集中在60-80分之间,所以很难区分开,文科科目试题难度会加大。
这种赋分制方式,在很大程度上解决了不同学科之间的可比性问题,避免了分分计较的现状。
❽ 学生成绩的得分率怎么算
比如有学生50个人。。考90以上的5人。。。也就是90分以上的得分率是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