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成绩与家庭因素分析
⑴ 学生成绩的决定因素有哪些
为人父母最关心的就是孩子的成绩,只要能和孩子成绩挂钩的任何事情都全力以赴,每每听到别人对孩子的评价:“你家孩子学习成绩真好”“你家孩子又得第一了”......心里多少都是自豪的,究竟影响孩子学习成绩的因素有哪些?
一、智力因素
从乡村中学到北京的人大附中,什么样的学生都教过的王金战老师凭他30年的教育经验,得出一个结论,智力因素占成功的比重不到10%。难道王老师是说,智力因素对于学习成绩来说并不重要吗?
当然很重要。但是王老师认为,大多数人的智力水平差距不大,而真正的成功,并不主要因智力水平的差异决定。每一个智力正常的学生,都可以通过自己的努力考上理想的大学。
智力水平较高的学生,他们可能学起来要容易一些,快一些。但是如果不能很好的处理学习和生活中遇到的困难,不能调整好师生关系,无法坚持,也会遇到很难化解的矛盾。所以,在任重而道远的学习问题上,真正的差别并不是体现在智力水平的高低,而是在其它方面。比如心态、行为习惯、人际关系等。
智力水平高的学生在学习方面的优势:
1、求知欲较强,喜欢阅读和思考
2、专注力较好,较能坚持做好一件事情
3、记忆力强,学习东西很快
4、喜欢有智力挑战的事情,比如玩高深的游戏,捉弄别人..
我们可以发现,智力水平高的学生,具有学习上的先天优势,这些优势只有在如下条件具备的前提下才能发挥出来:
1、求知欲和探索精神得到保护,允许他们去深度了解一个某个领域的各个方面,比如自然的探索,宇宙的探索;
2、有好的成长环境去满足他们专注的阅读和工作的机会,比如父母关系和谐,家庭条件优越,他们不被经常性的打扰;
3、他们被允许去学习他们喜欢的事情。不会因为父母在学习方面的过高要求,而拒绝他们的主动学习的需要,比如编程、创新设计等等。
4、能够提供足够的智力挑战的游戏或活动。比如围棋、桥牌、填字游戏等。
5、有足够的爱的感受,被尊重的感受,以及相对自由的成长空间。
现实情况是,有很多智力水平高的学生,因为父母的教养方式,因为教师的错误教育方式,让他们失去了这些好的成长前提,他们的能力被限制,他们的思维被限制,他们探索的精神和能力被限制,他们的心灵被挫败,最后一样会遭遇失败。
大多数家长和教师,高举应试教育的指挥棒,简单粗暴的向孩子索取成绩,索取好的行为习惯,用学习成绩来绑架成长的正当需求,大量占用孩子的业余时间,用痛苦的方式去逼迫孩子学习,这样不仅败坏了孩子的心态,对孩子的智力有极大的损伤,最后孩子在痛苦的过程中,慢慢的失去了他们应有的求知欲和探索精神,最后泯然众人,甚至彻底变成废人。
由此可见,现实生活中,智力因素占成功比重不到10%,因为大多数家庭都不能给孩子提供良好的成长环境,也不懂正确的教养方式。出于对孩子天生使命的尊重,父母真的应该尽快加入到家庭教育的学习中来。
二、非智力因素
30年专注帮助差生成功的经验,让王金战老师深深地认知到,非智力因素对于孩子整体的学习状态影响更为深远,占成功比重的90%。
这里,非智力因素,用大家耳熟能详的话来说,就是情商。但是情商这个概念远不能代表这其中的内涵。
那么非智力因素的哪些方面会影响到学习结果呢?
1、稳定而健康的心理状态最重要。我们试想,一个患得患失的人,一个遇到困难忐忑不安的人,一个不敢面对变化的人,他们能够在漫长而繁复的学习过程中保持坚定的方向和不屈不折的心态,去面对和解决他们所遇到的困难吗?
2、健康的身体状况。一般来说,不良的嗜好会影响到孩子的身体健康,比如经常暴食暴饮,不能基本的定时定量饮食均会影响到身体健康。
更为严重,但是极其隐性的一种影响身体状况的现状是,父母对孩子高标准严要求,简单粗暴的教养方式,会给孩子带来巨大的心理压力,不仅让孩子心理状态极其糟糕,还会带来身体上的各种不适,且无法从病理学上找到原因。
还有一种隐性的健康杀手是,父母对孩子正常的生活环境缺乏安全感,过度焦虑。比如害怕感冒逼迫孩子喝水,害怕营养不良逼迫孩子吃饭,害怕生病逼迫孩子多穿衣服,害怕孩子小病好不了,动不动就送医院,这些源自父母的心理问题,也会让孩子觉得自己是一个不健康的人,不正常的人,从而变得真正的不健康。
3、父母关系水平。父母之间关系好,互相懂得爱,能够站在对方角度思考问题,彼此能够妥协谦让,则会让孩子感觉非常安全可靠,并能从中习得良好的沟通和交际能力。而那些不能通情达理,总是把问题推卸到他人身上,遇到问题不能正常交流和解决的父母关系,则会让孩子感到非常紧张,担心家庭会崩溃。同时也从来不知正确而良好的沟通是什么,如何去表达爱。这样的孩子,不仅在家里受折磨,在社会上也会遇到非常多的挫折,从而人生走向悲惨的苦境。在这种状态下,他们怎么可能有心思把学习搞好?生活对他们来说就是万般的不如意,未来根本就没有什么意思,活着就是一种痛苦。
4、老师的影响力。有很大一部分学生,在某些学科上找不到感觉,甚至厌恶学习,都与老师的影响有关。如果师生关系不好,如果老师经常在精神上忽略孩子,在尊严上打击孩子,在行为上孤立孩子,那么孩子必然会厌恶老师,看到老师就紧张,就害怕,肯定学不好这个学科。但是,大多数情况并不是那么极端,多数情况都是因为老师没有处理好一件事情,没有完全考虑到孩子的感受,说话方式不是很到位,让孩子厌恶老师从而厌学。不解决这种问题,你给孩子多报几个课外班也是于事无补,毕竟孩子在学校学习生活的时间更多一些。
由此可见,有很大一部分孩子,学习搞不好,有厌学的情况,并不是讨厌学习本身,而是他们自身心态不佳,健康情况不妙,讨厌父母的关系,讨厌父母的教养方式,讨厌老师的不公平或者错误的看法和行为。他们往往会用放弃学习的方式来惩罚父母,惩罚老师,其实最后真正受到伤害的是自己。这就是:拿着自己的前程来惩罚别人,实在是不高明啊。
三、如何从非智力因素方面帮助孩子呢?
1、因为厌恶老师而厌学。作为学生,需要善于发现老师的优点和可爱之处,同时要明白每一个人都不会完美,要学会接纳老师的不完美。作为家长,需要帮助孩子改变对老师的看法,同时也要向老师传递孩子的善意和努力。
2、父母关系和亲子关系不好而厌学。作为孩子首先要学会和父母关系划清界限,父母的问题是他们的问题。然后要善于明确的向父母表达你的意愿,确保他们明确你的想法和感受。同时,仍然需要理解和接纳父母的不完美。作为家长,首先需要处理好夫妻关系,学会正确的沟通方式,以及爱的表达。降低对孩子的要求,努力帮助他们发展核心能力。
调整好家庭关系,师生关系,孩子的心理状态就能越来越健康,他们的精力就会逐渐用在自身的发展上,那么作为学生,他们最重要的工作就是把学习搞好,而不是放在各种纠缠不清的事情上情绪上。
⑵ 在做“我校学生学习成绩影响因素”分析,主要用SPSS软件进行分析。
因子分析不是用来求影响因素的
回归分析是可以的
前期的一些基本统计、信度效度你也要做
我替别人做这类的数据分析蛮多的
⑶ 孩子的学习成绩与哪些因素有关
如何激发您孩子的学习动力和兴趣
具备学习的动力是学生学好知识的源泉,学习专的动力问题一直是教育心属理学和教学理论及实践关注的最重要领域之一,也是广大家长和老师急切希望解决的问题。学习兴趣与学习动力有什么样的关系?
一、导致孩子学习动力缺乏的四大原因。
不少中小学生的家长都会为督促孩子用功读书而感到烦恼,总是认为他们学习不积极、欠主动。有时,更怀疑孩子是否天生不爱学习。事实上,孩子的学习动力是与生俱来的。相信家长们仍会记起孩子在两、三岁时总爱每事问及对外界事物充满好奇的情境,但为何孩子年纪愈大,愈会缺少内在的学习动力?学校文化、评核制度,课程内容与教学方法等都是重要因素,而家长的态度行为模式及管教方法更不容忽视。以下将透过几个事例,分析家长们如何在不知不觉间令孩子的内在学习动力不断流失。
1、孩子向你提问时。是否即时把所知的告诉他?
⑷ 哪些家庭因素与孩子成绩高度关联,你家占几条
1高考准备,从幼儿园就开始了
有人做过一道计算题,从上幼儿园那一天,到高考约有5389天,已经有不少家长,开始盘算这5389天孩子怎么度过了?
我们在学霸身上,看到的恰恰是他们不仅仅是学霸,去掉高考成绩、去掉名校的光环,他们依然是兴趣爱好广泛、能力突出的优秀孩子!
或许我们不能给孩子买很好的学区房,没关系,给孩子稳定的家庭环境、爱、鼓励和支持,培养孩子的独特能力,给孩子提供强大的精神力量,让孩子在面对挫折、艰难时有足够的勇气和自信。
今天,孩子面对的教育格局一直在变,而真正的高手,真正优秀的孩子,不管在哪里都一样能赢。
最好的学区房,就是你家书房,
真正的起跑线不是高考线,而是父母的格局、家庭环境和孩子的能力!
⑸ 孩子的成绩与家庭因素有关吗
1.影响孩子成绩的主要因素不是学校,而是家庭。
2.如果家庭教育出了问题,孩子在学校就可能会过得比较辛苦,孩子很可能会成为学校的“问题儿童”。
3.成绩好的孩子,妈妈通常是有计划而且动作利落的人。父亲越认真,越有条理,越有礼貌,孩子成绩就越好。
4.贫穷是重要的教育资源,但并非越贫穷越有利于孩子的成长。做父母的,需要为孩子提供基本的文化资料,不让孩子陷入人穷志短的自卑深渊。
5.富裕是另一种更高级的教育资源,西方人的经验是:“培育一个贵族需要三代人的努力。”“阶层是会遗传的。”但是,更高级的教育资源需要有更高级的教育技艺,如果没有更高级的教育技艺,富裕的家庭反而会给孩子的成长带来灾难。
6.不要做有知识没文化的家长。有些人有高学历,但不见得有文化。
如果家长不懂得生活,不知道善待他人,甚至不懂得善待自己的孩子,无论他拥有多高的学术水平,他也是没有文化的人。
7.父母可以把孩子作为世界的中心,但是不要忘了,父母也要过独立的生活。如果父母完全围绕孩子转而没有了自己的生活主题,这样的父母常常会以爱的名义干扰孩子的成长。有时侯,并不是孩子离不开父母,而是父母离不开孩子。
8.父母需要承担教育孩子的责任,不过,也不要因为教育孩子而完全取消了自己的休闲生活。“没有责任感伤害别人,太有责任感伤害自己。”(吴稼祥语)
9.如果孩子一哭闹父母就赶紧抱起孩子,那么,孩子就会利用父母的这个特点经常纠缠父母,提出更多的要求。所以,孩子哭闹,不要着急把孩子抱起来,父母最好让自己有事情做,让孩子看着自己动作麻利地做事。
10.夫妻关系影响孩子的性格。一个男人如果不尊重他的妻子,那么,
他的儿子就学会了在学校不尊重他的女同学。一个女人如果不尊重她的丈夫,那么,她的女儿就学会了在学校瞧不起她的男同学。
11.教育就是培育人的精神长相。家长和教师的使命就是让孩子逐步对自己的精神长相负责任,去掉可能沾染的各种污秽,培育人身上的精神“种子”,让人可以呼吸清新空气,让人可以扬眉吐气。
12.有修养的父母是“伏尔泰主义者”,“我不同意你的观点,但我誓死捍卫你说话的权利”。他们从孩子出生的那天,就开始跟孩子讲道理,耐心征求孩子的意见。不要指望打骂孩子就能让孩子学会服从,杀鸡给猴看的结果是:猴子也学会了杀鸡。
13.让孩子成为既有激情又有理智的人。“没有激情,任何伟业都不可能善始;没有理智,任何壮举都不能善终。”
14.让你的孩子成为有教养的人。有教养从守时、排队、在公共场合不大声说话、不轻易发怒开始。
15.做人要厚道。如果你的孩子比较厚道,请不要嘲笑他的软弱。喜欢占小便宜的人,往往吃大亏,因为他被别人厌恶。愿意吃小亏的人,将来会占大便宜,因为他被人喜欢。
16.身体的活力能够带来精神的活力。身体好的人,性格阳光。身体不好的人,做事犹犹豫豫,躲躲闪闪,说话吞吞吐吐。
17.不要以为孩子1到6岁只是长身体的年龄。如果父母让孩子1到6岁在祖父母或外祖父母那里度过,等到孩子6岁时父母再把孩子接回来上小学,那么,这个孩子在小学要么成为默默无语的沉默者,要么成为无法无天的捣乱者。
18.经常和孩子一起做三件事:一是和孩子一起进餐。二是邀请孩子一起修理玩具、家具或衣物,偶尔邀请孩子帮忙解决工作中的困难。三是给孩子讲故事,并邀请孩子讲故事。
19.如果没有特别困难,父母最好每天赶回家和孩子一起进餐。家庭的共同价值观,就是在全家人围着一张桌子吃饭的过程中建立起来的。
20.给孩子讲故事并邀请孩子自己讲故事,让孩子从听故事开始,建立阅读和写作习惯,让孩子尽早学会独立阅读,尽早养成终身阅读的习惯。“只要还在读书的人,就不会彻底堕落,彻底堕落的人是不读书的。”从来不给孩子讲故事的父母,是不负责任的父母。
21.孩子的成长有三个关键期:第一个在3岁前后,第二个在9岁前后,第三个在13岁前后。如果错过了成长的关键期,后患无穷。
22.不是“三十而立”,而是“三岁而立”。孩子3岁前后,就必须建立自食其力的勇气和习惯。凡是自己能够做的,必须自己做,凡是自己应该做的,当尽力去做。
23.如果你的孩子在13岁的时候喜欢弗罗斯特的诗句:“两条路在树林里分岔,我选择走人少的那一条。”这很正常,不要担心,他以后也许会选择人走的多的那一条。
24.人的一生充满了大量的暗恋。如果孩子暗恋某个异性,请不要嘲笑他,“暗恋是世界上最美丽的爱情。”(苏格拉底语)
25.父母给孩子讲道理是必要的,但给13岁前后的孩子讲道理时,要注意自己讲话的姿态,姿态比道理更重要。否则,孩子会厌恶、反抗。孩子会说:你讲的话都是对的,但你讲话的那个样子很令人讨厌。
26.心底秘密是人成长、成熟的标志。如果孩子有心事,他不想告诉你,那么,不要逼迫孩子把他的秘密说出来。
27.在孩子3岁前后,他的身边最好有一个无为的、放任型父母。在孩子9岁前后,他的身边最好有一个积极的、权威型父母。在孩子13岁前后,他的身边最好有个消极的、民主型父母。有效的教育是先严后松,无效的教育是先松后严。
28.必须留意你的孩子的学习成绩,但也不必太在意他的名次,倒是需要警惕那些学习成绩总是第一名的孩子。有些孩子学习成绩好,性格也好;有些孩子学习成绩很好,但性格却自私,缺乏同情心,没有生活情趣。
29.必须让你的孩子学会与他人交往,并愉快地接受小伙伴。“如果父母对自己的邻居不满,对孩子的小伙伴也十分挑剔,或者不让自己的孩子和他们交朋友,让孩子觉得好像自己跟别人很不一样,那么,这些孩子长大以后就很难与任何人自然地相处。
30.孩子的成长需要同伴,让孩子有自己的朋友,但不要有太杂乱的伙伴。在孩子没有形成成熟的理性和判断里之前,要警惕孩子沾染同伴的坏习惯。
31.让你的孩子尽早建立健康的审美观。有出息的男性,一定会喜欢健康的女性。不要让孩子的审美观陷入低级、病态;不要以为小的、有病的就是好的;不要以为强大的,就都是坏的;不要以为小麻雀、小绵羊、小狗都是可爱的;也不要以为狮子、老虎、狼都是坏的;不要以为豺狼都是吃人的,豺狼只吃比他弱小的。
32.《麦田里的守望者》为世界贡献了一个词语:守望。教育不是管,也不是不管。在管与不管之间,有一个词语叫“守望“。
33.告诉你的孩子:认真听讲的孩子偶尔成绩好,认真自学的孩子永远成绩好。
总之,影响孩子成绩的主要因素不是学校,而是家庭,因为父母的一言一行都对孩子产生深远的影响。
⑹ 影响大学生成绩因素分析
影响大学生成绩的因素比较的多,最常见就是因为自己课堂不认真听讲,不认真学习,贪玩造成的,同时也有可能是因为自己经常去做兼职或者参加过多的社团活动,导致自己的学习时间不够。
⑺ 家庭教育与学生成绩的关系
家庭教育和学习成绩是分不开的,教育、分数都很重要,就看你们自己去怎么理解了😊😊
⑻ 社会调查报告,关于家庭教育,环境与学生学习成绩差异的关系。要求 1000多字左右,谢谢。
学生的学习成绩与家庭人文环境关系很大。一般来说,充满爱的家庭,内学生学习成绩容较好,封建制家庭学生学习成绩差。家庭教育不是一般人能够胜任的,并不是任何家长都可以教育后代,在技术方面,需要很强的教育技能;特别是在精神素养方面,能够用人性适度约束本性,(也就是有爱心)。尤其是所谓隔代教育更不要提倡。关于人性与本性问题可以参考 http://..com/question/40210309.html"分类“——”人生启智“中的呼唤人性一文。
⑼ 关于学生成绩与家庭关系的相比度的计算
不同意楼上说来法
后半部自分的总成绩大概为: x=283.5*5/3.7=383.102
后半部分的总成绩大概为: y=418*5/4.2=407.62
这个什么意思啊,我解释一下这个的意思,283.5/3.7是前一半每一分家庭关系对成绩的贡献值,但是再乘以5就很莫名其妙了,其实就是分析相关性,意思是要你找家庭关系好的那么成绩也会好,也就是说家庭关系的好坏跟学生家庭关系是有一定关系的,老师是要你们找出证据,这两个数据比较少,明显是正相关了,要是数据多的话,可以用数据分析软件,比如SPSS,这些软件对科研和分析都十分有用